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滿族的服裝文化及特點是什麼
滿族的傳統服飾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我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歷史上曾對我國的服飾發展有過很大影響。
古代,滿族先世的服飾,一年四季皆穿袍服,分為光皮和毛皮兩種。其後,「女工所織,只有麻布」。清初,在寧古塔地方,「滿洲富者績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衣狍皮,不知有布帛」。直到康熙年間,「今居寧古塔者,衣食粗足,則皆服綢緞,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猻、狼皮大呼。惟貧者乃服布」。這與從前衣皮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明朝南遷到遼東地區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皮兼用。到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後,他們的服飾雜亂無章,出現「上下同服」的現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製。入關之後,從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製,不可逾越。至於閑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綢緞或布製做,外套馬褂,直到辛亥革命,一直是這樣。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展,喜用綢緞製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可算是清朝的時裝。辛亥革命後,旗袍的樣式由肥變瘦,並有長、短袖之分。經過不斷改進,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我國婦女穿上合體的旗袍,既表現出身材美,又文雅大方,現已成為我國婦女所喜愛的中式服裝。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政權,推行八旗制度以後,滿族人均在旗,因此他們所穿的袍服便稱為"旗袍"。滿族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後,清太宗皇太極認為清朝帝王應當維持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尤其是維持統治者的民族標志的服飾制度,以此作為固國之本。於是便著手制定和完善清朝的衣冠制,並三令五申,不許親王大臣學漢人穿褒衣博帶、寬袍大袖等。要求在宮廷里的侍女奴僕都著滿族服裝,漢人成年男子衣著發式必須遵從滿族的習慣,只有在死後入殮殯葬時方可用漢人衣冠。
旗袍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擺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干糧、用具裝進前襟。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贊賞。
馬褂
馬褂,是滿族喜愛的服飾,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是滿族騎射時穿著的一種褂子,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清朝沈陽滿族詩人繆潤紱描述說:「捲袖長衫稱體裁,巧將時樣斗妝台,誰知低護蓮船處,爭及羅裙一擊來。」可見當時滿族捲袖服飾極為時興。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用馬褂的習俗已盛行,青年喜著馬褂以示武勇。以後,由於清帝提倡騎射,經常以馬褂賞賜臣下,竟成為一種「禮服」。皇帝賞給「黃馬褂」也成為極高的榮譽。
坎肩
清朝時興穿坎肩,應當說是在進關之後,由於民族融合,受漢族衣著的影響的結果。坎肩並不是滿族原有的服裝,是由漢族的「半臂」演變來的。據記載「半臂」的樣式始於隋朝,當時很簡單,就是無領、無袖、對襟。坎肩還有背心、蔽甲方、披襖、搭護等名。坎肩分為對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種。婦女穿的坎肩還要綉花鋃邊。坎肩有棉有夾,或絲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有一種「巴圖魯」(滿語勇士)坎肩在八旗子弟中很流行。後來有的加上兩袖,被稱為「鷹膀」,更顯英武。
『貳』 成都錦帛甄洛旗袍琵琶襟的有嗎
