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圖上美女說是寧波旗袍會核心人員,參加寧波首屆旗袍展示會。我想認識,誰知道情況我在香格里拉拍到,聽
我知道,是寧波美女會副會長黃天玥
3. 怎樣加入旗袍協會
想加入協會,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擁護本團體的章程,有加入本團的意願,年滿18歲的公民不分男、女均可加入。入會程序是,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兩張,填寫申請表,經委員會討論通過,由各級釣協發給會員證。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參加本團體的活動及服務的優先權,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有入會自願、退會的自由。
會員要履行下列義務:執行本團體的決議,維護本團體的合法權益,完成本團體交辦的工作,按規定交納會費,向本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積極參與推動本地區的垂釣活動。
中國旗袍協會是一個高端旗袍資源整合平台,打造全國性的旗袍文化與產業結合的協作組織。它將成為全國旗袍文化發展的風向標;海內外旗袍文化交流的窗口;旗袍非物質遺產的研究基地;旗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地。
4. 旗袍的意義和象徵是什麼
1、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中國的古代婦女服飾,基本都是保守為主,在辛亥革命運動之後,上海掀起了女權運動浪潮,當時上海的女學生們無不年輕、時尚,是旗袍文化內涵傳播流行的先驅者。以至社會各行各業、都市名媛、時尚人物紛紛效仿女學生們的打扮。
近代旗袍是中國女性服飾禁錮解放後的產物,隨著「五四」運動推向高潮,隨著旗袍的不斷創新,旗袍徹底擺脫了過去的老面孔,改變了中國女性長期以來束胸寬袍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美和曲線美充分展示出來,把歷來飽受封建時代壓制的女性臵於服飾藝術的浪尖上,同時非常明確地提出對於禁慾主義的一種反抗,旗袍文化內涵的變革為女性解放立了汗馬功勞。
2、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
旗袍文化內涵是世界對於「中國風」的詮釋之一,一件旗袍往往包含了多種中國風元素。近年來中國風深深影響著國際時裝界,旗袍文化內涵受到了眾多大咖設計師們的青睞,大膽突破了旗袍原有模式,融入了時代創新精神,注入了時代的血液,賦予了青春的活力,用一種嶄新的觀念,抒發著一種嶄新的情懷,展現了旗袍文化內涵。
舉個例子,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作為下一屆舉辦國,要表演一個節目。中方代表團派出的是14名中國女孩,身穿改良的短旗袍,紅底白色大牡丹花為圖案的傳統花色,用傳統的琵琶、二胡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了中國樂曲《茉莉花》,富含濃郁的「中國味道」,把「中國風」吹向全世界,旗袍文化內涵那獨到的韻味,全世界眼睛一亮,為之驚嘆、羨慕。
3、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不同於中國其他的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是近代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結果。近代旗袍不是過去的滿族旗袍,近代在變革之後其實吸取了很多西方特色,在原有的基礎上創造出特有的中國旗袍文化內涵。如果對清代傳統旗袍與近代改良旗袍進行比較,會發現在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下,由於人們的信仰和審美情趣的不同,旗袍也會呈現出不同的審美風格。
要說滿族旗袍和近代旗袍的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線條的表現以及款式的不同。滿族旗袍受儒家等級、中庸、求同思想的影響,清代傳統旗袍以繁縟富贍、溫柔敦厚、程式單一為美。而近代的旗袍文化內涵,是在西方平等、人本、自由思潮的影響下,近代改良旗袍以自然簡單、形體曲線、自由多樣為美。
4、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民族精神與特色的象徵,即使現代旗袍已經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元素。但是旗袍文化內涵的骨子依舊是傳統的,卻又是變化無窮的。旗袍憑借著自身所存在的獨特精神文化內涵,在中國乃至世界服裝壇上享有一席之地。雖然今天的旗袍遠不如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之廣、影響之深,但旗袍文化內涵再一次蘇醒了,並且作為中國的一種象徵走向世界,這在傳統文化迅速流逝的現代顯得是那麼難能可貴!
