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職業正裝 > 吉隆坡循人中學學生制服要求

吉隆坡循人中學學生制服要求

發布時間:2022-06-28 03:34:48

① 中學生應不應該穿校服

第一, 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每個人應該有自己的個性。而個性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國,學校的校服是統一的,而大部分學校的校服是那種不分男女式,鬆鬆垮垮的運動服。如此的「統一」讓彼此之間沒有區別。著裝是一種文化,是一個人的自我展現,正所謂:人靠衣裝馬靠鞍。現在,對於學生的著裝,學校也要硬性規定。這無疑是占據了學生塑造自我形象的一個空間。失去了一次自我選擇和自我定位的機會。對於個人長遠發展,個人性格的形成不利。 第二, 學校校服的確為學生帶來了諸多不便。諸多學校的校服都是一件秋裝,或是在多出一套夏裝的短袖。試問,誰能穿著兩套衣服過完四季呢?學生在校服外面又套上羽絨服,或是夏天到了學校把校服脫掉,甚至只是帶著校服上學,這樣「穿校服」豈不就是一種形式。甚至是一種應付。試問如此穿校服,對方口中所說的「統一」何在?學校教書育人,交的應該不是這種形式主義吧。 第三, 學校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使學生失去了一個明辨是非,樹立正確審美觀念的機會。對方辯友也許會說,學校統一校服是為了防止學生中的攀比,但我要說,攀比不是不穿校服的錯。社會上攀比之風蔓延到校園。學校應該在思想上疏導,並不應該採取堵塞的辦法。學生不再校服上攀比,可以在自行車,書包,鞋等其他方面繼續攀比。另一方面,有些有錢人家的孩子花錢進了重點高中,穿著校服到處炫耀,這是否又是另一種形式的攀比呢?我們還是要從我方標准來說話,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長遠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攀比是不對的,比禁止學生攀比更重要。健康的發展過程,正是一個犯錯誤然後改正錯誤,逐漸認清是非,從而明辨是非的過程。為了防止某一種現象的發生,而限制了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認識,塑造自我,明辨是非的一個過程。這種做法不妥。 綜上所述,我方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衡量利弊,認為學校不應該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穿校服。

② 我想上北京高中學校 包括有制服

海淀區
北大附中 524、521(Z)
人大附中 529 526(Z)
北京十一學校 515 514(Z)
中關村中學 497
101中學 517、515(Z)
八一中學 507
交大附中 500 494(Z)
西城區
北京四中 540、539(Z)
北師大二附中 523、522(Z)
北京35中 502、501(Z)
北京八中 529、527(Z)
鐵二中 497 496(Z)
161中學 514、513(Z)
北京13中 506、505(Z)
東城區
北京二中 523 514(Z)
北京五中 516 512(Z)
景山學校 512 508(Z)
朝陽區
80中 516
陳經綸中學 502
宣武區
育才學校 470 460(Z)
十五中 500 497(Z)
石景山區
北京九中 495 482(Z)
蘋果園中學 468 460(Z)

③ 中學生應不應該穿校服(正方辯手)求大神幫助

這是我找到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 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那不是很美嗎? 有人認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老想穿便服回校。但我覺得買便服是浪費金錢的,同時亦浪費精神和時間,因為大部分人往往只喜歡穿名牌衣服,而這些衣服的價錢都是十分昂貴的;他們都是為了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表現自己,而這種行為是十分惹人討厭的;我並不是叫人不要買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時間,不如用這些時間來溫習和學習,不是更好嗎? 外國的學生大都是穿便服回校的,但這樣會很容易被不良份子混進校內搗亂,嚴重的還可能會殺害老師或同學。為了保障老師和同學的生命安全,穿校服回校便可加強校園內的保安。 穿校服亦可以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是件很庄嚴的事。 此外,如果有學生在校外搗亂和犯錯,而被師長見到時,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罸,避免破壞學校的形象及風氣。 我覺得穿校服回校有很多好處,所以我會繼續贊成及支持學生穿校服回校的優良傳統。 代的中學生,大部份都不喜歡穿校服上學,他們覺得穿便服比較好看,而且又方便。 雖然穿便服有好處,好像很自由,一點束縛也沒有,那多好啊!但我覺得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如果中學生不穿校服,感覺上就不像是學生。很多人都議論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穿校服很死板,跟不上潮流,在這個二十世紀的時代,也要穿校服上學,那實在大老套了!又有人認為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因為校服是代表了自己的學校,那學生不穿校服而穿便服上學,誰會知道你是一位中學生呢?其實穿校服使人感到一種團結的精神。 這種種的問題,令有些人喜歡穿,有些人又不喜歡穿。其實穿校服是好還是壞呢?好處是:令人感覺很整齊,有一份學生的親切感,有感情和溫暖的感覺。穿校服又可以分辨出你是哪間中學的學生,不會和別人混在一起。這樣不好嗎? 我覺得穿校服沒有壞處。其實穿校服是好的,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④ 請問吉隆坡有循人中學嗎

