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本溪溫泉哪裡好
湯溝吧
湯溝位於本溪懸草河掌鄉胡家堡村,距本溪市區七十八公里。湯溝是林區,風景優美,更可貴的是地熱資源豐富。經探查證明,水量充足,壓力大,面積廣。出地表水溫高,居遼寧省首位。水中含有碳酸錳、碳酸鈉等多種化學元素和礦物質,可醫療關節炎、皮膚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黑龍江、吉林、內蒙等地患者多有慕名而來洗湯者,大都痊癒而歸。有二十多畝地面,因地表溫度高,冬季不結冰,在上面建塑料大棚,冬季種植蔬菜,效益很好。用溫泉水建養魚池,可飼養紅鯉魚等名貴魚種。這里還有三峰並立的「筆架山」,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休息過的「靖宇石」,和尚帽子大山的原始森林。這里生長有大量名貴芳香的天女木蘭花,被稱為天女木蘭之鄉。
❷ 東北抗聯為什麼西征
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東北抗日聯軍迅速發展壯大。從1936年開始,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極其瘋狂而殘酷的"滿洲國三年治安肅正計劃",妄圖一舉剿滅東北抗日聯軍。為了與北上抗日的中央紅軍取得聯系,擴大東北抗日游擊區,粉碎敵人大討伐,抗聯決定實施"跳出包圍圈,到日偽統治相對薄弱的西部作戰"的戰略構想,進行千里西征。抗聯千里西征有三路大軍:一路是楊靖宇將軍率領的第一路軍,一路是周保中將軍率領的第二路軍,一路是李兆麟將軍率領的第三路軍。三路大軍奮勇西征,其英雄業績,彪炳千秋。
第一路軍"摩天嶺大捷"揚軍威
1936年6月,第一路軍總指揮楊靖宇將軍在遼寧省本溪縣的和尚帽子山下的湯河邊召開了西征動員大會,並作了軍事部署,決定由抗聯第1軍第1師組成第一路軍,從本溪、鳳城中間地帶突破進入遼陽,越過南滿鐵路和遼河,直插遼西、熱河。6月28日,第1師400餘名將士由軍政治部主任宋鐵岩、師長程斌和師參謀長李敏煥率領,從鋪石河踏上了西征之路。
6月28日,宋鐵岩、李敏煥和程斌率領部隊,經沙窩溝、大東溝到達草河口,於當天夜間迅速佔領草河口車站,與守敵激戰半小時後,主動撤走;30日,在礦洞溝附近再次與敵遭遇,發生激戰;7月1日,在草河口附近,從連山關與下馬塘之間,神速地穿越安奉(今沈丹)鐵路,到達朝天壩;部隊晝伏夜行,翻越本溪與遼陽交界的摩天嶺,進入遼陽境內。
途中,宋鐵岩肺病發作,咳聲不斷,已不能走路。在大家的勸說下,宋鐵岩由數名少年營戰士護送,返回本溪和尚帽子山後方休養。後來,他在突圍中壯烈犧牲。
7月2日早6點左右,第1師部隊剛剛做好了飯,就受到敵人的襲擊,部隊立即退向昆嶺的制高點。午後1點左右,哨兵又報告,陳家堡子有敵情。原來敵人很快就發現了抗聯第l軍第l師的行動意圖,立即從沈陽、遼陽、海城等地調集了大批兵力對西征部隊進行堵截。
7月3日凌晨1點,第1師部隊集合,繼續行軍。他們到達大樹溝准備吃午飯,2排哨兵發現敵人包抄過來,程斌和李敏煥立即組織部隊且戰且走。
於是,第1師進入小長嶺宿營。
