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詩《父親的帽子》
導語: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下面我給大家分享現代詩《父親的帽子》,供大家參考學習。
父親站在家門前的銀樺樹下
沖我揮手
樹冠巨大的濃蔭
就要下起一場綠雨
從古老的安寧河谷中
吹來一陣風
母親和我眨了眨眼
睜開眼睛的時候
父親已挑選好各種帽子
漁夫帽、禮帽、太陽帽
不同盈缺的月亮
從他頭頂升起落下
夜色將他的眸子
漸漸包裹,看不分明
父親就這樣戴著帽子
穿行於大街小巷
身影變得越來越小
彷彿走進了帽子
空心的深處
門前的樹冠不再落雨
也不常有鳥從雨中飛出
有一天風突然掀走了
父親的帽子
醒目的銀發在空中
躍動翻飛
那一瞬,彷彿新生的父親
重返人間
點評 :
在一首詩的寫作過程中,第一時間進入詩人心中的元素會是什麼?一個詞?一句話?一種情緒?或者一個形象?經過感受與體驗的加深而沉澱在記憶之中,發酵後不期然來到的這些元素,既可能是觸發一首詩的誘因,也可以成為理解與闡釋一首詩的「詩眼」,還會是聯系詩人總體寫作的主題與技藝特徵的密碼。
《父親的帽子》一詩中,「帽子」即是那個觸發詩歌情緒到來的意象。當然,它之於詩人的意義或許是獨特的、個人性的,雖然從詩歌接受角度看,讀者希望讀到的是一個帶有普遍情感意義的「帽子」。詩歌寫作就是將這種獨特性、個人性與人的共通情感與價值建立關系的過程。可以說,建立關系的方式(或詩歌技藝)有多種,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詩人由「父親的帽子」構想出的情境世界介於現實與超現實之間。第一節帶有極強畫面感的場景,彷彿記憶中的'一場告別,樹冠和父親的帽子,促成了現實與超現實的關聯。樹有冠,人戴帽,到底是人在樹下,還是人即樹?這種混淆與模糊感正是詩意的發端。詩中雖有母親和我的出場,但父親卻始終處在我們(母親與我)的視角中,他是被我們看著的,換言之,他是離去的,被我們回憶起的。
帽子,聯系著戴過它的那個人,在這首詩中,似乎這也不是一頂具體的帽子,而僅作為與父親相關的那個喚起詩人記憶的詞語。因此,各種各樣的帽子出現了,帽子起舞,帽子將人戴進它「空心的深處」。「空心的深處」正是詩人將逝者安放的所在——不滅的記憶,詩人隨時可以調取它。於是,整首詩彷彿充滿動感的回憶,塑造出了栩栩如生的父親的形象。作為一首懷人之作,此詩為我們營造了一幅超現實畫面,寧靜又含蓄、深邃而生動。
㈡ 詩名里帶帽字的詩詞有哪些
你好!詩名里帶帽字的詩詞有:
《答友人贈烏紗帽》李白
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
《詠白油帽送客》錢起
薄質慚加首,愁陰幸庇身。卷舒無定日,行止必依人。
已沐脂膏惠,寧辭雨露頻。雖同客衣色,不染洛陽塵。
《感舊紗帽(帽即故李侍郎所贈)》白居易
昔君烏紗帽,贈我白頭翁。帽今在頂上,君已歸泉中。
物故猶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墳樹正秋風。
《奉和嚴司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台佳宴》令狐楚
謝公秋思渺天涯,蠟屐登高為菊花。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萸房暗綻紅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詠碎龍山歸出號,馬奔流電妓奔車。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