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貝雷帽的編織方法
1.起110針圈織;
2.先織2行平針(下針),再織6行一針上一針下(此處為帽邊,我覺得稍窄,又加了幾行);
3.花樣編織,起始每花11針,共10個花,按圖樣織到最後減至40針;
4.織兩行平針;重復織(2下,2並1下),減到30針;
5.一行下;重復織(1下,2並1下),減至20針;重復織(2並1下),減至10針;
6.將線穿過針孔,拉緊,完成!
注意事項
編織密度:22針*32行的花樣=10cm見方。
關於貝雷帽的起源,說法眾多,一說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一種名叫無檐菌蓋帽的帽子,它的帽型與貝雷帽極為相似,但此時並沒有出現貝雷帽這個稱謂。還有一種說法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人首創,並在文藝復興時期流行。
而比較多的說法是起源於15世紀法國西南部比利牛斯地區,當地牧羊人喜歡佩戴一種用棕色羊毛紡織出的圓形無沿軟帽。這種帽子戴在頭上可以遮風擋雨,脫下來可以擦汗,放在地上當坐墊。後來,法國和西班牙交界處的巴斯克人也開始戴這種帽子,並被人們稱作"巴斯克貝雷帽" 。
1889年,由法國陸軍組建的阿爾卑斯山地的部隊,拋棄了拿破崙時代的平頂kepi,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把貝雷帽改革為制式軍帽的部隊。貝雷帽被他們採用是因為這批精銳山地作戰部隊的作戰實際需要,軟帽無檐的設計不容易磕磕絆絆,不易與樹枝相絆,與頭部的貼合設計也不會在奔跑時掉下來 。
1917年,英國坦克部隊和法國山地部隊的一次集體訓練中,英國坦克部隊的少將司令官休·艾勒斯爵士發現法軍頭上這個造型奇特的帽子,很適合白己的坦克兵使用。於是他把這種貝雷帽和當時流行的蘇格蘭圓扁帽的設計相結合,設計出了屬於英國坦克兵的貝雷帽,並聯系坦克兵的作戰實境,選用毛料材質且顏色調整為耐臟抗油污的黑色,並在腦後設計了繩子以調節松緊,方便不同體格的士兵佩戴,這便是現代貝雷帽在軍隊的真正開端 。
二戰時期,當時為了向法西斯集團佔領的歐洲大陸進行軍事滲透與破壞,英國開始組建特種作戰部隊,他們的服裝都以貝雷帽為顯著標志 。
在20世紀20年代的巴黎街頭,不論是藝術家、詩人,還是歌手和電影明星,他們都戴著毛氈貝雷帽。到了20世紀80年代,貝雷帽在美國開始成為一種街頭文化的標志,也從此開始越來越朝著時尚單品發展。到了21世紀,貝雷帽已經發展成一款帶有濃厚復古味道的單品 。
折疊款式
貝雷帽從使用人群可以分為軍用貝雷帽和民用貝雷帽兩種:
軍用貝雷帽帽頂呈圓形,帽身大於帽邊,無帽檐 。是世界各國官兵作戰、訓練中通用的國際標准服飾之一。但各個國家的各兵種的貝雷帽略有不同 。
英國
在二戰期間,貝雷帽在軍隊中迅速普及。當時英國各種部隊都佩戴了顏色不同的貝雷帽,其中包括:英國特別空勤團採用的黃褐色貝雷帽,以及英國第一支空降部隊佩戴的栗色貝雷帽 。英軍皇家陸軍第五空中機動旅的官兵都佩戴紅色貝雷帽,所以人們稱其為"紅魔鬼"部隊 。
美國
美軍首次使用現代貝雷帽是在1943年,當時美軍第509傘降步兵團的一個營佩戴了英國傘兵部隊在戰爭中使用的栗色貝雷帽 。
1951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曾試驗性地佩戴過綠色和藍色貝雷帽,但經過測試後,覺得效果不佳,沒有被大批量的採用。
1953年以後,一支新組建的專門用於反暴亂和反游擊戰的陸軍特種部隊開始大批量佩戴綠色貝雷帽,至此,美軍便開始廣泛地使用貝雷帽,但是當時的美國軍方卻一直拒絕將其列為制式軍帽。
