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假如裁縫是急性子,顧客是慢性子,裁縫又會怎樣勸說顧客定做衣服呢
我幹了十多年裁縫,還真沒有想過這種情況,一般裁縫全是固定地點,既然顧客找上門,那對方就是想要為自己做一件可體的衣服。第一點要微笑面對顧客,這個很關鍵,說話風趣一些,在與顧客接觸時,從對方說話中了解顧客的心思。這樣才好抓住重點為顧客量體裁衣。一般來講,凡是慢性子的人應該比較老實或性格內向。裁縫急也急不得。只要說明為對方加工好衣服以後讓他穿上怎麼合身,怎麼好就行。無論是各種行業,服務態度很重要。我做多年裁縫,遇到的有女顧客說,憑你的服務和氣和手藝,就是不小心把衣服給我剪個洞我都不會生氣。還有一男顧客說,我也是真服了,你縫制的衣服無論是男女老少,胖的瘦的,穿上就是好看。不過也有雞蛋里挑骨頭的人,本來穿上很合身了,也一直會說袖子穿上哪地方不舒服,遇到這樣的只好笑著答應再按對方說的略加修改一下,直到對方滿意為止。所以說做服裝加工這一行,一人面對眾多顧客,什麼樣的人都會遇到,只要把尺寸測量准,制圖時不看錯尺寸。交談時耐著性子,始終微笑待人。一般都不會有什麼為難的地方。
『貳』 在瑞蚨祥做過旗袍的請進
我推薦你還是去北京紫禁麗人看看去。
他家無論是做工還是款式都可以與之媲美的。
我有幾個國外的朋友在那裡做了幾件,真的不錯。
關鍵是價格要比那裡優惠的多呀!!!!
網上網路一下紫禁麗人,可以查到地址的。
好像是在廣渠門外大街雙井富力城A7-602,上次跟朋友一起去的。
還有是在萬通三樓,找紫禁麗人,很好找到的。
『叄』 一世情緣的劇情簡介
1945年,所有人都沉浸在抗戰勝利的喜悅里。國民政府終於還都,上海也結束了「孤島」時期,一切百廢待興。恆安公司作為上海老字型大小的大百貨公司,在戰火中被摧殘得只有底層的大廳還有昔日的榮光,亨利作為恆安的少字派接班人,正雄心勃勃地要在上海灘卷土重來,今天在恆安底樓舉行的「上海各界名流歡慶光復及王牌飛行員授勛儀式」正是他重振旗鼓的第一步。一場妖嬈盛大的旗袍秀吸引了裁縫鋪學徒小毛的視線。功勛飛行員唐騰本該上台領獎,卻偏偏無故失蹤。而同時,安西女中正在舉行抗戰勝利後的第一場畢業典禮,唐騰因為對表妹孟黛的承諾而溜出了恆安的酒會。女中學生阿英的「畢業歌」吸引了這位抗日英雄,而阿英的鬱郁寡歡又與身邊的歡慶氛圍格格不入,更引起了唐騰的好奇。
阿英的父親原來是日本洋行的職員,一個多月前失業後竟然就帶著一個相好的跑了,扔下了阿英母親和姐弟不管,家裡的困境讓阿英不得不放棄繼續升學,而盤算著找一份職業。因為看旗袍秀而耽誤了送衣服的小毛回到鋪子受到了老裁縫的呵斥,並罰他不許吃飯,讓他把阿英父親一個多月前訂做的衣服送去,沒想到小毛去時,阿英全家正從正房搬往偏房,更是沒錢付裁縫工錢了。只得托小毛去把衣服當了。從孟黛嘴裡得知了阿英家的困境後,唐騰想盡辦法要幫助阿英,卻引起了一直喜歡他的孟黛的不滿。孟黛和阿英的友誼毀於一旦。但是阿英卻因此漸漸喜歡上了這個熱心、仗義的飛行員。
阿英為了應聘,拿著一塊陰丹士林布去裁縫鋪訂做旗袍,大師兄嫌廉價不肯接,結果小毛接下了這個活,第一次上手做旗袍的小毛仔細琢磨了阿英的身材,結果做出來的效果特別地好。老裁縫的女兒桂香一直喜歡小毛,她希望老裁縫能把鋪子傳給小毛,見到小毛做的旗袍,她連忙拉了老裁縫來看,沒想到老裁縫卻說小毛的手藝可以滿師了,要小毛離開鋪子去自立門戶。阿英因為這一身旗袍給恆安公司的老闆亨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被安排在了文具櫃台。唐騰看在阿英的面子上出錢幫助小毛開了鋪子,阿英和唐騰走到了一起。阿英覺得這是她最幸福的日子了。在亨利的精心策劃下,阿英成為了上海灘聞名的「鋼筆小姐」,惹來一大群小開的追逐,唐騰受到大銀行家馮紀昀的賞識,馮紀昀的女兒馮麗更是對桀驁不馴的唐騰一見傾心,可是唐騰的不為所動讓馮麗非常惱火,她發誓要得到唐騰。老裁縫臨終前發現大師兄人品不端,叫來小毛,把鋪子和桂香都託付給了小毛。
