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大臣上朝戴的帽子叫什麼

大臣上朝戴的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4-05-15 07:09:31

Ⅰ 《夢華錄》劇中百官戴的帽子叫「長翅帽」為何會這樣設計

“長翅帽”是宋朝的皇帝趙匡胤發明,主要用意為官員在上朝的時候戴上這頂帽子可以防止交頭接耳,而且在交談的時候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的狀態在上朝的時候能夠提高所有人的嚴肅性,保障了皇家的威儀。具體如下細說:

最後:

《夢華錄》這部劇其實還是值得一追的,雖然感情戲比較多,但是邏輯和三觀還是比較正確的,不會看完讓人產生厭惡。

Ⅱ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有兩個長耳朵這個有什麼作用

宋朝官員上朝時戴的帽子,一般左右兩邊會有兩個長長的“耳朵”,這種“耳朵”在過去叫作帽翅,也有叫作襆頭的。其作用據說是帝王為了防止大臣們在朝堂上交頭接耳、胡亂議論,就在他們的帽子上加了這樣兩個帽翅,使他們一轉頭或者議論、活動時,兩個帽翅就會上下抖動,帝王一看就知道是哪位大臣不守規矩,又在下面交頭接耳了。

帽翅的來源

目前比較主流的說法,帽翅是來源於宋太祖趙匡胤。當時宋朝剛剛建立,朝堂上大臣們習慣交頭接耳,私下議論國事交流想法,趙匡胤為此很是生氣,就把唐朝時流傳下來的帽子襆頭加長,變成了兩根向左右伸長的帽翅,如果大臣們靠得太近的話,帽翅就很容易頂住對方的頭,從而避免了大臣們私下議論國事。

Ⅲ 宋朝官員上朝時,戴的帽子為什麼要有那麼長兩只耳朵

宋代官員官帽上的兩根長翅是直腳襆(fu)頭,又稱為展腳襆頭,平腳襆頭,烏紗帽,是在五代直腳襆頭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皇帝與朝臣上朝時都是使用這種帽子,但是兩者有區別,帝王用的兩腳較長,據記載兩腳平施,長一尺二寸以鐵為之,朝臣的的為方頂硬裹,兩腳較短,平施一折上翹。

這個官帽是趙匡胤發明的,既然為大宋開國皇帝發明,自然有它的用處和道理,據說是為了防止官員上朝時交頭接耳而使用。?6?

?6?

話說宋太祖趙匡胤當年在朝堂上開朝,發現大臣們一個個切切私語,講也就算了居然也不給朕聽見。趙匡胤自己是被將士黃袍加身當上皇帝的,所以對朝臣謀反耿耿於懷,特別反感朝臣在上朝的時候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品論朝政。

於是趙匡胤就想了一個辦法,設計了如上圖這種帽子,目的是給大家保持一定的距離,上朝時不能再竊竊私語,否則一轉頭就會打了旁邊人的臉。

這種帽子只在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可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就很難排在一起交頭接耳影響朝堂嚴肅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說這種官帽的設計類似於古代皇帝帽子上的流蘇,如果如果皇帝走路不端莊或是坐沒坐像搖頭晃腦的話,帽子的流蘇就會隨著擺盪而影響視覺,甚至擊打到眼睛,此設計是要提醒並端正上位者,使其自然而然產生威嚴,同時暗喻著上位者品性要端正。

Ⅳ 清朝官員頭頂上帶的帽子叫什麼

叫做頂戴花翎。
清代「頂戴花翎」禮帽分二種,像斗笠樣的是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另一為暖帽,圓形,有一圈檐邊,多用皮、呢、緞、布製成,多黑色,中有紅色帽緯、帽子最高處有頂珠,其材料多以寶石製成、有紅、藍、白、金。
按清禮儀,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無頂珠者無官品;二為涼帽,無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後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綾羅,多為白色,也有湖色、黃色,上綴紅纓頂珠。
清朝的禮帽,在頂珠下有翎管,質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藍翎和花翎兩種。藍翎為鶡羽所做,花翎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種辨等威、昭品秩的標志,非一般官員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級、賞賜軍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隨意不戴,如有違反則嚴行參處;一般降職或革職留任的官員,仍可按其本任品級穿朝服,而被罰拔去花翎則是非同一般的嚴重處罰。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貴;所謂「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圓,一個圓圈就算做一眼。藍翎是與花翎性質相同的一種冠飾,,又稱為「染藍翎」,以染成藍色的鶡鳥羽毛所作,無眼。賜予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侍衛官員享戴,也可以賞賜建有軍功的低級軍官。鶡鳥生性好勇鬥狠,至死不卻,武士冠上插鶡翎,能夠顯示武士的英勇,倒也貼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員中爵位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後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為鎮國公或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資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各統領、參領(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必須是滿洲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上三旗出身),有資格享戴單眼花翎,而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特有的冠飾,而即使在宗藩內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濫用;有資格享戴花翎的親貴們要在十歲時,經過必要的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能戴用。但後來花翎賞賜漸多,就不一定經過考試了。
花翎如此高貴,故此在清朝特別被人重視、嚮往。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台後力辭靖海侯而懇求照前此在內大臣之列賜戴花翎,康熙特旨許之;後乾隆帝下明詔,不但上述親貴大臣可以戴用,如有顯赫軍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賜給臣下花翎是非常審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賜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被賜雙眼花翎的約二十餘人,這在當時是千古猶榮的恩寵。

