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能告訴我電影 普羅米修斯 的詳細劇情。
片頭開始是一艘圓形艦艇離開了一個看起來與地球有些相似的星球,留在地表的一位類人類外星人看著離開的飛船,打開一瓶黑色容器並喝下容器內的液體,然後他的身體立即就開始崩碎瓦解,墜入河川瀑布中。外星人的遺體分化後進入旁邊的瀑布,他的DNA引發了生源反應。
2089年,考古學家伊麗莎白·肖(Elizabeth Shaw)與查理·赫洛維(Charlie Holloway)在蘇格蘭的斯凱島考古時找到了一個古代時刻,發現這是一份星圖,這份星圖與其他幾個相互間沒有聯系的古文明遺跡中發現的圖形相符。他們相信這是外星人到訪地球的紀錄,相信人類是由外星人所創造出來,他們稱外星人為「工程師」,並將所發現的星圖視為邀請。
韋蘭公司的年邁的首席執行官彼得·韋蘭(Peter Weyland)為一支探險隊提供資金,讓他們登上「普羅米修斯號」根據星圖前往遙遠的行星LV-223。航進程中船員都處於休眠狀態,由人形機器人大衛(David)監控旅程。船隻於2093年到達目的地,船員得知他們的任務是要找到工程師。此次任務的負責人梅莉迪絲·維克斯(Meredith Vickers)命令船員沒有她的允許不能擅自與外星生命接觸。
「普羅米修斯號」降落在一個大型人造建築附近,船員組織了一支小隊進去考察。他們在裡面找到了許多石瓶,還有巨大的人形雕像,以及一個身首異處的外星人屍體,肖找到了它的頭。他們還找到了其他多具屍體,因此推測此物種於該處應都已死亡。考察隊中的密爾本(Millburn)和費菲爾德(Fifield)對這場使命的真實目的感到很不自在,要求返回「普羅米修斯號」,但卻遺跡中迷路。
普羅米修斯偵測到有風暴快速逼近,要求考察隊提前結束了考察返回母艦。考察隊把外星人的頭帶到船上進行檢驗,發現工程師的DNA與人類相符,可是檢驗引發外星人頭部殘骸爆炸。大衛秘密地把一個石瓶帶到了船上,而遺留的石瓶則開始滲露出黑色的液體。
大衛打開了石瓶研究其中的黑色液體,不久赫洛維走了進來,表示自己為了找到答案願意付出任何代價,於是大衛有意地將一點黑色液體混入飲料中遞給毫無防備的赫洛維喝了下去。之後不久,肖與赫洛維發生性行為,赫洛維隔天在洗手台鏡中發現自己眼中閃過黑色異物。
密爾本和費菲爾德在建築內發現了放有大片石瓶的地方,石瓶中不斷地有黑色液體滲出,一條外形像蛇一樣的生物咬破了密爾本的防護服並殺死了他,然後噴出一股股腐蝕性的液體熔化了費菲爾德的頭盔,後者也倒在一片黑色液體中。其他船員回來後發現了密爾本的屍體,單獨行動的大衛發現了一間控制室,裡面還有一位尚處在休眠中的倖存工程師及一份目標為地球的星圖。
與此同時,赫洛維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肖急忙將他送回「普羅米修斯號」治療,但維克斯拒絕讓他上船,爭執之下她用火焰噴射器燒死了他。之後大衛為肖運行醫療掃描時發現患有不孕症的肖懷孕了。她害怕這個孩子可能與赫洛維的死有關,於是用船上的自動手術台從腹部取出了一個外形像魷魚一樣的生物。之後肖發現彼得·韋蘭也在這艘船上,他打算請工程師幫助延長自己的壽命,並且他還是維克斯的父親。
費菲爾德突變成了一隻可怕的怪物並攻擊了「普羅米修斯號」的機庫,殺死了多名船員後才被別的船員所殺。「普羅米修斯號」的船長簡尼克(Janek)推測,這個人造建築是工程師的一個軍事設施,而黑色液體則是一種致命的生物武器,其失控導致了設施的荒廢,他還相信這個建築中存在一個航天器。
韋蘭與另外幾人在大衛的陪同下到達控制室,肖也跟在後面。大衛喚醒了休眠中的工程師,然後開始向對方說明韋蘭的期望。沒想到工程師竟然扯下了大衛的頭,然後殺死了韋蘭及其隊員,只有肖成功逃脫,然後工程師重新激活了飛船。肖告訴簡尼克,工程師的目標是地球,打算在地球上釋放那種可怕的黑色液體消滅人類,請他一定要阻止工程師的飛船。
簡尼克彈出救生艇,將「普羅米修斯號」朝外星人的飛船撞上去,犧牲了自己和另外兩位飛行員。維克斯從救生艇中逃出,但被工程師嚴重損毀的飛船壓死。前往救生艇的肖發現自己的外星人後代還活著,並且已經長到非常大。大衛的頭部功能仍然正常,他警告肖那個工程師還活著。工程師強行打開了救生艇的氣閘來攻擊肖,後者為自保而放出外星人後代,工程師雖然極力掙扎,但還是被制服,被怪獸的產卵器刺入喉嚨。
肖找到了大衛的殘骸,大衛表示可以協助肖利用另一艘外星人太空船回到地球,因此帶著大衛被分離的身體及頭部,前往另一艘太空船,並要大衛協助前往外星人的母星,詢問為什麼要毀滅人類;在離開時,肖發出警告消息不要前往本消息的發射地星球,該星球已無人生還。
在肖離開該星球後,救生艇上遭異形生物寄生的外星人胸口鑽出一隻異形。
