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帕子捲成帽子

帕子捲成帽子

發布時間:2023-10-15 15:26:26

① 不同民族的風范習俗

阿昌族的服飾簡潔、樸素、美觀。男子多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褲腳短而寬。小夥子喜纏白色包頭,婚後則改換黑色包頭。有些中老年人還喜歡戴氈帽。青壯年打包頭時總要留出約4 0 厘米長的穗頭垂於腦後。如外出趕集或參加節日聚會時,喜歡斜背一個「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河地區的婦女一般穿紅色或藍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用黑布裹包頭,高達約0.3公尺,包頭頂端左側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綉球,頗具特色。每逢外出,婦女們都精心打扮一番。她們取出珍藏的各種首飾,戴上大耳環、雕刻精緻的大手鐲、銀項圈,還在胸前的四顆銀鈕扣上和腰間系掛上一條條長長的銀鏈……走起路來銀光閃閃,風采耀眼。

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歡在包頭上插一朵朵鮮花。這朵朵鮮花,不僅美觀,而且他們還視之為品性正真,心靈純潔。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男子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水」,腰系皮帶或綉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在雲南洱源縣西山區,每個成年後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個小巧玲瓏的綉花荷包,荷包上綉著「雙雀登枝」、「鴛鴦戲水」 等字樣。綉荷包是愛情的象徵,它是白族姑娘聰明智慧的結晶。

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綉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綉花「百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盤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綉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洱海東岸婦女則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以簪子,均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白族婦女有佩帶耳環、手鐲的習俗。居住在大理洱源縣的白族婦女喜歡的一種頭飾叫「登機」,它是姑娘心靈手巧的標志。如今的保安人的服飾與當地的回族、東鄉族無根本差異。男子平時戴白色號帽,身穿白色襯衣,黑色坎肩,藍或灰色褲子;走親訪友或外出時,多穿中山服或軍便服。未婚女子多穿鮮艷的各色上衣,頭戴細薄柔軟透亮的綠綢蓋頭;已婚少婦以及中年婦女平時多戴白色衛生帽,外出時則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多著深色服飾,戴白蓋頭。布朗族穿著簡朴,男女皆喜歡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婦女的衣裙與傣族相似,上穿緊身短衣,頭頂挽髻,用頭巾纏頭,喜歡戴大耳環、銀手鐲等裝飾。姑娘愛戴野花或自編的彩花,將雙頰染紅。男子一般穿黑色或青色寬大長褲和對襟無領上衣纏頭巾。成年男子喜愛紋身。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

布依族姑娘從小就有製作蠟染的靈氣,她們所穿的服裝大都是親手縫制,合身得體,古樸典雅。朝鮮族一般喜歡素白色,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民族服飾可分為官服、民服、節日服、喪服等。
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統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良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經柔,色彩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男子夏天穿布衣,外加長袍,白布包頭,腳穿皮底靰鞡,冬天戴狍頭皮或狐狸頭皮做的帽子。婦女穿長袍,以藍色為主,穿白布襪和花鞋,年節或喜慶時穿各色綉花綢緞衣,外套坎肩。
德昂族的服飾,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扣,長裙上織有彩色的橫條紋。青年人不論男女均喜歡佩戴銀項圈、耳筒、耳墜等首飾。

在德昂族的服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習慣,姑娘成年後,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數個、甚至數十個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編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後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銀絲。藤圈寬窄粗細不一,多漆成紅、黑、綠等色。有的上面還刻有各種花紋圖案或包上銀皮、鋁皮。這一獨特的習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纏腰」為飾習俗的延續。德昂族認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緻,越說明她聰明能幹、心靈手巧。因此,成年婦女都佩帶腰箍並以多為榮。

此外,在德昂族的飾品中,五彩斑斕的絨球也頗具特點。男子包頭巾的兩端、胸前,婦女衣服的下擺、項圈上,男女青年的耳墜上和筒帕的四周都裝飾有彩色的絨球。這些絨球如同朵朵鮮花開放在他們的胸前和項頸間,鮮艷奪目,別具一格。

過去,德昂族還有漆齒紋身之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馬、花草等動植物圖案或傣文經咒。東鄉族信奉伊斯蘭教,在生活習俗上與西北回族相似,服飾上也帶有回族的特點。

