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西方帽子的發展

西方帽子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3-01-01 01:52:19

① 禮帽和爵士帽有什麼區別

1、從種類上來講

爵士帽和禮帽分別被稱為小禮帽、大禮帽,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爵士帽和禮帽之間的關系了,爵士帽其實是禮帽的一個分支,禮帽在樣式上會更加傾向於莊重嚴肅,在出席重要場合時一般都會選擇禮帽,而爵士帽更加偏向於嘻哈風,在外形上也比禮帽多了褶皺的元素。

2、從搭配上來講

爵士帽一般適合於知性一點的搭配,不要太過於花哨,就只簡單的T恤和牛仔褲,就足以搭配上爵士帽了,也可以搭配比較緊身一些的衣褲,在穿上皮鞋,戴上圍巾等做好全套的裝備,而禮帽就更加適合嚴謹的小禮服了。

禮帽如圖:

(1)西方帽子的發展擴展閱讀:

長時間戴帽子的危害:

戴帽子的時間過長則有可能會加重脫發問題。據《中國日報》報道,長時間戴帽子,會導致頭皮毛孔呼吸不暢,皮脂堆積於頭皮,容易形成皮屑、頭癢或皮膚炎症,進而造成脫發。

頭發不耐悶熱,緊扣在頭上的帽子或頭盔會使底層頭發長時間得不到呼吸,尤其是受帽邊壓迫的發際、發根處,更容易因皮膚鬆弛脫發。

部分老年人身體較為虛弱,要更注意頭部保暖,他們可以選擇雷鋒帽,其厚實的絨毛可以較好的護住頭部、頸部以及耳朵。

小孩子的皮膚細嫩,對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選擇能護住頭部、面頰和耳朵的寬松帽子即可。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爵士帽

網路-禮帽

人民網-你的帽子戴對了嗎?久戴帽子會加劇脫發

② 帽子的歷史發展

人的外在美除了談及外貌、身材、舉止、氣質等固有特性外,服裝配套中的帽子一族,也是優美旋律里不可或缺的一段音符。
在古代,無帽而有巾,人們用絲、麻制的巾來包頭或扎發髻,如今西南少數民族使用的「包頭巾」便是古代巾的遺留。北周時期,武帝為易於讓自己的軍隊戴用,特意 把巾製成含有四個角的形狀,當時稱作「襆頭」,實際它便是中國最早的帽子。後來,四角帽逐漸改為向左右延伸出兩個長角,由此演變成烏紗帽。左右伸出的兩角在腦後交叉,又發展成武官的頭盔。不僅中國有古老的帽子發展史,國外在古時也將帽子當作一種權利與地位的象徵。早期的羅馬,帽子是自由合法公民的標志,奴隸們只能頭頂塊兒布來遮天度日。
到了中世紀,帽子的等級觀念更是明晰:破產者戴黃色的帽子;國王戴金制皇冠;囚犯戴紙帽子;公民戴暗色的帽子等等。
如今的帽子少有等級的差別,但仍有職業的劃分,如律師帽、護士帽、軍帽、警帽、博士帽等。還有某些特製的帽子,如十八世紀的法國,一名叫科來姆的廚師,為招攬顧客,在自己的頭上戴了頂高高的白帽,引得眾人的好奇,逐漸演變成了「廚師帽」,而且帽子越高代表廚師的等級越高。 帽子在中國很久以前就發明了。如中國成語中有衣冠楚楚、冠冕堂皇等,這里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
古代冠制是中國服飾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男子20歲開始戴冠,戴冠時,要舉行冠禮,表示已成年。
中國古時的冠只有狹窄的冠梁遮住頭頂的一部分,不像帽子蓋住全部。
冠產生之後,冠帽之間有了貴賤等級之分,貧賤無身份的人不準戴冠。每一個朝代的冠式、冠制與前代相比都有不同。
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它的形式大體已與帽式相類。冠還得與頭帕配合,卑賤者只能戴頭帕,未成年者只能戴空頂頭帕。這種冠制一直影響到明代。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公服中又有烏紗帽。冕比冠出現要早,一般指封建帝王專用的冕,在皇子繼承皇位時才加冕。勞動者只能戴頭巾,主要用來揩汗,以後當作帽子裹頭。
中國的帽子有其民族特色,在古代,遼金人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和禮帽、維吾爾族的小花帽、土族的氈帽、蒙古族的狐皮帽等。日常生活中,帽子還有防寒保暖、裝飾打扮的作用。

③ 英國人為什麼愛戴帽子

和英國的天氣有關:英國多雨,而且氣候多變,這就導致他們那兒容易冷。咱們冬天還恨不得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的呢,英國人戴個帽子擋風不也是很正常嗎?遇到天氣炎熱的時候,也能遮遮太陽和紫外線,一舉多得!

