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兒四歲了,喜歡戴帽子,那麼你就考慮一下,為什麼喜歡戴帽子呢?也許是女孩子對於帽子的一個鍾情,就是說他覺得帽子好看,美麗戴在頭上就會更好看。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你需要分析一下她為什麼喜歡戴帽子,是不是和他的頭有關系?是不是和最近的天氣有關系?畢竟天氣冷了,頭發少也會覺得頭頂涼颼颼的,不舒服,那麼戴著帽子暖和了,舒服了,是不是因為她感覺到冷了。
2. 寶寶喜歡戴帽子是怎麼回事
寶寶臭美 沒事 但是要注意讓寶寶養成出去戴帽帽 回家摘掉的習慣 因為熱了會出汗 一摘反而愛感冒 祝寶寶健康成長!
3. 小米手機屏幕上出現了個戴帽子的動畫是怎麼回事
死機了,我的一個同學用的小米3也出現此類情況,手機關機,進入recovery,wipe雙清,重啟就行了,再不行拿著發票去小米官方維修或者去國美和蘇寧小米手機專區維修刷機
4. 男生平時不帶帽子的 可是卻突然戴帽子是怎麼回事 是為了引起女生注意嗎
可能頭部受了創傷,然後把一部分頭發剃了以縫傷口,然後那一塊沒頭發不好看,就帶個帽子遮擋一下
當然也有你說的那種可能性吧,可能是想臭屁一下,過幾天他還是會帶不慣帽子摘下來的
5. 戴高帽子文言文注釋
原文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5)笑笑帶帽子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鑒賞
喜歡聽好話,聽奉承話,聽吹捧的話,是人性的弱點。正是因為人性有這種弱點,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給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廣闊的市場。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於一時的小人,有幾個不是靠溜須拍馬起家的?有幾人不是靠給人戴高帽而青雲直上的?有幾人沒有一套阿諛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歡吹捧,喜歡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問題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溜須拍馬固然可惡,喜愛別人戴高帽者同樣可惡。一些文學作品常常把溜須拍馬者作為諷刺對象,將那些奴顏媚骨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卻筆下留情,似乎所有的過錯都是溜須拍馬者造成的。
其實,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對世風日下,對社會上出現的腐敗現象,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篇《高帽》,通過某京官和老師的一段對話,細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態,在舉重若輕之中塑造了這樣兩類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師——作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須拍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著卻又「頷其首」笑納了弟子送給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偽君子的形象。文章針砭世俗時弊,鞭辟入裡,力透紙背,是一篇富有喜劇效果的小品。
原文:
俗以喜人面諛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日:"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日:"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所齟齬.''師怒日:"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頷其首日:"汝言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作者介紹】
俞樾(1821~1907),清代學人。字蔭甫,晚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曾經擔任翰林院編修、河南學政。其弟子有章炳麟等人,是俞平伯的曾祖父。現蘇州曲園是俞樾故居。
戴高帽
【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諛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曰:「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②,當不至有所齟齬③。」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④,何須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⑤?」師頷其首曰⑥:「汝言亦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釋】
①諛:奉承。②適:遇到、逢到。③齟齬(jǔ yǔ):上下牙齒不齊。比喻意見不合,產生矛盾。④直道:直率的方式。事:對待。⑤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⑥頷首:點頭。
【譯文】
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閱讀練習】
1. 文中「高帽」一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其修辭方法是____________。
2. 「外官」是指什麼?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個相對的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末句是什麼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1)俗以喜人面諛者( )
(2)適人輒送其一 ( )
(3)今止存九十九矣( )
(4)其人出,語人曰( )
5. 「某備有高帽一百」按現代漢語的正常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
6. 下列句中加點詞是人稱代詞的句子有( )
A. 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
B. 師曰:「外官不易為,宜慎之。」
C. 其人雲:「某備有高帽一百……」
D. 師怒曰:「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
