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跟康熙捉住鰲拜的那些少年,後來都什麼下場呢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依靠著一群只有十多歲的布庫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鰲拜」,從而將權力徹底收歸到自己手中,並就此開創了一代王朝盛世。
康熙當皇帝時才8歲,所以只能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位大臣幫康熙輔政。但是幾年以後,鰲拜逐漸成為4位大臣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其他三人不是老了就是懼怕他。
而且鰲拜掌握著朝中一切大權,並不把康熙當作皇帝看待。年少的康熙看到鰲拜勢力大、黨羽眾多,武功高強,因此奈何他不得。
5,黃昌順:漢人,是康熙的親信黃錫袞與小妾所生。抓捕鰲拜時,他15歲。後來被康熙封為刑部郎中。但他從小被父親寵愛,不通人情世故,在刑部得罪了不少人。後來只好調他到戶部,在此期間撈了不少錢。最終退休回鄉當員外,活到了73歲。
結局都還不錯!
⑵ 為什麼康熙制服了鰲拜之後,晚年又要為他平反
清朝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朝代,康熙執政時,鰲拜已是軍功顯著的三朝元老,從皇太極在位時,鰲拜就已經領著軍隊南征北伐,功勛顯著。
這時的鰲拜在朝中權力已經極大,在高度集權的清朝,這已經是很危險了,功高震主已是大忌,如果鰲拜能老老實實夾著尾巴好好當康熙的臣子,就不會有康熙制服鰲拜這一出。
所以康熙為鰲拜平反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意識到自己早年做錯事了,而且鰲拜的功勞還不是一星半點兒,終於在晚年時承認改正。
⑶ 康熙准備將鰲拜處死,但鰲拜脫下官服後,康熙說了什麼
他就說了「饒你一命」這幾個字。鰲拜擁有一身非常出眾的騎射本領,很早便跟隨皇太極四處征戰。在這個過程中鰲拜也是憑借出色的能力以及過人的膽識立下了赫赫戰功,皇太極也因此對他十分信任。後來皇太極成功率領軍隊入駐中原並建立清朝,鰲拜作為他的得力干將自然也是被給予重要職位。
康熙一開始確實想要將鰲拜除之而後快,但是最後又改變了主意。讓他改變主意的事情就是鰲拜在他面前脫下了官服,康熙帝也因此看到了鰲拜身上各種各樣的傷痕。鰲拜在脫下衣服之後指著那條痕跡最深的一道傷疤說:這是當初為救皇太極而受的傷。不得不說鰲拜這「感情牌」打得非常精妙,康熙帝在看到他身上的傷疤之後確實大受感動,最後還因此赦免了他的死罪。
⑷ 鰲拜被抓後,還留下無數家眷子孫,康熙是如何對付這些人的
鰲拜的兒子被捕後在牢房去世,他的孫子是很爭氣的,不經沒有被削去職位,反而把鰲拜家族更加的發揚光大。鰲拜的弟弟雖然當時在鰲拜被捕時淪為了階下囚但後來也被釋放了。總的來說鰲拜後世子孫的結局還算是比較好的。
他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他按照清朝的規定,挑選了一些滿族權貴的子弟在自己身邊,美名其曰是充當自己的貼身侍衛。但是侍衛們體格健壯,腰腿靈活。之後,康熙皇帝便每天和侍衛一起玩相撲游戲,練習摔跤。想讓鰲拜放鬆警惕,事實上鰲拜確實沒把康熙放在眼裡。後來鰲拜來到宮里,這些少年郎們便一擁而上制服了鰲拜。但在鰲拜死後,康熙並沒有對他的家人痛下殺手。
⑸ 鰲拜被囚禁的時間不長,為何會離世瓜爾佳氏鰲拜這一脈的清算程度嚴重嗎
鰲拜在滿清算是一條好漢,是滿清帝國的開國功臣。他是瓜爾佳氏的後人,他的爺爺是蘇完部落的首領索爾果。他的父親是八門提督衛齊,他的叔叔是後金的開國元勛費英東。
瓜爾佳氏這一族,是滿清八大姓氏之一,鰲拜作為家族傑出的繼承人,在滿清建國、入關等戰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他是跟著皇太極混的,被皇太極稱之為滿洲第一勇士。為了報答皇太極的恩情,皇太極去世後,鰲拜堅定不移地支持立皇太極的兒子為帝,反對立多爾袞為帝。多爾袞因此將其擱置,多爾袞死後,順治感念鰲拜的恩情,所以將他提拔為議政大臣,從此權傾朝野。
順治英年早逝,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登基。由索尼、鰲拜、蘇克薩哈和遏必隆組成的四大輔政大臣集團,走上前台。
這四個人里,資歷最老的索尼,歲數太大了。蘇克薩哈跟鰲拜不對付,被滅了全家,遏必隆是個牆頭草不敢瞎說話,所以基本上是鰲拜一個人說了算,因此鰲拜成為了康熙的眼中釘。
這么看,康熙還挺尊老愛幼?