④ 為什麼歐洲、美國電視上的上層人士都喜歡戴帽子

在西方時裝文化中,帽子是必不可少的日常裝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佩戴帽子成了大眾認可的著裝規范之一。雖然發型的發展和人們逐漸增加的洗頭頻率威脅著帽子的存在,但是不少傳統人士還是堅持日常佩帽,這種現象尤以英國最為突出。至今,對於講究的傳統英國人來說,佩帽依舊是重要的社會禮儀,以至於很多政要都曾因佩帽不規范遭到抨擊。

彼得·梅爾曾在《有關品味》中反思:「帽子既時髦,又風雅,還能清楚表露斯人的性格。不管你把自己想作是剛剛嶄露頭角的理財顧問,或是花花大少、光說不練的黑道角頭,或是在本行的外表下潛藏有西部牛仔的本性——不論這些還是其他,全都可以由你戴在頭上的東西透露出來。的確,帽子真的常成為一個人的注冊商標,就跟人的長相上鼻子的地位差不多。只要一想到英國名相邱吉爾、美國影星亨弗萊·鮑嘉、香煙廣告影片中的萬寶路先生、早年的法蘭克·辛納屈,或是鱷魚先生,他們出現在你腦海里的樣子,十之八九都會戴著帽子。」

⑤ 帽子是怎樣起源和發展的

據《後漢書•輿服志》載:「上古衣毛而冒 皮」,《釋名》雲:「冒,帽也。」《尚書大傳》載: 「成王問周公曰:『舜之冠何如焉?』周公曰: 『古之人有冒皮而勾領者。』」帽即「頭衣」、 「首服」。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出 土的有陶笄、骨笄、骨簪等,說明這個時期已 有束發甚至戴冠的冠帽了。冠帽的產生源於防暑禦寒的需要,人們 把一大片樹葉蓋在頭頂遮日或防雨,把一塊 皮毛包在頭上防凍,就是最初的「帽子」。成 語「衣冠楚楚」、「冠冕堂皇」中的「冠」、「冕」 指的就是帽子。但是古時的冠帽不同於現在 的帽子,它只有狹窄的冠梁遮住頭頂的一部 分,不像現在的帽子蓋住頭的全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階級和 等級的差別,這種差別隨之在冠帽上明顯地 反映出來。於是,冠帽之間有了貴賤等級之 分,貧賤無身份的人不準戴冠帽。周代後期封建制度初興時,冠帽上的等 級區分走向系統化,冕服制中已有六冕,弁 服中已分三弁。《禮記》、《周記》、《儀禮》等書 中,關於冠帽制度的記敘更多由簡到繁,不 同等級在不同場合要戴不同的冠帽。如帝王專用的「冕」,它前低後高,表示 恭敬,前面用絲線遮面,目的是目不斜視, 兩旁用絲線擋住耳朵,表示不聽讒言,成語 「視而不見」和「充耳不聞」便由此而來。皇 子繼承皇位,才能加「冕」。而平民百姓只能 戴頭巾。據記載,用來當帽子用的頭巾本來 是平民百姓勞動時擦汗用的,後來才被當 做帽子褒在頭上。冠帽除了反映階級和等級的差別外,還 同世俗禮儀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在古代,貴 族子弟20歲時要舉行隆重的冠禮,表示已 成年,因此後世用冠作為達官貴人的代稱。 又如,在漢朝,冠有十幾種之多,分別供不同 身份的人在不同的場合下使用。再如,現代 人們用脫帽禮表示禮貌,但在我國古代,脫 帽是無禮的行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 說,張旭酒醉後當著王公的面,竟脫帽露頂, 這在當時是有失體統的不雅行為。我國各民族的帽子更是五彩繽紛、種類 繁多,極具民族特色。很多獨具特色的帽子 已成為識別民族的重要標志。如維吾爾族的 小花帽、蒙古族的狐皮帽、土家族的織錦氈 帽、裕固族的喇叭形紅纓帽、阿昌族的扁筒 式包頭、瑤族的雉尾包頭等等。另外,遼金人 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禮帽。而現在的帽子,其劃分階級和等級的功 能已經弱化,也不與世俗禮儀有著太大的聯 系,其主要的作用是防寒保暖和裝飾打扮。

