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生應不應該穿校服
應該。
學生穿校服的重要性:
1、是學校文化,是校園文化的一種體現,團結、積極、提升集體榮譽感。
沒有統一著裝校服的學生個性張揚,獨一無二,,那麼整齊統一穿著校服可以規范學生行為.
2、填補距離
同學的家境環境是存在差異性的,屬於衣服的外表也存在差異。或許在老師和家長的心裡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在這些青蔥歲月里卻有著他的一席之地。
在鮮艷衣服包裹下的學生們都有屬於自己的那一點點小小的虛榮心和小小的自卑心。統一校服讓我們不為今天穿什麼衣服而煩惱,讓我們別開眼把眼神更多的放在學習上。
3、張揚學校風采;校服在提升學校形象,展示學校文化內涵起了積極作用。學校校服 還具有廣告意義,卻超出廣告的價值。例如學生都穿著印有本校LOGO或者校名的學校校服,走到哪裡都是一個流動的廣告。
4、減輕家長經濟壓力,現在學生攀比心之重,要求穿名牌、品牌,而且每天穿不同的顏色、款式,這筆開支也不少喔,那麼統一穿校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校服面料
校服大體有合纖織物、經編面料、棉織物面料三種:合纖織物是數年來時興面料,因其風格獨特、色澤多樣、易洗快乾、容易護理等長處,廣泛應用於校服定做行業,產品有花瑤、塔絲隆、卡丹絨、水洗絨等。
經編面料也是應用很廣泛的面料,由於經編面料的織物富有彈性、舒適滑爽、伸縮自如、穿著合體等長處,頗受學生們的喜愛。產品有金光絨、條絨、滌蓋棉等;含棉織物具有手感柔軟、吸汗性強,花色品種多等優點,適用於運動類型的校服定做,產品有錦棉布、滌棉布等。
『貳』 中學生辯論詞在辯論:在校應不應該穿校服(正、反方都要)
反方:我認為學校不應該要求學生每天穿校服,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穿服裝的自由,並且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一些因素,如胳膊 腿上燙傷或皮膚病,特別是夏天,穿半節袖起不是很難看,並且我門們青少年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應該有權力選擇包裝自己,外國講究自由發展,所以有很多人才,因為他們很自由,不像中國教育,只為賺錢[校服],影想了許多有才人事的發展,有時校服對學生來說不光是難看的問題
每個國家的學校都有自己的統一的校服,可是他們只是在重要的時候穿,他們的校服大多都是正裝。
穿校服的場合如:
校慶
開學典禮
畢業典禮
重大活動
平時他們沒有規定的
中國的小學,初中,高中,要求學生在校就要是校服,這種做法實在是太荒唐了,感覺是限制了學生的自由,如頭發,飾品,鞋子,著裝,手指甲,等等這些都是屬於私人的。
學生應該張揚個性,才有利於自身發展,更好適應未來社會!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是青春期愛美的心理需要。更是培養自我創新思維的需要。
解脫束縛追求自由的需要。
試想:從小讓孩子在嚴格束縛當中成長,穿的、吃得、聽的、看得等等都是固定好的老套的,怎麼會能培養出思想獨立、想像力豐富、創造性思維的孩子呢!就跟一個小孩從小關閉在一個沒有人跡的屋子裡,他會變啞一樣。很多東西,在他們成長時期不培養,他們的特長、天賦就會漸漸退化
1。從法律角度看,穿不穿校服是學生的一種權利(RIGHT),而非一種義務(RESPONSIBILITY)
2。從教育方面看,個性(INDIVIDUALITY)與共性的問題,當今時代更注重個性的培養
3。若規定只能穿校服,衣服的換洗方面較為不易,穿校服不符合實際(REALITY)
你可以列出對方可能提出的論點,針對其論點組織材料進行反駁,這樣在比賽是就能做到知己知彼,輕松應對。
正方:
