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小孩帽子銅八仙順生

小孩帽子銅八仙順生

發布時間:2023-01-29 06:29:41

❶ 土家人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男裝:老年男子穿長袍,冬為棉,其他三季為單與夾。短領;右斜衽,至腰間轉直衽,斜衽釘布扣,直衽無扣或部分有扣。腰間纏布腰帶,腰帶上掛布煙包或牛皮煙包,別竹蔸或竹竿銅頭煙袋,走路和勞動時將長袍右角掖入腰帶,便於腿腳活動。穿棉長袍時,有的在上身再穿一件棉領褂。頭包白布帕子,長約八尺到一丈,成圈形盤在雙耳上方,露頭頂,巾頭向下留於左邊。鞋子分冬夏和勞閑時轉換,冬穿深口蚌殼口棉布鞋,春夏秋穿小圓口夾布鞋,勞動時穿偏耳或滿耳草鞋,一般不穿襪子,打白布裹腿;天冷時用棕皮包腳,再套上草鞋;有的人家備有牛皮釘鞋,供雨天穿用。 中青年男子不穿長袍,不穿棉衣,穿單或夾對襟短衣,矮領,下擺兩邊綴無蓋口袋,裝煙包或其他雜物;有的打「過肩」,即在背部上方肩頸部另綴一塊布,用針線縫實,使衣服耐磨耐穿;頭纏白布頭巾,圈紋露巾頭,將煙袋插入頭巾中。不穿棉鞋,在家閑時穿小圓口布鞋,外出和勞動時穿偏耳草鞋。不穿襪子打裹腿,與老年人不同的是,裹腿紋路除圈紋還打人字紋,顯得人精幹雄健。 所有成年男子都不習慣穿內褲,只穿單層大褲腰大褲腳便褲,俗稱「一二三」,褲腰喜用白色。腰系一根帶子固定褲子,大多數人這根帶子睡覺時也不取下。有的人乾脆不系褲帶,將褲腰折疊卷一下掖住就行了,以便於穿有近身活路做時,圍圍腰,稱「水圍腰」,用長方形布塊在上端兩頭縫或繫上帶子,圍系在腰間。有的用一包袱布,將上端兩角系於腰後即成。 女裝:女人皆不穿長袍而穿斜衽短裝,卡腰,年長的女人衣身長一些,至腹下,卡腰小一些,顯得莊重;年輕女子衣身短一些,至腹上,卡腰大一些,將細腰、高胸、凸臀顯現出來,人就青春嬌媚一些。上衣的領口、袖口、衽口、下擺在製作時,用同色布條鑲邊,這樣便形成曲直協調的帶狀隱形花邊,加上扣子多用琵琶形,增加了衣服的美感。高山地區的土家女子,無論年長年少,冬天喜歡在上衣外套穿一件領褂。女人愛系圍腰,這種圍腰不同於男子圍腰只是為了勞動,而是除方便勞動外,還為了增加服飾和整個身段的美麗,其形制較長,上至頸部,下至腹部,上小下大;上端用系帶系於頸後,中部用系帶系於腰後;上部因小窄只遮住胸間,露出乳部;中部系緊後,突出了乳房和腹部,雖與前面所述上衣一個調式,但使女人的特點展露得更充分。當然這種圍腰除方便勞動和彰顯女人的美麗外,還有方便女人哺乳的功能,圍腰上部因未遮住衣服的衽口,將衽口扣子解開便可給小孩餵奶。講究的女子會在圍腰上綉上花草動物,綉得不多,只是恰到好處的點綴,顯得干凈利落而不花哨。 女人跟男人一樣頭纏包巾,顏色黑白都有,只是更尚黑,尺寸更長,盤形更大。因為尺寸長,要求質地輕巧,因此多用黑色的絲巾,過去的絲巾一般都為黑色。建始民歌《黃四姐》中所唱「黃四姐,我給你買了一根絲帕子」,即指這種絲巾。絲巾巾頭跟男子一樣朝下,不同的是留於右邊。在包的方法上要寬一些,一般不露頭頂, 這是因為女人頭發多,不露頭頂一是可以在勞動時避免荊棘抓亂頭發,二是可以少沾灰塵,省下洗頭的工夫。 過去的恩施土家族女人穿褲穿鞋跟男人一樣,穿「一二三」便褲,穿草鞋、布鞋,不過布鞋為方口袢帶鞋,有的在鞋頭上綉上花草動物,但與土家女人圍腰上的綉花一樣,也只是點到為止,不喜歡「大朵朵」和「滿堂彩」。

❷ 小孩出生「滿月」一般怎麼過你們那裡有什麼特殊的習俗嗎

小孩生下來滿一個月的時候,家人們就會設席擺宴,邀請朋好友來給孩子慶祝滿月。參席親朋往往都會包紅包、送禮物,以表示對孩子的祝福。
如今,80後、90後成為了年輕媽媽的主力軍,滿月這個民間習俗,在她們的手中,也變得更具個性化和多樣化,為了追求「新」,好多「舊」的習俗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滿月的歷史
在古代,因為醫療條件較差,孩子出生後很容易就會夭折,而滿月就是一個坎。孩子如果能平平安安的度過滿月,說明孩子身體健康,父母為了慶祝孩子度過滿月,而特地舉辦滿月宴,祝願孩子能夠平安長大。
滿月這個民俗,在唐朝時期就已經非常流行了,到了宋朝,更成了富貴人家的必辦禮會,而且非常隆重。通常是主人們,發請帖邀請親朋好友,親友們帶著各種各樣的禮品來參加宴席,並送上言語祝福。



