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大德路帽子

大德路帽子

發布時間:2022-09-19 06:26:05

『壹』 請問一下廣州有什麼成行成市的地方

廣州行業一條街
俗話說得好,出處不如聚處。一個行業的興旺,和它是否成行成市有關。以下為相關行業的分布情況:
1.寵物醫院:德政北路
2.糖水店:文明路
3.字畫:文德路
4.五金:惠福西路、大德路
5.冷庫製冷:海珠北路
6.醫療器械:大同路
7.國旗、錦旗:廣州起義路
8.干貨海味:一德路
9.婚紗:江南大道北
10.鞋類:解放南路、大新路東段
11.皮具:桂花崗(梓元崗)
12.帽子:萬福東
13.針車:光復中路
14.美容美發:長壽路
15.燈飾:大南路
16.鮮花:大南路(西段)
17.旅行社:教育路(中山路口)
18.門業:越秀中路
19.佛具:光孝路、凈慧路
20.眼鏡:人民中路
21.紙業包裝:天成路
22.酸枝傢具:文昌北路
23.傳統小吃:西華路
24.泳衣、內衣:高第街
25.布藝:沿江東路(大沙頭)
26.展架:泰康路
27.手機通訊:陵園西路、陸居路
28.圖文快印:越華路西段(包括吉祥路口)
29.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倉邊路
30.汽修汽配:廣州大道南
31.銀行:淘金路
32.牆紙:大南路

除了以上專賣一條街外,還有以下的專業市場:
1.黃沙水產品市場
2.誼園文化用品市場
3.清平中草葯市場
4.芳村花鳥魚蟲市場
5.二沙島體育用品市場
6.陶街、將軍東電器城
7.華林國際玉器市場
8.南方茶葉市場、廣東芳村茶葉城
9.南泰用品批發市場
10.中六電腦城
11.廣州國際輕紡城
12.十三行批發市場
13.天馬、白馬服裝市場
14.西場電器城

以上是本人經過整理後列出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貳』 在家佛弟子也可以戴毗盧帽嗎

不可以!
毗盧帽又稱「五佛冠」,只有高僧大德或主法僧人才可以佩戴,俗人及在家弟子不可以佩戴的

『叄』 古代君王帽子前面懸掛著一個「門簾」,是干什麼用的

這個“門簾”叫做冕旒,它的作用就是提醒皇帝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威嚴。在一些重要的正式場合,皇帝如果總是咋咋呼呼大驚小怪,難免會讓人覺得有失體面。因此,皇帝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冕旒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皇帝只要有一點小動作,分量極重的冕旒就會隨之晃動而打在皇帝臉上,為了防止出現這樣的打臉場景,皇帝自然而然就會端正身姿,穩重下來了。

相傳冕旒之制在上古黃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不過此時的制度規則還不大完善,直到周朝禮制的確定之後,冕旒制度才被完善。根據規定,君主、諸侯和卿大夫參加祭祀時需要佩戴禮冠,而在禮冠之中,冕旒是最高級別的,為君主所戴。旒指的就是從冕上垂下來的細穗,均為12寸長的五彩細繩,旒上的玉珠依照朱、白、蒼、黃、玄的顏色順序所綴,及漢朝時旒上所綴已皆為白玉珠了。