7月4日,部隊西行進入岫岩北部山區。經銅礦溝,在晚間到達墳塋溝(今屬石廟子鎮石棉村)宿營。
7月5日,部隊向西北方向進發,經趙家嶺重入遼陽界內的小蠻子峪、翁家堡子。在這里竊聽敵人的電話得知,敵軍正向這里撲來。
西征部隊在岫岩境內,自生鐵溝、姚家街分兩路向西南方向前進,在陸家堡子(今屬牧牛鄉大木古峪村)後崗會合後,擊退追擊的日軍,進至大映溝、狸狐溝(均屬大房身鄉太陽村)。
西征部隊所到之處,來不及做群眾工作,缺乏群眾基礎,只能終日藏身在深山密林之中,晝伏夜進,生活條件異常艱苦,就連野菜、樹皮也填不飽肚子。在此險惡環境下,部隊行進速度減慢。此時,敵人已發覺這支部隊兵力相當大,急忙從奉天、遼陽、海城調來大批兵力,對抗聯部隊形成了三面合圍,西征部隊隱蔽行動的可能性至此完全消失。
為爭取主動,程斌決定兵分三路:師部和保衛連由他和李敏煥帶領,第3團由政治部主任李鐵秀帶領,少年營由營長王德才帶領,分開活動,陸續回師本溪根據地。
第1師一分為三,各部於7月上旬分頭行動。
少年營由此西進抵弟兄山(今屬偏嶺鎮山間房村),由此再向西進入海城、營口一帶。在與追堵的日偽軍激戰後,少年營1連沿山路南進,抵達靠近營口縣境的瓦溝、夾皮溝(今屬哈達碑瓦溝村、頭道溝村)。在這里同日軍交戰後,他們擺脫了敵軍,向南進入庄河縣龍潭溝(今龍潭鄉梨酒溝村一帶)。西征部隊領導人率保衛連和第3團在狸狐溝、道岔溝、龍眼溝方圓5公里內輾轉隱蔽3天,使日軍搜索撲空,飛機偵察也沒發現目標,師部及3團兩路基本按原路返回。
程斌和李敏煥率領師部、保衛連回師本溪。日偽軍在後面緊追不放。
李敏煥向程斌建議說:"師長,大敵當前,你率領師部先回師本溪和尚帽子根據地,我率領保衛連斷後。請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氣,就保障咱們第1師生還!"說著,他就帶領保衛連佔領了回師道路兩邊的制高點,掩護程斌率師部回師。
7月15日上午10時許,李敏煥率部隊走到遼陽與本溪交接的摩天嶺山巔,突然發現山下有日軍開來,即命令部隊轉向右側對面的炕山樑,隱蔽於山坡上的樹林中。對面炕山樑自摩天嶺主峰腰部突兀探出,長70多米,寬不過5米,上邊稍平坦些,頂端橫躺豎卧著幾塊大石頭。
11點多,日軍爬上了對面炕山樑,他們是駐連山關的守備二中隊,奉命前來堵截抗聯第1師西征部隊。
李敏煥立即指揮保衛連戰士向日本兵射擊,打得日本兵手足無措,僅10分鍾,今田大尉以下48個日本官兵斃命。這次干凈利落、戰果顯著的戰斗就是在東北人民中有口皆碑的"摩天嶺大捷"。
正在這時,山下千餘名日偽軍包圍上來了。
戰斗一開始就十分激烈,李敏煥指揮部隊打退了日偽軍的一次次進攻。
為了節省子彈,李敏煥率部同日偽軍展開了白刃格鬥。第1師戰士見了日本兵分外眼紅,舉槍便刺;日本兵武士道精神也很瘋狂,舉著戰刀砍來;槍來刀去,殺在一起。
午後4點鍾,日偽軍又發起了一次更大規模的進攻,保衛連一名機槍射手中彈犧牲。日偽軍兇狠地撲到保衛連陣地前。李敏煥見情況緊急,就抱起機槍向敵人橫掃過去,敵人潰退了,李敏煥卻被山下敵人的槍彈擊中犧牲。鮮血染紅了腳下的土地,犧牲時年僅23歲。
這時,後面山頭上也只剩下了保衛連連長和兩名戰士。他們想突圍,但是子彈已經打光,而且天還沒有黑下來,這意味著突圍就要當俘虜,抗日英雄怎麼能當日本侵略者的俘虜呢!
