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地勘單位帽子事業

地勘單位帽子事業

發布時間:2023-01-22 23:35:11

⑴ 關於地質工作體制與機制的思考

王金亮1,2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2.河南有色地質礦產有限公司)

黨中央提出改革開放戰略30年來,對地勘行業而言,30年來的歷程是一個不懈探索地勘工作體制改革的過程。總體來看,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日益深化,地勘單位企業化是不可逆轉的發展方向。地勘單位企業化這個老話題,目前仍是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的熱點問題,也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地勘單位如何自覺按照2020年全國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以增強動力,深化經營機制改革以增強活力,自覺增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發展的能力、實力、緊迫感和危機感,變要我改革發展為我要改革發展。這是這次全國范圍內開展「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的主要目的之一。

一、充分利用「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的過渡政策,壯我實力,為地勘單位真正企業化打下堅實基礎

長期的計劃體制和行業性特點造成地勘單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重重困難,所以地勘隊伍企業化要有一個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地勘單位依然是事業單位。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和地勘單位內部產權制度改革的逐步推進,地勘單位企業化程度逐步提高,最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在過渡期內我們要充分利用「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的過渡政策,發展離不開環境,特別是地勘單位,歷史原因導致目前面臨困難重重,爭取政府的支持是必須的,輕易放棄支持會使地勘單位陷入困境。①用足一切政策獲得穩定的「事業費」,滿足地勘單位目前的生存需要;②正確界定職工事業身份,穩定隊伍,吸引人才;③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獲得收益,彌補資金不足,提高職工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等。

二、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地勘單位改革

《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國辦發〔1999〕37號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地勘單位的改革方向和有關措施,地勘單位的改革目的得以明確表述。特別是地勘單位屬地化以來,進一步融入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為資源型企業服務,為政府決策服務」的觀念已深入到地勘單位的各項工作中去,地勘工作也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河南省近幾年兩權價款地質勘查項目的實施,在取得良好地質找礦成果的同時,使得地勘單位的經濟實力、人員素質、技術裝備等方面得到大大加強。但是,地勘單位的現有體制仍是制約地勘單位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要進一步明確對地勘單位改革的目的,制定科學適用的改革方案,推進地勘單位體制改革不斷深化。

(1)地勘單位體制改革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要有利於地勘單位找大礦、快出成果,從而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資源保障程度;二是地勘行業歷史長,在過去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也遺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欠賬和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正視地勘單位存在的基礎薄弱、欠賬過多、經營性資產少、離退休人員多、工作崗位艱苦、社會地位不高、人才青黃不接等歷史遺留問題,盡快出台各項有關政策,幫助地勘單位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地勘單位盡快得以和諧穩定,為地勘單位體制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通過改革,使地勘單位盡快變成一支技術裝備精良、人員精幹高效、能打硬仗、充滿活力與工作激情的隊伍,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社會的競爭,從而為快出地質找礦成果奠定基礎;四是要明確對地勘單位的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五是要認識到地勘單位的特殊性,地勘單位是一個從事特殊工作的事業單位,它是一個以事業單位性質獲取政府資金支持,為政府進行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的極具探索性和戰略性的工作,這種工作具有較大的超前性、不確定性和長周期性,它的工作成果關繫到國民經濟的規劃和計劃的制訂、經濟的發展前景和速度。地勘單位雖然是一個事業單位,但它確有不同於一般事業單位的特點,它是一個事業型的生產和科研探索單位,它不像其他企業一樣可以按設計和生產周期生產出預期的產品,獲得預期的利潤,更不像純事業單位一樣,只進行事業費用的消耗,而沒有具體的產品。地勘單位在消耗國家事業費用的同時,也在為國家生產著產品———地質報告,這種產品有的有地質資源儲量,有的沒有地質資源儲量,但是,都是一種有形的地質成果。因而,地質勘查單位具有事業和企業的雙重性質和特點。

(2)地勘單位搞活經營機制也是改革的重點。爭取支持是地勘單位發展的外因,但內因是決定因素,積極爭取支持的同時不能過分依賴支持,一味依賴支持則會使地勘單位缺乏生存能力,最終長期陷入困境。爭取支持和企業化改革是統一的,都服務於地勘單位長遠發展的目標。地勘單位要充分用好過渡期國家的各項支持政策,深化改革,強化內功,切實增強自身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處理好內外因之間關系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是處理好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與企業化經營之間的關系。地勘單位保持事業單位的體制是落實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前提。這對於企業化目標和地勘單位的長遠發展必然產生一些負面效應。預算內收入和市場收入混合運作,使地勘單位的經營效益難以真正體現。地勘單位在地勘費的基礎上搞經營,往往導致經營風險意識和科學管理意識不強,難以實現長遠發展。這就是事業性體制和企業化經營之間的矛盾。因此,地勘單位保持事業性質的「殼」的同時,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推進地勘單位改革。

