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法不一,一般菩薩的頂冠,可以稱為冕旒(古代皇帝戴的頂冠)、也有叫做天冠(天人所戴的頂冠),總之,意思是最尊貴的頂冠。
2. 佛帽子怎麼稱呼
僧帽
如果你是問地藏王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
3. 頭冠上有五位佛的叫什麼
那得看是菩薩戴著還是佛戴著了。你說的這頂帽子,叫五佛冠,又叫做「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名稱挺多的。特徵就是寶冠周邊有五方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
——如果是菩薩戴著,那肯定是地藏菩薩,因為只有他老人家經常戴著這頂帽子,地藏菩薩在寺院里出現的幾率最大。其次,金剛薩埵菩薩、虛空藏菩薩也戴五佛冠。當然,唐僧也戴著,不過寺院裡面很少塑唐僧而已。
——如果是佛戴著,那就是大日如來及諸佛了,他們一般都戴五佛冠。
4. 地藏王菩薩帽子上的像是誰
地藏菩薩多現光頭或是頭戴毗盧冠,這是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
毗盧 毗盧舍那(亦譯作毘盧遮那)之省稱,法身佛的通稱。
5. 地臧菩薩頭戴五佛冠,上面還頂個五層塔樣的東西,是塔還是壇城是啥
南無阿彌陀佛
你說的中間的帽子應該是毗盧帽,但網路並沒有寫毗盧帽中間的塔的意義
五佛冠又見於地藏王菩薩、唐玄奘等塑像頭部。歷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盧帽,再加戴五佛冠。
6. 佛法中的五福冠什麼意思
是五佛冠 代表五方五佛五智五部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漢傳密宗佛教叫「漢密」或「唐密」藏傳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諸佛頂尊等所戴之寶冠,皆為五佛冠。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道場受灌頂時,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於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則橫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曼荼羅」建築中的每一細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義。底部多為車輪形,象徵圓滿之意。)道場受灌頂時,由大德上師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盧遮那佛是佛部,東方佛是金剛部,南方佛是寶部,西方佛是蓮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於比較特別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東方佛,東方佛之位置改為毗廬遮那佛,其餘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動;如果修蓮花部為本尊,則中央為無量光佛,西方無量光佛位置改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不動,余照類推。還有一種方式是五佛橫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廟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製作材料
編輯
五佛冠一般用皮、紙、木,或者鏤空的銅皮、銀皮等製作,分為五葉連綴在一起,每葉上裝飾五方佛,梵文字母或者法輪、金剛杵、蓮花、寶劍、火焰等圖案。五每一葉冠中間,一般都有一個蓮瓣形的佛龕,佛龕中間各有一個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字母或圖案,上下鑲嵌珍珠、珊瑚、綠松石、藍寶石等物,下綴長纓。
五佛冠又見於地藏王菩薩、唐玄奘等塑像頭部。歷代比丘也戴此冠,方法是先戴毗盧帽,再加戴五佛冠。老版《西遊記》中唐僧的帽飾就是五佛冠加毗盧帽。凡有隆重法會儀軌(如放瑜伽焰口)其中央的主座和尚必戴此冠。
[1]
7. 什麼是毗盧帽
毗廬帽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帆槐的裝飾物,多用於佛堂神龕。
(7)菩薩頭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毗盧 (佛名)Vairocana,毗盧舍那之略。法身佛之通稱。即密教之大日如來也。
碧岩九十九則曰:「肅宗皇帝問忠國師:如何是十身調御?國師雲:檀越踏毗盧頂上行。帝雲:寡人不會。國師雲:莫認自己清凈法身。」大慧普說二曰:「高步毗盧頂,不稟釋迦文。」普燈錄十八曰:「坐斷毗盧頂[寧*頁],須是沒量大人。」
今僧人於七月中元結盂蘭盆會,首座僧裝為毗盧佛,誦經施食,戴毗盧帽。因帽有毗盧佛小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