(1)星圖制服精品圖片擴展閱讀:
《普羅米修斯》影片的故事背景設定在21世紀,劇情圍繞一艘名為「普羅米修斯號」(Prometheus)的太空船及其船員展開,他們根據從多個地球古文明文物中發現的星圖前往外太空尋找人類的起源。然而當他們到達一個遙遠的世界後,卻發現了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威脅。
本片的開發早在21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原本的計劃是作為《異形》系列的第五部電影作品。斯科特與另一位導演詹姆斯·卡梅倫拓展出思路,為前者於1979年推出的科幻恐怖片《異形》製作一部前傳。但因2003年的《異形大戰鐵血戰士》搶佔了先機,所以本片的發展一直處在休眠狀態。直至2009年,斯科特再次對原先的拍攝計劃表現出興趣。
斯派茨撰寫了一個《異形》系列電影前傳的劇本,但斯科特選擇了不同的劇情發展方向,以免與之前的電影在線索上出現重復。2010年末,林道夫加入進來對斯派茨的劇本進行改寫,他和斯科特一起開發了一個既發生在《異形》之前,又與該系列沒有直接聯系的故事。根據斯科特的說法,雖然影片的故事和《異形》發生在同一個宇宙,並且情節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與《異形》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普羅米修斯》探索的仍然是其獨立的神話和理念。
⑵ 求所有東巴文字的圖片!!!
圖片http://ke..com/pic/16/11477461948231851_small.jpg
http://ke..com/pic/34/1152367307947453_small.jpg
http://ke..com/pic/4/11524652055663109_small.jpg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的祖先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生活在我國雲南省麗江地區的納西族就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民族,他們不僅善於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而且還創造了自身獨特的民族文化——東巴文化。
一、 東巴文化(一)
麗江是中國少數民族納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國唯一一個納西族自治縣,她是雲南省獨具特色的旅遊景區,這里美絕人寰的自然景觀以及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麗江古城,吸引著日益增多的國內外遊客,獨特而豐富的納西族東巴文化更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東巴文化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文化一樣,也是一種宗教文化,是由東巴世代傳承下來的納西族古文化。東巴文化的主要傳承者--東巴,意譯為智者,是納西族最高級的知識分子,他們多數集歌、舞、經、書、史、畫、醫為一身。
東巴文化包括圖畫象形文字,包括東巴經還有東巴畫,東巴舞蹈、東巴音樂,還有東巴的各種道場就是祭祀活動,這部分也包含有民族心理素質的很多內涵在里頭,所謂東巴文化就是指的這么一個文化體系。
東巴文是一種十分原始的圖畫象形文字,從文字形態發展的角度來看,它比甲骨文還要原始,屬於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態,最早是寫、畫在木頭和石頭上的符號圖象,後來有了紙,才把這些符號圖象寫在紙上。由於東巴才掌握這種文字,故稱為東巴文。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著的象形文字,是人類社會文字起源和發展的「活化石」。
東巴經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活著的象形文字了,它現在被統稱為是納西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因為它牽涉到方方面面,就是歷史,政治,天文地理呀,還有文學藝術呀,宗教啊,人類學,甚至於醫葯,還有生產生活方面的許許多多知識,當然也有很多神話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東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個,它集書畫於一體,線條流暢,筆法簡練,色彩鮮艷,而且目前很多東巴仍然在使用這些文字。