讓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為此,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江蘇省、南京市的有關部門也曾下發過類似通知,省里有關部門在幾年前還專門成立了辦公室,請來浙江等地的服裝設計專業人員,參與校服的設計。南京某小學朱校長認為,穿校服可消除當前越來越突出的學生講穿著、講排場、互相攀比的不良風氣,對一些低收入的學生家庭來說,並無壞處,所以雖說沒有文件強行規定學校必須做,學生必須穿,僅是要求在有條件的重點學校推廣,但好多學校還是做了自己的校服。朱校長還認為,現在學生與幾年、十幾年前的學生相比,更強調個性,追求與眾不同,自我意識較濃,愛「酷」,而統一著校服自然壓抑了這種追求,有違學生的天性,這恐怕才是學生討厭穿校服的深層次原因靚了自己更亮校園
有很多中學生認為穿校服很不方便,覺得穿便服比穿校服較好看,所以,他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說中學生不應穿校服上學。但我卻不同意這種看法,我覺得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校服對於中學生來說,就是身份的象徵,情況跟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需要穿著不同的制服一樣。例如警察要穿著警察制服,消防員需穿消防制服等;同樣地,學生自然便要穿著他們的制服——校服了。這樣,我們就更易分辨出不同階級的人,還有他們的職業;當然,我們穿校服時,便更容易辯認出我們是學生了。
而且,穿著校服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除了說穿著校服整體上看來較為整齊外,還可時刻提醒學生,讓他們認清自己的身份,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此,學生的紀律亦大大的加強了。
除此之外,學生穿著校服,對於學校來說,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穿著校服上學,除了看上來整齊,學生的紀律性提高,那所學校對外便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了。所以中學生穿著校服上學,不是沒有其好處的啊!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無疑是加強學生的紀律性,而學校亦能得到一個良好的聲譽,但似乎太不方便,令學生有拘束的感覺,而且這要是一種身份象徵,一張學生證,不是可以代替嗎?但我們可試想,我們會否經常拿著學生證給別人看嗎?就像我們需要找警察或消防員幫助及求救時,我們看到他們所穿著的制服,即時的反應便是告訴我們,這便是我們需要找的人一樣。要是我們穿校服,別人一看便知道我們是學生了,這就是人的即時反應。這不是更為方便嗎?#所以,我們總不能認為中學生穿著校服沒有好處,抹殺其好的一面呢!小學生無所謂了,還沒有形成自我審美的意識,呵呵,我是說中學生。從上初中開始,學校的校服就賊難看,那領導們還非得逼著你穿。我記得有一次三中全校必須統一穿校服,是迎接什麼檢查,KAO,我那天還偏沒穿,不光是我,有一大批抗旨的,然後校門緊閉,僅留個小門,一個個地檢查進入,學生們全都被囤積在校門口,那時候黃河五路還沒拓寬呢,直接造成了交通堵塞。後來下有對策,進去的同學把校服在旁邊遞出來換上這才進去。到北中以後,情況仍然是這樣,有一陣必須穿校服戴校標,不然就不讓進,我們的情況還差一些,後面幾屆就更嚴格了。昨天去北中新校,從餐廳樓拍完照回來,正好趕上他們下課,於是看到成群結隊的淺藍色校服同胞們迎面而來,唉,有些同情這些可憐的人們。
面對中學生應否穿校服上學的問題,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學生一定應該穿校服上學。」
我認為「一定應該」,並不是想奉承學校。而是因為學生穿校服是一種「美」的表現,亦同時代表了你是該校的學生。
當有來賓進入學校時,看見學生們都穿上整齊的校服,便會產生一份好感。而且一班穿上整齊校服的學生在操場上集隊,那不是很美嗎?
有人認為自己的校服不好看,老想穿便服回校。但我覺得買便服是浪費金錢的,同時亦浪費精神和時間,因為大部分人往往只喜歡穿名牌衣服,而這些衣服的價錢都是十分昂貴的;他們都是為了在同學和朋友面前表現自己,而這種行為是十分惹人討厭的;我並不是叫人不要買衣服,但挑衣服也要花大量精神和時間,不如用這些時間來溫習和學習,不是更好嗎?
