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旗袍是我國一種具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清末的旗袍樣式,主要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從清末民初到三十年代,旗袍在袖子及下擺部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袖子從寬到窄,從長到短;下擺從長到短,再由短到長,完全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女裝在這一時期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有衫、襖、背心、,樣式有對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鑲滾花邊或刺綉紋樣,衣擺有方有圓、寬瘦長短的變化也較多。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二十世紀初期,盛行「旗袍馬甲」。也就是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一九二六年,短襖和長馬甲合二為一,成為現代旗袍的最初款式。以後兩年,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美服裝的影響,圍繞思想潮流的此消彼長,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展開「較量」。旗袍的樣式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等。 1929年的4月16日以後,就有一個嚴格的規定,旗袍被定為一種正裝,在重要的慶典、節慶、禮儀性場合,中國女性必須穿著旗袍。比方說,女學生在升國旗的時候,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都必須穿旗袍。
⑵ 穿旗袍時,迎面大風吹來怎麼應對
穿旗袍時,迎面大風吹來怎麼應對?
旗袍一般都是修身的
再大的風也不會把它吹起來。
如果是那種高開叉的話
你害怕風把你裙擺吹起的話
也可以暫時蹲著
等大風過後再繼續前行也是可以的。
⑶ 穿旗袍時的站姿,坐姿,走姿應是怎樣的
一、正確的站姿:
1、頭正、頸挺直、雙肩展開向下沉,人體有向上的感覺。
2、收腹、立腰、提臀。
3、兩腿並攏、膝蓋挺直、小腿往後發力,人體的重心在前腳掌。
4、穿旗袍時,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頷略收,雙手交叉置於肚臍位置上。
5、站立時應保持面帶微笑。
穿上旗袍後,人的姿態會得到適度修正,比如習慣弓背的人就自然趨向於挺直身板;不願意看到小腹凸出則會自覺地去收腹,站立的時候,除卻衣服的緊身度不讓自己弓背塌腰外,主觀上也一定要有挺胸直腰的意識,雙手比較自然地合搭在胃的高度或者小腹前。
坐下時,首先應該撂一撂後裙擺,給身體彎曲以足夠的空間。旗袍正因為是連體的緊身設計,如果不騰出空間,很容易引起面料的輕微撕扯。出於同樣道理,坐也只能坐在椅子的前端,不可坐滿。更不能因為坐下就又習慣性弓背塌腰,否則,背後的縫紉和線頭等同樣會遭受牽引撕扯。
雙腿不能隨性擺放,盡量以優雅的姿勢掩藏在裙擺內。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雙臂都應該緊貼身體,需要做任何動作時,也最好只是文雅地使用肘之前的小臂,避免因為幅度過大而露出下腋,這在穿無袖旗袍時更要當心。
⑷ 馬上由夏轉秋了,秋天蕾絲旗袍的正確穿法,要注意哪些呢
蕾絲旗袍要想穿搭正確必須要注意三點,這三點分別是化合適的妝容、注意發型以及不要太暴露!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穿旗袍的,旗袍作為一種土生土長的服飾,在我們國家可以說是歷經千年而不衰,到了今天依然是很多女孩子熱烈追捧的一種時尚,要想在秋天穿好蕾絲旗袍一定要注意三點!
最後呢,在秋天穿蕾絲旗袍還需要注意一個點,那就是千萬不要穿得太過於暴露,旗袍的開叉一般都是比較高的,我們可以盡量選擇一些開叉低的旗袍,因為到了秋天天氣已經開始逐漸轉涼,氣溫也開始下降了,這個時候要是不注意保暖,太過於暴露的話很容易生病感冒!
⑸ 旗袍走秀怎麼轉身好看
旗袍走秀的時候,每一個動作都是有考究的。所以都經過專業的訓練才可以做得更好。
有必要的話,應該找專業班學習一下。
⑹ 旗袍怎麼穿的步驟
大家都認為旗袍很美,面料好,做工好,剪裁也好,穿在身上氣質立現,可是,小編驚訝地發現身邊的一些女性朋友根本不會穿旗袍!!!