內戰開始,唐騰和許多同僚不想參戰,而發生了飛行員駕機投奔延安的事件,更讓軍方特別惱火,唐騰等被禁止離開軍營,馮麗卻憑著特殊的背景在軍營出入自如,她竭力安慰唐騰,讓唐騰對她也有了些好感。而阿英因為發現母親與房東有染,一氣之下搬出了家,一個人守著租來的小屋苦等唐騰。唐騰的好友死於前線,唐騰拒絕再飛,被軍部逮捕下獄。阿英聞知,通過許多關系終於進了監獄見到了唐騰。唐騰聽說自己將被槍斃,要阿英忘了他,阿英卻堅持要在監獄里和唐騰舉行婚禮。並委託小毛給自己做結婚穿的旗袍。旗袍還未做好,唐騰就被帶走,聽說是去處決,阿英悲痛欲絕,大病一場。小毛盡心盡力地照顧阿英,自然引起桂香不滿。阿英病癒後萬念俱灰,此時內戰吃緊,所有人人心惶惶,恆安公司也結束營業轉去香港,阿英失業,全家的生活再次沒有著落。有人給阿英介紹了一個男人,在得到這個男人照顧她母親和弟弟的承諾後,阿英答應結婚。小毛看著阿英的樣子,提出他娶阿英,他來照顧他們全家。
小毛見阿英執意要嫁,不得不拿出了唐騰留給他的信。原來唐騰是被馮麗動用了自己的關系救走並帶去了香港,他臨走前留給了小毛一封信讓他交給阿英。小毛見阿英生病,就一直沒拿出來。阿英見了信,退了婚約,拿了簡單的行李就搭船去了香港。阿英走後,小毛和桂香結了婚。時局動盪,小毛在老客戶林太太的力邀下,結束了裁縫鋪,和桂香一起來到香港,並在香港的上海街安定下來。他一直打探阿英的消息。有一天,他的一個客人拿來一件旗袍做樣板,他發現那是他給阿英做的旗袍,兩人重逢。原來阿英到了香港後,唐騰被逼要與馮麗結婚,唐騰卻向阿英保證他一定會娶阿英。人生地不熟的阿英只能暫居在唐騰給她租的公寓里。她也試圖找過工作,卻因為學歷等問題都不理想。後來在潘盈盈的介紹下,阿英到夜總會當了招待。
在桂香和小毛的努力下,裁縫鋪的生意越來越好,桂香又張羅著要開新店。可是小毛的心卻始終在阿英身上。聞知唐騰和馮麗結婚的消息,阿英試圖自殺。小毛再次充當起了保護她照顧她的角色。桂香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沒能得到小毛的愛,因此離開了小毛。唐騰和馮麗婚後去了南洋,阿英再次走入夜總會當了歌女,不久潘盈盈把自己的孩子交付給阿英。小毛和阿英守著這個孩子互相照顧。二十年後,唐騰駕駛的私人飛機失事,阿英穿著多年前要當結婚禮服的旗袍參加了唐騰的葬禮。英皇公寓要被拆遷了,過去的一切都煙消雲散。
『肆』 孫穗芬的個人軼事
在任何場合遇到典雅的孫穗芬,都可以從細微末節處看出她是一位精緻的女人:她的指甲油總是和著裝顏色相協調;出公共場合時,幾乎都不會忘記用特別小配飾或珠寶點綴當天的整體造型;她一直保持著非常中式的短發,因為這個發型「干凈利落」。孫穗芬說話語速很慢,但談吐優雅,在上海的社交圈裡鼎鼎有名。孫穗芬是朋友們常常稱呼她的名字,她的中文名是孫穗芬——孫中山的孫女,孫科的女兒。不過孫穗芬還有另一重身份——美國商務部商務領事,歷任美國駐廣州、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她還曾擁有自己的公司。
孫穗芬與母親藍妮
1938年出生的孫穗芬在上海的別墅有好聽的名字——玫瑰別墅,是母親藍妮留下來的。別墅位於里弄的盡頭,弄堂口標明了這里的建築是受國家保護的文物,刷成粉紅的外牆有點西式的味道。這片在舊時就住著不少達官貴人的地方,照樣是名流們的住宅。只不過這里常年安靜,住在這里的人們也保持低調。
