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鑼鼓經小鑼帽子頭

鑼鼓經小鑼帽子頭

發布時間:2023-04-06 13:31:03

Ⅰ 京劇的伴奏與鑼鼓經是什麼

京劇的伴奏的伴奏分文場和武場,樂器為前者,後者為武場.武場的伴奏是按照劇情和要求.鑼鼓點有:[導板頭]、[帽子頭]、[奪頭]、[鳳點頭]、[慢長錘]、[快長錘]、[閃錘]、[扭絲]、[緊錘]等。不同板式的鼓套子有不同要求

Ⅱ 京劇打擊樂快長錘、慢長錘怎樣打 如果有鑼鼓總譜更好,不甚感謝!

京劇常用鑼鼓用途及打法

沖頭 以大鑼、小鑼和鐃鈸交叉合奏,音量一強一弱,配合上場、下場與一般的動作,以及在念白中加強語氣用。但主角的第一次上場不用;一場戲的結束(舞台上不留一人)時人物的下場也很少用。例如:《空城計》中探子的三報,即用沖頭上場;《連環套》中竇爾敦念:「……他就暗發」後,也用沖頭來配合動作和加強語氣。

長尖 以大鑼、小鑼和鐃鈸相間擊奏。形式、用法與沖頭大致相同,只是適用於由慢轉快的動作上。例如:《群英會》中周瑜喚眾將進帳時,眾將上場即用長尖;又如起霸時上場亮相後,在往台口走的時候就用這個點子,不過比一般的速度較慢一些。

長絲頭 以大鑼和鐃鈸相間擊奏,用途及作用略同於沖頭,大都用在唱罷搖板之後的人物上下場,以此代替沖頭。例如:《斬馬謖》中諸葛亮唱罷「算就漢室三分鼎,險些一旦化灰塵」兩句搖板之後探子上場時,即用長絲頭。

小鑼長絲頭 專用小鑼擊奏,配合較急促的上下場和走圓場等動作。例如:《金玉奴》中金玉奴給莫稽去取豆汁的匆忙下場,《牧虎關》中高來向高旺報事的幾次上聲,《打焦贊》中楊排風的上場等,都用小鑼長絲頭。

帶鑼 常接在唱腔之後,配合跑原場和武打等動作時使用。例如:《打魚殺家》中蕭恩唱完「江湖上叫蕭恩不才是我」一句以後,與教師對打時即用帶鑼。

小鑼帶鑼 小鑼帶鑼的作用略如陰鑼,常用於配合台上較浪費時間的動作。例如:《洪洋洞》中老軍程宣作掘土掩埋孟良、焦贊的屍體的動作時,即用小鑼帶鑼。

一封書 用於配合武戲的某些比較緩慢的對打動作,節奏型基本是沖頭,但開始的底鼓不同,且節奏和速度都比較平穩緩慢,音響沉著有力,樂器並加用堂鼓(每拍兩擊)。例如:《艷陽樓》中高登與花逢春、呼延豹、秦仁等人對打時,即用一封書。

慢長錘 慢長錘多用於人物上場時。慢長錘是由長錘和奪頭結合而成。多用於原板、慢板或二六的入頭,或是配合比較緩慢的上場、更衣等動作。例如:《甘露寺》中孫尚香慢板唱上時,《草橋關》中銚期唱完「轉過了萬花亭太和殿上」一句之後,《文昭關》中伍子胥和皇甫訥互換衣服時,都用慢長錘。

快長錘 快長錘是由長錘和鳳點頭結合而成,演奏時速度較快。多用於快板、流水、搖板的入頭,同時配合較急促的上下場或走圓場的動作。例如:《定軍山》中黃忠攻打開盪山上場唱快板時;《打魚殺家》中李俊、倪榮上場開唱前,都用快長錘。但快長錘在習慣上不作為二黃搖板的入頭。

散長錘 又名「撞金鍾」、「搖板長錘」。是散板的入頭,或用以配合緩慢、遲疑情緒的動作。例如:《文昭關》中伍員的上場;《二進宮》中徐彥昭、楊波的上場,都用散長錘。

閃錘 又名「拗錘」、「反長錘」,用於流水、快板、搖板的入頭。但在習慣上只限於已在台上的角色開唱,而不作「唱上」的鑼鼓,也不作二黃搖板的入頭。例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唱「我用兵數十年從來謹慎」前,《打魚殺家》中蕭恩唱「父女們打漁在河下」前,都用閃錘。