在古代,人們普遍都是重男輕女,如果生下男孩,家主們會很開心的為孩子辦滿月宴,如果生下女孩,則要取消或者是降低宴請的檔次。
男孩兒的滿月,一般都是在出生後的第30天辦,女孩兒則在29天。也有的地方,選在孩子出生後的24天辦,寓意二十四孝,希望孩子將來能孝敬父母。
滿月習俗傳承至今,隨著思想的解放,男女權力逐漸趨於平等,人們也都不會再區別對待了,無論男孩女孩,都要辦滿月宴,而且時間上都會選擇30天。

滿月的習俗
關於小孩滿月,民間有很多傳統的習俗,雖然現在的80後、90後母親不是很認同,但是很多地方的老人們,舊觀念依然很重,滿月禮仍然堅持傳統習俗。


孩子滿月時,最重要的一個習俗就是給孩子理發,民間也稱之為鉸頭。中國各個地區的鉸頭方式都不一樣,但整體上都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鉸頭不會把胎毛鉸光,都要在頭頂或者腦門上留一戳。
鉸下來的胎毛也不能亂扔,要用紅布包起來掛在高處,寓意小孩有膽識,或者是將胎毛縫在枕頭、背心裡,寓意小孩能順利成長,還有的地方將胎毛栓在窗戶上,寓意孩子能經受風吹雨打。

在古代,滿月理發禮是非常隆重的,講究非常多,鉸頭時必須要有舅舅在場,如果沒有舅舅在場的話,就要在旁邊放一個蒜臼,諧音舅舅。
給孩子鉸頭的師傅,也必須是隆重的請到家中,家主要給師傅敬茶、包紅包,紅白一般不會太大,但也是幾倍的鉸頭工錢,鉸完頭之後還要留師傅在家喝滿月酒。
胎毛鉸完之後,還有一系列的流程。首先是剃完頭要穿新衣服,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然後是用煮熟的雞蛋,在孩子頭頂滾動六下,寓意六六大順,最後是要抱著孩子出門轉一圈,寓意孩子之後不怕生人,有膽識有魄力。
滿月過完,母親要抱著孩子去娘家,民間稱為「出窩」。姥姥會隆重的迎接孩子入住,給孩子准備各類小禮物,舅舅也要准備兩件禮物,木盆和木勺,寓意孩子吃喝不愁。

❸ 恩施土家族的帽子有什麼講究

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帽」、「風帽」等。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喜鵲鬧梅」、「鳳穿牡丹」和「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祿壽禧」等花鳥和字樣外,還有「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小孩一般戴貓頭尾巴帽,帽沿正面縫上「大八仙」、「小八仙」、十三個菩薩像。中間大的一個為觀音坐像,兩邊釘有十八羅漢像,虎帽兩側至兩腮前有銀勾,用於小孩系帽用,帽頂兩側用白兔毛做成的虎耳,上前掛銀鈴,虎帽用大紅綢緞做面料,前檐綉有一個「王」字,後腦綉有雙龍搶寶等圖案。胸前持有金鎖銀牌,上打有「福、祿、壽、禧」字樣,帽後懸有金鏈銀梁。

小孩的鞋也為老虎鞋;用紅綢緞做面料,鞋尖向後翻,兩耳插上兔毛,前綉一個「王」字,兩側綉花。土家族是崇拜虎的,小孩穿戴虎帽、虎鞋是受虎的「圍撫」,邪惡不敢侵害,人假虎威,可避邪壯威,既可使小孩顯得天真活潑,伶俐威武。

❹ 《八仙過海》劇中除何仙姑外,其他七人頭上戴的都是什麼

張國老帶的是相巾 ,曹國帶的是員外巾 ,經李鐵拐帶的是荷葉巾 ,經郎彩和是柳葉巾 ,呂洞賓是純陽巾 ,韓湘子是樹葉巾 ,鍾離漢是棒槌巾

❺ 古代帽子中間的銅底玻璃叫什麼

叫玻璃頂戴
三品——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頂戴(亮藍),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補服孔雀。武官補服豹,准乘八人抬綠呢大轎。
四品——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頂戴(暗藍),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補服雪雀。武官補服虎,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補服白鷳。武官補服熊,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六品——硨磲及白色涅玻璃頂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補服鷺鷥。武官補服彪,准乘四人抬藍呢轎。

❻ 土家族服飾特點

上衣布:

一、大襟,左開襟袖大而短,無領,滾邊,衣襟和袖口有兩道不同的青邊,但不鑲花邊。

二、銀鉤,這種衣為矮領,衣襟和袖口鑲寬青邊,袖口青邊後再加三條五色梅花邊,胸襟青邊則用綵線綉花。

三、三股筋,衣大袖大,袖口鑲16.5厘米寬邊,領高1.65厘米,鑲三條細邊。四、結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即紅衣),這種衣長而大。女鞋較講究,除了鞋口滾邊挑「狗牙齒」外,鞋面多用青、蘭、粉紅綢子。鞋尖正面用五色絲線綉各種花草、蝴蝶、蜜蜂。