1.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 襖,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2.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 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鍛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系著一塊美玉.3.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4.頭上挽著漆黑油光的髻兒,蜜合色棉襖,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蔥黃綾棉裙,一色半新不舊,看去不覺奢華5.銀紅襖兒,青緞背心,白綾細摺裙6.掐金挖雲紅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狸里的鶴氅,束一條青金閃綠雙環四合如意絛,頭上罩了雪帽還有很多的 就不贅述了希望回答可以幫助你
『叄』 成都錦帛甄洛旗袍一般用什麼布料
1、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既樸素又大方。日常生活中的旗袍就是要簡單實用。
2、用織錦緞、古香緞等面料做成的旗袍,花型典雅,富有民族氣質,有氣質的新娘一定要試一下這種旗袍,會讓你更加古典迷人。
3、採用針織滌綸縫制的旗袍,則具有挺括、平整、光滑、端莊之感,且價格適宜。光滑面料的旗袍會在太陽下閃著光,有一種神秘的感覺。
4、真絲印花綢、柔姿紗等面料做成的旗袍,穿著舒適、涼爽、大方,顯得自然、俏麗。還有一絲霸氣在裡面。
5、其實旗袍也分高、中、低三個檔次,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十元不等。旗袍價格高低的關鍵,在於面料和做工。用真絲、亞麻等面料製作的旗袍價格相對便宜,通常幾百元就能買到,而用綢緞、蕾絲等面料製作的旗袍,價格較高,要上千元一件。
6、旗袍面料的種類不是很多,面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旗袍的價格,面料知識價格的一種原因,相同的面料旗袍的價格是不一樣的,這就和師傅的做工有很大的關系,要問旗袍的哪種面料好,這是沒有絕對的回答的,只有你喜歡的才是好的,如果你有足夠的金錢可以找一個技術高超的師傅給你做,但這個價格是非常的昂貴。
(3)旗袍艾卡帛五分袖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肆』 求對清朝旗裝描寫,要多點
和碩親王
親王朝冠,與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龍、薰貂、紫貂惟其時。夏織玉草或藤竹絲為之。紅紗綢里。石青片金緣。上綴朱緯。頂用紅寶石,曾賜紅絨結頂者,亦得用之。
端罩,青狐為之,月白緞里,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朝服、蟒袍藍及石青隨所用,若曾賜金黃色者,亦得用之。餘與皇子同。
朝珠、朝帶、吉服帶、雨冠、雨衣、雨裳,均與皇子同。崇德元年,定親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八。前舍林,嵌東珠四。後金花,嵌東珠三。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十,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四。服用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滿翠四補等緞。
親王明轎一,木質,灑金,不施幰。蓋、轅、桿皆魨朱飾金。暖轎一,銀頂,金黃蓋幨,紅幃,緞、氈各惟其時。初制,親王明轎廣三尺三寸,地平廣與轎面同。俱施羊肝漆灑金,上下雕玲瓏花卉。直桿、橫桿、撐桿各二,肩桿四,俱朱魨貼金飾。紅布幰衣、油綢雨衣各一。
親王福晉吉服褂,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餘皆與皇子福晉同。側福晉冠頂等各飾東珠九。服與嫡福晉同。並按崇德元年,定親王嫡妃冠頂嵌東珠八,側妃嵌東珠七。順治九年,定嫡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側妃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嫡妃同。
親王福晉暖轎及朱輪車,紅蓋,四角皁緣。金黃幨,紅幃,朱轅,輿用金頂。
自親王以下、貝勒以上各側室,均降嫡一等。並按初制,親王妃車、轎紅蓋,紅幃,金黃垂幨,蓋角青緣。其側妃車、轎亦紅蓋,紅幃,蓋角青緣,紅垂幨。
親王世子
親王世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五。後綴金花,飾東珠四。吉服冠、端罩、補服、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同。
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三。左右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同。順治九年,定親王世子冠頂三層,共嵌東珠九。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三。服與親王同。
親王世子明轎一,制同前。暖轎一。紅蓋,金黃幨,紅幃。餘如親王。
