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熊補補jk是正嗎
熊補補jk是正,熊補補是一家原創jk制服店。
Jk是日本網路用語,女高中生的意思,Jk制服就是女高中生學校穿的校服,也被叫做jks。所以和別人交流的時候,千萬不要說穿Jk,聽起來很恐怖……Jk制服分為:上衣、裙子、配飾3個部分。
jk制服根據領子外形不同分為札幌襟,關東襟,關西襟,名古屋襟四個種類,又根據領子上的襟線多少、顏色不同分為繁多的類型,襟線的顏色以及數量就是辨別類型的標准,如:赤三本、黑一本、白無本等。親子線就是一寬一細兩條襟線;還有變形襟,但本質上都是jk制服。
jk制服的面料成分:
TR和TC兩種。
TR是滌綸人造棉(短纖的,viscose是長絲)面料,注意是人造棉,不是棉!。織物特點平整,色彩鮮艷,毛型感強,手感彈性好,吸濕性好(所以你們覺得穿的透氣),降低了織物起毛起球,抗靜電。
TC是滌綸棉面料,彈性耐磨性均良好,尺寸穩定,縮水率小,版型挺括,易洗快乾。上衣用料:以TR舉例,面料門幅一般在145cm左右,可裁門幅算140cm。
㈡ 有沒有哪些拼多多上的正JK制服店
拼多多的jk制服正品店鋪有:土曜日jk、神明聽我意、別具衣格原創服裝、北璃醬JK工作室、花田間JK原創館。
在國內JK制服的圈裡,有所謂的山正之分,山是山寨的意思,正是正版的意思。但我們都知道JK制服的來源是日本女高中生的制服(也就是校服),關於JK制服的種類 JK制服種類很多,如果仔細羅列會有很多項目。
正JK制服:
1、隨著國內的二次元文化越來越普及,不少普通女孩和主播型的女孩,都喜歡穿JK制服,形成了一種」前有洛麗塔,後有JK制服」的標簽。
2、JK制服源自於日本女子高中生的制服的意思,也就是說相當於國內的高中校服,但不知道為什麼在某些人眼中,穿著日本高中制服的優越感秒殺國內校服。
㈢ jk有哪些正品店呢
拼多多的jk制服正品店鋪有:土曜日jk、神明聽我意、別具衣格原創服裝、北璃醬JK工作室、花田間JK原創館。
1、土曜日jk
JK(ACGN界用語)簡介:
在經歷了共計三年的初中教育後,初中生便會步入高中成為一名高中生並接受高中教育,為下一步進入大學做准備。
高中生的年齡段為15~19歲,這恰好也是ACGN中絕大部分角色所處的年齡。
高中時期,許多人會發現自己的思想和三觀被顛覆,大多數中二也將告別校園。高中階段是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重大歷程之一,它代表人類身心發育完全成熟。
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朦朧的戀愛萌芽。又因高中階段恰好屬於許多在日本職場中打拚的社畜和宅男一生中最叛逆,最自由的時期,因此,ACGN中的角色,多半都是普通的高中生。
㈣ jk為什麼不能隨便穿
因為大部分偏軟妹風的JK制服,看起來都有種C服既視感。國內有些原創制服採用的顏色是可愛跳脫的糖果色,配色還有設計上面會偏軟妹風一些。
這樣的服裝與日本的校供JK制服,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穿著這樣的JK制服走在日本街上的話,很容易會被路人當作是穿著C服出門。因為那邊的當地人其實是不會穿著C服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的。相較於國內的C圈,日本的C圈其實更為嚴格。
所以,如果大家穿著JK制服逛街的話,就很有可能會吸引到不少路人詫異的目光。雖然回頭率很高,但難免是會讓人感覺到有一絲尷尬的。而且,如果是在上學期間去日本旅遊的話,那麼我們在街上也會遇到很多穿著當地校供製服的學生。
承載著不同文化設計的同類服飾,就這樣面對面遇上了,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尷尬。
(4)日本二手制服店擴展閱讀
jk制服一般有兩種類型,分別為西式制服與水手服。JK制服款型大致可以分為背心裙,夏服,中間服,馬甲,西裝,大衣,冬服,開衫,毛衣,襯衫,小物即為領帶和領結。
JK為日語流行語,意為女子高中生(じょしこうこうせい)。取假名音 jyoshikoukousei中的J和K,所以jk不等於jk制服。
Jks jk seifuku(jyoshi koukousei seifuku)的縮寫,指jk制服。
jk制服簡稱jks(此叫法為日本沒有的叫法,是2019年微博樹洞擅自增加的叫法,並不正統)
基礎款不分山正,區分於正統與非正統。
㈤ 調查日本經濟發展的情況的網站!