綉花鞋墊,是姑娘贈給意中人最珍貴的禮物哦。

(6)小孩帽子銅八仙順生擴展閱讀

用色彩綠、紅、黃或為黃、綠、紅,這種形同色異,不換形而換色的方法,促使呆板的、單一連續的紋樣豐富起來,艷麗多姿,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些精巧的服飾,可說是土家人的智慧,是民族服飾的珍品。

由於土家族歷史上漢化較早,傳統土家族服飾已經基本消失。由於表演的需要,現代的土家族服飾大多各自研製不同款式,種類非常繁多。有的地方不斷的借鑒貴州,湖南等地的苗族銀飾以及苗族服飾改良成土家族服飾。往往使人們經常把苗族服飾混淆進去。一般來說,土家族傳統銀飾沒有苗族銀飾的多,占不顯眼的部分。而且土家族服飾一般都以樸素見長。沒有苗族服飾的花哨。

❼ 帽子花的風水寓意和象徵

1、以前帽子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中國據說是華夏始祖黃帝首先發明了帽子。奴隸社會時期帽子一開始只是在官僚統治階層普遍使用,不是為了防熱御熱,而是它的裝飾和標識作用;image.png2、象徵著統治權力和尊貴地位。這是的帽子應該叫「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可以戴帽子,標示其地位和權力的大小,形成一種科層官僚秩序,就是所謂的中國古代冠冕制度;3、帽子作為統治階級內部地位和權力的標示和象徵,雖經歷朝歷代的轉變,可以一直沒有改變過,樣式起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標識更加細化,更加精確,直到清朝結束,民國建立才被取消。帽子在風水裡代表什麼意思2提高人緣選擇正確的帽子來戴,既可以提升自己的氣場,讓自己變得更加時尚和完美,還可以提高自己的人緣,一般來說,人們都會喜歡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精緻的人,因為他們會注意到各種細節,這樣的人在工作上也一定是細心的,所以戴上好的`帽子,無形中就給人一種信任感。提高精氣神適合自己的帽子能讓人顯得更加精神,整體的形象更精緻,在如今這個看顏值的年代,外表越是精緻得體的人會更受別人歡迎,而精氣神一好,什麼好運都會跟著來的,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有貴人出手相助,所以戴帽子,一定要選擇和自己的氣質相符的。image.png帽子的選擇禁忌在選擇帽子的時候,不宜選擇太過沉悶的色調,有些冷色調也許很適合你的氣質,這樣的話,就要著重注意它的款式了,活潑的款式,或者簡單精緻的設計,更能凸顯你的高貴,所以在選擇帽子的時候,一定不能隨便,否則會降低你的形象的。帽子如今不僅成為禦寒的好東西,更能給人們帶來精緻和時尚感,注重自己外形的人,一般都會精細到生活的每個細節,所以在選擇帽子的時候,有些方面需要注意的。

❽ 以前小孩子戴的帽子上的八仙銀人土話也叫銀老頭價格現在多少

這種價位一直都比較低,除非是清代以前的,但多數都是民國時期,一般出自福建虎頭帽子上的八仙半包銀人,如果保存完整一套也就幾百元不等,如果連著帽子都在則價位會高些,如果拆下來了或者有丟失價位更低…

❾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焦鋪結婚風俗

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老湖鎮焦鋪結婚風俗:
1.迎親
迎娶禮儀,通常稱為喜事、將媳婦、娶媳子,婚禮之前要請親戚朋友或街坊鄰居共同來幫忙。主持操辦喜事的頭目稱為總管,或稱大總管,為了與辦喪事的總管相區別,亦稱紅總,由他按照主人家的意圖來安排各項事宜,諸如寫對聯、下請柬、啟用車轎、請樂隊、廚師、帳房先生、勤雜人員、安排迎親、送親、宴客等等。這場喜事辦得是否紅火熱鬧,主人家花錢多少是否得當,親家賓客是否滿意,禮儀是否周到,就全看紅總的能力了。所以,紅總是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一般由村裡懂得這套禮儀的長者來擔任。婚禮之前還要下帖邀請客人,有的客人不搬不來,那就要用馬車、地排車或者膠輪小推車去搬。至此,結婚的准備工作基本完成。