(3)按市場的要求重新配置資源,推進地勘隊伍的結構調整。地勘單位資產少,競爭力弱,發展不平衡,必須通過結構調整按市場規律的要求整合資源。同時可探討以資本為紐帶,整合同一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形成整裝勘查、上下游聯動的礦產勘查開發新模式。

(4)企業的載體是有自己主導的產業。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不斷創新發展思路,形成自己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我局明確的「突出主業、拓寬實業、發展輔業、致富家業」發展方針,既為我局現在的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又確定了我局企業化過程中企業主導產業的形成方向。

(5)建立有效的管理經濟機制。一是預算內外資金分開管理,內部嚴格按企業的模式考核,在一定階段必須推行事企分開、明晰產權。同時,預算內項目也按市場規律實行項目管理,不斷提高項目的經濟效益和質量水平。二是完善經濟責任體系和考核體系,嚴格按經濟責任制考核,該獎的獎到位,該罰的罰徹底,不調劑不搞二次分配。三是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人事、用工和分配製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政府要為地勘單位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地勘單位的各項改革要在省政府的組織領導和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夠平穩推進。因此,對地勘單位的歷史遺留問題要給予優先解決和考慮,對改革中所需的各項優惠政策要給予大力支持。

(1)落實「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允許地勘單位和地勘單位成立的企業性公司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和地質勘查資質共用的政策。使地勘單位的人才在保留事業身份不變的前提下,在兩個單位間互為所用,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和工作熱情,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從而對事業型地勘單位的企業化經營管理進行探索和嘗試。

(2)將探礦權優先配置給地勘單位,是快出地質成果的基礎。考慮到地勘單位的經濟實力和事業單位性質,在探礦權招、拍、掛出讓前,各地政府在年度探礦權出讓計劃內,首先按地勘單位優先的原則,由各地勘單位優先獲取探礦權,對地勘單位申請的探礦權優先給予批准,然後再面向社會進行招、拍、掛。

(3)對國有地勘單位及其公司擁有的礦業權,按照國家《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和《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進行管理,並盡可能創造寬松條件,支持其擁有的礦業權保值和增值。

(4)對地勘單位提交的地質成果報告,優先由地勘單位在省國土廳批准後進行采礦和開發工作;對國有地勘單位承擔的國家和省級地質勘查項目,可以由項目承擔單位優先開發,各地市(縣)政府給予支持;凡由政府轉讓開發的,勘查單位按照不同礦種和礦床規模享有20%~30%的利潤收益。前期政府的投入費用可由省政府有關部門另行協商回收。

(5)盡快出台具體辦法或允許各地勘單位建立和探索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的新機制;允許地勘單位和職工投資政府和國家的所有地質勘查項目和風險找礦及礦業開發,進一步激發廣大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工作的熱情和責任心,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服務的同時,提高職工收入水平,穩定地質人才隊伍。

(6)針對地勘行業存在的地質勘查工作有效投入不足,礦產勘查逐年萎縮,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礦產資源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地質研究工作薄弱,地質科技人員流失嚴重,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綜合利用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削弱,基層和第一線地質專業人員缺乏,地質工作出現人才斷層等問題。政府一要在原有事業費用撥款方法的基礎上,逐年以礦產資源勘查項目投資帶動地質勘查的投入,加速地質成果的提交。二要加強地質勘查礦產開發規劃管理,正確引導地質勘查工作的布局和結構調整。三要建立和完善礦業權市場。建立健全礦業權信息公開、評估、交易等制度和規則,盡量降低地勘單位作為礦業權人一級市場的資金成本和風險。三要加大礦業權市場秩序整頓,優化地勘工作的外部環境,維護礦業權人合法權益。四要加強地質院校的專業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引進、使用、激勵制度,從而增強地質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一批創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和科技領軍人才,造就一大批品德優良、吃苦耐勞、基礎厚實、知識廣博、專業精深的地質技術骨幹隊伍。