外國的學生大都是穿便服回校的,但這樣會很容易被不良份子混進校內搗亂,嚴重的還可能會殺害老師或同學。為了保障老師和同學的生命安全,穿校服回校便可加強校園內的保安。
穿校服亦可以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是件很庄嚴的事。
此外,如果有學生在校外搗亂和犯錯,而被師長見到時,也會得到應有的懲罸,避免破壞學校的形象及風氣。
我覺得穿校服回校有很多好處,所以我會繼續贊成及支持學生穿校服回校的優良傳統。
代的中學生,大部份都不喜歡穿校服上學,他們覺得穿便服比較好看,而且又方便。
雖然穿便服有好處,好像很自由,一點束縛也沒有,那多好啊!但我覺得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如果中學生不穿校服,感覺上就不像是學生。很多人都議論這個問題。有人認為穿校服很死板,跟不上潮流,在這個二十世紀的時代,也要穿校服上學,那實在大老套了!又有人認為中學生應該穿校服上學,因為校服是代表了自己的學校,那學生不穿校服而穿便服上學,誰會知道你是一位中學生呢?其實穿校服使人感到一種團結的精神。
這種種的問題,令有些人喜歡穿,有些人又不喜歡穿。其實穿校服是好還是壞呢?好處是:令人感覺很整齊,有一份學生的親切感,有感情和溫暖的感覺。穿校服又可以分辨出你是哪間中學的學生,不會和別人混在一起。這樣不好嗎?
我覺得穿校服沒有壞處。其實穿校服是好的,中學生是應該穿校服上學的。
『叄』 山東蒙陰八一希望小學,2019年秋季校服那裡有做的
考試成績直接問班主任比較方便,在網上能找到一個地方的太少了,能幫你問的就更少了,問一下老師,老師都會給你說的,祝你學習進步。
『肆』 高分!!!!急!!希望小學能給孩子們和社會帶來什麼
從希望小學大面積荒廢談起,很多基建投資是無效投入
黃衛東 http://blog.sina.com.cn/huangwd1999
根據湖北省長陽縣里提供的資料,長陽縣的希望小學共計76所,但目前有53所淪為深山的擺設,留給我們的疑問的是花這么多錢建起來的53所學校,也就幾年的時間轉眼就出現了荒廢,除了巨大的浪費外,更讓人感到對於愛心的不尊重,之後當記者進一步了解發現不僅僅是長陽縣,全國的希望小學都存著荒廢的現象。一些希望小學使用時間不過五六年,甚至有的不到兩三年,學校就已經人去樓空,轉眼間化成了豬圈、雞圈,或者變成了小賣部,這是為什麼呢?據近日中央電視台報道,1985年的時候全國農村的小學是83萬所,到2007年還有34萬所,就是59%的學校已經沒有了,基本上已經被撤並了。
(http://news.163.com/08/1211/20/4STJI72A0001124J.html)
一個關鍵原因是農村適齡兒童人數大幅度下降。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農村人口必然大量減少。當前我國農村實際從事農業生產的中青年勞力已經很少了,農業生產主要有老人和少年進行。
由於國家採用低工資,高房價政策,我們的民工在城裡工作,卻無法在城裡購房,形成奇特的社會現象,他們雖已成家,卻居住在城市的集體宿舍,掙來的微薄工資,只能在自己的老家蓋房,讓老人和孩子居住。每當春節來臨,大批民工返鄉,造成交通緊張。通過壓低民工工資,創造的大量財富,出口換取美元。由於美元不用,儲存在手裡,不斷貶值,實際價值等於廢紙。國家應將財富留在國內,增加民工收入,使他們能夠消費得起自己的勞動果實。國內城市有大量房屋空置,卻抬高房價,使民工等普通勞動者無法安居。國家有大量房屋生產能力,這種荒謬政策下,導致相關行業,例如鋼鐵、水泥等,大批企業面臨倒閉的危險。同時在城市和農村重復建房,導致耕地面積下降,糧食生產能力的保障問題突出。只要我們改變這種錯誤政策,提高民工收入,包括提高工資,完善社會保障,降低房價到合理利潤,取消土地費用,必然啟動城市房地產市場,同時安置大量民工及其家庭,從而大幅度提高我國的城市化率,減小住房佔用的土地。