『肆』 初學問道,道士的頭巾有什麼講究

在道教的宮觀里,人們常會看到道長們頭上戴著或方或圓的「帽子」,身穿寬松的道袍,令人不禁產生飄飄欲仙的遐想。人們也許會好奇地問,到底道長戴的是什麼「帽子」 .它們又代表了什麼意思呢.其實,它是道教徒特有的標志。在道教里,把它稱為「道巾」。俗話說「道有九巾,僧有八帽」。那麼道士的九巾,又到底是什麼來歷.九巾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九巾的來歷
巾是我國古代人民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種帽子。也有的人把巾誤認為冠,《釋名·釋首飾》中:「巾,謹也,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這段話,說明了巾與冠的不同。巾為平民百姓之頭飾,以與士大夫之冠相區別。巾始於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東漢以後則貴賤通用。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流行,尤其士人十分偏好,喜其輕便。《晉書·輿服志》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帽而橫著之,古尊卑其服也。」到了南宋,戴巾之風氣更加普遍,就連朝廷的高級官員也以包裹巾帽為榮,冠帽之制漸衰。在清朝以前,巾作為首服,被歷代沿用,並變化成多種類型。清朝剛入關的時候,下剃頭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廢除。明遺臣金之俊為緩和民族矛盾,向清廷提出「十從十不從」的建議,被朝廷默許。其中有「儒從而釋道不從」之條,因此只有道教才保留下我國明代以前的衣冠形式,所以有的學者把道教的服飾稱之為活文物。
至於道教的九巾之說,來源於清代中葉道士閔小艮的《清規玄妙說》。按照該書的說法,當時的九巾,有以下幾種: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九陽巾。
當代高道閔智亭道長著述的《道教儀范》一書中提到,自清末到現代最流行的九巾則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而清代以前的道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記載,則有:純陽巾、九轉華陽巾、九梁巾、雷巾、幅巾、網巾等等。不難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古代的道巾和現代的道巾已經有所不同了。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常見的近代道巾。
九巾概述
1混元巾
為九巾之首。現代全真派道士多戴此帽。以黑繒糊成硬沿圓帽,中間開孔,以露出發髻。道巾多為方形,只有混元巾和一字巾為圓形。有的老修行說,這是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故稱為混元巾。考其出現的年代,在清代前,未曾見於記載。又因其型似清代官員所戴的帽子,於是有人推測,混元巾是由清代官員所戴的暖帽演變而來。筆者認為,道教在清兵入關後,依然不剃頭,不改前明服飾,以示民族骨氣。因此更加不可能模仿清代官員的帽子。至於此巾的來歷,還有待道教界的諸位高道大德考究其歷史。

2莊子巾
亦稱沖和巾,南華巾。傳說是南華真人莊子所制。估計此巾出現的年代比較早。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其一可以知道帽子是否戴正;其二代表了道教徒行為要端正的意思。全真派道士因年老,頭發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莊子巾的。因為莊子巾類似古儒巾,佩戴此巾,頗象南華真人一樣無拘無束,自有出塵之表。

3純陽巾
也有人稱唐巾。按明朝的《三才圖會》稱:純陽巾,一名樂天巾,頗類漢唐之巾。頂有「寸帛,襞積如竹簡,垂之於後,巾上有盤雲紋樣。曰純陽者以仙名,而樂天則以人名也。」這也是現存於北京白雲觀呂祖殿的明代呂祖像所戴之巾形狀。通過名字可以知道,純陽巾之意義,一為道教神仙呂純陽,二為唐代文豪白居易。道教傳說,呂純陽祖師在成道前佩戴此巾。史料記載,此巾在明代十分流行,不僅道教徒戴,連儒者、生員士大夫子弟也戴。當代北方全真道的純陽巾,形狀甚似莊子巾。區別是純陽巾後面有雲頭形裝飾,而莊子巾則無。南方粵港澳地區全真道之純陽巾,俗稱「瓦坑帽」,帽形就是與《三才圖會》所描繪的一樣。

