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環創主題牆詩的名字
詩的名字可以是《憫農》。勤儉憫農心,攜手衛環保。這首詩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勤勞動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慘遭餓死的現實問題。憫農里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學習了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綠色的環保理念。
②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步驟
要做好幼兒園環境設計,就必須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並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的相互作用。
主題牆飾的創設中要努力調動幼兒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有效地調動幼兒的「三性」,關鍵在於讓幼兒真正成為牆飾的創作者和設計者。在創設主題牆飾中我們注重幼兒自己動手創作,親身體驗,這有利於拓展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發幼兒自我學習的好奇心和主動探究的求知慾,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皮亞傑說過:「兒童認知發展要在其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獲得。」幼兒園環境是幼兒顯性教育和隱性表達的重要因素,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因素。一個有啟發性和支持性的豐富的環境能吸引著兒童,激發著孩子的構思、想像和創造,從而使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幼兒要在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如何創設主題背景下的環境,讓環境與幼兒進行有效的互動,在和諧、優美、有效的環境中讓幼兒的情感、能力、經驗、知識等得到發展?使環境能更好地為主題目標服務?通過主題環境的創設,讓家長更樂意參與並支持我們的主題活動,我們進行了不斷的嘗試。
一、環創從話題的選擇開始
我園的課程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開展,主題活動需要教師篩選、統整各種資源,選取適宜於幼兒當下發展需要的內容去進行。對主題、話題教育價值的分析是環境創設的前提和基礎。通過不斷地研究和反思,我們意識到主題的選擇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主題的教育價值、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發展需要、可利用的教育資源等因素。在確定主題內容後,深入分析主題的核心價值,分解小話題,小話題應與各領域的學習有效結合,體現幼兒較為深入地探究。
如:中班主題活動《小鬼在長大》,在升入中班後,我們發現孩子們的自理能力仍然存在問題,於是設計了這個話題,希望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有目的、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從「我」出發,關注自己的外表,身體的變化,更多地認識自己;在與朋友的交往中,學會友好相處;學會照顧他人,照顧自己,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這樣一個主題中包含的內容是很寬泛的,不是所有的活動都要在牆飾上呈現,究竟在牆面上呈現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去篩選的,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呈現也是需要教師考慮的。在此話題中核心是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變化與成長,我們將成長與變化分為身體上的、能力上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品質上),所以我們選擇這樣一些內容:我的變化在哪裡(身體上的變化和能力上的變化);我會交朋友;看,我多能幹;我家住哪裡。(照片+舉例)
③ 幼兒園主題牆設計思路有哪些
創設主題牆牆的思路:
1、教育性
要求體現主題的教育思想,對幼兒具有教育意義。
2、適宜性
要求有委員和班級的環境整潔、美觀,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3、挑戰性
要求既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4、參與性
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5、豐富性
要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6、趣味性
要求富有兒童情趣,體現幼兒天真爛漫的情感和思想。
主題牆設置小tips:
1、了解各階段幼兒的心理特徵,選擇適合他們並能引起他們興趣的內容;
2、主題牆要融合到幼兒園整體環境中去,盡量保持和大環境的統一;
3、布置的方法要多樣化,比如材料、色彩、風格的多樣化;
4、多創造有趣好玩的情景來吸引孩子眼球;
5、表現手法多樣化,誇張、變形等多運用;