我們能否有實力給老百姓生活保障,實際是我們在吃、穿、住等方面的生產能力是否滿足13億人的需要。我們有足夠的生產能力,確保民工的生活來源。我們有足夠的糧食生產能力,每年能夠生產5億噸糧食,平均每人平均擁有糧食800斤,每天糧食2斤多,足夠保證老百姓的吃飯。我們有足夠的紡織生產能力,每年除自己使用外,還大量出口。平均每人每年50米布,足夠保證老百姓的穿衣需要。我們人均住房30平米,足夠保障老百姓的住宿需要。我們培養了足夠多的大學生,能夠保障有足夠的醫生,能夠建設足夠多的醫院。唯一不足的是普通老百姓手裡沒有收入,來消費這些財富。一方面國家物質財富堆積如山,大量積壓,導致大量企業倒閉,資本家破產,另一方面老百姓忍飢挨餓。一切症狀都如圖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然而,資本主義國家,早已採取高福利高收入政策,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國家也只有這個方法,才能夠解決它。我們只有大幅度逐步提高老百姓工資和福利,從而快速增加消費能力,才能消化這個龐大而過剩的生產能力。現代社會在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發展速度早已進步到人們難以想像的地步了。我們的農業生產,實際人數很少,卻解決了13億人的吃飯問題,這是以前難以想像的。然而,我們的消費增長的步伐遠遠落後於生產增長的速度,使經濟發展速度始終受控於消費增長速率,這是3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所遭遇問題的關鍵。根據我國政府提供的原始數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我國日消費低於7.2元人民幣的窮人總數達到4.3億,占人口32%(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7533)。
我們的城市住房建設能力達到每年6億平方米,如果人均住房15平米,則每年可新增4千萬人,則10-15年,就可以將農村大部分居民轉移到城市。由於城市採用樓房作為居民用房,而農村使用平房,這樣的轉移,將大量減少建房佔用的土地。根據我國農村住房佔用土地約20%估計,至少可以增加相當於我國土地面積10-15%的耕地面積。這將大幅度增加我國糧食供應能力。同時,大量農村家庭整體遷移到城市,將極大地減少兩地分居家庭數量,從而極大減少春運的緊張程度。交通運輸方面的建設要求會大幅度降低。
我們的居民存款高達20多萬億,然而它們主要屬於少數人,屬於已經富裕起來的階層,這個階層的人們早已消費飽和了,他們擁有了房子,車子等一切他們願意消費的商品。而大量低收入者借債度日。國家消費能力是由大多數人決定的,不是少數富裕階層決定的。這是發達國家大量培養中產階層的主要原因,也是西方發達國家不斷提高中產階級的比例,從而不斷提高消費能力,從而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他們的物質財富生產能力已經領先中國很少了,但是人們的生活水平卻遠遠超過中國。
國家投資4萬億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本身同樣是提高生產系統的效率,從而提高生產能力。沒有老百姓使用的基礎設施,同樣是一種浪費。例如,珠海機場和阜陽機場。珠海機場當年的投資總額達60多億元,設計年旅客流量1200萬人次,計劃服務整個珠江西部。但是,由於珠三角西部的經濟總量不如預期,自建成十餘年來,珠海機場的使用率只達到設計能力的6%,無法實現用盈利償還投資欠債的設想。1998年建成的安徽阜陽機場,在沒有建設之前,曾經被當時的市領導定位於「比上海、廣州機場還要大的國際機場」,後來,由於財力有限,規模變小,不過,該機場飛行區仍按4C級標准建設,可以滿足波音737、空中客車A320以及MD90等國內主流干線客機的起降要求,航站樓設計負載能力也可以滿足高峰每小時600人次進出港的需求。但是,當地收入很低,在迄今為止的10年時間內,阜陽機場基本處於閑置狀態。「
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和4萬億基建投資計劃中的農村建設部分,有大量建設將是無效的建設活動。如果我們採取正確的對策,則我們的農村人口在十年內會大幅度減少,依據當前情況規劃的建設計劃中,為農村建設的電力運輸等系統必然遠遠超過需要而大量閑置,成為無效投入。同樣,我們的交通干線投資,是否有效,取決於我們的經濟活動是否大幅度增加。我們很多交通干線的運輸能力也是能夠滿足當前我們的需要,只是當前錯誤政策下,每年春運帶來的運輸緊張,導致運輸能力不足的假象。我們只有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從而使我們的經濟能夠持續發展,才能夠使我們的交通等方面投資,成為有效投入。