世子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六。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綴為帶。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餘皆與親王福晉同。順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親王側妃。其側妃冠頂嵌東珠八。服與嫡妃同。
親王世子福晉暖轎及朱輪車,紅幨。餘如親王福晉。初制,親王世子妃轎、車蓋、幃與親王側妃同。其側妃轎、車,紅蓋,紅幃,蓋角青緣,青垂幨。
多羅郡王及郡王長子服飾
多羅郡王
郡王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四。後綴金花,飾東珠三。吉服冠、端罩皆與親王世子同。
補服,用石青色,綉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親王世子同。
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貓睛石一。佩絛如帶色。吉服帶與親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七。前舍林,嵌東珠三。後金花,嵌東珠二。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與親王同。
郡王明轎一,暖轎一。紅蓋,紅幨,紅幃。餘同親王世子。初制,郡王以下、貝勒以上,俱坐明轎,八人舁之,如親王儀。輔國公以上,亦坐明轎,四人舁之。原乘馬者聽。
郡王福晉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八,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五。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亦綴珊瑚。青緞為帶。吉服冠與世子福晉同。
金約,鏤金雲八,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後系金銜青金石結,垂珠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末綴珊瑚。
吉服褂,綉五爪行龍四團,前後兩肩各一。餘皆與世子福晉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嫡妃冠頂嵌東珠七,側妃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嫡妃冠服與世子側妃同。其側妃冠頂嵌東珠七。服用蟒緞、妝緞,各色花、表緞。
郡王福晉暖轎及朱輪車,皁幨。餘如親王世子福晉。輿用銀頂。初制,郡王妃轎、車蓋、幃與親王世子側妃同。其側妃轎、車,紅蓋,紅幃,蓋角藍緣,藍垂幨。
郡王長子
郡王長子明轎一,暖轎一。自貝勒以上,用輿夫八人。紅蓋,紅幨,紅幃。餘如郡王。
郡王長子福晉暖轎及朱輪車,四角藍緣,藍幨。餘如郡王福晉。初制,郡王長子妃轎、車蓋、幃與郡王側妃同。其側妃轎、車,紅蓋,四角青緣,青幃,紅幨。
多羅貝勒
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吉服冠、端罩皆與郡王同。
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通綉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黃色,餘隨所用。朝珠絛用石青色。餘同郡王。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佩絛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金黃,版飾惟宜。佩絛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貝勒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六。前舍林,綴東珠二。後金花,綴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用四爪兩團龍補及蟒緞、妝緞。
貝勒明轎一,暖轎一。自貝勒以上,用輿夫八人。紅蓋,紅幨,紅幃。餘如郡王。
貝勒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三。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石青絛二,末亦綴珊瑚。吉服冠與郡王福晉同。
金約,鏤金雲七。餘同郡王福晉。耳飾亦與郡王福晉同。
朝褂,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吉服褂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餘與郡王福晉同。
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領、袖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蟒袍通綉九蟒。領約、朝珠、采帨絛用石青色。餘皆與郡王福晉同。崇德元年,定貝勒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六。側夫人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六。服與嫡夫人同。