紐絲 多用於散板的入頭,同時也配合上場、下場及一般的動作。如《空城計》中諸葛亮下城後,唱「人言司馬善用兵」一段之前,即用紐絲;再如《四進士》中宋士傑被轟下堂去,在他唱散板前,為了配合他的傷痛和掙紮起立的較遲緩的動作,也用紐絲。在配合人物動作時,大鑼可適當地人揣鑼或加鑼來加強伴奏氣氛。

快紐絲 快紐絲也是散板的入頭,也可以配合上下場用,常用於比較匆忙、緊迫的情境。如《大保國》中楊波上場時唱的散板,即用快紐絲作入頭。演奏快紐絲時,不宜打得太長。

抽頭 又名「七字鑼」,作用是原棉的入頭,但習慣上只作接唱的二黃原板或四平調的入頭,而西皮原板不用。例如《文昭關》中伍子胥唱二黃原板「哭一聲爹娘不能相見,不能見,爹娘啊」以後,接打抽頭再唱原板。另外,也可作搖板的入頭,二黃、西皮都可用,但二黃用得較多,例如《草橋關》中劉秀唱二黃原板「叫內侍忙擺駕後宮來進」,唱散以後;《大保國》中徐彥昭上場後唱搖板,都用抽頭入二黃搖板。

小鑼抽頭 小鑼抽頭也是搖板、流水、快板的入頭,在文靜的氣氛下,配合上場、下場、走圓場及其它的動作。例如《洪洋洞》楊延昭第二場上場唱二黃搖板時,《打漁殺家》蕭桂英捧茶上場唱西皮搖板和《桑園會》秋胡上場唱快板,都用小鑼抽頭。

滾頭子 滾頭子不作開唱用,只是配合動作。例如《定軍山》中黃忠接到夏侯淵「走馬換將」的通知,決定將計就計。當他傳令全軍以後,在思考明天陣前如何騙過夏侯淵時,就用滾頭子來配合表現他用手勢虛擬的各種動作。

大鑼水底魚 [水底魚]原為崑曲干念的牌子,京劇移用,省略原有的詞句,只用鑼鼓部分。主要用途是配合行路時匆忙急促的步伐(包括上下場和走圓場)。例如《望江亭》第一場,譚記兒與白士中下場後,白道姑念:「待我關了觀門。」隨即由四家丁、張千、李萬引楊衙內急忙上場,這時即用水底魚鑼鼓。

小鑼水底魚 小鑼水底魚用法與大鑼水底魚略同。例如《打魚殺家》中丁家教師赴蕭恩家催討魚稅時的上場和《女起解》中崇公道進監時的小圓場也用小鑼水底魚。

四邊靜 [四邊靜]原為崑曲的干念牌子。除了《青石山》中周倉需要念詞(但不是崑曲原來的「大字」)以外,一般只是代替水底魚使用。四邊靜鑼鼓也可以分段使用,例如《空城計》第二場,馬謖、王平發兵街亭時,即先用四邊靜的前半段;待第四場馬謖、王平領兵抵達街亭上場時,再用後半段。

撲燈蛾 [撲燈蛾]原為崑曲干念牌子,京劇移用。水底魚可以不念詞句,撲燈蛾則必須念詞(按照劇情編撰),只是句數長短並不限制。多用在感情激動的情況下,配合念數板。例如《獅子樓》中,武松與士兵的對念:「士兵一言來提醒,武鬆起下殺人心!……」就是撲燈蛾。再如《魚腸劍》中專諸念的「牛二太欺心,太欺心!」也是撲燈蛾。至於牛二接著念的撲燈蛾,則是小鑼撲燈蛾,打法與大鑼相同。

急急風 急急風在演奏速度上比一般鑼鼓點子快,多用於急促、緊張、激烈及戰爭的情境,用以配合人物的上下場及行路、戰斗、廝打等動作。例如《打魚殺家》中蕭恩唱罷「聽一言不由我七竅冒火」後,與教師們的對打;《空城計》的司馬懿幕內唱完「大隊人馬往西城」之後的領兵上場時,也用急急風。

緊錘 又名望家鄉或串錘。基本上以大鑼連擊,聲音不斷。用在快板之前,是快板的入頭,多用於匆忙、緊張的情境。一般快板多有胡琴過門,但在緊錘之後,也可以立即接唱,表示情緒急迫,如《赤桑鎮》中吳妙貞唱完「見包拯我怒火滿胸膛」後接唱的快板;另外也可作配合簡短動作的鑼鼓,如《大保國》中徐彥昭上場也是用緊錘。

