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形成於民國時代的女性服裝)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㈡ 旗袍的起源是什麼
旗袍始於清代,旗人婦女習慣穿長袍,故在'袍'上加一'旗'字,以此得名。
旗袍是清宮歷代沿襲的服裝。旗袍原是寬身窄袖低領直筒式,兩側或四面開衩,便於馬上活動。最初的旗袍袍長一般不過腳,但是姑娘出嫁時穿的旗袍衣長過腳,貴族女子和宮廷里的嬪妃因穿高底鞋需要遮掩,因此袍長也過腳。
旗袍的特點
旗袍的特點是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多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㈢ 正規的旗袍樣式
旗袍樣式
穿旗袍講究的是九翹三彎。
長衣短袖,大立領,袖口和領口鑲毛,雍容華貴,直逼新娘裝;
長衣(及踝)包袖,高領,無開襟,高貴嚴謹,適合大家淑女;
中長衣(過膝)包袖,高領,無開襟,夠素雅大方;
寬鑲邊旗袍無袖長衣旗袍,右開變形襟的改良旗袍,濃烈的宮廷華貴特色,充分體現女人婀娜體態,很受歡迎;
寬滾邊旗袍短袖長衣旗袍,傳統的右開大襟到底,些許宮廷味道,寬滾雙色邊;
無袖長衣滴水領旗袍,真絲黑色絲絨製作,清靈素雅;
手繪無袖長衣國畫旗袍,圖案美麗、顏色鮮艷,高檔白色純真絲面料,由國畫藝術家用特殊顏料手工繪制而成,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旗袍側面為拉鏈,扣子是粉紅色蝴蝶扣;
左開襟短袖長衣旗袍,最古老的旗袍都是左開襟,但現代旗袍右開襟成了主流,左開襟旗袍顯得特別和醒目;
無袖稍露肩,中開到底長衣旗袍,小立領,織錦緞五龍圖對圓製作,穩重,又不缺乏變化,兼有旗袍和中裝特點;
超短無袖右開襟,衣長不過大腿中部,特別適合夏季,其他季節可搭配外衣或下裝,一款相當凸現身材的旗袍;
長衣短袖,中開襟至腹,典雅端莊,真絲留香縐面料製作;
短袖右開襟超短旗袍,衣長一般到大腿中部活潑俏麗,頗具現代感,可配同色褲裙,腿型較好者也可直接穿著會更顯得腿部修長圓潤;
長衣短袖旗袍,右開襟,傳統中國領,小立領,適應場合和季節性較廣……
作為生活裝,現代女人的生活中能夠嘗試旗袍的機會似乎太少了,可以突現輕盈與靚麗,卻有些妨礙行動,倒是好多餐飲業的服務小姐或宣傳小姐作為工作服來穿,挺合適,所以只能是滿懷憧憬地想像著在訂婚儀式和婚禮上,或是什麼宴會上穿穿過癮,然後就只能讓它呆在在衣架上修養生息了。
㈣ 旗袍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旗袍是20世紀20年代出現的。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介紹
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㈤ 旗袍款式有哪些
旗袍款式有圓襟旗袍、直襟旗袍、斜襟旗袍、方襟旗袍、琵琶襟旗袍、雙襟旗袍等。不同款式的旗袍適合不同的身材和臉型,例如直襟旗袍適合圓臉、身材豐滿或個子嬌小的女生。方襟旗袍適合臉部偏瘦的女生。
圓襟線條圓順流暢,是旗袍很常見的開襟方向,圓滑流暢。符合女性婉約沉靜的氣質。大圓襟旗袍各種臉型的女性都能輕松駕馭,這種開襟方式並不挑臉型。
其他旗袍特點:
方襟旗袍:方襟的特點,則是方中帶園。我在想它的設計思想大概也是取自上善若水任方圓。圓滑和稜角參半,溫和中透著凌厲感。方襟方中帶園,含蓄內斂,又富於變化,適合不同臉型的女性穿著。方襟適合臉部偏瘦的女性,可以起到修飾臉部線條的作用。
雙襟旗袍: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縫合的襟只作為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效果上更為美觀和高貴。比較傳統端莊。風格偏老式。當然,雙襟對臉型的修飾作用很明顯。
㈥ 旗袍好看又有特色,有適合日常穿的旗袍推薦嗎
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裝,雖然說現在有的旗袍式經過改良,但是有些方面還保留了最傳統的設計,穿上旗袍會顯得女人味十足,滿滿東方女人的氣息。
裙擺同樣採用的是單邊開叉的設計,格子元素的設計跟隨著時尚的潮流,給人一種休閑時尚的感覺,氣質時尚又百搭。
總結: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其實現在很多的服裝設計大多融入了旗袍的元素,像有些上衣領口的紐扣設計,開衩裙的設計,這些都採用傳統旗袍的某個特定設計。以上就是今天介紹的改良版的旗袍,要想知道自己可以美到什麼程度,可以嘗試一下旗袍。建議每個女人的衣櫃要有一件旗袍,不然你不會不知道你有多美。
㈦ 什麼是旗袍
開叉的叫旗袍 把叉開到 大腿根的叫做旗袍 並且修身 叫做旗袍
㈧ 旗袍款式