4九梁巾
古典小說中常有這樣對道家人物的描寫:「頭戴諸葛九梁巾,身穿八卦道袍……」九梁巾,又稱九陽巾。九梁巾形狀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樣的九條縫。道教中,九為最大數,又為陽數,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著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也體現出《陰符經》「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的宗教思想。現代正一派道士常戴九梁巾。
5浩然巾
一種用黑色布緞製成的暖帽,形如風帽。該巾在南方基本不使用,北方亦不多見。詢問道中各位師長,才知在極嚴寒天氣中才帶此巾。相傳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風雪。後士人皆仿效之,故稱為浩然巾。亦稱作「大風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禦風雪,二是紀念先賢。《長春真人西行圖》中的邱祖所戴之帽即為浩然巾。另外,明代朱權的《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六中有雪巾的記載:以玄色絲為之,以天鵝皮為里,凡雪天嚴寒皆「用之以護腦」,不知此處的雪巾是否即是浩然巾。
6逍遙巾
也稱荷葉巾。宋代庶人的一種巾子,開始叫花頂頭巾,後士人甚至女性皆戴,並有兩腳垂於後背,稱為逍遙巾。宋代米芾《畫史》中有對此巾的記載:「士子國初皆頂鹿皮冠弁,其遺制也,更沒頭巾…,乃去皮冠,梳發角加後,以入襆頭巾子。中篦約發,乃出客去。覆如是,其後方有絲絹,作掠子,掠起發,頂帽出入…,又其後方見用紫羅為無頂頭巾,謂之額子,猶不敢習庶人頭巾。其後舉人始以紫紗羅為長頂頭巾,垂至背,以別庶人黔首,今則士人皆戴庶人花頂頭巾,稍作幅巾,逍遙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發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氣熱時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樣,顯得仙風道骨,格外逍遙自在。故命名為逍遙巾。
7三教巾
三教巾,顧名思義,應該是體現道教三教合一和三教平等,崇尚和平的宗教理念。可惜現在沒有實物留下。其形狀已不可考。筆者曾於此問題請教多位高道大德,皆言不知道。中國道教協會黃信陽副會長編纂的《道教全真必讀》記載,只有受過中極戒者才有資格戴三教巾。有些老修行說,估計是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的時候所制。也有人認為清代有三教廟,於是推測此三教巾是否由此而來'在此只能留下懸念,留待以後為讀者諸君補上。
16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9一字巾
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也有學者認為叫幅巾的。據說是山居道士纏發之法,以絲織幅帶裹發,以防山野樹枝纏住。其實這種幅巾,應該叫網巾,是一種先從道士發明,後由明太祖推廣至全國的帽子。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太祖一日微行,至神樂觀,有道士於燈下結「網巾。問曰:此物何也''對曰:網巾,用以裹頭,則萬發俱齊。'明日有旨,召道士命為道官,取巾十三頂頒於天下,使人無貴賤皆裹之也。」
小結
歷史上的道巾,事實上遠遠不止九種。道經和史書上還記載有:角巾、紫荷巾、紫陽巾,雷巾、蓮花巾、九轉華陽巾等等。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純陽巾、逍遙巾、網巾、綸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專戴的,如莊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顏色皆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則顏色不拘。因為道教崇尚青色,古人把黑色也分成青色的一種,戴黑色(青色)的道巾,代表著頭頂青天。而且,道門亦稱為玄門,黑色也稱作玄色。作為玄門弟子,道士要尊道,所以頂於首,當然要戴黑色的道巾了。
由此看出,道巾不僅是標志著道教徒的帽子那麼簡單,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教教理教義,如奉天敬祖、崇尚和平、成仙得道、逍遙自在等等的思想。此外還說明了道教作為中國傳統的宗教,與中國的民俗生活確實是息息相關。現在有的道教徒對自己所戴的道巾,不知所然,殊不知所頂戴的道巾乃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道巾的研究,實際也是對古代巾帽的研究。現代道教界對古代道教的冠帽的研究還未引起重視。

『伍』 唐僧的帽子兩邊的帶子上寫的是什麼

唐僧所戴的帽子應該是「毗盧帽」,應該不是『五佛冠』,因為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玄奘雖然是大德高僧,不會囿於派別之見,但還是不大可能帶這種帽子,而且《西遊記》第九十二回里也提到過:

「 唐僧 著了一驚--把個毗盧帽子打歪--雙手忙扶著那球。」

至於唐僧帽子兩邊的飄帶上寫的,正常應該是"唵、嘛、呢、叭、彌、吽 "六字真言,如下圖

『陸』 想問下廣州有哪些成行成市的地方

廣州行業一條街
俗話說得好,出處不如聚處。一個行業的興旺,和它是否成行成市有關。以下為相關行業的分布情況:
1.寵物醫院:德政北路
2.糖水店:文明路
3.字畫:文德路
4.五金:惠福西路、大德路
5.冷庫製冷:海珠北路
6.醫療器械:大同路
7.國旗、錦旗:廣州起義路
8.干貨海味:一德路
9.婚紗:江南大道北
10.鞋類:解放南路、大新路東段
11.皮具:桂花崗(梓元崗)
12.帽子:萬福東
13.針車:光復中路
14.美容美發:長壽路
15.燈飾:大南路
16.鮮花:大南路(西段)
17.旅行社:教育路(中山路口)
18.門業:越秀中路
19.佛具:光孝路、凈慧路
20.眼鏡:人民中路
21.紙業包裝:天成路
22.酸枝傢具:文昌北路
23.傳統小吃:西華路
24.泳衣、內衣:高第街
25.布藝:沿江東路(大沙頭)
26.展架:泰康路
27.手機通訊:陵園西路、陸居路
28.圖文快印:越華路西段(包括吉祥路口)
29.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倉邊路
30.汽修汽配:廣州大道南
31.銀行:淘金路
32.牆紙:大南路