連長把步槍的槍托往石頭上一磕,摔成兩截。兩名戰士效仿連長的做法,也把槍摔碎。他們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聲中跳下了懸崖……
再說程斌率第1師司令部邊退邊與敵激戰,斃敵數十人,自己也損失慘重。危難之中,在當地一位抗日群眾的指引下,從一條小路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輾轉東去,回到興京游擊區。不久,第3團和少年營也相繼返回。
第一次西征雖未能溝通與黨中央和關內抗日武裝的聯系,但擴大了抗聯的政治影響,鍛煉了幹部和戰士,摩天嶺一戰又打出了軍威。楊靖宇滿懷激情,揮筆寫下《西征勝利歌》:"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征,大軍浩盪人人英勇日匪心膽驚。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盔甲槍彈繳獲無數齊奏凱旋還……"
第一次西征的失利並沒有使楊靖宇喪失西進的決心,他隨即把部隊改為騎兵,組織了第二次西征。1936年11月下旬,抗聯第1軍第3師在師長王仁齋的帶領下,冒著凜冽的寒風,由本溪外三堡出發揮師西進。然而,當騎兵部隊沖破敵人的封鎖攔截抵達遼河東岸時,往年冰封千里的遼河竟然沒有封凍,幾百名將士來不及隱蔽,便與窮追不舍的日本關東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被阻隔在岸邊的抗聯戰士與數倍於己的敵人拚死廝殺,傷亡慘重,剩餘不到百人的西征部隊奮力突圍返回清原、興京抗日游擊區。
抗聯第一路軍的兩次西征先後失利了,卻從戰略上動搖了日本關東軍對南滿根據地的大討伐,並在西征途中打擊了日軍,擴大了東北抗聯的聲威,極大地鼓舞了廣大群眾的抗日熱情。
❸ 楓葉之鄉本溪縣迎來十一觀楓佳季大美楓情歡迎全國各地來賓
中國楓葉之都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森林資源豐富,楓葉是本溪市的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有四個著名景點,核心楓葉觀光區12處,發展的 旅遊 業促進了本溪市的經濟發展。
2011年9月8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授予遼寧省本溪市「中國楓葉之都」榮譽稱號,這是本溪市繼2010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之後,兩年內獲得的第三項榮譽稱號
2011年9月8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授予遼寧省本溪市「中國楓葉之
都」榮譽稱號,這是本溪市繼2010年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之後,兩年內獲得的第三項榮譽稱號。
山城本溪,是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的城市。楓葉更是本溪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全市以楓葉為主的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達到六個,核心楓葉觀光區12處,每年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來此觀賞楓葉,逐步樹立了本溪「楓葉之都」的品牌形象。
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東部山區的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距沈陽110公里,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 旅遊 區,全省50佳景之一,全省十佳森林公園,著名楓葉觀賞區,有「風光秀麗似桂林,水碧峰翠塞江南」之說。
關山湖風景區位於遼寧省東南部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關門山原址」所在地,素有「小黃山」「小桂林」 [1] 之稱;面積三十多平方公里,水面五千餘畝;景點近百處,森林覆蓋率達97.5%以上,夏季平均濕度:68,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3萬左右。
風景區內分為「紅葉湖遊船觀光」「競秀峰登高攬勝」「碧泉谷密境探險」「楓花島環湖尋幽」4大特色景區。設有「金蟾池、龍苑、曌之石、白鼠仙洞、楓林渡、五子登科、楓神、蛟龍洞、龜壽峰、聽弦潭、攬勝台」等40個景點,井增設乘船游湖、皮劃艇、湖中小排、努爾哈赤射箭場、篝火燒烤練歌場、房車營地等項目。彰顯「乘船、登島、環湖、賞楓、攀峰」和「船在水上、人於畫中、湖楓相映、情境兩忘」的獨有特色。
本溪水洞,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際 旅遊 洞穴協會亞洲會員單位,是至今發現的世界第一長地下充水溶洞,被贊譽為「鍾乳奇峰景萬千,輕舟碧水詩畫間;鍾秀只應仙界有,人間獨一此洞天」。
本溪水洞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東北35公里處,由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鐵剎、廟後山6個景區組成,融山、水、洞、泉、湖、古人類文化遺址於一體,沿太子河呈帶狀分布,總面積200平方公里。