顏色素凈,多青、藍色或藏青色布製成。少女也有著紅、綠色者。衣領圈及大襟均有綉花裝飾。袖子寬大,滾一道花邊。下穿套褲,褲管滾兩道邊,用飄帶束住。節日喜慶,穿高跟繪花鞋,包頭巾,發上插銀制飾物。上衣長至膝蓋,寬大。大襟右衽,袖長至手腕,袖口約15厘米。有的外套齊膝布坎肩,下穿長至腳面的褲子。結婚時,穿裙子或長袍。出嫁後戴黑色蓋頭,中老年戴白色蓋頭。

東鄉族男子的服飾是,多穿短衫和深色坎肩,下穿及踝長褲。冬天穿山羊皮襖,在袖口處縫有黑色或紅色的寬邊。平時還穿毛織的褐衣。撒拉族男子喜留鬍子,頭戴黑色或白色圓帽,身穿白汗褡,青夾襖;婦女頭戴蓋頭,喜佩耳環、手鐲等金銀首飾。
畲族婦女服裝,各地略有差別,其共同特點是上衣多刺綉。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裝,在衣領、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綉花紋圖案和花鳥龍鳳圖案。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那就是「鳳凰裝」。紅頭繩扎的長辮高盤於頭頂,象徵著鳳頭;衣裳、圍裙(合手巾)上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鑲綉出五彩繽紛的花邊圖案,象徵著鳳凰的頸項、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後飄盪不定的金色腰帶頭,象徵著鳳尾;佩於全身的叮當作響的銀飾,象徵著鳳鳴。已婚婦女一般頭戴「鳳冠」。它是在精製的細竹管外包上紅布帕,懸一條30多厘米長、3厘米寬的紅綾做成的。冠上有一塊圓銀牌,下垂3個小銀牌於前額,稱為「龍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鳳冠。水族男裝在20世紀40年代起就與周圍漢裝無大差別,倒是婦女服飾至今仍保留有鮮明的民族特徵。水族女服多以水家布縫制,無領大襟半長衫或長衫。長衫過膝,一般不綉花邊。而節日和婚嫁盛裝與平時截然不同。婚禮服上裝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褲子膝彎處皆鑲有刺綉花帶,包頭巾上也有色彩繽紛的圖案。頭戴銀冠,頸戴銀項圈,腕戴銀手鐲,胸佩銀雅領,耳垂銀耳環,腳穿綉花鞋。新娘子往往被打扮的花枝招展,風采翩翩。此外婦女刺綉的背帶更有藝術性。說是「帶」,實際上是一塊刺綉華麗的「T」形「簾子」,上端兩邊有帶,「簾子」的大小可包住幼兒。它是將白色馬尾纏繞上白絲線,再加上其它彩色絲線,先把各種圖案分別刺綉好,最後將綉好的圖案拼鑲到背帶布料上做成的。背帶美觀實用,是母親對出嫁女兒最好的禮品。
塔吉克族男子大都在白色襯衣外穿一件青色或藍色無領對襟長大衣,腰系一根腰帶,右側掛一把小刀。腳蹬野公羊皮長筒靴。頭戴黑羊羔皮作里,黑平絨作面的圓形卷邊高統帽。身跨駿馬,往來賓士於草原、雪山間和白雲下,顯得十分威武、瀟灑。塔吉克婦女的裝束鮮艷奪目,更具魅力。她們大多喜歡穿鑲有花邊的紅色或花色連衣裙,外套黑絨背心,下穿長褲,腳蹬紅色軟底長統靴。為抵禦高原上的大風與寒冷,頭上總戴一頂圓筒形綉花棉帽。帽的後部較長,可遮住雙耳和後頸。青年婦女的帽子上鑲有很多飾物,尤其是帽的前沿綴有一排色彩華麗、熠熠閃光的珠子和銀鏈,配以耳環、各種寶石項鏈和稱為「阿勒卡」的圓形銀胸飾,顯得嬌美、艷麗,楚楚動人。當她們外出時,帽子外要披一條數米長的紅、黃或白色大頭巾。
在服飾方面,塔塔爾族男子喜歡穿綉花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褲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兩色綉花。女子以戴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喜歡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縐邊的長裙,以耳環、手鐲和寶珠項鏈為裝飾。
男女老少都穿滾邊無領向右開襟衣,中年婦女的衣襟角上綴兩顆銅扣子:上衣為花邊衣,褲也是花邊褲;更有特色的是在褲膝蓋部兩外側綉有圓形的「雙鳳朝陽」圖案。喜穿綉花邊鞋,圍青布綉花圍腰,其花紋圖案全為手工刺綉。綉工精細,色彩鮮明,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土家閨女還普遍用紅頭繩扎一根長辮子,自幼穿耳戴圓圈式的大耳墜。土家族婦女習慣頭梳「盤龍髻」,在頭上戴大小不同的銀質花枝,胸前向右開襟處戴一掛長牙簽,手指上戴銀質戒子,手腕上戴銀質扭或空心花手鐲。一年四季,土家人男女習慣在頭上包青帕或白帕子。男的腳上還習慣穿白布襪,女的腳上喜纏青布或藍布裹腳。小孩的服飾主要是在帽子上,根據年齡、季節的不同,分別戴「雞冠帽」、「狗頭帽」、「魚尾帽」等。有的還用五色絲線綴上銀質的「長命富貴」、「富貴雙全」或「福祿壽喜」等字,也有在帽子上綴銀質的「八洞神仙」或「十八羅漢」的圖樣。這些服飾都是土家人用自紡、自織、自染的土布自製的。
土族的服飾,色彩鮮艷,式樣別致,至今仍保留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傳統的男子服裝是內穿綉花高領斜襟白短褂,胸前鑲一塊2公分見方的彩色刺綉圖案,外套黑、藍或紫色坎肩,或穿鑲著寬邊的長袍。腰系綉花帶,頭戴織錦鑲邊的卷檐氈帽。其中青壯年的氈帽後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開,稱之為「鷹嘴啄食」。部分地區的男子還戴一種翻邊尖頂帽,頂端有一綹紅穗,更顯得別致、飄逸。

