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網尋!全網尋找一頂87式陸軍大檐帽,這頂帽子有什麼故事
最近有全網尋找一頂87式陸軍大檐帽,之所以會尋找這頂大檐帽,是因為有一位95歲老兵想要給自己的軍裝配一頂87式陸軍大檐帽,所以就求助了消防站。
在戰斗中他不僅英勇頑強,不怕犧牲,而且多次負傷,立下了許多軍功,最後在1985年退伍。而近些年來,林壽昌更是受邀走進機關、學校及企業事業單位,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給幹部群眾講述紅色革命故事。所以這次老人想找到一頂配套的帽子,這頂帽子不是普普通通的帽子,而是承載了林壽昌老英雄一輩子信仰的帽子,所以這頂87式大檐帽對他很重要。
2.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原八路軍)帽子上,還戴有青天白日帽徽嗎
剛開始是兩顆扣子,後來換成了紅色五角星,中間印有金色的八一
3. 八路軍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扣子,紅軍的帽子上是紅星
基本信息:
早期八路軍、新四軍都完全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且1937年更換帽徽(原紅軍純紅五星布制帽徽)時,由於戴上了昔日「敵人」的象徵,兩支軍隊均發生過士兵抵制甚至因此逃離部隊的事件。帽徽是按照國共合作協議,由南京(重慶)方面提供的。1940年,由於發生了皖南事變,引起新四軍全軍極大憤怒,新四軍殘部和重建後的新四軍基本不再使用此帽徽。
與之不同,八路軍由於1940年後兵員大幅擴充,遠遠超過3個師的協議規模,加上國共合作時好時壞,無法獲得國統區工業部門才能提供的青天白日琺琅帽徽,越來越多的官兵軍帽上沒有青天白日帽徽而是僅有兩粒仿德國山地帽式紐扣,這並非「以扣代徽」,也非政治原因所致。事實上,1940年後的八路軍軍人是否佩戴帽徽相當自由,無任何規定或推薦,亦不納入班兵風紀考評,有的軍人將青天白日帽徽一直戴到國共破裂的1948年。
(3)解放戰爭時期帽子擴展閱讀
八路軍:
八路軍,全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隸屬國民革命軍戰斗序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
1937年8月22日,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
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陸海空軍戰斗序列,八路軍改稱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但由於八路軍的稱號已經在各級部隊中廣泛傳播,且八路軍內部對此叫法已成習慣,因此,在一定的范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群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在非正式場合,八路軍這個稱號一直沿用。因此八路軍的稱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沿用直到解放戰爭後期。
4. 部隊服裝有什麼特點
軍人著用的制式服裝。亦稱軍裝。有統一規定的式樣、顏色、用料和穿著方式。主要包括軍上衣、軍褲、襯衣、軍帽、大衣、軍鞋、標志符號等。按著裝場合的不同,軍服分為常服、禮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類。按軍種分,有陸軍服、海軍服、空軍服等。按穿著季節分,有夏服和冬服。軍服有防護、識別和象徵三大功能。軍服的式樣通常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服式樣,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
簡史 中國古代軍隊出征作戰時,穿著具有防禦和識別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鎧甲,有皮甲,西周出現青銅甲,戰國後期出現鐵甲。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寬松博大的中原服裝。秦漢時期,軍隊除用甲胄外,還有赤黃色絮衣及紅色褲子。南北朝時期,步兵著錦緞或野獸皮製作的褲褶,緊而窄小,長與膝齊。唐代有將帥用袍、軍士用襖之分。宋朝軍服有步軍服裝和馬軍服裝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軍春衣有皂綢衫、白絹汗衫、白絹夾褲、紫羅頭巾、藍黃搭膊、白絹襯衣、麻鞋;步軍冬衣有皂綢綿披襖、黃絹綿襖、白絹綿襪頭褲、紫羅頭巾、藍黃搭膊、麻鞋。馬軍用緋絹勒帛取代藍黃搭膊,冬衣增加白絹夾襪頭褲,其餘與步軍同。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統元年),分別制定了陸軍和禁衛軍的軍服式樣。陸軍服裝分禮服和常服,禮服上衣為藍色,褲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為青灰色,對襟,軍官四個口袋,士兵兩個口袋,同樣顏色的大檐帽。禁衛軍軍服,夏季為土黃布料,冬季為瓦灰呢料。