旗袍款式有圓襟旗袍、直襟旗袍、斜襟旗袍、方襟旗袍、琵琶襟旗袍、雙襟旗袍等。不同款式的旗袍適合不同的身材和臉型,例如直襟旗袍適合圓臉、身材豐滿或個子嬌小的女生。方襟旗袍適合臉部偏瘦的女生。
旗袍款式有圓襟旗袍、直襟旗袍、斜襟旗袍、方襟旗袍、琵琶襟旗袍、雙襟旗袍等。不同款式的旗袍適合不同的身材和臉型,例如直襟旗袍適合圓臉、身材豐滿或個子嬌小的女生。方襟旗袍適合臉部偏瘦的女生。
旗袍款式
1、圓襟旗袍
圓襟線條圓順流暢,是旗袍很常見的開襟方向,圓滑流暢。符合女性婉約沉靜的氣質。大圓襟旗袍各種臉型的女性都能輕松駕馭,這種開襟方式並不挑臉型。
2、直襟旗袍
直襟旗袍的顯著特徵在於它的線條感。長款的直襟旗袍很有修身的效果,可以把女性的身形拉長。圓臉、身材豐滿或個子比較嬌小的女性可以嘗試這種開襟形的旗袍。很有修飾效果。
3、斜襟旗袍
斜襟是從領口斜劃過胸前的衣襟款式,穿起來具有古典韻味。斜襟以前通常會配襯大花扣,但現在都會改用較細的花紐。現旗袍設計多為斜襟樣式。
4、方襟旗袍
方襟的特點,則是方中帶園。我在想它的設計思想大概也是取自上善若水任方圓。圓滑和稜角參半,溫和中透著凌厲感。方襟方中帶園,含蓄內斂,又富於變化,適合不同臉型的女性穿著。方襟適合臉部偏瘦的女性,可以起到修飾臉部線條的作用。
5、琵琶襟旗袍
大襟只掩至胸前,不到腋下。琵琶襟最常見應用服飾出現在在清宮劇,外面套著那件短馬褂多為琵琶襟。尖臉、尖下巴的女性,比較適合這種襟形。
6、雙襟旗袍
雙襟比單襟復雜,要先在旗袍上開了兩邊的襟,然後把其中一個襟縫合。這個縫合的襟只作為裝飾,所以穿著雙襟的旗袍與單襟的一樣,只不過雙襟的旗袍在視覺效果上更為美觀和高貴。比較傳統端莊。風格偏老式。當然,雙襟對臉型的修飾作用很明顯。
旗袍發型推薦
1、經典高盤發
干凈利落的盤發,露出了整個臉型,稍加裝飾復古的發簪點綴,搭配復古濃墨的旗袍,優雅古典的氣質自然的流露出來。
2、復古手推波
這是老上海時期最經典也最容易出彩的發型了,手推波省去了發絲的繁亂感,顯得十分干凈利落,旗袍搭配柔美的波浪蜿蜒在頭上,給人一種嫵媚誘人感覺。這樣的發型搭配大耳環或是項鏈等發飾,絕對韻味十足!
3、淡雅底盤發
這種低盤發是簡單的將頭發盤在腦後,自然隨意的線條型搭配素雅的水墨旗袍簡直再適合不過了,清秀矜持,清水芙蓉,將大家閨秀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致。
4、田園麻花辮
麻花辮搭配旗袍總有一些小家碧玉的感覺,極具少女感再配上輕盈的劉海,些許的凌亂增加了自然而隨性的自然美感,偶爾掉落下的幾縷碎發,輕輕拂過耳邊,也是一段醉人的風景。
以上是關於旗袍款式的內容,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材和臉型以及喜好,參考上述關於旗袍款式的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旗袍款式。倘若不知道自己適合哪款,可以前往實體店體驗一番。
㈨ 旗袍的來歷簡介
一、旗袍的由來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中國女性國服,是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所穿的袍服演變而來。袍服是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清代,八旗女子的長袍才可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後又經過與漢族女子服飾的融合,取長補短,在鴉片戰爭後,西風東漸,服飾也隨之受到很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屬於旗袍開始興起,化繁為簡,樣式變的素雅。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
旗袍是能夠代表中國傳統女性服飾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帶給我們感受從過去的拘束、節制逐漸轉變成端莊、秀美。
㈩ 旗袍的種類
旗袍的種類如下:
1、按領型分類
可分為一般領、企鵝領、鳳仙領、無領、水滴領、竹葉領、馬蹄領等。在選擇旗袍的時候,領型也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2、按袖口分類
可分為無袖、削肩、短袖、七分袖、八分袖、長袖、窄袖小、喇叭袖、大喇叭袖、馬蹄袖、反摺袖等。
3、按開襟分類
可分為單襟、雙襟、直襟、斜襟、琵琶襟、曲襟以及無襟。襟形是相對於開襟的旗袍而言。
4、按擺型分類
可分為寬擺、直擺、A字擺、禮服擺、魚尾擺、前短後長袖大、鋸齒擺等。
(10)的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的發展歷史: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