1961年,約翰·肯尼迪總統計劃到布拉格堡視察,行前他特意指示特種作戰中心指揮官威廉·亞伯勒准將,要求特種部隊閱兵時全部佩戴他們的貝雷帽。因此,在1961年9月21日,美國軍方致電特種作戰中心,正式批准將綠色貝雷帽作為這支特種部隊的制式裝備。其後,肯尼迪總統便告訴五角大樓,他認為綠色貝雷帽就是"美國軍隊勇氣與成就的最高象徵之一","綠色貝雷帽"也成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標志和同義語。
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軍的政策鼓勵各地駐軍指揮官大力推廣能增強士氣,體現各自特色的制服,貝雷帽的使用日益廣泛。例如,雖然同是裝甲部隊,駐肯塔基州諾克斯堡的裝甲部隊士兵佩戴的是黑色貝雷帽,而駐德國的美軍裝甲騎兵團則佩戴的是紅白相間的橢圓形黑色貝雷帽。
1973年,駐北卡羅來納州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師的部隊開始佩戴栗色貝雷帽,而在肯塔基州的坎貝爾堡營區人員佩戴的是紅色貝雷帽,憲兵佩戴的是淺綠色貝雷帽,第101空降師佩戴的則是與其軍服顏色相同的淡藍色貝雷帽。在阿拉斯加,第172步兵旅佩戴的是橄欖綠貝雷帽。
1975年,陸軍參謀長批准黑色貝雷帽作為空降游騎兵的制式軍帽。1979年,美軍官方開始著手遏止貝雷帽顏色泛濫的情況,只允許特種部隊使用綠色貝雷帽,游騎兵保留其黑色貝雷帽,1980年,批准空降部隊繼續佩戴栗色貝雷帽,而其他各種類型的貝雷帽一律禁止佩戴 。
美國空軍佩戴貝雷帽始於20世紀70年代。1979年,美國空軍正式批准空軍系統司令部戰術空軍控制小隊士兵佩戴黑色貝雷帽。1985年,戰術空軍控制小隊的全體飛行員獲准佩戴由北卡羅來納州波普空軍基地的兩名飛行員設計的帶有徽章頂飾的貝雷帽。空軍聯絡軍官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完成上聯合火力控制課程的學業後,也獲准佩戴黑色貝雷帽,所不同的是,其貝雷帽用軍階徽章取代了原有的頂飾。空中機動聯絡軍官也獲准在空軍內佩戴黑色貝雷帽。除了戰術空軍控制小隊、空軍聯絡軍官和空中機動聯絡軍官佩戴黑色貝雷帽外,空軍中的傘降救援部隊、作戰控制員、安全警衛部隊和作戰氣象部隊也佩戴不同顏色的貝雷帽。
2002年,美國陸軍正式將卡其色貝雷帽確定為陸軍游騎兵;空降部隊(及傘兵部隊)使用栗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繼續使用綠色貝雷帽;其他陸軍單位則佩戴黑色貝雷帽。
2011年,美國陸軍方面宣布,貝雷帽今後還將是陸軍制服的組成部分,但不會出現在日常實戰演習中 。
除了以上各色貝雷帽外,美國陸軍第117旅的官兵裝束則是頭戴黑色貝雷帽,並在貝雷帽上別著前蘇聯時期的紅星及早期英國MK1戰車的徽章、身著新式三色沙漠虎紋迷彩服、肩章上掛著紅星,它是美軍的假想敵部隊 。
美軍各兵種的貝雷帽除顏色不同外,款式都相同,均屬軍方制式統一品。
俄羅斯
為了確保莫斯科奧運會的安全,蘇聯政府於1978年下令在內衛部隊捷爾任斯基師組建了一個特別訓練連,此後,經過選拔組建了"勇士"特種部隊。設立"栗色貝雷帽"考試的想法,如果想要獲得標志性的"栗色貝雷帽",必須經過非常殘酷的訓練。1993年5月31日,時任俄羅斯內衛部隊司令的阿納托利·庫利科夫簽署命令,批准了《內衛官兵獲得"栗色貝雷帽"稱號專業考試條例》。"栗色貝雷帽"正式成為代表俄羅斯特種部隊最高職業水準的標志 。
蘇聯軍隊在1981年正式將藍色貝雷帽作為蘇軍空降兵的制式軍帽,但其帽型與西方截然不同,其帽頂極其巨大,以顯示出蘇聯軍人的威武,那個時代的蘇聯軍帽普遍帽頂極大,但只適合人高馬大的蘇聯士兵,不適用於亞洲、非洲人種。
中國
2000年5月1日,貝雷帽經駐香港、澳門部隊試用後首次裝備全軍 。
2017年5月1日,武警官兵著夏常服時,通常戴"16武警貝雷帽",這是武警部隊首次列裝貝雷帽。
"16武警貝雷帽"適體度高,實現了"一號一尺寸";採用大帽襯板設計,保證集體佩戴時帽形統一;增加整燙工藝,定型牢固、佩戴簡便,確保官兵佩戴美觀;氣眼位置相較於一般貝雷帽後移,增加了透氣性。此款貝雷帽可更好地滿足官兵在高溫、高濕等多種環境下的佩戴需求 。
