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誰摘掉中國貧油帽
李四光經過科學調查,認為中國有大量石油,讓中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然後王進喜去打油井了。
❷ 中國是怎麼摘掉「貧油帽」的
大慶油田:摘掉中國貧油帽子
1959年9月26日16時許,松嫩平原上,黑龍江省肇州縣一個叫大同的小鎮附近,一座名為「松基三井」的油井噴射出的黑色油流改寫了中國石油工業的歷史:松遼盆地發現了世界級的特大砂岩油田。
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出油的日子又臨近國慶,時任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的歐陽欽提議,以大同鎮為中心,包括周圍有石油構造地區在內,成立大慶區,同時將大同鎮改為大慶鎮;而石油部領導在研究松遼油田勘探、開發方案時,也一致同意將新發現的油田命名為大慶油田。
❸ 是誰脫去中國"貧油"的帽子
李四光、王進喜等代表的一群人。。
❹ 把中國貧油的帽子丟到太平洋是誰
把中國貧油的帽子丟到太平洋是誰李四光和王進喜。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生於1889年。像那個時代很多人一樣,出身貧寒,攢錢讀書,出國留學,加入同盟會,在外國大學獲得學位,回中國大學教書,當教授。延到四九,留在大陸,進入相關的研究院,作出重大貢獻。
他創建了地質力學,通過理論論證中國的地底下,是不缺油的。之後又主持石油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江漢油田、華北油田……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進喜,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把他和「鐵人」這個稱呼聯系在一起。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過操作考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了貝烏5隊隊長,他帶領貝烏5隊在石油工業部組織的以「優質快速鑽井」為中心的勞動競賽中,創出了月進尺5009.3米的全國鑽井最高紀錄,貝烏5隊被命名為「鋼鐵鑽井隊」,王進喜被譽為「鑽井闖將」。
(4)什麼使我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的石油遠景,早期的很多中國學者都是持悲觀態度的,因為在一些對中國實地調查之後,美國的石油公司工程師和很多學者都認為中國是貧油國家,在中國國土上存在油田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日後的石油資源可能要通過進口才可以獲得。
作為一位地質學家,李四光對於國外科學家的定義非常不滿,他決定根據對中國地質的研究經驗,自己尋找。早在30年代,他就預言中國東部新華夏沉降帶中又豐富的石油資源,李四光區分了油區和油田的概念,他認為油區是生油和儲油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油田只是儲油量大,應該先找油區後找油田。
新中國成立之後,李四光提出扭動構造體系控油理論,他認為不論是在海洋還是在大陸,只要有適宜的地質條件就可以形成石油。所以他開始了對華北平原徹底的勘測和排除工作,大膽實施我國石油開采重心東移的戰略,為我國東部大慶油田的開采開通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極大激勵了我國奮戰在石油開采工作中的工作人員。在李四光理論的支持下,我國相繼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等油量充足的油田,讓人們感受到收獲黑色金子後的喜悅之情。李四光憑借精湛的理論研究和推廣實踐,讓我國拜託了貧油的帽子。
1960年,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到大慶加入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呈現在王進喜面前: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
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幹5天5夜,打出大慶第一口噴油井。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進喜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代表,讓石油工人成為那個年代最受尊敬的人物。是他們,讓中國把「貧油國」的帽子甩進太平洋。
❺ 什麼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大慶油田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李四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