貝勒夫人暖轎及朱輪車,四角皁緣,皁幃。餘如郡王長子福晉。初制,貝勒夫人轎、車與郡王長子側妃同,其側夫人轎車,紅蓋,藍緣,藍幃,紅幨。
多羅貝勒、固山貝子服飾
多羅貝勒
貝勒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三。後綴金花,飾東珠二。吉服冠、端罩皆與郡王同。
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通綉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黃色,餘隨所用。朝珠絛用石青色。餘同郡王。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佩絛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金黃,版飾惟宜。佩絛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貝勒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六。前舍林,綴東珠二。後金花,綴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用四爪兩團龍補及蟒緞、妝緞。
貝勒明轎一,暖轎一。自貝勒以上,用輿夫八人。紅蓋,紅幨,紅幃。餘如郡王。
貝勒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七,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三。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末綴珊瑚。冠後護領垂石青絛二,末亦綴珊瑚。吉服冠與郡王福晉同。
金約,鏤金雲七。餘同郡王福晉。耳飾亦與郡王福晉同。
朝褂,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吉服褂前後綉四爪正蟒各一。餘與郡王福晉同。
朝袍,藍及石青諸色隨所用,領、袖片金緣,冬用片金加海龍緣。綉四爪蟒,領後垂石青絛。蟒袍通綉九蟒。領約、朝珠、采帨絛用石青色。餘皆與郡王福晉同。崇德元年,定貝勒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六。側夫人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六。服與嫡夫人同。
貝勒夫人暖轎及朱輪車,四角皁緣,皁幃。餘如郡王長子福晉。初制,貝勒夫人轎、車與郡王長子側妃同,其側夫人轎車,紅蓋,藍緣,藍幃,紅幨。
固山貝子
貝子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六,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二。後綴金花,飾東珠一。吉服冠頂用紅寶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三眼、雙眼、單眼之分,遇賞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貝勒。補服色用石青,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團。朝服、蟒袍、朝珠皆與貝勒同。
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一。吉服帶與貝勒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五。前舍林,後金花,各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每片嵌藍寶石一。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六,舍林增嵌東珠一,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一。服與貝勒同。
貝子明轎一,暖轎一。紅蓋,紅幨,青幃。餘如貝勒。
貝子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六。金約鏤金雲六,吉服褂前後綉四爪行蟒各一。餘皆與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貝子嫡夫人冠頂嵌東珠五。側夫人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嫡 夫人冠頂服飾如郡王側妃。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五。服與嫡夫人同。
貝子夫人車,紅蓋,青緣,青幃,紅幨。初制,貝子夫人車與貝勒側夫人同。其側夫人車,青蓋,紅緣,青幃,紅幨。
鎮國公、輔國公服飾
鎮國公
鎮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五,上銜紅寶石。夏朝冠前綴舍林,飾東珠一。後綴金花,飾綠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頂用紅寶石,未入八分公用珊瑚,皆戴雙眼孔雀翎。端罩紫貂為之,月白緞里。補服前後綉四爪正蟒方補。朝服、蟒袍、朝珠與貝子同。
