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國時期旗袍的改良與演變過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貳』 民國文中描寫女子旗袍服飾的句子或詞語
網路了些,你看看:
從文學作品看民國女子服飾
當上海變得最快的時候,懷舊卻也成了一種時尚。攝影師馬元浩是個有心人,他在四處采風的過程中,收集了不少清末民初的女子服飾。這本《飄逝的羅裙》(馬元浩攝戴雲雲著上海畫報出版社2002年7月版),就是他的藏品集,也是攝影作品集。戴雲雲的文字,則對中國女子服飾的發展過程作了一個比較全面的描述。不過,照片上那些身穿舊式服飾的模特,總讓人隱隱覺得一種格格不入的尷尬。馬元浩自己也有這樣的感慨:「當代女子生活在男女平等的今天,她們活潑開朗,無法表現一二百年以前女子的哀怨、滄桑和含蓄。畢竟時代不同了,環境氛圍也不同了。」
民國女子究竟是如何穿著打扮的呢?當然,泛黃變脆的老照片和存在箱子下層帶有霉味的衣物可以提供一定的參考。此外,還有一個途徑,即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寫也可告訴我們許多真實的信息。
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寫了五四運動以後中國青年在封建專制家庭里的生活、痛苦和斗爭。書中他對各個女性的服飾描寫著墨不多,卻極具代表性:蕙「穿一件滾邊玉色湖縐短襖,系粉紅裙子」。這是五四以後大家閨秀的裝束。婉兒「穿了一件玉色湖縐滾寬邊的袖子短、袖口大的時新短襖,系了一條粉紅湖縐的百褶裙」。馮樂山給婉兒做喇叭袖的時髦短襖,原是為了給自己爭面子的。這身衣著表明了婉兒的侍妾身份。
五四以後的漢族城鎮女子還是習慣於上穿襖下穿裙,窄袖長襖逐漸向喇叭袖短襖過渡。這時只有旗人才穿旗袍。在《家》、《春》、《秋》中是找不到穿旗袍的女人的。
張愛玲對服裝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她對自己作品中女主人公的服飾自然會作精心的設計。《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
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一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只是在正式場合,良家女子還得系裙。
二十多年後,曹七巧的女兒長安長成了大姑娘,可仍待字閨中。當有人為她介紹對象時,她「換上了蘋果綠喬琪紗旗袍,高領圈,荷葉邊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
上面穿旗袍,下面穿百褶裙,這是滿漢女裝款式交融的結果。而高領圈和鑲荷葉邊的袖子都是當時的時尚。
張恨水《啼笑姻緣》中的陶太太是一個摩登的民國女子。她「穿了一件銀灰色綢子的長衫,只好齊平膝蓋,順長衫的四周邊沿都鑲了桃色的寬辮,辮子中間,有挑著藍色的細花,和亮晶晶的水鑽,她光了一截脖子,掛著一副珠圈,在素凈中自然顯出富麗來」。
上面這些文學人物的衣著描寫使我們對民國女子服飾有了大致的了解。
女子的服飾打扮,從大的方面看,反映了當時政治狀況、經濟風貌、道德觀念及生活習俗,從小的方面看,則反映了「她」的身份、地位、氣質和品位。這一點,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個帖子里還有http://www.showchina.org/zgwhxl/zgctfs/200703/t109532.htm不少:
『叄』 民國時期上海流行的旗袍,這種服裝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說到旗袍,這對很多女性來說應該不奇怪,特別是民國時期,旗袍成為那個時代女性非常獨特的服務。事實上,這種服裝是從滿族服務演變而來的。必須說,這些青年學生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積極貢獻。
旗袍流行的黃金時代是上世紀30年代,旗袍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來,風格不斷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們常穿得有點豐滿,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格得到了改進,它綜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優點,領口相應減少,長度也適當縮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賞這種服務,當然,有些現代女性還是要求服裝店為她們剪一兩件旗袍,但她們大多隻是想在家裡過「民國」癮,時代日新月異。
『肆』 穿著旗袍的民國女人有多美,看了這些照片你就挪
民國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雖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總以為還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匯吃飯的時候,看到店裡面穿著民國學生服裝的服務員,就更有這種體會了。回望民國時,那些身著華麗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舉手投足之處,皆是東方式的嫵媚與溫婉。
▲
杭穉英,我國最早的商業美術家之一,設計的商品包裝、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為素材,這是一幅西湖泛舟圖,確實不錯。
『伍』 民國有哪些旗袍美女
民國的旗袍美女可以說很多的。
郭婉瑩1909-1998
上海永安的四小姐
黃柳霜1905-1961出生於洛杉磯
蔣英,錢學森夫人
嚴仁美 民國名媛
宋慶齡 1981年5月29日去世
宋美齡
宋愛玲
周旋 1920年8月1號出生於江蘇常州
唐瑛 父親唐乃安曾經留學德國
張愛玲 中國著名作家
胡蝶,原名胡瑞華,民國第一美女
總之還有好多,未完待續