土族婦女的服飾更為鮮艷。通常的裝束是身穿斜襟上衣,兩條袖子是用紅、黃、綠、紫、藍五色彩布圈縫製成的。遠看,如同兩道美麗的彩虹。據說,這幾種顏色帶有象徵意義,如藍色表示天,紅色表示太陽,其它色表示彩虹。腰系寬而長的綵帶,帶子兩頭綉有花、鳥、蜂、蝶、彩雲等花紋圖案。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下穿裙子和長褲。褲子的顏色依年齡的不同而異。少女和年輕婦女多穿紅色和彩色裙,中年多穿藍色裙,老年穿棕色裙,前後開口。褲子的褲腳較寬,用兩種顏色的布做成,以膝蓋為界,下半截的顏色是區別是否已婚的重要標志。未婚少女多是紅色,已婚者多用藍色。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土語稱「扭達」,樣式復雜,各地不一。過去有所謂「三叉頭」、「干糧頭」、「羊腔頭」、「簸箕頭」、「馬鞍橇」等八九種。現在,繁多的頭飾已不多見,代之而來的是一種新的簡便頭飾:已婚婦女梳兩根發辮,以珊瑚、松石等綴飾,再戴以美觀大方的織錦鑲邊卷檐氈帽,顯得雍榮華貴;未婚姑娘通常梳一根或三根辮子,扎紅頭繩,系一塊海螺片,頭戴一條綉花頭巾,顯得活潑,秀麗。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寬手鐲、細藤圈,標志著佤族人粗獷、豪放的堅強性格。

相對來說,男子服飾除包黑色包頭上沒有什麼特別。但喜歡紋身,其中多數在胸脯刺牛頭,手腕刺鳥,腿上刺山林圖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長刀或火槍,給人以雄壯威武之感。

而婦女們的裝束特點分明與眾不同。最突出的是頭戴寬約3 公分左右的銀箍,留長發;身著靛青色無領大襟右衽及橫條花筒裙。腰系紅布寬腰帶和數十根細藤圈。耳掛垂肩圓形大耳環,頸戴銀質大項圈,細項鏈。上了年紀的人,喜歡戴長約五公分傘狀大耳筒,筒頂還刻有各種花紋。有的婦女在耳筒內插上香花香草,有的放上人民幣,出門趕集,隨用隨取,很是便利。