你可以忍受把一件高級定製的旗袍當做毛衣一樣套頭穿嗎?很尷尬的一幕就是旗袍卡在臀部,使勁兒拽才能拽下來,而原本這件熨燙好的旗袍就被蹂躪的皺皺巴巴,好生廉價。
看到這里,也許你才會發現自己穿旗袍時的失儀和不雅,沒有告訴大家正確穿旗袍的步驟,所以,今兒個,梓辰就為大傢伙兒找到一組穿旗袍的圖解,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正確的示範作用,做一個真正的旗袍愛好者。
第一步:先確認拉鏈或開襟的位置,分清前後,接下來像穿褲子一樣由下往上拉起來,切忌套頭穿旗袍,因為傳統旗袍不論長短,都是鞘型為主,所以衩口的尺寸一定比臀圍小,由上往下穿會卡住,很容易損壞旗袍。
如果旗袍特別合身的話,可以嘗試雙腳交叉後再拉上,會容易很多。
第二步:先把左手套進袖口中。
第三步:右手套進袖口,同時把旗袍向上拉起,請留意自己的長指甲,不要刮傷旗袍。
第四步:整理旗袍,找准盤扣的位置。
第五步:把旗袍的拉鏈拉好,一般來說,傳統旗袍的拉鏈在右邊,當然改良旗袍的拉鏈也可能是在後邊,可能需要旁人幫忙拉上。
第六步:很耐心地系扣子,不管是暗扣還是盤扣,一定要有耐心。
第七步:系盤扣的時候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巧勁兒,雙手配合好就會很輕松。
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其中的要領卻不曾改變,那就是精細。首先,旗袍面料的選擇很有講究,真絲的柔軟貼身,織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適價廉,選擇合適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驟。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講究的是師傅的手工。就說盤扣,纏好一個經常要2、3個小時,盤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據客人的年齡、穿著的時節以及出席的場合進行搭配:春節配如意扣、鳳尾扣,老太太過生日配壽字扣,年輕女人喜歡簡單柔美的蘭花扣、盤香扣。講究的客人,會要求隨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盤扣的花型,一年12變。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製作一個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電影里那種6、7厘米的高領其實現實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領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高領穿起來實在不舒服,轉個頭人要跟著一起轉過去。一般人平時都穿低領,一粒扣子就夠了。到了現在有的旗袍連這個扣子都省去,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個尺寸,一點也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須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給人量身要非常仔
⑺ 穿旗袍做禮儀應該注意什麼
1.要根據自己的身材、氣質去選旗袍
肩膀圓溜,腰細,臀部豐滿,脖子長,胸部大小要合適,個頭適中1.60-1.70米,是穿旗袍的最佳身材。當然手臂粗的,可以穿中袖旗袍;腿粗,穿過膝的。脖子短的選短領。
2. 根據自己的膚色挑選顏色,皮膚白皙的可選范圍很廣
膚色偏黃色:適宜穿粉紅、桔紅等柔和的暖色調衣服。
皮膚黃棕色:適宜穿藍調或淺藍色服裝。皮膚黝黑:宜穿白色、淺灰色、淺紅色。
3.穿旗袍場合
比如日常生活,就不要穿長旗袍,最好是及膝蓋的。
其次,年紀長或出席隆重的場合,穿過膝,長一點的旗袍。
年紀不大,平常的話,短一點無所謂。
4. 穿上旗袍後,女人言談舉止要溫雅,要不然就很煞風景
5. 發型、絲襪、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高跟鞋等配件,都要與旗袍搭配
⑻ 旗袍的發展演變,你知道的有多少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很多人都會產生誤會,就是旗袍是滿人的袍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滿人的袍子在清朝統治漢人的期間穿的那個我們現在為了區別概念我們叫它「旗裝」。那麼現代旗袍其實並不是從旗裝轉變過來的而是從長衫轉變過來的。旗裝是長袍加馬甲,然而漢女穿的是兩截式的,上面是衣服下面是裙子裹著小腳。
1919年五四運動是旗袍的重大轉折和革命。早起的旗袍和那時男人的長衫是相似的,這個時期女人穿早期長衫的旗袍是為了和男人一起搞革命的,所以並不是從旗裝開始的,這里著重的說一下這個時候的旗袍是最早期的旗袍,也可以看做是五四運動的直接產物。
1926年我們可愛胡舍先生在中西女塾畢業典禮上做了著名的大奶奶主義演講,隨後天乳運動蔓延全國。這個時候女人頭發剪了、不裹腳、不裹胸了。思想觀念變化和健康觀念的變化帶來了審美觀的變化,大都會的女性開始破天荒的強調女性的線條美。這個時候的旗袍開始逐漸吸收了歐美女服的特點突出胸、腰和腿的曲線,完全配合中國女性解放的身體面貌迅速的遍及了全國。
⑼ 穿旗袍時應如何行禮旗袍的來源
來源:
旗袍本是滿族旗人婦女的土著服裝。以後漢族婦女穿著的也多起來,並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改進,使之成為一種獨特的女式服裝。
據說,最早穿旗袍的漢族婦女,是上海的女學生,她們穿著寬敞藍布旗袍引起了各界婦女的羨慕,紛紛加以仿效。同時社會輿論又表示贊揚。於是,旗袍一時間竟成為當時女子最時髦的服裝。
清末滿族旗女穿的旗袍,其特點是寬大、平直、衣至長足;而所選用的衣料大都是綉花紅緞,在旗袍的領、襟、袖的邊緣部分都用寬邊鑲滾。
20世紀20 年代初,旗袍開始普及,起初式樣與清末的差不多。但不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了。至20 代末,由於受歐美服式的影響,旗袍式樣也有較大的改變。此時的旗袍,衣長大大縮短,總的說是比以前更稱身合體,也更能襯托出女性的曲線美。
到了30 年代,旗袍已很盛行。那時旗袍式樣的變化主要是在領、袖和衣長等方面。先是流行高領,後又流行起低領來。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而流行長的,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的,短至露肘。至於衣長,也大致如此。
從40 年代起,旗袍的式樣趨向於取消袖子、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使旗袍更加適體。
⑽ 日常穿著旗袍,要注意哪些細節
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旗袍夢,但大多數人都不敢輕易體驗,因為別人的眼睛。在國潮興起的今天,旗袍正變得越來越流行,成為時尚潮流的產物。時尚前沿的女星們已經穿上了旗袍,對時尚稍有敏感的女孩們也開始越來越多地穿旗袍上街,但穿旗袍還是有一定的壓力。如果你不注意這些「四個」細節,無論旗袍多麼昂貴,它都是無用的。
旗袍本身已經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其他引人注目的元素會減少分數而不是增加分數。一個重要的布局原則是,全身只有一個主角,強調一個關鍵點比強調一個l關鍵點更重要。如果旗袍是主角,選擇有漂亮紐扣的款式會更便宜。當你選擇其他旗袍首飾時,我們一定要少而好。不太多,而且很吸引人。最好隱藏屬性。珍珠、翡翠和翡翠都是很好的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