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帽筒,是獨具時代特色的民間瓷器藝術,它是怎麼來的
顧名思義,帽筒是清代中期官方放置官帽的人工製品。後來改變了用途,它成為放置雞毛撣子、畫軸的設備,成為許多家庭的嫁妝和傢具的必需品。它創建於清朝清朝,在清末甚至中華民國盛行。但是,在嘉慶和道光時期,藍牡丹或者紅牡丹花鳥帽管和黃釉竹帽管是最好的。
3.帽筒的特色
在清末,「淺絳彩」繪畫方法開始出現,以淺綠色,藍色和微弱的顏色塗在瓷器上,並在當時用來描繪風景,人物,花鳥,典雅風格和中國畫。同種風格的同治時代流行的側裝消失了。在清末,直到解放,帽筒通常是大量的貼花,一些貼紙,一些貼圖,以及貼上知識,金錢和一個人的名字。圖案變得更精緻,用於軟化釉料,並且沒有手繪的不均勻筆痕,圖案非常漂亮。
❷ 冬奧會開幕式入場各國運動員的帽子是自備的嗎
冬奧會開幕式入場各國運動員的帽子是自備的。
冬奧會開幕式各國運動員入場時所帶的帽子都是各國代表團自行准備的,一般由各國奧委會官方合作的服裝贊助商提供,不是由舉辦國提供的。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各代表團的入場帽子各具特色,無疑是一場帽子秀的盛宴。
吉爾吉斯斯坦代表團唯一的女運動員戴著有當地特色花紋的皮毛帽子。加拿大隊服裝贊助商是lululemon。加拿大的帽子是冬奧會為數不多帶有帽舌的冬帽。有的運動員正戴,所以帽舌朝前。有的運動員前面有CANADA在額頭,那是將帽子反戴。英國隊服裝贊助商是Ben Sherman。英國的帽子上使用了細的撞色配條。美國的帽子亦有相同的設計。美國隊的帽子則是由服裝贊助商Ralph Lauren提供的。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引導員的虎帽
雖然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各代表團入場所帶的帽子是自備的,但引導員的帽子都是由主辦國-中國統一準備的。入場儀式中,每位引導員頭上斜戴一頂小帽子,虎頭圖案和兩只豎起的耳朵俏皮可愛。帽子的設計靈感是來自河北民間的傳統虎頭圖案,寓示虎年平安健康、吉祥如意。這一次,傳統虎頭帽上的「王」字,被設計團隊巧妙作了藝術化處理,改以三根線條代替,平添了不少科技之風、柔美之感。
❸ 像口技這樣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皮影戲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發祥於中國陝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顧名思義,皮影是採用皮革為材料製成的,出於堅固性和透明性的考慮,又以牛皮和驢皮為佳。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的透明顏料。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材質,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後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顯得瑰麗而晶瑩剔透,具有獨特的美感。沿襲傳統戲曲的習慣,皮影人物被劃分為生、旦、凈、末、丑五個類別,更加特別的是,每個人物都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十一件連綴組成,表演者通過控制人物脖領前的一根主桿和在兩手端處的兩根耍桿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糖人
糖人是以熬化的蔗糖或麥芽糖做成的各種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據說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畫,時稱戲劇糖果,後來也被稱作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鞦韆稠飴、糖宜娘、糖官人、糖寶塔、糖龜兒等。
糖人製作是一種民間手工藝,手藝人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因加入顏料或色素而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偏冷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為勺形和鏟形。
糖人不易保存,過去甜品短缺時,在把玩過後會吃掉糖人。如今出於衛生考慮,人們購買糖人更多地出於觀賞目的而非食用,任其久置變黑變質。
過去的藝人多打著銅鑼沿街叫賣,有的還帶著一個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交過錢後可以轉動盤上指針,指在哪兒就做什麼,以此來吸引孩子。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在80年代初,幾分錢或幾個牙膏皮就可換一個糖人。如今兒童的玩物多了,糖人不再是單純哄孩子的東西了,已經被作為一項民間藝術受到重視。現在沿街製做糖人的藝人少了,在北京年節的廟會上還可見到,糖人價格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
子弟書
子弟書又名清音子弟書、子弟段兒、弦子書,是一種流傳於京津和東北地區滿族人口中的曲藝形式。子弟書多由一人表演用三弦伴奏,只唱不說,音調和緩、低沉、肅穆。子弟書產生於清乾隆年間,清光緒年間逐漸衰落,在民國年間唱腔失傳,至今僅僅有五百餘篇唱本存世。子弟書對中國北方曲藝產生了極大影響,包括單弦、京韻大鼓、東北二人轉等曲種都深受子弟書的影響,這些曲種的一些經典唱段甚至是直接移植自子弟書唱本。