搓錘 搓錘用以配合表現焦急的情緒或是失常的動作。但只用於某種特定的唱腔之後。例如《搜孤救孤》,程嬰唱完回龍後,即接打搓錘。再如《問樵鬧府》中范仲禹唱四平調「叫一聲範金兒你來了罷!」之後,接打搓錘,以配合范仲禹甩發動作和他的神智昏迷狀態。

陰鑼 所謂陰鑼即是大鑼、鈸的弱音演奏,但小鑼從始至終並不作弱音。陰鑼是配合暗中的或是遲緩的動作,包括改裝、跳形等。劇中用得最多的如《三岔口》、《武松打店》、《白水灘》等,配合劇中人物的摸黑、覓物和遲緩的動作。另如《女起解》中崇公道為蘇三戴枷,《宇宙鋒》中趙艷容下場改裝等,都是用陰鑼。

九錘半 又名「雙飛燕」常用於劇中人物一時較匆忙的動作或紊亂的情況,或配合暗中動作等。例如《三岔口》中任堂惠脫衣搜查旅店,《白水灘》中青面虎被押解上場,《英雄義》中的水戰等。也用於帶滑稽性的唱腔以後和動作中。例如《轅門斬子》中楊延昭唱完「聽罷言來笑開懷」後,焦贊做滑稽動作時;《牧虎關》中高旺唱完回龍腔後,與小達婆作戲耍狀時,都用九錘半。九錘半一般不獨立使用,後面常接陰鑼或馬腿兒。

馬腿兒 馬腿兒是一個三拍子的鑼鼓,能反復演奏,節奏較快。馬腿兒單起演奏時很少,常接在陰鑼、九錘半或急急風的後面。多用於武戲中配合兩人單刀對打的各種套數及泅水等動作。如《戰馬超》中張飛與馬超的夜戰,《鬧天宮》中孫悟空與青龍的對打,《英雄義》中水擒史文恭時阮小二等的泅水等,都用馬腿兒。

叫頭 叫頭多用於人物的喜悅、憤怒、悲痛、焦急等感情激動而發出呼喊或控訴的時候。有單叫頭、雙叫頭、三叫頭之分。例如《宇宙鋒》中趙艷容聽說要把她送進宮里作妃子的時候,便起一個單叫頭表示向趙高的呼喊;在情緒特別高昂時,把兩個叫頭連在一起,重復呼喊一次,稱雙叫頭,如《女起解》中蘇三獨自感嘆時,所呼叫的「天哪,天!」就是雙叫頭。三叫頭一般用在比較悲傷或人物比較豪放的情況下,如《蘇武牧羊》、《卧龍弔孝》中回龍之前的叫頭即為三叫頭。

小鑼叫頭 多用在感嘆的時候。如《洪洋洞》中趙德芳問:「御妹丈此病從何而起?」楊延昭在回答感嘆時,即用小鑼叫頭。另外丑角多用此種叫頭,如《戰太平》中花安向郜氏反目時,在念白前的呼喊,就是用小鑼叫頭。

大鑼哭頭 這是配合京劇唱腔程式哭頭而用的鑼鼓點子,用於劇中人物哭泣時。有配合散板中的哭頭用的,如《斬馬謖》中斬過馬謖以後,諸葛亮哭馬謖時,在唱「馬謖!參謀!啊!」的哭頭時,即用此種哭頭。還有用於快板或搖板中間,如《坐宮》一場,楊延輝在唱「眼睜睜高堂母難得見」一句時,即用哭頭。

小鑼哭頭 多用於配合劇中旦角及較平靜的場合所唱的哭腔。如《武家坡》中王寶釧唱:「啊!狠心的強盜啊!」即用小鑼哭頭。

四鑼哭頭 這是哭頭的一種簡化形式。往往是在一劇中,需要很多哭頭的時候,以它來加入應用,避免過多的重復,如《四郎探母》中哭堂一折。

上板哭頭 專用於二黃原板的唱腔中,如《文昭關》二黃快原板中「哭一聲爹娘不能相見,不能啊——見!」即用上板哭頭。

亂錘 用以表現人物的焦急、煩躁、紛亂的情緒,也配合上下場及相應的動作,節奏先後快慢不同,每一小節七下都是先慢後快。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念:「……難道叫我束手被擒?這束手被擒!這這這……」下面即用亂錘表現其焦灼情緒。

脆頭 用法略同於亂錘。分為硬脆頭與軟脆頭。脆頭常用於表現人物的羞愧、驚怒的情感或動作,但只是用以加強表情,不作上下場用,也不能配合時間較長的動作。如《趙氏孤兒》中魏絳所唱的漢調二黃,即是用軟脆頭起。

