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家規定著裝單位有多少家
國家規定著裝的單位共有13家。
經國務院批准統一著裝的部門及人員有:
1.公安機關所屬人民警察建制並授予警銜的在編人民警察;
2.司法部門所屬監獄、勞教部門負責監獄、勞教管理工作並授予警銜的在編警察;
3.法院系統在編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書記員和司法警察;
4.檢察院系統在編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書記員和司法警察;
5.海關系統所屬海關建制並授予關銜的工作人員和緝私警察;
6.國稅和地稅系統直接從事征稅的工作人員;
7.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直接從事市場監督、檢查的工作人員;
8.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在口岸從事檢驗檢疫的工作人員;
9.衛生部門直接從事食品衛生監督的專職工作人員;
10.農業部門所屬沿海、邊境水域和內陸水域從事漁政監督檢查任務的專職漁政人員,從事農業植物檢疫的專職人員,對外開放港口從事涉外漁船檢驗和漁港監督的專職人員;
11.林業部門從事森林植物檢疫的專職人員;
12.交通部門所屬對外開放港口從事港務監督的外勤工作人員和對外籍船舶檢驗的專職人員,內河港務監督工作人員,也包括公路執法人員;
13.國家海洋局所屬海洋調查船隊和從事海監船工作的專職人員、船員。
(1)商檢局以往制服擴展閱讀:
關於著裝的其他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行政執法需要,要求統一穿著制式服裝的,其批准許可權在國務院,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均無權批准。各地區、各部門要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統一著裝的有關規定,嚴禁擅自批准統一著裝,並不得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暗示下屬單位統一著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本地區和本部門統一著裝問題要認真進行清理整頓。對未經國務院批准擅自著裝的,要收回已經發放的制式服裝及其標志並予以銷毀。要堅決制止著裝混亂和穿著仿製「99」式警服現象。
凡不糾正的,一經發現要嚴肅處理,並追究批准機關領導人的責任。各地區、各部門自本通知下發後半年內,將整頓結果報財政部,由財政部匯總報國務院。財政、監察部門要嚴肅查處擅自著裝問題,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強輿論監督。
❷ 請問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海關有什麼區別業務方面是不是交叉
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海關有3點不同:
1、兩者的概述不同:
(1)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概述:簡稱C.I.Q,是為國家進行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的部門。
(2)海關的概述: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
2、兩者的職責不同:
(1)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職責:職責是對出入境的貨物、人員、交通工具、集裝箱、行李郵包攜帶物等進行包括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商品檢驗等的檢查,以保障人員、動植物安全衛生和商品的質量。
(2)海關的職責:對進出口貨物、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出境運輸工具,實施監督管理,有的稱作通關管理,有的稱作保障貨物、物品合法進出境。
徵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許多國家海關除徵收關稅外,還在進出口環節代征國內稅費,例如增值稅、消費稅和石油稅等。有些國家海關,還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和進口商品罰金等。查緝走私。
3、兩者的級別不同:
(1)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級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是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上級機構。
(2)海關的級別:高於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級別。
二、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是海關的下屬機構,兩者在業務方面是存在交叉的。兩者均對進出口貨物、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出境運輸工具,實施監督管理。