有!

⑤ 馬來西亞哪七所公立大學中國承認

1、馬來亞大學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 簡稱UM)是馬來西亞首屈一指的研究型綜合大學,也是全馬歷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學府,尤以文理學科和醫學著稱,在許多學科領域享有世界級的聲譽。

在2019年6月發布的2020版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馬來亞大學位居全球第70位,亞洲第18位,是東南亞地區僅次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的大學;

其中,學校在社會科學與管理學領域位居世界第55位,圖書館信息系統學科排名世界第31位,電氣工程世界第47位;

計算機科學、土木工程、化學工程、教育學、傳媒學、地理學等一批學科躋身世界百強。學校在US News 2018世界大學工科排名位居全球第10位。

2、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簡稱UPM/博大)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始建於1931年,是東南亞著名研究型綜合大學。

博特拉大學在教育和研究領域擁有卓越且歷史悠久的口碑,是一所在國際學術領域倍受認可的世界頂尖公立大學。

博特拉大學為QS五星級大學,2019/20202QS世界大學排名159,2019/2020QS亞洲大學排名33位,排名在國際上與英國的卡迪夫大學、澳洲悉尼科技大學相當,與中國的南京大學相當。

UPM的農業、林業、營養學、化學環境等專業高居QS世界大學學科100強,會計與金融專業為150強。2013年博特拉大學的經濟與管理學院榮獲AACSB頂級商學院認證,成為馬來西亞首個獲此殊榮的商學院 。

3、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馬來西亞國立大學(前稱:馬來西亞國民大學)是馬來西亞五所研究性大學之一,成立於1970年,是馬來西亞第三所公立大學。

國大是東南亞乃至全球非常著名的大學,文憑和學歷得到國際的廣泛認可,2005年被《泰晤士報》教育專刊列為世界科技類大學100強。

《泰晤士報》在2009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首度公布亞洲地區大學排行榜,其中馬來西亞的幾所著名高校名列前100名,其中,國大位列第51名。

4、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 UTM)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國立大學之一(馬來西亞排名第5位,世界排名228)。

學校積極倡導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研究課題,也在努力把大學建設成為「世界級大學」。另外,大學也獲得了廣泛的國際認可。

5、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馬來西亞理科大學(馬來文: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英文:University of Science,Malaysia,縮寫USM,簡稱理大)是馬來西亞頂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2008年9月,馬來西亞理科大學被馬來西亞教育部列為唯一一所APEX大學,APEX(邁向卓越計劃)的目標是推動理大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6、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

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nternational Islamic University Malaysia,阿拉伯語: الجامعة الإسلامية العالمية ماليزيا),簡稱IIUM,是馬來西亞的一所公立大學。

由伊斯蘭會議組織8個成員政府贊助。學校成立於1983年5月23日,秉承伊斯蘭教義,致力於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伊斯蘭大學。

7、馬來西亞北方大學

馬來西亞北方大學(英語:Northern University of Malaysia;馬來語:Universiti Utara Malaysia,簡稱UUM),是位於馬來西亞吉打州古邦巴素縣新篤鎮的一所公立大學。

該校系依據1984年的馬來西亞北方大學法令,於1984年2月16日所創建,1998年4月23日改為企業制。大學創立的初衷是為國家培養具備領導及管理能力的人才。因此,這所大學也是一所管理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亞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國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理科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北方大學

