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芒市的餌絲
芒市餌絲有點像昆明的細米線但是不像米線是圓的餌絲的切面是方形的。德宏餌絲吃前需要用水泡,泡開後質軟絲長,不易拉斷。吃的時候燙一下就可以
因為是大米做成的所以都是白色的。
餌絲吃時,先開放入漏勺,置於鋁鍋中讓滾水稍燙變軟,然後倒入碗中,加上肉湯以及蔥花、本地芫荽、味精、醬油、草果面、蒜汁、蒜油、芹菜末、韭菜末、芝麻油、檸檬水(代替醋)等多種配料即可食用。
在本地方吃的時候,餌絲店無論大小都提供泡菜。泡的蘿卜絲還有酸菜或是小米辣等。
我在芒市讀書,個人很喜歡吃
❷ 餌絲怎麼煮好吃
雲南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在那裡有很多好吃的食品,而餌絲就是其中一種,餌絲是一種米製品,由糯米粉製成。餌絲的做法有很多,有涼拌的,還有腌制的,但是在做之前必須要在開水中煮一下,使之變軟,口感會更佳,而且多吃餌絲會補充蛋白質和鈣元素,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做法吧。
1、餌絲是雲南特有的一種米製品,其以柔糯適中的米飯,米漿加水打碎攪勻壓制而成,或成卷或成塊條,可切作大塊燒後加各種醬或者拌在煮沸的豆粉中加佐料,香油這也就是餌塊了。當然了餌塊也可以煮吃,不過一般都是再切的更細成細條或絲狀也就是餌絲也。在滾水中略微焯焯,加各式肉湯與肉末和佐料就可以食用。
2、也可以和餌塊一樣拌稀豆粉食用也就是稀豆粉餌絲,這一美味有兩個地方做得都不錯,一個是保山地區的騰沖縣,一個是德宏州的盈江縣,不過可惜的是騰沖縣的餌絲不錯而稀豆粉略不如盈江縣的,而盈江縣又是稀豆粉不錯但餌絲又沒有騰沖的好,實在是可惜,事物總是難十全十美的。
3、天下餌絲出雲南,雲南餌絲當推滇西南為正宗原產地,而其中可分為大理餌絲,騰沖餌絲,德宏泡餌絲。餌絲之所以出現在滇西南是有深刻自然社會歷史原因的。首先餌絲的出現要有適宜稻米生長的溫帶或是亞熱帶天氣,這是必然的天時要求。其次是人和就是稻米產量的過剩,因為在餌絲的製作過程中大量的米質會流失掉,所以在米產量未達到豐裕前餌絲是不能夠出現。
4、所以滇西南餌絲的大量出現不會早於元明,從李原陽《白古通》和《李京雲南通志》看滇西南最早的稻米種植者之一是生活在古彌昆澤(方國瑜先生考證洱海古名彌昆澤,古彌字寫作弓耳後省寫變形為洱字)邊的烏蠻(彝族先民)白蠻(白族先民),而烏蠻在南詔國破落後多留居到洱海地區的山區南澗,彌渡等地。宋代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段氏白族政權時期是滇西農業發展的時期。
5、一部分的漢人為避宋金的戰亂從宋國遷居大理地區是唐代南詔國大量擄劫漢人到洱海為奴後的又一次中原先進耕種文化的流入,大量宋代的農業技術傳入洱海地區。餌絲的雛形可能出現於這個時期。當時一些大理商人到廣西銅案山用滇馬換取漢地茶葉的貿易賬目中時常會有一種叫米塊的東西可能就是餌塊,洱與餌同音可能餌塊就是當時的漢人對來自洱海地區的商人攜帶的干糧米塊的稱呼也是可能的。
❸ 大理燜肉餌絲怎麼做 帽子怎麼做!做了幾次都不好吃!
大理燜肉餌絲卻是好吃,我也喜歡。但是吃多了就挑了,吃出之間的差距了。並不是所有的都好吃。多吃幾家就找出差距了。餌絲主要是看配料和湯的的水平,配料不夠,湯沒有熬好,是不行的。
餌絲就是大米跟糯米混攏做的。
❹ 扒肉餌絲湯的配方及製做
首先將鮮豬肉(豬後腿、豬肘子、豬肚皮上的三鮮肉)放在栗炭火上把外表燒成焦黃,再用溫水刮洗干凈,放入土鍋,注入冷水前蠢穗,加上適量巍山本地閹雞肉和火腿用大火將水煮沸,打去浮沫,加入草果、生薑,繼用微火慢慢燉扒,放入精鹽。再用巍山有名的「黃穀米」碾製成的軟米泡後生蒸,放在石臼舂成糊狀,揉成團,冷卻後切成絲,就製成了獨具巍山特色的餌絲。
餌絲燙好後,加上燉好的扒肉湯汁,放入蔥花、芝麻油等作料,蓋上扒肉「帽子」,喜愛辣味者則加入辣椒,便製成了一碗色鮮味正、清淡適中、不油不膩、香氣四溢的巍山扒肉餌絲。餌絲是由黃穀米經過蒸、舂、揉最後切成絲,將餌絲拌上肉湯汁,加入扒肉、蔥、香菜等即可食用。
慧卜本菜餌絲筋道、肉質鮮美、湯汁濃稠,適檔薯合各種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