在佤族聚居區西盟,無論家庭貧富婦女們都有一副寬手鐲,長年套在手腕上。手鐲寬約五公分,多用白銀製成。上面刻有精緻的各種圖案花紋,美觀閃亮,是佤族婦女喜愛的裝飾品。
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頂氈帽,款似當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亞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男子削發戴小罩刺綉花帽。清代初期,維吾爾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發展。冬用皮,夏用綾,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銀線綉花點綴與裝飾,喀什乾的四楞花帽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維吾爾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續至今。經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不斷創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稱「尕巴」(四楞小花帽)。
烏孜別克婦女很會打扮自己,款式獨特,美觀大方。春、夏、秋季一般戴被稱為「朵皮」的小花帽.青年女子戴色澤鮮艷的「朵皮」,並在上面罩一條明麗的花頭巾。老年婦女戴古樸典雅、凝重端莊的素「朵皮」。

夏季,青年女子穿花團錦簇的連衣裙。胸前往往精工綉上各式各樣的花紋和圖案,並綴上五彩珠和亮片。有時,在連衣裙的外面加上綉花襯衫,西服上衣,下配各式花裙,秀雅不俗,別具風采。相對而言,老年則喜歡寬大,褶多的衣裙,不過都是絲綢製成。

婦女的冬裝更是華貴,富有西北風情。她們除毛衣、毛褲、棉、絨上下衣、呢大衣之外,還喜歡穿價格昂貴的狐皮,羔皮、水獺、早獺等裘皮上衣。再穿上一雙高筒皮靴。顯得身材更為修長伶俐。

烏孜別克婦女戴的首飾樣式繁多,質料考究。金、銀、珠、玉、絨、絹精工製成的簪、環、花,錯落有致地戴在頭上,再配上精美玲瓏的耳環、金光閃爍的項鏈、戒指,那真是珠光翠影,大有時裝模特的風范。
仫佬族服飾簡朴,尚青色。男子多穿對襟上衣、長褲,頭戴六片三角形合成的碗形青布帽;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辨,婚後結髻。
本世紀中葉,麗江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麗江婦女上寬腰大綉的大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百褶圍腰,穿船形綉花鞋。衣服多為藍、白、黑三色,在領、袖、襟等處綉有花邊,樸素大方。已婚婦女在頭頂梳發髻,戴圓形的紗帽,未婚女子則將發辮盤在腦後,戴布頭巾或黑絨小嵋。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經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綉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鬥,奮戰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怒族男女均喜歡穿用麻布織的衣服,成年男子喜歡在腰間佩掛砍刀,肩背弓弩及獸皮箭包。福貢一帶怒族已婚婦女喜歡在衣裙加上許多花邊,在頭部和胸部佩帶珊瑚、瑪瑙、貝殼,珠料等裝飾品,耳帶銅環,貢山的怒族則只佩胸飾。按古老的習俗,普米族兒童只能穿長袍大褂,13歲以後才改穿衣褲、衣裙式短裝;成年男女無論衣式如何,均外著羊皮坎肩或披肩,系腰帶;婦女還以發辮粗大為美,喜歡用氂牛毛和黑絲線編入發辮之中,盤於頭頂;寧蒗地區的普米族婦女多穿束腰、多褶的長裙,在裙子的中間,通常都橫綉一道紅色綵線。她們說這是祖先遷移的路線,人死了以後需沿這條路去尋找自己的歸宿,否則就回不了老家。男女都著麻布長衫,外套羊皮長背心,包頭巾。女頭巾、衣服上綉花邊,衣領上鑲一排梅花形圖案銀飾,系綉花腰帶、挑花圍腰,穿勾尖綉花鞋。戴耳環、頸圈、手鐲等飾品。
魚皮衣服是過去赫哲族獨有的民族服裝。充分說明了赫哲人具有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適應環境、創造生活的頑強意志與高度智慧。魚皮衣服是把鰱魚、鯉魚等魚皮完整地剝下來,晾乾去鱗,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樣柔軟,用鰱魚皮線縫制而成。受滿族服飾的影響,魚皮衣多為長衣服,主要是婦女們穿用。其樣式象旗袍,腰身稍窄,身長過膝。袖管寬而短,沒有衣領,只有領窩。衣褲肥大,邊沿均有花布鑲邊,或刺綉圖案,或綴銅鈴,顯得光亮美觀。魚皮套褲,有男女兩種。男人穿的上端齊口,褲腳下沿鑲黑邊。冬天穿上狩獵可以抗寒耐磨。春秋穿上捕魚可防水護膝。不過,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赫哲族服裝的材料及式樣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魚皮不再是赫哲族的遮體服飾,而是作為一種民間工藝被收藏於藝術的寶庫博物館之中。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有的婦女還愛好用藤蔑編成藤圈,塗有紅漆、黑漆,圍在腰部,並認為藤圈越多越美京族是居住在我國南部的漁業民族,因而,京族的服飾充滿了漁家氣息。樸素無華、獨具風格。