掃頭 在戲中,有時為了使劇情緊湊,省去原來唱詞中的末句,而以動作代替,術語叫掃。掃頭就是配合這種動作的鑼鼓。如《別窯》中,薛平貴最後下場時唱:「你回寒窯且忍耐,我到軍前再作安排。此時間顧不得夫妻恩愛」,第四句就掃去了,用王寶釧扯住薛平貴,薛推王,王倒地等一系列動作代替唱詞,鑼經即用掃頭配合。掃頭往往是依其動作的快慢、長短不同,而能加以伸張或縮減,所以又含有小掃頭、快掃頭、計數掃頭等不同形式。

撤鑼 又叫「大換小」,即撤去大鑼,改用小鑼之意。如前一場為大鑼下場,次場為小鑼上場,或一出戲的第一場即為小鑼上場,都需要用撤鑼。大鑼的打法逐漸緩慢、削弱到消失,再接後面的小鑼鑼經。如《空城計》中,司馬懿兵發西城後,在大鑼聲中下場,次場諸葛亮在小鑼聲中上場,中間即用撤鑼。再如《四郎探母》第一場坐宮,楊延輝上場之前即用撤鑼。

一錘鑼 又名大鑼打上、大鑼打下、原場、回頭等,名稱很多,形式變化也很多,用途也很廣泛。除了配合上下場的動作以外,也適用於一般的動作和歌唱、念白的前後,兼有沖頭、住頭的部分作用。一錘鑼節拍自由、舒展,多用於以伴奏老生、花臉的緩慢上場,烘托其宏大的氣度。用於上場的如《失街亭》中諸葛亮升帳的上場;用於下場如《失街亭》中諸葛亮唱完「免得我親自去把賊收」之後的下場;配合一般動作的如《賣馬》中秦瓊與單雄信自我介紹以後的互換座位。用於歌唱前後的如《武家坡》中薛平貴唱導板「提起當年淚不幹」之前的鑼鼓;用在念白前後的如《三堂會審》中蘇三念「犯婦縱死九泉,也是甘心眠目的了」之後的鑼鼓。

快原場 快原場是一錘鑼的更簡化形式。多用於歌唱前後和念白前後,用以加重語氣,同時配合動作。一出戲開鑼時,常用快原場作為戲前的空場鑼鼓。

小鑼原場 又稱小鑼打上、小鑼打下,用於戲中排場較小,氣氛較平靜或角色身份較低的場面,配合人物上下場,間或配合台上的動作(不接小鑼歸位)。《擊鼓罵曹》中彌衡頭一次上場時即用小鑼原場配合他的上場動作。一般用作主要人物第一次上場的鑼鼓時,前面通常加一個小鑼帽子頭。

旦上場 又名小鑼旦上場。旦上場的節拍自由,效果沉靜,多用以伴奏青衣花衫等旦行角色上場,用以襯托其端莊幽雅的氣度,如《宇宙鋒》中趙艷容的上場。老旦上場有時也用此鑼鼓,如《釣金龜》中康氏的上場。

單搜場 單搜場專用於配合劇中的搜索動作。如《戰宛城》中夏侯淳向張綉身上搜查時,即用單搜場。

走馬鑼鼓 又名走馬長錘。用於武戲中節奏較緩慢的武打場面。約有下列幾種用途:1、配合備馬的動作,如《牧虎關》中高來為高旺備馬。2、配合神話戲的「跳形」舞蹈動作,但開頭的形式不同。如《金山寺》中水族的舞蹈。3、配合武戲的打「四門斗」,如《樊江關》中薛金蓮與樊梨花的對劍。4、配合水中的戰斗,如《戰金山》中梁紅玉與金兀術的水戰。此外,《英雄義》、《戰馬超》的對槍時,亦均用走馬鑼鼓。

大鑼奪頭 大鑼奪頭是慢長錘的結束部分。在人物沒有什麼大動作的情況下,常作為原板、慢板、二六的入頭而單獨應用。例如《甘露寺》中劉備過江時,上船以後所唱的原板;《法門寺》中廟堂一場宋巧姣所唱的慢板;《空城計》中諸葛亮在城樓所唱的二六等,胡琴過門前,都用奪頭。

小鑼奪頭 小鑼奪頭的形式變化很少,也是原板、慢板、二六的入頭。如《鳳還巢》中程雪娥唱完導板「日前領了嚴親命」之後就是接小鑼奪頭,還有《洪洋洞》中楊延昭唱的二黃原板「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閑空」之前也是用的小鑼奪頭。