水洞景區是數百萬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洞內深邃寬闊,現開發地下暗河長3000米,水流終年不竭,清澈見底,洞頂和岩壁鍾乳石發育較好,千姿百態,泛舟游覽,使人流連忘返。溫泉寺景區,泉水溫度可達44℃,日流量400噸,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廟後山古文化遺址,是中國東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洞穴遺址,對研究遼東古人類分布、古代地理有重要價值。
老邊溝景區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東營坊鄉南營坊村,距縣城小市65公里,距本溪市104公里。 景區面積22.8平方公里,由擁硌河、石陣坡和萬象谷三大瀏覽區組成,是遼東走廊、本溪 旅遊 干線上的一個重點 旅遊 觀光區。這里是一個美麗而富饒、古老而 時尚 、神奇而多彩的人間仙境。她因綿綿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層林盡染,五彩花山」的楓葉而名揚天下 。
大石湖風景區位於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山區的東營坊鄉境內,是中華楓葉之路、遼東走廊、本溪 旅遊 大環線上的一個重點 旅遊 區,景區入口位於新城子村大石湖居民組,含五龍湖、冰凌峽、木蘭谷三個游覽區五龍湖游覽區是位於大石湖景區入口至木蘭谷入口的一段河谷風光區。其主要特色是湖、灘、瀑次第相連,尤以五龍湖(五湖四瀑)最為壯觀。五龍湖是大石湖景區的魂,天生麗質,遐邇聞名。五湖四瀑階梯式排列於陡峭的山澗之中,湖水湛藍清澈,瀑聲如雷貫耳,令人驚心動魄。冰凌峽游覽區是大石湖景區內部小循環的配套區域,位於五龍湖游覽區的東北側山谷中,連接湖下、湖上。該游覽區嶺嶺開杜鵑,山山有紅葉,溪水潺潺,巨石壘壘,不僅是春季觀花、秋天賞葉的好去處,更是消夏的好地方。
鐵剎山風景區
距本溪市東40公里,有一座主峰海拔900多米,方圓20餘里的奇山,這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祥地--九頂鐵剎山,為長白山余脈,中有元始、真武、靈寶、玉皇、玄武、太上、錦綉、香爐、獅子、南天、北天、紫氣、金母、來龍等十餘座頂、峰、嶺、巒,間以雲光、日光、天冠、天橋、乾坤、卧虎等岩洞,山上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參天,蒼松蔽日,雲霧飄渺,清風徐徐,風景優美,名勝眾多;其中猶以雲光洞最為著名,洞呈葫蘆形,口高5米,內高9米,深達30餘米,內有石龍、石虎、石蟾、石木魚、石壽星、石定風珠、石仙床、石蓮盆八石景,皆天然而成,惟妙惟肖,人稱「八寶」,故亦名「八寶雲光洞」,洞口岩石上刻「九頂鐵剎山,八寶雲光洞」十字。
本溪小市一庄位於國家AAAAA級景區本溪水洞1公里處。小市一庄森林覆蓋率達到80%,這里有百年靈泉,千古奇石,萬木爭榮,四季水溫保持在10℃左右,山環水繞,依山傍水,鳥語花香,詩意傲然,景色宜人。
洋湖溝生態游覽區位於本溪與桓仁兩縣交匯處,本桓公路建成後該游覽區便成為重要的交通要道。洋湖溝屬長白山余脈的丘陵地帶,至今還保存著原始次生林。茂密的森林植被,游覽區氣候宜人,山清水秀,是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開發生態 旅遊 的理想之地。
湖裡風景區位於本溪縣東營坊鄉西部,太子河最上游,距本溪水洞40公里,臨本桓公路。有本溪市、本溪縣直達湖裡的大小客車,交通十分方便,距南營坊大石湖8公里。湖裡風景區2001年被本溪市政府命名為市級 旅遊 點,正在申報省級 旅遊 觀光區。
和尚帽子山位於本溪縣湯溝風景區與鳳城市蒲石河風景區交界處,海拔1234.4米,為遼寧省第三高峰。屬典型的中高山地貌,山區內多為海拔千米左右的高山、陡坡。
「 中華楓葉之路 」是本(本溪)—桓(桓仁)公路的一段。這段路從新開嶺到大凹嶺,長約30多公里。是自駕游和攝影愛好者首選的最佳 旅遊 路線之一。
本溪縣各界人民歡迎來自全國各地遊客光臨這里賞楓觀紅葉
❹ 本溪滿族自治縣的自然地理
境內為長白山脈東南延續部分。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有大小山嶺達240
多座。主要山峰有韭菜頂子山、西大頂子、大凹嶺、長砬子等,海拔均在1032米以上。
本溪滿族自治縣轄區內,長白山系千山山脈從東向西橫貫全境,形成東起東營坊、蘭河峪,經草河掌到南部連山關的東南屋脊地帶。全縣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這里,平均高度海拔600米左右。位於千山山脈南麓的草河城、草河口一帶,為南部丘陵地帶,平均海拔高度400米左右。縣境中部為太子河大斷裂帶。兩岸形成許多羽毛狀的小斷裂,構成以太子河谷為中線的沉積小平原,平均海拔不足300米。縣境北部為低山丘陵地帶,山勢較緩,平均海拔450米上下。俯視全縣地勢呈東南高,西北低之勢。縣內最高山峰是東營坊鄉小東溝村的出不來溝頂,海拔1310米;最低絕對高為120米,是偏嶺鎮北三家子村太子河出境處。
本溪滿族自治縣山地面積佔82.7%。境內大小山峰近萬座,長短溝壑2.8萬多條,僅海拔800至1000米的山峰就有28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17座。