朝帶,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貓睛石一。吉服帶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四。前舍林,嵌東珠一。後金花,嵌綠松石一。帶如貝子。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五,餘如舊。帶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補。餘與貝勒同。
鎮國公明轎一,暖轎一。皁蓋,紅幨,皁幃。餘如貝子。
鎮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五。金約鏤金雲五。吉服褂綉花八團。餘皆與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鎮國公嫡夫人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嵌東珠五。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四。服與嫡夫人同。
鎮國公夫人車,朱輪,皁蓋,紅緣,皁幃。紅幨。自公夫人以上,蓋、幃均用雲緞,鎮國將軍夫人以下用素緞。並按初制,鎮國公夫人車蓋、幃與貝子側夫人同。其側夫人車,青蓋,藍緣,青幃,紅幨。
輔國公
輔國公朝冠,頂金龍二層,飾東珠四,上銜紅寶石。餘皆如鎮國公。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冠頂二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三。前舍林,嵌綠松石一。後金花,嵌寶石一。帶如鎮國公。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四,舍林、金花、帶、服色俱與鎮國公同。
輔國公明轎一,暖轎一。青蓋,紅幨,青幃。餘如鎮國公。自輔國公以上,用輿夫四。
輔國公夫人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四。金約鏤金雲四。餘皆與鎮國公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輔國公夫人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嵌東珠四。服如貝子夫人。其側夫人冠頂嵌東珠三。服與嫡夫人同。
輔國公夫人車,朱輪,皁蓋,青緣,皁幃,紅幨。初制,輔國公夫人車蓋、幃與鎮國公側夫人同。其側夫車,青蓋,藍幃,紅幨。
宗室將軍服飾
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東珠一,上銜紅寶石。吉服冠頂用珊瑚。補服前後綉麒麟。餘皆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鎮國將軍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鑲圓版,嵌紅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中節嵌東珠,帶用金鑲方玉版,各嵌紅寶石一。補服綉麒麟,餘與鎮國公同。
鎮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一品命婦。
鎮國將軍夫人車,朱輪,皁蓋,青緣,皁幃,紅幨。初制,鎮國將軍夫人車蓋、帷與輔國公側夫人同。
輔國將軍
輔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頂亦用鏤花珊瑚。補服前後綉獅。餘皆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輔國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帶用圓金版。順治九年,定冠頂改銜紅寶石,中節嵌小紅寶石一。帶如鎮國將軍。補服綉獅。餘與鎮國公同。
輔國將軍夫人冠、服均視二品命婦。
輔國將軍夫人車,朱輪,青蓋,紅幨,青幃。初制,輔國將軍夫人車蓋、帷皆以藍緞為之,紅垂幨。
奉國將軍
奉國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上銜藍寶石。吉服冠頂亦用藍寶石。補服前後綉豹。餘皆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國將軍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玲瓏J4金方鐵版。順治九年,定冠頂上銜紅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圓版。補服綉豹。餘與鎮國公同。
奉國將軍淑人冠、服均視三品命婦。
奉國將軍淑人車,均朱輪,皁蓋,皁幃,皁幨。初制,奉國將軍淑人及奉恩將軍恭人車,蓋、幃、幨皆以青緞為之。
奉恩將軍
奉恩將軍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青金石。補服前後綉虎,餘皆視武四品,惟衣裾四啟。帶用金黃色,凡宗室皆如之,覺羅用紅色。順治九年,定奉恩將軍冠頂上銜藍寶石,中節嵌小藍寶石一。帶用起花金鑲銀圓版。補服綉虎,餘與鎮國公同。
奉恩將軍恭人冠、服均視四品命婦。
奉恩將軍恭人車,均朱輪,皁蓋,皁幃,皁幨。初制,奉國將軍淑人及奉恩將軍恭人車,蓋、幃、幨皆以青緞為之。