(7)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及其對地勘工作的影響,要制定優惠的扶持政策,鼓勵地勘單位和企業、金融部門聯合,積極走出國門,進行礦權收購和資源性企業的收購及聯合勘查工作,為今後經濟形勢的好轉及保障國內資源的需求提前打下堅實的基礎。

⑵ 地勘單位成本管理現狀

「帶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是地勘單位最典型的非事非企經營管理模式。由於地勘單位特殊的體制機制問題,使得地勘單位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式等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差異。

首先,地質勘查成本核算具有雙重性,分別按地質項目和工作項目進行核算。其中,國家地質項目實行預算管理,項目預算中包括了管理費用,計算完全成本;而社會地勘工作項目屬於經營性質,計算製造成本。地勘單位的年終決算報表和其他企業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企業決算報表按企業會計報表格式編制,主要是反映企業成本。只重視事後算賬,不重視事前預測和決策的現狀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

其次,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意識薄弱、觀念落後。由於地勘單位屬於事業單位,國家撥款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目前,地勘單位會計使用的是在國家預算標准范圍內實報實銷的核算方式,即事後追蹤算賬。這種核算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會計的能動作用。雖然近年來地勘單位意識到這些弊端,並開始加強成本管理與控制,但未形成一種企業文化或全員參與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意識,人員的成本意識還較為薄弱。

地勘單位成本管理還普遍存在兩個思想誤區:其一,認為生產經營是單位發展的重點,而成本管理與控制則無足輕重;其二,認為成本的管理與控制就是降低成本。這兩種觀念都比較片面,地勘單位應糾正這些傳統的管理理念,樹立成本管理與控制的全局性觀念。成本管理與控制不只局限於生產經營環節,而是覆蓋並貫穿於單位發展的各環節和各流程中,被視為單位發展的基礎。另外,成本管理與控制工作並非只是為了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只是管控的目的之一,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地勘單位的競爭力,為地勘單位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管理人員除了自身提高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意識之外,還應注重做好其他工作人的思想工作,通過講座、培訓等方式宣傳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重要性,讓全體人員提高成本意識。

再次,成本管理與控制的方法較為落後。當前,地勘單位名義上是事業單位,但許多單位已執行企業化管理,並進入改制階段。商業化地質勘查項目是地勘單位業務主攻方向,為搶占市場份額提高競爭力,地勘單位在成本管理也採取了一定的措施,但在力度把握上還有所欠缺。另外,由於地勘單位財務會計制度滯後、相應管理制度改革措施不完善等,地勘單位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成本管控模式,粗放型管理是很多地勘單位成本管理的共有現象,只局限於成本的計量和確認,對於預算、成本計劃、分析、考核等方面關注較少,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如價值工程分析法、作業成本法等應用也較少。

最後,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體系不夠健全。目前,地勘單位大多未建立起比較健全的成本管理與控制體系,從成本管控的內容方面來看,大多隻涉及野外直接生產成本方面,而忽視了對室內各種輔助工作環節的成本管控。從成本考核方面來看,地勘單位普遍實行年度考核辦法,而對於日常的成本管控不加重視,缺乏日常成本核算追蹤反饋體系。這也是難以及時採取針對性成本管理措施的主要原因。此外,地勘單位年度經濟運行管理辦法中涉及市場分析預測的內容很少,預警機制不完善。還有就是在成本管控的職責界定方面模糊不清或劃分不明確,責任考核機制不完善導致獎懲執行力不夠等,都是成本管理與控制的體系不夠健全的重要體現。

⑶ 地勘單位屬地化後發展情況及認識建議

2005年5月28日至6月10日,調研組赴閩贛兩省對地勘單位屬地化後的改革和發展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雖然,閩贛兩省地勘單位級別、隊伍規模、經濟基礎、所處環境、發展現狀、改革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差異,但在探索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化經營的轉軌方式,則都包含著許多地勘部門共同的特色,現將其特點和認識予以簡要地總結,以供相關部門開展行業管理,指導地勘部門深化改革的參考。

一、地勘單位正向「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推進

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7]37號)、《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國辦發[2001]2號)文的要求,兩省地勘單位除個別外,都實行屬地化管理,同時除個別單位劃屬公司管理體制外,其他均屬事業單位。