⑥ 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有什麼歷史

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有三層歷史原因,分別是帽子視為紳士風度的象徵、牛仔賽前的脫帽祈禱、征服公牛後的扔帽慶祝。

在歐洲,高帽子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曾經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義大利與奧地利交接的地方發現一具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屍體,而屍體的年代也非常久遠了,大概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比木乃伊都還要早1000多年。

這具屍體的頭上就帶著一頂熊皮帽子,很像現在歐洲流行的牛仔高帽子的原型,不過那時候的帽子主要是禦寒用,並非是現在的耍酷。現在高帽子的作用除了禦寒,更多的被人們用在遮陽和時尚感上面了。

3、征服公牛後的扔帽慶祝

牛仔在鬥牛取得勝利後,都會把帽子拋向天或扣在地上,表示自己戰勝公牛,也是對公牛的一種鄙視,告訴保護者自己比賽勝利了,可以把牛牽下場或就地處理了。

對於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你是否有更多了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⑦ 鴨舌帽的發展

1917年,鍾形帽問世,這種帽檐擋住一隻眼睛的設計,風靡一時。1930年,超現實主義與帽子糾纏在一起,頭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轉擱在頭頂的誇張設計,都是當時流行的款式。
二戰期間,由於物資的貧乏,帽子的款式亦趨向實用。到了1947年,迪奧天才地塑造了「花冠線條」,以一朵向上的花朵為基礎勾勒出一頂帽子,一舉成名。那個年代,細腰大擺裙再加一頂燈罩式寬帽成為最經典和有品味的裝扮。
在西方,帽子早就與時尚與生活緊密相連。傑奎琳·肯尼迪喜歡戴無邊平頂小筒形帽子;黛安娜王妃則帶動了鑲羽毛三角帽的流行;英王太後常常戴一頂優雅的小帽子……即使帽子在北方已經風升水起時,南方卻一直對帽子不太「感冒」,因為熱。不過,到底還是抵不過時尚的力量。新興的「IF(國際自由族)」帶來了運動的中性時尚的風潮,而最為典型的中性打扮是,用男性化的時尚,如一頂鴨舌帽,一根領帶,來襯托精緻的女性化妝容。所以,鴨舌帽紅了。
英國掘起的KANGOL鴨舌帽在歐洲市場闖盪已超過60年歷史,不只深受眾多明星的喜愛,披頭四至陳奕迅是KANGOL鴨舌帽的擁戴者。
而且,已故英國時尚代表黛安娜王妃也曾戴?它出現在VOGUE雜志;今天的KANGOL,更是國際名牌清單中的重要成員。 近幾季帽勢驚人的袋鼠帽Kangol,經典鴨舌帽光色彩就增加到十幾種之多;此外,回溯復古,常見於運動服的網眼布、塑料、條紋、皮革壓紋、金煉裝飾、樹枝狀抽象圖樣、俐落丹寧、加大尺寸、奇特帽舌和折疊設計,全是本季時興的表現手法。
重復性的塗鴉圖騰,也有越演越烈的態勢,似有若無的小袋滑鼠志重復壓在帽身,或是無數的38、83數字的緹花,Kangol的解釋是,38,是品牌創立年份,83,則是嘻哈開始走紅年代,各有其歷史意義,可不是誤打誤撞誆來的。
Kangol的經典504鴨舌帽,其實就是在1954年從軍隊的貝雷帽改良而來的,正值50周年慶紀念,Kangol特以製造504一體成型的開模製版,配合精細縫合技術,設計了限量的Hat Bag小圓包,外觀與504同出一轍的聚酯纖維,內里為logo絲綢布料,共有黑、白、桃紅、粉紅、寶貝藍、軍綠及米白色.