娶親是整個山東結婚習俗的婚禮過程中最有情趣的環節,舊時臨娶的前一天,新郎要換上新裝,鼓樂相隨繞村挨戶行禮,稱為行家禮,意思是懇請親鄰在婚娶的日子裡多多幫助。有的地方只給本族的人家行禮,謂之演家禮。東平縣的男子,在迎娶新婦的前一天到親友家行禮,謂之告冠,而親友送禮亦謂之冠敬。無棣將婚之夕,婿衣冠謁家廟;陵縣將婚者,成人冠服,拜父母兄弟姊妹而已;桓台將婚時,著成人冠服,告廟,拜父母、叔伯、兄、姑及姊,並宗族長輩、鄉先生;泰安、東阿都以婚禮為冠禮,即婚娶為成人,未婚為童子。
婚禮的前一天,女方家裡的親朋也都到齊,為新娘暖嫁,或稱暖轎。暖嫁就是晚間請一班吹鼓手吹打一番,有的還要請一小戲班來清唱幾出。這天晚上,新娘要向父母行「辭娘禮」,感謝父母養育之恩。臨沂一帶習慣「送親」,婚禮前一天晚上雇的轎子就來到女家。轎夫們一起參加暖嫁,這時要盛情款待,讓他們在第二天能把轎子抬得穩當,不顛不晃。萊陽一帶,在婚禮前一天下午,男家把轎子送往女家。送轎子時,新郎先在轎里坐上十幾步遠,然後再下來,意思是壓壓轎子。
娶親之日,禮俗繁多,迎娶新娘過門是首要的一項。山東各地,在迎娶方式和迎娶時間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山東結婚習俗迎娶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新郎親自去女家迎接新娘,謂之親迎,也可以稱為迎親;第二種是新郎不親自去,而是派其兄弟或叔侄到女家接新娘,可以稱之為等親;第三種是男家不派人去女家,而是由女家把新娘送來,可以稱之為「送親」。迎親在有的地方稱為「大娶」,多為有錢人家所採取,生活富庶地區的一般人家也常採用。等親和送親有的地方稱為「小娶」,適宜於一般家庭的經濟狀況,臨沂、濟寧、泰安、淄博、濱州等地區,大多採用此種形式。梁山貧寒人家娶親多數乘車,儀式簡單,俗稱「一車二牛倆燈籠」。迎娶新娘進門的時間,一般都在中午,但曲阜、泰安、博山等地卻在子夜,日照等地多在午後。中午娶親者,早晨最先來到辦喜事人家大門前的是吹鼓手,他們用大桿號對著主家的大門鼓吹一通,這在龍口叫「鼓門」。主家聽到號聲,便開門將吹鼓手迎進家裡,再去「鼓洞房」。稍事休息以後,便開始奏樂。樂隊一般有粗細兩班,輪流演奏,有時還夾有戲曲清唱。這時,轎夫抬著花轎,帶著旗、鑼、傘、扇、燈籠等各種執事來到門前,幫忙的人也陸續就位,院里院外喜氣洋洋,一派歡樂景象。早飯吃過喜面後,迎親的花轎即要起程。新郎換上新裝,從前多是身穿長袍馬褂,頭戴瓜皮帽或者大禮帽,胸前別上一朵大紅花,坐進轎子。迎娶的轎子有兩乘,新郎乘坐的叫「官轎」,准備給新娘坐的叫「花轎」。迎親花轎不能空著,一般要找一個父母雙全的小男孩壓轎,俗稱為「壓轎童子」,或稱「壓轎孩兒」、「壓轎生」,轎內還要放上一隻大公雞,轎門上要貼寫有「吉星高照」的紅符,執事的大扇上也要寫上「小登科」的字樣。日照地方娶親的轎後緊隨人員抬「上頭禮」。一切就緒,三聲炮響,幾棒鑼鳴,粗細樂齊奏,迎親的隊伍便浩浩盪盪地啟程了。德州在迎親的這一天,男家要寫好迎親帖,迎親隊伍由一人肩挎紅帶持迎親帖前導,吹鼓手高奏喜慶樂曲隨後,旗鑼傘扇兩邊排開緊跟,新郎不坐轎,而是騎在高頭大馬上,帽插金花,走在儀仗之後,最後4人抬的花轎抬著「壓轎孩兒」和大公雞。到女家門前,在鞭炮聲中,花轎門向喜神方位落定,有人拿著錢請壓轎孩兒下轎,執事人員具「迎親帖」領新郎去會岳翁。龍口迎親的花轎是兩乘,新娘的花轎裝飾得更加華麗,裡面沒有壓轎童子,而是放一臉盆,盆里有個大餑餑,上插幾朵准備給新娘上頭的紅絨花。新郎去時上轎前要咬一小口餑餑,上轎時吹鼓手先吹大桿號,然後粗細樂齊奏。鄄城的平民百姓,多用太平車迎親,車上扎拱形車棚,前頭用紅氈遮蒙,後頭用被單遮蒙,車前拴一隻大公雞,一人執鞭驅車,一人肩背褡褳沿途鳴放鞭炮;娶女婆一人,上車時攜帶「上頭盒」,內裝新娘嫁衣、冠飾等物;另有挑燈籠者4人,所有去迎娶的人員胸前以及拉車牲口的額前,都系一紅布條,以示吉利,車進出村莊必依規矩,即「出東進西」。同時,新郎不去迎親,娶親車出村後,即身著新裝,拜祖先,拜父母,拜親鄰。新娘的嫁妝是在迎娶當天的清晨派人送往男家的,途中不得與娶親車相遇,故須繞道而行。
花轎到女家門前,吹鼓手要吹打「鼓」女家的門。舊時黃縣迎親的轎子在女家大門前一停落,女家便特意將大門關閉,把新郎拒之門外,名曰「憋性」。於是吹鼓手用大桿號對大門吹一通,粗細樂和大鑼吹打一陣,如此重復三遍,謂之三吹三打,意思是叫女家開門請新郎進去。三吹三打以後,女家的好事者和小孩子們在大門叫新郎唱歌,否則不準開門入內。這時男家的夾氈客和女家的送親客從中替新郎周旋說情,請求放人。有的長時間不能開門進屋,新郎怕誤了吉日良辰,只好唱幾個歌以滿足大家的要求。