走過里弄到達玫瑰別墅,有阿姨應聲開門,一般會仔細地詢問是否是孫穗芬約好的客人。推門進去,一股奇異的檀香伴隨著玄關處古色古香的布置形成強烈的第一印象,拖鞋是大紅中式花紋的,門口擺放著紅木雕花的台幾、牡丹花朵的白瓷瓶、銅質佛像,一切都非常中國。每一處都精心布置的細節讓進入到這棟別墅的人變得輕手輕腳起來。「建築師圖樣標明的日子是41年底,動工則是在42年。當時是日本人佔領上海的時候,我媽咪買了地,請了當時在上海的中國最著名的四個建築設計師蓋了這些房子,當時整條里弄是我媽咪蓋的,一共七棟。」
話語間,孫穗芬環顧了這間再熟悉不過的房間。幾十年過去了,經過幾次波折,這里也有了很大的變化,的擺設都是孫穗芬按照記憶一點點還原的。
「媽咪是當時上海有名的美人。」
照片上的藍妮細眉杏眼,穿著旗袍,有時候是戴著一串珍珠項鏈,有時候則是寶石耳環,看上去總是那麼精巧別致。「我媽咪的審美觀念很強,她的衣服都是她自己設計。那時候,是沒有什麼名牌的,沒有Dior、Gucci。我們將裁縫請到家裡來,挑什麼樣的料子、釘什麼樣的紐子、滾什麼樣的邊,都是她說了算。甚至後來我去了台灣工作,缺什麼衣服都會打電話給她。媽媽會幫我設計好樣子找裁縫做好,我就去香港拿,然後帶回台灣穿。」
孫穗芬孫穗芬的客廳里有洋式的沙發,也有中式的茶幾,她覺得東西方文化對於她的影響也是一半一半。她從小在西式教育的學校讀書,從上海當時的聖心小學到美國的亞利桑那大學。然而,母親的教導是東方的,「我覺得繼承媽媽最多的性格是獨立,她永遠自己有房子,不是跟我父親住在一起。她要比我能幹得多,而且從不依賴於人。她非常有魄力,這一點我比不上。」其實孫穗芬沒有談到的另一點是,她保留了媽媽喜歡穿旗袍的習慣。她穿上定製的大紅色旗袍,戴著許久以前在台灣買的福祿壽翡翠鐲子,和旗袍同色系的大耳環,還有鑽石戒指,帶著一點點摩登的東方意韻佇立在那裡,依稀透露出只有舊上海名媛才有的優雅風韻。
「以前工作的時候,沒有多少時間用來考慮今天要穿什麼衣服,時常是早上直接從抽屜里拿出來就穿上出門。我性子比較急,沒有耐心,工作的時候覺得去美容太浪費時間。退休了,還會偶爾按摩、花時間修修指甲。但我有一個習慣,指甲油的顏色和服裝的顏色一定要搭配。如果我的指甲油是塗的大紅色,就會穿和大紅色匹配的衣服,比如大紅、黑色或白色系的衣服;而粉紅色系的指甲油就會配粉色系的服裝。我櫃子里各式各樣顏色不同的衣服很多,可以滿足我的選擇。同時鞋子、皮包以及佩戴的首飾也都必須是相配的。」
配飾也是孫穗芬保持美麗的法寶。你幾乎很少看到不佩戴首飾的孫穗芬出人們面前,她甚至會佩戴一條粉紅色小靴子的項鏈來搭配她粉色系裙裝出席時尚派對,展示她的童心。首飾是隨性買的,逛街的時候穿什麼服裝就購買跟服裝相配的首飾。是否名牌,不是孫穗芬決定購買的關鍵。「偶爾也買一些名牌的首飾,但是總的來說很少。我覺得我很自信,把人家的牌子掛在我的身上當作自己的光榮不是我的風格。」
最令孫穗芬覺得可惜的是,舊上海曾經名震中國的好裁縫卻一個都找不到了。她至今保留的定服裝的習慣也無法延續。在廣州工作的3年裡,孫穗芬試過很多裁縫,卻沒有一個令她滿意。後來回上海更是找過無數的裁縫,洋裝做得好的幾乎沒有了。唯一一位讓孫穗芬比較滿意的老裁縫,從認識到已經十幾年了,孫穗芬和媽媽的旗袍都在那裡定製。孫穗芬大部分服裝是買來以後做一些改良。「以前好裁縫在上海很普遍,就是街角的小店裡也能找出技藝精湛的,全國最出名的都是上海的紅幫裁縫,在上海幾乎絕跡。也許有個別好裁縫,但我沒有找到。那時候的裁縫很知足,是裁縫就一輩子當好裁縫,做好衣服就是一生的藝術追求。的裁縫哪會那麼仔細,隨便量量就分給手底下的小裁縫做。對客人的要求也不會仔細地去記錄,常常你的要求他只聽了一半。做出來的衣服往往不是我要的。一個裁縫為同一個人做衣服,可以一件大一件小。」這是典型的上海女人的精緻與挑剔,對一切細節都無比重視。「年輕的時候總是在奮斗,偶爾帶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多數是去動物園這些地方,無法真正地享受一個人的旅行。到了的年紀,可以到處走一走看一看了。如果讓我把自己的旅行經歷寫出來,恐怕是一本書也講不完的故事。」孫穗芬將這種游歷稱為「流浪」,她說她很享受這種狀態。
