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廣東清遠婚嫁習俗
在婚姻嫁娶上,廣東各地基本上是按照「三書」、「六禮」的習俗程序進行。其中,「三書」指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訂親的「聘書」,過聘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的「禮書」,結婚當日(迎親)的「迎親書」。
「六禮」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婚禮前的六個步驟:一曰納采,由男家請媒人攜帶禮物向女家提親;二曰問名,提親後,交換男女雙方「生辰八字」;三曰納吉,實際上是訂婚儀式,要請酒祝賀;
四曰納征,俗稱「行聘」或「過大禮」,這次送的禮比納彩時的禮厚、儀式也較隆重;五曰請期,下聘禮後,雙方商定嫁娶日期;六曰迎親,即婚禮前最後的重要程序,男家派出代表到女家迎親,女家收取部分禮物並回禮致謝。
「『三書』、『六禮』後,新娘正式到男家」,新娘新郎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雙雙對拜。之後,新娘向男家父母長輩及親友獻「心抱」(即媳婦)茶。
入洞房前,新郎、新娘還要對飲蓮子糖水(取「連生貴子」的好意頭),對飲「百合茶」(取「百年好合」、「白發齊眉」之意),吃和順欖(取和氣、順利、甜蜜的意思)
(1)大女當嫁穿旗袍哪幾擴展閱讀:
中西方婚禮不同之處:著裝差異
在中國的傳統婚禮中新郎和新娘都是穿紅色的禮服,甚至新娘的衣服都是從里紅到外。而且中國的婚禮主要追求的就是喜慶,所以婚禮所需用品都習慣用鮮艷的紅色來烘托氣氛,婚禮所需用品也是無一例外都是大紅色。
但是在西方的婚禮上,新娘都是穿純潔的白色禮服,因為西方的白色是富貴的象徵(貴族才可以穿戴),白色還代表純潔,白色在西方的意義非常好。貴族階級的理念消失以後,白色的婚紗就成為了西方普通的新娘禮服。
② 山東日照結婚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民間婚嫁稱「紅事」亦稱「喜事」。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演變。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民間婚嫁習俗
現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民間婚嫁習俗略舉一例。那時婚嫁一般由媒人說親,父母主親,男女雙方一般不得見面。要經過「傳契」、「問口」、「嫁娶」、「看親」、「回對日」五個過程。「傳契」就是給女方送衣服,送錢,也就是說定親了;「問口」就是聽聽口氣有無變化,送查好的結婚的日子。「嫁娶」就是新娘過門;「看親」就是女方的長輩在結婚後六日或九日到親家去看閨女,一般帶幾身衣裳,幾包點心,其目的就是看看男女雙方合不合,女的和公婆關系如何;「回對日」也稱搬親、送親,就是女方從婆家回娘家之後,再從娘家回婆家稱之為「對日」,時間一般是一個月。
那時的嫁娶有窮富之別,新娘有坐八人大轎,有坐四人小轎,也有坐木輪車子的。送客有兩種,一種是「大客」,一種是「嫁客」。「大客」就是女方的哥哥、弟弟或叔叔、大爺。「大客」腰束紅綢條帶,手中提個長煙袋。「嫁客」是兩名女的,屬相必須和新娘相合,不能犯克,一般提著新娘梳洗打扮的化妝品和一個大盒子,裡面放上兩條魚稱「富貴魚」、兩棵蔥、炒米、紅糖、稻子、雙只燭等。
那時新娘過門一是要晚,俗語說「過門望不見屋笆,越過越發」;二是必須過大門口放的驢鞍子,那時稱「大步抄驢鞍子」。一進大門,喜主往新娘身上撒豆秸,大門口還得放上兩盆火。在喜房門口,一拜高堂,二拜天地,三夫妻對拜,進到喜房之後夫妻喝合婚酒。