公主及額附服飾
固倫公主
固倫公主冠、服制如親王福晉。崇德元年,定固倫公主冠頂嵌東珠八。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翟鳥五爪四團龍補、五爪龍緞、妝緞、滿翠四補等緞。
固倫公主暖轎一,金頂朱輪車一。皆金黃蓋,紅幃,紅緣,蓋角金黃幨。初制,固倫公主車轎蓋以金黃緞為之,蓋角垂檐皆紅緣。
固倫額駙吉服冠,頂用紅寶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帶用金黃色。餘與貝子同。崇德元年,定固倫額駙冠服與貝子同。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六。舍林嵌東珠二。金花嵌東珠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東珠一。
和碩公主
和碩公主朝冠、金約,制如親王世子福晉。餘與固倫公主同。崇德元年,定和碩公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固倫公主同。
和碩公主暖轎及朱輪車,紅蓋,紅幃,蓋角金黃緣。餘同固倫公主。和碩公主以下、縣主以上,輿用銀頂。並按初制,固倫公主車、轎皆紅緞為之,蓋角亦金黃緣。
和碩額駙吉服冠,頂用珊瑚,戴雙眼孔雀翎。朝帶色用石青或藍,金銜玉圓版四。餘與鎮國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碩額駙冠服與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上者,仍照本階服用。順治八年,定冠頂嵌東珠四,舍林嵌東珠一。金花嵌綠松石一。帶用金鑲玉圓版四片,每片嵌貓睛石一。
諸格格服飾
和碩格格(郡主)
郡主朝冠、金約,制如郡王福晉。餘與和碩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頂嵌東珠六。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和碩公主同。
郡主暖轎及朱輪車,紅蓋,紅幃,紅幨,蓋角皁緣。餘如和碩公主。初制,郡主蓋、幃與和碩公主同,惟蓋角青緣。
郡主額駙朝帶,用鏤金圓版四,每具飾綠松石一。餘視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郡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嵌東珠一。帶用金圓版四片,嵌綠松石四。順治八年,定冠、帶與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補服。
多羅格格(縣主)
縣主朝冠、金約,制如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晉。餘與郡主同。崇德元年,定縣主冠頂嵌東珠五。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用蟒緞、妝緞,各樣花、素緞。
縣主暖轎及朱輪車,紅蓋,青幨,蓋角青緣。餘如郡主。初制,縣主蓋、幃俱同和碩公主,惟蓋角藍緣。
縣主額駙冠服,視武二品。崇德元年,定縣主額駙冠頂上銜紅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每片嵌紅寶石四。
多羅格格(郡君)
郡君朝冠、金約,制如貝子夫人。朝褂、龍袍、領約、朝珠、采帨、吉服褂、蟒袍均如貝勒夫人。餘同縣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頂嵌東珠四。順治九年,定冠服與縣主同。
郡君車,紅蓋,紅幨,青幃,蓋角青緣。初制,郡君車蓋紅緞為之,藍幃,蓋角藍緣。
郡君額駙冠服,視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額駙冠頂上嵌藍寶石。帶用金圓版四片。
固山格格(縣君)
縣君朝冠、金約,制如鎮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貝子夫人。餘皆與郡君同。崇德元年,定縣君冠頂嵌東珠三。順治九年,定冠頂增嵌東珠二。服與郡君同。
縣君車,皁蓋,紅幨,皁幃,蓋角紅緣。初制,縣君車蓋青緞為之,蓋角紅緣。
縣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縣君額駙冠頂上銜水晶石。帶用J4金方鐵版四片。
格格
鎮國公女鄉君車,皁蓋,皁幃,紅幨,蓋角青緣。初制,鎮國公女鄉君車蓋、幃亦以青緞為之,蓋角藍緣。
鎮國公女鄉君朝冠、金約,制如輔國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鎮國公夫人。餘同縣君。
輔國公女鄉君車,青幃,蓋去緣飾。餘如鎮國公女。郡君以下車皆朱輪。並按初制,輔國公女鄉君車青蓋、藍幃。
輔國公女鄉君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三。金約鏤金雲三。餘與鎮國公女鄉君同。崇德元年,定鄉君冠頂嵌東珠二。順治九年,定鎮國公女鄉君冠頂嵌東珠三。服與縣君同。
鄉君額駙朝帶,用J4金方鐵版四。餘與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鄉君額駙冠用金頂。帶用J4金圓鐵版四片。