古羅馬軍隊的軍人主要是著用白色衣服和盔甲,並在頭盔上帶有不同顏色的羽毛,以識別各軍團。1670~1672年,法軍推行制式服裝。18~19世紀軍服式樣、顏色不斷變化,其中有過單純注重式樣,而實際使用很不方便的情況。如歐洲不少國家的軍隊戴熊皮圓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帶,穿高腰長筒靴。這種華麗的軍服到19世紀中葉達到高潮。隨著火器的改進,這些國家的軍隊不得不改變那些對實戰沒有任何益處的軍服。19世紀末20世紀初,軍服顏色注重戰時的保護作用。1880年,英國駐印度的軍隊著用土黃色軍服。不少國家軍服為灰色、茶色或綠色。1895年,英軍首次著用草綠色軍服。1905年,日軍把戰時穿的黑色軍服改為土黃色。在此期間有的國家把軍服分為平時穿的和戰時穿的兩種。1898年,美國陸軍的軍服分為禮服和野戰服兩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多數交戰國的軍隊穿著具有保護色的野戰服。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軍首先使用三色迷彩服,後來美軍裝備了四色迷彩服。80年代,世界上通用五色迷彩服,平時則著用常服或禮服。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服發展概況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系紅領巾以示區別。早期的工農紅軍軍服,為灰色中山裝(部分部隊是青色或藍色),打綁腿,穿布鞋或草鞋,戴八角帽,佩帶紅領章、紅五角星帽徽。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軍服為土黃色中山裝,新四軍為灰色中山裝,軍帽為直筒加帽圍的圓頂帽,左臂佩帶「八路」或「N4A」字樣的臂章。解放戰爭後期軍服顏色有土黃色和灰色兩種,胸前佩帶有「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個黑字的白底紅邊胸章,帽子改為解放帽,佩帶「八一」銅質紅五角星帽徽。1950年,全軍服裝式樣統一為開襟式(戰士夏服為套頭式),大檐帽。服裝顏色陸軍為綠色,空軍為上綠下藍色,海軍單衣為上白下藍色,棉衣為全藍色。1955年,隨著軍銜制實行,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禮服,元帥和陸軍、空軍為海藍色,海軍為藏青色,西服式,領邊、袖口、褲縫飾不同顏色的軍種牙線。陸軍常服為棕綠色,海軍常服為上白下藍和全藍兩種顏色,空軍常服為上棕綠下藍色,均為立翻領,軍官上衣為四個口袋,陸軍、空軍士兵為兩個暗胸袋,海軍士兵為套頭式水兵服;軍官為大檐帽,士兵為船形帽,女軍人為無檐軟帽,冬季均為栽絨帽或皮帽;校以上軍官為毛料,尉官為斜紋布,士兵為平布。1965年,官兵一律改為佩帶紅五角星帽徽、紅領章,戴解放帽,海軍軍服式樣與陸軍、空軍相同,顏色為灰色。1988年,實行新的軍銜制度,換發87式軍服。1994年軍服著裝實行區分種類統一編號,夏常服著裝分三種,冬常服著裝分四種,作訓服著裝分四種。參加操課、執勤或集會、校閱等統一著制式軍鞋。著裝具體要求,按條令和有關規定執行。1997年5月1日開始在駐香港部隊中試穿新一代軍服。
軍服系列 包括軍常服、軍禮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類: 軍常服 供軍人在平時和一般禮儀場合著穿的制式服裝。每種常服官兵有別。各國軍隊的常服式樣、顏色和材料,因經濟條件、地理位置和民族習慣不同而各有特色。
中國人民解放軍87式常服有軍官夏常 服、冬常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①軍官夏常服。陸軍為棕綠色,海軍為上白下藏青色,空軍為上棕綠下藏青色。上衣為小翻領,兩個上貼袋,兩個下挖袋,西式褲;女軍官上衣是兩個下挖袋。用料為毛滌凡爾丁。配帶色襯衣,系藏青色領帶(女軍官為玫瑰紅色),金屬製成的領花作為軍種符號。制式襯衣,陸軍為米黃色,海軍為漂白色,空軍為月白色,獵裝式,開領,短袖,四個貼袋;女軍官制式襯衣是兩個下貼袋,夏季配藏青色仿毛西服裙。制式襯衣用料為精梳滌棉紗咔。大檐帽有軍種牙線,帽牆外套人造絲帶,陸軍為正紅色,海軍為黑色,空軍為天藍色;帽飾帶,將官為金黃色,校尉官為銀灰色;帽徽為圓形,圖案為「八一」軍徽。②軍官冬常服。顏色,陸軍為棕綠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是上棕綠下藏青色。上衣為立翻領,四個挖袋,西式褲;女軍官是開領,兩個下斜挖袋。用料為毛滌馬褲呢,海軍艦艇尉官為呢服。將官大衣,陸軍、空軍為棕綠色,海軍為藏青色,兩個挖袋,有後腰帶,帶活里防寒層,用料為馬褲呢。校官大衣為風衣式,顏色與將官大衣相同,帶活里防寒層,用料為滌棉咔嘰。尉官、士官大衣,陸軍、空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藏藍色,栽絨領,兩個上斜挖袋,兩個下貼袋,中腰有抽帶和後腰帶,絮片作防寒層(寒區為皮大衣),與校官大衣布料相同,艦艇尉官為呢大衣。冬帽是咖啡色栽絨帽或皮帽。③士兵夏常服。陸軍、空軍士兵夏常服,顏色與尉官冬常服相同。上衣為開領,四個貼袋;女士兵夏常服式樣與女軍官夏常服相同。用料為滌棉平布。士兵制式襯衣為開領,短袖,兩個上貼袋,女士兵制式襯衣與女軍官制式襯衣相同,用料、顏色與所在軍種的軍官制式襯衣相同。士兵大檐帽,式樣與軍官大檐帽相同,帽牆絲帶陸軍、空軍為墨綠色,中間分別加1厘米正紅色或天藍色裝飾線,海軍為黑色;帽風帶為黑色人造革。海軍士兵夏常服為上漂白下藏藍色,上衣是套頭式帶披肩水兵服,褲子為旁開口水兵褲,用料為滌棉平布。帽子為帶飄帶的無檐大頂帽。④士兵冬常服。式樣與軍官冬常服基本相同,上衣口袋改為四個貼袋。陸軍、空軍士兵冬常服顏色與夏常服相同,海軍為藏藍色。用料為滌棉咔嘰。防寒層與尉官冬常服相同。海軍艦艇士兵為套頭式水兵服。大衣式樣與尉官大衣基本相同,但有風帽、護膝,寒區為皮大衣,水兵為呢大衣。絨帽或皮帽有帽耳孔。軍士長、專業軍士、學員冬夏常服式樣與尉官相同,用料與士兵冬夏常服相同;佩帶軍士長、專業軍士、學員肩章。 軍禮服 是軍人在重大節日、典禮、檢閱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有的國家還有宴會服(晚禮服)、節假日禮服和常禮服等。多數國家軍隊只配發軍官。軍禮服用料講究,多用純毛或毛滌混紡織物,製作精細,色彩鮮艷,裝飾注重民族風格。許多國家的軍隊還有儀仗隊、軍樂團禮賓服及演出服。中國人民解放軍禮服有軍官禮服,儀仗隊和軍樂團禮賓服,文工團演出服。軍官禮服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均為西服式,採用方下擺。夏禮服為平駁頭凡爾丁上衣和褲子,陸軍為米黃色,海軍是本白色,空軍是淺天藍色,領邊、褲中縫有軍種牙線。禮服領花將軍為五星和松枝葉,校官為五星和麥穗,尉官則是五星和寶劍形光芒線組成。大檐帽飾有金黃帽檐花,著用常服的襯衣、領帶和肩章。冬禮服為尖駁頭禮服呢上衣和褲子,陸軍為海藍色,海軍是藏青色,空軍是寶藍色,領邊、褲中縫的牙線與夏禮服相同,配冬禮服大檐帽。配套服裝與夏禮服相同。