什麼是COS呢
顧名思義,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簡略寫法,其動詞為COS,而玩COSPLAY的人則一般被稱為COSPLAYER。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的COSPLAY最早的中文譯名是出自台灣,意思是指角色扮演。但因為這種譯法與游戲中的Role Play Game(RPG)同為角色扮演之意,所以為免雷同,筆者更傾向於另一種譯法--服飾裝扮。以現今的COSPLAY而言,其形式及內容一般是指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ACG(anime、comic、game)中的角色或是一些日本視覺系樂隊以及電影中的某些人物,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定位上COSPLAY包含了相當廣闊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只要是有COSPLAYER在的地方,這一領域便絕對就是當今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主流。
COSPLAY起源於?
談到COSPLAY最初的起源,現在大家一般比較認同的是將COSPLAY的發源地定位於日本,當然如果這是以現時代COSPLAY理念為基準的話確是可以如此而言。但是如果從廣義上來說,動畫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絕對是位於西半球的美國,甚至說如果真要探討起COSPLAY原始形態的話,筆者可以毫不遲疑的告訴你COSPLAY最早的出現是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數個世紀之中!因為不論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已存在的希臘祭祀們的裝扮,或是其後共同創作了兩部偉大希臘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那群活躍於公元前8世紀的偉大游吟詩人們,他(她)們實際上都是在扮演著別人的角色。前者引變為後世的先知、先見,成功的COSPLAY了神之使徒的存在,而後者則如同是現今舞台話劇的鼻祖,出神入化的COSPLAY了那些可歌可泣英雄們的事跡。事實上,COSPLAY所要包括和裝扮的涵義不僅僅只是指一種外表上的形象化,更重要的是去COSPLAY人的內心。嗯,言歸正傳。接下來繼續為大家談一下COSPLAY真正的發源地--美國。
美國的COSPLAY是如可成形的?
自從十七世紀,耶穌會教士阿塔納斯珂雪( Athanasius Kircher)發明了"魔術幻燈"之後,動畫的出現便成為了一種必然。在其後的一個世紀中歐洲開始流行起來這種"魔術幻燈",直至19世紀三十年代末期沃爾特<I></I>8226;迪斯尼那隻萬人迷的小老鼠出現後,美國的動畫風格才有了一個明確肯定的定義,而史上真正的第一個以動畫人物為扮演對象的COSPLAY也正是出於這一時期。是的,毫無疑問伴隨著那隻可愛奇趣的米老鼠在美國本士以及全世界的風靡一時。沃爾特<I></I>8226;迪斯尼看準時機適時的在一九五五年創建了世界上首座迪斯尼樂園。同時為了替產品自身作宣傳及為更好的吸引遊客,沃爾特<I></I>8226;迪斯尼還特別請來員工穿上米老鼠服裝以供遊客玩賞或是拍照留念。所以,可以說當初這群默默無聞的"米老鼠"裝扮者才是現時代全世界COSPLAYER們的真正始祖。並且由此也可以察知,COSPLAY最初成形的目的仍是出於一種商業上的形為而並非像現在這樣是一種流行品位上的消費。將美國或是更確切的一點說,將迪斯尼作為COSPLAY的真正發源地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依據,那就是當時迪斯尼裝扮者們身上所穿著COSPLAY服裝的專業製作化。雖然以現在的COSPLAY服裝而言,有許多是裝扮者們自己所縫制的。但是作為一個COSPLAY的起源,擁有一個規范並且體系化的服裝製作組織是必要的條件。
起初為當時那群在迪斯尼樂園中裝扮成米老鼠、布魯拖、古菲、唐老鴨以及其它迪斯尼人物製作COSPLAY服飾的是沃爾特<I></I>8226;迪斯尼公司早先的道具部。在樂園正式成立後不久,沃爾特<I></I>8226;迪斯尼擴大了道具部的規模,除了要為影視作品製作道具外,還要負責所有在樂園工作所需的COSPLAY服裝。當然早期的這些所謂的COSPLAY服飾只是一個擁有固定外形的"大紙袋",毫無美感可言,成品相對也較粗糙,裝扮者穿上這種服飾後很容易發生呼吸不暢的現象。但不論怎麼說,相對於當時而言,此時迪斯尼的COSPLAY服飾製作已算是擁有了一定的規模。
--------------------------------------------------------------------------------
-- 作者:巫法舞天
-- 發布時間:2004-3-25 21:05:36
--
日本才是現今真正意義上COSPLAY的締造者嗎?