6、鼓勵孩子一起布置,讓孩子開動腦筋,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④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環境在幼兒園課程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地位,也對幼兒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教師在進行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就環境創設中的兩大方面,即牆飾環境創設和活動區環境創設。1.牆飾環境創設,幼兒園活動班級必須創設的牆面如下:天氣預報欄、快樂寶寶主題牆、家長須知、教師風采、幼兒作品展示區、主題活動牆。2.活動區環境創設,幼兒園各班常見的活動區。 幼兒園各班級常見的活動區包括:美工區、社會角色游戲活動區、建構區、科學區、閱讀區、表演區、書寫區、數學角等。3.其他方面:娃娃超市;娃娃醫院;自然角。4.班級環境創設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師有深厚的幼教理論基礎,同時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隨著課改的深入進行,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質量的高低將越來越成為影響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需要幼教工作者繼續探討和深入研究下去。
⑤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特點
1、觀賞性
環境創設的一個基礎作用,就在於它是給人提供欣賞的。因此,幼兒園環境首先應該具備觀賞性,要是讓孩子們接受和喜愛的。因此,在環境創設中,要充分考慮到觀賞性,對環境布置的整體美觀進行把控,注意多種色彩的運用、卡通形象的使用等等。明亮而充滿童趣的環境,才能更易於孩子們理解和喜愛。美觀的環境,才能更易於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2、互動性
孩子時刻都在學習,生活就是學習,孩子會通過親身體驗,來觀察和分析自己做面對的各種現象和事物。環境創設同樣要考慮到孩子的這種特性。從互動性來說,應該為孩子提供更多直接的體驗機會,例如,在班級主題牆面的布置中,可以採用紙質、布面、沙畫、豆粒以及樹葉、塑料瓶實物等不同材質的作品來進行布置,這可以讓幼兒感知多種材質的事物。另外,幼兒園也可以製作或者購置一些包含紐扣、拉鏈、打擊樂等元素的物品,讓孩子可以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這些物品是如何使用的。這樣一來,就能夠很好地使牆面「活」起來,讓環境與孩子「對話」,從而實現環境創設的互動性。
3、參與性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不只是老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同時也是鍛煉孩子動能能力,以及增進家園互動的時機。在製作環境布置使用的各種手工作品時,老師除了自己動手以外,應該鼓勵孩子也參與到作品製作的活動中,讓孩子發揮想像,親手操作,使孩子更樂於探索和體驗環境。一些適合親子製作的作品,還可以邀請家長積極參與到創作中,在適當的位置展示親子作品,使之也成為環境創設的一部分,增強家長與園所溝通的積極性。
4、環保性
環境創設的環保性,體現在環保材料的使用和廢物利用兩個方面。使用環保材料,能夠更好地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而變廢為寶,則可以讓孩子發揮出更多想像力、創造力,增強他們對環保的理解。廢舊的材料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合理利用,就能夠以全新的美觀形象呈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用蛋殼、瓜子殼在彩色卡紙上貼成圖案,把塑料瓶包上漂亮的彩紙做飛機機身,把雪碧瓶等顏色鮮艷的材料剪成各種花草上牆裝飾,把紙杯做成風鈴、門簾等等。
5、適用性
環境創設擔負著重要的教育意義,其具體內容應該符合孩子發展階段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老師要了解各年齡段孩子的特點,以及與這些特點相結合的環境創設應該如何呈現。
①、小班
幼兒特點:好奇、好動,語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協調能力差。
環境內容:為幼兒創設形象活潑、造型簡單、內容明確的裝飾物,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內容可包括認識植物、日常活動用品介紹、衛生習慣、四季特徵、集體游戲活動、兒童美術等。
②、中班
幼兒特點: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認識水平相應提高,思維有了進一步發展。
環境內容:為幼兒增加一些局部表現和與同伴合作的空間,創設互動牆飾。內容可包括健康教育、行為規范、人際交往、體育活動、品德教育、自然風光、童話、神話、工藝美術、兒童美術、民間藝術、節日、職業級人物介紹、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環境介紹、愛親人等。
③、大班
幼兒特點:思維更為活躍,抽象思維開始萌芽,喜歡探究一些事物與問題,應面對更多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任務。
環境內容:應不斷激發孩子學習和探索的慾望,內容可包括品德教育、科學知識、歷史知識、環境知識、科幻內容、民俗民風、中外美術名作、民間藝術、兒童美術、名勝古跡、特產、節日、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等。
⑥ 幼兒園環創解說詞小班主題仰望星空
各位老師:大家好!