東巴文字,由於人類造字尊重意識,或者叫做仿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文字無非就是記錄語言的一種工具。人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了,開始的時候就是有圖畫,現在我們的東巴文裡面有很多的圖畫字,一幅圖畫就是一個故事,也是一個約定俗成固定的一個內容,大家一看這個畫就知道它是指什麼事情,所以由於圖畫字,人們在觀察,比如說我們漢字,因為是在平原裡面看那個『山',是一個山,一個山的,所以他寫字呢,就有三個山頭,但是納西族它生活在山區里頭,他一出門就是大山,所以他造字的時候,就是只有一個『山',就是這么個意思,像漢字的門字,有兩扇門,納西族只有一個門,所以他造字的時候看到的只有一個門,與他所處的環境是有關系的,所以他在造字的時候看到什麼就畫下了什麼,逐步用圖畫從繁到簡,就把它減少了,形成約定俗成的一種筆畫,固定的形式,它屬於這樣造字的范圍,所以東巴文它是通過圖畫到文字發展起來的。我們用漢族的話說叫書畫同源。
隨著納西族社會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在明末清初,麗江的一些東巴,又創造了格巴文。格巴是弟子的意思,格巴文的意思是東巴什羅後代弟子創造的文字,格巴文是對東巴文的改造和發展。
麗江東巴文化學者蘭偉:「象形文字從它的造字以及整個發展的情況來看,它是從圖畫逐步發展演變成現在的東巴文字,所以現在的東巴文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每一個東巴文字都是很美的一幅畫。」
知識點滴:納西族,自稱「納」,「納西」,「納汝」。晉、唐史籍稱「摩沙」或「摩些」。分布在雲南麗江、中甸、維西、寧蒗及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地。語言屬漢藏語系或藏緬語族彝語支。
二、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不僅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且他們的服飾也是多姿多彩、個性鮮明的,這主要體現在納西族婦女的服飾上。
納西族居住的川滇交界地區,群山聳峙,平均海拔約2700多米,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宛若晶瑩的玉屏,矗立在麗江的北部和中甸的東南部。納西族共有24萬多人,分布於雲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麗江縣約有17萬人,是納西族主要的聚居區。
披星戴月的納西婦女是麗江古城的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她們健壯爽朗、熱情質朴,以勤勞能幹著稱,就像她們所穿的羊皮披肩上那七個刺綉圓盤所象徵的一樣,肩擔日月,背負星星,俗稱「披星戴月」,象徵著納西族婦女的勤勞。她們日夜操勞,幾乎擔負了所有的家務勞動。
古代的納西族人民為了適應高原地區的農牧生產,一般以自織的麻布或粗棉布做衣料,男穿短衣、長褲,女著短衣、長裙。無論男女,大都不穿鞋襪,束花布腰帶,外披一塊羊皮或毛氈。納西族婦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裝飾作用,也有實用價值,她們運送重物主要靠肩背,這時披肩可以起到保護背部的作用。後來由於受漢族的影響,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她們身穿大褂,外加坎肩,著長褲,腰系多褶圍裙,在勞動或出門時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製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綴有兩個大圓布圈,背上並排釘著七個小圓布圈,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