婦女著菱形遮胸布,穿白色、緋色等淺色對襟圓領窄袖短衫,著長而寬的黑色或褐色褲子。外出時加穿粉綠、天藍或白色緊身高衩長袍,戴竹笠。男子穿窄袖對襟衣、深色長褲,束腰帶。男女服裝不加花飾。基諾族用「砍刀布」裝扮著自己。男子通常穿無領無扣的對襟黑白花格上衣,前襟和胸部有幾根紅、藍色花條,背部綉有約2 0 厘米見方的太陽花式圖案,下穿寬大的長管褲或短褲;婦女胸穿雞心式的綉花胸兜,外穿藍、紅、黃、白花格無領對襟上衣。下穿紅布鑲邊的短裙,裹藍色或黑色的綁腿。頭戴長及肩部的披風式尖頂帽。這種帽子別具一格,形似現代都市風雨衣上的尖頂帽,是基諾族婦女服飾的一個顯著特徵。它是用長約6 0 厘米、寬約2 3 厘米的豎線花紋砍刀布對折,縫住一邊而成。戴時常在帽沿上折起指許寬的一道邊。身材苗條的基諾族婦女穿戴上這樣一套色彩協調、剪裁適體的服裝,顯得既莊重大方,又活潑俏麗。

② 景頗族戴的帽子是什麼意思

是頭帕頭帕是指蓋在頭頂上的小塊的帕子,一般多呈長方形,前半部蓋住頭頂,用發辮或繩綁縛,後半部分垂在腦後。景頗族婦女多使用頭帕。景頗姑娘的頭帕是用紅色的棉、毛線織成的,大致呈方塊形,上面間織有黃、綠、白、紫等色的豎條紋,色彩艷麗。頭帕的兩端用黑布或線連結,使之成為圓筒狀,套在頭頂和腦後,摘戴十分方便。