⑥ 歷史上古姓名人有哪些

古 弼:
後魏時的代州人。為人忠厚,善於騎射。因戰功卓著而封為靈壽侯。歷位吏部尚書,雖然事務殷湊,但堅持讀書不輟。太武帝稱贊他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後,他因被誣告而處死,時人都為他叫冤。
古 朴:
明朝大臣,陳州(今河南淮陽)人。歷任兵部侍郎、戶部尚書等職。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稱。
古耕虞:
古耕虞,1905--2000,祖籍廣東,出生於重慶山貨業世家。世界聞名的「豬鬃大王」,被譽為「社會主義陶朱公」。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戰友,知名的愛國實業家,古耕虞多年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積極參政議政,為統一戰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周恩來總理稱贊古耕虞「為抗戰立了功」。古耕虞評價周恩來說:「國民黨把我往外推,中國共產黨把我往裡拉,其代表人物就是周恩來」。「是周恩來的力量,使我改變了對國共兩黨不偏不倚的立場,逐步靠攏中國共產黨。」
自上世紀30年代起,古耕虞旗下四川畜產股份有限公司的虎牌豬鬃出口量達到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5%以上,幾乎壟斷了世界豬鬃市場。
古耕虞21歲即繼承父業經營古青記山貨字型大小,僅兩年便「擁有重慶山貨業天下之半」,僅8年便壟斷了四川豬鬃出口業,使其「虎牌」豬鬃馳名歐美市場。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實行物資統制,豬鬃的收購、出口指定由官辦的川畜公司經營,但因國際市場只認古青記虎牌豬鬃,故仍任其擁有該公司大部分股份,並任總經理。抗戰勝利後,古耕虞又將川畜業務推向全國,以致壟斷了全國豬鬃出口總量的80%以上,被譽為「豬鬃大王」。解放後,為突破西方經濟封鎖使我國豬鬃順利出口做了大量工作,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及其財經委副主任、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外經貿部顧問等職。
豬鬃是我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物資,主要用途是制刷。豬鬃在戰時是重要的軍用物資,油漆軍艦、飛機及各種軍車,清刷大炮的炮筒等,都離不開它。
當時周恩來代表中共中央駐在重慶,常常邀請古耕虞等一些民族工商業家談話,交換有關戰時經濟問題的意見。在抗戰中間,國民黨官僚資本借抗戰名義,對13種傳統出口物資進行壟斷,實行所謂統購統銷。其中特別是豬鬃,因系戰略物資,出口利潤大得驚人,官僚資本企業向民營企業收購的豬鬃,按牌價每箱只有法幣5萬元,而在昆明或宜賓一裝上飛機,出口到美國的價格竟高達67萬元,相差達10多倍之巨。古耕虞堅決反對這種不顧民間疾苦的官方壟斷。周恩來與古耕虞談話時,一方面指出這是官僚資本憑政治特權與民營企業爭奪暴利的行為,另一方面又指出豬鬃是美、英、蘇等盟國急需的戰略物資,為了支持中國長期抗戰,應當保持政府必要的外匯收入。國民黨種種阻礙生產發展的措施必須改進,使鬃商有一定的利潤,但為支援抗戰,鬃商又不應要求過高的利潤,工商業家要有遠見。周恩來的開導給了古耕虞很大的教育和鼓舞。
因此,為了抗戰大局,古耕虞作出犧牲,接受了國民黨政府貿易委員會下的復興公司與官辦機構富華公司的統購統銷。當時重慶市場上豬鬃的價格已由每擔900元猛跌到380元,古耕虞果斷地將所有豬鬃全部收購下來。當時銷售到美國市場去的豬鬃佔中國出口總金額約80%,其餘20%銷售到西歐市場。對中國來說,豬鬃出口不僅是中國戰時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而且是用以抵償蘇聯和英美等國援華貸款或易貨的物資。抗戰初期,中國沿海港口相繼淪陷敵手;古耕虞率先利用公路試運豬鬃到越南,通過東南亞轉運到美國市場,結果很順利。抗戰後期,中國內地對外的陸路交通包括滇緬公路相繼斷絕。古耕虞旗下的虎牌豬鬃又通過中印航線,源源不斷輸往美國,換回寶貴的外匯,支撐起中國抗戰的財政命脈,也支持了反法西斯盟軍的作戰。
古 柏:
江西尋鄒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廣東從事黨的工作。大革命失敗後,領導尋鄔學生、農民舉行武裝起義。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一縱隊政治委員、中共尋鄔縣委書記。1931年後歷任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中央工農民主政府糧食部長、紅軍獨立師師長和紅軍十一軍軍長等職。1933年因擁護毛澤東提出的正確路線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傾路線的迫害和打擊。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任粵贛軍區游擊司令。1935年底在廣東龍川山區和國民黨軍隊作戰中英勇犧牲。年29歲。