我們現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將出口換美元變成了發展的目的。根據程實博士2008年3月14日發表在北京青年報上文章,美元指數從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貶值了40%,如果我們將2萬億美元保存7年,由於美元貶值帶來的購買力下降,損失將高達8千億美元,每年至少損失1千億美元以上。
多年來,國家採取出口退稅,增加出口的辦法,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這導致我們的外匯儲備不斷快速增加,2007年增加4600億美元,2008年將超過5千億美元。一直採用這樣的政策,我們的外匯儲備就沒有使用的機會。一直儲存下去,百年以後,就貶值成為廢紙了。我們儲存的2萬億美元外匯,接近我國一年的國民產值,超過了一年的國民收入。美國人在一百年前的年國民產值僅一千億美元,與今天13萬億美元相比,連1%都不到。我們將2萬億美元儲存一百年,一百年後,其價值恐怕連現在的2百億美元價值都不到。
長期以來,我國採用低資源價格,低工人成本,低土地費用,低環境污染處理費用和免稅方式。我們的資源大量損耗,我們的環境大量污染,換來大量美元不用,實際就是免費將財富供應給國外。當前國外金融危機,市場消費能力大幅度下降。我們應減少出口,同時大幅度提高老百姓收入,從而大幅度提高消費能力,消化自己的過剩產能,逐步取消出口退稅,減少這種免費勞動。國家擁有的財富不是外國人印刷出來的外匯欠條,而是自己的生產能力和消費能力。沒有消費能力,我們的生產能力就會停產倒閉。 提高老百姓收入,從而可以提高資源價格,增加資源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結構,從而使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伍』 參觀希望小學的感想 急
上個禮拜六,我和朱宇鈞、曹嘉銘一起參加了由華宇集團舉辦的「與希望小學手拉手」的活動。
我們身穿黃色的隊服,很好奇地來到希望小學。剛下車,就受到那裡師生的熱烈歡迎。看到他們熱情洋溢的臉,我們還有些不好意思呢。當華宇負責人致開幕詞後,我們坐在地上,和希望小學的同學們美美地照了一張像。雖然他們的樣子不太好看,臉蛋紅紅的,衣服有些破舊,可是他們的心卻是善良的。第二個節目是交換禮物,當我們把裝有禮物和祝福的信封互換後,高聲讀著祝福的信,內心感到十分愉快。
然後是參觀教室。這個小學非常大,有三個後小河那麼大。一進門能看見那裡同學們的宿舍,有十來個家。每個家有四到六個床。出了宿舍往右走,是教師們的食堂。往左走是操場和同學們的食堂。操場上有雙杠、滑梯等體育器械。再往前就是教學樓了,有兩層樓。
我們走進教室里,看到他們的桌子和椅子是那麼破爛,連我自己也有些難過了。雖然他們學習環境不是很好,不過他們學習很好,字寫得也很好,還有位哥哥考上了北京大學。這就叫我驚嘆了,他們居然能考上北大,感覺不可思議。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到了中午,該吃飯了,大家坐在食堂時,都在想:憶苦飯是什麼飯呢?是不是很難吃啊?我好奇地鑽進廚房裡,看見米都是用水煮的,不像咱們家裡,是用電飯鍋燜的。這時,飯來了,我一看,傻眼了:本來說吃憶苦飯,怎麼還是大燴菜呢?大燴菜挺好吃的呀!真有點不理解了。
吃過飯,我們來到他們的操場上玩一個游戲:大樹和松鼠。原來以為很好玩,一聽介紹就沒意思了。玩了一會兒,就去操場上挖石頭。我們一幫城裡的孩子們對這項活動好像挺感興趣,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當我們挖出一個長約二十厘米的大石頭時,大家都興奮了!這就對應了一句古話:有心種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陰。
下午五點多,天開始暗下來,我們要走了。踏上車,我不由地想到:今天真有意思,我不僅學了很多知識,也加深了我們的友誼。希望小學的朋友們,祝你們學習天天向上!