❸ 大部制改革中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會怎麼改有業內人知道么
原來討論的多是對檢疫的意見基本一致,衛生檢疫回衛生部、動植物檢疫回農業部,商品檢驗尚在討論,商務部在上次機構改革中曾提到美國商務部是管理標准和技術壁壘的,所以商檢也可能劃歸商務部,也可能劃歸海關,1998年三檢合一後至2002年與技術監督局合並前,出入境檢驗檢疫曾歸海關總署領導,另外工商和技術監督局合並的市場監管局也可能是商檢的去向之一。另外食葯監總局已經成立,質監工商食品衛生領域人員已經轉崗,質檢總局和工商總局面臨拆分已成定局,商務、海關、檢驗檢疫、衛計委、農業部、工商、質監、安監都等著分一杯羹,期間就看博弈了。另一說為了防止合並後一家獨大的局面,國務院研究室草擬了一份機構改革方案,衛生檢疫劃歸衛計委,動植物檢疫劃歸農業部,商品檢驗劃歸海關,認監委劃歸發改委,標准委劃歸商務部(商務部負責技術標準的wto國際通報),特種設備監察局與安監局合並特種設備監察總局,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劃歸國資委,技術監督局、工商局、食葯監局合並市場監管局(深圳、武漢、舟山都已試點)。從本屆政府機構改革思想理念看,改革不走回頭路,機構改革不僅僅是指把業務相似、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合並,核心是政府職能轉變。為了貿易便利化,檢驗檢疫與海關合並比較符合實際。在大多數人眼裡,檢驗檢疫和海關就是一家,甚至外貿企業報檢、報關的人有的也認為是一家,因為兩家總是在一起辦公,特別是在機場、港口、保稅區等地方,一個大廳辦公;從檢驗檢疫發展歷史和改革趨勢看,不可能走回頭路,中國改革不走回頭路,機構改革也是如此。分批報檢檢驗和拆分報檢檢疫更加不利於一次通關、一次查驗和一次放行;檢驗檢疫三定方案中的原產地證、檢疫和貨物查驗可以與海關互補,檢驗檢疫的實驗室還可以增強海關化驗實驗室的實力(實驗室人員為參公事業編制)。
❹ 有關毛絨玩具,商檢局驗廠,我應該准備哪些資料
出口玩具生產企業質量許可(注冊登記)審核要求
(試 行)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
2007年 8 月
編制說明
1. 編制依據和適用范圍
本表根據《出口玩具質量許可(注冊登記)實施細則》制定,適用於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玩具生產企業實施質量許可(注冊登記)的審核和監督審核,表中打「*」的條款為監督審核的必查項目,對本表所列其他項目,在三年有效期內覆蓋。
2. 凡本表中打「不符合」欄目的,須出具不符合項報告,同一欄目中可以有多個不符合項。
3. 現場審核進行成品抽查時,發現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的判為否決項,發現一般項目不合格的判為嚴重不符合項。
4. 現場審核結論分為「推薦發證」和「不推薦發證」
4.1現場審核無否決項,嚴重不符合項在2個以下(含2個),且嚴重不符合項及一般不符合項累計7個(含7個)以下的,現場審核結論為「推薦發證」。
4.2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審核結論為「不推薦發證」:
a. 發現否決項;
b. 發現3個(含3個)以上嚴重不符合項;
c. 嚴重不符合項及一般不符合項累計8個(含8個)以上。
5. 本表「審核要點」中的內容僅供審核人員參考,並不包括審核全部內容。本表也不作為最終審核報告。
項目 條款 質量管理及產品控制要求 審核要點 符合 不符合 備注
1.質量管理體系和管理職責 1.1
企業應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編制能滿足本要求的質量手冊或其它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加以實施和保持。 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是否包括以下內容:質量方針、質量目標、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企業為確保其過程有效策劃、運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包括外來文件)和記錄(格式)。
2.企業是否識別了質量管理體系所需的過程,編制了能覆蓋本要求的質量手冊。 如獲國家認可的體系認證證書,記錄發證機構和證書號,可減免審查。
1.2
企業應建立並保持文件控製程序,確保文件充分與適宜,確保各個場所使用的文件均為有效版本。 1.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了文件控製程序,是否建立了受控文件清單。
2.文件是否經過了相關授權人員的審批。
3.各使用場所使用的文件是否為有效版本。
4.各種文件(特別是技術文件)的更改是否得到批准。
5.外來文件的有效性是否進行了評審並記錄。
同上
1.3 企業應制定質量記錄控製程序,保證記錄的清晰、完整,易於識別和檢索。 1.是否建立並保持了記錄控製程序,是否建立了記錄清單。
2.是否明確了各種記錄的保存期,保存期是否宜於追溯。
3.質量記錄的更改是否符合規定。
4.記錄是否清晰完整,易於識別和檢索。 同上
1.4
企業最高管理者應明確產品滿足法律法規要求的重要性,應策劃並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並為全員所理解。 1.質量方針是否為質量目標的建立提供了框架,是否體現了持續改進的精神.