③ 有關父母愛的文章

我們都是父母的孩子(2008-2-25 9:49:57,65)
記得和她相識在冬季。天很冷,人們走在路上都是急匆匆的,大棉襖二棉褲的緊著往身上穿。女人們,用彩色的圍巾把頭包裹起來,這也許是冬季里唯一的色彩點綴。男人們戴著皮毛外翻的各色帽子,呼出的哈氣,把嘴邊帽子的毛針兒都掛上了白霜。 早早
從父母那裡我得到了一生的財富(2008-2-25 8:49:33,65)
這個充滿競爭的年代,物質的富有往往成為衡量一個人財富的標志性指標,但物質的富有也未必能讓你享用一生,而真正能夠受用終生的,是父母給予的、一生都享用不盡的財富。 如何做人,與一個人的品性有關。而一個人品性的形成,不能排除有遺傳的因素,
一場婚禮,讀懂父母心(2008-2-14 15:18:22,65)
親情伴著我長大成人,父母的關愛讓我成長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人人都說父母的深情難以回報。的確,父母是陽光,呵護我們茁壯成長;父母是領路人,引導我們永遠走向正確的路。我希望我的父母是最幸福的人,正如他們希望我是最幸福的孩子一樣。 我的
回到父母身邊,是我最好的抉擇吧(2008-2-12 1:12:35,65)
今天早上,最終下定決心,回宜昌去!把這個決定正式告訴了父母,也跟姐姐姐夫說了這個決定。這樣可以讓自己沒有退路。 其實,自從媽媽一來武漢,他們想讓我回宜昌的願望就告訴我了。這幾天一直在想,是
感受父母的辛苦(2008-1-25 17:08:43,65)
母親因故去了弟弟那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放心不下弟弟的婚事。父母都這樣,兒女大了還沒有成家是父母的一塊心病。雖然她千般萬般的解釋說是去弟弟那裡散散心,然而作為和她相處了三十多年的女兒來說,我最清楚她的目的和她的心思。送母親走時看著她有點
很慶幸,我還有父母可孝順(2008-1-14 23:40:31,65)
經老公的同意,和我的盛情邀請,爸媽今年春節准備到武漢來過年! 接父母到武漢來玩一下,一直是我的心願,我能夠跳出「農門」,成為一個城裡人,父母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我應該好好報答他們,可因為我遠在武漢,他們在四川,路程遙遠不說,而且
為人父方知父母艱(2008-1-14 22:17:15,65)
今天是曉宇寶寶八個月的日子,我非常開心,比我自己在元旦過27歲生日還開心。可惜老婆孩子都不在身邊,心裡有點空空的,忍不住思念和開心的「雙重煎熬」,心開始了甜蜜的旅程…… 曉宇很乖,也非常可
孝盡父母的事情不能等(2008-1-9 17:44:47,65)
又是歲末,中國人最濃重的節日——春節已經為期不遠了。春節,意味著團圓! 一家人,各處東西,各自忙碌著自己的事情。母親早已病逝,留下年邁的父親,獨自在洋塘老家生活。雖說有兩位妹妹在身邊照料,可自己除了給上一些生活費外,卻不能盡一份做兒
孩子在父母心中永遠長不大(2008-1-8 16:33:17,65)
天地間有一種愛最無私,她博大深沉,卻常常讓人忽略,這就是來自父母的愛。 人無論高低貴踐,生命都是父母所給予。當孩子的第一聲啼哭在世間響起時,一種責任也在父母的心中升起,一種愛跟著在父母的臉
象愛孩子一樣愛父母(2008-1-3 17:04:28,65)
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父母在愛我們,而且也不知道怎麼去愛父母。當人生如水一樣沖涮了高原與平原,由小溪匯入江河、沖進大海的時候,我知道了什麼是胸懷,什麼叫包容,什麼是接納,什麼是保護,
父母留給我的存摺(2007-12-20 11:00:31,108)
母親又打電話叫我了,老公接住掛斷後,不耐煩的對著我嘟囔:「不是前天才見了嗎,怎麼你媽媽越老做事越鬼祟,也不道明有何事?真是不嫌麻煩!」 我置之不理,趕忙以最快的速度忙活完手裡的活計,並催他推車送送我。 收拾妥當一切,不到半個小時
父母(2007-12-12 16:33:24,66)
很多次提起筆來,又輕輕的放下,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應該從何說起,亦或我肚子里的墨水太少了,還不足讓我完全表達出我父母對我恩情,或許我說錯了,我並沒有表達出什麼來,我只是想他們了,就寫寫他們,僅此而已。 在農村出身的我,本應該會做很多家務
孩子 父母(2007-12-9 9:52:39,65)
孩子帶給家庭的樂趣遠遠比他帶給家庭的煩惱要多得多。 像那個問小孩的問題,小孩經典的回答,爸爸是看報紙的,媽媽是做飯的,一語道出了家庭的本質。 過去看池莉的小說《太陽出世》,《我怎麼也愛你不夠》,感覺寫得特別的好,寫出了父母對子女
感恩父母。(2007-12-3 6:48:44,65)
感恩父母。讓我們懷著一顆熱忱的感恩之心對待父母,向他們盡孝我們從哪裡來聽到這個問題,大家肯定都會說,是父母把我們帶到世界上來的。是啊,十多年前的某一天,我們的父母用淚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們的到來。但當我們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父母們卻多
別讓冬天的寒風刺疼父母的心(2007-11-26 16:00:23,65)
初冬的風狂笑飄過,一樹的葉片飛滾盡落,冬的凄涼似乎早已蔓延在心底,無法拂去,僅僅才是冬的開始,生命卻在終結的慌亂中掙扎,誰能奈何得了枯敗的悲涼,季節的回轉? 年輪班駁的痕跡覆蓋在青蔥的浮塵中,飄離了命運的航軌,卻抓不住歲月的憔悴,留
我與父母(2007-11-13 16:44:47,77)
佛曰:兒女與父母是有直接而密切緣分而來的,沒有緣分,求兒女求不到的。 我是在一個月光很清朗的時刻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那時窗外的風幾乎是停止休息在,那時窗外的溫度似乎也很宜人,很多的人都在甜蜜的睡夢中,我哇哇來到這個世界,我作為家中的老
月夜與父母兄弟相坐中庭(2007-10-30 11:27:02,65)
明月出高林,清清一地銀。 蔽階堆亂影,黯草集蛩音。 翁媼中庭坐,弟兄相對吟。 功名雖足道,難得是閑心。
父母的陽春三月(2007-10-29 20:49:34,65)
陽春三月 父母的陽春三月 每到這個時候 父親母親在他們侍候了一生的田地 把一個季節 用沉重的農具 修整得更加美麗 三月,陽春三月 父親母親的陽春三月 在這樣的季節 流著汗水 是最幸
父母與土地(2007-10-29 20:41:46,65)
春天剛來 母親就說地里的活緊了 桃花杏花開過不久 我回到家裡 母親說看到別人種玉米 她心裡也著急 四袋子化肥 一包玉米種子 便是父親對土地 做出的承諾 父母的日子 一半在地里