上個禮拜六,我和朱宇鈞、曹嘉銘一起參加了由華宇集團舉辦的「與希望小學手拉手」的活動。
我們身穿黃色的隊服,很好奇地來到希望小學。剛下車,就受到那裡師生的熱烈歡迎。看到他們熱情洋溢的臉,我們還有些不好意思呢。當華宇負責人致開幕詞後,我們坐在地上,和希望小學的同學們美美地照了一張像。雖然他們的樣子不太好看,臉蛋紅紅的,衣服有些破舊,可是他們的心卻是善良的。第二個節目是交換禮物,當我們把裝有禮物和祝福的信封互換後,高聲讀著祝福的信,內心感到十分愉快。
然後是參觀教室。這個小學非常大,有三個後小河那麼大。一進門能看見那裡同學們的宿舍,有十來個家。每個家有四到六個床。出了宿舍往右走,是教師們的食堂。往左走是操場和同學們的食堂。操場上有雙杠、滑梯等體育器械。再往前就是教學樓了,有兩層樓。
我們走進教室里,看到他們的桌子和椅子是那麼破爛,連我自己也有些難過了。雖然他們學習環境不是很好,不過他們學習很好,字寫得也很好,還有位哥哥考上了北京大學。這就叫我驚嘆了,他們居然能考上北大,感覺不可思議。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到了中午,該吃飯了,大家坐在食堂時,都在想:憶苦飯是什麼飯呢?是不是很難吃啊?我好奇地鑽進廚房裡,看見米都是用水煮的,不像咱們家裡,是用電飯鍋燜的。這時,飯來了,我一看,傻眼了:本來說吃憶苦飯,怎麼還是大燴菜呢?大燴菜挺好吃的呀!真有點不理解了。
吃過飯,我們來到他們的操場上玩一個游戲:大樹和松鼠。原來以為很好玩,一聽介紹就沒意思了。玩了一會兒,就去操場上挖石頭。我們一幫城裡的孩子們對這項活動好像挺感興趣,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當我們挖出一個長約二十厘米的大石頭時,大家都興奮了!這就對應了一句古話:有心種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陰。
下午五點多,天開始暗下來,我們要走了。踏上車,我不由地想到:今天真有意思,我不僅學了很多知識,也加深了我們的友誼。希望小學的朋友們,祝你們學習天天向上!
想想那些得到資助的大學生們,他們學業有成之後會做些什麼呢?我想絕大部分會前往發達的大城市成家立業!很少人會回到生他育他的家鄉……
結果就是,社會提供資金,幫助這些平困大學生走出鄉村,把他們帶到大城市……
發達城市吸收了這些人才,而那些平困的農村則流失了人才!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想人才對於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平困山區,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出一個大學生本是不易,現在又被發達城市奪走,給那片山區留下的依然是平困
那些平困學子是脫貧乃至致富了不假,但是生他,育他的土地;疼他愛他的父母;關心他呵護他的鄉親依舊在忍受貧窮!
如此社會慈善資金的注入,只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平困地區人才流失,越來越平窮,發達地區人才注入,越來越發達……
我們的政府不應該把幫助平困大學生的任務推給社會,社會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社會無非只能提供一點錢而已
國家應該出資,建立一些專門針對那些無力承擔大學費用學子的農業大學
免費吸納那些平困山區學子前去就讀
在求學期間沒,對這些特殊的群體灌輸強烈的思想攻勢:我畢業後,要用我的雙手,我的知識去建設生我養我的家鄉
大學則針對每個學生家鄉的地利特點,教授對應的現代化農業技術,讓他們把現代化帶回家
在中國,一個村莊由於一個優秀的人才而集體致富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農村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還是那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人才才是關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人才,人才哪裡去找?就地取材!