「流浪」也是需要偶爾停頓的。孫穗芬在孩子長大後閑下來的時間里開始思考,雖然到處旅行,見識也算多,但不一定真能做什麼。和太太們打打橋牌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39歲的孫穗芬考進亞利桑那大學,那一年,她的大兒子也是一名大學生。她依然像小時候在聖心學校那樣勤奮苦讀,成績優異,每門功課都是A。畢業時因為成績優異,孫穗芬榮獲華爾街日報獎,由此成為美國媒體的新聞人物。這個獎由《華爾街日報》每年一度頒發給全美金融畢業生中最優秀者,孫穗芬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女學生。
圍著世界繞了一圈,孫穗芬終究回到了她的出生地上海。上世紀八十年代回國的時候,上海和廣州、深圳都一樣,到處是灰灰的、臟臟的,房子全都看不出眉目來。但是一下飛機,一種親切感就撲面而來。「上海有那麼多中國的東西,所見、所聞、所感,全都是。我生在上海,長在香港和台灣,怎麼都是在中國,更何況這里還有媽媽留給我的房子,有機會就要回來住。」
「名門之後」的傳奇生活
翻開孫穗芬的履歷表,幾乎可以用「傳奇」兩個字來概括。她出生、成長在上海,幼時遭受過綁架,後移居台灣、香港,最後移居美國。17歲中學畢業後,孫穗芬成為一名空姐。其後在工作中認識了日後的丈夫,一位曾經參加過二次大戰的美國飛行員。19歲的時候孫穗芬辭去工作結了婚,專心做一名賢妻良母,養育了三個兒子。孩子長大後,在39歲的時候,孫穗芬決定走出家庭,重新接受高等教育。她與大兒子同時上了大學,成為校園中年齡最大的一名學生,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86年,孫穗芬在美國商務部做商務領事,成為一名華裔外交官。1992年,孫穗芬因工作需要到美國駐法國巴黎大使館任商務參贊。之後她曾歷任美駐廣州、上海總領事館商務領事。後來她辭去了大使館的工作,在香港創辦了一家咨詢公司。
朋友們都叫她Nora,這個名字在上海社交圈非常響亮,因為她是孫中山的孫女,孫科的女兒!可是孫穗芬卻很反感人們這么定義和詮釋她。她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過我的日子,我不能依賴祖宗過日子,而且在國外沒有人知道我是誰。我不想把他們的名字貼在額頭上,那很沒有出息。我很驕傲有這樣的父輩和祖輩,但一個人應該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我不希望別人提起我就是某某名人之後,我在一定范圍內也很成功,不是依靠他們的聲名,而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希望別人更加註重我本身。」
『伍』 定做旗袍怎樣量尺寸
傳統純手工定製的旗袍需要測量全身36處的尺寸,而現代手工定製旗袍則相對簡化了,但也需要量出至少16個重要部位的尺寸才可將旗袍做的完全貼身。
一、定製旗袍尺寸測量方法:
1、身高(代表旗袍的「號」):從頭頂部垂直到腳後跟的距離。
2、旗袍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胸部最高點)到旗袍末端的距離。
