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帽子那麼高是因為它代表著主人的人氣、人格以及尊嚴。
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環境變化,蒙古人不同款式的帽子,都能夠折射出蒙古人的精神境界和工藝水準。從一般生活服飾上升為審美個性,社會身份的標志物。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獸皮製作帽子的。後來逐漸有了棉、麻、絲等製作材料。雖然說頭巾的產生早於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並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頭巾的方法、樣式與婦女有所區別。
蒙古帽子大體上有冬、夏兩種類型,在12~13世紀,蒙古男人在帽頂插上海青鳥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設計成猛禽形狀,這就是後來稱其為棲鷹冠的帽子。
蒙古帽子原先分為男女、禮儀、官吏、軍戎、僧侶等不同的種類,在古代社會里,蒙古人的帽子是表明社會身份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因此有貴族與貧民、黃金家族與百姓之區分。
蒙古人特別看重頭顱,頭顱是不許別人隨便觸摸的,因此,帽子也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別人無意中傷到自己的帽子,意味可能要遇到倒霉的事,要是讓人故意傷到帽子則意味著人格受到侮辱。
『貳』 蒙古民族的舞蹈有什麼獨特的風格特色
蒙古族舞蹈特點是:
1、動律風格
蒙古族的民間舞蹈動律風格與其他民族的舞蹈大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節奏感強。蒙古族的民間舞是在音樂的配合下而表現出來的,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根據歌曲的節奏而做出來的,具有強烈的節奏感。
其次,熱情奔放。蒙古族的民間舞是在長期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逐漸發展的,包含了蒙古族人民的民風民情,從舞蹈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他們熱情好客。
再三,風格獨特。蒙古族的舞蹈歌頌生活,是根據民情而創造出來的,處處體現了粗獷豪放、穩健深沉的民情。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體現了豪邁灑脫、英武有力的特點。
而女子多通過輕快靈活的舞姿體現歡快優美、熱情開放的特點。
而與舞蹈相結合的音樂也處處體現了蒙古族的民風民情,它們的創作大多來自舞蹈的思想主題,具有濃厚的文化特點,在作詞、創作背景等方面都獨具特色。
2、審美特徵
蒙古族的民間舞蹈中包含了多種美的特弊數點。
第一,柔和之美。蒙古族的民間舞雖然給人最大的感受是豪邁奔放,但是在舞蹈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許多的柔和之美,比如,隨著音樂的變緩,舞者的動作也變為了揉臂、揉肩等溫柔的動作。
第二,端莊之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學會享受生活,享受音樂舞蹈,在舞蹈中散發出自信的美,從而在舞蹈中表現出端莊之美。
比如蒙古族在過重大節日時的《盛裝舞》不僅在著裝上更加端莊,而且自身所散發出來的自信美處處體現了端莊。
第三,剛勁之美。蒙古族的民間舞整體上給人的感覺就是剛勁美。他們在舞蹈中的很多動作都體現了剛勁,更深層的含義是蒙古族人民的英勇、頑強以及對生活的態度。
蒙古族舞蹈的民族特色:
一、舞蹈動態動作。在蒙古族舞蹈的動態動作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表演者的下肢動作,還是表演者的上肢動作,都盡展優美磅礴。
蒙古族的舞蹈動態與馬態較為相似,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元素融合在舞蹈動作中,這些動作將蒙古族的含蓄內斂展示出來。
相比於其他民族而言,蒙古族滾卜團的人民與牛馬生活在一起,他們對牛馬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因此,蒙古族的舞蹈動作都會與馬有關。因此,蒙古族的舞蹈動作彰顯了馬背民族大橘的勇敢剛毅特色。
二、舞蹈情感。在蒙古族的舞蹈動作中,表演者會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舞蹈表演中,因此,蒙古族舞蹈的民族特色也體現在舞蹈情感上。
蒙古族人民在舞蹈表演中更願意歌頌生命,歌頌草原,他們以生活在遼闊的草原上為榮,他們將蒙古族人民的熱情好客,不屈不饒完整地展示出來。
草原的遼闊滋養了蒙古族人民寬闊的心胸,他們自由不羈,對待任何困難都能做到勇往直前,不屈不撓。
例如,在蒙古族舞蹈《蒙古人》當中,整個舞蹈布局以蒙古的藍天白雲為背景,將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場景完整地展示出來,再加上氣勢磅礴的背景音樂,更能凸顯蒙古族兒女的英氣豪爽。
舞者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現在臉上,將自己對蒙古草原生活的熱愛表達出來,這既體現了舞者的靈動熱情,同時,也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又如,在蒙古族舞蹈《牧歌》當中,舞者將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寄託在舞蹈表演當中,給觀者以生機勃勃的情感帶入,象徵著蒙古族人民的熱情與希望。
三、表演形式多樣性。在蒙古族的舞蹈中,舞者的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類型的舞蹈對應的表演形式有所不同。
蒙古族的舞蹈形式較多,如頂碗舞、蠱碗舞、筷子舞等,不同舞蹈的作用,表演場合有所不同,寄託的情感也有所不同。
但總的來說,這些舞蹈都寄託著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他們將自己的生活場景融入到舞蹈表演中,給觀眾呈現出一幅聲勢浩大的景象。在古典樂器的伴奏下,舞者翩翩起舞,典雅的服飾和面部表情增添了蒙古族舞蹈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人民繼承弘揚了傳統蒙古族舞蹈的內在氣勢,融合了更多的現代元素,將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性格特點融合在舞蹈作品中,充分體現了蒙古族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