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綉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傳說上古一位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英古與旱魔搏鬥,奮戰了九天,最後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三、東巴文化(二)
舞蹈是納西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有很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民間舞蹈。東巴舞就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它表現了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納西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稱。唐代和元代的志書就有「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及「男女動數百,各執其手,團旋歌舞以為樂」的記載。目前廣泛在民間流傳和新發掘整理的舞蹈,有原始舞蹈、東巴古典舞蹈、組舞和新歌舞等幾類。「麥達蹉」和「熱熱蹉」等是詩、歌、舞三者合一的原始舞蹈。其特點是邊唱邊舞,以唱促舞,以舞助唱,唱完舞止;沒有樂器伴奏,人數、地點和場合不受限制,男女皆可參加。舞步簡單,一般是以右手搭左肩或手挽手,從右行進,漸成圓圈。
東巴舞是納西族的古典舞蹈,也是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東巴祭司根據不同儀式,按照道場規則所跳的一種宗教舞蹈。東巴舞從形式上,似乎多是跳神驅鬼之類的動作,但實際上,大部分內容是表現古代納西人同大自然和社會邪惡勢力的斗爭。
它的舞蹈根據祭祀的內容有區別,比如說祭天,有祭天時候跳的舞蹈,祭風有祭風時候跳的舞蹈,比如說送葬,送葬的時候,又有送葬時候跳的舞蹈,它是有區別的。
東巴舞蹈素材的來源主要從民間,因為從民間舞蹈裡面把它吸收過來了以後,用在它祭祠的時候來跳,又加上有東巴教神韻的一些風格後,就變為東巴的舞蹈,它又有非常濃郁的民間性,本來東巴也是在民間,因為它沒有脫離他家庭,生產、生活一切跟民間的勞動者是一樣的,所以有很濃的民間性。
在用象形文字寫的兩本有關舞蹈的典籍《蹉模》中記錄了幾乎失傳的60個舞蹈的幾百種跳法。《蹉模》中的舞蹈可以分為動物舞、刀弓舞和大神舞等幾種類型。其中刀弓舞又包括刀舞、弓箭舞和赤腳舞。
弓箭舞是鎮邪的,所以他往天上打的時候就射惡神,往地下就是打惡鬼,所以他的方向就是朝天和朝地,他是這樣往上、往下,它就是這么兩個動作,另外就是朝四個方向,四個方向、方位的惡鬼,鬼還要分好鬼和惡鬼,神也有好神和惡神。
《氂牛戲老虎》是根據納西民間的一個典故改編而成的動物舞,舞蹈分為頌經、氂牛戲老虎等幾個部分。主要講述了兩只猴,分別代表人類最早的兩個家族,一族崇拜老虎、一族崇拜氂牛,兩家族為此發生爭執的故事。
在東巴舞中,有很多舞蹈都是模仿動物的動作而形成的。據《東巴舞譜》記載,納西最古老的舞蹈源於金色青蛙的跳躍。如今在麗江西北部山區仍然保留著一種古老舞蹈《勒巴舞》。據《呂氏春秋》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歌以歌八厥」。而《勒巴舞》最顯著的特點也是拿著牛尾巴跳的,它分別模仿大象、鷹、猴、蛙及虎,並使之形成了一套連貫的舞蹈動作。
四、東巴宮
作為東巴文化的主要部分,無論是文字、音樂還是舞蹈,它們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東巴,座落在麗江古城的東巴宮,更為現代人提供了一個了解東巴文化的窗口。
東巴宮座落在麗江古城東大街,它的門樓上裝飾的是東巴的「五幅冠」,大門兩旁懸掛著東巴的木牌畫,東巴宮內別具一格的裝飾和文化活動更會讓您感受到東巴文化的魅力。
大研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後,國內外的遊客都來了,東巴文化又是世界文化遺產中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或者是它的內核部分,所以我們就企圖搞一個窗口,向外展示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一部分。