2.質量目標是否為可測量的,是否適宜,是否定期監測。
3.質量目標是否在相關職能層次上進行分解,是否與其職責直接相關。
4.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是否被員工理解。 同上
1.5
企業最高管理者應確保在企業內的職責、許可權及其相互關系得到規定和溝通。 1.企業是否設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本要求的各過程是否有相關責任部門或人員負責。
2.企業內部是否有職責不清現象,是否有未經授權而行使相關職權的現象。 同上
2.資源管理 2.1*
企業應確定提供並維護為達到產品要求和可持續發展所需的設施和環境。
1.企業的廠房生產車間、廠房、庫房、生產設備和檢測設備等設施是否與企業的生產能力相適應,是否可以為產品提供適宜的防護。
2.當產品在安全衛生項目上有特別要求時,企業的基礎設施是否可以滿足要求。
3.企業是否識別了影響安全衛生環保的工作環境,是否存在影響產品安全衛生的隱患。
4.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了文明生產管理程序,廠容、廠貌是否干凈整齊,生產秩序是否良好,人流、物流通道是否暢通並與工藝流程相適應。
2.2* 企業應建立並保持生產設備(包括工裝、工位器具,下同)的管理程序,保證生產設備的完好。 1. 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了生產設備(包括工裝、工位器具,下同)
的管理程序及管理台帳。
2.影響產品安全衛生的工裝、工位器具是否受控並記錄。
3.重要設備、關鍵工序、特殊工序的設備是否有定期保養的規定並實施和記錄。
2.3* 企業應建立並保持檢測設備的管理程序,為產品符合確定的要求提供證據。 1.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檢測設備的管理程序及管理台帳,是否有產品安全衛生項目檢測所必需的常規設備。
2.企業對產品安全衛生項目的檢測缺少相應手段時是否有其他保證措施,這些保證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規、顧客的要求。
3.用於產品安全衛生項目及環保檢測的計量設備是否經過法定部門檢定有效。
4.用於產品一般項目檢測的計量器具的管理是否符合管理文件的規定並記錄。
5.當發現檢測設備不符合要求時企業是否對以往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並採取適當措施和記錄。
2.4*
企業應明確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人員的要求,保證這些人員是能夠勝任工作的。 1.企業的技術人員、檢驗/驗證人員、生產工序操作人員的崗位能力要求是否得到識別,上崗前是否得到確認,是否提供了培訓或其他措施以滿足這些要求,是否有相關的記錄。
2.檢驗人員的數量是否滿足檢驗的需要(一般不少於5%)。
3.技術人員是否熟悉與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要求。
4.最終產品檢驗人員是否熟悉與產品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及操作要求,各工序檢驗人員是否熟悉本工序的產品要求和操作要求,是否能熟練操作。
5.技術人員、檢驗/驗證人員、關鍵工序/特殊工序操作人員是否得到了持續培訓。
3.產品實現 3.1*
企業應正確識別與產品有關的要求,以保證產品符合法律法規和顧客的要求。
1.企業是否收集了與產品要求相關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技術指令。
2.當顧客對產品的要求不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時,企業是否與顧客進行了溝通並記錄,並採取相應措施,以使產品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3.對成交樣品(首件產品)是否進行了鑒定並記錄,鑒定內容是否包括了產品與法律法規要求的符合性。其安全衛生項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
4.產品的圖紙(樣品)、工藝技術文件中的安全衛生項目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
3.2
企業應對產品實現過程進行策劃,確定產品實現所需的文件和資源,產品所要求的驗證、確認、監視、檢驗和試驗活動以及接收准則。 1.企業是否制定了工藝技術文件(樣品)和作業文件。
2.企業是否確定了各工序(特別是關鍵工序,特殊工序)的控制要求及產品要求。
3.企業是否確定了產品實現所需的檢查點,是否制定了產品的檢驗試驗/驗證的作業文件。
4.相關的技術文件、作業文件是否適宜與充分。
3.3* 企業應對生產過程實施控制。
1.各生產工序是否獲得了相應的技術文件(包括樣品)和作業文件。
2.各生產工序是否按相應的文件要求操作。
3.各生產工序的操作人員是否具有相應的資格。
4.各生產工序使用的設備是否適宜及完好。
5.各生產作業場所是否在規定的環境要求下作業。
6.是否對規定要求工序的工藝參數、產品特性加以監視和測量並記錄。
7.標識方法是否適宜,能否正確識別產品和檢驗狀態。在有可追溯性的要求時是否對產品進行了唯一性的標識。
