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不能說中國的校服丑,只能說大多數人的通病:別人的都是好的,自己的再好也很難發現亮點並去珍惜。以前的我也覺得中國的校服丑,可是真正理解校服的設計理念和一些真實時就會發現,只是人的自身和心理問題。
其實時尚的完成是臉啊,不是校服的問題而是人自身的問題。劉亦菲和吳亦凡的青春電影中,劉亦菲的校服照可以說驚艷了時光,顛覆了人們對校服的看法。我們上學時也會發現總有一些人穿上校服也很漂亮或者帥氣,而自己卻不盡人意,那說明只是自己長得丑,再加上這幾年就行寬松的休閑或者運動風衣服,校服不是剛好符合潮流嘛!看看韓國和歐美的校服,女生普遍短裙和緊身的上衣,長得好就罷了,大多數普通人穿上腰肥腿粗,男生緊身的校服褲子也不利於活動,上體育課還得專門換一身體育服。這要是換做中國女生,每天穿著修身的校服多別扭多難受,反正我一定喘不過氣,我還是覺得中國的校服好看。
㈡ 為什麼學校的校服總是設計得寬松肥大,那麼難看
如果要評選最難看的衣服,我們中小學的校服肯定會榜上有名。校服只怕是我們國家穿著人數最多的服裝了,而且是一直被吐槽,從未被改變。一如既往地寬松肥大,一成不變地運動風,毫無設計感地服裝款式是校服在人們心目中的主要印象。翻開我們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前的畢業照,你不仔細找甚至都找不到自己,因為清一色的校服,男生板寸,女生短發,不用放大鏡去仔細尋找,哪裡能分得清楚誰是誰。
當學生們長大了,回顧這一段被校服束縛住個性的歲月,會不會也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心裡湧起一股暖流呢?
㈢ 校服為什麼都丑到爆
我記得以前我們上學那會兒,校服都是怎麼丑怎麼來,還美其名曰:讓學生們少一點攀比之心,多一點用功學習的心思。所以那時我們都不愛穿校服,只有學校里強行規定必須要穿才會穿。
但是現在的孩子的校服有了很大的改進,款式上也俱備了與時俱進,卻仍然丑到爆。那就有多方面的原因了。
首先,現在人條件都好了,就這么一個寶貝兒子或姑娘,衣服雖不是人人都穿名牌的,都可著勁的給孩子最好的,相比之下,校服就丑多了。
家長根據自己的孩子的身材給孩子買衣服,但是學校里給孩子做校服就不一樣了,都是統一的按什麼尺碼做的,同一個號碼下有的孩子胖,有些孩子瘦,所以為了所有的孩子都好穿,基本就會按胖孩子的標准做,那瘦孩子穿在身上,就一點衣樣都沒有了,能不醜嗎?