各地勘單位都在保持事業體制框架下,積極探索實現「企業化」之路,堅持以發展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適應、開拓市場,主動納入區域經濟發展范疇。各單位條件不同,情況各異,運作方式多樣,但總體而言,在經濟規模、產業格局、內部管理、體制創新、職工生活、工作條件等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展。雖然目前依然還存在著思想認識、原體制留下尚未解決的困難和新形勢下遇到的許多新問題,但各單位基本上能正確面對,並正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逐步地邁向實行「企業化經營」的目標。

二、堅持發揮優勢、把握機遇,努力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實力,為「企業化經營」打基礎

地勘隊伍屬地化,實現了管理體制和投資體制變革,促進了基礎性、公益性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分開,各地勘單位已基本適應了這種變化,並能根據區域經濟和自身優勢開拓市場,在調整、發展中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更深地融入市場,取得新的發展。福建、江西兩省地勘局2003年總收入分別達到9.5億和8.4億元,比過去有了很大的增長。其他各地勘單位,隊伍規模較小,但發展很快,如江西核工業地勘局,2003年總收入達9億元,而其職工總數僅為3300人。

從調研情況看,各地勘單位產業基本框架總體上仍沿襲屬地化前的形態,但根據新形勢,新的市場變化情況,在結構調整中,在一定程度上實施制度創新、技術創新,使產業結構逐步得到優化。目前,各地勘單位產業主要包含:地質勘查業、工程建設業(過去所稱的地質市場)、礦產開發業等多種經營。

(一)地質勘查業

這些屬地化的地勘單位,無論其隊伍規模的大小,現實礦產勘查項目和投入的多少,在產業發展設計上,都一致地把地質勘查業作為主要產業放在首位,並為此做出努力。一方面是為了保持和發揮自身的優勢,獲得更多的探礦權和尋求在找礦上有新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盡可能地能夠穩定和保持住一支技術人才隊伍。

現以兩省地勘局為例,其特點:

一是基本實現了公益性、基礎性與商業性項目資金分開運行;

二是基本實現了項目、資金來源多元化。投入勘查資金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中央和地方資源補償費、地勘單位從地勘費基數中劃出和自有資金,國企及其他事業單位、民企及個人、其他社會資金。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雖然目前後3個部分的資金量尚較小,但在迅速增長。

三是地勘單位近幾年開始逐步加大對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投入。特別是礦業權流轉制度的實施,礦業權轉讓成功的激勵,更拉動對礦產勘查投資的主動性。

四是發揮地勘部門的優勢,高度重視探礦權的取得。應該說目前兩省主要成礦遠景地段多為地勘部門所登記,福建地勘局從2001~2004年,每年登記勘查項目均在百項以上,其他各地勘單位,也是盡可能地去爭取勘查登記項目。

五是地勘單位勘查工作呈現多種形式:獨資、合資、合作、參股、委託等。

六是通過加大投入,取得一批較好成果。如福建地勘局近3年新發現各類礦床16個,新發現礦點33個,新發現成礦遠景區22個;江西地勘局2001~2003年新增礦床(點)46處,新發現礦床9個,新形成或基本形成勘查基地17個,這也說明雖然東部地區找礦難度大,但還是存在較大的找礦潛力,根本的是要有資金投入。

七是探礦權轉讓已成為各單位關注的新焦點。兩省地勘單位所以盡可能多地進行勘查項目登記,其主要動因是探礦權可以依法有償轉讓,大部分單位或多或少都獲得實際效益,但主要還是兩省地勘局為主,福建省地勘局幾年來轉讓探礦權、采礦權35個,價款達28464.3萬元,收回價款7982.66萬元,合作1150.91萬元;江西地勘局2001~2003年轉讓礦業權15項,總價款7000.05萬元,到位資金788.7萬元,其中探礦權轉讓11項,價款6828.91萬元,到位資金684.7萬元,礦業權市場的發展,有力地推進了商業性礦產勘查的發展。