來到麗江的人們除了欣賞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外,聽一聽納西古樂、看一看東巴舞蹈、了解一下東巴文化也成了他們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整個東巴宮的布局,我們想突出納西族的特點,就是突出東巴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像東巴的經卷、文物、東巴的繪畫、祭祠用品、東巴的壁畫、浮雕等等這幾個方面來相對完整地介紹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的音樂、舞蹈這一塊,我們企圖加強它的文化氣氛,給大家有一種能相對直觀的了解納西族的音樂、舞蹈文化。
整個東巴宮就是一座小而全的民族文化藝術博物館,通過它可以欣賞到舉世無雙的東巴文化藝術,領略到真正的納西古樂以及民間歌舞神韻。
也是為了保護、弘揚我們民族的文化,在保護和弘揚里頭,在現在這個情況下,可能我認為挖掘整理跟保護是很重要的一塊,所以我們就集中了我們納西族的一大批民間舞蹈家、歌唱家、演奏家,還有老東巴,把他們集中在這兒,包括我這樣的人在內向他們學習,只有學習好了以後才能去傳播它,我們也強調這一點,就是一個民族他的文化消亡了,這個民族也就不存在了。
為了更好地傳播東巴文化,東巴宮組織了納西地區部分著名老東巴,民歌手和一些身懷絕技的民間藝人,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以東巴文化藝術為主,挖掘整理了一批最富鄉土氣息和最有民族特色的精彩節目,節目新鮮神奇、雍容優雅、深沉浩遠、氣勢豪壯,深受國內外觀眾的歡迎。
五、東巴文化(三)
東巴畫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包括木牌畫、紙牌畫、布卷畫和經文畫幾大類,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傳統東巴畫主要是東巴在做法事時製作和使用的,有布軸的神佛像畫、經書畫、木牌畫上的神、鬼、鳥、獸畫,以及大型布卷畫,民間還有反映生產和生活的裝飾畫,這些畫筆調粗獷、色彩濃艷、形象朴實生動。
東巴文化裡面的所有內容,包括經書,包括木牌畫、紙牌畫、神軸畫,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全是以繪畫的形式保留下來的、記載下來的,因為它本身洋洋萬卷的經書,它本身就是洋洋萬卷的繪畫,因為它的繪畫的形式是圖畫象形文字。傳統的東巴繪畫它大部分畫在什麼地方呢?可以說在岩壁上、樹皮上,特別是東巴繪畫裡面,象形文字,洋洋萬卷的象形文字,其實也是非常單純、抽象的東巴繪畫。從我作為畫家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這就是繪畫。他們這個繪畫是畫在什麼地方的,書寫在什麼地方呢?書寫到自己製作的紙上,非常粗糙,但是我認為質地也好,保留期又非常長久,這裡面非常有特點的神軸畫,包括《神路圖》,《神路圖》在國際上是非常有名的,傳統的《神路圖》寬有45公分左右,長可以到20米,在國際上被譽為直幅長卷畫之最,它又是畫在什麼地方呢?它又是用一種什麼顏料製作呢?它是用納西族農民自己手工織的布,把布織出來以後用石頭一點一點軋,表面軋的非常光滑,那麼再把那個蟲膠,農民用的那個膠,蟲膠又打上去,然後再這么製作了以後,在這個地方用傳統的竹筆或者是一種自製的毛筆、勾線,所以說傳統的東巴繪畫呢,你看包括它的文字,是寫在他自己做的紙上,木牌畫呢,非常有特色的木牌畫,是畫在咱們把那個樹一砍幾瓣,然後用咱們自己礦物質顏料,傳統的東巴繪畫的這些顏色特別好,都是自己製作的一些顏料。
傳統東巴畫的內容主要表現了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東巴畫中的布卷畫《神路圖》它一般長達14米多,寬26厘米左右,主要用於喪葬時超度死者亡靈儀式中,描述了死者亡靈要經過的地獄、人間、自然界、天堂等各階段的具體場面,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研究價值。雖然傳統東巴畫也受到周邊民族文化,特別是漢藏文化的影響,但它仍然比較系統地保持了自己整體的風格和特點。
納西的東巴文化,確實受藏傳佛教的影響相當之大,所以在納西的所有的東巴文化的那個繪畫部分,包括其它的儀式部分等等,人家都自覺不自覺地一看就知道受藏文化、藏傳佛教的影響特別大,包括繪畫,但它整個過程、整個那個賦彩、用線,非常、非常怎麼說呢?不是那麼求華麗,它是求朴實、畫完一張畫以後,它外觀的包裝,它是不加以裝飾的,怎麼樣就怎麼樣,然後呢上下一般的是用兩塊黑布,然後中間呢就像我們裱軸畫一樣,國畫裡面裱軸一樣,穿上兩根木頭,它整個過程已經完成。