聯合國
1945年10月25日,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士兵作戰時都戴著藍色頭盔,平時戴藍色貝雷帽,所以人們又稱其為"藍盔部隊" 。
其他國家
土耳其、希臘和盧森堡只允許其軍隊各軍兵種使用3種顏色的貝雷帽,但多數國家都達到了4-5種顏色。比利時軍隊使用了7種顏色的貝雷帽 。
相比軍裝中的貝雷帽,民用貝雷帽的式樣可謂千變萬化。其設計大致可分為三類:①根據貝雷帽本身的造型進行設計。貝雷帽是無檐帽,所以它的造型全部體現在帽身上,帽身可加長,加寬,並且可以設計成上下一樣寬,帽邊也是貝雷帽設計的部分,帽邊的寬窄可以根據設計的需要而定。帽子裁片的不同也會改變貝雷帽的造型,兩片式的貝雷帽更加圓整,簡潔,六片式的貝雷帽則多一些稜角,更加活潑。根據貝雷帽本身造型進行設計 的貝雷帽有頭盔式貝雷帽,針織一體式貝雷帽,上下兩片式貝雷帽,六角貝雷帽等。②是在前一種帽型基礎上略作變化,如添加帽舌,就可以變化出狩獵帽,大蓋帽,新四軍帽等帽式。在增加帽舌的變型中,大蓋帽等帽子,其帽舌只是外部的添加,不影響帽子本來的造烈。而狩獵帽是比較特殊的,其前部的帽身與帽舌相連,從正面看,它的造型更加像鴨舌帽。③外部裝飾設計,這種設計方法可與前兩種方法疊加使用,帽子上的裝飾非常廣闊,常用的裝飾物有綢帶、裝飾花、毛球、羽毛、蕾絲花邊、珠子、紐扣等 。
材質
貝雷帽通常用棉布、昵、絨等材料做成,故較柔軟,並有較好的隨意性 。
② 二戰青年團 黑色制服
轉自《人人網》
二戰德軍黨衛軍制服 全『轉』來源: 王曉剛.的日誌
最初的制服。除了帽子黑色外,基本上沿用沖鋒隊的褐衫。領子的黑白花邊表明是軍士,臂章的黑邊條說明了穿著者的性質M32型執勤服是希姆萊親自設計的為了區分SS和SA關系的產品,該制服使SS有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別名「黑衫隊」領章上的2指代日耳曼尼亞團冬季大衣,在寒冷氣候和地帶配發M43軍服三級集團首領白制服,較少見,限於元首衛隊中的勤務人員穿著 最初的褐色大衣,在三十年代以前穿著SS少尉工作服。戰爭後期配發。近戰突擊章、1914年一級鐵十字勛章、步兵突擊章和銅質戰傷章SS下士工作服。佩二級鐵十字勛標,袖標是希特勒旗隊特有的標志,前襟的大口袋為後來所加SS上士制服。一級鐵十字勛章、步兵突擊章和銅質戰傷章海外志願師北歐師M40常服。粉紅色的肩章邊表明是裝甲步兵,在NORDLAND的袖標上有丹麥十字旗的標志二級下士迷彩服,佩SS小組長軍銜冬季迷彩服,經過俄國那次可怕的冬天後,SS陸續配發了有毛皮里防寒服SS旅隊長常服,1942年肩章由前期的SS特有編花改為陸軍將官相同的金色大肩章骷髏師一名憲兵M43軍服,橘紅色的肩章邊沿和左袖條是SS憲兵的標志第一裝甲師下士坦克服,武裝SS專用的40型,和陸軍40型的樣式不同,SS的下襟短粗而且衣褶基本沒有傾斜度 炮兵綠野灰工作服,下士軍銜皮大衣,供特別行動隊(滅絕營)穿,有時也作為憲兵的裝備 M1930式少校大衣,一般在戰前穿著,後來僅見於閱兵場合 M-44制服 橡葉迷彩罩衫 M43熱帶制服,在南歐、義大利一帶常用 山地部隊兩面穿防風甲克,國防軍也穿著 迷彩夾克SS冬季防寒服,毛皮里,附頭套 裝甲工作服,棉麻混紡面料 青年師皮衣,原為潛艇部隊所用 可兩面穿的防寒迷彩服正面,腰間有調節松緊的繩M42迷彩罩衫最初的黨衛隊黑色帽,配合褐衫使用,外形類似沖鋒隊的圓頂帽,骷髏標志是借用19世紀皇家警衛隊的標志M1930式軍官大蓋帽,改革後的鷹徽和骷髏標志,配合黑制服使用M1930式士官大蓋帽,皮風帶,仍然是早期的鷹徽和骷髏標志SSVT黑色操練帽,用一戰士兵帽改制而成,早期鷹徽和骷髏標志 SSVT黑色便帽,薄毛料,夏季用1937式大蓋帽,SS軍官的標准軍帽 SS高級將官大蓋帽,配白色夏季制服 義大利黨衛隊士官帽,鷹徽為義大利SS用,納粹鷹和法西斯標志的結合體武裝黨衛隊戰斗帽,為大蓋帽的變形,去掉風帶和帽挺圈 M1943山地帽,佩SS山地師的花標志 1943式山地帽,後配發給全體SS成員義大利迷彩為配合迷彩服使用的作戰帽,僅限幾個WAFFEN-SS師使用砂黃色熱帶作戰帽,鷹徽為土黃色裝甲乘員的黑色坦克帽WAFFEN-SS警察師便帽,警察鷹徽,SS中綠色是警察師的識別色SS海外志願部隊克羅埃西亞穆斯林綠色氈帽SS克羅埃西亞穆斯林部隊紅色帽,頂有流蘇,祈禱時戴冬季棉帽,由於數量較少,一般配發給高級軍官穿戴