但是這需要政府投入很大的財力……
想想那些得到資助的大學生們,他們學業有成之後會做些什麼呢?我想絕大部分會前往發達的大城市成家立業!很少人會回到生他育他的家鄉……
結果就是,社會提供資金,幫助這些平困大學生走出鄉村,把他們帶到大城市……
發達城市吸收了這些人才,而那些平困的農村則流失了人才!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想人才對於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性
平困山區,教育水平相對落後,出一個大學生本是不易,現在又被發達城市奪走,給那片山區留下的依然是平困
那些平困學子是脫貧乃至致富了不假,但是生他,育他的土地;疼他愛他的父母;關心他呵護他的鄉親依舊在忍受貧窮!
如此社會慈善資金的注入,只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平困地區人才流失,越來越平窮,發達地區人才注入,越來越發達……
我們的政府不應該把幫助平困大學生的任務推給社會,社會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社會無非只能提供一點錢而已
國家應該出資,建立一些專門針對那些無力承擔大學費用學子的農業大學
免費吸納那些平困山區學子前去就讀
在求學期間沒,對這些特殊的群體灌輸強烈的思想攻勢:我畢業後,要用我的雙手,我的知識去建設生我養我的家鄉
大學則針對每個學生家鄉的地利特點,教授對應的現代化農業技術,讓他們把現代化帶回家
在中國,一個村莊由於一個優秀的人才而集體致富的例子屢見不鮮
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農村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還是那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人才才是關鍵!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人才,人才哪裡去找?就地取材!
但是這需要政府投入很大的財力……
『陸』 為什麼學生必須穿校服上學
上學的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上學非要穿那麼丑的校服,但迫於學校老師的管理,不得不穿校服,總盼著過星期天,當然也盼著可以不穿校服。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穿校服有這么多的作用。
1、防止學生之間的攀比。家庭的貧富差距會帶來學生之間的攀比,從而造成學生無法全心全意的投入學習中去。穿校服可以在一定程度減少學生間的攀比,促進孩子的形成健全的人格。
2、方便外出學生安全的身份識別。比如放學回家,校服比較顯眼,假如在回家途中發生什麼不測,可以更快識別身份。再比如學校組織外出活動,同一校服有利於學校對於外出學生的管理,也不容易造成學生走失。
網友二:
我覺得學生穿校服是很有必要的,在校園內學生統一校服,可以一眼識別出未穿校服的外校人員,避免社會閑散人員進入校園,有利於保證學生安全。而且校服是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體現,可以彰顯學校精神;另一方面,統一校服,可以增加全校學生間的集體感,提高學生間的凝聚力。
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容易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影響,比方說一些受非主流或者一些混混們的影響,穿衣打扮會受到他們影響,穿校服可以讓學生保持一個學生應有的正氣。穿校服的作用有這么多,都是在現實學校管理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所有的經驗背後都是一個個血的教訓中。有些人說穿校服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其實不穿校服帶給學生的是更多的不安全的因素,更多的心理發展阻礙,更加不利於學生的發展。
網友三:
首先,天天穿校服可以讓學生們有一個學習的氛圍。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班級穿的衣服著裝不同,五顏六色,那麼很多同學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衣服上,課堂上就沒有更多的心思放到學習上了,那麼天天穿校服也是為了班級的服裝統一,讓同學們能更有精力的去學習。
其次,天天穿校服,還有一個優勢就是避免同學們的虛榮心,因為孩子都是在不斷成長的,如果說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給孩子穿一些不一樣的衣服,就會造成同學之間的攀比,可能同學看另一個同學穿的比較好,就會向父母索要,這樣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不良的風氣,那麼天天穿校服也就避免了同學們的攀比心。