⑧ 帽子的發展史

人們對帽子這種很表面化的配飾一直很迷戀。據說在20世紀初的西方,如果女性不戴帽子便猶如向人宣稱「我是不正經的女人」。帽子因此不只是時尚潮流,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翻閱帽子發展的歷史,從最早的寬得不能再寬的式樣,到花卉、標本鳥、水果籃——什麼東西都可以往上「堆」,帽子往高空發展,而不是打橫出現。

1917年,鍾形帽問世,這種帽檐擋住一隻眼睛的設計,風靡一時,一直主宰到1920年,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時髦從眉毛開始」一說。

到了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與帽子糾纏一起,頭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轉擱在頭頂的誇張設計,都是當時流行的款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物資貧乏,帽子的款式趨向實用而缺乏創意,但到了1947年,迪奧的天才大手筆成功塑造的「新形象」時尚系列又叫「花冠線條」,以一朵向上的花朵為基礎勾勒成而得名,細腰大擺裙再加一頂燈罩式寬帽成為那個年代最經典和有品味的裝扮。

「新形象」造型的出現,使寬檐軟邊帽和平頂硬帽再度流行,制帽的材料也出現人造纖維、塔夫綢、法蘭絨,以及艷麗的羽毛。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克琳的出現,使無邊平頂小筒形帽成為50年代的時尚寵兒,而後,帶面紗和織物襯里的帽子在一股懷舊熱潮下,亦風行一時。

然而,文化的必要性逐漸衰退,帽子很快成為正式場合或有實際需要時才使用的飾物,霸權地位一去不返,只有少數像英國王太後和黛安娜王妃,一直對帽子情有獨鍾。

誰想到,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明星效應促進了戴帽風氣,另外,像StephenJones和PhilipTreacy等女帽設計大師的出現,也把帽子帶回時尚潮流的舞台。

⑨ 帽子是怎麼由來的

帽子的發明來自於中國古代社會人們對權力和地位的重要認識。奴隸社會時期,帽子一開始只是在官僚統治階層普遍使用,它的裝飾和標識作用,象徵著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這時的帽子應該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佩戴,不同樣式的帽子標示其地位和權力的大小。清朝末年,西洋文化的傳入,西洋的帽子文化傳入才使「帽子」在社會上普遍流行起來。在現代社會「帽子」可以說在向歷史的「反方向」發展,它不再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成為一種裝飾品和防熱禦寒的工具。

⑩ 上到王宮貴族下到勞動人民的歐洲人,為何都喜歡戴帽子

帽子文化在歐洲有著很長的歷史傳統,在一些歐洲的影視劇中,紳士貴婦們出門一定會戴著帽子,直至到現今在一些比較隆重的場合中,歐洲人還是像以前的紳士貴婦那樣講究戴帽子的,像英國最著名的皇家賽馬會,每一年賽馬會上人們都會戴著各式各樣的帽子,因為在歐洲文化中,帽子是一種權力地位的象徵。

盡管現在帽子在歐洲慢慢地變成了日常的搭配,但在一些重要的傳統場合人們還是會講究這個文化風俗,所以帽子在西方文化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帽子不僅是紳士和淑女氣質的襯托,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與西方帽子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褲子襠部高 瀏覽:503
衣很滑怎麼洗掉 瀏覽:291
深圳東門t恤衫批發 瀏覽:322
蔻馳皮帶的真假辨別 瀏覽:26
品牌電帽子 瀏覽:925
灰色的鞋子搭什麼褲子 瀏覽:399
豐滿美女古典旗袍圖片抖音 瀏覽:865
司馬懿的女裝圖片 瀏覽:560
厚底靴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247
大童裝羽絨衣 瀏覽:138
怎樣洗校服上的筆跡 瀏覽:337
男士連體外套好看 瀏覽:984
麻煩介紹一家深圳的校服廠家 瀏覽:396
帝丹高中夏季校服 瀏覽:510
逸動皮帶更換 瀏覽:812
男士棒球外套裡面配什麼好看嗎 瀏覽:363
女士外套哪個排好 瀏覽:396
杭州四季青童裝批發幾點開門 瀏覽:174
丹陽呂淑湘中學校服哪裡做的 瀏覽:971
淘淘貓童裝怎樣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