③ Day 02-04-1: 皇家衛隊
英國皇家衛隊全稱為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英文:Household Guards Division of the British Army ),天朝子民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紅蝦兵」。
皇家近衛師團是直轄於白金漢宮的英國皇室、皇家設施警衛部隊,隸屬英國陸軍,是專為英國王室尤其是君主安全效力的一支「私人部隊」,負責保護英國皇室的安全和守衛皇家設施至今。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近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隸屬皇家的部隊的,除了近衛師團外,還有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的4個皇家衛隊團。
皇家近衛兵團的歷史始於1656年英王查理二世時期,當時查理二世流放荷蘭,在那裡募編了一小隊護衛,後並入1660年復辟後徵集的近衛團,這支部隊成為了皇家近衛師團的前身。
現代的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一方面是儀式上的警衛部隊,因此,皇家近衛軍團身高體重要求「孿生兄弟」一樣整齊劃一,而且長相俊朗,聲音洪亮,充分體現英國的軍人風貌。
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從全英國陸軍中挑選而來的精銳,日常訓練、紀律約束都強於普通的英國陸軍部隊,他們駐扎在白金漢宮附近的軍營中,新兵們每天除了跑步、射擊訓練之外,還需要學會使用各種攻擊火炮,精通騎術。
此外,想當好一名皇家衛兵,能負重、耐高溫是必須具備的素質。衛兵們平時穿著厚重的軍裝鎧甲,長長的軍靴,高高的熊皮帽,僅僅是這套裝束就重得讓常人走不動路。
首先,皇家衛隊近衛步兵團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絨布緊身短上衣,黑色長褲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很少有這樣的部隊,一直保持著幾百年不變的傳統、不變的服飾、不變的禮儀、不變的作風,幾個世紀來傳統延續不變。
其次,皇家衛隊非常注重培養軍人特殊的「皇家衛隊精神」,使他們切身感受到隸屬於皇家衛隊團的自豪感。每個團都擁有自己的帽徽、服飾識別符號、名稱和口號、動物護身符和本團固有的禮節儀式,還有團歌等等。
第三,頭戴熊皮帽是英國皇家衛隊的獨特特色。
皇家衛隊佩戴熊皮帽已經有200年的歷史了,這頂帽子是英國強盛軍力的象徵。最早戴這樣帽子的是法國士兵,法軍當時戴這種熊皮帽是為了讓士兵的個頭顯得更高,看起來更具威懾力。法國帽子的高度大概是30厘米,1815年,第一近衛團在滑鐵盧戰役中
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近衛軍後,英國士兵就開始戴起了熊皮帽,且帽高最高46厘米,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熊皮帽需要2隻熊的熊皮製成,英國國防部直到2010年,每年都購買大約50頂熊皮帽(100隻熊在哭泣),平均每年花費在帽子上的錢就有6萬英鎊,其中一半的開銷是為了買新的,剩下的被用來翻新舊帽子。