最後,天天穿校服的原因也是讓學生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學習上,如果說學校要求不穿校服,大多數同學會利用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去研究今天到底應該穿什麼衣服,穿哪件衣服會更漂亮,這樣無疑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質量。天天穿校服的話,就是這一件衣服,也不需要去思考,學生反而就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學習上。
網友四:
學生穿上校服,就相當如持有一個特殊的「身份證」,不管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都會因為自己是一名學生一言一行都代表學校的形象而有一種約束,從而增強自律意識;可以消除學生攀比心理,逐步減少因為「家裡有錢的孩子穿名牌,家境困難的孩子穿冒牌」的現象而帶來的一系列的攀比之風,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美德。統一穿上樸素美觀、簡約大方的校服,彼此都會產生認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的攀比心理;杜絕學生穿奇裝異服,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學生是處於身體發育期的重要時期,寬松、舒適的校服便於學生生長發育。
網友五:
我根據自己這多年穿校服的經驗總結得出,學校必須讓學生穿校服的原因:
一、代表學生的一種身份,走在路上更安全;
二、可以防止學生之間的攀比,逐步減少因為「家裡有錢的孩子穿名牌,家境困難的孩子穿冒牌」的現象而帶來的一系列的攀比之風;
三、穿著校服,代表學校的形象,在外在內都會維護學校形象,增加學生的榮譽感;
四、校服寬松,適合孩子生長發育;
五、長大後看到母校的學生穿著你熟悉的校服,你會有好多種情緒湧出。
『柒』 蒙陰八一希望小學,2019年秋季校服那裡有做的
廣州市八一希望學校前身是越秀區司馬坊小學,學校坐落在東風小區,屬東風街道地段。解放前是一所廟宇(司馬娘娘廟)後來改建成小學,先後命名為西山區國民中心小學、北區第五中心小學、西華二小、紅衛小學和司馬坊小學。
新校舍佔地2900平方米,各教學場室及教學設施齊備、規范。司馬坊小學改名為廣州市八一希望學校是在1998年,在1996年,國家計委和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在全國援建70所「八一希望學校」,其中廣東省兩所。在1997年建軍節前夕,廣州的一些老紅軍決定出一點錢,支持在廣州建一所八一希望學校,後來經過審議,報國家計委和軍委批准,決定把八一希望學校這個校名放在司馬坊小學。
『捌』 中國希望小學
6月2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原會長謝培棟一行來我區調研延安希望小學發展建設情況。
區延安希望小學位於徐古鎮,佔地面積158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
學校以「弘揚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為辦學特色,扎實推進「延安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心靈」活動,將弘揚延安精神貫穿於教育教學工作始終,教師素質明顯增強,學生行為習慣日益規范,形成了團結互助、樂於奉獻、文明守紀、好學上進的良好風氣。
謝培棟一行先後視察了學校食堂、學生宿舍、圖書館等場所,對學校的發展變化表示贊賞。他說,延安希望小學的建設,行在老師、益在學生、巧在節約、貴在堅持。他希望各有關部門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將延安希望小學建設得更好,讓延安精神發揚光大。
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易金蓮,區老領導羅詠南、劉焰章、陳志平、王亞雄陪同調研
『玖』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幾歲了
截至2020年5月19日,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30歲了。
5月19日,大別山深處的一所小學迎來了30歲的生日。它曾經「蝸居」於一個祠堂,學生不足百人,教職工不到十人。1990年5月19日,在原址建起了兩層小樓,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就此誕生。
30年青山依舊,這個深山裡的「90後」不斷「生長」,如今已是擁有兩個校區、數棟校舍與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現代化學校。學生近2000人,教職工近百人。
(9)校服中良希望小學擴展閱讀
中國第一所希望小學的辦學宗旨:
學校堅持德育為首,五育並舉,以「文明、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學校教育教學成績始終名列全鎮前茅。學校先後救助了650餘名貧困學生,中國青基會首批救助對象中,60多人進入大學,3人在讀研,一批大學畢業生先後走向工作崗位,並已感恩社會。
學校誕生了一個全國少先隊「紅旗中隊」、市級「先進班集體」,先後成長了7名全國「優秀少先隊員」、「勞動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