④ 土家人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男裝:老年男子穿長袍,冬為棉,其他三季為單與夾。短領;右斜衽,至腰間轉直衽,斜衽釘布扣,直衽無扣或部分有扣。腰間纏布腰帶,腰帶上掛布煙包或牛皮煙包,別竹蔸或竹竿銅頭煙袋,走路和勞動時將長袍右角掖入腰帶,便於腿腳活動。穿棉長袍時,有的在上身再穿一件棉領褂。頭包白布帕子,長約八尺到一丈,成圈形盤在雙耳上方,露頭頂,巾頭向下留於左邊。鞋子分冬夏和勞閑時轉換,冬穿深口蚌殼口棉布鞋,春夏秋穿小圓口夾布鞋,勞動時穿偏耳或滿耳草鞋,一般不穿襪子,打白布裹腿;天冷時用棕皮包腳,再套上草鞋;有的人家備有牛皮釘鞋,供雨天穿用。 中青年男子不穿長袍,不穿棉衣,穿單或夾對襟短衣,矮領,下擺兩邊綴無蓋口袋,裝煙包或其他雜物;有的打「過肩」,即在背部上方肩頸部另綴一塊布,用針線縫實,使衣服耐磨耐穿;頭纏白布頭巾,圈紋露巾頭,將煙袋插入頭巾中。不穿棉鞋,在家閑時穿小圓口布鞋,外出和勞動時穿偏耳草鞋。不穿襪子打裹腿,與老年人不同的是,裹腿紋路除圈紋還打人字紋,顯得人精幹雄健。 所有成年男子都不習慣穿內褲,只穿單層大褲腰大褲腳便褲,俗稱「一二三」,褲腰喜用白色。腰系一根帶子固定褲子,大多數人這根帶子睡覺時也不取下。有的人乾脆不系褲帶,將褲腰折疊卷一下掖住就行了,以便於穿有近身活路做時,圍圍腰,稱「水圍腰」,用長方形布塊在上端兩頭縫或繫上帶子,圍系在腰間。有的用一包袱布,將上端兩角系於腰後即成。 女裝:女人皆不穿長袍而穿斜衽短裝,卡腰,年長的女人衣身長一些,至腹下,卡腰小一些,顯得莊重;年輕女子衣身短一些,至腹上,卡腰大一些,將細腰、高胸、凸臀顯現出來,人就青春嬌媚一些。上衣的領口、袖口、衽口、下擺在製作時,用同色布條鑲邊,這樣便形成曲直協調的帶狀隱形花邊,加上扣子多用琵琶形,增加了衣服的美感。高山地區的土家女子,無論年長年少,冬天喜歡在上衣外套穿一件領褂。女人愛系圍腰,這種圍腰不同於男子圍腰只是為了勞動,而是除方便勞動外,還為了增加服飾和整個身段的美麗,其形制較長,上至頸部,下至腹部,上小下大;上端用系帶系於頸後,中部用系帶系於腰後;上部因小窄只遮住胸間,露出乳部;中部系緊後,突出了乳房和腹部,雖與前面所述上衣一個調式,但使女人的特點展露得更充分。當然這種圍腰除方便勞動和彰顯女人的美麗外,還有方便女人哺乳的功能,圍腰上部因未遮住衣服的衽口,將衽口扣子解開便可給小孩餵奶。講究的女子會在圍腰上綉上花草動物,綉得不多,只是恰到好處的點綴,顯得干凈利落而不花哨。 女人跟男人一樣頭纏包巾,顏色黑白都有,只是更尚黑,尺寸更長,盤形更大。因為尺寸長,要求質地輕巧,因此多用黑色的絲巾,過去的絲巾一般都為黑色。建始民歌《黃四姐》中所唱「黃四姐,我給你買了一根絲帕子」,即指這種絲巾。絲巾巾頭跟男子一樣朝下,不同的是留於右邊。在包的方法上要寬一些,一般不露頭頂, 這是因為女人頭發多,不露頭頂一是可以在勞動時避免荊棘抓亂頭發,二是可以少沾灰塵,省下洗頭的工夫。 過去的恩施土家族女人穿褲穿鞋跟男人一樣,穿「一二三」便褲,穿草鞋、布鞋,不過布鞋為方口袢帶鞋,有的在鞋頭上綉上花草動物,但與土家女人圍腰上的綉花一樣,也只是點到為止,不喜歡「大朵朵」和「滿堂彩」。