至於新郎貼對子,封窗戶,門口放墩子,裝飾新房,至今還沿習。鬧喜、鬧房,因地方習俗不同,也有異同。但總的目的是一樣的,就是通過鬧喜、鬧房,溝通雙方的關系,加深彼此之間的愛情,使雙方和睦相處,恩恩愛愛,白頭偕老。對於筵席也是大同小異,就是看喜,送喜錢,喝喜酒。那時一般是連三日。當日晚請「大客」、「嫁客」(伴娘)、「嫁妝客」(抬陪嫁物品的);二日請親朋,晚上請「帳子客」並鬧房;三日請本村的鄰居。
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嵐山人的婚嫁習俗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嵐山人的婚嫁大致有傳契、問口、發嫁、過門、看親、回九等習俗。
傳契 傳契,相當於現在的認親。男女雙方自由談戀愛或有媒人介紹,同意婚事後,男方送給女方的同意契約。其間,公公婆婆給未來兒媳婦見面錢,錢的多少不限。同時,男方家擺酒宴,請親朋好友、叔叔大爺喝酒,至此男女雙方的婚姻大事公之於眾。
問口 問口,即男方把決定結婚的日期告訴女方,詢問女方家同意與否。如果女方家同意結婚,則男方再給女方下聘禮,也就是送彩禮錢。彩禮錢有60元、90元、150元不等,根據男方家庭的經濟能力決定。此後,男女雙方各自籌備結婚事宜、用品等。
女方家籌備的用品主要有棉被(根據女方家的經濟能力做兩床棉被或四床棉被不等)、床上用品、自製點心等。男方家准備上頭盒子(一種小木箱),裡面放兩個熟雞蛋,一根紅線,由男方家的晚輩(男孩)提前三四天送到女方家。其中的紅線是給女方薅臉用的,薅臉即是開臉,也就是用此紅線把女方臉上的汗毛拔掉。此任務一般由女方的女長輩擔當。裡面的兩個熟雞蛋待到結婚那天捎回男方家,新婚夫婦在洞房裡吃掉。雞蛋,又叫雞子,此寓意為吉(雞)祥如意,早生貴子。
男方家還要做抽屜桌子和兩個木箱,結婚前兩三天送到女方家。女方家做的被子放在桌子上,自製的點心放在箱子里,貼上紅紙做封條,結婚那天一並抬到男方家。
洞房設在堂屋的西間(俗稱空東不空西)。堂屋(正中間的那間屋)的四壁,懸掛親朋好友送的帳子—七尺花布。帳子越多,喜主(男方家)越榮耀。
男方家大門兩旁放兩個火盆。所謂火盆,即兩個泥盆子,底層放點草木灰,上面放木柴,新娘過門(進門)時點燃,以驅鬼邪。
新娘乘坐的婚車為獨輪車。四十年代為木輪子,五十年代為膠帶輪。獨輪車的上面用蘆葦搭成半圓形,為新娘遮雨擋風。獨輪車兩旁太窄,為使新娘乘坐舒適,在獨輪車的兩旁放置戈子(一種用來牽引碌碡的弓形木製器具),上面放蒲團(用苞穀皮做的墊物),以備新娘和一名送客(與新娘屬相相宜的女青年)乘坐。
女方家還要選好另一名送客,挑選兩名男青年抬桌子,兩名男青年抬箱子,兩名男青年推拉獨輪車。結婚那天,這些人與新娘的一名哥哥或弟弟組成送親隊伍。
發嫁 結婚那天,新娘與一名送客坐在獨輪車里,與送親隊伍一起到男方家,稱為發嫁。發嫁時,女方父母及親朋好友送到大門口話別。發嫁的時間以到達男方家時太陽將落山為宜(再婚習俗正好相反,女方到達男方家時,以不出太陽為宜)。
過門 送親的隊伍快要到達男方家時,男方家點燃鞭炮迎接,並且點燃大門兩旁的火盆。湊熱鬧的大人小孩簇擁新娘跨過堂屋門口馬鞍進入洞房,稱為過門。過門後新婚夫婦吃餃子,喝交臂酒。晚上,一些男女青年、小孩在洞房窗下聽門子(即聽新婚夫婦悄悄話)。待到夜間十二點左右,女長輩抱起木墩子輕輕地砸洞房大門(稱為撂墩子),連砸三遍,邊砸邊叫著:「今年撂墩子,明年抱孫子。」
看親 結婚第六天,女方父親或其他男長輩,提著用四尺見方的紅布包著的六條餅干或八條餅干,來到男方家看望,稱為看親。此時男方家備下酒席,隆重歡迎親家的到來。席間或散席後,女方父親還要說一些客套話,如:小女過門到您家成了您家的人了,有些家務活不會做或禮儀不周,懇請親家公親家母多加調教或嚴格管教等等。
回九 結婚第九天,新婚夫婦雙雙回娘家,稱為回九。下午新婚夫婦需趕回婆家。蜜月期間的晚上,新婚夫婦的床上必須有人睡覺(俗稱不空婚床)。