新郎進入女家後,有的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長,有的稍事休息,便端上酒菜,由送親客陪著邊吃邊談,等候新娘梳妝。新娘在上轎前要穿嫁衣,有的還要「開臉」和「上頭」。山東各地開臉和上頭的時間並不統一,有的地方早在「送日子」訂下婚期後就上頭,有的地方則在上轎前或者入洞房後上頭,有的上頭和開臉一塊進行,有的則在婚後第三天才開臉。所謂開臉,就是用紅線把臉上的絨毛絞掉;上頭,則是把發辮綰成髻,這些都是新娘由姑娘向媳婦轉變的標志。上頭時,通常要坐在馬鞍上或者圈椅上,取「馬上來,轎上去」榮華富貴之意。新娘梳妝打扮,一般由公婆、夫婿、兒女皆全的中年婦女代勞,除上頭、開臉外,還要穿上新嫁衣。嫁衣要上下一身紅,通常喜棉忌單,遇夏天出嫁也要在腰間纏一縷棉絮,據說是為了表示「兒女厚實」。許多地方的新娘是鳳冠霞帔、綉花鞋,滿頭珠花和金銀首飾 (不少人家是租借來的),最後搭上蒙頭紅。費縣、蒙陰一帶,新娘在綉花鞋外還要套一雙用黃綾子做的軟鞋,謂之「黃道鞋」,此鞋在進婆家門時,有人扯去給小孩做帽子。上轎前,新娘手裡也要拿些東西。德州的新娘,左手拿檉子,右手拿酒壺,懷里揣著黃銅鏡,檉子、酒壺表示過門後勤於紡織、體貼丈夫,黃銅鏡稱「照妖鏡」,可以驅邪。泰安的新娘,手裡要拿手帕、小鏡子等物品,懷中要揣一些制錢、手帕等,手帕是准備路遇娶親的花轎時,與對方交換禮物的,制錢是過井、河、廟等扔出來敬神的。膠東一些地方的新娘,手中拿小手帕,裡麵包有各種花樣的面製品,還拿著鏡子、蔥等。蔥,諧音聰,到婆家後要扔到房頂上,面製品是過橋時扔到河裡敬神的,手帕則和泰安一樣,是與路遇的新娘互換的,有的還互換戒指等。新娘梳妝打扮收拾完畢,吹鼓手高奏喜樂,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辭了岳父母,女家為其十字披紅,這是山東結婚習俗的特色。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閨房隔簾行禮,送女客代為還禮。有的新郎再到新娘閨房隔簾對面冠笄,然後新郎先行上轎。新娘由其兄弟用圈椅抬出閨房,送入轎內,意思是腳不沾娘家的土。膠南、日照一帶新娘由「嫁女客」攙扶,踏紅氈或花席入轎,若遇雨天,必由兄或弟背入轎中。臨上轎前,母女分離,難免要哭上一場。新娘口裡要含一口飯,或者含一口寬心面,吐半口,留半口。據說吐的多了娘家富,留的多了娘家窮,另半口主婆家的窮富,這往往使新娘左右為難。有的地方新娘要從其母親兜里抓一把錢,抓多抓少意思與吐飯一樣,也有以糧食代替錢的。龍口在新娘上轎後,要把兩個瓷盆分別送到新郎和新娘的轎里,新郎轎內的盆里放兩個面做的桃子和兩面鏡子,象徵健康長壽。另外,龍口還有新郎竊物的習俗,即在酒宴結束時,新郎趁人不注意,偷偷地拿一隻酒盅和一雙筷子帶回去,取意為婚後早生忠孝之子。博山一帶,新娘是 「搶」上車轎的。結婚之日,新郎帶車帶轎,跟著一幫人到女家去「搶親」,新娘的兄弟背著她跑,伴娘在後面衛護,新郎則帶人追趕,經過一陣象徵性的爭奪之後,才把新娘「搶」上轎子。新娘上轎後,許多地方都有潑水的風俗,謂之「嫁出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臨朐是新娘的弟弟妹妹們去給她送水,也稱送湯,是新娘臨出嫁之前享受的最後一次手足之情的伺候。有的是新娘的母親或其兄嫂,把一瓢水潑在門外,據說是表示嫁出的女兒象潑出去的水一樣,再也收不回來了,隱藏著母女憐惜之情。
山東結婚習俗有哪些 三聯
待新郎、新娘在轎中坐穩後,轎頭便喊號起轎,兩頂轎子同時抬起,娶親的隊伍就返回婆家。有「送小飯」習俗的地區,肩挑小飯的人先行一步。所謂小飯,就是一木盤生水餃,一木盤生面條,外用紅包袱包住,用勾擔一頭一個挑著,送到男家去,再煮得半生不熟地給新郎、新娘吃。與之相應的還有「送大飯」,即用食盒抬著酒菜,供「飯」用。娶親的隊伍一般都比較龐大,走在最前面的是撒喜帖的,遇到橋、井、廟宇、拐彎處,都要貼一個喜字帖。有的地方帖上寫著青龍,謂之撒青龍帖。膠東有的地方,前面走的是夾氈客,手拿紅氈,凡遇廟、井、橋等,均用紅氈一擋,讓花轎過去,類似撒喜帖。後面是兩面開道的大鑼、旗、傘等儀仗,接著是兩乘轎子,官轎在前,有粗樂隊伴奏,花轎在後,有細樂隊伴奏,花轎兩邊由送親者扶持,俗稱「把轎桿」,最後是送客的轎車。娶親的隊伍,路上不能落轎,經過村鎮要鳴鑼奏樂,吸引人們夾道觀看。舊時結婚稱為「小登科」,不僅准許無功名而官服冠戴,就是縣太爺的官轎遇到娶親的隊伍也要讓路。娶親的途中若遇上出殯的,並不躲避,謂之「白頭到老」;若遇上另一娶親隊伍,兩個新娘交換禮物,有的日後還當作親戚走動。日照、海陽等地,村中若有數家同日迎親,新娘子都要搶先過門,諺稱「來得早,過得好」。