八是吸引外資或走出去勘查仍然是普遍的薄弱環節。

(二)礦產開發業

地勘單位礦業開發,實施「勘查開發一體化」的設想在20世紀80年就已提出,並在有條件的地勘單位先後實踐,特別是貴金屬礦的開采。福建局辦的鉭鉬礦、江西局辦的富達鹽礦都是比較成功的例子,礦業開發有向下游產業發展趨勢。雖然礦業的收入在各單位總收入中所佔比例不大,如閩、贛兩省地勘局礦業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4.8%、4.5%,其他單位遠小於這種比例,但其利潤卻都較高,且在新的環境條件下以及開發主導思路的轉變,在對原有礦山企業整頓、提高的同時,深化改革,大膽改制,一方面吸納社會資金辦礦,一方面利用自身優勢以探礦權轉讓價款部分或全部參股辦礦。如江西地勘局原富達鹽礦改製成功,以及該局在2001~2003年15項礦權轉讓中,有4項價款約5000萬元參股開發,福建地勘局有1150萬元價款參股開發。礦業開發在有資源條件的單位中,將改變其在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呈現出新的生機和良好的趨勢。

(三)工程建設業

工程建設業目前仍是各單位支柱產業,包含工程施工與工程勘查,以閩、贛兩省地勘局為例,該業收入均占單位總收入的1/2左右,而且就業人數較多,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技術含量日漸提高,各單位都仍予以加強,並向集約化、集團化發展,是最有條件實現成立獨立企業的部分。

(四)多種經營

多種經營是多門類產業的統稱。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提出「發展多種經營」戰略,該業發展很不平衡,各單位一直在發展中不斷調整、變化、提高,這方面原工業部門地勘單位發展更具特色,如原福建省核工業294隊辦的軸瓦廠,產品遠銷國外,年產值達億元;江西省有色地勘局創辦的鋯化工廠,已成為全國同類產品4大企業之一。多種經營領域不斷拓展,發展前景看好,各地勘單位都在據自身條件理性地把握機遇。

三、積極探索隊伍結構調整模式

隨著管理體制的改變,改革的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地勘隊伍結構調整就成為各地勘單位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閩、贛兩省地勘單位,基本上是事、企兩種機制同體運行,即所謂「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根據自身條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閩、贛兩省地勘單位中結構調整也有亮點表現:一是江西地勘局以區域為單元的結構調整,江西地勘局在贛州地區原有908、909、贛南地調隊等3個地質隊,根據市場的要求,局以分步實施的辦法擬將3個單位合並,實施資產、資源的最優配置。第一步從2001年開始,把贛南地調隊與908隊通過資產重組,內部事企分開運行,股份制改造,構建大隊框架。2004年4月又將909隊並入,實現三隊合一,重組成贛南地調隊。重組後的贛南地調隊職工3431人,總資產1.1億。實現資產優化配置、內部事企分開、達到了做大做強目的;二是福建化工地質隊,隊伍不大,僅300人,但改革力度不小,在產業發展、企業改制、內部管理加強、經濟發展的基礎上,2005年擬內部准備全員改變勞動關系,男50歲、女45歲以下實行重新聘用;三是福建有一地勘單位中出現初級找礦公司、找礦人的模式。某局有一「草根公司」,注冊資金100萬元,國有股51%,個人股49%,現有人員20人,有一座金礦山(與社會合作)獨立運行。2004年給原單位11萬元回報,職工分紅22萬元,但因現行有關政策制度的制約,人員不願意與原單位脫離。某局有人停薪留職,組建個人找礦公司找礦等。在外因的推動下,隊伍結構逐步完善。

四、認識與建議

(1)從總體看,閩、贛兩省屬地化後的地勘單位在改革和發展諸多方面都做很大努力,也取得長足的進展,但目前無論從認識深度、改革力度,經濟基礎等,離實現「企業化經營」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

(2)在事業帽子下實施企業運營,這是目前各地勘單位基本統一的運行模式,而且希望能盡可能地予以維持,但在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完善的情況下,這種體制上的二元結構在運行中必然矛盾逐漸突出,「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難以維持。如福建省就提出一個單位不能既是事業法人又是企業法人,省人事部門正在催辦改制,推進企業化,隨著事業單位改革力度加大,改變這種事企同體的外部壓力將進一步增大,因此地勘單位必須主動面對,加大改革力度,以適應形勢要求。

(3)地勘單位結構調整的力度應該加大,若仍以隊為基本單元,因資源總量的限制,難以增強競爭力,最好以局或地域為單元,整合各種資源,實現優化配置,以求發展,並為加速實現「企業化經營」創造有利條件。

(4)屬地化後地勘單位,原主管部門已脫離管理關系,屬地政府的管理又未全部到位,實際上各單位的改革與發展是「各顯神通」,雖然相互間亦有交流,但局限性很大。因此,加強行業管理,對地勘單位改革與發展予以及時指導和支持顯得十分必要。