縣內著名山峰有:草帽頂子山,高126.1米,坐落在東營坊鄉洋湖溝村的西老營溝東北7公里處,是本溪滿族自治縣、新賓縣、桓仁縣之界山。大凹嶺山,位於東營坊鄉洋湖溝村小四平東南4公里處,高1125.9米,山勢平緩,土肥石少,森林茂密。和尚帽子山,位於蘭河峪鄉黃柏峪西南10公里處,高1244.4米,是本溪、鳳城之界山,距本溪滿族自治草河掌鎮胡堡村宋家街4公里。西大頂子山(又叫白石砬子),坐落在山城子鎮東街村民組東南5公里處,高1146米。歪嘴砬子,坐落在小市鎮上堡村後,高1032.7米,距縣城小市鎮約6公里,山勢陡險,是太子河北岸最高峰。 本溪滿族自治縣地處中緯度,屬於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季風和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度適中,雨熱同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農林牧業的有利條件。
本溪滿族自治縣年平均溫度為6℃~8℃(為全本溪市數據,其中草河口鎮6.1℃)。日平均氣溫穩定10℃的初日為4月20日至30日,終日為10月2日至9日,其間隔日數為156—172天。
本溪滿族自治縣在季風環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響,降水量比較充沛。全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除冬、夏期間季風一年一度交替,季節雨如期而至外,各地還時常有地形雨、對流雨滋潤田園,雖然干、濕季節分明,卻無久旱無雨之年。初春積雪融化,解除了春旱,保證了春播墒情。冬季降水量最少,僅佔全年降水總量的4%;春秋次之,各佔15%、20%;夏季最多,達500毫米左右,佔全年降水量的61%,集中在七八月份。
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季風特點比較明顯,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濕熱的偏南風。由於本溪縣地處山區,峰巒重疊,森林茂密,構成天然防風屏障,因此風速較平原地區偏小。全年平均風速僅為2.5米/秒,3—5月份風速最大,可達3.6米/秒。 本溪滿族自治縣的深山叢林具有極好的水源涵養能力,泉水溪流匯成大河,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境內水系主要分為黃海水系和渤海水系。以本溪藍河峪與鳳城分界的分水嶺為界,嶺南為黃海水系,嶺北為渤海水系。草河匯入鴨綠江入黃海,太子河匯入渾河、大遼河入渤海。境內有長度在5公里以下的小河1297條,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8條。其中較大的河流有5條。這些河流夏季水量充沛,冬季水量減少,約有5個月的結冰期。大部分河水流經地方岩石堅硬,加之深山密林,植被覆蓋,故河水含沙量較少。山區河床比降較大,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13.54億立方米,水能總蘊藏量達10萬千瓦,7條較大河流水利電力開發潛力很大。
境內主要河流有:太子河,古稱衍水、大梁水、梁河、太資河等。太子河是遼河水系的一條主要河流,源頭幹流分南北兩支,南太子河發源於東營坊鄉;北太子河發源於新賓縣平頂山鎮鴻雁溝,在南甸鎮馬城子村與南太子河匯合。太子河流域面積2547平方公里,境內河流全長173.2公里,河道比降5.6%。河水清澈,含沙量少(197.2克/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0.2億立方米,水產資源豐富,歷史上曾有航運之利。湯河,長50公里,是太子河最長的一條支流,流域面積40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6%,年平均徑流量1.7億立方米。湯河源出草河掌馬驥村碑家嶺南坡,在胡堡村西北與湯池子水匯合。湯河北入關門山水庫,下游流經小市鎮的香磨、張家堡等村,最後注入太子河。細河,發源於鳳城白雲山麓,流經本溪滿族自治縣連山關鎮,向北流經本溪市南芬區,於橋頭鎮西入太子河。草河,境內流程52.5公里,發源於草河掌大廟分水嶺南坡,流經草河掌、草河城,流入鳳城的叆河。清河,源出清河城鎮陳賈村北大嶺南坡,往南流轉東折入觀音閣水庫。1995年9月15日 在小市隆重舉行遼寧省大型水利建設工程—觀音閣水庫建成典禮。坐落在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太子河上的觀音閣水庫大壩,經過6年緊張施工,全面建成蓄水。觀音閣水庫是遼寧省「七五」期間重點水利工程它採用了世界先進的碾壓混凝土(RCD)築壩技術;是使用日本政府貸款的中日合作項目。水庫大壩長104米、高82米,總庫容21.68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 795平方公里。水庫樞紐的主要任務是以城市工業供水和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養魚、旅遊等綜合效益。建成後,本溪市防洪能力從50年一遇提高到500年一遇;位於太子河下游的遼陽市的防洪能力從100年一遇提高到500年一遇。全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水利部原部長楊振懷、水利部副部長周文智、省委書記顧金池、省長聞世震等和市、縣黨政主要領導以及前來參加慶典的日本國國會眾議院議員、前建設省大臣木部加昭為水庫建成剪綵。
❺ 道真縣的山脈走向地形圖..