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20世紀30年代初期形成於天津。 它是劉文斌等藝人在以寶坻區縣方音演唱平谷調的基礎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狀》及落腔調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樂亭大鼓。
京東大鼓的演唱形式與鐵片大鼓、單琴大鼓基本相同。過去,在撂地說書階段,曾有一種自彈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員坐抱三弦,邊彈邊唱,其右腳踩一鼓楗擊鼓(以矮鼓架支撐,置於地上),左腿上綁一「節子板」(五塊板兒),以司節奏。頗能招攬觀眾。
京東大鼓唱詞的基本格式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頭,句中也常嵌字、詞及短語,句尾常加「哪」、「啊」等虛字。其短篇唱段多由八落或十落組成,一般為數十句唱詞。
京東大鼓形成初期,主要在小型曲藝演出場所演唱,曲目以大書為主。20世紀30年代初,劉文斌在天津商業電台播演《劉公案》,極受廣大群眾歡迎。京東大鼓的影響也因之日趨擴大,逐漸傳播到北京、唐山等地。
建國前,在諸多京東大鼓藝人中,劉文斌的風格最突出,影響最大。他除演唱大書外,還移植了《武家坡》、《拆西廂》、《昭君出塞》、《王二姐思夫》、《諸葛亮押寶》等短篇唱段。通過演唱短段,對京東大鼓的板式和唱腔做了進一步加工。他的演唱通俗幽默,平易無華,吐字清楚,明白如話,頗為一般市民觀眾、特別是家庭婦女所喜愛。但當時仍使用「大鼓」、「雜曲」、「樂亭調」、「樂亭大鼓」等名稱,直到1935年正式定名為「京東大鼓」。不過,由於他的行腔板眼均不甚考究;所唱鼓詞,文字也較粗糙,20世紀40年代末期,該曲種已日趨衰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市業余演員董湘昆繼承了劉文賦的演唱藝術,並在劉文賦唱腔特色的基礎上,將寶坻區方音改用京音,進一步加工、規范唱腔,不斷創作出適應時代的新曲目,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董湘昆等人的不懈努力下,60年代至70年代,京東大鼓音樂出現了高峰期,其曲種的影響也遍全國各地。
京東大鼓長篇書目有《劉公案》、《施公案》、《興唐傳》、《小八義》、《綠牡丹》等。短篇曲目有《王二姐思夫》、《隋煬帝下揚州》、《諸葛亮押寶》、《楊八姐游春》、《拆西廂》、《諸葛亮招親》、《昭君出塞》、《藍橋會》、《韓湘子上壽》、 《雙鎖山》、 《玉堂春》、 《朱買臣休妻》、《羅成算卦》、《丁香割肉》、《白猿偷桃》等。
快板
"快板"這一名稱出現較晚,早年叫做"數來寶",也叫"順口溜"、"流口轍"、"練子嘴",是從宋代貧民演唱的"蓮花落"演變發展成的。與"蓮花落"一樣,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討時演唱的。作為乞討時的演唱活動,歷史相當久遠;作為藝術表演形式,就比較晚。如前所說,舊時的藝人總想找個歷史名人,奉為開山鼻祖,以便增光添彩,"數來寶"的藝人當然不例外。於是在歷史上的乞丐群中找到明太祖朱元璋,奉為祖師爺。雲遊客《江湖叢談》說:
過去藝人們沿街賣藝時,經常見景生情,口頭即興編詞。他們看見什麼就說什麼,擅長隨編隨唱,宣傳自己的見解,抒發感情。從編、演,到傳唱,比什麼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數來寶藝人曹德奎編的一段唱詞(當時用牛骨擊打節拍): 骨頭一打響連聲, 不表別的表前清。 專制時代人民苦, 人都餓成骷髏骨。 自從光緒庚子年, 北京鬧了義和團。 四外刀兵人慌亂, 城裡處處冒黑煙。 眼瞧大清被推倒, 老百姓個小都說好。它生動地反映了人民的心聲。 在解放戰爭中,人民軍隊中進一步發揮了數來寶的戰斗作用。戰土們編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氣。人稱"快板大王"的畢革飛同志贊譽快板說: 歌唱英雄唱勝利, 批評具體又實際。 拿它娛樂都歡喜, 指導工作有意義。 快板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一個人演唱和兩個人對口演唱兩種。對口還保留了"數來寶"的原名,也有稱"對口快板"的。在工廠、部隊里也曾出現過三、四個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幾個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區還發展成用當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陝西快板等,都很好地發揮了教育,娛樂作用。快板有"數來寶"、快板書、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種形式。"數來寶"是兩個人表演的;快板書是一個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場小段以外,主要是群眾文藝活動的一種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
快板藝術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從表現形式看,有一個人說的快板書,兩個人說的"數來寶"和三個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
還有京劇,相聲,三弦。單弦,京韻大鼓,京東快書,琵吧,快板,揚琴,二胡,民族舞蹈...