3、套裝旗袍衣長:從頸側點經乳峰點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4、套裝旗袍裙長:從腰圍線經臀圍線往下量至所需長度;
5、旗袍領高:從頸側點經頸子往上量至所需長度(一般在3~5cm之間);
6、旗袍領圍:經過第七頸椎點和頸側點一周的圍度;
7、旗袍胸寬:兩前腋點之間的距離;
8、旗袍胸高:立姿,從頸側點至乳峰點的距離;
9、旗袍胸圍: 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這是緊胸圍尺寸,還應按品種要求加放所需松度。
10、旗袍總肩寬:由左肩外端經後脖根量至右肩外端,(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肩寬尺寸)。
11、旗袍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量至手腕,(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長)。
12、旗袍袖口圍:短袖款式:量手臂圍一周,長袖款式:量手腕圍一周(根據所選擇的款式增加或減少袖圍)。
13、旗袍腰節:由前身左側脖根處(肩領點)通過胸部最高處量至腰間最細處。
14、旗袍腰長:從腰圍線到臀圍線之間的距離;
15、旗袍腰圍:在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並按款式要求放出松度。
16、旗袍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並按要求放出松度。
二、定製旗袍尺寸測量小貼士:
1.測量時最好穿緊身內衣
2.測量時保持自然放鬆,端正的姿態
3.測量"圍度"時保持皮尺水平,松緊適當,不易過松,也不易過緊
4.如自己無法測量准確,可下載以上需測量的部位,去裁縫店請專業裁縫幫忙測量。
『陸』 你怎麼看待旗袍這種東西
旗袍是衣裳連屬的,穿旗袍講究的是,自有一股風流態度。裊裊娉婷,佳人傾城,穿旗袍首要根據自身的身材特點。我本人就是脖子長,腰身窄,手臂肥肥噠,大腿有點粗,小腿還算長,平時太加菲貓了就有小腹贅肉,所以我自己設計的旗袍基本都會保有立領,做半月袖,並且在膝蓋上面開叉。
『柒』 為什麼旗袍很難穿得好看得體
旗袍都是量體裁衣,請裁縫到家裡做旗袍,只要身材不太難看,一般來說旗袍都很容易穿得好看又得體。裁縫是根據女生的身材、體型,甚至膚色選擇合適的布料,量體裁衣。
一般來說,旗袍是很容易穿出女生的溫柔賢淑富貴大方的氣質。如果說旗袍很難穿的好看得體,那肯定是身材變形該瘦的胖,該胖的瘦,腿短肚子大,那怎麼穿旗袍都不好看。
一般來說穿旗袍需要腿長的女生,身材高挑,身材勻稱,不管怎麼穿旗袍都好看。旗袍就是貼身像牛仔褲一樣能突出女生的曲線美,特別能彰顯女性的性感線條。
旗袍是最能彰顯女性氣質的傳統服裝,線條明朗流暢,剪裁貼身合體,能很大程度上展示女性的曲線美。
女生穿上旗袍時不用過多的語言,舉手投足間魅力就能在無形中釋放。想要很好的駕馭旗袍,身材勻稱是最重要的,如果說旗袍很難穿的好看得體,那肯定是身材欠缺。
就要加強運動鍛煉,比如練瑜伽,練杠鈴,游泳都能夠縮小小肚腩,讓身材更勻稱,這樣穿旗袍就很容易穿得好看又得體。
『捌』 怎麼做旗袍 最好有詳細的步驟 有圖更好
隨著時代的變遷,旗袍的做法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其中的要領卻不曾改變,那就是精細。首先,旗袍面料的選擇很有講究,真絲的柔軟貼身,織錦的硬挺大方,全棉的舒適價廉,選擇合適的面料是做旗袍的首要步驟。
