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鬧新房有那些經典的鬧法
普通婚俗--鬧新房
洞房花燭夜, 男女老少湧入新房祝賀取樂,謂之「鬧新房」。不分輩分,尊卑、氣氛活躍,詼諧,俗語說: 「三天里頭無大小,老公老婆都可鬧」。有文鬧, 即動口不動手; 有武鬧, 少數人趁著酒性胡亂鬧喜。一般是說說風騷話,或者把新郎的父輩、兄弟輩拖來, 在新娘面前嘻戲,並不動及新娘。具體鬧法有:
看新娘 賓客涌進新房看新娘容貌,邊看邊喊好,贈以「早生貴子」等吉利話;新娘奉敬乾果或香煙等招待,十分斯文。東區鹽民看新娘稱「賀郎」, 叫新娘站在腳爐蓋中, 賓客圍觀, 常弄得新娘十分尷尬,此俗已廢。
鬧新娘 吵鬧者用各種辦法嬉耍新娘。如讓新娘給新郎點煙,但吵鬧者故意吹滅火, 或用紅線吊一隻蘋果,請新婚夫婦共咬,逗人發笑。鹽城西鄉,歷有鬧「扒灰」 的習俗, 即將新郎的父輩找來,用黑墨、顏料等塗抹其臉,戴上紙糊的官帽(據說扒灰的「鼻祖」 宋朝的蘇學士是個大官),扛著木製或鐵制的扒灰筢子, 拉進房,推到新娘面前,邊喊好,邊哄鬧。這些「扒灰公公」也很樂意, 因為這預示著,他們是做爺爺的人了。
吃「富貴酒」。 即由伴娘取酒一杯, 給新郎新娘各喝一口,謂之「交杯酒」。接著新郎新娘吃一些送來的熱飯菜,稱「富貴飯」,這時,幾天來餓得發慌的新娘,才能大膽的吃下一點飯菜。
戳窗戶 即在新娘進房前,用一張大紅紙貼封住新房外的大窗戶,故一般人在窗外看不到新娘,夜深了,大多由伴娘或姑父站在窗外,找個童男,用三隻紅筷子搗窗戶紙,先戳四角,後戳中間,並說上幾句早生貴子的喜話,如「三隻筷子戳一戳,養個兒子念大學」, 「搗得快,養得快,養個兒子中秀才」。
最後由一位有福的婦女, 為新人脫卸衣冠,料理一下房間,護理好燃燒的花燭等,又幫新娘解開外衣的兩個鈕子,稱「解懷」。至此,人洞房儀式即告結束。
聽新房 更深夜靜,農村有些小青年,到新房外窗下,竊聽新婚夫婦的私房話, 以便作為笑。料。也有少數新郎父母偷聽兒媳的私房話,藉以了解小兩口的感情如何,這又是另外一碼事。
捉喜 乘新婚夫婦熟睡之際,破門而入,悄悄揪住,稱「捉喜」。新婚夫婦起床請酒。此俗不文明, 只在沿海移民中流傳,今已淘汰。直鬧到半夜三更, 多半由一位長輩出面說: 「夜深了,大家也累了,早點休息吧」,到此鬧房方告結束。
建國後,在農村鬧新房舊俗依然存在, 只是簡單一些。一般是將新郎的父親、叔父找來,畫一下臉,戴個紙糊的官帽子,扛個灰筢子, 到新房走一遭。新娘則散些香煙,糖果就算了事。在城鎮,從80年代起,婚俗有復舊的趨勢, 在賓館,飯店舉行婚禮時, 主持司儀為了活躍氣氛,總要將新郎新娘請到台上, 唱歌跳舞或吃交杯酒,有的還鬧到男方家長,請新媳婦和老公公一起吃交杯酒,或者將一對老夫妻和一對小夫妻同時請到台上,頸部掛上大紙牌子,往往在老婆婆的牌子上寫著「下崗」,在媳婦牌子上寫著「上崗」兩字,給新郎官戴上一隻鏡片的大紙做的眼鏡,意思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老公公則扛著一支扒灰的筢子,掛著「老扒灰」 的牌子,在台上尷尬的笑著。有的賓館、飯店,還各有一隻紙扎的大花轎,要老公公將新媳婦「抱上轎」,後由父輩弟兄抬著花轎,繞大廳隨著《上花轎》 的樂曲,攀爬人設的障礙,在鬧聲中走一圈。直至散席,少數親友陪新人回家,至洞房再鬧。還有專人照相和錄像。
當今集體婚禮, 鬧新房也就比較文明得多,往往是邀請新郎新娘或唱歌, 或跳舞, 或猜謎語,或演口技,或講笑話,也生動活潑,熱熱鬧鬧。
② 古代男子結婚的新郎帽子上為什麼插一根翎子
不是被稱作「新郎官」嗎?當時普通百姓結婚是件大事,插翎代表這一天他是「官」,這是民間婚禮的一種增加喜慶的做法
③ 做伴郎帶帽子可以嗎
可以的,關鍵是別槍了新郎的風頭。 也別帶紅色的,那樣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新郎吶
④ 古代新郎戴的帽子叫什麼
弁/bian 四聲
除了通稱冠以外,古代還以弁解釋為男人的帽子,因為在古代女子不能帶帽子
所以看見弁這個字也可以指戴帽子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