動物保護組織不斷抗議,成為了製作熊皮帽,英國國防部每年至少需要100張成年熊的熊皮,許多產完幼崽的母熊備受獵人「青睞」,因為它們的皮毛更加厚實,毛色亮澤。而母熊被殺死後,成為「孤兒」的幼熊也大多被餓死。
英國從2011年開始,不再用野生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皇家衛隊對此埋怨頗多,「人造熊皮就像上世紀60年代披頭士的假發,一點感覺也沒有。而且風一吹,人造皮毛就會豎立起來。一旦下雨,人造皮製作的帽子就會濕透,其重無比,戴在頭上很不舒服。」
這套裝束看起來很威武,不過惹禍也不少,上身是紅色緊身軍裝,勒得緊緊的以突出曲線,頭上戴一頂重一公斤的熊皮帽子,站軍姿時還要保持筆直不動,時間長了自然容易暈倒。每過幾年,英國皇家衛隊在重大儀式上就會有暈倒的事件發生
據說歐洲國家的衛隊規定,在閱兵過程中,即使摔倒、暈倒也要保持立正姿勢,不能胡亂的東倒西歪的搖搖晃晃的倒下,尤其是手裡的步槍堅決不能丟掉。屁股著地的紅蝦兵,會遭到同行的鄙視。
每次堅持執行完典禮任務,紅蝦兵們都會手持熊皮帽歡呼,慶祝自己沒有暈倒。
英國王室的私人部隊,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皇室的成員擔任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英國女王、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
④ 英國禮帽怎麼戴不會掉
英國女人為什麼頭上戴一頂帽子
在英國,戴帽子是很優雅很有氣質很貴族的象徵,你看威廉王紙結婚來參加婚禮的都戴個帽子,像迪斯尼cosplay似的
英國人為什麼都戴帽子
本世紀初,只有在西方女人戴帽子才是一種必需。特別對一個有身份的女士,在公共場合,如不戴帽子,是十分嚴重的失禮行為。頭發被認為是身體的隱私部位,只有在家中才可以 *** 出來,而且即使在家中,頭發一定要挽成髻。披肩長發只有在卧室里才被允許出現。而這種帽子為身份象徵的文化,到了今天在歐洲只有英國給保留下來。在英國傳統的賽馬節上,婦女的帽子,可謂百花爭艷,一片萬紫千紅,看不勝看,簡直是一次帽子秀。
二戰時英國頭盔為什麼有一圈很寬的帽檐,是不是也能當禮帽帶。
其實那是一戰鋼盔的延續,從一戰到二戰,英軍的鋼盔外形基本沒怎麼變過,因為一戰主要是打陣地戰,也就是戰壕戰,士兵基本都是藏在戰壕里的,一戰時候的戰壕往往修建得很高,完全可以將人擋住,因此要防範的主要是敵軍的炮彈彈片,將鋼盔造成扁平狀,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腦袋和背部。鋼盔的寬帽檐是為了防止敵軍的炮彈彈片的殺傷,
另外鋼盔是擋不了子彈的,美軍德軍的都一樣,只能擋一下彈片而已。
望採納。
英國鞠躬並謝下帽子這個禮節叫什麼時候
蒙古族的行禮方式 應該是要用右手放在左胸上面吧,放在心上表示誠意。歐洲貴族紳士行禮也有這樣的禮節的喲!脫帽子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
為什麼英國人愛戴帽子
對東方人來講,英國人的帽子真是一個謎。記者在英國多年,發現英國人對帽子有一種相當微妙但十分一致的判斷標准,比如在什麼場合下該戴什麼樣的帽子,帽檐直徑是多少最合適,英國人只需要簡單目測一下就能做出「定論」,但在外人看來,這裡面玄機真是不少。
奇形怪狀的帽子像演出道具
在英國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帶著帽子的人,愛美的女士自不用說;時髦的男青年特別喜歡軟氈帽,因為比較有個性,又特別能展示個人魅力;有風度的老先生也少不了一頂禮帽;甚至學生的校服也包含帽子。