『陸』 民國時期的旗袍是怎麼一步步改進變化的呢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
民國早期旗袍有著寬大的線條,透著簡潔明快的風。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
『柒』 民國時期的旗袍和現在的旗袍有那些不一樣
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一般慾望的實現常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得到滿足,一種是得不到滿足。當人的慾望得到滿足時,則有愜意的情感體驗 ;而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則有焦慮之感。辛亥革命以「驅除韃虜」的口號推翻滿清政權,一夜之間旗女裝束銷聲匿跡。一種追求新穎時髦、強調女性曲線的新式旗袍在亂世中釀成,擺脫了封建文化的制約,摒棄硬朗造型的滿清旗袍,民主、自由的精神得以體現。
西方立體結構的裁剪方式傳入中國以後,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響,西方服飾強調表現甚至誇張人體線條,往往不惜採用極端的方法,誇張人體的臀和胸,緊收腰,製造修飾後的曲線造型,提供以人為本的審美意識。民國旗袍以人體為主要設計對象,開省收腰,縮短長度,表現體態,襯托出東方女性窈窕的身姿,忠實地將人體輪廓曲線勾描出來,讓女性散發出誘人的魅力。由於民國婦女走出庭院參與教育和工商等社會活動,功能性的要求逐漸突出,旗袍的造型兩邊開出高衩,對女性行為約束已經開始大大放鬆,身心發育的文化環境得到改善,審美造型一改在胸、腰、臀呈平直硬朗狀態的習慣,將衣服裁剪趨向合身適體,採用黃金比定位,在強調與女性身體曲線吻合的同時,一掃清朝矯飾之風,去繁就簡,其造型特點是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袖子剪了、裝飾鑲滾免了,趨向於簡潔,力求淡雅,在滿足當代婦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崇尚人體的自然曲線美,讓婦女從封建壓迫中解救出來,追求全新的生活方式。
民國旗袍經歷了經典和改良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傳統的直身平面裁剪為主,開省道使旗袍合身;第二階段引入西方立體裁剪,裝袖,裝墊肩和拉鏈形成立體造型。這些造型接近東方人的審美理想與習慣,含蓄端秀,「露」而不「妖」。古代詩人認為「詩以若有若無為美」,因此,人體自然三圍曲線造型的旗袍被稱為中國女裝國粹,講究的也是含而不露的神韻。
旗袍造型的美感沒有固定的量化指標,它是順其自然地由主體意識不斷調節,而使之同外界的條件相適應,達到美與人體自然曲線的有機結合,真正達到國人的審美要求。
『捌』 民國時期的旗袍文化有哪些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歷史轉型期。受西方社會自由民主獨立思潮的沖擊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體制在解體逐漸形成後期的自由民主社會的雛形、此時,人們無論從思想到服飾都經歷著一種飛躍性的 歷史大變革。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的一個歷史轉型期。受西方社會自由民主獨立思潮的沖擊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體制在解體逐漸形成後期的自由民主社會的雛形、此時,人們無論從思想到服飾都經歷著一種飛躍性的 歷史大變革。
隨著社會形態的轉型服飾文化也發生著變化、清代服飾做工考究工藝復雜加之穿著莊重煩瑣,在工作中十分不便、已不適合這一時期婦女文化變革的需求。民國時期婦女個性十分 活躍,參加社會活動也十分頻繁、與此同時國際間的交流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開放的,與各 國的交往帶來了不同風格的生活文化方式和不同國家的服飾文化、此時的對外開放對中國婦 女服飾的改革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中國婦女服飾從旗裝逐步演化形成早期的直線旗袍款式,在做工上去繁從簡,在製作工藝上也減化了很多繁的手工程序,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紡織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和發展,生產出的服裝面料也十分精美繁多色彩 斑斕、突破了手工刺綉製作面料工藝繁瑣圖案單 一的極限。
『玖』 有沒有民國時代對於年輕女子的旗袍服裝描寫,參加晚會的也要
旗袍:
腰身掐得恰倒好處,多一分不成,少一分不成,她總能把最素雅的旗袍穿出別樣的風韻。旗袍在她身上散發著白蘭花的優雅氣質,亭亭玉立而豐腴柔媚。
你身著一件紫紅色旗袍,遠遠看去,真像一隻小蝴蝶飛過一樣,既美麗稱身,又色彩柔和。
娉婷婉約的風姿,嬌艷俏麗的容貌,嫵媚得體的舉止,優雅大方的談吐,一開始就令人刮目相看。
和服:
風姿絕艷,在人群中格外顯眼,那人穿著濃淡相宜的龍膽色唐衣,襯著紫苑丸萩的五衣,系著白色唐草立涌的裳,頭發如同夏月里茂盛的垂柳那樣長長地披下來,姿態柔媚,秀眉微挑,鳳眼嫵媚,膚色雪白,妝容精緻,美艷無雙。
女孩大概十七八歲,黑發如雲,膚色似雪,眉目秀美,薄萌蔥色的唐衣與水晶花的表著令她看起來清爽悅目,氣質清雅,淡淡的猶如一朵玉蘭花。
『拾』 民國時期的旗袍美女:坐姿風情萬種,站立更顯誘人
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是從清朝滅亡到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這段時間中國處於特殊時期,軍閥混戰,但此時的文化發展倒也沒慢下來,還是有許多仁人志士涌現,女性在這段時間也逐漸登上歷史舞台
民國美女穿旗袍,從後面拍著視角,顯得更加誘人,圖為一群穿旗袍的民國美女,個個在江邊眺望,誰能猜到她們都在幹些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