旗袍文化內涵的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載體,沉澱著不同的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意識觀念等文明要素。旗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典型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5、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
旗袍文化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復興的象徵,之所以說是復興,是因為旗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某段敏感時期沉寂過,在最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宣傳傳統文化,旗袍文化內涵開始復甦。旗袍作為最能襯托中國女性身材和氣質的中國時裝代表,再一次吸引了人們注意的目光。隨著傳統文化重新被重視,旗袍也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旗袍文化內涵也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
延續了一個世紀之久的旗袍,即使經過了歲月長河的幾番洗禮,但是幾經演變卻依然保持著濃郁的中國風情,頑強的生命力絕非其他傳統服裝可比。毫無疑問,旗袍文化內涵的流傳還將繼續,也許在將來的某個時期它會再度創造美麗的奇跡。
5. 有關寧波幫的小故事
虞洽卿、盛丕華、吳錦堂、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應昌期.童善長童涵春堂國葯號 黃楚九的「中法葯房」、史致富的「萬國葯房」、吳錦堂(1855~1926年),名作莫,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東山頭鄉西房村人,少時隨父耕作,及壯東渡日本,經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為重,先後捐銀數十萬兩,興修水利,創辦學校,澤被鄉里。又積極支持孫中山先生從事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著名華僑。吳錦堂於清咸豐五年(1855年11月14日)出生於慈溪北鄉海濱小村東山頭(今慈溪市觀海衛鎮錦堂村)。據吳氏族人介紹,元末明初,江西、安徽一帶戰亂頻繁,長江中游一帶居民紛紛南遷,東山頭吳氏明初從江西遷來杭州灣南岸,開懇新漲塗地為生。傳到吳錦堂的父親吳麟初時,已是第12代。外地遷來海濱塗地的居民大都十分貧困,到吳錦堂祖父那一代,家境有所好轉,試圖通過對子女的教育,擺脫世代務農的現實。其父吳麟初,生育五子三女,吳錦堂是他的長子。吳家祖居坐落於東山頭西房村,因吳麟初排行第二,故稱「昂二房」,吳錦堂就出生在一樓靠西邊的正房裡。到其父吳麟初時,連年遭遇天災人禍,家境越來越差。吳錦堂不得不輟學務農,幫父親處理家事,成了主要幫手。不過,他父親並未放棄對他的文化教育,安排他在耕稼之餘跟從當私塾先生的伯父課讀。吳錦堂16歲那年,母親病故,父親又娶唐氏。他待繼母如同生母,村民們都說吳家老大將來定有出息。1880年,吳錦堂在寧波做磨豆腐的小工。在當年,「打鐵、撐船、磨豆腐」是有名的苦營生行業,地位十分卑下。但對於年輕的吳錦堂來說,兩年的起早摸黑、肩挑手推,受盡艱難人生的磨練,為日後在上海灘打拚乃至闖東瀛,奠定了思想、心理、體能上的准備。立足上海灘1882年,豆腐作坊的一位鄰居見吳錦堂能吃苦,又有文化,心氣也高,介紹他到上海紅廟前的萃豐油燭店當幫佣。吳錦堂興沖沖地從寧波回到老家東山頭與家人告別。時年28歲的吳錦堂,就這樣帶著父輩的期望,來到他一直嚮往的上海,一年後成了正式店員。吳錦堂在上海工作3年,習算學文,揣摩商賈經營之道,勤奮精明,深得店主的賞識,曾被派到蘇州等地代庖業務。