2.拜堂合巹
花轎到男家的村頭,先是鳴鑼吹號,男方接客的出村迎接。這時花轎在街心徐徐而行,抬轎者賣弄精神,穩穩地顫動著轎子,謂之壓街、晃轎、踏街。粗細樂翻著花樣地吹奏,看熱鬧的男女老少簇擁著花轎來到男家的大門口。迎親的人首先對著花轎放一掛鞭炮,或者是三聲響炮,然後花轎面對喜神所在的方位落定。此時,男家的大門緊閉,要讓花轎在門前停一會兒,謂之勒性、憋性、頓生性,目的是使新娘的性格綿軟,進門後服婆婆的管教。許多地區這時還要「燎轎」,或者「燎車」,由兩個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手持麻桿或者苘桿紮成的火把,繞轎或車對頭燎3次。在臨清,花轎落地,婆母上前送上紅紙包的織布機「剩花子」,要新娘抱持,表示婆媳共同紡織。在德州,老公公過來將一個篩子扣在轎頂上,謂之「天羅地網」,表示妖邪跑不了,還要在轎下潑一盆水,謂之「潑湯」。在蒙陰、費縣,為了吉慶歡樂,也為了試探女子的才能,男家往往在轎下放些易碎的石頭,落轎壓碎石頭,做公公的便故意板起面孔,聲稱新娘要說幾句吉利話才能下轎,有那乖巧的新娘便順口念道:「新人壓得石頭破,兒孫輩輩有官做。」於是皆大歡喜,馬上便有人端上兩碗寬心茶,新娘並不喝,澆在轎前即可。龍口此時有祭門的儀式,將豬頭、雞、魚三牲擺在大門口的供桌上,由新郎的伯父帶領叩頭祭門,祭過門後,方可開門。
新娘下轎前,一般由兩個姑娘或者兩個有夫的婦女掀開轎簾。泰安一帶是先由兩個姑娘「遞手盒」,再遞一包麩子、一包鹽塞在上轎鞋裡,新娘手捧手盒,踏著一塊蒙有紅布的大方糕走下轎來。鄄城是新娘下轎後,由兩個小孩分別拿一包麩子、一包鹽,塞在新娘手裡,鹽和麩子取「賢惠」、「有福」的意思。有的地方,下轎前要用熨斗盛火炭烤烤新娘的腳;有的地方轎內放一把斧頭,婆婆要去「兜福」,新娘從在娘家穿上上轎鞋後,腳就不許沾地,直到入洞房脫鞋坐帳為止。因此,下轎時腳下要踩著紅氈走,謂之「倒氈」。新娘頭蓋蒙頭紅子,由兩個有夫的女人攙著,懷里抱著瓶、花等,有的左右有兩人打著火把,前面有一人挑火盆,來到大門口。門口放著一塊捶布石,石上放一馬鞍,鞍上放一串制錢,新娘從上面邁過去,謂之「前進平安」。二門口放一火盆,新娘邁過去,象徵以後的生活紅火、旺盛。膠東和魯北都有在門旁放兩束草,上披以女孩衣服的習俗,謂之「獅王」、「草姑娘」,臨淄則在門左右束薪之。泰安、淄博、濱州、濟寧等地區,這時新娘一過門,都要在門上壓一對紅磚,下壓一雙筷子,有的還必須屬龍虎的二人去安放,據說可以避邪。在新娘向院內走時,一路有人向其身上撒五穀雜糧、彩色紙屑、草節、麩子、栗子、棗、花生等,目的在於驅邪。有些地方還同時撒火燒和餑餑,人們爭搶為樂。
新娘被攙扶進院內,即開始舉行拜天地的儀式,這是婚禮告成的主要標志。天地桌擺在堂屋門前,上放升、斗各一個,裝滿高粱,蒙上紅紙,斗中插一桿秤,斗前的升內燒一束香,升前再豎一面銅鏡。新郎、新娘站在桌前的紅氈上,女東男西,跟著司禮者的喊聲,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泰安是在香檯子前拜天地的,香台上擺著供品,點燃香燭,香檯子下鋪上紅氈,放一塊糕,新郎磕頭拜天地,新娘站在糕上不動。有的地方在拜天地時,人們抓起斗內的高粱往新娘頭上撒,謂之「撒穗」,實為「撒祟」。萊陽羊郡鄉一帶,花轎到門口,由公公向前搭轎簾,攙人客在攙新娘下轎前要用火爐為新娘烤腳,而此時新郎正躺在洞房的炕上,俗稱「壓炕頭」。攙人客攙新娘至大門前,連呼新郎乳名三聲,新郎聞聲而至,陪新娘跨馬鞍,進大門。拜天地之前,由公公先於天地桌前磕頭,拜天地之後,進屋門,由公公用秤桿挑去新娘的紅蓋頭。挑下的紅蓋頭要立即甩上屋頂,甩得越高越吉利。日照等地在拜天地的同時,由管家或轎夫於洞房門上掛門簾,邊掛邊誦吉語:「上八仙,下八仙,請下八仙掛門簾。上掛門簾生貴子,下掛門簾出狀元。兩手一齊掛,一個狀元一個探花。」儀式結束後,新郎要用一條紅綢牽著新娘走向洞房,過屋前的滴水檐時,新娘要一步邁過去,據說「踩了滴水檐,還待十二年」才能生孩子。到了洞房門口,新郎用供桌上的秤,將新娘的蒙頭紅挑下,然後新娘才進入洞房。用秤挑蓋頭,是因為舊秤一斤為十六兩、十六個星,按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福、祿、壽三星,共應十六之數,取「吉星合到,大吉大利」的意思。挑蓋頭並不是都在門前用秤挑,也有在洞房內用手揭的。臨沂、濟寧地區的一些地方,新娘下轎後,由一個小姑娘挑著一塊系有紅布的長方形臘肉作為前導,當新娘進入洞房時,將臘肉扔到房後,據說也是為了避邪。臨清一帶,新人進入洞房後,新郎含一口酒噴在新娘的頭上和臉上,再端一碗面條給新娘,要她將面條挑在炕席下,俗稱「落腳長壽面」。