另外清時還規定親王、郡王、貝勒側室女,封授視嫡降二等。冠、服各視所降品級服用。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側室女,雖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與鄉君同。
『伍』 宮斗中的旗裝描寫
她今日隆裝盛飾了一番,淺粉色的百子刻絲旗袍,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像是支在冬日裡綻放的桃花,嬌艷動人。旗髻上插著玫瑰紫的宮花,更映襯出膚若凝脂。她轉過臉看到自己,嘴角梨窩隱現,旗頭上栗紅的蕙穗隨著她的盈然一笑乘風飄揚
皇後:
正紅色絲綢直筒旗裝上有金鳳逐流火圖案團綉,外罩一字襟湖藍坎肩上紋著整幅牡丹圖樣托起一派富貴顯赫;一撇烏發攢頂為圓髻,上頂頭板中央一捧黃色絹花,兩側正黃色流蘇垂下,另一撇梳於腦後宛如燕尾,纓紅寶石點綴著燦燦步搖倒插,高高的花盆底綉花鞋上裝飾繁復。
妃子:
淡綠色絲綢直筒斜襟旗裝押綵線綉蝶舞芍葯紋飾,罩淡藍坎肩上點綴著簇簇碎花繽紛溢彩,袖口裙邊鑲白色的花邊淡淡點染;一簇青絲攏在頭頂成圓髻上有頭板,頭板中央淡藍色絹花端正搖曳,花盆底鞋上飾以珠寶翠玉錦綉繁盛
公主:
一身崇藍色錦緞如意襟旗裝銀線紋著雀鳥祥雲圖,綉花白邊圍繞裙身脈脈婉轉;旗頭上裝飾著奼紫嫣紅百花葳蕤,發髻中花針簡單點綴恰到好處不顯繁冗,一縷純藍色流蘇飄然垂在耳側肩頭,身後一半秀發垂墜至腰間
貴妃:
紫色綾羅周身帛縷,旗裝上暗紋白鶴引頸向天,外搭著水藍坎肩飾著白蓮亭亭而立圖樣,彩邊綉著繁花點點稍加顏色;大拉翅發式端正典雅,一捧紫色絹花,烏發中還點飾珠翠倒插著鸞鳥搖珠步搖,馬蹄底鞋鞋頭加綴纓絡繁復精緻
一身水綠色的印花錦緞旗袍,圍著紅狐圍脖,腳上蹬著同色的皮靴,外罩件銀白色的兔毛風衣,頭上簡單的挽了個發髻,簪著支八寶翡翠菊釵,猶如朵浮雲冉冉飄現。通明的燈火勾勒出她精緻的臉廓,散發著淡淡的柔光,巧笑倩兮間,只覺玉面芙蓉,明眸生輝。
她今日隆裝盛飾了一番,淺粉色的百子刻絲旗袍,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像是支在冬日裡綻放的桃花,嬌艷動人。旗髻上插著玫瑰紫的宮花,更映襯出膚若凝脂。她轉過臉看到自己,嘴角梨窩隱現,旗頭上栗紅的蕙穗隨著她的盈然一笑乘風飄揚。
素日里她不喜奢華,皆是素衣淡容。今天卻濃妝艷抹了番,煙眉秋目,凝脂猩唇,一掃適才的憔悴。一身玫瑰色銀鵲穿花旗袍,外邊搭了件水紅色菱緞背心,兩只金蝶耳墜掛在臉頰邊燦爛耀目,唯有簪在髻邊的白色茉莉,星星點點的透露出那一份清雅。此刻的她明麗動人,艷驚四座。
她身穿淺粉色的修身旗裝,凸現出她修長勻稱的身姿;那粉色極淡已經接近白色,但是卻很嫵媚,就似少女臉頰上最自然卻最誘人的紅暈;衣袖、襟前、袍角卻用素金色鑲了寬寬的邊兒,更襯出高貴之氣;衣上精細構圖綉了綻放的紅梅,繁復層疊,開得熱烈,看得讓人心裡也覺得熱乎;足上一雙同色的花盆底兒,緞子面兒上用珊瑚珠配著金線也是綉的紅梅,厚厚的鞋底里做著鏤空的小抽屜,盛著梅花香粉,走一步,地上就留一個盛開的紅梅花印記;頭發只盤了簡單的髻,後面一半仍是垂順的披散在腰後,右邊從頭頂到耳邊壓著用珍珠和紅色寶石穿的紅梅金絲鏤空珠花,蜿蜒盛開,更有幾朵開到了或是額邊、或是眼角、或是耳畔,那烏黑的頭發從間隙處露出來,更襯得「梅花」紅艷,而左側是那梅花琉璃釵,玲瓏剔透,渾然天成的紅色正好雕成了梅花瓣兒,下面墜著三股水晶珠和紅玉珠間隔的珠串,最下頭匯合在一起,懸著一顆東珠,竟有龍眼大小,更難得的是,那東珠的色澤竟泛出粉紅光暈;最外面罩著石榴紅織錦面的披風,一雙纖纖玉手大方的露在外頭,並不似旁的小姐夫人般藏在手窩窩里,左手上用打磨得圓潤的紅玉珠串,過中指交叉經手背到手腕裝飾著,襯得肌膚勝雪;領子是火紅的狐狸皮,襯著那嬌艷如春花的臉蛋兒;臉上還是不施粉黛,但卻用胭脂染了紅唇,顯得紅艷欲滴就如那頭上身上的紅梅;最吸引人的是眉心竟也有一朵怒放的紅梅!這些達官貴人見的女人多了,這梅花妝也見過不少,但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原來縱橫眉心的紅梅竟是用真的梅花瓣貼成的,雅意悠然、大氣婉約,遠比那些用胭脂花上去的來得嬌艷。而縱橫就似一支傲雪紅梅,瞬間使得在場所有的誥命夫人、親貴小姐們黯然失色了。
珠木花走在市集上,頭圍的鎏金花座上綴嵌著血瑙珊瑚,映襯著她艷麗嬌嫩的容顏,兩側鏤空的蝴蝶飾連接著流穗,下接著各色松石珠穿編成的網簾,簾長及肩,火紅的牡丹嵌花掐腰織錦長袍,勾勒出她年輕豐滿的身形。
禮服是正紅色的,綉了九隻金鳳,看起來雖不及黑色禮服莊重,卻是華麗異常,鳳冠上是六龍三鳳冠,龍是金絲掐制,鳳凰是翠鳥羽毛製成,龍嘴裡垂下許多珍珠寶石,龍鳳之間還有一些翠藍花葉。鳳冠的下部有兩排以紅、藍寶石為中心,用珍珠圍成的小圓圈。鳳冠後面垂著六條葉狀的裝飾物,上面滿是珍珠和寶石。鳳冠上的翠藍部分均使用翠鳥的羽毛製成,看起來能把人的眼睛晃花了。
『陸』 滿族的習慣和服裝介紹
滿族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其服飾高雅華麗,在我國民族服飾文化中獨樹一幟,歷史上曾對我國的服飾發展有過很大影響。
古代,滿族先世的服飾,一年四季皆穿袍服,分為光皮和毛皮兩種。其後,「女工所織,只有麻布」。清初,在寧古塔地方,「滿洲富者績麻為寒衣,搗麻為絮;貧者衣狍皮,不知有布帛」。直到康熙年間,「今居寧古塔者,衣食粗足,則皆服綢緞,天寒披重羊裘,或猞猁猻、狼皮大呼。惟貧者乃服布」。這與從前衣皮的時代,不可同日而語。