8.是否對產品進行了適當的防護(特別是當可能影響產品安全衛生項目的符合性時)。
9.是否按產品放行規定和批准放行的許可權放行產品。
3.4*
企業應建立並保持采購控製程序,確保采購的產品(外加工品)符合規定的采購要求。 1.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了采購控製程序和合格供方(外包方)名單。
2.是否均在合格供方(外包方)處采購,特別采購時是否按規定進行了批准。
3.是否制定了選擇、評價和重新評價供方(外包方)的准則,准則是否適宜與充分。
4.是否按規定進行了評價並記錄。
5.對采購的物資中企業無檢測手段的安全衛生項目,是否要求供方定期提供合格證明,逐批提供符合性聲明。
6.對主要工序的外包產品是否明確了到外包方進行現場驗證的要求,並進行現場驗證和記錄。
4.產品一致性
工廠應建立產品一致性的文件化控製程序,確保批量生產的產品應在下述幾個方面進行一致性控制,以確保認證產品持續符合規定的要求。
4.1* 1)產品的銘牌、說明書和包裝上所標明的產品名稱、規格和型號、警示說明。 此項為嚴重不符合項或否決項
4.2* 2)產品的結構。 同上
4.3* 3)產品的關鍵原/輔材料、零部件。 同上
4.4* 4)產品的結構、關鍵原/輔材料、零部件的變更受控。任何可能影響與標准要求和型式試驗樣機一致性的產品變更,在實施前應向發證機構申報並獲得批准後方可執行。 同上
5.監視測量分析與改進 5.1*
企業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控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得到滿足。 1.企業對原輔材料(零部件)、工序產品(外包產品)、成品的檢驗是否按相關的文件實施並保存記錄。
2.檢驗記錄是否反映檢驗過程,判定是否准確。
3.是否有放行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現象。
4.產品的周期檢測項目是否按規定(內外部)組織實施。
對有塗層/油漆等原材料的,現場抽查原材料,按進口國標准檢測。 此項為嚴重不符合項或否決項
5.2
企業應建立並保持不合格品控製程序,確保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得到識別和控制。 1.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不合格品控製程序。
2.對不合格品是否進行了標識與隔離。
3.是否按文件的規定處置不合格品並記錄。
4.對返修品是否進行了重新檢驗並記錄。
5.當發現不合格產品(特別是安全衛生項目)已經放行時企業是否採取了相應的適當的措施並記錄。 此項為嚴重不符合項或否決項
5.3
現場抽查的成品應該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要求。 1.按相關的檢驗規程現場抽查廠檢合格的每大類產品各2款,按進口國標准檢測。 此項為否決項
5.4
企業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自查,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實施和保持。
1.企業是否建立並保持內部檢查程序,是否按規定進行了自查。
2.自查是否覆蓋了企業的所有部門及本要求的所有條款。
3.對自查中發現的不符合項是否進行了原因分析,採取了糾正措施及對其效果的驗證。
4.是否有自查計劃、檢查表、自查記錄、不符合項報告等記錄。
5.5
企業應確定、收集和分析適當的數據,建立並保持糾正/預防措施控製程序,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 1.是否建立了客戶信息、投訴處理的管理程序,對客戶的投訴是否及時進行了處理並記錄。
2.是否定期進行了質量分析。
3.是否對在采購、生產過程、檢驗、用戶反饋及投訴、內外部檢查審核等質量活動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採取了相應的糾正/預防措施。
4.是否驗證了糾正/預防措施實施的有效性。
5.行之有效的糾正/預防措施是否得以保持。
審核結果統計: 否決項: 項; 嚴重不符合: 項; 一般不符合: 項;
最終審核結論:此次評審共發現一般不符合 項,為合格;
企業名稱:
審核組組長簽字: 審核組員簽字: 審核日期: 年 月 日
❺ 請問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是統一的制服嗎
是統一制服,是藏藍色,有CIQ標志,帽沿帶黃邊,徽章國徽下有一權杖、天平。和工商的有類似的地方,但比它好看率氣。
給你個網址,有圖片新聞穿制服的
http://www.cngm.org/
❻ 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協檢員有制服嗎 和正式人員的一樣嗎
有的局有,有的局沒有。一般的協管員會發查驗服,毛料制服不太可能發。
❼ 報關員工作有工作制服
是的。報關員就是打工的,又不是海關人員。
報關/全國商檢(服裝,鞋子,LED燈,鋼材,發電機,風扇,電纜,開關,閥門,木製品,玩具等優勢)/產地證(CO,FA,FE,FF等各類FTA) 商會/各國大使館認證(報關單,價格單,ccvo等),一次性SASO ,各地核銷單。