油燭雖是小商品,但購買者各色人等都有,吳錦堂藉此認識了不少人,對他了解社會各界、積累經驗都很有幫助。特別是他在蘇州分店的經歷,更使他有獨當一面開展商務活動的鍛煉機會,顯露出從事貿易活動的驚人才能。滬上赴東洋1885年,即中法戰爭的第二年,31歲的吳錦堂對我國工商業在列強欺凌下造成的不景氣深有感觸,意識到努力向外求發展是改變目前狀況的一條重要途徑。於是,在友人資助下攜資銀千兩,毅然東渡日本長崎。到達長崎後,吳錦堂經縝密計劃,與人合夥從事物資運銷,業務活動就是代出口商在阪神地區采購物資並運送至長崎,又代進口商將進口貨物運送至阪神地區交給座商。這種營生投入少,資金流轉快,吳錦堂在短短的一年間,將資金擴大了5倍。就這樣,吳錦堂靠著「單幫」式的經營,積累了資本,還通過購銷環節建立了業務網路,為日後事業的輝煌打下了基礎。1887年,吳錦堂與人合夥在大阪設立「義生榮」商號,他終於有了自己開設的第一家商行。商界樹巨人這以後,他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延伸:由收購向製造業延伸,如「義生榮號」曾涉足火柴生意;由為出口商購運向自營出口延伸,如將火柴、陽傘運銷中國;由代進口商運銷,轉向自己設行銷售。在經營中,吳錦堂那謹慎靈活、恪守信用和極富開拓性、前瞻性的經營作風逐漸成形,引起商界同仁的注意,稱贊:「他的先見之明、小心謹慎的態度以及隨機應變的經商才能正是他的獨到之處。」一位商界巨人的稚形初步顯現。1889年,吳錦堂在瀨戶內海邊的著名商港神戶設立了「怡生號」,開始定居神戶。此後,經過十多年的奮力開拓,業務不斷擴大,涉足廣泛的實業領域,成了大阪、神戶地區著名的產業資本家。日本作家黑部亨曾撰文,把吳錦堂和神戶紡織業奠基人武藤山治並稱「為神戶照亮前途的人」。同時,他也成了神戶華僑的領軍人物。1894年,吳錦堂被任命為「神戶旅駐大清商人公舉商董」,是神戶中華會館、神戶三江公所的總代。在《浙慈吳錦堂先生六旬榮壽錄》一書里,具名江義所寫的《壽言》中有這樣一段話:「以火柴為祖國日用品,創辦紅衣商標。以棉花為日本紡織品,購鍾淵股份,開設行號,兼營實業,握販運之權勢,遂獲資數百萬。」這正是對吳錦堂那個時期經營活動的最好概括。仁義奉公益,情懷系故鄉吳錦堂熱心公益事業,關愛旅日僑胞。他是一位深諳經營之道的企業家,也繼承和發揚了寧波幫商人相互提攜、協作共榮的傳統,在創建和發展華商組織、資助華僑公益事業、維護華僑權益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萬國醫院、孤兒養育院、盲啞院、紅十字會、同仁會、掖濟會等,都曾得到過他的巨額捐贈。直至今天,在日本兵庫縣還有以吳錦堂命名的村莊和水池,還建立了吳錦堂顯彰碑。吳錦堂澤被鄉親,情系故鄉。當時,國內軍閥混戰,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吳錦堂常常為之輾轉反側,只要力所能及,常出巨款組織賑濟。一開始捐給政府,後來他自己組織賑濟機構,設法購米施賑或組織以工代賑,賑濟范圍北至東北,南至閩廣,甘霖所至救助了無數的災民,人們譽其為「萬家生佛」。不僅如此,他在國內的投資范圍涉及采礦、冶煉、紡織、鐵路建設、金融、農田水利和教育事業等各個方面,多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闖盪世界、造福桑梓」是寧波幫的重要特徵。吳錦堂將資金轉向國內,大規模投資國家建設的同時,開始捐資家鄉水利事業和教育事業,投資數額龐大。1905年動工修建的杜白兩湖水利工程,規模巨大,由四大核心項目構成:重建西界漾塘,遇汛期可藉以截姚北平原東注的洪水;加固兩湖大堤,以增加蓄水量;增設減水壩,用於控制水位;疏浚通海大浦,增設大小橋閘,以完善排灌系統。全工程「竭五六年心血,費七萬余金錢」才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他認為教育是國家爭生存、爭富強的必要途徑,投在創辦「錦堂學校」上的資金,累計達22萬銀元。因此,黃炎培主持的中華職業教育社,把吳錦堂與陳嘉庚、聶雲台並稱為「辦學三賢」。關心革命事,正義志不移吳錦堂非常關心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他在積極創業的同時,也熱心支持革命活動。