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0後在學生時代的遭遇是什麼
一:首先來說下80後的背景時代
那時正是我國結束文革之後,正式經濟開放的時期,也是我國大力倡導城市計劃生育的年代。可能現在所謂的80後真正的一代我想應該是79-84這一階段的人把,尤以80 81 82 83這幾代為主。
第二:在說說那是的社會的狀況(以上海為例)
那個時候文革剛剛結束,一大批知青返城之後迫切的問題就是成家撫育下代,所以集中變成了一個生育高峰,但是由於只能生一個,對於每個家庭個體來說,人數反而少了。所以出現了一個新的名詞,我們都是中國第一批獨生子女。也許這也是為什麼80後會變成一個現象的最根本的起源
第三:再說說我們80後童年的生長環境
由於只有一個小孩,父母們把所有的愛都灌輸給了我們,也有了小皇帝 小太陽 小公主等一系列對我們這一批稱號,同樣的父母小時候所要遭遇到的作家務,帶弟妹,幫父母操持一個家庭的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經歷過,同樣因為沒有了兄弟姐妹,我們的童年就是一個人的世界,我們可能不能體會到父母那一輩所謂大的要讓小的,所謂新三年 舊三年 縫補之後又三年的歲月,在我們的腦海裡面只有父母給與的一切都是屬於我的,也把這種給與當成了一種自然現象,從而讓我們或多或少有了嬌氣,自私,依賴的缺點。
另外由於我們是獨生子女,就一根獨苗,所以父母從小就怕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所以每逢下學,放假都盡可能的關我們在家裡,使我們的童年很少體會到弄堂裡面飛奔玩耍,一群當野孩子的感覺,從而使我們都少了點互幫互助,集體主義的精神,在我們孤獨的環境裡面我們覺得自己是最偉大的,最強的,所以我們又少了點謙虛地精神。
第四:80後的教育環境
80後的一代普遍享受到了9年制義務教育,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總覺出一點,我們原本可以更出色,但是我們很可惜作了中國第一代小白鼠,成為了義務教育初期的試驗品,從而牽涉到以後種種惡果,我們都只能無奈的面對
拿我的記憶來說事,看看能否可以得到共鳴。
1 小學時代:由於當時剛剛經歷文革洗禮,所以師資的匱乏和老師素質的普遍不高,導致我們在建立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最初期不像現在的孩子那樣能遇到比較好的老師,而且當時普遍都是街道小學,老師的責任或許只是把你們教會而已,應付考試而已。對於素質教育可能連老師都鬧不明白什麼叫素質教育。
2 初中時代:上了初中預備班,我們第一次被要求穿上了校服,無疑為父母又添加了一筆開銷。但是老師的水平仍然不高,竟然出現了老師會暗示到他家裡有償補課,補課後在以後的考試中竟然出現很多補課裡面出現過的題目,表面上成績上升了,但是帶給同學們些什麼,大家可想而知……在中考時正好屬於高中剛剛開始預熱,大家的思想剛剛從考中專職校技校出道後早點賺錢轉變到希望能上高中最後考大學獲取更好的工作的轉變期,所以那幾年的中考分數是非常高的,對比現在的每年98%左右的高中的入取率,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我們這代能進入高中無疑是好學生,是幸運的,但是有一些平時成績不錯的學生但是中考的一次失敗就可能沒有挽救的機會,從而以後的人生就完全不一樣了,是非常可惜的,如果當時的高中普及率由現在那麼高,無疑我覺得能夠出的人才要高很多。
3 高中時代:已經不是9年制義務教育的階段了,學費繼續提高,當時素質教育的喊聲鋪天蓋地,但是究竟怎麼搞?確根本無從下手,只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慢慢琢磨,慢慢試驗,我們就這樣繼續成為教育的犧牲品,高中三年馬上面臨高考,到頭來還是應試教育,可能拿到了高考試卷的一剎那,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又被忽悠了一次,同樣那個時候的慣性,高考的入取比例比起現在來說也是很低的,大專成了我們這代的絕唱了,以後就被高職所取代,但是分數幾乎是大專的3分之2就能進去,但是畢業出來文憑的概念卻還是一摸一樣……等到我們看著那些弟弟妹妹們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和機會怎麼多,實在只能苦笑我們為何不晚生幾年。
4 大學時代:那時大家頂著人家羨慕的光環進入大學,高中的三年的緊張一下在大學裡面盡情的釋放,離開了父母的管教我們更加肆無忌憚,渾渾噩噩3年或者4年離開校園,才發現我們什麼都不會……教材的落後,實踐的匱乏,動手能力的落後,可能是導致這些惡果的外因把。
這些就是我概括中的80的童年和學生時代,客觀的說我們生於時代與時代的轉型期,可能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一代。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其中的得失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B. 中國的校服你感覺怎麼樣漂亮嗎好看嗎
