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服利潤很薄的,因為校服本身要求較為嚴格,最低要求接觸皮膚的都是35%以上的棉,不可能全部用便宜的化纖來做衣服,所以成本是比普通的便宜衣服要高。另外如果校服是給14歲以下孩子穿,那要求就是兒童服裝,那必須按照A類服裝生產,直接拉高生產成本,如果了解的服裝常識的話,一般成人服裝是B類標准,標准要低些。最後就是給一個學校生產校服,宏觀生產成本還受到學生人數的影響,如果一個學校人數多,那成本稍微低一些,要是人數少那成本就要高一些,而且一般中小學校人數規模,最多也就兩三千人,因此和一次生產幾萬件的成衣行業相比,校服相對成本還是高的,另外校服是按照不同型號生產,有的型號數量多,有的型號數量少,所以生產起來也麻煩。
2、另外校服成本還受到面料的影響,一般來說普通人穿的服裝,自然是含棉量越高越好,校服也是如此,但是棉花比花錢貴,就會增加成本、所以校服面含量越高成本越高,利潤月底。至於其他材料,像要是用上羊毛的話,成本更是蹭蹭上漲。
3、人工成本,人口紅利吃完了。校服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現在製造成本逐年走高。
4、款式成本。如果校服公司要想設計出時尚漂亮的衣服,那麼需要僱傭學歷更高,能力更強的設計師,那人工成本肯定比設計丑校服的要高。另外設計款式越復雜,越好的校服,對於生產工藝、印染要求、縫制工藝也就越高,所以款式越好看的,其實生產成本走高。
綜述:理性的說,除了沿海富裕地區的校服廠家,以及少數有特殊關系的,中國絕大多數的校服公司的利潤都很微薄的。現在城市裡隨便哪個西裝小店的100%聚酯纖維的普通衣服或者褲子都在100元上下,還別說校服是有含棉量要求的。雖然校服基本都是廠家供應,但是現在校服一般都需要上門量體,收集型號數據才能生產,送貨,大小不適合還要換貨,要給學校備貨,貨備多了,要是學校不合作了,那些衣服就砸在手裡賣不出去了。另外每個學校的款式都不一樣,型號數量不一樣,人數不一樣,經常處於小批量生產,那麼對比市面上大規模生產的成衣,同樣是廠家,但是面臨的問題和成本是不一樣的。
中國校服為什麼丑,為什麼質量差,因為窮。地區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不同階層收入不同,學校只能盡量選擇照顧到絕大多數普通家庭能接受的價位,所以只能選擇將就能穿的丑校服,這不過是無奈之舉。所以導致了一個刻板影響:中國校服就是又丑又差,並不是中國校服公司生產不出款式好看,質量比肩歐美的校服,只是發展中國家,普通家庭的收入水平就是這樣的。中國家長並不願意校服品質升級買單,幾十塊錢的校服還嫌貴,那談升級還有什麼意義?房價、物價都翻了幾番了,但是校服依舊是幾十塊錢,那品質和款式怎麼提高?
⑵ 非財政性資金的學生校服采購項目涉嫌串標應該向什麼行政監督部門投訴
可以向當地市場監管局投訴;
沒有中標的供應商發現涉嫌串標的供應商,准備證據一起交給市場監管局。
⑶ 校服行業的前景和利潤
未來校服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要像美日韓的方向發展的,至於利潤因為校服製作變得復雜肯定要比運動款的校服要高的。我國校服為了方便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所以基本採取和運動裝類似的款式,款式和顏色單調、寬松肥大,美觀度差,缺乏彰顯個性的元素,清一色的「藍、紅、白」,因此也常備受國人詬病,相比美、日、韓等國的校服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領先於中國。未來校服的發展趨勢肯定是要像美日韓的方向發展的,至於利潤因為校服製作變得復雜肯定要比運動款的校服要高的。
⑷ 國內的校服行業發展的怎麼樣
不請自來,但是干貨滿滿~
一、服裝行業市場規模
中國居民消費能力穩步提升,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服裝消費支出達1289元。
中國服裝市場2018年GMV達2萬零774億元,同比增長率達7.8%,增長率達到峰值。受消費升級和本土消費者生活水平提 升、收入增長影響,2019年、2020年GMV繼續上漲。
就服飾類目來看,女裝一直是中國服裝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子版塊:始終保持領先份額,保持較高市場容量。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1-6月,服裝行業規模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13145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76.34億元,同比下降16.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0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235.32億元,同比下降27.3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6.16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07%,比上年同期下降0.62個百分點。(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海關)
❤️完整版報告,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二、女裝行業市場規模
在市場飽和的影響下,女裝市場雖然保持銷售總量名列前茅,但市場逐年有所下滑。