新娘被送進洞房後,有的挑蓋頭,喝下轎面,有的開臉、冠戴,重新梳妝,然後踩著糕或者石板等上床,朝著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謂之「坐帳」,鄒平則稱 「坐廬床」。此時,有人端來栗子、紅棗、花生等撒在床上,邊撒邊念「一把栗子一把棗,明年生個大胖小」,此謂之「撒帳」。以前坐帳要坐三天,為此新娘在婚前幾天便要節食,以免坐帳時難堪,後來改為一天,或者象徵性地坐一下午。日照地方新娘入洞房後,新郎、新娘要共吃鄰居送的水餃,俗稱「小飯」,並且將一部分水餃放在床下,任鬧房的人搶去給小孩吃,俗信孩子吃了這種餃子好養。微山縣是新娘送入洞房後,由攙扶下轎的婦女為她開臉,用染了紅色的雞蛋在她臉上滾幾趟,邊滾邊念吉語:「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喜雞蛋。」新郎在白天不可進洞房,俗以為白天進了洞房,將一生懼內。到夜晚,客散之後,由一對未婚姑娘陪送至洞房,到洞房後,一個姑娘代為點燈,另一個誦吉語:「太陽一落黑影影,一對大姐來點燈。床上坐的是花大嫂,進門來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條枕頭倆頑童。」新娘在洞房坐帳,親戚朋友和街坊鄰居則都來看新娘,讓新娘點煙,向新娘要糖果、點心吃,鬧騰一番。無棣縣此時不鬧媳婦,而是鬧婆婆。來看新娘的人,從鍋底摸一把黑灰抹到婆婆的臉上,婆婆不僅不惱,反而高興,抹得越多說明越有人緣。洞房之外,新郎則忙於用酒宴招待賓朋,女家的來客是貴客,必須請到正屋坐上席,由相應的人陪客,其餘按親戚或庄鄉分別成席招待,一般男女不同席。梁山縣地方中午喜筵,女家搬親的由男方請人陪客,單設一席,賀客七人一席。梁山以東席面八個碟子、八個大碗,俗稱「八八席」,梁山以西則興「十大碗」。開宴時新郎安座、安茶、安酒、安飯。席間敬酒,先新郎兄弟敬,再新郎敬,最後由新郎父親敬,飲必三杯。
從前辦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者來賀喜。他們多是乞討為生的窮人,聽說誰家有喜事,便趕來湊熱鬧,混頓飯吃。這些人稱為喜郎,唱的多是頌辭,無固定格式,即興創作,竹板一打,便在門前唱起來,其詞有:
月兒彎彎照九州,里掛紅燈外掛綢,今日黃道吉星照,花轎抬到大門口。大門口,鋪紅氈,又吹喇叭又放鞭,旗鑼傘扇兩邊站,新娘下轎貴人攙。頂紅袱,穿紅衫,檉子酒壺拿兩邊,貴人攙著新娘走,邁過石頭邁馬鞍。進大門,喜氣添,進二門,保平安,一走走到當院里,八仙桌上擺的全:一斗糧,一桿秤,三支箭,一張弓,又燒高香又擺供,敬著天地老祖宗。新娘來到當院里,叫來新郎拜天地。一拜喜天,二拜喜地,三拜公婆都滿意,四拜四季大發財,五拜五福臨門第,六拜六六大順利,七拜七星大紫氣,八拜八仙來賀喜,九拜九賜大加官,十拜事事都如意。……
喜郎唱罷喜歌,進門高喊一聲「給大爺道喜了!」便跪倒磕頭,隨手將用紅線穿制錢而編成的「錢串子」扔在院內,撒得遍地都是,然後起身退到門外,找個地方休息等賞去了。管事的要趕緊將「錢串子」拾起來,開給賞錢,管他一頓飯,才能把他打發走。
一般白天娶親的婚禮,都是傍晚喝合巹酒,俗稱交心酒、交杯酒、合婚酒等。古代的「合巹」是分瓢而飲,以後則是把兩個酒杯用紅線拴在一起,或者換杯而飲,這是夫妻第一次面對面喝酒,通常有鬧房者圍觀,氣氛相當活躍。換杯飲,是新郎左手執杯遞給新娘的左手,新娘右手執杯遞給新郎的右手,夫妻同時各飲半杯,然後交換酒杯再飲;牽線飲,是用一根紅線,兩頭各系一制錢,分別放在兩個酒杯內,夫妻同時端起一飲而盡,或者交杯再飲,但制錢不能扯出酒杯,為了湊趣,紅線越短越有意思。飲交心酒時即可鬧房,讓新郎新娘互相布菜,甚至互相喂菜等。飲過交杯酒後,在威海新娘要吃一碗海蠣子、一碗老闆魚,意思是「立子」 和「相伴到老」。在沂蒙山區新娘要吃雞蛋,雞蛋往往煮到八分熟,吃時別人故意問「生不生?」新娘則輕輕答以「生」,即生養孩子的意思。然後還要吃栗子、棗之類,一人在旁念「先吃栗子生貴子,先吃紅棗生嬌娥……」,這時,小姑和婆婆也登場了。先是小姑將一新的尿盆放到床下,大聲念道:「撂小盆,撂小盆,等到來年抱小侄。」婆婆則將一木墩放到床下,也念道:「撂木墩,撂木墩,等到來年抱孫子。」接下來吃長壽面,在場的人為了湊熱鬧也都去搶著吃。有的地方喝完交心酒後,夫妻二人下床去抬尿罐,謂之抬聚寶盆,婆婆在洞房內把門關上,由新娘叫門,婆婆問:「是誰,抬的什麼?」答以「您媳婦和您兒,抬的是聚寶盆」,然後開門放行。

