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的京城,一般市民以著長袍馬褂為體面,女性則以旗袍為美。
清末時長袍的特點是:長過膝、領為圓,帶大襟,有扣襻,袖適中,擺開衩。馬褂則是一種對襟、圓領、有開禊帶扣襻兒的外罩衣,顏色以黃為貴,俗稱「黃馬褂」。而一般平民多著藍、紫、灰色。
今天,在一些電視劇中常有皇上賞穿黃馬褂的情節。何謂馬褂?殊不知,現在人們在商店裡偶見出售的那種對襟的小棉襖,就是當年馬褂的翻版。
說到馬褂,自然就會聯想到騎馬。馬褂,是當年人們騎馬時穿在身上的一種外罩衣。很多人以為它是滿族人的服裝,其實據史記載,在明朝初年就有漢人在騎馬時穿它,當然滿族入關後,北京城裡就更是四處可見穿馬褂的人了。一般說來,在當時對襟馬褂多用作禮服,而琵琶襟馬褂用作行裝。隨著時光的推移,馬褂逐漸成為京城百姓的常服。
旗袍曾是清朝入關前後八旗婦女的衣袍,在當時,它不僅僅用來禦寒保暖,同時也是區別身份等級的象徵。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旗袍不再僅僅是上流社會的經典服飾,也逐漸進入尋常百姓人家。
經過近百年的變遷,清末的旗袍樣式在今天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香港、澳門回歸期間,北京頂級旗袍製作工坊「雙順」的第三代傳人陸德就應香港之邀設計製作了110套旗袍,樣式涵蓋了旗袍的起源、旗袍的演變和旗袍的創新。在澳門回歸後,「小陸服飾藝術團」赴澳門演出時,12名佳麗身穿款式繁多色彩斑斕的旗袍,出現在舞台上和澳門的大街小巷,在海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好看」、「漂亮」,「中國又講究穿旗袍了!」一時間,旗袍竟成為歡慶回歸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伴隨著改革開放,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京城市民的衣著綻放出絢麗的色彩,而旗袍則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經典服飾被保存下來。今天在喜慶的禮儀,以及大型文化、商務活動中,人們都會看到旗袍的倩影。
㈡ 旗袍作為最能展現中國女性之美的服裝,它的起源是什麼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高級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2)旗袍與衣擴展閱讀:
旗袍面料的選擇:
旗袍選料是很廣泛的。日常一般穿用的旗袍,夏季可選擇純棉印花細布、印花府綢、色織府綢、什色府綢、各種麻紗、印花橫貢緞、提花布等薄型織品;自製的短旗袍,輕盈、涼爽、美觀、實用。春秋季可選擇化纖或混紡織品,如各種閃光綢、滌絲綢、以及各種薄型花呢等織物。
這些織品雖然吸濕性、透氣性差,但其外觀比棉織品挺括平滑、絢麗悅目,在不冷不熱的季節中穿用很適宜。
㈢ 日常穿著旗袍如何選擇外搭
一、旗袍+小西服
看宋慶齡演繹民國的風尚潮流,墊肩膀的高腰小西服搭配低開叉的旗袍,高貴冷艷並優雅。
二、旗袍+披肩
張愛玲說:「束身旗袍,流蘇披肩,陰暗的花紋里透著陰霾。」披肩的神妙,在於它雖只是一塊簡單的布料,沒有精緻的裁剪,但輕輕攏在身著旗袍女子的身上,就能衍生出女人的華貴與雍容。
三、旗袍+皮草
皮草外觀上肌理豐富,在視覺和觸覺上展現出高貴華麗,搭配旗袍奢華高雅,立顯氣場十足,不經意間就流露出尊貴和優雅。
四、旗袍+斗篷
用簡練的線條構成最大的結構,中式斗篷穿搭旗袍,忽地一陣春風來,柔情端莊,恣意與灑脫。
五、旗袍+大衣
旗袍溫婉優雅,大衣時尚溫暖,寒冷的冬季,毛呢大衣與一襲旗袍搭配,讓著裝奢華瀟灑又不失女人味。既保留了溫度又時尚得體。
六、旗袍+風衣
在充滿生機,綠意盎然的春天,選擇風衣搭配旗袍,是一個充滿活力,生機勃勃的春季搭配噢。
七、旗袍+針織衫
旗袍和針織開衫可謂天生一對。溫柔的針織開衫,可以搭配大多數旗袍的。精緻的編織紋路,優雅大方,簡潔的流線造型,時尚浪漫,嫵媚甜美。
㈣ 旗袍的特點和搭配的理念
近代的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旗袍的袖長、衣長大大的縮短,腰身也更為合體。
旗袍的領:既大眾又經典,它身上有著強大的包容性,這種領型基本不挑臉型,大部分女性都能駕馭。
㈤ 旗袍是什麼樣的衣服
也稱中式旗袍。其主要結構特徵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衩等。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袍服,始於清朝的旗人著裝。經過辛亥革命及現代的改良,保留了傳統旗袍的服飾工藝,使其更加符合對人體的表現。這種比例非常適合胡人胸部較平、臀位較低、上身較長的體形特點。旗袍傳達出現代的胡人主義思想和胡人獨特的韻律之美。
旗袍作為袍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事實上,深衣與袍服頗有差異,前者上下分裁,效果相當於把上衣下裳連成一體;袍服則不分上下,基本失去了上衣下裳的意義,後來袍服逐漸被接納為一種穩定的服飾式樣,與上衣下裳的服制並行不悖。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起始多為交領、直據,衣身寬博、衣長至附、袖較肥闊,在袖口處收縮緊小,臂肘處形成圓弧狀,稱為「袂」,或稱「牛胡」,古有「張袂成蔭」之說。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服飾上的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搖搖欲墜難以為繼,清廷內外交困,國力式微。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攻破了清朝封閉的國門。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㈥ 紅色旗袍與大衣的搭配
紅色旗袍可以搭配黑色的大衣的,這樣搭配起來整體的顏色是比較協調的,也會穿起來比較有氣質的。
㈦ 傳統旗袍與近代旗袍的區別是什麼
近代旗袍比傳統旗袍更加多樣化
㈧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為什麼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壓右襟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
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
而左衽由於將右側衣衽掩蓋在衣服內側,反而不會勾住弓弦。 古人穿著右衽服裝的時候,也有解決勾住弓弦問題的方法,就是「袒左」。
㈨ 旗袍上衣怎麼搭配下身
旗袍上衣可以搭配印花半身裙。針織旗袍上衣,帶著彈力的針織包裹著柔美的身材,含蓄又性感,墨綠色深邃又靜謐,旗袍領銜接著優美的襟型,點綴精美的花扣,隱約的開口帶出一絲性感的味道,搭配黑色印花的半裙,將身材襯得修長,精緻的蕾絲。
旗袍上衣可以搭配淺色的百褶半裙。白色的中式上衣簡約時尚,素凈雅潔,不然纖塵,流暢利落的線條勾勒出時髦又高級的韻味,小立領雅緻溫潤,朦朧的衣身透出里層的吊帶衫,含蓄又性感,搭配杏色的百褶半裙,清新又溫柔的甜美氣質,精美的印花跳躍著時尚。
旗袍上衣可以搭配一款長款的黑色紗裙。沉穩中透著大氣的中式上衣,帶有一股淡淡古典的韻味,立領與盤扣的點綴,給人一種從容優雅的氣質,旗袍的款型,突顯身材的曲線,柔美溫婉,搭配一條唯美飄逸的黑色紗裙,讓整個人看起來不僅顯瘦還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