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學校的校服都是統一定製,不論是款式,顏色還是風格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號碼不同,學生統一著裝,不仔細真的認不出來。
為什麼學校規定學生必須穿校服?
1、方便學校管理
大家都知道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中,每個學生都是穿著校服,這樣看起來既整齊又方便管理,若是哪個學生沒有穿校服,一眼就能看出來,再者學生比較多,穿校服更有利於學校管理。
大部分學校,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學校,會把學生的年級用校服的顏色區分開,這樣看顏色就知道是幾年級的學生,管理上更為便利,也減少了很多工作量。
2. 校服各地,各校都不一樣!全國統一就好了……
那樣就分不出是哪個學校了。
3. 研究性學習 關於我國各地校服的見解 有建議的幫幫忙 拜託啦~
在網上查查吧~先找校服的照片和相關資料,然後匯總,總結.
要有自己的想法.
4. 中國校服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5. 國內的校服行業發展的怎麼樣
不請自來,但是干貨滿滿~
一、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服裝消費支出達1289元。
中國服裝市場2018年GMV達2萬零774億元,同比增長率達7.8%,增長率達到峰值。受消費升級和本土消費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長影響,2019年、2020年GMV繼續上漲。
就服飾類目來看,女裝一直是中國服裝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子版塊:始終保持領先份額,保持較高市場容量。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145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
❤️完整版報告,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二、女裝行業市場規模
在市場飽和的影響下,女裝市場雖然保持銷售總量名列前茅,但市場逐年有所下滑。
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女裝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趨勢。2018年下半年起,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和淘品牌紛紛入局社交電商,基於「小程序+品牌」裂變式運營迎來第一個爆發期。2019年社交直播電商為女裝提供 了更完善的「種草式」交易路徑,為2019年保持增長提供了基礎。
藉助社交生態的高頻觸達特點,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用戶心智培養,社交電商在用戶的觸達、復購 以及轉化上具有先天優勢,有贊類目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均值為7.0%。女裝類目以6.6%的購買轉化率低於均值, 社交種草式運營能力整體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環境「試穿+講解」場景下,女裝直播轉化率高達 21.2%,遠高於其他類目。
從女裝的出貨渠道來看,2019年女裝商家在直播平台上快速增長,半年內直播渠道滲透率上升至11%,高出大盤均值2倍以上。
另外女裝商家在小程序的滲透率上,反應速度快於整體大盤,2018年整體超出大盤並在2019年繼續保持。
三、女裝用戶分析
從用戶消費偏好來看,傳統上下裝仍然占據主要的消費市場,佔比高達62%。但配飾類和基礎款內衣類在社交電商環境下逐年有上升趨勢,值得關注,主要原因為該品類適合社交裂變和分享。
女裝細分品類中,銷量佔比前三名的是T恤、毛針織衫、休閑褲;銷售額佔比前三名的是羽絨服、毛呢外套、連衣裙。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健身、工作、婚禮是推動線上女裝消費的三大場景。
女裝行業主要消費增長驅動力來自中產階級和年輕群體。年輕人樂於為開學畢業或各類節日精心准備,新中產則更加在意職業與聚會場合的著裝,商家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場景化的消費體驗。
有贊女裝下單用戶連續三年環比增長20%以上,呈現爆發式增長,購買力最強的省份為廣東省,銷量佔比達11%。
晚上8點是女裝下單的高峰期,訂單數高於大盤訂單數14%以上。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年輕人與新中產每年購買5種或以上不同產品的人數佔比均高於整體人群,商家可拓充女裝服飾品類