婚俗的演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四十年代,新娘結婚時坐花轎,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坐獨輪車?熏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期間)步行?熏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坐拖拉機?熏現在坐轎車。「文革」期間盛行「旅行結婚」。
八十年代以前,結婚的男方家一般設三天筵席,尤以二日晚請「帳子客」為最隆重熱鬧。「帳子客」,即送帳子的客人,是新郎的知心要好朋友,因此筵席的規格、檔次較高。而現在結婚,多數在大酒店設筵,而且在結婚當天完成筵請任務。
送禮錢也是有講究的。去男方家送禮錢,只要在蜜月內,哪天送都可以。去女方家送禮錢可就不同了,禮錢需在新娘「發嫁」前的日子送去,發嫁後千萬不可送禮錢。即使有較特殊的情況,沒能在「發嫁」前把禮錢送到女方家,也只能在以後的日子裡,以其它理由、別的方式加以彌補。
「發嫁」、「過門」的時間也完全相反。八十年代前,「發嫁」、「過門」都在下午,而現在則在上午。
③ 宋軼將旗袍穿出靈魂,娛樂圈有哪些女星穿旗袍讓人覺得驚艷
如果你問我最喜歡什麼樣的裝扮,那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告訴你,我最喜歡穿旗袍,因為旗袍最能夠完美展現女人的身材和魅力,一顰一笑都會讓人印象深刻。雖然如今這個年代,很少有人會在大街上穿旗袍,但是很有幸,我們能夠看到那些明星們穿著旗袍出席各種場合。在我看來,能夠把旗袍穿出靈魂的女明星有很多,首先我想到的就是宋軼,在《偽裝者》中,真真是炫彩奪目。而除了宋軼,娛樂圈還有很多穿旗袍讓人驚艷的女星,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
3、吉娜
雖然說吉娜是一位外國人,但是穿上旗袍卻別有一番風味。出身於音樂世家的吉娜,本身氣質就非常出眾,當她穿上旗袍之後,更是讓人移不開眼。一直都知道吉娜身材很好,直到看到穿著旗袍的吉娜,才知道她身材到底有多好。也難怪那麼多人羨慕郎朗了。
④ 劉能誇鄉村愛情6劉能誇謝大腳旗袍是哪一集謝大腳穿的像趙四小姐是哪一集
劉能誇謝大腳,不穿旗袍是鄉村愛情12級。
⑤ 你覺得哪些女星穿旗袍比較美
穿旗袍好看的女明星有很多,比方說陳數就是一個例子,陳數也是一位演技非常精湛的演員,所以說她扮演民國電視劇,穿了旗袍以後的造型也是非常迷人的,還有章子怡穿旗袍的造型也非常吸引人,章子怡作為一名實力派演員,她在熒幕當中只要扮演復古的造型,都能把這些角色駕馭的很好,所以說她穿旗袍的樣子,也讓大家想起以前老上海十里洋場的女性氣質,在洋氣的長相基礎上,還帶有中華傳統女性的韻味,包括倪妮也是一樣,在電影《金陵十三釵》當中的造型也是很有個性的。
章子怡長相也是非常的洋氣,配上旗袍這一種款式的衣服,又透露出一種中華傳統女性的美感,兩者搭配也是相得益彰的,最後一位就是我們的神仙姐姐劉亦菲,劉亦菲不僅僅顏值很高,長得還很有仙氣,有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也是典型的東方女性美,所以說她穿上旗袍以後的造型也是再好不過了,劉亦菲這種天仙一般的女明星,穿任何款式的衣服都很不錯。
⑥ 女的出嫁那天穿什麼衣服最適合
【嫁衣】
嫁衣是中國的傳統風俗,特別是漢族婚禮時,新娘穿著的傳統服飾。一般為紅底緞綉金紋,寬袖窄腰,下著寬筒長褲。
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嫁衣是女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服裝,大多是由女孩自己或者母親從小就開始做,一直做到出嫁前才完成,這件嫁衣也因此寄託了女孩子少女時代全部的夢想,和家人的期盼。