古大存:
(1896-1966) 廣東五華人。1917年春入梅縣中學,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1921年春入廣東法政專門學校。受共產黨人和馬列主義書刊的影響,1924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底畢業後,即參加廣東革命政府組織的東征軍,任戰地政治宣傳員、宣傳隊負責人。1925年7月,受黨委派回五華縣組織群眾武裝,領導農民運動,年底成立黨的特別支部,任組織委員。1926年初,被選為國民黨五華縣黨部委員,同年2月,任五華縣農民協會副會長兼軍事部長。1927年廣東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後,他組織了東江人民反擊國民黨反動派。同年11月,任工農革命軍第七團團長。1928年率部到五華、豐順、揭陽三縣交界的八鄉山,建立革命根據地,任五華、豐順、梅縣、興寧、大埔五縣暴動委員會主席。同年8月領導梅縣暴動勝利後,任中共七縣(興寧、五華、豐順、梅縣、大埔、揭陽,潮安)聯合委員會書記,領導開展土地革命運動。1929年春,率農民武裝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同年6月,任東江特委常委、軍委書記,後成立東江工農武裝總指揮部,任總指揮。1930年5月,東江工農民主政府成立,任副主席。同時正式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任軍長兼代政治委員。1931年11月,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委員。1932年8月,任東江紅軍第一路軍總指揮。1933年10月,任東江游擊總隊政治委員。1934年任東江特委常委、組織部長、政治保衛局局長。1935年春,率部突圍後與黨失掉聯系,仍隱蔽在群眾中堅持斗爭。1938年帶病外出尋找黨組織,經汕頭、香港、廣州到武漢找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同年9月,長江局任命他為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長。11月,粵、桂、湘、贛、滬、浙、閩、閩西南等地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四十餘人組成代表團,任團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1940年底率代表團到延安後,便參加了高級幹部學習組的整風學習,任小組長。1942年2月,全黨開始整風,他調中央黨校,先後任支部書記、一部主任。1945年4月,出席中共七大,被選為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日本投降後,受黨中央委派,參加建立東北根據地的工作,從延安去東北,途經張家口時,曾奉命幫助晉察冀中央局辦黨校,任校長。1946年5月到達東北後,任中共西滿分局常委、秘書長、土改工作團團長,精心指導肇縣的土地改革試點。1947年調任東北局委員、組織部副部長。1948年任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廣東工作,先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常委、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廣東省委書記兼副省長等職,主持省人民政府工作。1954年9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1956年9月,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57年在廣東反地方主義時受到錯誤的處分。1958年下放到增城縣,任縣委書記。1966年11月4日病逝於廣州。粉碎「四人幫」後,黨中央做出決定,為古大存平反,恢復名譽。
古之奇:
唐朝人。他寫過一篇奇文,名叫《縣令箴》雲:「政不欲猛,刑不欲寬。寬則人慢,猛則人殘。小惡無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將拱。勿輕小道,大車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說到當縣官應做些什麼,也說到清官還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曉世事,心地仁愛才有益於百姓。