此時此刻的日本,因為1947年漫畫之神手冢治蟲根據酒井七馬原作改編而成的紅皮書漫畫《新寶島》的鋒芒畢露,而在日本掀起一股新漫畫的熱潮。由此造就了日本整個ACG(Anime、Comic、Game)市場的大繁榮,從而為在日本真正確立ACG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恰好正在此時,迪斯尼那種所為宣傳而作的活動(COSPLAY)被傳入日本,有ACG界同好起而模仿,結果就蔚為風潮,成了日本現在ACG界的常態活動。日本最早的COSPLAY出現在昭和三十年這一時期(公元1955年),當時所謂的COSPLAY僅僅只是孩童們游戲間的一種裝扮。記的在那一年正好是《月光假面》與《少年傑特》在日本熱贊播放的年份,因此有不少孩童在當時就是COSPLAY這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雖說此時的COSPLAY純粹是孩子間的玩意兒,但在服裝方面還是頗為講究,當然前提是要有錢。當時的日本並沒有專門的COSPLAY服飾店,孩子們如果想要擁有與動畫中主人公相同服裝的話就必須先請人畫好設計圖紙,然後再去百貨公司請人縫制。現今著名的游戲製作人廣井王子小時候COSPLAY的服飾設計圖,便是請離他家附近很近的一條藝妓街上的那些藝妓為他繪制的。這種較為粗製的狀況一直維持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直至70年代未80年代初日本的ACG經歷了探索和成長期之後,作為ACG附屬文化的COSPLAY才漸漸得到了真正的發展,可以說現今對COSPLAY的理念就是完全繼承於當時的日本。
然而在80年代,日本的COSPLAY雖然得到了在更高年齡層及更多群體上的發展,卻仍然未有舉辦過真正意義上的純COSPLAY活動。此時的COSPLAY更多是依附於由ACG所帶來的另一個周邊文化--同人社團(其作品被稱為同人志)的身邊。"同人志"一詞源於日本,原本指的是"一群有著相同興趣的人,共同創作自己的文藝著作,稱為同人志"。也就是說,只要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將各自發表的文藝著作集結成冊,不由商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同好間流通,均可稱為"同人志"。由於當時日本動漫及電玩文化的盛行,許多好的當紅作品在同好間大受歡迎,"將商業作品加以改編,編制外傳形式的漫畫同人志"便逐漸成為同人界的主流。由此而及的便是同人社團大量的興起,而為了招募社員以及在同人志即售會(第一界同人志即售會始於1975年12月,當時只是一個只有32個組織參加,入場人數六百多人的小型同人志即售會,但到了八十年代就成了一年二至三次的超大型同人志即售會)上推銷自己的同人志,各社團的成員紛紛打扮成動漫畫或電玩中的人物以吸引同好前來參觀攤位,在日本這一現象被稱為"看版娘"。於是這股風潮如同爆炸了一般在同好間迅速引起了一陣潮流,加入COSPLAY行列的人數急速成長,到後來其人氣度甚至與同人志即售會不相上下。
在經歷了六、七十年代的幼稚,八十年代的初創之後,九十年代的COSPLAY伴隨著日本ACG業中GAME業的急速成熟(最典型的就是任天堂、世嘉以及索尼之間的次世代機種之爭)以及視覺系樂團的層出不窮而開始步入正軌,成為一個極具規模的ACG業界的附屬文化。在九十年代,日本ACG業界成功舉辦了大量的動漫畫展和游戲展,此時的日本漫畫商和電玩公司為了宣傳自身產品,在這些游戲展和漫畫節中找來一些男男女女COSPLAY成ACG中的角色以吸引參展人群。這一招可以說是與當年沃爾特<I></I>8226;迪斯尼開辦迪斯尼樂園時如出一轍,由此可見COSPLAY的成形與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本身ACG商業化的程度之上,可以說正是將COSPLAY作為一種商業上的促銷手段,COSPLAY其本身才可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與認識。
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香港地區的COSPLAY又是怎樣?