咱們事先說好了,康熙可沒有殺鰲拜,他只是將鰲拜給囚禁了起來。結果鰲拜自己把自己搞死了,還訛上了康熙。
康熙表示很難受啊,再過多少年,這事兒也說不清楚啊,見過碰瓷兒的,沒見過拿命去死磕的。那這么說康熙還挺仁慈的啊?我們看看他是怎麼對待瓜爾佳氏子孫後代的就知道了。
⑹ 康熙制服鰲拜之後為何沒有處死他
康熙十五歲時候智擒鰲拜,至今仍被傳頌。可是冒著風險把他抓住了,為什麼不直接鰲拜處死呢?這是康熙皇帝的又一高明之處,因為當時他不敢。
第一:首先聲明鰲拜沒有篡權奪位的野心,也不具備那個條件和實力。當時康熙雖小,畢竟是有為之君。大清建立都快百年了,根深蒂固。在外有眾多王爺大臣忠心耿耿,在內有孝庄太後背後支持。尤其是孝庄太後,德高望重,手下能臣大將如雲,誰敢不服?鰲拜雖說是權臣,不過是個高級經理。大清的實權實際掌握在孝庄手中,鰲拜就是個打工的,表面上好像呼風喚雨,其實不過是孝庄太後手中一個棋子。主人一旦不高興,滅鰲拜分分鍾的事。
第二:鰲拜這個人最大的毛病就驕橫跋扈,瞧不起人,尤其把康熙大帝當不懂事的小毛孩,事事越過康熙親自出馬,完全不懂政治。康熙可是大帝級的帝王,那能容忍鰲拜這樣的權臣功高震主?康熙也知道鰲拜這個人無非驕橫了,造反的心絕對沒有。何況鰲拜是四世老臣,門生故吏滿天下,如果處死鰲拜,打擊面太大了。一不小心會傷了大清元氣的,引起天下大亂。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終身監禁。
⑺ 康熙扳倒鰲拜後,是怎麼對待他的妻子和孩子的
鰲拜的妻子被貶為罪婦,鰲拜的兒子死於獄中,他的女兒被康熙封為郡主,並且嫁到了蒙古。鰲拜雖然權傾朝野,但是沒有謀反之心,或許這也是康熙對其家人從寬處理的原因。
鰲拜對於康熙的做法表示不服氣,他為大清王朝出生入死,他身上的刀疤便是證據,如今康熙怎麼可以這么對他。康熙沒有立馬殺死鰲拜,但鰲拜最後也在獄中去世了。康熙沒有將鰲拜的家人處死,而是將其從輕發落了。鰲拜的妻子變成了罪婦,最後也無罪釋放了;鰲拜的兒子不幸在獄中去世;鰲拜的女兒被封為郡主之後就遠嫁他國了。
⑻ 鰲拜被整肅之後,他的後人後來生活在什麼地方
說到清朝,就不得不提鰲拜。這位號稱「巴圖魯」的「滿洲第一勇士」,雖然曾經風光無限,最終卻難逃殺身之禍。如果說鰲拜的結局是咎由自取,但在一人犯罪,九族,甚至十族都可能難逃的社會環境里,鰲拜的後人又結局如何?是否也被斬盡殺絕?
今天的「滿洲第一勇士」的後人們,雖然早已融入到現代社會里,但他們仍然有著自己幾百年來不變的堅守。三百年來,金家人的族譜《金氏譜書》卻始終在不斷延續,從先祖鰲拜開始,一直延續至今。
他們仍然保留著當年坦誠的性格,幾乎所有人家都敞著院門,屋門也很少上鎖,一直沒發生過什麼案件,形成了真正的是不關門,夜不閉戶的民風。有一點還有意思,全族人的骨子裡仍然存在著尚武的精神,從孩子起,就總要「嘿哈,嘿嘿哈哈」地練功,學點武術之類的。
不僅需要強身健體,而且一旦越到什麼危險的情況,自強才是最最緊要的事情。因此金氏的族人早就不是當年貴族的皮白肉嫩,個個身材瘦削,卻個個身強體健。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吧,繁華總有一天要退去,只有平凡的日子,才能永世地傳承下去。
⑼ 鰲拜被抓後結局如何
康熙作為我國歷史上難得的聖明皇帝,雖然也有令人詬病的地方,但還是受到了許多人的稱贊。在他人生歷程中,有著不少功勞,其中康熙擒鰲拜便是可圈可點的一個,甚至有人將其位列康熙五大功績之一。
到了康熙五十二年時,已經飽經滄桑年邁老矣的康熙回首一生經歷,不由得感慨萬千,他想起鰲拜也曾對其有過悉心教導,也為清朝立下了無數戰功。此時的鰲拜也早已去世多年,常言死者為大,再大的仇恨也隨著鰲拜的死煙消雲散,於是康熙便追封了鰲拜,並且賜其孫子達福為男爵,但手中卻沒有實權,只是康熙的一些彌補而已。
比起如韓信李善長這樣功高蓋主的大臣,鰲拜的結局其實算是好的了,畢竟不但自己沒死,在監獄當中度過了晚年,雖然痛苦,沒有了自由,但好歹活著。並且其後代也沒有什麼大事,還能有個體面的生活
⑽ 鰲拜的權勢有多大,為什麼被年僅14歲的康熙制服了
鰲拜,清朝三朝元勛,年輕時,英勇善戰,戰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在各大戰役中,他戰皮島、奪松錦、得西充,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皇太極死後,鰲拜聯合正黃旗的索尼等人共同對付想篡位的正白旗的多爾袞,擁立皇太極之子福臨為帝,使得多爾袞煮熟的鴨子飛了,皇帝夢破滅了。順治親政後,對鰲拜極為尊重,讓他直接參與朝政,走向權力的中心。
鰲拜當時的權勢雖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有時就是行駛皇帝的權力,但他畢竟不是皇親,想篡位估計沒那個膽,只是依靠自己的權勢作威作福罷了,康熙監禁了鰲拜,他那麼多的手下,也沒有誰敢出來造反,這也說明了人心向背,估計鰲拜也知道那些人靠不住,所以他也就沒有反抗,束手就擒,接受康熙的懲罰。這也叫罪有應得,還叫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