古雲應:唐朝人。在憲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經薦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舉族南遷,先遷贛南,後定居廣東省南雄珠璣沙水村。據《梅縣客家姓氏源流考》載:「凡贛、閩、粵、桂、滇、瓊、湘、川等古氏後裔,均以雲應為始祖。」
古應芬:
字勃勤,亦作湘芹,廣東省番禺市人(祖籍廣東省梅縣)。自小人私塾讀書,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活動。1906年畢業於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升人專門部。1907年畢業歸國後,歷任廣東法政學堂編纂、廣東咨議局書記等職。民國元年(1912年),廣東都督府成立,古應芬任省核計院院長,時瓊崖民軍叛變,出任瓊崖綏靖處總辦,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應芬與胡漢民、朱執信等起兵響應。中華革命軍興,往來於馬來半島和港澳間,任籌餉聯絡。1917年後任都督府秘書,隨孫中山參加討袁護法運動。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古應芬速歸見孫中山於黃埔永豐艦,佐治軍書。數月後,去香港籌餉,接濟各地討陳軍,是駐港討陳辦事處成員,開展籌款和聯絡工作,與鄧澤如等聯合策動滇、桂、粵等聯合驅逐陳炯明出廣州。1923年2月,受孫中山命,任大本營江門辦事處全權主任,組織力量討伐沈鴻英;3月,任大本營法制局長,繼後任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8月,隨大元帥孫中山東征陳炯明,撰有《孫大元帥東征日記》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廣東省財政廳廳長,兼軍需總監。民國十四年(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成立,古應芬當選為國府委員,仍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8月,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1926年1月,任中央監委委員。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古應芬任中央常務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財政部部長,後任國民政府文官長。1931年回廣州,策動粵桂軍反蔣,任廣州國民政府常務委員、廣州非常會議組織委員會委員。古應芬在職忠心努力,協助孫中山革命成功。時值南北統一,訓政開始之際,他維系各方,關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揚,國葬如儀。
古公亶父:
即周太王。他父親公叔祖類去世後,他即位繼續從事後稷、公劉的事業,做了很多德義的事業,整個都邑的人都擁戴他。這時,薰育、戎、狄都來攻打他,為的是要獲得財物,古公直父就給了他們;過了不久,又來攻打,這回卻是為了要得到土地與人民。人民都憤怒了,想要對抗。古公卻說:「人民擁立君主,是為了替他們謀福利。現在戎狄所以要攻擊我,是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屬於我和屬於他們,那有什麼差別呢!人民卻要為了我的原因而戰斗,那等於是殺了他們的父子以做他們的領袖,我不忍心這么做!」於是就和他自己親近的部屬離開豳地,渡過漆、沮二水,越過梁山,定居於歧山下。豳地整個地方的人,扶老攜幼,全又歸附古公於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風聞古公的仁愛,也多來歸附他。到了這時候,古公就揚棄狄戎 的習俗,而營建城池宮室房屋,將人民分成幾個邑落居住;又置職有專司的五官。於是人民都歌詠樂詩,頌揚他的德業。古公的長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歷,季歷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賢德的婦人,因此季歷與太任生下了昌,而有聖王的瑞應。古公說:「我們這一族應當有王者出現,這該是在昌吧!」長於太伯、次子虞仲曉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歷繼承他,以便將來傳位給昌,於是兩個人就逃到南蠻之地,學當地土著習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讓位給季歷。古公去世後,季歷繼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後,子昌繼立,那就是西伯。後人尊號為文王。又追尊古公為大王。 古永鏘 :優酷CEO,