除了以上專賣一條街外,還有以下的專業市場:
1.黃沙水產品市場
2.誼園文化用品市場
3.清平中草葯市場
4.芳村花鳥魚蟲市場
5.二沙島體育用品市場
6.陶街、將軍東電器城
7.華林國際玉器市場
8.南方茶葉市場、廣東芳村茶葉城
9.南泰用品批發市場
10.中六電腦城
11.廣州國際輕紡城
12.十三行批發市場
13.天馬、白馬服裝市場
14.西場電器城

這是我經過整理後列出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柒』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著的那個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麼啊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7)大德路帽子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捌』 有關葉欣和其他抗擊「非典」英雄的事跡

抗非典,護士長葉欣的事跡
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廣大醫務工作者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在玉蘭花開的時節,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永遠離開了人世,她犧牲在抗擊非典型肺炎的戰場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這里危險,讓我來。

把風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病人,這是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戰士的頑強奮戰,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勢頭才得以遏制。人民群眾才得以安享寧靜的生活。

———《人民日報》4月18日述評:《人民健康重於泰山》

「凡大醫治病,必當無欲無求,誓願普救含靈之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

唐代名醫孫思邈將這篇《大醫精誠》冠於中醫巨著《備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為醫者必須發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

這篇《大醫精誠》,正是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護士長葉欣在1974年,考上該院的「衛訓隊」正式從醫所上的第一課。

在廣東省中醫院當了23年的急診科護士長,無論是現場急救跳樓的垂危民工,還是帶頭護理艾滋病吸毒者,還是冒死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葉欣從來沒有「瞻前顧後,自慮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搶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葉欣光榮殉職,終年46歲。

連日來,記者探訪了葉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診醫生(負責她臨終前的搶救工作),追尋這位白衣天使不滅的精神。

每天給大家派葯送湯

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預防葯物,連清潔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醫院二沙分院陸續接診非典型肺炎病例。由於此前在大德路總院已經有一線醫護人員被傳染病倒,葉欣護長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時回科室,給大家准備預防葯物,派發到每位醫生、護士、護工手裡,連清潔工也不例外。有些預防葯物有較強的副作用,葉欣一定要親自監督大家用開水服下。

進病房前,葉欣反復強調各項預防措施:換工作服、鞋子、襪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進隔離病房前要更換隔離衣;出隔離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戰非典型肺炎的日子裡,她每天睡覺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但仍不忘記臨睡前煲一鍋老火靚湯,有時是花旗參,有時是冬蟲草,她要在第二天帶回醫院給同事們喝,提高抵抗力。

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

面對危重傳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沒有人能確定,葉護長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確診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診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擔起繁重的醫護工作,有時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經給這個病人探過體溫、聽過肺、吸了痰,你們就別進去了,盡量減少感染機會。」在迎戰「非典」的日子裡,這番話令很多年輕護士落淚。

「葉護長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護士小容回憶起那晚,一位40歲的急腹症腸梗阻患者,在外科緊急手術後,發現還合並高燒、肺部陰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狀,於是送急診留院觀察,很快就出現呼吸衰竭。葉護長沖在第一線,配合醫生進行氣管插管、上呼吸機。當時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搶救時噴在護長身上了……

「可能是小陳病倒以後,葉護長大搞清潔時感染的。」護士小余清楚地記得,2月底科里發生第一例護士感染後,葉護長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個環節做得不夠,才給病毒有機可乘。她親自給每台電話消毒、每個門把手清潔,連工作服放在哪裡、在哪裡換工作鞋、鞋墊的位置,都一一巡視並消毒。小余認為,葉護長在消毒時接觸過這么多可疑的帶毒物,沒准就是那時給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們有四個醫護人員都在搶救那位病人後病倒的。」同樣病倒的急診科主任張忠德對那次搶救的情形很難忘懷:三天後的3月4日中午12時、下午6時、晚上10時,急診科葉護長、張主任和江醫生分別發燒接受隔離,同一天麻醉師也發病了。

3月1日早上8時10分,急診科正在交班。一位87歲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屬沖進醫生辦公室:病人不行了!葉護長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見病人面唇發紫、呼吸微弱,規律的心電圖形變成了紊亂的波浪……大家當即把病房裡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屬全部疏散出去,然後緊急進行胸外按摩、人工呼吸、心臟電擊、建立靜脈通道,反復推注急救、強心葯物,插管上呼吸機……