COSPLAY傳入中國的時間較晚,台灣有據可查的第一場COSPLAY是在1995年8月27日,地點位於高雄的SAGA WORLD一樓,但據聞當時的規模並不大,並且人物也多以電玩游戲中的人物為主。在這之後的1996年10月13日,台北熊寶寶餐飲店由"超級橙組"舉辦了一場秋日聚會,雖然在會前廣為宣傳,知道的人也很多,但是規模依舊偏小。這種情況一直沿續到1997年2月中旬,一連舉辦了三場活動,COSPLAY的人數才開始多了起來,並且也從此形成了台灣COSPLAY界的特色。至此之後台灣COSPLAY的場次開始有年年增加的趨勢,舉辦地點亦有由北部至中南部發展的現象出現,台灣COSPLAY活動的風行程度,可以由此看出一班。
而香港出現COSPLAY的時間似乎又早於台灣,據稱最早在1993年香港便有了自己的COSPLAY。當時的香港還沒有什麼同人志即售會,一般來說同人社團都是通過當時香港每年都會舉辦的藝術節場地來進行展覽和銷售,而正是在那一年(即1993年)一個名為"四百尺"的同人組織穿上了《銀河英雄傳說》中同盟軍的制服出現於會場,就此他們這群人成為了香港最初的COSPLAY。而在下一年的同一會場內他們又同樣扮演了同盟軍,不過這次他們還帶了另外一組名「UVRZ」的同人社團一起玩起了角色扮演。那些"UVRZ"的女成員穿上日式巫女裝,用巫女棒為到場的參觀人仕進行祈福。95年的"四百尺"扮演了《機動警察》的角色,而"UVRZ"在當年則開始扮演一些有名有姓的ACG角色,比如《亂馬1/2》中的右京或是《我的愛神》中的貝露丹迪。從96年開始"四百尺"社團開始引退不再做任何的COSPLAY,但與此同時其餘的同人社團則陸續開始玩起了服飾裝扮,令香港COSPLAY界的人數一直高攀直上。在這之後不久,香港的第一個同人志即售會由"UVRZ"、" Comic Babies"以及"火狗工房"聯合開辦(但也是唯一的一次,其後香港就再也沒有過此類出演),當然其間又一次擴大了COSPLAY在香港的影響力。
因為影響力的逐年擴增,香港的漫畫協會開始在98年7月30日至8月3日舉辦了第一個真正屬於漫畫迷的動漫會展,當時的入場費為25港幣。據稱這次會展中的COSPLAY是有史以來最火爆的一次,許多人扮演了八神、草剃等格鬥游戲中的角色。而那一次獲得香港第一個COSPLAY比賽--"FUN FUN 服飾扮裝大賽"冠軍的是一位裝扮成《聖傳》中乾達婆王的女孩。在這之後SE株式會社、TG坊和香港美術用品專業中心在98年8月30日就旺角麥花臣室內運動場合辦了第一次Comic World。並且首次在會場內劃分出一塊"服飾裝扮照相區"以方便參展人人士拍照留念。比較令人頗感意外的是在當時竟然已經有人開始COSPLAY起"犬夜叉"了!?在隨後的近幾年裡,大學社團間的展出也逐漸地開始顯露頭角成為香港COSPLAY界的又一活躍場地。
相比之下大陸出現COSPLAY較晚,直到1998年國內開辦漫展才有了些零星自發的個人COSPLAY秀,而在此之前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同人志即售會。因此即是有COSPLAY,數量也極奇之稀少。但緣於日本、台灣、香港三地COSPLAY的成熟,大陸的COSPLAY得以急速穩定的成長,且在2000年8月成功舉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屆COSPLAY大賽。在其後的一年裡華義公司又憑藉助其在網路游戲上的巨大影響力,打著旗下主力產品《石器時代》的名號開辦「2001年石器最佳COSPLAY大賽」。與此同時由於上海、廣州以及北京等地區在這幾年裡頻繁的開辦漫展及同人會展,而使現今大陸的COSPLAY也具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規模。
--------------------------------------------------------------------------------
-- 作者:巫法舞天
-- 發布時間:2004-3-25 21:07:08
--
COSPLAY最重要是什麼?
對COSPLAY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像貌如何,而是取決於服飾的製作.一般來說得到COSPLAY服飾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別人送(汗)、去專賣店買、自己動手做或是叫裁縫鋪量身定造。
1:別人送
這個當然得要有人緣才行,平時在漫展或生活中認識的一些會COSPLAY的服友,等他(她)們不要COSPLAY服的時候你就可以問他或她要過來,不過相對來說這種機會是少之又少。
2:去專賣店買
這一點在日本是很稀疏平常的事,比如在日本有OFFCIAL的COSPLAY服裝賣,COSPA就是一個很好例子,並且她們出的衣服都是官方認可的。另外還有一些造COSPLAY服的店子,因為是私下造的所以不是OFFCIAL。而在台灣地區基本上都是非官方認定的COSPLAY服飾店,但在以上這兩個地區都有即省錢又方便的COSPLAY服二手店。至於香港和大陸地區則連專門經營COSPLAY服的店都非常少見,一般都是需要定製的。
3:自己動手做
其實COSPLAY最大的樂趣便是自己親手製作服飾以及道具。當然如果要自己作的話,首先必須要會裁縫,家中亦最好有一台縫紉機。一般來說自己一個人從選料,設計直至製作完成需要一個月時間。其間你除了要有技術和工具之外,精神上的集中力也是相當的必要。一件衣服由最初的紙樣直至完成,確實是件非常不簡單的事吶。但同樣服裝完成時自己所能感受的快感也是別人無法體及的。
4:裁縫鋪量身定造
去裁縫鋪量身定造一般是香港和大陸COSPLAYER的做法。這樣的好處是,一個在價錢上比較便宜,另一方面也容易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大陸一般來說裁縫鋪是很好找的,但真正會作COSPLAY服的確是不多。通常在大陸你交了定單之後,一至二個星期便可收取衣服。如果此時對服飾有什麼不滿而提出異議的話,店主通常會當場為你改制。
其實作一件COSPLAY服真可謂是價格不菲,專賣店成品服的話通常要價近千。自己動手裁製雖然花費較少,但如果視所COS角色服飾的復雜度而言有時也要將近六、七百元,並且還要付出相當大的心血與勞力。有鑒於此在台灣地區COSPLAY被有些人稱之為是勞命傷財的玩意兒。但是對於廣大的COSPLAYER來說,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要如何才能參與COSPLAY?