道真縣境內山脈屬大婁山系的中文和東支余脈.分別於縣西北和縣東南入境,在境內形成北部、西南部和中部、東部三大支系。 一、北 部 大婁山脈中支由金佛山馬腦城東北向,經尖山子於縣西北接龍鄉貓鼻嶺(南川、武隆、道真三縣交界處)入境。呈西——東走向,經瓢廠梁子、雷打山、牛鼻纖、飛砂岩、雞籠山,至縣東北的磨盤石延入武陵縣境。橫亘北部邊緣,為烏江南側南川、武隆大溪河、長頭河等河流與縣內梅江、洛龍河的分水嶺。南側有雷打山、飛砂岩、後大坪梁於、磨盤石等分支山脈,南向平行延伸,北高南低。相間各河,除洛龍河注入芙蓉江外,均注入梅江。 從雷打山分支南向至杉樹堡,分西、東二支。西文南經滬缸瀆抵後河.東支南延到火燒廟梁子後:一支南經斷嶺山、程家山、白雞山,復折而東,經棺木岩抵海洋溪;另一支南向經回龍場、椿額坪、肖家寨抵橋塘壩。 從飛砂岩分支南向,經茶條壩、花岩、大土尖抵河口。 從後大坪梁子分支, 由主蜂雞籠山南向,經打架坪梁子、白岩尖梁子、大堡山粱子、蔡家梁子、白馬岩抵三合口。從磨盤石分支,沿三王崬至園岩,南向經梁子上、鷹嘴、頹頭山、大面山抵黃泥塘。 二、西南部和中部 大婁山脈中支至金佛山分支東向,經轎子山於縣西北石人鄉石人山入境,分兩支:一支東北向,至芭蕉山後折向東南,至豆巴山後復折向西南,抵雲峰鄉境的築巷埡口;一支東南向,經方山頂、平木山、火焰土梁子南至築巷埡口相交,構成環狀山體。腹部有玉溪、巴漁、三角壩、文家壩等盆地,其間玉澳、巴漁溪、火墨溪等河流從溶洞宣洩。北側諸溪匯入梅江,西側之水注入三江,南側入芙蓉江。從石人鄉石人山東北向,經帽子山至芭蕉山後,轉折東南向,沿新開井梁子,經糯米箐、銀孔山、現礦山抵豆巴山。有新開井梁子、糯米箐、池村石人山、現礦山、豆巴山等分支:(一)、新開井梁子分支。東北向,至簸箕埫後,一支往北經十三埡抵海洋溪;一支往東北經楊家山、馬尾嶺、高寺抵梅江河。(二)、糯米智分支。一支東北向,經木坑埫、西面山抵大河壩;從木坑埫東向,至大岩後,一往北沿紅岩頭抵響水灘,一往東經五嶺崗抵梅江場。一支西向經大埡口至方山頂與西段山脈相連。(三)、池村石人山分支。一東向經桃子台抵車村;一東南向經和尚頂抵巴漁關口。(四)、現礦山分支,北向經冠子山抵石板塘。(五)、豆巴山分支。一北向經蘆池垃口抵宋家壩;一東向經黃岩抵土城場。 從石人鄉石人山東南向,經羅尾城、方山頂、平木山、花尖子,於築巷埡口與雲海山相連,為梅江和三江的分水嶺。有尖山子、尖蜂嶺、方山頂、平木山、火焰土梁子等分支:(一)、尖山子分支。東北向,經車盆塘、老鴉山抵小箐口。(二)、尖峰嶺分支。一北向經鄭家山抵三角壩;一東北向經鏵耳山抵大磏壩。(三)、方山頂分支有三:西支抵三角塘。西南支經蜂桶岩抵羊三角。南支經九嶺崗抵天台寺。(四)、平木山分支有五:北支沿沙帽山經濫灣埡口抵土城壩老場。西支經新開堡抵河沿壩。南支經觀音洞抵全村壩。東支經梨子班抵雙河口。東北支至大茶溝後,一北向經長缺證口抵桂花橋;一東北向經金竹山、牛心山抵雙碑;一東向經帽子頂抵三木壩。(五)、火焰土梁子東北沿西山延伸抵高橋,西南經鹿子坪抵瓮溪,由鹿子坪南向抵築巷埡口,與雲峰山相交。 雲峰山呈東北——西南走向。北於東郊口與豆巴山相連。中經雲頂山、長霄梁子、大堡梁子、吊碗梁於,西於築巷啞口與火焰土梁子相交。有雲頂山、長脊樑子、黑山樑子、大銀梁子等分支:(一)、雲頂山分支有四:東北支經尖峰抵馬蹄溪。東支沿長嶺崗抵三合口。東南支經蔡家埡口抵七子庄。西文經本子岩抵馬禁台。(二)、長脊樑子分支有三:西北支經中嶺崗、大坡抵十二盆。東支沿四叉嶺崗抵蟠溪雙河口。西南支沿吊碗梁子經張茅村抵瓮溪。(三)、黑山樑子分支有四:東北支沿土地證口、鄭家山抵趙白渡。東支經王家堡抵苦塘。西南支沿打石埡梁子經李家山後,西抵大銀架子;從李家山南向經龍門山抵陡岩子。南支經龍塘關、人掌台抵三江與芙蓉江匯合處。