記者曾住在哈羅公學附近,那裡的貴族子弟上學時人人頭頂一個硬草帽,在記者看來這頂草帽和校服並不搭配,但據說這是該學校幾百年的傳統,是一定要戴的。
在倫敦的各大商場里,賣帽子的櫃台也是英國人最愛光顧的一個地方。那裡擺放著很多看起來很華麗甚至很誇張的帽子,罩著輕紗的,插著羽毛的,有的只有巴掌大小,也有的只能遮住半個臉。記者覺得像是在出售莎士比亞舞台劇中的道具,不過事實上,英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戴這些誇張的帽子。據說英國人參加活動,包括婚禮、葬禮、生日聚會,甚至包括聽歌劇、聽演講和看劃船比賽,都要戴帽子。帽子的不同式樣、不同戴法還寓示著人們不同的自信程度、體驗和經歷。
戴帽子引申出社會文化
在英國,許多社交習俗都與帽子有關系。假如一個男士去拜訪朋友,進屋後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在街上遇見熟人的時候,女士只要對熟人點頭微笑或打個招呼即可,但男士一般還要脫帽施禮。
這種脫帽施禮、以示恭敬的習俗也反映在英語語言里。例如,英語「hat in hand」(手持帽子)這個詞語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個成語「take one『 s hat off to(someone)」,字面意思是「對某人脫下自己的帽子」,它的引申意思則是「敬仰某人」。
另外,英國有一種黑色圓頂硬禮帽,已成為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徵。英語里有「bad hat」一詞,這個「壞帽子」實際意思是「壞傢伙」;另外形容什麼東西很黑,則說「像帽子那樣黑」(as black as a hat),想來與這種黑色圓頂硬禮帽不無關系。
有趣的是,英國議會曾有一項規定:議員不得戴著帽子進入議會廳,而在發言時又必須戴上帽子。因此許多議員索性光著腦袋進入議會廳,發言時則戴上議會廳准備的一頂公共帽子。於是在辯論某個問題時,就可以看到一頂帽子被爭著發言的人傳來傳去。爭奪激烈時,帽子在空中飛舞傳遞,再加上口哨聲、跺腳聲,像是在做擊鼓傳花游戲。
戴好帽子不是容易事
在英國人看來,戴帽子是有很多講究的,但這些講究只有地道的英國人才能意會,不少外國政要夫人的帽子搭配都曾遭到過批評。當年老布希和夫人出訪英國,布希夫人的衣著就被當地媒體一致非議,原因是「帽檐寬了一點兒」。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和夫人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柳德米拉為了入鄉隨俗也特意戴了一頂大圓帽,卻遭到英國媒體的批評,說她的帽子太大了,差不多是英國女王帽子的兩倍,但俄羅斯人卻說第一夫人的帽子具有俄羅斯氣魄。
除了美觀、禮儀等因素,記者發現英國人戴帽子也跟天氣有關。在英國,有太陽的日子,紫外線特別強,皮膚很快就被曬黑;而陰天的時候,動不動就飄幾滴小雨,大都是沾衣欲溼的那種,撐傘實在不值得,光著頭還挺冷,所以備一頂帽子晴天遮陽、陰天擋雨是非常必要的。
在英國,你可以看到許多社交習俗都與帽子有關系。假如一個男客人去拜訪他的朋友,他進屋後,就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如果你去親戚朋友那裡赴宴,那你進入餐廳時不僅要脫下帽子,而且還應該把帽子掛起來或放在近旁的椅子上,而不可把帽子放在......
網紗帽子來歷,被別人說成葬禮戴的帽子很不吉利。英國皇妃也戴啊,求西方網紗帽子的來歷。
大沿網紗帽?維多利亞時期典型服飾的代表,通常斜戴,飾羽。這玩意隨便帶出去都行,不過一般搭配有裙撐的禮服,還有別帶黑帽子,這才是參加葬禮的,並且一般要用黑紗遮面,別的顏色樂意怎麼穿怎麼穿,管別人說啥,我還想給我妹買一個呢。。。
英國一種紳士帽子,圓邊 上面很高,請問這種帽子叫什麼?如果有圖片的話就更好了。
禮帽
英國閱兵為什麼要戴黑帽子?