⑷ 政企(事)分開問題

政企(事)分開是《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確定的改革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地質工作需要政企(事)分工合作、優勢互補,這個原則口頭上大家都贊成。

10年改革的現實活動中,國土資源部(廳)管理全國(省、區、市)地質工作,沒有聽到異議,但已屬地化的地勘單位和中央企業管理的地勘單位普遍反映,國土資源部履行行業管理職能不到位。表現在對各地的改革只了解情況不表態指導,只問企業化沒有,不問有什麼困難;地質找礦工作上,部里組織、協調,推動產學研聯合攻關少,各地各自為政、小打小鬧的工作機制,找不出大礦來。特別反感個別部領導講:屬地化以後,地礦局已由親兒子過繼給地方政府做干兒子,部里不好管了。中央企業管理的地勘單位則認為,國土資源部對地勘單位有親有疏,全國地勘局長年度例會不被邀請參加,有「難道我不是地勘局長」的怨言。至於未屬地化的基層地勘單位,因為得不到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照顧,同地待遇不同,與屬地化地勘單位處於不公平競爭狀態下,特別是有的地勘單位由於本行業不管、地方不管、中央企業不管,憂慮被三重邊緣化,希望屬地化,並由地方國土資源廳統一管理。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國務院決定直屬國土資源部領導的事業單位,國土資源部有的業務司多年來直接管理部分地勘專項,顯然也屬於政事不分。

屬地化地勘單位「戴事業帽子,走企業化路子」,兩種體制並存,是改革的過渡階段,時間不能太長。

分析評論:政、企、事分開,無疑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要求的基本原則。在地質工作改革中也必須堅持政、企、事分開。屬地化地勘單位和中央企業管理的地勘單位應該剝離事業單位的職能,摘掉事業帽子成為真正的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成為地勘市場的主體。長期事企不分,資源平調,利益均占,結果必將影響各自的發展和壯大。

國土資源部正在推進實施整裝勘查新機制,在同一成礦區帶統籌安排各項地勘工作,是對探礦權治散、治小的有效機制,由於涉及政企事各方面的權益,具體實施時需要探索創新。

中國地質調查局在國土資源部領導下,應該將「三定」方案賦予的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統一實施、統一管理中央財政安排的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地質與礦產勘查工作的職能,盡快落實到位。有關部門和司局負責的地勘工作專項和地勘基金等,只負責上述行政管理職能,而把具體項目的實施和管理移交給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既是國土資源部在地質工作業務技術上的支撐力量,又有對商業性地質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的責任。真正兌現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定位十分重要。

⑸ 淺議國有地勘單位可持續發展

鄭洪濤1,2

(1.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2.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地質勘查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一項基礎性、先行性工作,是保證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的基礎性服務行業。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地質勘查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找到可開採的礦床,解決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礦產資源問題。新中國成立60年來,廣大地質工作者探明了大量礦產資源,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是,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我國礦產資源形勢日趨嚴峻,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正在下降。資源緊缺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一是找礦難度加大和地質勘查的有效投入不足,導致儲量增長緩慢;二是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GDP高速增長,需要有很大量的物質投入特別是礦產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礎工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三是我國人口眾多,需要消耗的礦產資源數量也在不斷加大。解決礦產資源緊缺問題的中堅力量是地質勘查行業,而地質勘查單位是組成地質勘查行業的基本細胞,地質勘查單位的生存與發展直接決定地質勘查行業的興衰,因此研究地質勘查單位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地質勘查業的發展與現狀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至20世紀70年代末,國家提出了「以地質找礦為中心」的方針,黨和政府採取有力措施,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給物,推動了地質工作蓬勃發展,地質隊伍空前壯大。這一時期,發現了世界級大慶油田,繼而在華北、江漢等盆地連續突破,建立了一大批煤炭、黑色、有色與稀有金屬礦產基地,全國探明儲量的礦種達134種,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的工業體系。與此同時,由於「大躍進」、「文化大革命」、「反擊右傾翻案風」等天災人禍的嚴重干擾,地質工作走了彎路,盲目勘探了一大批至今無法利用的「呆礦」,佔用和浪費相當可觀的國家資金;地質隊伍膨脹到100餘萬人,造成沉重的歷史負擔,其影響延續至今。

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國土資源部成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積極穩妥、周密細致地推動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和地質科技管理體制改革。199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地勘隊伍實行屬地化管理,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1999年7月組建中國地質調查局,重組中國地質科學院。在此基礎上,組織實施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專門從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從而從體制上將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離,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國家地質工作新體制框架。