還有衣服在訂做的時候,雖然定價不低,但是要打通教育部和學校等關系,也能免偷工減料,在細節上也就不可能做到精緻,所以校服無論何時都丑到爆。
㈣ 中國的校服為什麼難看
㈤ 中國的校服為什麼不好看
中國校服的難看是有歷史原因的。
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直到近代才慢慢開放。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某些私塾就有了統一定製的棉袍,這就是中國最早期的校服。租界時期,上海公共租界里的一些西方學校率先使用了西裝和裙子作為校服,但是這在當時的中國人來看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傳統思想的束縛讓他們無法接受女性的露腿行為。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在戰後經濟崩潰,國庫接近空虛,很多百姓都是窮苦人家。當時為了不出現攀比心理,學校就統一制定了校服,特意設計成粗布大衣來減低學生的自卑心態和攀比心態,這個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現代社會,雖然中國已經比較有錢,但是依然沒有更換校服款式。因為如果要製作類似西裝的校服,成本會很高,因此沒有學校會這樣做,除了那些私人的民辦學校。
中國的校服一般採用尼龍纖維製作,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產,而且尼龍纖維耐磨,經久不壞。中國的校服就算不穿了,也可以用來做抹布,剪碎做成地拖把或者纖維袋,循環使用。
㈥ 為什麼中國的校服要做得這么丑
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式教育的紀錄片,除了引發對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也有人開始檢討,與英國校服相比,中國大陸校服寬松無美感,反映出美學教育缺失,幾乎是沒有明顯男女區別的運動裝,「臃腫,難看,質地粗劣,毫無美感可言」。有學者指出,這種去性別的服裝,反映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也是「審美的粗鄙化」。
家長們的擔心不只是「動心思」。中小學生處於發育期,身體長得快,初中三年合身校服就要換三次,而且還要分夏、冬、春秋三類,常服和運動服兩種,算下來一共要36套,學校還得有碩大的更衣室。即便是難看的運動式校服也是有號碼的,但很多家長刻意選大號,希望孩子們一件穿三年。
要讓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學校推行民主管理,要需要培育學校管理者、學生、家長和社會公眾的民主意識、規則和習慣,這是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行教育現代治理,必不可少的內容。解決包括校服在內的一系列與學生權益相關的問題,都需要學校建立學生和家長參與的民主管理機制。
㈦ 為什麼全中國的中學校服都是那麼的丑
這個麻,和中國的傳統思想以及認知觀有聯系。像港澳台地區就很不錯。我也很討厭穿校服,不過沒辦法。唉…希望及時採納哦!
㈧ 校服為什麼都「丑到爆
從學生時代我就一直在思考,為嘛每天上學都要穿「運動服」式樣的校服?當時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校長先生喜歡「運動」,但是那種鬆鬆垮垮,寬而肥大的校服似乎離「運動員」的檔次又比較遠。
後來,在閱讀過程中得知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們做過一個著名的「模擬監獄實驗」,大致證明了「穿什麼就是什麼」並不是一句空談。
穿上校服就是學生,看來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纖維檢驗機構抽檢校服生產企業(圖片來源靈溪質監局)
如今,任何一件校服從面料生產到裁剪加工,直至最終拿到大家手上,各個環節,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檢驗檢測程序。
尤其是,校服的生產企業在校服出廠之前便要抽樣送到當地的纖維檢驗所、局進行檢測;合格之後憑借纖檢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才能送往學校。
而學校在收到校服之後,還不能立即發放給同學們;而是必須再次對這批校服抽樣送檢,待經過檢驗檢測合格之後才能讓學生穿著。
家長們總是對校服質量「疑神疑鬼」,其實只要去學校查看一下校方送檢的質檢報告即可對一切質量指標「了如指掌」。
㈨ 中國大陸的校服為什麼超級難看
不好看但是它很舒適。
㈩ 為什麼校服越來越丑
校服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學校以防學生會有攀比心理,穿校服則可以避免著裝上的攀比。學校的校服質量存在很多問題。
學校最重視的是教育,是孩子考試的成績,但是他們畢竟是孩子,他們懂得什麼是好看,喜歡穿好看的衣服,畢竟現在的時代孩子們是不缺乏好看的衣服的,這些好看奇特的服裝和校服對比,孩子們就會嫌棄校服的普通、難看。相比日本、韓國這些國家的學校校服,這些國家的校服都很時尚漂亮,這一點我國學校是可以學習借鑒的。攀比風不僅僅在孩子這個群體中存在,孩子的父母也追求時髦的物質和衣服,這一點也會影響著孩子。小孩對事物的是非善惡美醜的辨別能力是有限的,統一著裝會斷掉他們的心理,讓學生有更多精力去學習文化知識,這才是最重要的。曾經有專家檢測了6個學校的校服,其中有4個校服不合格,裡面含有的有毒物質超標,做工質量也很差,容易撕裂,不透氣,價格還略微偏高,這一點很多學校都需要改進加強。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活力飛揚的一面,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