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帶
1.古代男孩發育之後到了允許使用成人裝束的年齡階段或教化儀式,後被引申為五行發展過程十二種狀態之一,古書中也指穿衣戴帽之行為過程。
2.主初始小成,積極向上,蓬勃發展之狀態。取喻男冠女笈之小成。
日歷上的冠帶:冠就是帽子的意思,帶,就是古代配飾的意思。總之是一些裝飾品!
3.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冠帶,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
4.借指官吏。
5.指卦象中正印的位置之一。正印臨冠帶, 出生名門, 能顯榮達。
答題不易 望採納
Ⅱ 古代男子束發的工具名稱
在古代男子束發的形式非常的多,包括簪、冠、冕、弁、幘五種形式,一般是先束發,將頭發梳好,用發圈把發根纏住,然後是結發,即結成發髻,再用簪子將發髻穩住,最後再戴上冠或巾幘。
簪的材質有金、銀、銅、鐵、玉、石頭甚至木材、骨頭、象牙等等,根據時代的發展,鏤空、鏨刻、鑲嵌等做工越來越精緻,只不過男式要比女式的更簡單,簪子的長度比女式的長。
古時候,不論男女都要蓄留長發的,等男子長到一定的年齡,要為他們舉行一次「成人禮」的儀式,男行冠禮,就是把頭發盤成發髻,謂之「結發」,然後再戴上帽子。
除了束發之外,男人的發飾還有「冠」、「頭巾」、「弁」和皇帝的「冕」,明代的時候頭上的發飾還是對身份的象徵,平民老百姓必須要束發,還要戴上四方頭巾。
(2)春秋男士帽子價格擴展閱讀:
古代男子留長發的原因
其一,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如若擅自損毀身體,則是不孝。而在古代,不孝會遭受到很嚴重的刑法的。
在秦朝,如果不孝順父母,那麼就是死罪;在漢代,對於不孝之子處斬梟刑!
其二, 古代把把頭發剃光的刑法叫:髡刑,中國上古五刑之一,為將人頭發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罰,是一種恥辱刑,主要流行於中國古代夏商周到東漢。
髡,指剃光犯人的頭發和胡須,髡刑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對犯者所實施的懲罰,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孝之始也!所以剃光了是對他的一種羞辱。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流行;因為佛教徒是剃光頭的,而且又不結婚,是大不孝行為,所以當時的人蔑稱他們為「髡人」。
古有曹操的割發代首的故事:就是有一次在行軍的時候曹操下達了一個命令,不得踐踏農田,他要保護農民,誰的馬如果踩了麥田那是殺頭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騎兵全部下馬步行,一隻手牽著馬,另外一隻手用武器,用戈啊什麼東西把麥子護住,小心翼翼地走。
曹操自己沒有下馬(一說是一隻雉從地里飛出),結果馬驚了,跳到麥田裡面,曹操的馬踐踏了麥田。曹操馬上下馬,把軍法官叫來說,該當何罪?
軍法官說,殺頭。曹操說那就請你行刑吧。反正古代有這個傳統,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不施於尊者,統帥怎麼能夠殺頭。
曹操說那沒有辦法,那就割一把頭發吧,自己拔出劍來把頭發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過罰了。
在春秋時期,社會上就有炫耀頭發的風氣,誰要是頭發濃密,走起路來腰桿子都直了。當時無論男女都夢想有一頭烏黑飄逸的長發,禿頂和發量少的人會被認為長得丑。
春秋時期的先民每日梳頭,每隔三日後洗發,成人後不再剪發,而且成年男性還用假發補充頭發。當時的人們很看重濃密的頭發,使用假發就是為了在視覺上增加頭發的分量。頭發的多少,也被視為衡量一個人賢良的尺度。
Ⅲ 男子春秋帽子上帶什麼字母即簡約又好看
1. 男子春秋帽子上帶什麼字母即簡約又好看?答案是NY字母的帽子。
2. 當提到棒球帽時,MLB這個縮寫是不可避免的話題。然而,許多人可能會誤以為MLB是一個專門銷售棒球帽的品牌。實際上,MLB代表的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並非一個品牌。
3. 在國內,我們經常能在商場里看到MLB的店鋪,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店鋪並不是MLB官方授權的。真正擁有MLB商標使用權的是美國的新世紀公司(NEW ERA),它以製作高品質的棒球帽而聞名。
4. NEW ERA帽子最引人注目的特點就是帽徽,尤其是NY帽徽。這個標志代表著美國著名的紐約揚基棒球隊,也被稱為揚基帽。
5. 值得一提的是,帶有NY標志的帽子在Hip-Hop音樂界非常受歡迎,許多知名歌手和音樂人都喜歡佩戴這種帽子。由於其流行度和品牌效應,這種帽子的價格通常較高,正品的價格可能達到幾百人民幣。
Ⅳ 男子春秋帽子上帶什麼字母即簡約又好看
NY的帽子,流行又好看。
說到棒球帽那就一定要先說MLB了,小夥伴們是不是在商場裡面會看到MLB的店,就誤以為MLB是一個品牌專門賣棒球帽的?其實它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LeagueBaseball)縮寫,並不是一個品牌,而國內商場里所看到的MLB只是國內的公司買到MLB的商標使用權,真正賣棒球帽的品牌是NEWERA,他家最精華的地方那就是帽徽了,最火的是NY。
NY是美國著名的紐約揚基棒球隊的紐約的簡稱,揚基帽。牌子就是揚基。主要是帽子在hiphop的歌手中很流行,很受歡迎,價格肯定有些貴的,正品的要幾百人民幣。
Ⅳ 各個朝代的官帽
1、秦朝的官帽高度較低,但很講究簪的花紋,顯示了身份地位。
(5)春秋男士帽子價格擴展閱讀: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與「便帽」相對。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個官僚體制的外化。
東晉官帽
東晉成帝咸和九年時,成帝讓在宮廷中做事的官員戴一種黑紗製成的帽子,叫「烏紗帽」。 後來,南朝宋明帝時,有一位叫劉休仁的,創制了一種用黑紗抽邊扎邊的帽子,亦稱做「烏紗帽」。當時,帽子的形狀也不固定,有的捲成荷葉形,有的像高高的屋宇,有的還伸出兩個黑紗「耳朵」。
唐代官帽
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詔書說:「自古以來,天子服烏紗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這說明唐朝時候,烏紗帽仍然是作為「常服」的帽子。
明代官帽
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並作為官員的代稱,則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規定:「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衫、束帶為公服。」從此,烏紗帽成為只有當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問津了。烏紗帽的產生時間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唐朝,有人說是宋朝。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如果交頭接耳,兩只帽翅相觸,很可能會把帽子碰掉,皇帝就很容易發現。
清代官帽
到了清朝,烏紗帽雖然不再用,可是「烏紗帽」仍成了人們口頭上稱呼官員的代名詞了。
清朝官帽又可以分為朝冠和吉服冠: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
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東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參考資料:網路-古代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