早上9時15分,病人搶救無效死亡。這是一例高度危險的病人,誰都知道應當換上隔離衣再搶救,但是在一個多小時的搶救中,誰都不肯離開病人哪怕是幾分鍾去做好自我保護。

躺在病床還惦念工作

醫生護士靠近她時,她艱難地在紙上寫「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隔離治療早期,葉欣還能打電話。她每天打電話回科里,叫大家記得吃預防葯,叫和她接觸過的同事注意體檢,叫護士給7床的病人記錄尿量、給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發病第四天,她出現了呼吸困難,和急診科主任一起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氣罩,只能靠發簡訊息和寫紙條互相勉勵,大家戲稱急診科的護長和主任在ICU還「鴻雁傳情」呢……

為了減少同事接觸她被傳染的機會,她給自己接補液。醫生、護士靠近她聽肺、吸痰時,她艱難地在紙上寫:「不要靠近我,會傳染。」院長和其他同事來探望時,她寫著:「我很辛苦,但我頂得住。謝謝關心,但以後不要來看我,我不想傳染給大家。」

3月11日,急診科張主任收到葉護長寫的最後一張字條:「我實在頂不住,要上呼吸機了。」同樣呼吸困難的張主任顫抖著寫字回復她:「護長,你一定要堅持住!全院的醫生護士都在支持我們!」

張主任再也沒有等到葉護長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機後,就被注射了鎮靜葯物進入「冬眠」狀態,避免因為躁動使呼吸機脫落。3月24日凌晨辭世時,葉欣很平靜。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復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葉欣冒死搶救的那例腸梗阻合並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為了不給他將來的生活留下陰影,出院時誰都沒有告訴他:搶救他的護長,現在已經長眠在她奉獻了半生的醫院里。

集中專家盡全力搶救

一位70多歲的老名醫二話不說,第二天就從天津飛到廣州

葉欣染病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省委秘書長蔡東士慰問她和家屬,了解病情;雷於藍副省長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到醫院過問治療情況。省衛生廳、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為搶救她提供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

醫院成立了治療小組,邀請國內最好的專家參與會診和急救。治療小組組長是葉欣的前任急診科主任劉旭生,他為了及時搶救,索性搬到醫院住。他拿著葉欣的病例和資料,親自登門到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人民醫院、南方醫院,向傳染科、血液科、腎科等專家請教。廣州市呼研所副所長多次到病房會診。患病後期,葉欣出現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全身出血和心、肝、腎多器官功能衰竭,醫院邀請天津中西醫結合醫院專事研究多臟器衰竭的專家,這位70多歲的老名醫二話不說,第二天就飛到廣州,走進葉欣的病房……

工作23年有「三突出」

她愛崗敬業,多年來腰椎突出、頸椎突出、成績突出

1976年參加工作後,由於業務拔尖、品行端正,葉欣在1980年出任全院最年輕的護士長。在每一分鍾都與死神賽跑的急診科,一干就是23年。23年來,她有「三突出」:腰椎突出、頸椎突出、成績突出。

『玖』 明朝中各級官員的官服,官帽有什麼區

明朝官服服飾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在經過元代蒙古人統治之後,明朝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明代官服是當時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裝,就制度而論它承襲唐宋官服制度的傳統,指導思想比較保守。但製作更趨精美,整體配套也更趨和諧統一。


一品常服:頭飾用珠翠慶雲冠,珠翠翟3,金翟1,口銜珠結。鬢邊珠翠花2,小珠翠梳1雙,金雲頭連三釵1,金壓鬢雙頭釵2,金腦梳1,金簪2,金腳珠翠佛面環1雙。鐲釧都用金。衣服為長襖、長裙,質料各色紵絲、綾、羅、紗隨用。長襖鑲紫或綠邊,上施蹙金綉雲霞翟鳥紋,看帶用紅、綠、紫,上施蹙金綉雲霞翟鳥紋。長裙橫豎金綉纏枝花紋。


二品禮

服,除特髻上少1隻金翟鳥口銜珠結外,與一品相同。二品常服亦與一品同。


三品禮服:特髻上金孔雀6,口銜珠結。正面珠翠孔雀1,後鬢翠孔雀2。霞帔上施蹙金雲霞孔雀紋。鈒花金墜子。褙子上施金綉雲霞孔雀紋。余同二品。三品常服,冠上珠翠孔雀3,金孔雀2,口銜珠結。長襖,看帶或紫或綠,並綉雲霞孔雀紋,長裙橫豎襕並綉纏枝花紋,余同二品。四品禮服特髻上比三品少1隻金孔雀,此外與三品同。四品常服與三品同。