作訓服 亦稱野戰服。是軍人作戰、訓練、勞動和執行軍事勤務時穿著的制式服裝。特點是輕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護性能,適應野戰條件下的需要。一般按軍種分類,有的國家軍隊還有兵種作訓服。按保護色分,有單色普通作訓服和多色組合迷彩作訓服,通常是官兵通用,多採用合成纖維與棉花混紡織物製作,也有用純棉織物和經過特殊處理的純化纖織物製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普通作訓服包括夏作訓服與冬作訓服兩種,陸軍為草綠色,海軍為藏藍色,空軍為上草綠下藏藍色。夏作訓服上衣為夾克式、開領,有兩個帶拉鏈的前胸挖袋和兩個帶袋蓋的下貼袋,貼袋外有兩個帶拉鏈的斜插袋,有臂袋和標志袢,下擺有松緊帶。褲為寬松式西式褲,前後各有兩個貼袋,褲腳口有扣袢。軟體立帽牆寬帽檐的作訓帽,帽子兩側分別有一組兩粒裝飾扣,用料為滌棉平布。帽徽採用軟塑料,易於隱蔽和戴鋼盔。冬作訓服,上衣為開關領,有兩個胸袋、兩個下貼袋和臂袋、標志袢,下擺、袖口和褲口有抽帶,防寒層與冬常服防寒層通用。用料為滌棉咔嘰。迷彩服顏色,夏季為林地型色,冬季為荒漠草原色,式樣、材料和防寒層與普通作訓服通用,配迷彩作訓帽。
工作服 為工作方便和防護需要著用的制式服裝。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工作服包括普通工作服和特種工作服,並區分軍種工作服和冬夏工作服,不同工作崗位著用的工作服用料有別。普通工作服主要有機械操作服、裝甲兵工作服、醫護人員工作服、炊事工作服等。機械操作服,陸軍為草綠色,海空軍為藏藍色。上衣為夾克式,緊袖口,兩個胸袋,暗扣,有護肘;褲子有護膝、護襠。面料夏為維棉平布,冬為維棉咔嘰。裝甲兵冬夏工作服均為夾克式上衣,有護肘,褲為馬褲,顏色、用料與冬夏陸軍機械操作服相同,與冬工作服配套的有棉內膽和皮棉內膽。蘇軍的普通工作服包括在特種工作服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特種工作服,分為特殊環境防護服和有害物質防護服兩類(見特種工作服)。
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發展,軍服的作用日益向著功能綜合和特殊防護方向發展。如作訓服由單色改為偽裝迷彩色,並將成為具有防火、防雨、防寒、防熱、防偵視和透氣性好、穿著舒適的多功能野戰服。注重研究特種工作服。軍服用料,多採用化纖混紡或純化纖織物及絮料,以減輕服裝重量。軍服的結構,採用多層次配套,使其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性能和調節性能。對常服、禮服主要是改進外觀和穿著的舒適性,同時注重經濟性和服裝號型。
5. 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軍的帽徽是什麼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沒有統一的著裝,也沒有帽徽。還保留抗日戰爭時期的國軍軍服。各個野戰部隊的軍服顏色各是不同,有黃的,灰的。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以後,共產黨的部隊(八路軍,新四軍)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摘取所有國民革命軍的標志(白日帽徽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臂章)。開始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牌,沒有帽徽。直到三大戰役(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結束,1949年2月解放軍開始統一軍裝,及四九式軍裝,有胸牌沒有帽徽。同年六月份,渡江戰役結束。全國大勢已定,確立了國旗,國徽,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確定以南昌起義日期(1927.8.1),為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固每年八月一日就成了解放軍建軍節。解放軍才有自己的軍徽,開始佩戴八一紅星帽徽。這種八一紅星帽徽一直延用到1955年。1958年徹底取消使用。65式軍裝為大紅帽徽,沒有八一。直到1985年,解放軍換裝,帽徽上才又恢復八一字樣。八十年代中期出現了新的現役兵種,公安武裝警察部隊,也就是武警部隊。武警部隊的帽徽跟其他警種一樣,帽徽上是國徽。所以區分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可以看帽徽。解放軍帽徽上是八一五角星,武警部隊的是國徽。
6. 解放軍當中的中原野戰軍軍服與其他野戰軍軍服有區別嗎
解放軍當中的中原野戰軍軍服與其他野戰軍軍服有區別。在1945年至1947解放戰爭的這段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只是不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服裝材料有粗布也有細布,顏色以土黃色為主,中原軍區部隊仍著灰色軍服。依靠人民政府的供給,軍隊工廠的生產和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保證了物資供應,取得了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軍需工廠已初具規模,為全軍統一服裝樣式、統一生產、統一供應提供了物質條件。1949年我軍服裝顏色確定為草綠色,材料為棉平布,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布胸章,帽子改為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