(四)、大銀梁子呈北——南走向。北抵瓮溪,南抵百步塘,中經火燒岩抵三江場。三、東 部境內芙蓉江以東,為大婁山脈東支經由正安、務川縣境各分支的余脈延入。槐溪以南多呈東南——西北走向,以北多為西南——東北與芙蓉江平行。交界東測地勢較高,屬於務川縣境,西側由陡而緩,漸向芙蓉江傾斜。各河均注入芙蓉江。 自正安境內尖蜂梁子分支延入有:從岩門槽入境,西向抵石板渡;從水巴岩入境,西北向經老龍洞抵楊河壩;從白岩入境,西向抵芙蓉江;從岩口塘入境,東北向經高峰寺抵白灘。自務川境內各分支延入有:自南入境內翻山,西北向經茶蠟園、冷水槽抵燕子窩。從磁山蓋入境,西北向,經燕子窩、小河山、芭蕉窩、茅台頂抵三合口。從燕子窩西向經插旗山抵小魚塘;從芭蕉窩西南向經石筍坪抵亭子壩.從磁山蓋東北向,經貓鼻樑、馬腦脊至大面山:以東屬於務川縣.其西從貓鼻樑西北向,經黃泥埡、桃子埡抵野田坡,為丁家溪和沼水河分水嶺.兩河之間有山脊呈西南——東北走向,與分水嶺相交。一從箐里頭西南向,沿核擔霄梁子經黃泥埂至河照岩後,南向經育龍岩抵關中壩。一從黃泥坡西南向,經石古堡、通樹台、野田坡抵三合口;從黃泥坡北延抵小河。 《道真縣志》
❻ 湯溝風景區的湯溝溫泉的介紹。
湯溝簡介:湯溝位於本溪縣草河掌鄉胡家堡村,距本溪市區七十八公里。湯溝是林區,風景優美,更可貴的是地熱資源豐富。經探查證明,水量充足,壓力大,面積廣。
水質及療效:湯溝溫泉水中含有碳酸錳、碳酸鈉等多種化學元素和礦物質,可醫療關節炎、皮膚病、消化不良、四肢麻痹等症。黑龍江、吉林、內蒙等地患者多有慕名而來洗湯者,大都痊癒而歸。
❼ 遼寧本溪縣地區山脈分布
本溪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長白山系的千山山脈從東向西橫貫全境,形成東越東營坊、藍河峪、田師傅、高官等,一直延伸到西部的連山關地帶,宛若麂角或珊瑚之分支,蟠結數百里。大小山峰近萬座,長短山溝3萬多條。海拔800—1000米山峰289座,1000米以上山峰117座,全縣千米以上的山峰大部分布在這里。俯視全縣呈東南高,西北低,南北呈高、低、高、中之勢。在本溪縣境內的著名海內外的九頂鐵剎山和雲台卷舒山素有「東北道教發祥地」之稱,其道教 歷史 文化影響深遠,是遼東三大名山(千山、醫巫閭山、鐵剎山)之一。全縣山地面積26.33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79.16%。
一 東部山脈
境內東部山脈名山有鐵剎山和雲台卷舒山。位於田師傅鎮和南甸子鎮。主要山峰有草帽頂子山、摩天嶺山、韭菜頂子山、南大頂子山,呈北偏東走向,與千山山脈整體走向不同。峰巒迤邐,阻隔東西,是本桓兩縣界山,也是渾河、太子河與渾江支流的分水嶺。北起新賓縣與桓仁縣相接的雙頂子,向南偏西經楊木頂子、老禿頂子西1237米高地,轉南西方向至草帽頂子海拔1260.1米,因山峰頂形如草帽而得名,為本溪、桓仁、新賓三縣接壤處。北段南北直距27.5公里,東西寬14公里。1000米以上高峰有4座,老嶺隘口在草帽頂子山東北7公里,為太子河北源上游與大雅河之間要道。南段由草帽頂子山向南經白石砬子大山(海拔1193米)、南大頂子(海拔1245米)、1299米高地至摩天嶺。摩天嶺海拔1299.1米,位於本溪、桓仁、寬甸3縣接壤處。南段南北直距14.5公里,東西寬14公里。1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上述山體多由花崗岩構成。
摩天嶺至藍河峪分水嶺山脈是縣境與寬甸縣、鳳城市接壤的界山,也是太子河與叆陽的分水嶺。這段山脈東起摩天嶺經大泉眼山(海拔1187米)、天上山(海拔1166.9米)、老木垛子嶺(海拔1062.5米)、牡丹頂(海拔1033.9米)至分水嶺東1028米高地,直線距離32公里,曲折綿延約40公里,南北寬48公里。一般山高海拔500米以上,1000米以上高峰有11座(含接壤山峰)。山體由花崗岩構成。