清朝爵位中最為顯貴的親王、郡王、貝勒,按清初的規定是不戴花翎的;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以兼任內大臣等職務為由乞翎,因此之後親王、郡王、貝勒開始佩戴三眼花翎。得到花翎的也有特例,如道光帝得知擒獲在新疆叛亂的張格爾後,即賞報捷音者戴花翎、軍機處行走;道光後期,花翎的賞賜范圍漸大,各方面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而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因國庫空虛,竟有了捐翎的例制,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翎為5000兩實銀!

Ⅳ 宋朝官員上朝時的帽子為什麼會多兩個耳朵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烏紗帽的產生時間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唐朝,有人說是宋朝。其實,烏紗帽是古代一種官帽,首先產生於東晉,那時烏紗帽並非官員特有,它不分貴賤,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為官帽。《唐書·與服制》記載:「烏紗帽者,視朝及宴見賓客之服也。」也就是說,烏紗帽在官員們上朝和宴請賓客時戴,平時在家不必戴,頗類似於今天的某些行業著裝。
最早的紗帽並非全是黑色,晉朝時的高筒紗帽,貴族們是用白紗製作,品職低下的官員才用黑紗。到了明朝,朝廷官員才全部都戴烏紗帽。據史載,洪武三年(1370年),明政府規定:凡文武官員入朝,都要戴烏紗帽,穿圓領衫。今天舞台上的傳統戲劇,尤其是京戲,演員們穿的多是明裝,通過看戲我們可以見到明朝官員們戴烏紗帽的樣子。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Ⅵ 為啥《清平樂》里男性會戴各種帽子,宋朝有什麼講究

在宋代男性的衣著中,帽飾成為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服飾。

而且宋代男性可以戴的帽子品種繁多,尤其是在帽翅和帽子形狀上大有差異。而不同的帽子,則由不同身份的人來佩戴,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宋代男性可以佩戴的各種帽子以及所代表的不同身份。

這與直腳襆頭適應宋代的服飾美學有極大的關系,整個宋朝受儒學影響極大,而拘謹、程式化的宋代朝服則是儒學影響服飾的一個體現。尤其是為了維護封建等級秩序,這時候彰顯等級貴賤的服飾就流行開來。

直腳襆頭一方面區分了官員身份,而另一方面官員中只有高品級官員才能戴直腳襆頭,所以更體現了等級差異性。

此外直腳襆頭的兩個襆頭腳既平直又對稱,有極大的美感,更符合宋代的審美文化。

不過等到了元明時期,這種有長襆頭腳的直腳襆頭就漸漸被時代淘汰了。明代的專屬官帽烏紗帽就是由直腳襆頭改良而來的,帽翅長度變短。到了清代,官員改成佩戴冠帽,曾經全民戴襆頭的景象不復存在,而“襆頭”國民之帽的地位也煙消雲散了。

與大臣上朝戴的帽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牛仔褲批發 瀏覽:942
童裝男哪個牌子質量好 瀏覽:988
品牌pu羽絨服女2020年新款 瀏覽:325
什麼女裝最受歡迎 瀏覽:535
黑色上衣藍色裙子配什麼顏色鞋子 瀏覽:215
童裝對比同行 瀏覽:376
旗袍領49周歲 瀏覽:143
男士刺綉夾克搭配 瀏覽:382
廣州深圳清明後可以穿裙子嗎 瀏覽:754
個體女裝店經營范圍 瀏覽:625
迪士尼綠色裙子公主 瀏覽:172
頭尖的人戴什麼款式的帽子 瀏覽:36
hs男裝品牌店面形象設計 瀏覽:292
數碼寶貝美美帽子飛掉是哪一集 瀏覽:850
樂途褲子多少錢 瀏覽:613
五羊女裝摩托車有幾款 瀏覽:794
小款襯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88
針織開衫搭配高領衣 瀏覽:312
開童裝店面 瀏覽:834
男生褲子27碼是多少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