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乃至世界女性的傳統服飾,被譽為中國的國粹和女性的民族服飾。盡管對其定義和時代仍存在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有學者認為旗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期的服飾。20世紀20年代以後,它成為最常見的女裝,1929年被中華民國政府確定為民族服裝之一。
他認為民國旗袍對旗袍有影響,但他不認為兩者之間有直接的繼承關系,所以認為不宜稱民國旗袍為「旗袍」,因此,他主張將旗袍改名為「旗袍」,將「台北旗袍研究會」改名為「台北旗袍研究會」。
㈡ 旗袍文化,你覺得有沒有發展前途
我個人認為旗袍的話還是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其實從目前的整個狀況來看的話,雖然說算是一種小眾的文化,但還是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這樣的一種小眾文化它的受眾群體是很高的。之所以將它稱之為是小眾文化,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之日中多數的人是不會將旗袍穿出來的。
我們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服飾,因為我們在心中對於這種服裝本身也是很喜歡的,只不過自己沒有將它穿出來而已。其實從旗袍它在眾人心中的地位以及口碑來講的話,旗袍文化在日後發展的空間實際上是很大的,就比如現在很多的服飾都出現了旗袍形式的結合,或者說是對旗袍本身進行改造,將它改造成現在多數人更能夠去駕馭的一種款式。由此可見旗袍文化實際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在未來想必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㈢ 廣西南寧旗袍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西南寧旗袍會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於2014年12月04日在南寧市青秀區工商行政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郭艷松,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禮儀慶典,企業管理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郭艷松
成立時間:2014-12-04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010300022249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南寧市青秀區竹溪大道36號青湖中心0801號
㈣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內涵對現代服飾市場其實具備著一定的影響力,在最近的幾年間,旗袍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
旗袍文化其實始於清代,隨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設立了清軍中的紅,藍,黃,自四正旗。入關後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來區分,統馭所屬軍民,稱做八旗。八旗所屬臣民習慣穿長袍,是滿族的土著服裝,故此而得名為旗袍。
旗袍的影響。
旗袍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如此有代表性有超凡意義的服裝,高開叉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旗袍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旗袍的文化內涵不僅是傳統的象徵,也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 中國古代婦女的服裝基本上是保守的。旗袍通常包含各種中國風格的元素。中國風格對國際時裝業產生了影響。
旗袍的文化內涵受到眾多著名設計師的青睞,大膽突破旗袍原有模式,融入時代創新精神,注入時代血液,賦予青春活力,表達新感受,以新理念展示旗袍的文化內涵。
㈤ 漢娜公主黃意涵那一年出生的
漢娜公主黃意涵出生年月:1976-7-17。
中文名:黃意涵(漢娜公主)
英文名:hannah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星座:巨蟹座
漢娜旗袍女王組委會主席
全球旗袍名媛大賽組委會主席
亮劍九州超級模特爭霸賽全球主席
中國航天太空搭載全國巡展組委會副主席
中國專業人才庫管理中心
全國形體禮儀人才考評管理專家委員會主任
CCTV_9大型人文雙語紀錄片《旗袍》聯合製片人
民族品牌華服旗袍文化產業促進中心主任
文促會服飾文化委員會會長
中國新時代法治網法務部秘書長
中國食品報中國食品行業智庫專家
谷爾蘭品牌創始人
漢娜公主品牌創始人
台州市旗袍服飾文化研究會創始人
北京華控中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北京中特廣告有限公司董事長
涵娜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
群星嘉年華(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環球夫人大賽民選冠軍
榮獲2017亞洲女性CEO創業明星獎
榮獲璀璨星CNCROWN世界小姐綜合冠軍
CNCROWN璀璨星世界小姐中國區首席評委
全球梅園杯紅顏雅韻首席代言人
華夏旗袍模特大賽形象代言人
南極磷蝦油代言人鴻竹葉品牌代言人
榮獲中國旗袍會「紅顏雅韻杯」第二屆中國旗袍大賽全球三項總決賽企業家形象大使