古戴恩 :
詩人, 筆名金潤河,1979年6月3日生,生肖羊,中國廣東省梅州市人。作有一首1.5萬行左右的長詩《跨越時空的情戀》,為中國詩人個體創作最長的詩歌之一,詩歌主題是歌頌愛情和反映中國的歷史,另外,金潤河的萬行以上長詩還有《星球外傳》等。另外,此人還創作有大量的短詩。
古天樂(Louis Koo)
著名演員;生日生肖:1970年10月21日(星期三)/戊狗;籍貫:廣東省中山市。代表作《神鵰俠侶》《寶貝計劃》《一個好爸爸》等。
古巨基(Leo Ku)
香港粵語流行曲歌手、演員、主持人,籍貫廣東茂名。他是粵語流行曲歌手中少數常用假音技巧的半實力半偶像派歌手。亦是200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區火炬接力第八棒火炬手。
古潤金
著名企業家,慈善家。古潤金於195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吉隆坡,第三代華裔,是馬來西亞青年企業家,也是中、馬兩國頗具知名的慈善家,祖籍廣東中山市。古潤金在吉隆坡循人學校畢業後,便投身於創業興家的社會大潮中。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拼搏,事業有成。
現擔任馬來西亞中山會館聯合會會長、廣肇聯合總會副會長、雪隆中華大會堂理事、華人劇藝研究會副會長、華人藝人公會榮譽會長、香港中山社團聯合會榮譽會長、中國企業家全國理事會理事、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工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理事會理事、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理事、廣東省希望工程民企基金會副理事長、廣東省海外交流協會理事會理事、中山市僑資企業協會會長、中山市海外聯誼會副會長、中山市總商會副會長、中山市僑聯會名譽主席、珠海市海外聯誼會顧問、中國紅十字總會名譽會員等多個職務。古潤金於1994年到中國中山創立「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現已發展壯大成為集科研、開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企業。古潤金以個人和完美公司的名義向社會各項慈善公益事業捐款捐物達9600多萬元人民幣,范圍遍布希望工程、抗洪救災、西部水窖、體育教育、敬老愛幼、扶危濟困等等各方面。此舉為他贏得了各方贊譽。
古潤金先生祖籍廣東中山。古潤金的祖父在20世紀初漂洋過海到馬來西亞,靠著勤勞的雙手,給人做苦力艱難度日。後來,古潤金的父親在此降生,成為馬來西亞第二代華裔,一代最是貧困的華裔。1959年,古潤金先生就誕生於這樣一個貧困的華人家庭。
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秉承了父母勤勞善良的優良傳統,懂事很早。讀小學時,為了減輕父母負擔,他每天6點起床,7點之前就已將一大捆報紙,挨家挨戶送到訂戶手中,掙幾個銅板貼補家用。從書本上和父母的口中,他知道了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事跡,先生「天下為公」的博愛胸襟深深打動了他,由此培養了他對人生價值的孜孜追求和一顆慈愛眾生的心。
在馬來西亞,古潤金曾從事多項商業活動,涉及房地產、建築、服務、金融、美容、健康日用品製造業等。經過十多年努力拚搏,現在已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中頗具知名度的青年企業家,擔任包括吉隆坡嘉沙特拉(上市公司,全世界最高建築物——吉隆坡雙峰塔承建商)、雪隆中山同鄉會會長、馬來西亞中山會館聯合會署理會長等十多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董事及華人社團領袖職務。他熱心公益事業,贊助了大型的反吸毒、反販毒義演活動;在東南亞乃至港澳、台地區積極籌募資金、資料,興建東南亞首座「孫中山紀念堂」,並親自擔任籌委會主席,既出錢、又出力;捐贈兩台先進的洗腎機給馬華洗腎中心……鑒於古潤金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的傑出成就,在公元2000年由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親自頒發「太平局紳」(即太平紳士)於古潤金先生,以彰顯其對社會的突出貢獻。
此外,古姓名人還有:戰國時趙有隱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書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畫家古其品……等。