作為一種非官方性質的娛樂項目,不論是在日本、中國大陸或是台灣、香港等地區,基本上對其參與是沒有任何限制的。你只要擁有自己的COSPLAY服飾,便可以以社團或是個人的身份參加各類會展中的COSPLAY活動。
因為COSPLAY本身並不限定角色,所以一般在參展前,先要從各類ACG雜志中挑選出自己所想扮演的角色,然後便開始收集有關此角色各式各樣的情報與資料。例如關於角色的服裝、道具、形象特徵等等都是需要調查的事情。然後就可以准備服飾了,至於具體的操作方法在前面已有所述。
這樣直到開展那天你便可以高高興興地跑去會場,參與到COSPLAY的演出中去了。
COSPLAY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很難說COSPLAY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畢竟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從圈外人士來看COSPLAY這項活動是一種既勞民傷財不經濟又沒意義的活動。記的在台灣就曾經發生過一起因為媒體對COSPLAY的不了解而引發出一篇錯誤報道的真實事件。那麼對於那些COSPLAYER來說,他們究竟得到了些什麼哪?
其實就如同筆者在前文中所述的,真正的COSPLAY並非只是裝扮其外在,更主要的是對心靈上的互換。試想,在競爭如此激烈的都市社會中,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工作或學習上的不順而承受著各式各樣的壓力與困惑。如果在此時能夠拋開這些,COS出另一個自己,那豈不是對自我精神壓力上一種絕大的解放?將心情放鬆,通過角色的互相轉換來舒解自己,所以說我們並不要將COSPLAY僅僅定位於或是局現於ACG的角色之中。每個人在社會中其實都有扮演著不同的,屬於自己的角色,不是嗎?本來嘛,每個現實生活中的人類,必定有自己的困惱所在,今天你是一窮二白的乞丐也好,腰纏萬貫的大富豪也好,都有著自己的煩惱。而所謂的ACG人物在COSPLAY者所存在的現實世界(三次元)並沒有所需要煩惱的,COSPLAY者藉由COSPLAY成ACG中人物,也可以得到心靈上的舒解、對現實的暫時逃避以及一種想法上的暫時改變。縱使ACG的祭典過去了,還是得面對現實,但那時候感受到的喜悅與逃避現實痛苦的輕松感卻是可以讓自己更加積極更有自信與期待。
--------------------------------------------------------------------------------
-- 作者:巫法舞天
-- 發布時間:2004-3-25 21:07:58
--
COSPLAYER應該遵守的禮儀
首先Cosplayer好像是老大(爆),但是事實上, Cosplayer若不遵守一些基本的禮節,往往容易造成外界的誤會,或是影響場內的秩序。 提升活動品質,就從Cosplayer開始做起吧。
自律惡搞的行為。Cosplay是公開的活動, 在會場里公然擺出耽美的姿勢或是奇怪的合體,也許會造成其它人的不悅。 要注意在公眾場合里,Cosplayer的一舉一動, 對社會而言都是整個Cosplay文化圈的印象,不要在會場里做出太誇張的舉動。
不要在場內跳舞、拋擲東西。會場空間有限,由於跳舞需要佔用較大的空間 ,播放音樂亦會影響到其它不想聽的人。所以在主辦單位提供的舞台以外, 不應該佔用公共空間跳舞。拋擲東西亦同,在會場中拋擲布娃娃或其它物品, 非常佔用空間,並且對周圍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危險,請絕對不要有這些行為。
在會場提供的更衣室換裝,並保持整潔。使用染發劑或其它各種色素,不應污染環境 。Cosplay服裝應在場內更換,若是較顯眼的服裝,不應著裝到會場,或是著裝離開會場。
COSPLAY拍攝者的禮貌
首先,以大部分活動來說,人潮都是非常的可觀, 且對於角色扮演者和攝影者來說,以大部分的場地而言,在拍照時都是不需要入場的〈換言之也可以說不在會場的范圍之內〉 ,因此,會場的工作人員也對於角色扮演的攝影環境,也無法進行全面性的管理,因此拍照時的秩序,只能靠本身自己來遵守 ,這也代表著一件事,攝影者本身的自律,對於整體拍照環境的保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最基本的常識,也就是「攤位區禁止拍照」,在場內已經十分擁擠的情況下 ,在攤位區攝影,是一種非常自私,且不為其它參觀者著想的舉動,一來不但形成了天然路障,對來往逛灘的同好, 造成了非常大的不便以及交通上的堵塞,且也是一種非常不重視同人志同好的行為。