你好,中國的校服每天學校設計都是不一樣的,有些效果設計是比較好看的,還有一些效果是很普通,而且質量也不好的。
C. 這種校服叫什麼
Ⅹ 民國學生裝叫什麼 不是中山裝!好多人都會犯這種錯誤,把日本和民國的公立中學男生校服當成中山裝 民國時期的男生校服是模仿日本的 這種校服式樣是19世紀中期以後的歐洲軍裝式樣,燕尾服軍裝的後繼者。
D. 中國的校服漂亮嗎好看嗎
好看,漂亮,
E. 學生手繪聯名款校服走紅,這些校服是來自哪裡的
這些校服來自高三的畢業生。這個學生覺得畢業生把校服丟掉非常的可惜,所以把它們撿回來,畫上一些手繪,做成聯名款。
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評價深圳校服是全國最好看的校服。深圳的校服非常舒適便宜,而且很多學生畢業之後還會繼續穿著深圳的校服。深圳校服有一款夏季POLO衫,沒想到普拉達的設計竟然和深圳校服類似。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學生時期的電視劇裡面的校服很多都是深圳校服,穿出來效果非常好。可以看出深圳校服確實深受人喜愛。
校服陪我們走過了青春的歲月。 校服承載著我們學生時代的回憶,雖然在學校的時候,我們不曾一次一次的吐槽過校服。但是等我們畢業之後我們會懷念,懷念著穿校服的時光,心中不免感慨萬千。
F. 中小學校服為什麼都是運動裝
九十年代,也就是眾多80後念書的時候,校服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遍地開花。可是這個時代的校服就好像「大躍進」一樣,是完成「致富的政治任務」。這個年代的校服,毫無美感、毫無裝飾感可言。藍色或者是綠色的配色、滌綸和腈綸為主的面料、超寬大的剪裁,讓正處在豆蔻年華的同學「蜷縮 」在「面口袋」里度過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因為面口袋太丑,所以在京江浙滬粵等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了下一個十年才能在祖國大地上遍地開花的西式校服。經濟的差距,拉開了人們的審美趣味。所以,發生在深圳特區的《花季·雨季》中出現了襯衫、西褲、皮鞋和背帶裙為主打的校服。在淡化地域性的影片《十三棵泡桐》中,出現 了難得一見的主流的「面口袋」式的校服。當然,這樣的衣服和當年「集體至上」的觀念是不謀而合的,一樣的衣服,並不能「顯示」人品,甚至還有可能阻礙個人的「人品」的形成。這樣的校服和統編教材一起「塑造」出來了整個80後的「集體共享的性格」。這樣統一的著裝是不是會阻礙青少年個人的性格發展,至今仍然是一個話題。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面口袋運動服漸漸淡出了國人的視線,取而代之的校服有好幾種,一種是比面口袋好那麼一點點的運動裝,一種則是是吸收了西洋服飾元素的成衣,還有的則是改良之後的水手服。當然,在這個百花齊放的年代裡,每個地區、甚至是每個學校都會選擇不一樣的校服,在沿海地區能看到西裝和套裙,在內陸省市則能看到立領的夾克和短短的裙子。文章轉載自制服人生網。
G. 校服的種類有多少
各省市「校服」類型盤點,運動風是其中一種,看看你喜歡哪個類型
第一種類型:常見「運動風」
我們國家常見的主流校服類型,就是運動風,基本上全國大部分的學校,都是這個類型的。基本上以藍白、黑白為主要的色系,可能也有一些學校會出現紅色、黃色、綠色這種比較繽紛的顏色。
款式主要就是上衣是拉鏈的,褲子為松緊的,可能會有一些條紋做簡單的裝飾和點綴。不過這類校服也是被學生們吐槽最多的,很多學生覺得很不好看。
等到學生們畢業之後,可能也很難有機會再次穿校服了,所以這個時期是很美好也是很難忘的回憶。並且,一些學校並不是需要學生每天都要穿校服的,偶爾也有可以不穿校服的時候。
H. 淮安80後夫妻穿校服乞討,他們的行為存在什麼問題
有時候走在路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殘疾人乞討。面對命運的不公,讓他們在生活上遭受重創,要走到街上乞討的地步,確實也讓我們產生憐憫之心,有時候也會慷慨解囊,伸出援手,盡一份綿薄之力。但是也有一些手腳健全的人也出現在乞討行列當中,面對這些人,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總而言之,對於這種手腳健全,還要走街串巷乞討的行為,確實是令人不敢恭維,希望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走上正道。
I. 電影80後 的校服
嗯,很好看噢,也想知道,想想我們那時候真的也是很清純啊
J. 80後,90後,00後,你最喜歡幾零後的校服
90後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