香港華商會中國事務辦公室執行主任
聯合國世界華商聯合會亞太區執行總裁/上海總會會長
聯合國世界工商研究院大學名媛學院院長
聯合國華人藝術家聯合會副主席
㈥ 怎樣加入旗袍協會
想加入協會,必須具備下列條件:擁護本團體的章程,有加入本團的意願,年滿18歲的公民不分男、女均可加入。入會程序是,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照片兩張,填寫申請表,經委員會討論通過,由各級釣協發給會員證。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本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參加本團體的活動及服務的優先權,對本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有入會自願、退會的自由。
會員要履行下列義務:執行本團體的決議,維護本團體的合法權益,完成本團體交辦的工作,按規定交納會費,向本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積極參與推動本地區的垂釣活動。
中國旗袍協會是一個高端旗袍資源整合平台,打造全國性的旗袍文化與產業結合的協作組織。它將成為全國旗袍文化發展的風向標;海內外旗袍文化交流的窗口;旗袍非物質遺產的研究基地;旗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地。
㈦ 旗袍文化是什麼
旗袍文化: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7)廣西九雅旗袍文化研究會擴展閱讀
1、婉約美
作為典型展現女性婀娜身材線條的服飾,穿上旗袍的女人們渾身被緊緊包裹著,走路的時候不能大步流星,只能慢慢地扭動著纖細的腰肢,小碎步款款前行。
舉手投足間,屬於女性的柔軟與美麗便一覽無遺。在中國的歷史上,古典婦女們給人的印象都是柔到了極致,婉約清麗,含蓄內斂,十足水做的美人兒。
而旗袍的出現,則是讓這些弱質纖纖的美人們不露痕跡地將自己的美與氣質展現出來,或清純,或妖艷,或俏麗,或賢淑,或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總之,旗袍演繹出了各種女人的美與婉約來。
2、曲線美
穿著旗袍對於女性身材的凹凸有致,呈現出一種玲瓏的曲線美。這對於嬌小的東方女人來說,塞進旗袍里的自己彷彿一下子變挺了,自信十足,因為不管是身材還是氣韻,都是這件或簡約或華美的旗袍給彰顯出來。
相較之下,外國的女人穿起旗袍來實在差得太多了,要麼肩膀過寬,要麼手臂太粗,要麼就是屁股太大,總給人一種那裡不對勁的地方,破壞了旗袍原有的美感。
旗袍在設計上遵循上緊下松的原則,既能展現出東方女人的體態美和精緻的臉龐,同時又很好遮掩了窄肩膀不夠圓潤等身材缺陷,對於東方的女人們來說,實在是難得的美衣。
3、含蓄美
看似緊實包裹著女性身體那神秘不可侵犯的旗袍,高貴又典雅,然而那一抹高開叉的設計卻泄露了人內心最隱秘的願望,將女性修長優美的腿部悉數展露。
伴隨著小碎步,那道若隱若現的美好風景也讓人不由得心猿意馬起來。旗袍將東方別具特色的性感與含蓄美演繹到極致,無時無刻不展現出女人們楚楚動人的身姿。
㈧ 廣西北海哪裡有定製旗袍
旗袍文化研究會是一個由旗袍服飾行業、旗袍文化學術機構、文化策劃人、旗袍愛好者代表聯合構成的社會組織。致力於打造一個聯合各方力量的綜合平台,以完全創新的思維推廣中國傳統旗袍文化,為中國旗袍文化和旗袍產業發展壯大、走向世界而起到積極的平台引導作用。
㈨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9)廣西九雅旗袍文化研究會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㈩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
旗袍文化內涵展現了生動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
旗袍注重精細藝術手法和工藝表達,大量採用的刺綉、圖案等豐富的服飾手段,表達了豐富的現象和意境,同時旗袍的端莊、大氣,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力求穩重、平靜,有助安寧、融洽和禮讓的人際關系,較好地體現了中國服飾文化以倫理道德自律、維持禮儀之邦的精神。
現在的旗袍已經和流行趨勢相結合,在國際時裝舞台上頻頻亮相,而且被作為一種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旗袍的象徵意義:
因為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中盤花扣的編制,鑲滾邊的精作,都是中國服飾的獨特創舉。盤花扣是古老的「中國結」的一種,從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這種繩結就已經出現,慢慢地演變成一種民間手工藝,延傳至今,在服飾上的應用,凝結了先民們的智慧和創造潛能,展示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
而旗袍上的盤花扣是利用中國結的編制工藝手段,以大自然為題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積上,進行了精工再造,發展出很多的圖案和花式,展現了中國傳統的民族藝術和民族精華,具有中國濃郁的民族風格。
旗袍的用料多為錦、緞、縐、綢,這些都是中國生產的傳統的衣服面料,面料上多配有象徵吉祥如意的圖案,以表達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特色,不但具有傳統文化的意蘊,更體現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一向崇尚溫和寬厚,追求溫馨祥和、凡事適可而止的中庸之道,要求為人要謙虛謹慎、含蓄內斂,這樣的審美心理與旗袍表現的特徵是一致的。旗袍的高貴典雅使中國女性看起來更加優雅、嫻靜,同時也符合中華民族的審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