㈠ 握手的禮儀是什麼
在見面或分別時,人們通常以握手錶示尊重、高興、留戀、遺憾之情,在國內外交往中,握手是最為普通的會見禮節。
握手雖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禮節,但也有一些事項需要講究。
握手時,應面帶微笑,目視對方;用右手,把手掌伸開,四指並攏,握住對方;握手時的輕重與松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不輕不重讓對方覺得貼著手就可以了。如果握住太緊力度太大,時間又長,會使人覺得不自然,尤其與女人握手時不要過分用力。但是如你只用手指輕輕碰對方手一下,則又顯得太敷衍了事或態度冷淡,是缺乏禮貌的表現,但老朋友久別重逢時,長時間緊緊地握住對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初次見面的朋友,稍微一握,兩三秒鍾也就可以了。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輕輕無力地握手常被人理解為無誠意,尤其是與政界人士打交道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握手要講究先後次序。握手次序要依據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分、性別及其他條件來確定。一般來說,長輩在先,上級在先,主人在先,女士在先。客人、男士、下級、晚輩,應該先問候對方,見對方伸出手後,立即與之相握。在上級、長輩面前不可貿然伸手。如果對方人多,應該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女士,後男士。賓主之間的握手較為特殊,正確的做法是:來賓抵達時,主人應首先伸手,以示歡迎。來賓告辭時,則應由來賓首先伸手握別,以示請主人就此留步。
男士戴著帽子和手套同他人握手,用左手去同他人倉促握手,交叉握手,拿著香煙握手還有長久地握住異性的手不放,握手時心不在焉,這些都是欠缺禮貌的。女士在與他人握手時可不必脫去帽子和手套。軍人在與他人握手時,也不必脫去軍帽,最為標準的做法是,先行軍禮再握手。在特殊情況下以左手與人相握應當說明並道歉。如戴著墨鏡,則要在握手前摘去墨鏡,否則有防人之嫌。用雙手與人握手只有在熟人之間才適用,與初識之人握手,尤其當對方是一位異性時,兩手緊握對方的一隻手,更有失禮貌,另外,不宜以臟手、濕手、病手與人相握。
握手時,還要注意,多人同時握手,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握。如果幾個人同時在場時,切忌只同一個人握手,而對其他人視而不見。
㈡ 將軍的軍禮包含著對戰士們的什麼
將軍的軍禮包含著對戰士們的無私奉獻、不怕艱苦、熱愛祖國的贊美感激。
(2)軍禮中摸帽子到摸腰帶叫什麼禮儀擴展閱讀:
他向著太陽,向著那片綠色,也向著小島,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這是課文《小島》中的最後一句話,它將課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將軍的舉動,飽含著他對戰士們的無限感激和深深敬意。
《小島》課文知識點講解
一、課文主題:
這篇課文以將軍的見聞為線索,記敘了戰士們在小島上種出一大塊中國地圖形狀的菜地的事,贊揚了海防戰士們堅強樂觀、不怕困難、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二、課內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答:這篇課文以將軍的見聞為線索,記敘了戰士們在小島上種出一大塊中國地圖形狀的菜地的事。
2、這個小島有什麼特點?
答:這個小島的環境很艱苦。(1)小。「轉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鍾」。(2)環境非常惡劣。「樹少,草少,土也很少」。(3)很熱。「最涼快」的時候,是「二三十攝氏度」。
3、為什麼戰士們要在小島上種菜昵?
答:(1)上島後沒有蔬菜吃,有的戰士就會牙齦潰爛,嘴裡起泡。
(2)蔬菜運輸困難,運往島上的途中就要爛掉一大半。
4、戰士們是怎樣在小島上種菜的?