7. 新四軍和八路軍有本質的區別嗎為什麼他們的軍帽上都是國民黨的軍徽
新四軍和八路軍都是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力量。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陝北紅軍和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接受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的軍事改編,改陝北紅軍為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第十八集團軍),朱德任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司令,左權為參謀長下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主要活動在華北抗日戰場上。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南方八省游擊隊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四軍,葉挺為總司令,主要在江南地區進行抗日斗爭。
抗戰伊始,新四軍和八路軍都接受了國民政府的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帽子上有國民黨的徽章是正常的。而進入後期,國共矛盾日益加大,國民黨的徽章也逐漸從八路軍的帽子上消失了。
所以說,新四軍和八路軍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雖然在序列上屬於國民革民軍,但是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
8. 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戴的叫什麼帽子
虎皮帽
1946年冬季,解放戰爭初期,東北牡丹江一帶。我軍某部團參謀長少劍波率領三十六人的追剿隊,在擊破奶頭山之後,乘勝進軍,准備消滅座山雕匪幫。偵察排長楊子榮得知座山雕逃回威虎山,向少劍波匯報。少劍波下令繼續向前方偵察,到黑龍溝會合。
《智取威虎山》
座山雕匪幫在回威虎山途中,一路洗劫,又來到夾皮溝燒殺搶掠,強擄青壯男女上山修築工事。李勇奇深受大害,兒子被匪徒摔死,妻子被座山雕槍殺。李勇奇極力反抗,但寡不敵眾,被匪擄走。
楊子榮等四人沿途偵察,訪問了躲藏在深山的常獵戶父女。常戶的女兒常寶聞知楊子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山剿匪,為民除害,她懷著深仇大恨,控訴了座山雕的滔天罪行。楊子榮在常獵戶父女的幫助下得悉威虎山的山路和土匪的野狼嗥的行蹤。楊子榮從一撮毛身上獲得了載有土匪秘密聯絡地點的「聯絡圖」,勝利歸來,並偵知此圖為座山雕垂涎已久。楊子榮又審訊了欒平,核實了「聯絡圖」的情況。由於威虎山工事復雜,不宜強攻,大家都認為只能智取。
楊子榮自請改扮土匪胡彪,假借獻圖,打入威虎山。楊子榮來到匪窟威虎廳,戰勝了座山雕的種種試探,並把「聯絡圖」獻給了座山雕,取得了初步信任。座山雕「封」楊子榮為威虎山的「老九」和「上校團副」。
夾皮溝群眾飢寒交迫。李勇奇冒死逃出匪窟,轉回家來,母子相逢,悲喜交集。少劍波率追剿隊進駐夾皮溝,當地人民因久遭匪患,不明真相,加以敵視。少劍波對李勇奇母子耐心宣傳黨的政策,解除疑慮,表示全力支援解放大軍,消滅座山雕匪幫。
毛澤東主席接見《智取威虎山》演職人員
座山雕對楊子榮深存戒心,滿腹狐疑,設下毒計,再一次進行試探。楊子榮深入敵人心臟,又一次戰勝了座山雕的試探,將搜集到的情報送下山岡。孫達得及時取回楊子榮的情報。這時押運犯人的小米車二道河被土匪炸毀,野狼嗥炸死,欒平逃走。少劍波考慮到欒平若逃往威虎山,將破壞整個殲敵大計,便下令急速出兵。追剿隊由李勇奇帶路,迎著風雪,翻山越嶺,滑雪疾進。
欒平突然逃到威虎山,他在座山雕面前指認楊子榮。楊子榮在這生死成敗關頭,發揮了革命軍人的大智大勇,戰勝了欒平,並把這個頑匪置於死地。在「百雞宴」上,楊子榮把匪徒灌醉,追剿隊及時趕到,全殲匪眾,無一漏網。
9.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發展史
軍 服 ~~~~~~~網路知道上不能貼圖片,我那麼認真的找,給分吧,
建國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時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系紅領巾以示區別。同年9月,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湖南秋收起義,穿的是各式服裝,佩帶紅布袖章,以此象徵是一支紅色部隊。這個時期,一部分軍服是靠打土豪或從戰場上繳獲來的,另外一部分則依靠當地群眾義務縫制,沒有統一的樣式。>>>
抗日戰爭時期,我軍的軍服,八路軍為土黃色,新四軍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細布,號碼不分大小,上衣長度一律為「二尺五」。
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的服裝樣式與抗日戰爭時期相同。1946年10月,我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取消「八路」、「新四軍」臂章,各部隊分別佩帶標有番號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戰爭後期,我軍接管了一批國民黨軍隊的軍需工廠,從而初步具備了統一生產和供應服裝的條件。1949年1月,軍委後勤部規定了全軍統一的服裝樣式。軍服為草綠色棉平布中山裝,胸前佩帶長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頭戴解放帽,帽徽為「八一」紅五角星。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建國後,人民解放軍自從1950年統一軍服制式,經歷了1955年軍銜服裝、1962年定型生產的「六二」式軍裝。此後,解放軍軍服幾經更新換代,先後進行了12次軍服改革調整。 「五五」式軍服圖文