在器材上,攝影者盡量避免攜帶會令人起疑的器材,如外傳可透視的O外線攝影器材 ,另外,在當攝影者攜帶重型器材時〈如大閃光燈,腳架〉,請注意自己的行為,被腳架砸到, 或者是在拍照間畫面中突然出現一個大閃光燈在你面前,是會讓人非常的不痛快的。
在拍照前,請務必取得被攝者同意,如果未經同意拍攝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另外,也請勿要求扮演者擺其不願意或危險的動作,且在拍照時, 應遵重扮演者,角色扮演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若被攝者有不適或著裝未完全時,請勿去打擾扮演者。
大部份的角色扮演者,都會關心自己照片的流向,因此在拍照後,若要將照片用在其它地方〈如網站媒體等〉, 請務必詢問扮演者的意願,若對方不答應時,就請勿將照片公開^_^。且最好在詢問同時告知對方要公開的網站或用途。
COSPLAY路人的禮貌
首先參加Cosplay活動是很快樂的事情, 可是為了增進人與人彼此的尊重,尤其是對Cosplayer的尊重,有一些禮節是不該不注意的 。當您下一次去活動會場的時候,別忘了注意這些禮節喔。
如果想要拍照,應該要經過Cosplayer本人同意。尤其是自己也要合照的時候, 更要尊重Cosplayer本人的意願,當Cosplayer不願意的時候,就不應該拍照。另外 ,也要注意會不會妨礙到身邊的其它攝影師,詳細要注意的細節,請看[拍攝者的禮貌]這一欄。
不要批評Cosplayer。Cosplay是一種消耗個人怨念的個人興趣性活動, 而不是展示性活動,更不是表演活動,所以無論您認為Cosplay的好不好,評論Cosplayer是非常沒有禮貌的 。尤其是不該在公開場合加以評論,無論是現場、網站等。
想要跟Cosplayer說話,雖然是可以的,但是仍然是一句話,應該尊重Cosplayer方不方便 ,同不同意。事實上Cosplayer在會場里因為衣裝的重量或是反復的拍照, 其實多半會有點累,加上攝影師或朋友的邀約,Cosplayer在會場里通常也很忙, 如果Cosplayer不願久留,就不應該纏著Cosplayer不放。更不應該跟著Cosplayer後面走。 相信您能體會,被不熟悉的人在路上跟,會讓人覺得毛毛的,就是這個意思^^|||
㈥ 韓國,日本和台灣的學校都有那種學生制服,請問在那裡可以買到呢
2007-6-2 03:19 AM judo
台灣的學生生活與制服文化
曾經有大陸學生對我說,他們對台灣學生的生活很有興趣,所以我決定寫一點東西大概敘述一下,掀開台灣學生其實一點都不神秘的那層面紗.
摩天漢的會員應該有很多是學生吧?
曾經有大陸的學生好奇地問我,台灣學生的生活面貌到底如何,所以我寫了一些東西介紹我的高中生活,給這里的大陸朋友揭開台灣學生其實一點都不神秘的面紗.
首先,台灣的國民教育目前是九年,包括國民小學六年,以及國民中學三年.
接受國民教育完畢之後,若想要繼續升學,就必須參加升學考試.基本上,雖然法律規定只要受過國民教育即可,但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都會繼續升學.這個升學考試稱為國中基本學力測驗.
依照量尺分數以及報考的考區,學生可以選擇申請入學,推薦甄選,以及分數分發三個管道進入職業學校或是普通高中.
而基本學力測驗一共舉行兩次,第一次考得好的人,可以進行申請入學以及推薦甄選.這兩種管道除了要看學力測驗的成績之外,還要看在校成績,特殊才藝,以及社團經驗.
第一次考不好的人,則可以參加第二次的學力測驗,最後填選志願,以分數高低分發至各考區的高中.
所以,台灣學生考高中,是有兩次機會的.
而在台灣,有所謂的」明星高中」,也就是你們所稱的重點高中.
這些明星高中都是各考區錄取分數最高的幾所高中,他們的共通點是: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學校,而且幾乎都是男女分校的.