古時,民間舊俗新娘的傳統嫁衣是:頭戴鳳冠,臉遮紅方巾,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綉花紅袍,頸套項圈天官鎖,胸掛照妖鏡,肩披霞帔,肩上挎個子孫袋,手臂纏「定手銀」;下身著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千嬌百媚,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古時的嫁衣一定要量身定做,手工縫制,才能顯現它的珍貴和唯一,近些年中國傳統習俗的復習為越來越多國人所接受,嫁衣定製正在逐步走入普通中國家庭。
【婚紗】
婚紗是結婚儀式及婚宴時新娘穿著的西式服飾,婚紗可單指身上穿的服飾配件,也可以包括頭紗、捧花的部分。婚紗的顏色,款式等視乎各項因素,包括文化,宗教及時裝潮流等。婚紗來自西方,有別於以紅色為主的中式傳統裙褂。
⑦ 旗袍是最具中國古典氣息的服裝,哪位女星穿上旗袍最有氣質
我覺得中國穿旗袍最有氣質的女星是金星,不要以為我開玩笑,我是認真的,如果單論美貌,可能前一萬她都排不上,但是問題問的是氣質,論穿旗袍的氣質,如果金星老師敢說是第二名,那麼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名。金星老師真的是超級喜歡穿旗袍,各種場合上都能看到金星老師穿著旗袍,穿行在人群之中,開始時不太適應,尤其知道她的經歷之後,可是時間久了就發現了,金星穿旗袍真有氣質。
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穿旗袍,尤其是在現在這個年代,不只是中國人喜歡穿旗袍,越來越多歐美人會將旗袍穿在身上,穿在他們身上的旗袍擁有了更為獨特的異域風情,這種風情也是非常好的,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多樣性才讓中國文化能夠日久彌新,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現象,希望在很多其他方面也能這樣。
⑧ 中式婚禮有哪些禮服款式 龍鳳褂秀禾服最受歡迎
1、傳統的紅色旗袍 如果你不是確定自己可以有獨到的眼光,選擇一款亮眼的旗袍,那麼傳統的大紅色無疑是你最好的選擇,喜慶同時,更是經典的百搭,更顯穩重大方,不容易出錯,而且紅色有提亮膚色的作用,會顯得氣色更好哦!搭配玫瑰金的耳墜或頭飾,紅色或裸色的婚鞋,有條件的新娘更是可以搭配一款冰種的翡翠手鐲,效果更佳!
2、花樣旗袍 很多熱愛時尚的新娘希望自己的婚禮旗袍更有個性,那麼性感大膽的花樣旗袍正在等你駕馭,相信一定可以嗨翻全場,除了驚艷還是驚艷!亮紅色立領旗袍鑲滿了亮片和刺綉,閃光全場,想不成為焦點都難哦!搭配上不妨大膽嘗試把頭發都梳起來,然後在頭頂偏左側裝飾一定大大的布藝發飾;首飾方面顏色一定要夠素,款式也一定要簡單。
3、亞麻色花朵旗袍 復古亞麻色底無疑是打破了傳統的大紅旗袍成為近年來的新寵,不僅適合任何膚色的女孩,更是透露出文藝的味道,看起來更加優雅有不失個性,搭配一套啞光珍珠配飾,氣質絕對不一般。 以上就是wed114結婚知道整理的中式婚禮旗袍款式的介紹,準新娘們在婚前可以參考下,挑選合適的旗袍禮服。
⑨ 女兒出嫁當天,父母穿白色為主衣服,女兒穿紅色旗袍,父母做法對嗎
如果女兒出嫁的時候是穿的白色的婚紗,父母穿白色的就沒關系,因為西方國家不興穿白色的婚紗,如果是中國人結婚,一般都是紅色為主,女兒如果穿粉紅色,父母不應該穿白色,我跟你的父母溝通一下,不然你就幫你的父母買一套喜慶的衣服吧!
⑩ 中國最新三大穿旗袍最美的女人,你肯定猜不到來自哪部
中國最新三大穿旗袍最美的女人,你肯定猜不到來自哪部電視劇
旗袍作為東方女人的專利,是非常挑身材和臉蛋的,很多劇中也出現了很多明星穿旗袍的劇照,比如說風韻十足的張曼玉,驚艷的劉亦菲等等,可是那都不是最美的,下面這三位是目前為止劇中出現旗袍裝最美的女星。
1.湯唯——演繹最上海風韻的王太太,在《色戒》電影里除了大家關注的大尺度問題以外,我覺得湯唯的旗袍著實讓人驚艷,感受中國的刺綉旗袍的魅力,讓人過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