早在戊戌變法時期,康梁的維新思想就在日本神戶華僑界引起反響。變法失敗後的1902年,梁啟超逃亡日本,在神戶登岸,吳錦堂隆重接待他,並與梁啟超攝影留念。自1899年起,吳錦堂就與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孫中山辛亥革命前曾11次到過神戶,辛亥革命後,成為中華革命黨神戶支部領導骨乾的王敬祥、吳錦堂和楊壽彭等與孫中山關系密切。辛亥革命爆發後,吳錦堂等阪神華僑成立了中華民國華僑統一聯合會,在之後的4個月中,開展了大規模的聲援辛亥革命的活動。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吳錦堂更以鮮明的態度支持新生的共和政府,曾分別捐獻上海、寧波軍政府銀2.65萬元和1.64萬元,並出任浙江省軍政府財政水利顧問。1914年,吳錦堂迎來了他的六十大壽,這時離他初到日本正好是30個年頭。為了慶祝壽辰,吳錦堂在松海別墅旁動工建造三層洋樓,次年5月完工,取名「移情閣」,呈八角形,俗稱「八角堂」。從外部環境到建築外形,從布置陳設到室內裝飾,處處透露出中華文化的內涵。「移情閣」瀕臨大海,面對勁松,對出生在浙東海邊的主人,定能引出無限的回憶和美好的遐思……病逝於異域1926年1月14日,吳錦堂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戶養和山莊與世長辭,享年72歲。彌留之際,他一再囑咐家人把他的遺體運歸祖國,葬在家鄉,還囑咐後代不要忘記自己是炎黃子孫,任何時候都不能做有損於祖國的事情。1929年,他的靈柩由吳家自備海船經上海運抵慈北。歸葬到家鄉吳公墓庄位於慈溪市鳴鶴鎮,此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杜湖、白洋湖,既是游覽勝地,又是慈北蓄水寶庫。墓園石欄圍繞,松柏蔥翠,宏偉肅穆,系吳錦堂生前自建。陵墓面向白洋湖,墓碑由清代光緒年間狀元張謇提寫。碑旁一副醒目的對聯,為吳錦堂生前自擬,上聯為「為愛湖山堪埋骨」,下聯「不論風水只憑心」,寄託了他對祖國鄉土的深情眷戀。墓碑的上方鑲嵌著章太炎先生撰寫的墓表,篆體直書,約700餘字,記載著吳錦堂的生平事跡。當時,出席追悼會的國內外各界代表達數千人,慈北廣大群眾也自發前來致哀,人數多達萬余。這一天,白洋湖堤上人流不歇,從慈濟祠到錦堂墓地,萬頭攢動,水泄不通。家鄉人民敬獻的輓聯上,寫道「抱濟世熱忱,推食解衣,不愧萬家生佛;奮海外事業,含辛茹苦,允推當代人豪」,高度概括了他卓著的一生。
6.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你的衣櫃里有旗袍嗎
旗袍屬中國的國粹,穿旗袍要體現出端莊、優雅、美麗、大方的氣質。現在人們穿的大都是改良版旗袍,改良旗袍更加精緻、美觀適體。即保持了較多的傳統韻味,又體現了現代時尚之美。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好回答的,因為大多數女人穿旗袍是給男人看的。男的眼光是一個重要的標准。作者您的提問比較有水準,問題問的比較寬泛,這樣可以有很多角度去答題,希望你的提問能火
其實旗袍對於體重沒有過多的要求,對於身高也不過於挑剔。當然身材適中,線條凹凸有致,本人再長的秀氣端莊溫文而雅。穿上色彩不一樣的旗袍,再配上一雙精緻的高跟鞋,走在街上,我感覺,身體別太胖和太瘦,身條好!屁股長的圓一點,胸部別太大,中等就好!胸部太小也不好看。體重差不多就行。
7. 中國最大的旗袍社團是什麼
中國旗袍會是一個高端旗袍資源整合平台
8. 中國旗袍協會有嗎
有的,
128張
中國旗袍會
齊譽創辦的中國旗袍會更多義項
「中國旗袍會」(英文名稱:China Cheongsam Association。簡稱:CCA),2014年3月注冊,並在國家商標局進行了商標圖案注冊、國家知識版權中心做了產權保護;中國旗袍會是一個由旗袍服飾行業、旗袍文化學術機構、文化策劃人、旗袍愛好者代表聯合構成的社會組織。它將致力打造一個聯合各方力量的綜合平台,以完全創新的思維推廣中國傳統旗袍文化,為中國旗袍文化和旗袍產業發展壯大、走向世界而起到積極的平台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