平板奪頭 平板奪頭是專作四平調的過門(一般都是小過門)入頭用的,如《烏龍院》和《鬧府出箱》等劇都用此鑼經。

小鑼平板奪頭 也是四平調的入頭,但和平板奪頭相反,多用作大過門的入頭。例如《梅龍鎮》李鳳姐第一次上場唱四平調時,即用此。小鑼平板奪頭又可作為[吹腔]的入頭,如《奇雙會》李桂枝第一場唱上。

大鑼單楗鳳點頭 大鑼單楗鳳點頭是快長錘的結束部分,用於台上開唱的搖板、流水的入頭,但凡是鳳點頭均不作上場開唱用。例如《打魚殺家》中,李俊唱完「手搭涼篷用目瞅」之後,接一鳳點頭入搖板過門,倪榮再接唱「柳蔭樹下一小舟」。

小鑼鳳點頭 也是搖板或流水的入頭,多用於比較文靜的場面。例如《捉放曹》中陳宮與呂伯奢對唱時所起的流水,用的即是小鑼鳳點頭。

大鑼雙楗鳳點頭 也叫紐絲鳳點頭。是散板的入頭,應用較普遍。有時與紐絲結合使用,有時也單獨使用,多用於開唱之前動作不多的情況下。例如《空城計》中諸葛亮唱「退司馬保空城全仗此琴」的西皮散板,即用大鑼雙楗鳳點頭開唱。另外,也用於急促、緊張的情境之下,例如《陽平關》中黃忠唱西皮散板「黃忠今日遭圈套」和趙雲接唱「好似天神下九霄」之間,即用大鑼雙楗鳳點頭(略簡化)。

散長錘鳳點頭 散長錘鳳點頭是散長錘的結束部分,作為散板的入頭。例如《法門寺》中宋巧姣唱西皮散板「喚一聲好一似鷹拿雀燕」,即用散長錘鳳點頭作為入頭;另如《二進宮》中楊波唱完「四郎我兒擊宮牆」之後,四郎接唱「銅錘一舉雙環響」時,也是用此鑼鼓作入頭。

Ⅲ 京劇中的「四擊頭」亮相是什麼意思

京劇中的四擊頭是戲曲鑼經,音響、節奏均強,由於大鑼在小鑼和鈸的配合下共擊四記而得名。京劇裡面是用於亮相,一般的主要角色出場或者大將出場。

四擊頭是戲曲打擊樂(也叫鑼鼓經)的一種,鑼鼓經的樂器一般由板鼓、大鑼、小鑼、鈸組成。在其他樂器的配合下,大鑼敲四下,就叫四擊頭。

四擊頭的節奏也有比較多的變化,有快四擊,慢四擊等,大鑼也不是很呆板的打四下,而會打在不同的點上。

(3)鑼鼓經小鑼帽子頭擴展閱讀:

「四擊頭」是京劇中演員亮相的點子,是用來展現演員的精氣神。通常要求干凈利落,沒有半點拖泥帶水。但每出戲的「四擊頭」都不一樣,甚至同一出戲的打法有巨大的差別。

《挑滑車》的起霸中,高崇作為第一主角和戲中武功最高之人,他的「四擊頭」要求打的又亮又響又沖,霸氣十足。(《挑滑車》的起霸是京劇所有劇目中最穩最要勁最難打的起霸。)只有打出這種感覺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對了」。而其後出場的將軍們就沒有這種待遇了。

有的鼓師甚至將「四擊頭」中間一鑼去掉,以顯示主配角的份量和能力上的差距。鼓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以及恰當的指揮才能做到這點。