❹ 古代小孩滿月帽子叫什麼
虎頭冒
虎頭帽顧名思義就是如同老虎頭一樣的帽子,是我國民間兒童服飾中比較典型的一種童帽樣式。
虎頭帽是一種民間刺綉手工製作的工藝用品。它源遠流長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了。它與虎頭鞋、虎圍嘴、虎面肚兜等成為兒童服裝中重要的組成部風,具有鮮明的特色,這些以虎為形象的兒童服飾寓意深遠,深受中國傳統虎文化因素的影響。
民間傳說,戰國時期,樂毅率七國聯軍伐齊,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唯即墨與莒兩座城池仍在齊軍手中。即墨古城,位於大沽河北岸二十華里處;作為戰略後方的棠邑古城則在沽河南岸,在今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後古城、馬軍寨村地界,與即墨古城互為犄角之勢。其時,數十萬軍隊雲集,戰爭的殘酷不難想像。後來,田單擺火牛陣破燕復國。飽受戰亂的兩岸人民,自此開始了重建家園的艱難歷程。
民俗服飾文化-兒童的平安帽虎頭帽
由於大量的人員、牲畜死亡,戰爭又使人民流離失所,因而未能及時打掃戰場,進行掩埋,加之醫療條件所限,致使一個階段之內,瘟疫流行。墳堆之內,蛇蟲大量繁殖,與惡狼、惡狗卧伏其間,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威脅,有的新生兒時常被野獸吞噬。
虎乃百獸之王,因而不少齊民便用絲線在帽上綉一個虎頭,藉以威懾百獸,避災免禍,眾人競相效仿,漸成習慣。
由此,嬰兒出滿月的時候,必須由舅舅家或者姑姑家給小孩送來一頂「出脫帽」,意思希望小孩長大後能夠有出息。一般而言這種出脫帽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有虎頭帽、狗頭帽、兔子帽、獅子帽、小豬帽等等,在民間戴狗頭帽的意思是讓凶神惡煞把小孩忽略掉,其作用類似於給小孩取名狗剩、毛蛋之類的賤名。而兔子帽意思災病像兔子尾巴一樣長不了。這些帽子中最為常見的還是虎頭帽。
「虎頭帽」一般用紅絨布做底,上面則用黃、白、黑三色布拼出虎眼睛、虎鼻子等等,在帽子上方最中間則貼上白布黑線縫出來的「王」字,又按照帽子的形狀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
一頂虎頭帽兩側、後面均可以刺綉上各種藝術表現力和想像力非常豐富的圖案。可以綉上凌空飛翔的鳳凰,可以綉上爭奇斗妍的梅花、荷花;還有生動真實的喜鵲、水鳥,還有麻雀、燕子、蝴蝶、花瓶等各種花鳥草蟲都可以綉上,看上去栩栩如生,形象生動,表現出了人民群眾純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審美趣味。
❺ 小孩帶虎頭帽、虎頭鞋是什麼寓意
時至今日,人們仍認為虎頭鞋能除惡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給孩子做雙虎頭鞋穿。在我們沂蒙山區還講究穿三雙虎頭鞋,並保留讓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俗語有;「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夭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二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孩子必會安然無恙!
從虎頭帽虎頭鞋這種民間服飾來看,中國的民間藝術不僅重表現、形式,更注重的是情感。
❻ 面具和虎頭帽屬於中國民間美術嗎
是的。面具和虎頭帽是我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傳統手工藝品,是母親們為孩子縫制的帽子。冬日寒冷,一頂做工精細的虎頭帽戴在孩子的頭上,既擋風避寒,又顯得威武陽剛,可以驅邪避災,保安寧平順,是母親愛心的體現。虎頭的紋樣主要裝飾在前頂部。虎頭帽的造型誇張,活潑可愛,深受孩子們喜愛。虎頭帽的色彩鮮艷,易讓孩子產生興趣。孩子通過欣賞虎頭帽,感受民間藝術的美,在嘗試製作中創造美。
❼ 孝帽怎麼做
紙和孝布的折法一樣,下面是以紙張代替孝布折法:
1、首先准備一張報紙,將其展開,如下圖所示。
(7)民間藝術帽子設計擴展閱讀
作用價值
對於兒童來講,折紙可以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開發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折紙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可以養成按步驟、有順序認真做事的良好習慣,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注意力;折紙因為可塑性強,可以發展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生活中的物品、小動物、交通工具等變成形象的折紙,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對於老人來講,折紙游戲可以幫助他們開動腦筋、活躍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一體的綜合協調,還可以預防老年人記憶力下降。有些療養院,就以折紙作為病人康復的治療途徑。
另一方面,現代折紙已不單是一門藝術,進而發展成一門新的科學:折紙數學。它被應用於降落傘 、人工衛星太陽能電池板、汽車安全氣囊的收納方法,甚至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結構設計都有一部分得益於折紙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