舉例來說,台北的男生第一志願,是建國中學.而女生的第一志願,是北一女中.
高雄的男生第一志願是高雄中學,而女生的第一志願是高雄女中.
台中的男生第一志願是台中一中,而女生的第一志願是台中女中.
台灣高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學校都有特殊的制服.所以每天一到放學時間在西門町,就可以看到成群穿著各種不同制服的學生在逛街.
形形色色的制服文化,是台灣的高中學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以下貼上一些台灣高中的制服照片,有興趣可以看看.
中間的綠色制服就是台北女學生的第一志願,北一女.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133775TR.jpg[/IMG]
這是台北女生第二志願的中山女中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A1101221PN.jpg[/IMG]
台北女生第三志願景美女中,我女朋友也是這個高中畢業的.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A1086736MG.jpg[/IMG]
以及以下其他常見高中的制服形式: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265676GE.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426308TR.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266649GE.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135152TR.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133240TR.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132802TR.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7132226TR.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6811045RO.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6810532RO.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L6809150RO.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A1118788RO.jpg[/IMG]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A1109600MG.jpg[/IMG]
這張則是我在高二那年拍的,我們學校的制服:
[IMG]http://i204.photobucket.com/albums/bb157/ea1114/1111250040-1.jpg[/IMG]
有趣的是,這些制服因為每個學校款式各異,所以變成各個學校學生對自身的認同或者榮耀,學生們都是很愛穿制服的,並不覺得制服是一種約束或限制.甚至在台灣,有人專門研究各個學校的各種制服款式.高中生近了大學以後,甚至還會緬懷高中穿制服的時光,每個學期會舉辦幾次"制服日",讓大家就算在上大學以後,還有機會重溫穿著制服上學的感覺.
然而,台灣的明星高中,跟大陸所想像中的重點高中是完全不一樣的.
台灣的頂尖高中,通常都是管理最松的學校,幾乎沒有校規,學生擁有聽課的絕對自由,並且有比較多的社團選擇,學習風氣是散漫的.而這些頂尖學校的老師往往不如學生聰明,所以他們的角色不像是老師,反而比較像朋友.而這些學校的社團如熱舞社,熱音社,通常也是所有學校表現最出色的.我高中時候,參加的就是熱舞社.
每天的中午時間,都是學校的社團時間,所以學生通常是在早上的最後一節課在課堂上吃飯,老師也早習慣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像我讀的建國中學,因為學校的圍牆只有到腰部,所以最有名的就是學生經常爬牆翹課.和學生打成一片的年輕老師,常常會跟著學生一起爬牆翹課,去西門町打撞球或者打網咖.
學校的第一堂課是八點十分,但通常學生要直到早上十點,才會陸續到校,然後部分學生會在中午的時候結束社團活動之後,便直接爬牆翹課去西門町.
所以課堂上的人數尖峰,總是出現在早上十點到中午這段時間.
其他時間,課堂上的出席率有百分之五十就很不錯了.
而上課的時候,學生也有絕對的自由進出教室,可以吃飯,可以睡覺,老師通常是不幹涉的.
而北一女中,因為在建國中學前往西門町的路上,所以學校特地將放學時間規定得比北一女中早二十分鍾,讓學生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去北一女中接女朋友下課,在去補習或去西門町.
所以每到放學時間,就會看到北一女門口站著許多男校學生等待女朋友放學,我們俗稱」站衛兵」.
然而進入高三之後,我們學校的學生便會開始自覺地用功念書,准備考大學.
當然也有少部分心收不回來的學生,考大學的成績便會很差.
但整體來說,建國中學考進台大的學生比例大約是六成,比台灣其他任何高中的比例都還要高.
高中升大學的考試,同樣的也分為兩次.第一次是在高三上學期的大學學力測驗,第二次是在畢業以後舉辦的指定科目考試.
學力測驗的項目為國文,數學,英文,自然,社會,每個人都必須報考每一科,不論是文組或理組學生.
第一次測驗成績理想的人,便可以透過學校推薦,或者是個人申請進大學,通常需要以面試以及審查資料來決定錄取與否.
第二次的指定科目考試分為國文,數學,英文,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幾個科目,學生可以依照想報考的科系自由選擇報考.
台灣的各個科系,第一志願都是台大.
而其他前面的志願有,理工科系的清大,交大與成大,社會科學以及商管的則是政大.
台灣的大學生文化中,最有趣的是兩點,一個是」XX之夜」,另一個是」夜沖」文化.
XX之夜的」XX」可以套上任何一個科系的名稱,例如」法律之夜」,」電機之夜」,每個學期每個科系都會舉辦一次,內容是由各個科系的學生准備的表演,例如舞台劇,熱舞,樂團表演等等.
