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在學校偷拿同班同學的東西,作為家長該如何教育與引導
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當中,總會出現一些缺點,這些缺點總是讓家長們感到非常的困擾,因為孩子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很有可能不僅僅會導致自己陷入一種非常窘迫的局勢當中,也會嚴重影響周圍同學和朋友們的生活。在孩子小的時候,如果非常喜歡偷拿自己同桌的東西,家長們該怎麼去引導呢?
按照這樣的方法,才能夠正確引導孩子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對孩子打罵並不能夠將孩子引上正軌,反而還有可能會讓孩子的行為變本加厲。
B. 孩子在學校偷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其實「孩子偷拿東西」這個行為,背後通常有這幾種原因,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1、家長沒有給孩子做好「物權的劃分」。
「哎呀你怎麼年紀小小就偷東西……讓你偷!我讓你偷!」
小一點的孩子是沒有「偷」這個概念的。他沒有「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這個意識。
家長不要一上來就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簽,也不要去打罵他。咱們可以這樣引導:
「如果你喜歡別人的東西,你要經過別人的同意才可以拿,或者你可以回來告訴媽媽你喜歡什麼,媽媽可以給你買。如果別人喜歡你的東西,別人也要經過你同意才能拿。比如:這個玩具車是你的,我不能不經你允許就拿走;這個包包是我的,你也要先詢問我才可以拿走。」3、你們家的親子關系可能不太好。
你們家孩子遇到事了,會主動和家長商量嗎?是不是孩子每次要錢、要買東西的時候,氣氛都不好?
有的孩子不願意跟家長求助,甚至不敢向家長提要求。因為他每次告訴你,都會先被懲罰和責怪,或者直接被拒絕。
這樣的親子關系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如果家長和孩子不能平和地溝通,未來還會爆發更多的問題,比如欺凌、網癮、青春期早戀……
4、孩子其實並不喜歡這樣東西,但他就是故意拿,讓同學找不著。
一個孩子幹嘛非得讓別的同學不愉快呀?他可能是在嫉妒、報復、捉弄這個人。
那麼家長就要了解他和同學間到底出了什麼事,然後引導他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化解矛盾。
5、你們家的孩子「太」懂事、太壓抑自己了。
從小「懂事聽話」、從不開口給家裡「添麻煩」、一直生活節儉的孩子也會偷錢。
因為這樣的孩子太緊綳、太壓抑了,從小按照家長的要求走,「成熟」得一點都不像個孩子。他的壓力沒有地方可以釋放。
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是時候和孩子來一次徹底的談心了。降低對孩子的要求,讓他放輕松一些會更好。
6、是不是沒有給(或給足)孩子零花錢?
發現孩子偷東西,第一步是反思:「是不是沒有給(或給足)孩子零花錢?」
其實從孩子5歲起,就要適當地給他零花錢了。真的不要覺得孩子會亂花錢,現在不給他錢、不讓他學會金錢管理,以後他怎麼懂得「把錢花在對的地方」呢?
第二步:再是對孩子旁敲側擊,比如你對他說,有一個朋友家的孩子,他偷拿了錢,導致了XXX的後果。然後讓他自己列數「偷東西」的後果。
第三步,明確告訴孩子:錢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允許才可以拿。
C. 在學校里老偷偷拿同學的東西,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作為家長,我認為:不管孩子出於任何邏輯都不能淡化此時。應該非常嚴肅的處理該問題。
對於這種原因。家長和老師可以給孩子一定的懲罰,但懲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讓其他的學生知道他受了懲罰。懲罰這個孩子的時候,家長和老師還要特別說明:我們懲罰的是你亂拿別人東西的行為,而不是你這個人!你永遠都是一個好孩子!
當然,可能還有一些別的原因,比如,家長不能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他怕別人超過自己而故意搞破壞等等。但不管是什麼原因,家長和老師都不要逼他承認偷東西,最多是說他不小心拿錯了別人的東西。小孩子都有叛逆心理,你越是讓他承認,他可能越不承認。再說小學生已經有了面子觀念,這時,一定要給他一個台階下。
D. 兒子拿別人校服穿,怎麼教育才好呢
也許你兒子說的是真的,給他點信任。
聽你的描述,你的兒子應該也不大吧。我覺得你不要把事情想的太嚴重了,小孩子有時候就是鬧著玩,並沒有什麼別的心思,反而大人想的太多了。
E. 青春期男生偷了女同學衣服回來,這是病嗎,該怎樣教育
首先問下你的孩子幾歲? 這是正常現象 並不是什麼嚴重的心理疾病 還沒有達到戀物癖的評判標准 據調查 74%以上的青春期男孩都有過類似的行為或傾向,而剩下的26%中有14%在日後生活中都有或多或少地表現出性冷淡 男孩在青春期懵懵懂懂 想與異性交往卻不
敢交往過度 因此往往會做出類似的事情。關注一下你的孩子 多和他談心 委婉地問他是否有這種行為 如果他否認 說明他對此有難言之隱或羞恥之心 教育他這不是高尚的行為 如果承認 則讓他把偷來的衣服自己處理掉
或者當做不知道 悄悄地處理掉衣服 孩子自己也會明白的。 總之不要過分打壓 不然會導致孩子心不在焉 上課時掛念此事 影響學習 甚至引發更嚴重的心理疾病
F. 兒子竟然偷拿同學的東西,我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必須教育,讓他明白錯誤
但是不建議公開認錯,可以叫他偷偷放回去
保證以後不要再做了
G. 孩子偷拿同學東西怎麼辦
才一年級的孩子就出現了幾次拿同學牛奶喝的不良行為,家長是需要重視起來,並且需要馬上去處理和解決好孩子的這個不良行為了。同樣作為家長,我認為需要從下面3個方面去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
第一:要認識到孩子出現該行為的原因
只有知道了孩子出現該行為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去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孩子才一年級,年齡還是比較小的,所以孩子的思想還沒有完善,還沒有完善的意識到不問即拿就是偷的道理。所以,家長比較發愁。但是「偷」拿其他同學的牛奶肯定是不對的。
第二:用恰當的語言引導孩子承認錯誤的行為
注意「偷」這個詞。我曾經也做過教師,孩子對一些不好的詞還是非常敏感的,比如「壞」首「偷」「亂」等詞語。所以,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戴上「偷」的罪名。否則,孩子會覺得父母對他不好,同學對他不好,老師也對他不好。可以這么跟孩子說: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同學的牛奶喝了,人家沒有喝多著急呀。如果是你的牛奶被同學喝了,你沒有喝你也會很著急的呀?父母應該用一些溫和或者反問的語氣來詢問孩子,這樣是比較容易讓孩子接受和承認自己錯誤的行為的。
第三,引導孩子勇敢的、真誠的道歉,改正錯誤