二 中部山脈
境內中部山脈主要有韭菜頂子、西大頂子山和長砬子至雞冠砬子山。北起劉家哨,南至賽馬集,東起藍河峪,西至山城子小湯河一線。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中部以南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北部由灰岩構成,因地質構造一致,故山體糾結。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居多,1000米以上高峰有9座,偏於南部,是千山山脈主脊的組成部分。韭菜頂子山座落於藍河峪農牧場西北5公里處,因山上盛產山韭菜而得名。山體延伸5公里,主峰海拔1254.39米,山高坡陡,為南孤山河與杉松河分水嶺。西大頂子山,又名石砬子,座落於山城子鎮東街村東南5公里處,為泉水河與小湯河分水嶺。此山南北伸延,南連和尚帽子山,北抵太子河邊。主峰海拔1146米,南陡北緩。當地流傳「白石砬子險又高,老鷹飛在半山腰,山頂伸手夠日頭,朵朵白雲腳下飄」的歌謠,形容此山之高險。和尚帽子山海拔1234.4米,直距縣城小市26公里。
位於縣域中部偏西南的長砬子至雞冠砬子山脈,東起太子河支流小湯河,向西至細河南芬段,北起太子河南岸泥塔,南至弟兄山(本溪縣、鳳城市界山)。南北長59公里,東西寬34公里。其中一部分是縣和市區的界山,另一部分分布在縣境或市區境內。山體總方向是東北至西南,但南段曲折變化較大。從四化頂子(海拔875米)至白水寺山之間長26公里,呈壓縮的S型,很少有高逾800米的山峰,一般海拔700米以下,山體由大理岩變粒岩構成。中段自白水寺山(海拔982米)經雞冠砬子(海拔1002.7米)、色樹排(海拔1173.6米)、歪砬子(海拔702米)至太子河濱止。南北長46公里,東西寬34公里。這段山峰以長砬子為最高,海拔1192米,其它山峰,海拔800—1000米高峰有20座以上,1000米以上高峰7座。北段山體為南北走向,形成縣與市區的天然分水嶺,高差達500米以上。尤其是草河掌與山城子之間的長砬子較為突出,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10公里。
三 北部山脈
境內北部山脈指太子河北岸群山。東西長28公里,南北寬23公里。一般山高在海拔500米以下,其中歪嘴砬子山峰最高,海拔1036米,與新賓縣接壤的櫃子石山,海拔961米,鷂鷹頭山,海拔934.3米。歪嘴砬子座落於縣城小市太子河北岸,山勢險峻,呈西北走向,其南有天台山,海拔922米,其北街老黃嶺,海拔642.5米,三山之間形成一條長崗,為小市、偏嶺、清河城三鎮之界山。北部山脈北低南高,尤其是集中在劉家哨至溫泉寺間的太子河北岸山體。
四 西部山脈
境內西部山脈為細河與藍河界山。北起細河,向南經連山關鎮暖河堡附近出境外。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12—18公里。海拔800米以上高峰9座,其中5座是界山。最高山峰為摩天嶺,海拔968.8米。連山關鎮石哈村南為910米高地,西為7公里的905米高地。山體和地貌形態各異,北部山低坡緩,中部山體高於北部,但河谷較寬,山隘多處,溝通東西。南部山高谷深,細河上游彎曲陡急,山體坡陡峰峻。
應朋友提議發一張地圖更能有方位的概念,於是用一張七十年代的地圖製作了這張地圖,綠色范圍是本溪縣,左側部分是本溪市,如果要細看,請放大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