「六五」式軍裝 1965年6月1日取消軍銜制後,改裝「六五」式軍裝,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角星帽徽和紅領章。
「七一」式軍裝 1969年,隨著我國化纖工業的發展,研製了滌錦棉三元混紡單衣,1973年裝備部隊,稱「七一」式服裝。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作軍需服裝和裝具,這在我軍服裝發展史上,是一次劃時代的改革。
「七八」式軍裝 「七八」式服裝是「七一」式的改進型,它以減重為目的,全面應用合成纖維紡織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軍裝 「八五」式軍裝基本沿用1955年樣式,與「七八」式服裝相比,其明顯區別在於布料和樣式的徹底更新換代。
「八七」式軍裝 「八七」式軍服是1987年經中央軍委批準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陸續裝備部隊。這套服裝除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外,還特別設置了文工團員用的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的禮賓服。另外,還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種特種服裝。1990年開始配發了87式制式襯衣。1992年,中央軍委決定:文職幹部配發制式服裝,戴文職肩章、領花。用「八七」式系列軍服裝備部隊,是我軍軍服史上一個突破。
「九七」式軍裝 1993年初,我軍開始研製面向21世紀的新一代軍服。新一代軍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裝的優點,吸取了國際上先進國家軍服的長處,與87式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的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為美觀、大方和協調,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顏色體系。97式軍服共分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與87式服裝相比,主要增加了禮服、夾克常服、毛衣、體能訓練服、戰士皮鞋、作戰靴及國際通用的貝雷帽等品種,新增了綬帶、軍種胸標、姓名牌、臂章等服飾標志。
97式軍服於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駐港部隊試穿,1999年裝備駐澳門部隊,駐國外武官配發了97式禮服,全軍其他單位未裝備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開始統一配發99式長、短袖制式襯衣和貝雷帽,同時取消已裝備部隊多年的87式長、短袖制式襯衣。99式制式襯衣採用了先進的紡織和原液染色等技術,與87式制式襯衣相比,在樣式結構、用料、顏色和加工工藝等方面均有較大改善,提高了穿著舒適性。長袖制式襯衣官兵均為束腰式;短袖制式襯衣軍官、文職幹部為夾克式,士兵為束腰式。陸海空三軍襯衣顏色為各軍種基本色,陸軍為淺綠色,海軍為本白色,空軍為淺蔚藍色,體現了三軍特色,形成了系列。這次向全軍官兵配發的貝雷帽為我軍首次裝備。貝雷帽採用國際通用樣式,用料為細羊毛,顏色為陸軍深棕綠色、海軍深藏青色、空軍深蔚藍色。貝雷帽的配發,較好地解決了過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熱和不便攜帶的問題。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士兵和部分軍校學員統一換發用仿毛面料製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換發用同一材料製成的04式夏常服。我軍士兵現行著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稱「的確良」的滌棉平布製成,冬常服用俗稱「滌卡」的滌棉卡其布製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異復合化纖長絲織物」為服裝面料,外觀、質感與毛料無異,保暖性、防風性、透氣性和密度都達到毛料的指標,而且有更好的抗皺保型性,能抗靜電,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樣式與87式常服相同,服裝板型有一定改進,腰身比較明顯,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個品種。04式士兵大檐帽、空軍士兵冬帽和陸軍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綠色改為棕綠色,04式海軍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藍色改為藏青色,04式空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綠下藏藍改為上棕綠下藏藍。