年輕人與新中產的女裝 「種草渠道」逐漸從傳統電商平台傾斜至社交電商平台,社交電商平台的交易佔比逐年擴大,且利潤率相比傳統平台電商高出 25~30%,市場藍海潛力巨大。
四、服裝行業痛點
1)、傳統品牌/門店商家
2)、傳統電商平台賣家
3)、時尚內容媒體/KOL
以上。
❤️完整版報告以及高清大圖,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了解更多點擊:《2021年服飾行業私域洞察報告》
6. 校服的起源與發展
學生服(校服)為學校的在校生(幼兒,小學生,中學生)穿著的制服,追溯其根源,並不是為了起到表示在學校內部或者教育場所里次序的作用,而是為了表示和一般的社會多少有一些區別的這樣的意義。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社會上的制服是只在工作中需要穿著的,與之相對學校的制服在上學的途中也會要穿著的。學校的制服設計有一個作用就是區別穿著不同學生服的學生所屬的不同學校。這個作用有兩個好處。一是對於學校方面而言可以提高對學生的管理,二是對於學生來說可以確立自己的身份和增強歸屬意識。有關學生服制服的新設計,廢除,變更等對於保持學校內部的團結與對學校秩序規則的維持十分有意義。作為學生有的人對在放學回家路上穿著學生服沒有抵抗情緒,而有的人則希望在休息日時或者學校之外的地方不希望被強制穿著學生服。此外,在美國,也有因為穿著學生服而減少了校園內的暴力事件發生數等的事例。但是有關在幼兒園也引入學生服制度,有人認為這樣有助於誘拐兒童等的不法分子更容易的確定目標。在公立小學,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消除由家庭的經濟實力引起的兒童服裝的差異,到現在認可制服設計制度的聲音也很強烈。但是公立小學幾乎都穿著的是自己的衣服,幾乎在所有的中學都有制服。但是隨著虐待問題以及不去上學的情況在中學快速增加這一現實,導致有認為制服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剝奪了他們對於不同事物的包容心。
學生服的種類較為廣泛,按層次分有小學、初中、高中各類學生服裝,按季節分有夏裝、冬裝、春秋裝學生服;按款式分有正規裝、運動裝、甚至大衣等,所以開發學生服裝面料,要按不同的用途進行設計生產。但由於學生服的製作和銷售一般都是由各地教育管理部門負責操作組織,屬於壟斷性操作,且它集中、具體反映我國各地學生的精神面貌,屬於「標志」產品,故馬虎不得,各地主管教育部門對面料的選用、色彩的搭配以及款式設計,都要經過反復論證、再三比較權衡,對面料產品的質量要求在不斷提高。同時對面料生產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學生總數約在3億人次以上,而且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及經濟發達地區的鄉鎮,中小學生均已逐步實行了學生服的統一著裝。
7. 我們國家的校服為什麼不是全國統一的都有什麼類型
想要達到全國統一,難度太高:即使是規定好顏色、款式、尺寸、價格等相關數據,不同的廠家也做不出同樣的產品,更何況我國的地域遼闊,學生數又相當之多,實在是難以達到統一,所以我國的校服種類屬實不少。
西裝樣式的校服近幾年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加,一些小學、中學、甚至大學都會選用西服、領帶、皮鞋、領結等,看起來更加正式、正規,顏色搭配、款式選擇、整體風格方面有些偏向於日系,與傳統的校服相比,可能在運動方面會顯得有些不足,過於局限,所以彌補方式就是再多定製一套運動校服或者體育課時候自行攜帶運動裝進行更換。
8. 尋全國各地校服的圖片
中國的校服都有個很大的共同點啊 就是往死里丑 你還要看全國的做什麼
9. 全世界各國的校服,你感覺哪一個國家的校服漂亮可愛
全世界各國的校服,我覺得中國的校服是最漂亮可愛的。我國的校服色彩艷麗,又不失大方,物美價廉,體現了我國學子們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10. 為什麼國外校服那麼好看,國內校服卻丑如「麻袋」
說起在校園中的生活,那麼少不了的一定是我們每天都會穿著的校服。而關於校服,學生們所能吐槽的地方也是非常多的,這么多年以來,校服一直都沒有改進過,一直都是紅白相間或是藍白相間這些顏色,並且校服的版型十分的寬松肥大,穿在身上就像一個大麻袋一樣,所以有很多同學都十分不情願穿校服。但有很多學生都表示非常羨慕國外的校服,我們現在十分流行的jk制服也是從日本的校服所演變而成的,其次就是英國和他們的校服都是十分紳士正統的西裝校服,穿上去感覺十分的精緻好看。那麼到底是為什麼我國的校服差異與外國如此大呢。
而且我們在學校中能夠穿到校服的場合都是十分正式的或是要求上體育課的時候,而這些時候穿一件寬松的衣服還是十分實用方便的。所以大家對於校服問題就不要過於糾結啦,畢竟在學校中穿校服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十分的符合學生的身份,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在學習的時候還是應該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