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原是清朝旗人婦女的服裝,據考證,滿人的旗袍下擺是不開衩的。最近書店「老照片」系列泛濫,仔細看民國前的旗袍的確不開衩,樣式很土。特別是那領子很特別,立領,極高,高到腮邊,硬邦邦很不舒服的樣子。據我想來,估計是為了約束婦女的頭部運動,使小腳女人更加顯得「端莊」。
本世紀初的漢族人相對比較開化,把旗袍領子改低了。特別創意的是把下擺開了衩,那時的漢族男人都說這種服裝很漂亮,很美。可是我在想,開衩無非是為了露出女人的大腿,當時的意識形態中女人的身體絕不是「藝術」,民國時的劉海粟幾乎被認為是個流氓。就算今日,畫個女人大腿之類的藝術還未為全體國人所接受。可是為什麼這種服裝在將近一個世紀前就已經是「美」的呢?
原因無非是男人喜歡,開衩能看到大腿,我想看旗袍開衩處裸露的大腿的男人,投入視力最多的肯定是開衩的最上方,就是靠近大腿根部的那片,而絕非是腳踝附近。於是就能聯想到那看不到的腿根、私處,進而是床、是做愛。旗袍被認為是時裝,只要穿的起,所有丈夫、父親都不反對家裡女人穿旗袍。但是極力反對自己的女兒或老婆穿開衩很高的旗袍。心裡卻希望的旗袍開衩高一點、再高一點。因為不好意思直接說:「對面的女孩給我看看大腿」,只好間接說開了衩的旗袍好看了。
⑵ 旗袍不開叉還是旗袍嗎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⑶ 旗袍為什麼要分叉
第一個原因是為了讓女性可以自由的活動。因為旗袍一般是很修身的衣服,如果沒有兩邊開叉的話,恐怕很多人穿上它在配上高跟鞋,走起路來是估計要摔跤的吧。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展現女性的優美線條。中國女性講究的是含蓄的美,兩邊開叉的話,女性走起路來大長腿會有一種若隱若現的美麗,女性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開叉高度。
第三個原因是方便上洗手間。女性去衛生間解決個人的生理需求,這樣子也不容易摔倒,或者是弄臟自己的衣服,還是很合適的。
旗袍軼聞
海倫·福斯特·斯諾是《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的遺孀。此書記錄了他與毛澤東在延安窯洞時期的會晤。一九三一年海倫第一次去上海時,年僅二十三歲。海倫的好友波莉在全美到處為中國為「工合」籌款,宋慶齡得知後送了她自己的旗袍並囑咐波莉在全美各地演講時穿上。
斯諾夫婦到達菲律賓繼續為中國為「工合」籌款,波莉將旗袍又送給了斯諾夫婦。1998年3月17日,58年後,這件漂亮的旗袍從美國回歸中國,回到了北京後海北沿四十六號"宋慶齡故居"。
⑷ 旗袍為什麼要開叉
所謂旗袍呢,有兩種,其一為直譯,乃「旗人」之袍,就是滿洲人穿的民族服飾,較為肥大,從頭到腳是一條直線,沒什麼彎曲,下端開衩是為了騎射方便。其二則為民國時期的女性服飾,至於開衩,露足,突出線條等等,不過是當時的潮流或是審美需要罷了。
⑸ 開叉旗袍開的過高,有人說穿旗袍和走光沒什麼區別
開叉的旗袍開得不高,可能會導致腿部走光的現象。一般情況下需要搭配安全褲。
而對於大場合來講,旗袍開叉,體現的就是一種性感和時尚。所以我們還要學會正確的審美。
⑹ 旗袍開叉到哪最性感啊
開衩及大腿根部到胯部之間,一雙雪肌玉腿一覽無余而且露出一部分臀部(不露內褲的),腿部線條好看的女性穿這種高開衩的旗袍甚是好看!!!!
⑺ 一個扎哪吒頭的女的,穿高開叉白色旗袍,轉圈跳舞的動圖出自哪裡啊
應該是有人做的MMD這種MMD有很多有的是原創模型有的是用的游戲里或者動漫里的模型 你截一張圖放網路識圖應該能識別出來
⑻ 有沒有低領不開叉的香雲紗旗袍
你好,本店裡的旗袍都是量身定做。可以來料加工,也可以根據客戶自己喜歡的款式量身定做的噢
⑼ 母去世出嫁女送葬能穿白的緞子長款高開叉旗袍嗎
按你的描述,母親去世出嫁的女兒送葬,一般沒有明確限制說不能穿白緞長款高開叉旗袍。但是需要考慮幾個問題:
1、送葬的時候場面往往比較雜亂,要見不少賓客,處理不少事情。這情況下,穿旗袍是否方便行動?尤其是高開叉旗袍,無論是跪拜、行禮以及做好多事情都不太方便。
2、你們當地的風俗是如何的?如果偏向保守,那麼穿高開叉旗袍或許有些家中長輩或者親友會有意見。
以上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