五品禮服:特髻上銀鍍金

鴛鴦4,口銜珠結。正面珠翠鴛鴦1,小珠鋪翠雲喜花3朵,後鬢翠鴛鴦1,銀鍍金雲頭連三釵1,小珠簾梳1,鍍金銀簪2,小珠梳環1雙。霞帔上施綉雲霞鴛鴦紋,鍍金銀鈒花墜子。褙子上施雲霞鴛鴦紋。余同四品。五品常服冠上小珠翠鴛鴦3,鍍金銀鴛鴦2,挑珠牌。鬢邊小珠翠花2朵,雲頭連三釵1,梳1,壓鬢雙頭釵2,鍍金簪2,銀腳珠翠佛面環1雙。鐲釧皆銀鍍金。衣服為鑲邊綉雲霞鴛鴦紋長襖,橫豎襕綉纏枝花紋長裙。余同五品。

六品、七品禮服:首飾特髻上翠松三株,銀鍍金練雀4,口銜珠結。正面銀鍍金練雀1,小朱翠花4朵,後鬢翠梭毬1,翠練雀2,翠梳4,銀雲頭連三釵1,珠緣翠簾梳1,銀簪2。衣服綾或羅、綢、絹大袖衫,綉雲霞練雀紋霞帔,鈒花銀墜子。褙子上施雲霞練雀紋,余同五品。

六、七品常服冠上鍍金銀練鵲3,又鍍金銀練鵲2,挑小珠牌,鐲釧皆用銀。衣服為有邊長襖,紫或綠綉雲霞練鵲文看帶,橫豎襕綉纏枝花紋長裙。余同五品。



八品、九品禮服:首飾為小珠慶雲冠,銀間鍍金銀練鵲3,又銀間鍍金銀練鵲2,挑小珠牌,銀間鍍金雲頭連三釵1,銀間鍍金壓鬢雙頭釵2,銀間鍍金腦梳1,銀間鍍金簪2。衣服為大袖衫,霞帔,褙子,霞帔上綉纏枝花,鈒花銀墜子,褙子綉摘枝團花。及襟側鑲邊綉纏枝花長襖,余同七品。(摘自摩登先生網:MrModern.Com)

明代官帽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烏紗帽的產生時間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唐朝,有人說是宋朝。其實,烏紗帽是古代一種官帽,首先產生於東晉,那時烏紗帽並非官員特有,它不分貴賤,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為官帽。《唐書·與服制》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也就是說,烏紗帽在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戴,平時在家不必戴,頗類似於今天的某些行業著裝。



https://www..com/s?tn=25017023_5_dg&ch=1&ie=UTF-8&wd=%E5%90%84%E7%BA%A7%E5%AE%98%E5%91%98%E7%9A%84%E5%AE%98%E6%9C%8D%EF%BC%8C%E5%AE%98%E5%B8%BD%E6%9C%89%E4%BB%80%E4%B9%88%E5%8C%BA

與大德路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織圍巾有松有緊怎麼辦 瀏覽:647
童裝一手貨源哪個地方最多 瀏覽:799
娃娃帽子披風 瀏覽:105
穿裙子露內衣怎麼辦 瀏覽:778
童裝一般都是什麼布料多 瀏覽:966
王鷗衣品牌 瀏覽:811
夏天女式帽子怎麼樣 瀏覽:515
夏季女裝新款長裙品牌及商品 瀏覽:966
七夕節女裝促銷 瀏覽:277
den丨m是什麼牌子的牛仔褲 瀏覽:269
薴麻女裝套裝價格 瀏覽:778
如何清洗干凈衣 瀏覽:795
二手衣服褲子 瀏覽:862
咖啡色連衣裙裙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556
男士正裝襯衫批發價格 瀏覽:994
日常多穿潮流復古真絲旗袍 瀏覽:379
粉色連衣裙外套好看不 瀏覽:107
兩個人穿一條褲子的圖片大全 瀏覽:808
中老年人羊衫哪個品牌好 瀏覽:159
海盜來了如何刷帽子 瀏覽: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