其次是做工。老早做旗袍,最講究的是師傅的手工。就說盤扣,纏好一個經常要2、3個小時,盤扣的花色很多,要根據客人的年齡、穿著的時節以及出席的場合進行搭配:春節配如意扣、鳳尾扣,老太太過生日配壽字扣,年輕女人喜歡簡單柔美的蘭花扣、盤香扣。講究的客人,會要求隨月份不同搭配旗袍上盤扣的花型,一年12變。一件全手工的旗袍,往往需要製作一個多星期。
1938年的海外旗袍,高領而低擺,開衩至膝,袍身緊窄修長且無袖,更顯穿著者的婀娜身段,兩道滾邊十分細巧精製。
電影里那種6、7厘米的高領其實現實生活中做的人很少,「8·13事件前,高領流行過一段時間。不過高領穿起來實在不舒服,轉個頭人要跟著一起轉過去。一般人平時都穿低領,一粒扣子就夠了。到了現在有的旗袍連這個扣子都省去,為了穿得更舒服。」
做一件旗袍要量26個尺寸,一點也馬虎不得。「旗袍一般都是必須做得正正好好,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所以給人量身要非常仔細.
『玖』 旗袍左右兩邊的叫什麼
左襟,右襟。
以下是小平老師(旗袍傳承人)的觀點:隨著我對服飾(主要是旗袍) 的學習和研究,對很多傳統服飾元素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分享僅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對之處敬請指出。經常有人對旗袍右衽(襟)右衽(襟)很是糾結。其實我覺得現在常見的形態既是一種服飾文化也是一種穿著習慣,衣以人為本嘛。關於旗袍該左襟還是右襟?曾經我特地問過我師傅,作為專注旗袍製作幾十年的老裁縫旗他是這么回答我的:肯定是右襟耶。如果不小心把客人的衣服做成左襟,是一種大忌。因為只有先人的衣服才會做成左襟。這是從老一輩那裡代代傳下來的規矩。
『拾』 旗袍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什麼地位
旗袍最早是從17世紀到20世紀初在中國流行的一種長而寬松的女裝。這種服裝是上世紀20年代在上海開始走俏的,當時它被改造成一種貼身的服裝必需品,深受女演員和知識女性青睞,成為女性溫柔和優雅的象徵。價格更低廉的量產服裝最終削弱了旗袍的吸引力。
據法新社9月27日報道,在台北一個安靜的作坊里,三個年輕女子在一位有著幾十年製造經典旗袍經驗的裁縫師傅的監督下,一絲不苟地進行縫紉和熨燙。
74歲的林錦德(音)是台灣僅剩的幾個仍然專門製作這種高領、緊身服裝的手藝人之一。這種服裝曾經是許多婦女日常服裝的一部分。
報道稱,他的作坊里掛著琳琅滿目的各式女裝,從精緻的長款綉花紅色真絲旗袍,到採用更耐穿的布料製作的短款裙裝,不一而足。與各式成衣相比,定製的旗袍被認為日益不切實際和價格不菲,人們現在主要在婚禮和特殊場合才穿著它們。林錦德擔心服裝製作工不再願意學習他的技能,於是就招募學徒以傳承自己的技藝。37歲的洪楚祖(音)是林錦德的三個30多歲的女學徒之一。身上穿了一套自己做的及膝藍色花旗袍的她說:「師傅很有耐心。我們是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練習的,一針一針地學習。」
洪楚祖說,她覺得旗袍很漂亮,是在生完孩子後辭掉了護士的工作來學做裁縫的。她打算開一家自己的裁縫鋪,銷售根據現代生活需要改良的手工旗袍。
報道稱,林錦德臉上常常掛著微笑,身上穿著老式吊帶褲。他說希望確保自己60年的縫紉經驗不會浪費。他說:「我竭盡所能把技術傳授給自己的徒弟們,希望她們今後能夠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