E. 師頷其首曰:「汝言亦不為無見。」
7.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有所齟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就人性的弱點進行了透視。讀了以後,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參考答案】
1、阿諛奉承 比喻
2、首都以外的官。「京朝官」
3、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第一頂剛才已經送給老師了。
4、(1)當面 (2)就 (3)「只」 (4)告訴
5、「某備有一百高帽」
6、ADE
7、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
8、(1)人們大多喜歡聽順耳的話,不喜歡聽逆耳的話,所以能聞過則喜的人是值得稱頌的。
(2)愛聽好話,喜歡奉承是人們的通病。
通常把當面奉承讓人高興的話叫做「戴高帽」。
有個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職,離京前去和他的老師告別。他的老師說:「外面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些。」
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頂,應當不至於有關系不融洽的人。」老師生氣的說:「我們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為什麼要這樣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您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人呢?」老師點了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那個人出來後對別人說:「我有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九十九頂了。」 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
後用以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 注釋 1.京朝官:在京城朝廷任職的官。
2.某;自稱謙詞。 3.齟齬:意見不合,不融洽。
4.直道事人:以正直的原則侍奉上級,給別人做事。 5.見:見識。
6.歟:呢。句末疑問語氣詞。
7.頷 首:點頭。 8.語:告訴 9.止:通「只」。
插花制俑 原文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過耳⑤.」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譯文我的居室休閑,案頭瓶花許多,陳芸(作者的妻子)說:「這樣插花,能表現花在風晴雨露中各種姿態風韻,可謂精妙入神.然而畫卷中也有草木與昆蟲共同相處的方法,你何不仿效一下?」我說:「小昆蟲徘徊不定,怎麼仿效?」陳芸說:「我倒有個方法,恐怕始作俑而引起罪過呢!」我說:「你試說說.」 陳芸說:「小昆蟲死了不會變色,尋找螳螂、蝴蝶之類用針刺死,拿細絲線捆著它的脖子系在花草間,再整理它的腳足,有的抱在花梗上,有的踏在葉上,這樣宛如活生生的小蟲,不是更好么?」我很高興,按她的方法去試驗了,結果來看的人無不稱絕贊美.注釋①、芸:指作者的妻子陳芸.②、盍:何不.③、躑躅:徘徊,文中指蟲子不停地跳動.④、作俑:比喻倡導做不好的事.⑤、相當於「罷了」.⑥絕:許多 ⑦屬:類 ⑧行::試驗 ⑨善:好喜戴高帽原文:俗以喜人面諛者日"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於外者,往別其師.師日:"外官不易為,宜慎之.''其人日:"某備有高帽一百,適人輒送其一,當不至所齟齬.''師怒日:"吾輩直道事人,何須如此!''其人日:"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師者,能有幾人歟?''師頷其首日:"汝言不為無見.''其人出,語人日:"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譯文:世俗把喜歡別人當面阿諛的人稱為:喜歡戴高帽子.有一個准備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師告別.老師說:「外省的官不好做,你應該謹慎從事.」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頂,應當不至於有矛盾不快.」老師很生氣,說:「我們應以忠直之道對待別人,何須如此呢.」那人說:「天下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的人,能有幾個啊?」老師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沒有見識.」那人出來後,告訴別人說:「我(准備的)一百頂高帽,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庸醫治駝原文昔有醫人,自詡①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者,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一人信③焉,而使治駝.乃索④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屣⑤焉.駝者隨直.亦復隨死.其子欲鳴諸官.醫人曰:「我業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嗚⑥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於此醫哉?譯文從前有個醫生,自吹能治駝背.他說:"無論駝得像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還是彎曲像鐵環那樣的,請我去醫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桿一般直了."有個人信以為真,就請他醫治駝背.這個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上面,然後跳上去使勁地踩.這么一來,駝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斷了氣.駝背人的兒子要到官府去告他,這個醫生卻說:"我的職業是治駝背,只管把駝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 嗚呼!人們的縣令,只管錢糧(上繳)完成,不管百姓死活,與這個醫生有什麼不同啊!注釋①詡:介紹,誇耀 ②延:請 ③信:相信 ④索:索要、要來 ⑤屣(xǐ):鞋子.這里用作動詞,踐踏 ⑥鳴:申訴,控告。
《高帽子》譯文: 世人把奉承人稱為戴高帽子。