明朝南遷到遼東地區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皮兼用。到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後,他們的服飾雜亂無章,出現「上下同服」的現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製。入關之後,從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製,不可逾越。至於閑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綢緞或布製做,外套馬褂,直到辛亥革命,一直是這樣。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展,喜用綢緞製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可算是清朝的時裝。辛亥革命後,旗袍的樣式由肥變瘦,並有長、短袖之分。經過不斷改進,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我國婦女穿上合體的旗袍,既表現出身材美,又文雅大方,現已成為我國婦女所喜愛的中式服裝。
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各部落,建立後金政權,推行八旗制度以後,滿族人均在旗,因此他們所穿的袍服便稱為旗袍
滿族貴族入關統治全國後,清太宗皇太極認為清朝帝王應當維持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尤其是維持統治者的民族標志的服飾制度,以此作為固國之本。於是便著手制定和完善清朝的衣冠制,並三令五申,不許親王大臣學漢人穿褒衣博帶、寬袍大袖等。要求在宮廷里的侍女奴僕都著滿族服裝,漢人成年男子衣著發式必須遵從滿族的習慣,只有在死後入殮殯葬時方可用漢人衣冠。
旗袍
旗袍是現代流行服裝之一,在國際服飾櫥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譽。旗袍是從滿族古老的服裝演變而來的。
旗袍,滿語稱「衣介」。古時泛指滿洲、蒙古、漢軍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清初衣袍式樣有幾大特點:無領、箭袖、左衽、四開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塊半圓形袖頭,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馬蹄袖平日綰起,出獵作戰時則放下,覆蓋手背,冬季可禦寒。四開衩,即袍下擺前後左右,開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緊身保暖,腰帶一束,行豬時,可將干糧、用具裝進前襟。男子的長袍多是藍、灰、青色,女子的旗裝多為白色。
滿族旗袍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對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騎馬馳聘顯得十分精幹利落。
在滿族南遷遼沈,入中原後,與漢族同田共耦,受漢族「大領大袖」服飾的影響,由箭袖變成了喇叭袖,四開衩演變為左右開衩。
至本世紀30年代,滿族男女都穿直統式的寬襟大袖長袍。女性旗袍下擺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綉花卉紋飾。男性旗袍下擺及踝,無紋飾。40年代後,受國內外新式服飾新潮的沖擊,滿族男性旗袍已廢棄,女性旗袍由寬袖變窄袖,直筒變緊身貼腰,臀部略大,下擺回收,長及踝。逐漸形成今日各色各樣講究色彩裝飾和人體線條美的旗袍樣式。由於旗袍非常適合中國婦女的體形和賢淑的個性、民族的氣質,後來這一源於滿族的傳統服裝漸漸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國內外婦女的青睞和贊賞。
馬褂
馬褂,是滿族喜愛的服飾,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是滿族騎射時穿著的一種褂子,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清朝沈陽滿族詩人繆潤紱描述說:「捲袖長衫稱體裁,巧將時樣斗妝台,誰知低護蓮船處,爭及羅裙一擊來。」可見當時滿族捲袖服飾極為時興。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用馬褂的習俗已盛行,青年喜著馬褂以示武勇。以後,由於清帝提倡騎射,經常以馬褂賞賜臣下,竟成為一種「禮服」。皇帝賞給「黃馬褂」也成為極高的榮譽。
坎肩
清朝時興穿坎肩,應當說是在進關之後,由於民族融合,受漢族衣著的影響的結果。坎肩並不是滿族原有的服裝,是由漢族的「半臂」演變來的。據記載「半臂」的樣式始於隋朝,當時很簡單,就是無領、無袖、對襟。坎肩還有背心、蔽甲方、披襖、搭護等名。坎肩分為對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種。婦女穿的坎肩還要綉花鋃邊。坎肩有棉有夾,或絲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有一種「巴圖魯」(滿語勇士)坎肩在八旗子弟中很流行。後來有的加上兩袖,被稱為「鷹膀」,更顯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