另外,每一個禮拜會有不同的主題,例如」法律周」,」會計周」,是由每個繫上的學生辦的一系列的活動,例如舞會,系運動會,以及午間市集.
而夜沖,則是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曾經做過的事情.
所謂夜沖,就是學生們約了三五好友,在晚上騎著摩托車上山飆車看夜景.
之所以台灣大學生會有這個文化,是因為台灣多山,台北市區附近半小時車程就可以上山,而且摩托車的普及率在大學生中很高,幾乎是每個學生考上大學,第一件會做的事情便是考駕照、買摩托車.
另外,我們學校也會舉辦搖滾音樂祭,在校園四處設置舞台,邀請地下樂團和學生樂團來表演,結合創意市集,成為學校夏天的嘉年華會.
台灣的大學生相對於大陸可能比較輕松,學校規定學生一個學期所修的學分不能超過二十五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去從事其他活動.
大學生在課余時間,最常做的休閑活動多是夜店, lounge bar, jazz bar,或者是騎摩托車出去旅行.
另外,台灣的大學生很流行出國旅行,通常每個暑假或寒假,要好的同學都會一起作伴出國游學或自助旅行,最熱門的目的地是美國以及日本.
㈦ 日本銀座有jk制服店嗎
沒有哦,但有賣格裙
㈧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穿日本人的JK制服
1、專屬名字
每一款原創設計的JK制服,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名字,區別於常規服飾的貨號。國內最早的 JK 制服店多是 2015 年左右起家,現在很多國產的原創制服都是來源於畫手的原創手稿,因為顏色各不相同,取名又格外吸引人,所以即便外人看來只是換了一種顏色的格紋裙,但依舊會很受熱捧。
2、具有獨特的時代意義
在如今時尚大爆炸的社會發展中,JK制服能突出重圍成為時代的潮流與其所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密不可分,體現著青年人被迫融入社會,又渴望掙脫束縛的個性,具有獨特的新時代特點。
3、年輕可愛
JK制服是日本高中女生的校服,意味著青春。而且JK制服顯身材,穿上JK制服會給人一種蘿莉、萌妹的感覺。
4、興趣愛好
每個人的興趣愛好都不同,比如有人喜歡收藏鞋子,也有人喜歡漢服、洛麗塔,而有些人剛好喜歡JK制服罷了。
(8)日本二手制服店擴展閱讀:
JK制服的種類繁多,細分的話,包括背心裙,夏服,中間服,馬甲,西裝,大衣,冬服,開衫,毛衣,襯衫等等。大概的會根據形式的區別,分為水手服和西裝式,其實就跟中國的校服一樣,每個地區和學校都會設計自己的校服,而日本高中生會根據溫度進行不同的搭配。
雖然JK制服版式比較日常,搭配也很多,但是也有一些基礎的制式要求,布料需要挺括,裙子的褶子鋒利不鋒利也是很重要的質量標准,所以某寶上也有很多質量不合格的非正統JK制服。
關於襟線,正統JK制服說襟線不反光,其實是因為製作襟線的材料問題,織紋為豎紋一般是正統的JK制服。肉眼效果下究竟是否反光還是要看材質。
襟線樣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蝮蛇線,山道線,編織襟線。
㈨ 推薦dk制服店鋪有哪些
Anzmo販賣元氣 ,柴兔入侵,佐藤通學服等。Anzmo販賣元氣 這家賣的襯衫跟格褲的選擇都蠻多的,看評論說布料舒適,穿著有少年感,柴兔入侵 柴兔家襯衫、毛衣、馬甲和短褲都有售賣,而且他家的制服版型是真的挺不錯了。
知識擴展:
DK制服是男高中生的制服,羅馬音danshi koukousei,取DK。
DK制服通常有毛衣、襯衫、領帶、詰襟、西式制服等服裝類型詰襟是最常見的日本男生的校服,有七成國中都採用黑色「詰襟」制服,高校則有兩成左右。西式校服最初在官立大學試行,率先引進西式校服的是工部大學校(東京大學工學部前身)。它在1873年開學時由校方分發像西式陸軍軍服的深藍色詰襟服,這成為日本校服的藍本。學習院(舊宮內省設置的官立學校)於明治十二年(一八七九)帶頭指定的男生校服,七年後,東京帝國大學(東京大學)也指定「詰襟」為制服,其他中學或大學跟著陸續效仿。
西式制服西式制服又稱作「西服」、「洋裝」。西裝是一種「舶來文化」,在中國,人們多把有翻領和駁頭,三個衣兜,衣長在臀圍線以下的上衣稱作「西服」,這顯然是中國人民對於來自西方的服裝的稱謂。
㈩ 日本制服店conomi在上海的地址
上海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