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因為袁莎是漢族,她徒弟是滿族!漢人穿漢服、滿人穿滿服旗袍有什麼不對?
㈡ 有沒有人記得當年漢服吧某吧主去旗袍吧鬧事
漢服黨鬧事范圍不止旗袍吧,簡直無處不在。
舞蹈演員在台上進行古典舞比賽,漢服黨在彈幕里說:這是漢舞!漢舞!----國內舞蹈比賽哪兒來的「漢舞」這一分類?繼而又強調舞蹈演員穿的不是漢服 , 這不廢話么?
路人著裝也要指手劃腳批判一番,現在開始自己人搞自己人了,把一部分款式劃為「仙服」,然後鬧分家。
㈢ 漫舞輕紗 漢服怎麼樣,漢服什麼牌子好
重回漢唐、漢尚華蓮、國色芳華、三十六雨、江南桃花家、南朝、明華堂、瞳莞、燕語花事、錦瑟衣庄、天一坊、芷蘭汀……等這些這是原創的漢服。
㈣ 漢服吧的人一說旗袍就說是露腿裝什麼的
有這樣的人,不過漢服吧既喜歡漢服又喜歡旗袍的人也是很多的(其實我個人覺得後者的比例更大一些)。總之還是不要以偏概全←_←
總之看見那些黑旗袍的人還是不要往心裡去的好,畢竟什麼領域什麼地方都會有幾個咱們理解不了的人。
㈤ 曳撒,旗袍,長衫算不算漢服的問題
曳撒是漢服,襖裙與曳撒同為明朝時期的服飾,故同是漢服。
漢服如何判斷: 1、漢服是平面裁剪,看平鋪圖如果能折疊得特別整齊這就有可能是漢服。 2、漢服製作時是要先量好各種尺寸剪好各部分的紙板,按紙板剪裁出衣服各部分再拼起來縫的,所以平鋪時會很對稱整齊,而影樓和時裝則是立體裁,平鋪時不會那...
㈥ 漢服吧和旗袍吧發生了什麼
一個詞:苦大仇深。 漢服吧的對旗袍就是個「妓女服」的貶低(當然,對我大中山裝也沒什麼好感),然後總到旗袍吧里搗亂。所以旗袍吧的老人對漢服極其仇視,最聰明之處在於保留了漢服吧罪行的證據,就在吧里。 漸漸地,漢服吧里那幫二逼長大了,工作忙了。沒時間了,換上了一群天真爛漫的孩紙。他們看到的只是旗袍吧對漢服的罵,卻不知道過去的往事。所以以為旗袍吧的人是有意抵制漢服。 於是乎兩者就... 當然,非要評出個對錯也簡單: 先看旗袍吧,他們只罵漢服。因為只有漢服黨罵他們!他們不罵中山裝(相反,漢服黨的人貶低中山裝的證據也保留了下來,我很感激這一點)。不罵唐裝,不罵長衫,不罵馬褂,不罵立領,相反,很喜歡。 再看漢服吧除了漢服還看得起誰,唐裝、中山裝(我的最愛)、長衫、馬褂、西服,你看他們接受哪個? 另外,漢服吧的一大思維就是:他們罵了別人,別人必須無條件承受。別人膽敢回敬他們,立馬出現樓上那種東西。
㈦ 曳撒,旗袍,長衫是不是漢服
曳撒是漢服,襖裙與曳撒同為明朝時期的服飾,故同是漢服。
漢服如何判斷:
1、漢服是平面裁剪,看平鋪圖如果能折疊得特別整齊這就有可能是漢服。
2、漢服製作時是要先量好各種尺寸剪好各部分的紙板,按紙板剪裁出衣服各部分再拼起來縫的,所以平鋪時會很對稱整齊,而影樓和時裝則是立體裁,平鋪時不會那就不是
㈧ 旗袍是不是漢服呀
不是。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而旗袍是民國時期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但糅合了當時女性的服飾元素。由於那個時候漢族服飾文化完全滿化,所以糅合進西服中的是滿元素。滿是滿清元素的服飾怎麼能說是漢服呢。
㈨ 唐裝華服旗袍漢服,各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們說的唐裝一般是指民國時期由滿族的旗裝改良成的衣服,特徵為對襟盤扣(還有一種釋義是唐代的服裝,不過用的很少)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