你指的是紅色制服,黑色高帽子吧
那是皇家衛隊的專用制服,帽子是熊皮毛的
英國人戴的那種高高的很長很長的黑帽子叫什麼?它的詳細信息,發過來兩張那帽子的照片吧,謝謝您!
圓頂硬禮帽是毛氈帽的一種,在1850年由英國人詹姆斯·寇克發明。起先設計的出發點是利用硬式材質來保護頭部,但在19世紀後期開始普及,主要原因是這種圓頂硬禮帽有些類似上流社會配戴的高頂絲質禮帽,但價格又不那麼高昂,毛氈的質料也容易清洗,因此頗受社會小康階層歡迎。在英國倫敦,圓頂硬禮帽曾是英恭紳士與文化的象徵。在1960年代才逐漸式微,今日多數的英國年輕人沒有看過圓頂硬禮帽做為正式禮服的樣子。在北愛爾蘭每年7月12日的 *** 時,橙黨都會戴上圓頂硬禮帽做為傳統服飾,不過平日他們是不戴這種帽子的。圓頂硬禮帽在西方有英式與美式兩種講法,英式經常稱為Bowler Hat。美式則講Derby Hat。在南美洲高原的許多傳統部落中,女人戴圓頂硬禮帽是相當常見的。
⑤ 英國女王93歲生日轟動全球,優雅了一輩子的她一生最愛佩戴的首飾是什麼
2019年6月11日,英國舉辦了伊麗莎白二世的官方90大壽慶典,其實女王的實際生日在4月21日早已過去,但因為當時英國天氣太差不能大肆慶祝,畢竟,在陰雨迷濛的英國,初夏相對來說天氣好些,所以英女王一般都會慶祝兩個生日,而六月的是最為隆重,會舉行皇家衛隊的閱兵儀式。
說英國女王是全世界擁有珠寶最多的女人一點也不過分,畢竟她可是從小就開始收各種各樣的珠寶了。珠寶作為人與人情感的傳承、作為人與時間的紐帶,它不易逝,可傳承,陪伴你一生,見證你一生,閃耀你一生,甚至最終成為傳家寶,留給自己的子孫後代,一代接一代地傳承下去,在這一點上,沒有什麼比珠寶更加惹人喜愛。
⑥ 中世紀歐洲貴族的服飾是怎樣的
歐洲中世紀拜占庭樣式服裝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和藝術風格,同時又糅合了東方精美華麗的刺綉圖案,並以絲綢為貴為尚。
14—16世紀,在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下,人們開始反對封建神學,反對教會的禁慾,提倡個性、人性解放,這些思想、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對服裝產生了重大影響。
服裝開始改變了用符合人體的自然形態來表現服裝的做法。越來越無視人體,走向極端的追求服裝個性造型美道路。
從中世紀對女性美避而不談的宗教禁慾陰影走出來的女人們為了突出自己的曲線美,開始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裙撐組合來完成自身的曲線美。
巴洛克,中世紀歐洲廣泛流行的一種藝術樣式,特點是宏大、絢麗、誇張、激情、宗教感。這一時期服裝充滿生氣和律動,強調裝飾性。
男裝不再像之前那麼短,並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裝飾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從上打到下,裝飾也頗為華麗,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幾個,剩下的都為裝飾用。
(6)英國閱兵帶的大黑帽子擴展閱讀:
貴族,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詞之一,只是,其中以調侃與誤讀居多。在歐洲,貴族群體雖已逐漸沒落,但貴族文化卻沉澱下來,尤其是貴族服裝對藝術圈的影響,至今仍在。
從西歐4世紀末開始,日耳曼民族大遷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終於滅掉高文化的西羅馬帝國,成為西歐中世紀歷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為形成近代歐洲文明打下了基礎。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環境地處山洪排水道口處,由於環境惡劣,造就了這個民族深思熟慮的頭腦,他們不得為了生存而拚命幹活。
可能是由於為了自身行動方便,他們慢慢脫離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 文化,順應自然環境,形成了他們那種自然發生的四肢分離的體型服飾。而這種服飾就是現代西歐服裝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