歡迎來到小三班參觀與指導,我們班結合「早期閱讀」課題和地方資源進行了環境創設和區域的設置。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我們班的區域「中華民俗坊」,在這兒我們分別開辟了「瓶子彩繪」、「紙袋秀」、「托盤畫」、「牙簽樂」、「巧手間」等。我們為孩子提供了白色的飲料瓶、包裝紙、托盤、紙盒及顏料、牙簽、彩筆、剪刀等,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區,自己動手做做、畫畫、說說。像「瓶子彩繪」和「托盤畫」,我們還設計了個性記錄表,讓孩子記錄下自己的創作過程。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也促進了語言表述的能力。
在水池的一邊我們專門開辟了「愛書吧」,這兒有我們和孩子共同收集的兒童繪本,也有孩子們結伴製作的大繪本,還有用來修補圖書的膠棒和剪刀。孩子們可以坐在軟墊上翻閱圖書,也可結伴輕聲的交流圖書的內容,久而久之大家閱讀的習慣也就養成了。
現在大家來到的是我們的活動室,活動室所有的布置都以盒子為主打材料,輔以地方資源的毛刷製品,主題牆「快樂家園」和四壁的「童話故事」以及吊飾,我們是連為一體的,讓孩子們通過看與說,來感受小動物們的快樂,同時也激發孩子熱愛我們的幼兒園,熱愛生活的目的。
在外走廊陽光充裕的一角,我們和家長、孩子共同開辟了小小的「自然角」——今天你來看過我嗎?這兒的植物都屬上了自己的名字,並且在花盆外我們還貼上了照料者的名字,這樣每個孩子都參與到其中,與植物一起成長,感受萬物的變化,積累生活經驗和知識。
小三班的環境介紹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的參觀與指導,請大家多提寶貴建議。謝謝!
⑦ 幼兒園秋天主題牆設計理念
以環境為理念:「環境是產生互動的容器,具有教育性價值。」幼兒園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資源,既能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究學習,也能服務於園所課程的實施開展。
主題牆是幼兒園教師進行環境創設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推進主題課程有效落實的一把「利器」。教師在創設主題牆時,可將其作為「骨架」串連起主題課程涉及的各個方面,在有限的空間里凸顯牆面環境與主題活動的融合。
第一步:解讀主題
要創設一面有價值且能服務於幼兒學習、交流、互動的主題牆,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深入地解讀主題。
◇ 把握主題核心經驗
主題核心經驗是開展環創的重要線索,教師應做到全面解讀、明晰方向,既要充分挖掘核心經驗,又要考慮階段性教育目標。
◇ 把握各子主題目標
除了分析主題核心經驗,還需要分析各個子主題的目標,了解各子主題下的活動內容,以確保創設的主題牆能為活動的實施提供助力。
◇ 把握幼兒的實際需要
主題牆是幼兒自身學習經驗的「印記」,因此在規劃主題牆之前,教師必須考慮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求以及動手能力等。
第二步:規劃版面
一面好的主題牆應該是一幅「可視的學習過程圖」,能夠呈現出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了哪些探索活動、解決了哪些問題等,助推幼兒自主學習。
◇ 提煉關鍵知識版塊
教師依據本班幼兒的現有知識經驗,提煉出具有遞進關系的版塊內容,也就是說主題牆的框架由教師來搭建,具體內容由幼兒來填充。
◇ 設置問題適當留白
根據主題內容設計出問題版塊後適當留白,讓幼兒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使版面不斷完善豐富。
◇ 記錄主題推進過程
以主題課程的推進過程為線索,突出主題活動進行的痕跡,讓主題牆的內容服務於教學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地關注幼兒在知識和情感上的提升,幫助他們鞏固主題經驗及主題認知。
◇ 創設藝術情境版面
主題牆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在保證其內容具有知識性的同時,它的設計也應具有趣味性與藝術性。在牆面內容確定之後,建議教師增加情境性設計,可體現出對牆面的整理智慧。
第三步:填充內容
主題牆中可以填充調查類的問卷與表格、豐富幼兒主題認知經驗的相關圖片、記錄幼兒主題探究的過程性照片、以及幼兒完成的關於主題的各類作品等。
主題牆創設不只是一個布置,還是教育教學的痕跡,更是幼兒探究過程中的積累。教師要讓幼兒以主人的身份參與環境的布置,表達自己的心聲,真正將環境變成教育資源,讓資源再現於環境,最終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