答:(1)菜地里的土,大部分是戰士們從老家一口袋一口袋背來的。(2)菜種是戰士們從老家帶來的。(3)為了防曬和防鹽,戰士們用油布棚將菜地遮擋起來,並把菜地放在了小島的南面。
三、多音字:
哼:hèng哼,我不信 hēng哼唧 哼哧
難:nán困難nàn災難
四、詞語解釋:
礁石:河流、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
暗堡:隱蔽的碉堡。
納悶:疑惑不解。造句:一時猜不出來這事是誰做的,他心裡有些納悶。
沉吟:①低聲吟詠(文辭、詩句等)。②(遇到復雜或疑難的事)遲疑不決,低聲自語。
敏捷:(動作、思路等)迅速而靈敏。造句:他的行動非常敏捷,不一會兒就准備就緒。
五、反義詞:
涼快——暖和 懷疑——相信
敏捷——笨拙 拘束——自由
六、近義詞:
涼快——涼爽 啟示——啟發
敏捷——靈敏 拘束——拘謹
納悶——疑惑 後悔——悔恨
吃驚——驚訝 情願——甘願
遮擋——遮掩 推廣——普及
㈢ 我國古代的軍禮指的是何種禮儀
軍禮是我國古代的五禮之一。在《周禮•春官•大宗伯》中記載說:「以軍禮同邦國。」《蒐苗的檢閱》中也說:在我國的周代,在一年四季里也都是有軍事上的操練的,春天的叫做「振旅」,夏天的叫做「拔舍」,秋天的叫做「治兵」,冬天的叫做「大閱」。這些被稱為「軍禮」。
㈣ 軍人的「行進間舉手禮」的動作要領是什麼
行進間敬禮要領就是走正步注目禮就是眼光緩緩跟受禮人移動,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敬禮分行進間間敬禮,注目禮,持槍禮。常見的敬禮要領,聽到「敬禮」的口令後,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
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聽到「禮畢」的口令,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4)軍禮中摸帽子到摸腰帶叫什麼禮儀擴展閱讀
1、脫帽要領:立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取捷徑置於左小臂,帽徽朝前,掌心向上,四指扶帽檐或者帽牆前端中央處,小臂略成水平,右手放下。
2、坐姿脫帽時,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將帽取下,置於桌(台)面前沿左側或者膝上,使帽頂向上、帽徽朝前,也可以置於桌斗內。
3、戴帽要領: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迅速戴正。
4、攜槍(筒)時,用左手脫帽、戴帽。
5、需夾帽時(作訓帽除外),雙手捏帽檐或者帽前端兩側,取捷徑將帽取下,左手握帽牆(女軍人戴卷檐帽時,將四指並攏,置於下方帽檐與帽牆之間),小臂夾帽自然伸直,帽頂向左,帽徽朝前。
㈤ 軍禮當中都有些什麼禮
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行的軍禮,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據說英國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規模相當壯觀的祝捷大會。在大會上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種動作後來就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
㈥ 這種手勢是什麼意思叫什麼禮節敬禮
少先隊員敬禮的意義《隊章》「八、我們的隊禮:右手五指並攏,高舉頭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敬隊禮是我們少先隊的最高禮節。
㈦ 軍人敬禮的手勢有什麼意義
為體現軍隊內部的團結友愛和互相尊重,軍人必須有禮節。軍人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三種。
一,行舉手禮,是人民解放軍中最常用的禮節,通常是軍人著軍服戴軍帽或不戴軍帽的時候。行舉手禮時,行禮者與受禮者的距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一般在1~7米處行禮較為適當。行禮時抬起右手接觸帽檐向受禮者表示敬意。
二,行注目禮也是軍人最常用的敬禮方式。它是軍人攜帶武器裝備不便行舉手禮時以注視受禮者並用目送和目迎來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行注目禮時,行禮者應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送或目迎,待受禮者還禮後將頭轉正。
三,舉槍禮僅限於執行閱兵和儀仗任務時使用。這是專門為儀仗隊規定的,在迎接外賓的閱兵儀式中使用的一種敬禮方式。有時賓館門衛禮兵也採用,舉槍禮比其他敬禮方式更為隆重些。行舉槍禮時,行禮者把槍舉到胸前,轉頭注視受禮者,並目迎或目送以表示敬意。
㈧ 軍人之間敬禮是不是算最高的禮儀
軍人之間敬禮是最標準的禮儀,多數情況下職位低的先敬禮。
㈨ 現代軍禮是怎樣由來的
軍禮舊時指軍中的禮儀。西周五禮之一,是用於征伐,是軍事活動方面的禮節儀式。軍禮是軍人的禮節;軍中的禮節。包括舉手禮、注目禮、持槍禮。舉手禮的起源已經不可考證,通常有兩種說法:
1、古羅馬軍團士兵(或歐洲中世紀參加比武的騎士和武士)舉手作遮擋陽光狀,以表示對上級(或觀看比武的貴婦)的尊敬;
2、與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對方顯示自己手中沒有武器。不過,比較正確且有根據的說法是:中古時期的歐洲,當騎士在路上交會時,會以右手掀起頭盔,讓對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這個動作進而演變為後來的舉手禮。
(9)軍禮中摸帽子到摸腰帶叫什麼禮儀擴展閱讀:
標準的軍人舉手禮要領:
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㈩ 脫帽敬禮與戴帽敬禮的區別
軍人和警察對領導敬禮的意義基本相同,都表示絕對的服從,而對公民敬禮則往往有較大的差別,均認為公民敬禮多處於禮貌和請教,而警察則多是在犯錯後要對批評教育前或者提問某些線索時向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