⑦ 中學生校服應樸素還是應時尚

適當的時尚,太樸素的話也不好,大家都不喜歡穿,不穿校服的更多,一般叛逆點的孩子會先帶頭不穿,然後都跟風,不穿校服的孩子一般會換上很漂亮的衣服,那其他人更攀比了,然後老師再去罵那些孩子,本來就在叛逆期,這樣就更叛逆了,影響孩子心情也會影響學習,那可就影響了升學影響了一輩子……惡性循環,稍微適當的時尚,大家都時尚,這也不會引起什麼攀比吧,而且大家也都穿得開心,走在外面還表現了中國青少年的精神風貌,適當的時尚又不是要求衣服誇張,也不是要求以富有多貴啊,其實人類都一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孩子也一樣啊,雖然不想說,但是,有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有些國家的小孩子穿著著整齊且略顯時尚(質量很好,不誇張的學生氣的較為保守的時尚)卻不時尚的過分的校服排著隊走過,覺得他們生活應該很好,精神狀態很好,一定是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將來一定會出色的感覺,孩子們顯得很精神,我也是剛畢業不久,離學生時代不遠,可是也對人生有了初步的認識,我覺得校服應該適當的時尚點,質量再好點,考慮得再周全點會對學生更好的!

⑧ 中學生是否應該穿校服,給出理由。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 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 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那不是很美嗎? 有人認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老想穿便服回校。但我覺得買便服是浪費金錢的,同時亦浪費精神和時間,因為大部分人往往只喜歡穿名牌衣服,而這些衣服的價錢都是十分昂貴的;他們都是為了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表現自己,而這種行為是十分惹人討厭的;我並不是叫人不要買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時間,不如用這些時間來溫習和學習,不是更好嗎? 外國的學生大都是穿便服回校的,但這樣會很容易被不良份子混進校內搗亂,嚴重的還可能會殺害老師或同學。為了保障老師和同學的生命安全,穿校服回校便可加強校園內的保安。 穿校服亦可以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是件很庄嚴的事。 此外,如果有學生在校外搗亂和犯錯,而被師長見到時,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罸,避免破壞學校的形象及風氣。 我覺得穿校服回校有很多好處,所以我會繼續贊成及支持學生穿校服回校的優良傳統。 代的中學生,大部份都不喜歡穿校服上學,他們覺得穿便服比較好看,而且又方便。 雖然穿便服有好處,好像很自由,一點束縛也沒有,那多好啊!但我覺得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如果中學生不穿校服,感覺上就不像是學生。很多人都議論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穿校服很死板,跟不上潮流,在這個二十世紀的時代,也要穿校服上學,那實在大老套了!又有人認為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因為校服是代表了自己的學校,那學生不穿校服而穿便服上學,誰會知道你是一位中學生呢?其實穿校服使人感到一種團結的精神。 這種種的問題,令有些人喜歡穿,有些人又不喜歡穿。其實穿校服是好還是壞呢?好處是:令人感覺很整齊,有一份學生的親切感,有感情和溫暖的感覺。穿校服又可以分辨出你是哪間中學的學生,不會和別人混在一起。這樣不好嗎? 我覺得穿校服沒有壞處。其實穿校服是好的,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⑨ 吉隆坡有什麼講中文的中學或者國際學校學費如何要求不要嚴格的那種,也不要太有名氣,只要有就行了

您好。
獨中在馬來西亞算是私立學校的一種。華文獨中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兼授馬來語和英語。華文獨中的學制與美國、蘇格蘭、中國、台灣、日本等地相似。獨中除了注重學術,亦注重學生的紀律。獨中對學生的要求是挺嚴格的。
在吉隆坡就有四間的獨中,分別是中華獨立中學,坤成中學,尊孔中學和循人中學。馬來西亞人讀獨中的費用大約是200令吉,若是外籍學生會需要更高的費用。

您可以到搜索網站去搜索以上四間學校以獲得更多詳情。
只需在搜索欄鍵入學校的名稱,應該就可以搜索得到學校的網站。

若有任何疑問,您可繼續提出。能幫忙的我一定會盡量幫。

祝您好運。

⑩ 學生應該穿校服的原因(辯論)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該穿校服上學的。

與吉隆坡循人中學學生制服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鑒別巴寶莉的褲子 瀏覽:387
帽子掛在雙肩包上 瀏覽:401
義烏批發保暖內衣女 瀏覽:500
棉衣和羽絨服哪個防風 瀏覽:539
旗袍白褲襪 瀏覽:148
春野未來制服絲襪 瀏覽:160
絲巾起源於哪個哪個世紀 瀏覽:431
男裝潮牌聖時迪尺碼3尺1 瀏覽:457
短黑色風衣配什麼褲子 瀏覽:804
新銳男裝西裝品牌好不 瀏覽:18
一隻褲子風箏讀後感 瀏覽:269
新買的衣如何祛甲醛 瀏覽:624
藍色裙子動漫圖片 瀏覽:363
內江童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54
童裝批發微信代理 瀏覽:908
校服褲子太長怎麼卷不掉 瀏覽:761
裙子被脫 瀏覽:250
白羽絨服染上色怎麼清洗 瀏覽:297
褲子在中國的起源和演變 瀏覽:336
為什麼油井上面會套一個手套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