❽ 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要合並進海關了嗎
目前尚未有確切消息。有幾個版本的傳聞,一說商品檢驗鑒定推向市場,食品衛生檢驗歸葯食監,檢疫和技術中心並入海關,一說檢疫分別歸屬農業部和衛生部,商品檢驗鑒定和技術中心都推向市場,食品衛生檢驗歸葯食監,也有說單獨成立食檢局或食安局歸屬衛生部。總之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具體怎麼變,等新一屆政府組成後才會慢慢研究。變是肯定要變的,只是變的時間和變的方式不確定罷了。
❾ 報關員必須穿制服嗎
不是的。報關員就是打工的,又不是海關人員。
報關/全國商檢(服裝,鞋子,LED燈,鋼材,發電機,風扇,電纜,開關,閥門,木製品,玩具等優勢)/產地證(CO,FA,FE,FF等各類FTA) 商會/各國大使館認證(報關單,價格單,ccvo等),一次性SASO ,各地核銷單。
❿ 海關與檢驗檢疫局有什麼關系啊
兩者是獨立的部門。
1、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於1998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組建。由原來的中國商品檢驗局(簡稱商檢),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檢疫局(簡稱衛檢),中國動植物檢疫局(簡稱動植檢)三個機構組建而成。
現在人們俗稱的商檢局已經不存在,但很多人還是習慣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叫商檢局,把報檢叫做商檢。「中國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後與「中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 合並總稱「國家質量監督與檢驗檢疫總局」,簡稱「質檢總局」。
2、
海關是依據本國(或地區)的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一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品途中繳納的一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
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一詞則專指政府徵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徵收進出口稅的政府機構,即海關,是對出入國境的一切商品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並照章徵收關稅的國家機關。
(10)商檢局以往制服擴展閱讀:
新組建的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是主管出入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商品檢驗的行政執法機構。其主要職責任務是:
(1)研究擬定有關出入境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及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實施細則、辦法及工作規程,督促檢查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貫徹執行。
(2)組織實施出入境檢驗檢疫、鑒定和監督管理;負責國家實行進口許可制度的民用商品入境驗證管理;組織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的前期監督和後續管理。
(3)組織實施出入境衛生檢疫、傳染病監測和衛生監督;組織實施出入境動植物檢疫和監督管理;負責進出口食品衛生、質量的檢驗、監督和管理工作。
(4)組織實施進出口商品法定檢驗;組織管理進出口商品鑒定和外商投資財產鑒定;審查批准法定檢驗商品的免驗和組織辦理復驗。
(5)組織對進出口食品及其生產單位的衛生7711第二十五章出入境檢驗檢疫基礎知識注冊登記及對外注冊管理;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標志、進口安全質量許可、出口質量許可並負責監督檢查;管理和組織實施與進出口有關的質量認證認可工作。
(6)負責涉外檢驗檢疫和鑒定機構(含中外合資、合作的檢驗、鑒定機構)的審核認可並依法進行監督。
(7)負責商品普惠制原產地證和一般原產地證的簽證管理。
(8)負責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業務的統計工作和國外疫情的收集、分析、整理,提供信息指導和咨詢服務。
(9)擬定出入境檢驗檢疫科技發展規劃;組織有關科研和技術引進工作;收集和提供檢驗檢疫技術情報。
(10)垂直管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
(11)開展有關的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按規定承擔技術性貿易壁壘和檢疫協議的實施工作,執行有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