為配合04式士兵常服著穿,我軍首次為除海軍海勤和駐香港、澳門部隊以外的士兵配發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超細纖維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顏色為黑色,樣式為素頭外耳系帶式,用料為黃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軍開始統一換發05式常服。空軍新常服顏色為藍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換發,標志著空軍從此擁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與使命任務相配套的常服,結束了50多年來空軍常服採用陸軍土黃色上衣和海軍藏藍色褲子上下顏色不統一的歷史,實現了與空軍工作、訓練、作戰環境相一致。
07式陸海空男軍官禮服
07式軍服 經黨中央、中央軍委批准,全軍從2007年起換發07式服裝。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調整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軍軍服在深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牆)花;夏常服為束腰式,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為獵裝式,使體型更顯修長;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等,海軍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設計了三軍統一的帽徽、領花,體現了軍人榮譽,強化了軍服美感。國旗、軍旗、長城、天安門等中國軍隊的傳統重要標識,簡潔地融入到了臂章、領花、胸標等標志服飾上。
07式軍裝全軍從2007年7月1日起由駐京、駐港和駐澳部隊先行裝備,8月1日起全軍軍官開始穿著,預計在09年前完成全軍換裝
現在,世界上的軍裝大多數是綠色的(草綠、深綠或黃中偏綠)。為什麼不約而同地朝綠色發展呢?這是從實戰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發動了對南非的侵略戰爭。當時,南非有一個叫「布爾」的倔強民族,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國土受到外來侵略者的蹂躪,組織起來進行武裝反抗。布爾族參戰的兵力少,英軍人多,雙方兵力對比為1:5。布爾人在戰爭初期失利。英軍自恃人多勢壯,驕橫前進。布爾人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英軍有一個很大特點,都穿紅色軍裝,在南非森林的綠色背景中,格外顯眼,因而行動極易暴露,布爾人從這里得到啟發,立即把自己的服裝改為草綠色,松炮也塗成綠色。這樣一來,布爾人便利用密草叢林的綠色背景作掩護,英軍不容易發現布爾人,而布爾人很容易發現英軍,他們常常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英軍,突然發起攻擊,打得英軍措手不及,英軍卻找不到目標。這場戰爭,英軍死傷9萬多人,損失慘重。
「前車覆,後車誡」,英國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訓,很快被許多國家的軍隊所汲取。為了在野戰條件下較好地隱蔽軍隊的行動,人們首先從服裝上著手,不斷改進軍裝的顏色,盡量使之與自然背景的顏色接近。這樣,世界上的軍隊雖然服裝形式差別很大,但在顏色上卻逐漸在綠色基調上統一起來。
當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從隱蔽偽裝的角度來看,軍服的顏色也不能局限於綠色。在許多情況下,自然背景並非綠色,這就要求根據當時當地的背景條件、靈活合理選擇服裝顏色。如在雪地,則只有白色才能與背景協調一致;在海上,則只有藍色才能與之融為一體;在沙漠地,則只有黃褐色與背景比較接近。
服裝分類
[編輯本段]
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陸海空三軍幹部夏服均用棉平布製作,以服裝顏色、大檐帽帽徽圖飾區分軍種。全軍幹部、戰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陸軍幹部夏服有兩個上挖袋,褲子為西式褲,設有後槍袋。海空軍幹部夏服有四個挖袋。海軍幹部設有上白下藍和全藍服兩種。陸軍戰士夏服上衣為套頭式,半開口,緊袖口,兩個上挖袋,扎線腰帶。為便於著穿、訓練和作戰,1952年改為前開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軍戰士夏服為上白下藍和全藍水兵服,用料均為棉平布。空軍戰士的夏服與空軍幹部夏服基本相同。女軍人夏服有連衣裙和列寧服兩種。帽子、服裝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人相同。三軍幹部、戰士的冬服樣式、用料與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軍委批准陸軍團以上幹部和海空軍營以上幹部、空軍傘兵、海軍艦艇部隊及海校學員著呢服。改善了部分軍人的軍容儀表。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朝參戰。志願軍幹部夏服與解放軍幹部夏服相同,戰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層布,提高了軍服的耐磨程度。志願軍幹部冬服,考慮到服裝的調節作用,從結構上做了改進,上衣袖口加了絆帶,配穿馬褲,增強了保暖性,以適應朝鮮嚴寒的冬天。1953年朝鮮停戰以後,志願軍幹部戰士佩戴"中國人民志願軍"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禮服配發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同時還設有海軍艦艇尉官禮服和水兵禮服,以及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軍官禮了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禮服顏色按軍種區分。