❿ 大明宣德年間的銅鎏金龍首八仙人物紋執壺價值如何

古語雲,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意須盡歡。把酒思閑事,和三五朋友小聚總是少不了酒的身影。在古代,人們喝酒玩樂亦少不了執壺的身影。接下來出場的是一款收藏市場上頻繁出現的執壺——大明宣德年間的銅鎏金龍首八仙人物紋執壺。

明代宣德銅器把我國古代的青銅合金技術推向了一個頂峰。據《宣德彝器錄》記載:明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廷所陳設之鼎彝(禮器)均非古制,遂生復古之心,於是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侍郎吳邦佐、呂震等人仿照商周青銅器器形,鑄造仿古銅器,此外亦令仿造內府所藏名窯四款式典雅者鑄銅器。當時所鑄以上兩類仿古銅器達三千三百餘件[鼎、壺、尊、豆、爐等祭祀用禮器]。這些仿古銅器,除部分歸宮廷留用外,還奉敕分與諸王府,因而得以流傳至各地(《宣德彝器圖譜》)。這批銅器所用銅材全是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風磨銅,經宣德皇帝要求十二煉後鑄造。因此,所鑄銅器的銅質精細精良,顯得珠光寶氣,在暗淡處能發出奇異的光澤,十分動人心扉。

與小孩帽子銅八仙順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冬季裙子怎樣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761
女性民國帽子 瀏覽:76
褲子批發代理廠家 瀏覽:387
因為錢而穿上制服視頻 瀏覽:216
簡易手工裙子剪法 瀏覽:997
黑白裙子配什麼外搭 瀏覽:577
羽絨服領子怎麼快速去污 瀏覽:707
科魯茲正時皮帶多少公里更換 瀏覽:64
我是男人愛花衣裙子 瀏覽:960
女裝仲良 瀏覽:54
短款白色羽絨服搭配什麼裙子 瀏覽:891
西服男褲子好看圖片大全 瀏覽:530
濰坊文昌中學高中校服 瀏覽:334
成都市哪兒有賣旗袍的 瀏覽:509
一歲寶寶冬天還需要帶帽子嗎 瀏覽:184
奇跡暖暖鹿後裙子 瀏覽:779
桂林航空公司制服 瀏覽:336
中老年男裝deciuhlae2018年冬季 瀏覽:801
邯鄲哪裡有做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279
有沒有狗皮褲子 瀏覽: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