在家長的詢問和開導下,孩子慢慢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個時候家長要趁熱打鐵,繼續開到孩子勇敢地去承認自己的錯誤,因為是一年級,孩子可能不好意思自己去跟同學承認錯誤,所以,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當然我們可以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去。在同學的面前教導孩子誠心誠意的道歉,可以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拿你的牛奶喝,我知道錯了,請你原諒我,我以後不會再拿你的牛奶喝了。因為都是小學生,相信他們都不會記仇,反而可能會增進彼此的友誼。
總而言之,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需要讓孩子親自去承認錯誤,而不是家長代替承認錯誤。因為孩子不懂得承擔責任,他們是永遠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只有讓他們真正內心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他們才會慢慢改正過來。
H. 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應怎麼辦
應該說,孩子偷東西的事是不會發生的。但是,我們又發現,即使生活條件很好的家庭,也時常會出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事情。
從兒童心理學來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由兩種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沒有玩過的東西,既好奇又想獲得,而且企圖馬上獲得。在私慾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另一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麼刺激和神秘呀。偷東西的行為大多數發生在孩子幼年時,大多數孩子並清楚偷竊這種行為的卑劣之處。因此,我們的家長要注意在這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在對孩子進行此方面的教育時,同樣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光是沒完沒了的責備,要做到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發他們的對抗與報復心理,或產生對自身的厭惡,從而失去自信心。我們要針對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又能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保持良好的心態,增加對別人的關切之情。
父母應隨時隨地地教育孩子有關整個社會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懂得作為社會的一分子,要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不給他人造成傷害。惟有如此,社會每個成員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對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斥責或處罰,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使往後的人生被烙上烙印,一定要加以注意。這比找到錢更為重要。
常常聽到父母的求助:
通常的回答是:
家裡不要放太多的錢,要把錢收好,想辦法不要讓孩子拿到。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讓孩子不會想做壞事的處境。另外一點是不要去找犯人。
應該怎麼做呢?舉例來說,大家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我覺得錢包里的錢好像短少了,是不是有小偷進來呢?媽媽很擔心。那麼,偷錢的孩子就會知道媽媽已經發現了。接著,因為孩子的個性之故,可能會有如下的兩種不同的反應:其一是偷偷把錢放回去;另一是對母親不嚴厲的態度感到放心,不肯還錢,甚至繼續再偷。對待不同的反應,母親的態度也必須不同。
如果還錢了,就說:媽媽好像弄錯了,前幾天說錢少了,其實是我算錯了,對不起。用很高明的手法假裝自己被騙。假如又偷錢,就說:糟糕,錢又少了。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進來,下次錢再少,我要去叫警察了,你們說好不好?這是不再原諒的信號。但是,事先要把情況告訴社區警察,然後請他一起回到家裡假裝調查,並故意在孩子面前說:下次再掉錢,就派很多人來,請馬上聯格。
大致如此施行之後,孩子就不再敢偷錢了。這些動作,對一個母親而言,應該不是難事。絕對不要對孩子指名懷疑,或是當檢查官找出犯人。只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已經發覺錢不見的事實,以及自己的處理方式就夠了。
I. 孩子偷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首先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千萬不要說孩子偷東西,因為孩子的性格比較頑皮,他們只是對這個東西喜歡,而自己又沒有,他們想要把它佔用了。而家長給他們冠上偷的罪名,他們就會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好。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溫和地對他們說: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小孩的玩具了,人家找不到得多著急呀,要是你的玩具丟了,你找不到你會不會著急呀?父母或者老師應該用一些溫和或者反問的語氣來詢問孩子,而不是以強硬的態度去詢問他們,這樣他們是不會承認的,反而下回還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在家長的一點點開導下,孩子慢慢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候父母就要繼續開導他們去承認錯誤,有時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去承認錯誤,所以父母一定要陪伴他們一起去,到了同學家裡要教導孩子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拿你的東西,請你原諒我吧。一般小孩之間是不會記仇的,雙方發生這樣的事情反而會讓雙方之間的感情加深。
各位家長一定要記住讓孩子親自去承認錯誤,而不是家長代替承認錯誤,因為孩子不懂得承擔責任,他們是永遠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只有讓他們真正內心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他們才會慢慢改正過來。
J. 兒子拿別人校服穿,怎麼教育才好呢
摘要 孩子之所以「拿」,是因為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