禮服用料為純毛華達呢,禮服領邊、袖頭、褲中縫按不同銜級配有不同飾物。校以上女軍官的禮服為裙服。裝飾、用料與男軍官禮服相。55式軍銜禮服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軍官的軍容儀表,較好地展示了國威和軍威。55式常服是供軍人平時著穿的服裝,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種。軍官著穿常服時佩戴軍銜肩章、軍種領章;大檐帽配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裝帶。常服顏色按不同軍種區分。軍官夏常服用料按銜級區分。(元帥、將軍夏常服用料為純毛嗶嘰。校官夏常服為榨蠶絲織物,尉官冬夏常服為棉斜紋.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隨即廢止55式軍銜服裝,全軍幹部、戰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帶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
由於受"左"的思想的干擾,部隊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軍銜制。軍銜服裝隨即廢止,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綴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樣式與55式常服相同。全軍幹部和戰士、男軍人和女軍人服裝和式樣基本相同,人們只能從衣服口袋來區分幹部和士兵。
1978年,我軍服裝又在71式軍服的基礎上,以減輕重量為主要目的,進一步擴大合纖材料的使用。主要將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為滌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為改維棉布,對皮帽和毛皮大衣採用新工藝生產,並對罩衣減輕了重量。改進後的服裝定名為78式軍服。
1984年1月,中央軍委批准了軍服改革方案,並於1985年裝備部隊,定名為85式軍服。85式軍服仍然沿用55式軍服樣式。僅解放帽改為大檐帽,佩帶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和軍種肩領章。幹部、戰士增發了制式襯衣。團以上幹部夏服為凡爾丁毛料,冬服為馬褲呢毛料,大衣為大衣呢毛料;且軍以上幹部為純毛料,師團幹部為毛滌混紡,營以下幹部和戰斗服裝用料為滌錦棉三元混紡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裝分禮服、常服、作訓服三類。
禮服是軍官在重大慶典和重要外事活動時著穿的制式服裝。分夏禮服和冬禮服兩種。禮服為西服式。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和褲中縫牙線的顏色區分軍種。禮服用料按銜級區別。女軍官禮服樣式、用料、顏色與所在軍種男軍官相同,系玫瑰紅領帶。87式軍服還設有文工團演出服和軍樂團、儀仗隊禮賓服。
常服是軍人在平時和一般性禮儀場合著穿的服裝。分夏常服、制式襯衣和冬常服三種。軍官夏常服為翻領,兩個上貼袋,兩個下挖袋,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帶,按不同顏色區分軍種。夏常服用料按不同銜級區別。
1997年7月1日,我軍駐港部隊官兵穿著的新一代軍服,正是我軍研製的新一代軍服的雛形。我軍新一代軍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國家軍服的長處,與現行軍服相比,在結構、用料、顏色、服飾及配套方面均有較大改善。尤其是樣式、顏色更加美觀大方,形成了陸軍以棕綠色為主色調、海軍以白色和藏青色為主色調,空軍以蔚藍色為主色調的三軍軍服顏色系列。此外,新一代軍服還採用了國際流行軍服的分類,按功能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禮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絨衣、大衣、作訓服、體能訓練服及其配套的軍鞋(靴)和服飾九個部分。 99式服裝是1999年預先裝備部隊的新一代軍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陸、海、空軍男女長、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褲,以及貝雷帽。
設計標准
[編輯本段]
軍裝每次設計、更新時都要進行大量的測量、實驗工作。設計「84」式軍裝時,就曾經收集了27個國家的軍服樣品,對海陸空三軍的83個團、15000名不同體型戰士進行了實地測量。「07」式軍服同樣也進行了大量的測量、實驗。據介紹,新軍裝是在駐港部隊軍裝基礎上改裝而來,「這主要是考慮到與國際接軌」。
據介紹,這次換裝最大的特點就是增加了禮服這一類別。據悉,解放軍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銜時設有禮服裝,參照蘇聯樣式設計,主要是供校級以上軍官使用,後來被取消。這是時隔40多年以後第一次增設禮服。這次換裝,該院將負責參與部分標准制定。據該院軍需系負責人介紹,軍裝標準是指服裝顏色、圖案、樣式、用料、工藝、加工流程等。
服裝發展
[編輯本段]
第一代軍裝:中山裝八角帽
我軍建軍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這支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只是加系紅領巾予以區別;湘贛邊區的秋收起義部隊多著工農服裝,佩戴紅布袖章。
由於不斷有人加入紅軍部隊,而當時紅軍服裝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戰場上繳獲而來,因此,新入伍的戰士,往往是遇上什麼穿什麼,顏色和式樣都很雜亂。