二、改革使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面臨挑戰和機遇

1999年以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這應當看做是「地質工作春天」的開始。隨後中央先後出台了12項優惠政策措施支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與發展,將公益性地質找礦和商業性地質找礦分開運行,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地質工作的發展。2002年開始特別是2006年以來,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發展整體上保持了持續快速的增長勢頭,通過市場獲得的預算外收入大幅度增加,經濟總量有了大幅度增長,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職工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質量與屬地化前相比大有改善,職工隊伍穩定,單位凝聚力增強。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經濟增長的來源主要有幾方面:一是中央和地方地質勘查經費;二是中央和地方地質專項撥款;三是境內外勞務收入;四是礦業開發;五是礦業權轉讓。這使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濟煥發活力。

但是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也面臨激烈競爭。民營、大型企業等組建的新型地質勘查單位越來越多,將進一步打破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一統天下」的格局。這些新型地質勘查單位具有三方面優勢:一是資金雄厚,在爭奪礦業權時比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更具有實力;二是在分配機制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他們利用高薪吸引人才,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仍然是事業單位,不可能用高薪政策使用人才,因此人才不可避免地要向這些新型地質勘查單位流動;三是新型地質勘查單位在勘查裝備上比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精良得多,在爭奪市場方面對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形成強有力的沖擊。

近年來,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進行了許多改革的嘗試和積極地探索,改革沒有一定的模式,因各省政策不一,改革進展的速度也有所不同,但都局限於內部的改革與探索,走的是「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改革並沒有真正觸及產權、資產所有權等深層次問題,也沒有一家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真正變成了企業。如內蒙古、廣東、雲南、新疆等省(區)的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他們主要採取了整合屬地化地勘隊伍、推進內部企業化改革、創新管理體制等措施。改革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分配機制擺脫了事業單位體制的束縛,極大地刺激了勞動的積極性和勞動效率。

三、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考

應當看到,我國幾十年計劃經濟下傳統體制給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留下了很重的包袱,用於發展生產的經營性資產不足,技術裝備落後,自我發展能力差,市場競爭力不強,諸如住房、基礎設施、養老、醫療、離退休等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嚴重阻礙了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改革與發展。發展是硬道理,世界在發展,國家在進步在發展,整個社會都在發展,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也必須發展。當然,政府政策的推動是發展的前提,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更要主動發展,正視困難,將觀念從「要我發展」主動更新到「我要發展」,實現又快又好地可持續發展。

(一)積極培育主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1.做強地質勘查業

地質勘查業是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主業,也是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優勢產業。地質勘查業是礦業的上游產業,受礦業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大,國家的礦業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與地質勘查業有著密切的聯系。發展主業的關鍵是要找大礦找好礦,要不斷研究國家的政策導向,突出重要礦種、重點成礦區帶礦產勘查。以石油、天然氣、煤炭、鈾、煤層氣和鐵、銅、鋁、鉛、鋅、錳、鎳、鎢、錫、鉀鹽、金等16個重要礦產為重點,加強11個主要含油氣盆地和新區新領域油氣資源勘查、13個大型煤炭基地資源勘查和16個重點成礦區帶的重要礦產勘查。同時,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和宏觀調控,鼓勵社會投資者依法開展能源與非能源重要礦產資源勘查。鼓勵企業開展國家急需礦種的勘查,鼓勵在中西部地區及邊遠地區等經濟欠發達且具資源潛力的地區開展商業性礦產勘查,鼓勵開展中東部地區老礦山接替資源勘查。政府還要積極為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礦產勘查開發合作提供政策、金融、信息等服務。這就為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找礦指明了大方向,這些是近期國家戰略性礦種,戰略性的礦產資源勘查是公益性的,是國家投資進行的勘查,國有地質勘查單位一方面要積極爭取國家投資的找礦項目,另一方面要放眼於商業性找礦活動,用國家投資項目解決溫飽問題,用商業性找礦項目達到致富目的。