⑤ 土家族帽子名稱

土家族沒有「帽子」 但是 土家族老年人 流行頭上纏上一條很長的布(通常為黑色的紗布),形狀很像一頂圓筒形的帽子 但是沒有頂,我們管這叫「帕子」土家族人以前 一般都會纏上這樣的帕子,顏色也各異,年輕人的花一點 老年人一般為黑色。但是 近年來 戴帕子的年輕人 幾乎沒有了·只有很少的老年人會纏··

怎樣用孝布折帽子的

紙和孝布的折法一樣,下面是以紙張代替孝布折法:

1、首先准備一張報紙,將其展開。

⑦ 戲曲老生頭上帕子

戲曲老生頭上戴的帽子,多種多樣,有的戴頂『方巾子』就是類似算命的或道士戴的那種;有的戴『員外巾』、有的戴紗帽、還有的做官的武將帶『盔頭』。
你說的就是在頭上『發揪』處系塊綢布,(你叫帕子)這身份基本就是鄉村鄰里的叔叔大爺輩份的人、沒有功命之人的打扮。
有功名的、有文化的秀才以上的人都會戴『巾子』、『紗帽』、『相紗』、盔頭一類的帽子。戲曲舞台上的帽子,代表了戲中人物的身份。什麼身份的人相應的戴什麼帽子以區分每個人的身份。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⑧ 羌族服飾帽子怎麼戴

羌族服飾一般包帕子,帽子很少見,多是特殊時期特殊場合才戴帽子,有釋比(巫師)作法時候戴的金絲猴皮帽(自製),常見的就是雨天外出戴的寬沿草帽(買的),也有帶黃軍帽(買的),還有的老人帶保暖帽(買的),節日戴的狐皮帽(自製)。帽子很好帶,頭上一扣就行了,為了穩固可以系緊帽帶。
我想你該不會問這么白痴的問題,估計你表述不清楚,把頭帕說成帽子了。
也有種頭帕是先在頭上纏現成,然後用線縫住,通常還要縫上點裝飾品,一般是男人圖省事才這樣做,縫上去的裝飾品通常是他本人捕獲的獵物毛皮和爪牙,或者是顯示財富地位的珠寶(現在縫珠寶的少,因為假珠寶太多,怕嘲笑或者被鑒定),這樣懶惰的男人就可以大大縮短打扮的時間。
常見的頭帕纏法很多,每個羌寨之間纏法都有區別,頭帕和服裝一樣,是區別不同寨子的標志。很多寨子的服飾就是文化記載,用服飾和刺綉圖案記錄著本山寨本部族的歷史。

與帕子捲成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皮粉色風衣配什麼顏色的鞋子好看 瀏覽:857
怎樣讓新買的褲子快速變松 瀏覽:632
烏魯木齊第十中學校服 瀏覽:469
小學生穿校服死亡圖片 瀏覽:728
長沙哪個商場買童裝 瀏覽:140
柔滑睡衣價格報價行情 瀏覽:665
曹縣哪裡做褲子 瀏覽:204
歡樂谷童裝總部 瀏覽:294
帽子國找碧奇公主 瀏覽:819
黑色衛衣配短褲好看嗎 瀏覽:501
短款馬甲和長款馬甲哪個好 瀏覽:294
威海那有批發童裝的 瀏覽:953
鄭州哪裡有蟲二女裝 瀏覽:158
酒紅色風衣配白色襯衫好看嗎 瀏覽:854
童裝售後三包是什麼 瀏覽:117
褲子悶熱不透氣圖片 瀏覽:479
什麼豪男裝 瀏覽:357
米色長款過膝衣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299
淺色的褲子穿什麼內褲 瀏覽:295
綠羊絨大衣配什麼褲子圖片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