Ⅳ 京劇中使用的搏鬥音樂是什麼

戲曲打擊樂又稱「武場」,與「文場」(指吹、拉、彈段缺、等各種管弦樂)相對,共同組成「場面」(各種伴奏樂器的總稱,也是戲曲樂隊的別稱)。
戲曲打擊樂是戲曲樂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戲曲藝術,具有極為重要的藝術作用。現根據我們多年來從事戲曲打擊樂的工作實踐,就戲曲打擊樂中的相關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戲曲打擊樂的構成
戲曲打擊樂本身,即是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它由多種樂器構成,其中主要的樂器有如下幾種:
1.鼓
又稱「單皮鼓」或「單皮」,也稱「板鼓」、「小鼓」,是戲曲樂隊中打擊樂(武場)與管弦樂(文場)的指揮者,並在演員表演和唱歌時負責與板配合,枯燃胡按節拍掌握節奏。演奏時架於鼓架之上,以鼓楗子擊打而發聲,聲音清脆、均勻、剛柔相濟。
2.板
又稱「檀板」、「拍板」,用以輔助單皮指揮其他樂器,發音清脆。通常與單皮鼓合稱「鼓板」。
3.堂鼓
又稱「同鼓」,用木槌敲擊。一般用以渲染戰爭、升帳、升堂、刑場等場面氣氛。
4.南堂鼓
也稱「花盆鼓」,因形似花盆而得名,面大底小,以鼓棒槌擊發音,聲音較堂鼓低而壯。常在京劇中用於【反二黃】唱腔的伴奏,以增加其悲涼氣氛;也用於【夜深沉】等曲牌中,以增加威嚴的氣氛,還用於大場面的武打中。評劇的【反調】及其他戲曲中,也常用之。
5.大鑼
京劇中有時也稱「京鑼」。一般在戲曲中用武將或袍帶人物上下場或戰爭及突變情節的氣氛渲染。其打法復雜多變,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音、揣鑼、打邊等,各有不同效果與藝術功能。
6.小鑼
以鑼板下端側面斜棱打鑼門或鑼邊而發音,聲音清朗。常用於文人、女性、詼諧人物的上下場或配合各種表演上的小動作。其打法也很豐富,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音、端鑼、打邊等。同大鑼一樣,各有不同效果與藝術功能。
7.鈸
故稱「銅鈸」、「銅盤」。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音。據考初出印度,後傳至中國。其中大者謂之「鐃」,俗統稱「鐃鈸」。
8.水鑔
也稱「齊鑔」、「譜鑔」、「宮鈸」、「水鈸」、「荷葉」。
9.小鐃
也稱「走邊鐃」、「鑔鍋子」。常用於黑夜行路,以渲染氣氛。
10.大鐃
也稱「大鈸」,其音響而壯,常用於狀巨浪聲、狀風聲等。
11.吹打鈸
也稱「啞鈸」,常用於曲牌里。
12.撞鍾
也稱「星」,以兩鍾撞擊發聲,故而得名,常用於戲曲反調中。
13.雲鑼
也稱「九音鑼」、「十面鑼」,由10個固定音高的小銅鑼組合而成,常用於和走的曲牌中。
二、戲曲打擊樂的地位沒攔
戲曲打擊樂(武場)與戲曲管弦樂(文場)平分秋色,在整個戲曲樂隊(場面)中,佔有「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實的樂隊「半邊天」。這一點與西洋管弦樂隊(也稱交響樂隊)有明顯不同。在西洋管弦樂隊中,一般共分4個樂器組,即弦樂器組、木管樂器組、銅管樂器組、擊樂器組。其中的擊樂器組(即打擊樂器組)充其量只佔1/4地位。
尤其重要的是,戲曲樂隊無指揮,由鼓師以鼓板擔任全樂隊的指揮之職。這也與西洋樂對有專職指揮形成明顯區別,也組建戲曲打擊樂的重要地位。

關於京劇打擊樂,這里也有詳細介紹http://www2.nacta.e.cn/site/jjxt/index.php?q=node/111

-----------------------------------
小鑼長絲頭 帶鑼 小鑼帶鑼 一封書
慢長錘 快長錘 散長錘 撞金鍾
搖板長錘 拗錘 閃錘 反長錘
紐絲 快紐絲 抽頭 七字鑼
小鑼抽頭 滾頭子 大鑼水底魚 小鑼水底魚
四邊靜 撲燈蛾 小鑼撲燈蛾 急急風
緊鑼 串錘 望家鄉 搓錘
小鑼搓錘 陰鑼 九錘半 雙飛燕
馬腿兒 叫頭 小鑼叫頭 單叫頭
雙叫頭 哭頭 小鑼哭頭 四鑼哭頭
上板哭頭 亂錘 脆頭 硬脆頭
軟脆頭 掃頭 小掃頭 快掃頭
撤鑼 一錘鑼 大鑼打上 大鑼打下
原場 回頭 快原場 小鑼原場
小鑼打上 小鑼打下 單上場 旦上場
小鑼旦上場 碎鑼 單搜場 走馬鑼鼓
走馬長錘 奪頭 垛頭 大鑼奪頭
小鑼奪頭 平板奪頭 小鑼平板奪頭 鳳點頭
小鑼鳳點頭 紐絲鳳點頭 散長錘鳳點頭 三鑼鳳點頭
硬三錘 小鑼三鑼鳳點頭 兩鑼鳳點頭 一鑼鳳點頭
帽子頭 帽兒頭 小鑼帽子頭 導板頭
小鑼導板頭 南梆子導板頭 小鑼南梆子導板頭 歸位
小鑼歸位 五擊頭 五錘 五記頭
小鑼五擊頭 四擊頭 四擊 切頭
小四擊頭 小鑼四擊 三擊 大鑼三擊
小鑼三擊 二三鑼 收頭 小鑼收頭
住頭 小鑼住頭 兩擊 兩鑼
大鑼兩擊 小鑼兩擊 一擊 一鑼
小鑼一擊 絲鞭 撕邊 撕邊一鑼
崩登倉 八答倉 冷錘 小鑼冷錘
報名一鑼 小鑼報名一鑼 加鑼 小鑼加鑼
兔行鑼 扎多衣