2.拉長產業鏈,走勘查開發一體化道路

礦產資源勘查要選擇具有充分成礦地質條件和找礦標志的成礦區帶及勘查區,運用新的成(找)礦理論和綜合找礦方法手段,分層次、分階段、分級序地部署地質找礦工作,以實現地質找礦的重大突破。但礦產勘查是高度冒險的事業,包含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勘查地質學家任何時候都必須與風險和不確定性打交道。正因為找礦風險大,能夠用於開發的礦業權所佔比例很低,更應該珍惜這種機會和資源。誰抓住了機遇誰就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新疆一隊、河南有色局一隊的發恩德公司就是最好的證明。

(二)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是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職工大部分人的願望,這樣就可以取得事業費撥款,生存就有了保障,然而正是這種依賴心理導致了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進展緩慢。近兩年地質勘查業經濟的紅火,似乎讓許多人誤以為企業化離我們很遙遠,持懷疑態度,有的人甚至持抵觸態度,認為企業化根本是不可能的。然而,我國實行的是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改革是大趨勢。因為事業體制決定了這些單位不可能實行企業的分配機制等,收入分配機制不靈活就難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也難以從社會上聘用高端人才,自己的人才很可能被收入高的其他類地質勘查單位或企業「挖牆腳」,一旦人才長期流失下去,就可能使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陷入被動,甚至出現主業不能。因此,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在當前大政策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內部要主動深化改革,做到事企分開、體制順暢、機制靈活,內部企業要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科學管理。一方面可以調動積極性,激活生產力;另一方面可以少犯錯誤,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第三可以為轉為企業打下基礎。

(三)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做好延伸產業

1.積極爭取地方項目

國有地勘單位的發展和生存離不開國家和地方發展的大環境,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地質工作貫穿於經濟社會的全過程,服務於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地質工作與地方經濟建設緊密地結合起來,認真分析和研究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走向,把握經濟發展的脈搏是十分必要的。如河南省,《河南省國土資源「十五」計劃和2015年發展規劃》涉及地質行業的有五大項: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地質災害預警工程、數字國土工程。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要審時度勢,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做好延伸產業,擴大業務范圍,壯大自身經濟。

2.建立良好的地方社會關系

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屬地化前,是分系統的「條條」管理,任務是完成國家指令性計劃,與地方政府很少接觸和溝通。屬地化管理後,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面,單位的發展受地方政策的約束;第二,地方掌握著地質勘查費用的投入,包括經費和項目費用;第三,礦業權的取得要靠地方政府審批,等等,國有地質勘查單位要多與地方政府溝通,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和諧的外部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外因之一。第四,溝通過程就是信息的獲得過程,信息有可能為單位帶來收益。

綜上所述,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經過了多次政策調整,目前大部分已經屬地化管理,改革開放後,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盡管改革初建成效,但還都限於事業體制之下,改革的力度不大,事企不分、機制不活等體制障礙依然存在,政策層面的問題我們可以建議、可以探討,但不可以左右,但我們作為國有地質勘查單位直接管理者,有義務在法律政策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進行改革,促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鄭洪濤.2009.地勘企業「走出去」的6W原則[J].資源與產業,11(4):22-24.

賀建委.2009.地礦企業快步走出去[N].地質勘查導報,01-20(1).

王金亮.2009.淺談地勘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與途徑[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2(2):43-45.

賀建委.2008.淺析地勘單位面臨的形勢及工作重點[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1(4):40-42.

王金亮.2009.發揮優勢探索合作實現地勘單位經濟快速發展[J].資源與產業,11(4):25-27.

王金亮.2001.河南有色地礦局企業化改造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學.

與地勘單位帽子事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戴孝帽子啥樣 瀏覽:45
女裝批發公眾號 瀏覽:53
韓版秋季中學生校服圖片大全 瀏覽:58
昆明手套批發廠 瀏覽:559
外套男配什麼好看 瀏覽:907
脖子短什麼領襯衫好女生 瀏覽:181
所有裙子怎麼疊 瀏覽:10
臨沂童裝是怎麼批發的 瀏覽:414
什麼地方批發裙子 瀏覽:913
石家莊市童裝廠 瀏覽:840
北師大什邡附中校服 瀏覽:609
褲子天絲和純棉哪個好 瀏覽:768
中國男裝潮服哪裡批發 瀏覽:663
頭層牛皮帶一般多少錢 瀏覽:723
在哪裡可以看夫人你馬甲掉了 瀏覽:948
川普扔帽子 瀏覽:875
裹胸裙子搞笑解釋 瀏覽:703
時尚廣東夏裝連衣裙批發 瀏覽:176
裙子常用的藍色 瀏覽:888
大牌男裝促銷活動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