2016年下半年至2018上半年,女裝保持了平穩增長的趨勢。2018年下半年起,越來越多傳統品牌和淘品牌紛紛入局社交電商,基於「小程序+品牌」裂變式運營迎來第一個爆發期。2019年社交直播電商為女裝提供 了更完善的「種草式」交易路徑,為2019年保持增長提供了基礎。
藉助社交生態的高頻觸達特點,圖文、視頻、直播等多種形式的用戶心智培養,社交電商在用戶的觸達、復購 以及轉化上具有先天優勢,有贊類目整體的購買轉化率均值為7.0%。女裝類目以6.6%的購買轉化率低於均值, 社交種草式運營能力整體偏弱。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播環境「試穿+講解」場景下,女裝直播轉化率高達 21.2%,遠高於其他類目。
從女裝的出貨渠道來看,2019年女裝商家在直播平台上快速增長,半年內直播渠道滲透率上升至11%,高出大盤均值2倍以上。
另外女裝商家在小程序的滲透率上,反應速度快於整體大盤,2018年整體超出大盤並在2019年繼續保持。
三、女裝用戶分析
從用戶消費偏好來看,傳統上下裝仍然占據主要的消費市場,佔比高達62%。但配飾類和基礎款內衣類在社交電商環境下逐年有上升趨勢,值得關注,主要原因為該品類適合社交裂變和分享。
女裝細分品類中,銷量佔比前三名的是T恤、毛針織衫、休閑褲;銷售額佔比前三名的是羽絨服、毛呢外套、連衣裙。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健身、工作、婚禮是推動線上女裝消費的三大場景。
女裝行業主要消費增長驅動力來自中產階級和年輕群體。年輕人樂於為開學畢業或各類節日精心准備,新中產則更加在意職業與聚會場合的著裝,商家可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場景化的消費體驗。
有贊女裝下單用戶連續三年環比增長20%以上,呈現爆發式增長,購買力最強的省份為廣東省,銷量佔比達11%。
晚上8點是女裝下單的高峰期,訂單數高於大盤訂單數14%以上。
數據來源:CBNDate消費大數據
年輕人與新中產每年購買5種或以上不同產品的人數佔比均高於整體人群,商家可拓充女裝服飾品類
年輕人與新中產的女裝 「種草渠道」逐漸從傳統電商平台傾斜至社交電商平台,社交電商平台的交易佔比逐年擴大,且利潤率相比傳統平台電商高出 25~30%,市場藍海潛力巨大。
四、服裝行業痛點
1)、傳統品牌/門店商家
2)、傳統電商平台賣家
3)、時尚內容媒體/KOL
以上。
❤️完整版報告以及高清大圖,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領取↓↓↓
點擊免費領取《服裝行業報告》
了解更多點擊:《2021年服飾行業私域洞察報告》
⑸ 校服行業的前景和利潤
前景:需求規模巨大。
1、校服是中小學生必不可少的「行頭」,也是家長和社會一直關注的焦點。
2、從連續十年我國中小學生在校數量來看,2019年統計數據,我國普通高中、普通中學、普通小學的在校人數分別是0.24億人、0.48億人、1.06億人,合計為1.78億人。如果將中等職業學校、其他私立學校、貴族學校、國際學校等學校在校生加上,學生人數將更多。
⑹ 中小學生學校校服該去哪裡進行采購
上海市六部門近日聯合出台新規,嚴格對中小學生校服采購的規范管理,將建立校服雙重送檢制度、校服生產企業「黑名單」制度和問題校服退賠和懲處機制。
⑺ 官方為何叫停教體局指定企業采購校服
近日,一份山西呂梁臨縣教體局指定全縣學校定點向某企業采購校服的文件引發關注。今日(8日),臨縣教體局局長劉澍澤稱,指定企業購買行為不規范,今年將公開招標。呂梁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高主任則表示,校服采購應公開招標,不允許指定采購,將盡快叫停該行為,並向臨縣教體局核查此事。
8日午間,呂梁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高東元則表示校服預定應公開招標,不允許指定,指定校服采購商是臨縣教育局的個人行為,市裡對此事不知情,將盡快叫停此事,並向臨縣教育局核查處理。
內容來源:鳳凰網
⑻ 現在校服行業有什麼前景嗎
從近10年我國中小學生的在校數量來看,校服的潛在用戶非常多,而且由於越來越多的家長提高了對學生校服的要求,導致校服行業的質量管控也越來越嚴格。所以現在一些小的作坊類校服製作公司無法滿足市場的正常需求,越來越多的正規校服企業開始了校服類的競爭。Hey Junior(嗨喬米)校服時森馬集團旗下的一家校服製作公司,已入駐全國多個高校,並且得到一致的好評。在校服質量的把關上,也是一直高於行業標准。
⑼ 一個中學采購校服(1000件),具體有什麼流程
國企招標流程簡介,你自己參考:
1、招標公告:在單位范圍內公告采購內容(內容中要明確你的商務條件,比如供貨周期、商品品質等等),截止多久前,請有意合作單位把標書交到采購部門。每一個知情人員都有推薦的權利。
2、收標書,標書要密封,信封口加蓋應標單位公章。如果你是采購衣服,那麼就要把樣品裝好封口。
3、揭標:我們這是由需求部門、采購部門、財務部、監察室(原則上禁止更高一層的領導參與),一起當面揭表,拆開樣品。原則上價低者得,但實際上需求部門說話有很大分量。比如:他就覺得某一個廠家的衣服好看或者質量好,盡管價格貴點,因為最後反正是家長付錢。如果你是采購部門的話,如果想主導揭標過程,建議採取「評委打分方式」,讓學生男女各穿一件,也不要告訴評委是哪個廠家的,大家都有打分權。最後把分收上來,這樣就可以把需求部門的話語權攤薄。當然如果校長在,那就不好辦了,他一句話說這個好看,不管有心還是無心,那基本上就算定了(當然可以邀請兩個家長代表一起來評,可以制衡校長,校長同志到時候就不好開腔了,畢竟最終消費者是家長)。
4、選擇一家作為中標單位,選擇一家備選。跟中標單位,洽談商務條件,即他是否能按時保質供貨,如不能怎麼賠付。如果第一家不成,馬上聯系第二家進行談判。
5、確定好之後,就可以簽合同了,並約定付款方式。
6、最後公示采購內容,邀請監督(這個可有可無,看你處理的角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