Ⅳ 求鑼鼓經相關知識

鑼鼓經 :沖頭 長尖 長絲頭 小鑼長絲頭 帶鑼 小鑼帶鑼 一封書 慢長錘 快長錘 散長錘 撞金鍾 搖板長錘 拗錘 閃錘 反長錘 紐絲 快紐絲 抽頭 七字鑼 小鑼抽頭 滾頭子 大鑼水底魚 小鑼水底魚 四邊靜 撲燈蛾 小鑼撲燈蛾 急急風 緊鑼 串錘 望家鄉 搓錘 小鑼搓錘 陰鑼 九錘半 雙飛燕 馬腿兒 叫頭 小鑼叫頭 單叫頭 雙叫頭 哭頭 小鑼哭頭 四鑼哭頭 上板哭頭 亂錘 脆頭 硬脆頭 軟脆頭 掃頭 小掃頭 快掃頭 撤鑼 一錘鑼 大鑼打上 大鑼打下 原場 回頭 快原場 小鑼原場 小鑼打上 小鑼打下 單上場 旦上場 小鑼旦上場 碎鑼 單搜場 走馬鑼鼓 走馬長錘 奪頭 垛頭 大鑼奪頭 小鑼奪頭 平板奪頭 小鑼平板奪頭 鳳點頭 小鑼鳳點頭 紐絲鳳點頭 散長錘鳳點頭 三鑼鳳點頭 硬三錘 小鑼三鑼鳳點頭 兩鑼鳳點頭 一鑼鳳點頭 帽子頭 帽兒頭 小鑼帽子頭 導板頭 小鑼導板頭 南梆子導板頭 小鑼南梆子導板頭 歸位 小鑼歸位 五擊頭 五錘 五記頭 小鑼五擊頭 四擊頭 四擊 切頭 小四擊頭 小鑼四擊 三擊 大鑼三擊 小鑼三擊 二三鑼 收頭 小鑼收頭 住頭 小鑼住頭 兩擊 兩鑼 大鑼兩擊 小鑼兩擊 一擊 一鑼 小鑼一擊 絲鞭 撕邊 撕邊一鑼 崩登倉 八答倉 冷錘 小鑼冷錘 報名一鑼 小鑼報名一鑼 加鑼 小鑼加鑼 兔行鑼 扎多衣

Ⅵ 京劇蘇三起解的歌詞

歌名:蘇三起解

作詞:京劇劇目

作曲:京劇劇目

演唱:蘇三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

未曾開言我心內(好)慘,過往的君子聽行首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言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人言洛陽花似錦,偏奴行來不是春。

低頭離了洪洞縣境。

(6)鑼鼓經小鑼帽子頭擴展閱讀:

歌曲背景

《蘇三起解》講述了蘇三蒙難,逢夫遇救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明朝年間的山西洪洞縣。

說到山西的洪洞縣,地方不大,名氣可不小。而洪洞之所以出名,一個是大槐樹,另一個就是蘇三監獄。

蘇三是明朝時期山西大同人,本名周玉潔,自小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下被拐賣到北京的一家檔搏數蘇淮妓院。妓院已有兩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為蘇三。至於大家熟悉的「玉堂春」,就是她賣春的花名。經過老鴇調教,聰明的蘇三很快就成了琴棋書畫銀慶樣樣精通的妓女,再加上她天生麗質,漸漸成為妓院的頭牌。

雖然身在妓院,但愛情還是如期降臨在蘇三身上。來京城趕考的公子王景隆,與蘇三情投意合,耳鬢廝磨之間,度過了一段快樂的時光。

Ⅶ 請問鼓有幾種打法

單擊、雙擊、悶擊、壓擊、滾擊、擊心、擊邊、擊沿等

Ⅷ 豫劇鑼鼓經最常用打法及念法

鑼鼓經打法有「左右開弓」、「馬步沖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後弓」;鐃鈸手有「大鑔高翻」、「胸前空翻」,還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

簡介:

鑼鼓經實際上是以口頭背誦的鑼鼓譜。將各種打擊樂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並通過各種不同的節奏形態演奏出來,就形成斗昌一套套的鑼鼓點。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則稱為鑼鼓經。簡稱鑼經。

鑼鼓經在戲曲的訓練與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戲曲藝人必須熟悉掌握的手段。樂隊的樂師需要熟悉鑼經。能熟練地背誦各種鑼經,乃是學習各種打擊樂器演奏技術的階梯。

演奏鑼鼓時,必須把各種樂器芹唯有組織地編排配合起來,由鼓板指揮才能奏出有節奏、有規律的各種音響。

各劇種在樂空首扒器品種、音色調門的選擇上,樂器的數量和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來的各種節奏型花樣(一般稱為「點子」,有的稱為「牌子」)上,大體都與劇種演唱風格相結合,形成本劇種的獨特風格。

如京劇鑼鼓基本上由四種樂器組合而成:大鑼、小鑼、鈸、鼓板(鼓、板是兩種樂器,鼓是單皮鼓,板為檀木板,兩者都由鼓師掌握,故列在一起)。依照特殊的需要,有時並加用堂鼓、小鈸,用以表現特定的情景、氣氛和戲劇情緒。

Ⅸ 鑼鼓經打法

鑼鼓經打法有「左右開弓」、「馬步沖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後弓」;鐃鈸手有「大鑔高翻」、「胸前空翻」,還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

鼓鑼鑔在這里也變成刀槍劍,演奏員已成為將尉卒,威武雄壯,一股殺氣,「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鐃花」,加之棰腕上的綵帶裝飾,整個場面又顯得五彩繽紛,給予人以悅目舒暢之感,「武」又成了「舞」。

(9)鑼鼓經小鑼帽子頭擴展閱讀:

鑼鼓經實際上是以口頭背誦的鑼鼓譜。將各種打擊樂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並通過各種不同的節奏形態演奏出來,就形成一套套的鑼鼓點。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則稱為鑼鼓經。簡稱鑼經。

鑼鼓經在戲曲的訓練與排演中有重要作用,是戲曲藝人必須熟悉掌握的手段。樂隊的樂師需要熟悉鑼經。能熟練地背誦各種鑼經,乃是學習各種打擊樂器演奏技術的階梯。

Ⅹ 京劇中的「四擊頭」,代表什麼意思

戲曲鑼經,音響、節奏均強,由於大鑼在小鑼和鈸的配合下共擊四記而得名。也稱四記頭。用以配合劇中人的亮相等動作。

小四擊頭 小鑼四擊 三擊 大鑼三擊 小鑼三擊 二三鑼 收頭 小鑼收頭 住頭 小鑼住頭 兩擊 兩鑼 大鑼兩擊 小鑼兩擊 一擊 一鑼 小鑼一擊 絲鞭 撕邊 撕邊一鑼 崩登倉 八答倉 冷錘 小鑼冷錘 報名一鑼 小鑼報名一鑼 加鑼 小鑼加鑼 兔行鑼 扎多衣

四擊頭是戲曲打擊樂(也叫鑼鼓經)的一種,鑼鼓經的樂器一般由板鼓、大鑼、小鑼、鈸組成。在其他樂器的配合下,大鑼敲四下,就叫四擊頭。四擊頭的節奏也有比較多的變化,有快四擊,慢四擊等,大鑼也不是很呆板的打四下,而會打在不同的點上。

與鑼鼓經小鑼帽子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阿里巴巴貂絨帽子批發市場 瀏覽:736
江蘇真絲圍巾大概多少錢 瀏覽:252
如何把褲子少部分染黑 瀏覽:353
旗袍領子包邊怎麼縫制 瀏覽:930
是否應該統一穿校服 瀏覽:896
2014夏裝韓版男士t恤 瀏覽:947
包頭賣童裝在哪 瀏覽:275
旗袍秀基本步伐 瀏覽:178
陳鈺琪代言斯凱奇穿的裙子 瀏覽:214
格格旗袍服飾 瀏覽:756
安紅褲子圖片 瀏覽:567
南陽經管學院校服圖片 瀏覽:763
2012春款童裝兩件套批發市場 瀏覽:875
亞馬遜帽子上哪個類目 瀏覽:178
秋裝藏藍色闊腿褲搭配外套 瀏覽:410
旗袍各種款式圖片手繪 瀏覽:440
羽絨服童裝歐美風格圖片 瀏覽:838
童裝直播間浮現許可權成交率是多少 瀏覽:817
t恤衣服夾具 瀏覽:551
金蝶茜妮時尚女裝品牌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