1928年紅軍利用戰場繳獲的幾架縫紉機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也就是說,這時起紅軍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裝。
這一時期紅軍的服裝樣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裝、八角帽,綴以布質的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
當總司令朱德看到部隊官兵換上被裝廠生產的第一批統一制式軍服時十分高興,他意味深長地說:「它雖然沒有外國軍裝那麼漂亮,但對我們來說,可真是其好無比了。」
當時服裝廠的生產條件很艱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時連灰靛也沒有,只好用茶籽殼(稻草灰等土辦法來著色,縫衣線也是工人自製的萱麻線)。
現在中年以上的中國人都還會記得毛澤東那張頭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氣給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裝軍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紅軍形象更加清晰,
在艱難歲月里——自己動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共產黨與國民黨再度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和南方紅軍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以示區別。
1941年「皖南事變」後,八路軍和新四軍部隊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國民黨對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所在地實行經濟封鎖,數萬部隊官兵衣食處於極度匱乏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號召「咱己動手,豐衣足食」,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自己紡線、織布、染布、做軍鞋。
根據地的廣大婦女也大張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紅軍。前方、後方團結一致,依靠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基本上保證了軍服的供給。
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初期,軍服的變化不大。多在小的標識上做些改動。
40年代後期,我軍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
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軍由原來的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三大軍種。
從這時開始,中國軍隊的軍服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第一次出現了大檐帽、士兵套頭衫和女軍人連衣裙,以及「列寧裝」(胸前雙排扣)。海軍則採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頭軍服,無檐帽上綴有兩根辨風向的飄帶,等等。空軍、海軍、裝甲兵等技術兵種也都有了自己的專業特種服裝。
從這時起,中國軍服離開中山裝的單一模式,吸收了外國軍服的某些特點。
軍服中的極品——元帥服
1955年我軍實行軍銜制,服裝開始分出禮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這時期元帥服成為軍服中的極品。
解放軍十大元帥禮服雖然成為當時群眾心目中無比尊貴的形象,但毛澤東卻始終拒穿大元帥服。
軍銜制實行時,曾計劃設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就這樣,製作大元帥服成為解放軍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一項重要任務。對於這項任務,領導高度重視,專門從上海抽調刺綉技工參加大元帥服、元帥服的試制工作。
製成的大元帥禮服採用海藍色純毛華達呢面料、西服式樣,上衣為大駁頭翻領,雙排六粒金黃色國徽圖案紐扣;下身為散腿褲;領邊、袖頭、褲中縫鑲正紅牙邊,領邊、 袖口綉金錢一道和松技葉,領頭和袖頭各綉一顆五角星;大元帥禮帽為大檐帽,帽瓦邊鑲紅色牙線、金屬絲帶,並配金黃色國徽圖案帽扣等。
後來,在彭德懷、羅榮桓向毛澤東匯報授銜、授勛工作時,毛澤東在表揚他們的工作成績後說:「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多不方便。」
因此,為毛澤東精心製作的大元帥禮服從未穿過,一直珍藏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如今已成為一件有歷史意義的文物。
風靡全國的「65式」
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全軍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級紅五星帽徽和紅領章,服裝面料是純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這時期軍服與中國當時的政治發生了很多的關聯。
10. 八角帽是有什麼寓意嗎
四面八方皆為兄弟姐妹,寓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