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民間兒童盛行的虎頭鞋、貓頭鞋、狗頭帽有什麼講究嗎
古代民間兒童盛行的虎頭鞋、貓頭鞋、狗頭帽都是幫助孩子驅鬼辟邪,保佑富貴平安的,也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樣虎頭虎腦,像貓一樣招人喜愛。
另外,還有狗頭帽。這個帽子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也很有特點。傳說民間一家人生了一個孩子,剛生下來沒多久就斷了氣,父親就把他扔到了荒郊野外。結果第二天,這家的狗就把孩子叼了回來,孩子竟然沒有死,還在哇哇啼哭著。大家都認為這是狗的功勞,讓原來已經斷了氣的嬰兒又活了過來。從此,大家喜歡用狗頭帽保佑孩子平安無災,躲避厄運。
以上就是民間盛行的虎頭鞋、貓頭鞋、狗頭帽的一些講究。
② 小孩帶虎頭帽、虎頭鞋是什麼寓意
時至今日,人們仍認為虎頭鞋能除惡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給孩子做雙虎頭鞋穿。在我們沂蒙山區還講究穿三雙虎頭鞋,並保留讓姑姑做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送侄兒的風俗。俗語有;「頭雙藍(取諧音攔,即攔住不夭折),二雙紅(紅能辟邪,可以免災),二雙紫落成(意即孩子在自家長大成人)。」有了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孩子必會安然無恙!
從虎頭帽虎頭鞋這種民間服飾來看,中國的民間藝術不僅重表現、形式,更注重的是情感。
③ 土家人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土家族小孩(包括漢族)的服飾突出在帽子上,按年齡、季節確定帽形,如春秋戴"紫金冠",夏季戴"冬瓜圈",冬季戴"狗頭帽"、"魚尾巴"、"風帽"。這些帽子上除用五色絲線綉成化喜鵲鬧梅"、"鳳穿牡丹"、"長命富貴"、"易養成人"、"福 祿壽喜"等圖案和美術字外,還在帽子的前沿綴上"大八仙"、"小八仙"、"十八羅漢"等銀菩薩,帽後吊銀牌、銀鈴。不論男女,小手腕都戴銀圈,銀圈上吊有空心銀錘和銀鈴。 男裝:老年男子穿長袍,冬為棉,其他三季為單與夾。短領;右斜衽,至腰間轉直衽,斜衽釘布扣,直衽無扣或部分有扣。腰間纏布腰帶,腰帶上掛布煙包或牛皮煙包,別竹蔸或竹竿銅頭煙袋,走路和勞動時將長袍右角掖入腰帶,便於腿腳活動。穿棉長袍時,有的在上身再穿一件棉領褂。頭包白布帕子,長約八尺到一丈,成圈形盤在雙耳上方,露頭頂,巾頭向下留於左邊。鞋子分冬夏和勞閑時轉換,冬穿深口蚌殼口棉布鞋,春夏秋穿小圓口夾布鞋,勞動時穿偏耳或滿耳草鞋,一般不穿襪子,打白布裹腿;天冷時用棕皮包腳,再套上草鞋;有的人家備有牛皮釘鞋,供雨天穿用。 中青年男子不穿長袍,不穿棉衣,穿單或夾對襟短衣,矮領,下擺兩邊綴無蓋口袋,裝煙包或其他雜物;有的打「過肩」,即在背部上方肩頸部另綴一塊布,用針線縫實,使衣服耐磨耐穿;頭纏白布頭巾,圈紋露巾頭,將煙袋插入頭巾中。不穿棉鞋,在家閑時穿小圓口布鞋,外出和勞動時穿偏耳草鞋。不穿襪子打裹腿,與老年人不同的是,裹腿紋路除圈紋還打人字紋,顯得人精幹雄健。 所有成年男子都不習慣穿內褲,只穿單層大褲腰大褲腳便褲,俗稱「一二三」,褲腰喜用白色。腰系一根帶子固定褲子,大多數人這根帶子睡覺時也不取下。有的人乾脆不系褲帶,將褲腰折疊卷一下掖住就行了,以便於穿有近身活路做時,圍圍腰,稱「水圍腰」,用長方形布塊在上端兩頭縫或繫上帶子,圍系在腰間。有的用一包袱布,將上端兩角系於腰後即成。 女裝:女人皆不穿長袍而穿斜衽短裝,卡腰,年長的女人衣身長一些,至腹下,卡腰小一些,顯得莊重;年輕女子衣身短一些,至腹上,卡腰大一些,將細腰、高胸、凸臀顯現出來,人就青春嬌媚一些。上衣的領口、袖口、衽口、下擺在製作時,用同色布條鑲邊,這樣便形成曲直協調的帶狀隱形花邊,加上扣子多用琵琶形,增加了衣服的美感。高山地區的土家女子,無論年長年少,冬天喜歡在上衣外套穿一件領褂。女人愛系圍腰,這種圍腰不同於男子圍腰只是為了勞動,而是除方便勞動外,還為了增加服飾和整個身段的美麗,其形制較長,上至頸部,下至腹部,上小下大;上端用系帶系於頸後,中部用系帶系於腰後;上部因小窄只遮住胸間,露出乳部;中部系緊後,突出了乳房和腹部,雖與前面所述上衣一個調式,但使女人的特點展露得更充分。當然這種圍腰除方便勞動和彰顯女人的美麗外,還有方便女人哺乳的功能,圍腰上部因未遮住衣服的衽口,將衽口扣子解開便可給小孩餵奶。講究的女子會在圍腰上綉上花草動物,綉得不多,只是恰到好處的點綴,顯得干凈利落而不花哨。 女人跟男人一樣頭纏包巾,顏色黑白都有,只是更尚黑,尺寸更長,盤形更大。因為尺寸長,要求質地輕巧,因此多用黑色的絲巾,過去的絲巾一般都為黑色。建始民歌《黃四姐》中所唱「黃四姐,我給你買了一根絲帕子」,即指這種絲巾。絲巾巾頭跟男子一樣朝下,不同的是留於右邊。在包的方法上要寬一些,一般不露頭頂, 這是因為女人頭發多,不露頭頂一是可以在勞動時避免荊棘抓亂頭發,二是可以少沾灰塵,省下洗頭的工夫。 過去的恩施土家族女人穿褲穿鞋跟男人一樣,穿「一二三」便褲,穿草鞋、布鞋,不過布鞋為方口袢帶鞋,有的在鞋頭上綉上花草動物,但與土家女人圍腰上的綉花一樣,也只是點到為止,不喜歡「大朵朵」和「滿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