東巴神譜則是納西人的圖騰,在神譜里有神保佑他們,「青蛙、飛螺、大鵬鳥修曲、戰神優麻、吉祥雙魚」等等數不勝數。一個民族想要強大,首先它必須能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能夠很快地繁衍後代。據說納西人遷徙到現在生息的土地,看到青蛙的繁殖能力是最強的,就把青蛙選作他們的繁殖之神,飛螺是一隻長著翅膀的海螺,它是海神,亦是一種東巴用的法器,大鵬鳥修曲、戰神優麻、雙魚則分別是保護、勇氣和吉祥的象徵,從古至今許多木雕藝術反映的正是這些神的傳說,這些神譜木刻構思慎密,線條流暢優美,圖案栩栩如生。久久凝視,彷彿就回到了遙遠的年代。
東巴畫是東巴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內容主要表現古代納西族信仰的神靈鬼怪和各種理想世界,其中也反映了古代納西族社會的各種世俗生活。
它主要用於東巴教的各種儀式中。它以東巴教中的諸鬼神為繪畫對象,常見的有經書的封面和題圖,做佛事時用的布帛(卷)畫、木牌等。
老的東巴畫是最具特色的納西族美術遺產。納西族東在做儀式時,要繪畫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並對他們進膜拜與祭祀,這種服務於宗教活動的各種繪畫,統稱為東巴畫。東巴繪畫藝術具有象形文字經典所具有的五個藝術品特性,即貝葉經的形式、優美的線條、美麗的色彩、動態的表現和特徵的攝取。
東巴畫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木牌畫:分尖頭形和平頭形。尖頭木牌畫,一般畫神的形象,插於上方神壇前,平頭木牌畫,畫鬼的形象,插於下方鬼寨中。
(二)經書繪畫類:經書封面裝飾畫,經書扉頁畫,題圖和畫譜"冬模"等。
(三)紙牌畫:繪五方(東、南、西、北、中)等各戰神,神鵬"休曲"斗惡"署",金色巨型蛙、孔雀,各優麻神等和五幅冠,占卜打卦用的各類畫等。
(四)卷軸畫:每幅主要繪一尊大神或戰神,表現的是某個神祈及其所居的神界。
(五)神路圖:用於喪儀和超度亡度之儀式的大型縱向連續畫卷。東巴畫內容龐雜,用量極大,在整個東巴畫中能較規范地表現出異常豐富,成千上萬的各種形象,全賴於畫譜"冬模"。畫譜"冬模"對東巴畫有著指導和規范化的作用,使東巴畫不失其規矩,特徵和宗教內涵。
東巴畫的繪畫手法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形成多種風格,但從總體上大致可為兩類:
(一) 保留原始古樸畫法的;如東巴畫譜,木牌畫和經書繪畫類等,此類畫多用竹筆和自然顏料繪制,單線平塗;造型質朴古拙,簡練概括,變形誇張,線條粗獷流暢,率真豪放,剛柔兼備,有古樸稚拙之美。
(二)吸收融合漢、藏民族畫法的;如有些卷軸畫、神路圖和一些畫法精細的紙牌畫。此類畫多用毛筆和礦物質顏料繪制,把東巴畫傳統的古拙畫風與外來的精細清麗畫風有機地融匯在一起,形成粗細有致,疏密相間的風格,構圖日趨嚴謹,畫面繁實,層次分明,設色富麗,線條工整,造型准確,技術技巧有了突破性發展。
⑶ 哪個大教堂的穹頂上會有星圖
湯姆塔後的大教堂是基督教堂學院名稱的由來,也是其中最中心的景觀。這所英國最小的大教堂,卻有著及其重要的地位。大教堂修建於12世紀後期,後經歷過幾次修復和擴建,教堂內殿安放著1289年的弗里德斯維德聖女的聖骨匣,一旁的彩色玻璃窗上描繪了弗里德斯維德聖女的故事。在這一1859年繪制的聖女窗之外,1340年繪制的描述大教堂謀殺案的貝克特窗和1630年描繪約拿斯故事的彩繪窗也是英國古典藝術的代表。此外,大教堂聖壇上方的網狀拱頂,其懸墜和星星圖案的裝飾也值得留心觀賞。大教堂中還有羅伯特·伯頓、波科克、約翰·拉斯金、W·H·奧登等學院名人的雕像和紀念碑。
是不是這個??查了半天,好象只有這些.
中世紀的教堂通常是由東向西建造。建築節奏從唱詩班開始,延伸進大教堂的主廂:後諾曼式圓柱,哥特式蓓蕾紋飾柱頭,拱廊的雙拱罩住暗樓,牆壁顯得比實際的要高。但真正引起轟動的是聖壇上方的網狀拱頂,懸垂裝飾和星星圖案,天空的寫照。這一懸垂裝飾像石燈籠一樣懸掛在支肋拱肋下,一件後哥特式精品,沒有一點鋼筋混凝土,建於1500年前後。拱肋交匯於拱頂背後,支撐著整個建築,我們只能見到拱肋末端。這一天才的工程設計大概出自威廉·奧查德之手,當時最傑出的石匠大師之一。奧查德也在莫德林學院和神學校工作過,後被安葬在基督教堂學院大教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