曾經有兩個學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師拜別。老師說:「現在這個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見人就給他戴頂高帽子,這樣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說:「老師說得不錯,現在的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有幾人呢?」老師很高興。等到出了門,他看了一眼同來的同學,說:「高帽子已經送出一頂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
嘗有門生兩人,初放外任,同謁老師者,老師謂:「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頂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師之言不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老師大喜。
即出,顧同謁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頂矣。」 《高帽子》出自清,獨逸窩退士撰《笑笑錄》 (5)笑笑帶帽子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高帽子》所表現的現實形象 喜歡聽好話,聽奉承話,聽吹捧的話,是人性的弱點。
正是因為人性有這種弱點,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給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廣闊的市場。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於一時的小人,有幾個不是靠溜須拍馬起家的?有幾人不是靠給人戴高帽而青雲直上的?有幾人沒有一套阿諛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歡吹捧,喜歡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問題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溜須拍馬固然可惡,喜愛別人戴高帽者同樣可惡。一些文學作品常常把溜須拍馬者作為諷刺對象,將那些奴顏媚骨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卻筆下留情,似乎所有的過錯都是溜須拍馬者造成的。
其實,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對世風日下,對社會上出現的腐敗現象,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篇《高帽》,通過某京官和老師的一段對話,細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態,在舉重若輕之中塑造了這樣兩類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師——作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須拍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著卻又「頷其首」笑納了弟子送給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偽君子的形象。文章針砭世俗時弊,鞭辟入裡,力透紙背,是一篇富有喜劇效果的小品。
《高帽子》譯文:
世人把奉承人稱為戴高帽子。曾經有兩個學生,初次被任命去外省做官,一同去向老師拜別。老師說:「現在這個世道,忠直之道行不通,見人就給他戴頂高帽子,這樣就可以了。」
其中一人說:「老師說得不錯,現在的社會上像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子的有幾人呢?」老師很高興。等到出了門,他看了一眼同來的同學,說:「高帽子已經送出一頂咯!」
《高帽子》原文:
世俗謂媚人為頂高帽子。嘗有門生兩人,初放外任,同謁老師者,老師謂:「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頂高帽子,斯可矣。」其一人曰:「老師之言不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師者有幾人哉!」老師大喜。即出,顧同謁者曰:「高帽已送去一頂矣。」
《高帽子》出自清,獨逸窩退士撰《笑笑錄》
(5)笑笑帶帽子怎麼回事擴展閱讀:
《高帽子》所表現的現實形象
喜歡聽好話,聽奉承話,聽吹捧的話,是人性的弱點。正是因為人性有這種弱點,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給人戴高帽者才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廣闊的市場。看一看古今中外那些得志於一時的小人,有幾個不是靠溜須拍馬起家的?有幾人不是靠給人戴高帽而青雲直上的?有幾人沒有一套阿諛奉承的看家本事?
有人喜歡吹捧,喜歡奉承,自然就有人投其所好。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問題都要從兩個方面來看。溜須拍馬固然可惡,喜愛別人戴高帽者同樣可惡。一些文學作品常常把溜須拍馬者作為諷刺對象,將那些奴顏媚骨者的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但對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卻筆下留情,似乎所有的過錯都是溜須拍馬者造成的。
其實,喜歡阿諛奉承的人對世風日下,對社會上出現的腐敗現象,同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篇《高帽》,通過某京官和老師的一段對話,細致入微地描摹出送高帽者和喜戴高帽者的心態,在舉重若輕之中塑造了這樣兩類人物形象。
尤其是京官的老師——作為喜戴高帽者的形象,先是怒斥弟子溜須拍馬,表示要正正派派地做人,接著卻又「頷其首」笑納了弟子送給他的高帽,完全是一副偽君子的形象。文章針砭世俗時弊,鞭辟入裡,力透紙背,是一篇富有喜劇效果的小品。
有一個在京城做朝官的人被派到外地當官,臨行時,去告別他的老師。老師說:「外地的官不容易做,應當謹慎一些。」那人說:「我准備了一百頂高帽子,逢人就送他一頂,可能不會導致意見不一而互相頂撞。」老師生氣的說:「我們這些人是該用正直的行為來待人的,為什麼要給人戴高帽子呢?」那人說:「天下不喜歡戴高帽子的像您一樣正直的人,有幾個呢?」老師聽了很舒服,點頭說:「你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見識。」那個人告別出來,對人家說:「我的一百頂高帽子,現在只剩下九十九頂了。」
這個故事說明當局者迷。後用以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