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觀點1+1:南大「旗袍女神」與獨立自由有關嗎
開欄的話:大家好,我是小蔣。國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鮮事。你評,我評,眾人評,百花齊放任君看。觀點各有不同,角度各有側重,只要我們尊重客觀、理性公正。 南大「旗袍女神」與獨立自由有關嗎?背景:穿著一件流行於20世紀30年代的紫色傘裙,黑發以絲帶輕挽,頭發的紋理正是民國款「手推波紋」。這副裝扮的戴穎,毫不扭捏,陽光下,亭亭玉立。她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生,也是校園里獨特的風景線:因為一年到頭,她均是旗袍、洋裝著身。華西都市報發表鄧海建的文章:365天的復古范兒,是「校園奇葩」還是「高調炒作」,各種說法甚囂塵上。但以己度人的猜測,大抵是誅心之論,僅憑一點——針線、紡織、刺綉、縫紉都會,衣櫃中一半衣服出自自己之手——這樣的生存技能或居家本領,恐怕要令更多年輕人難望項背。當然,她是南大的「女神」,更是一個鮮活的女生。穿什麼衣服,旗袍或者短裙,只要無傷風化,都是個人選擇的自由。大學,最不應該是個千篇一律的地方。或者說,在這個改革的年代,墨守成規也是最需要打破的條框。旗袍女生的「走紅」,也許與復古並沒有多少關系,而是我們內心追求美好的力量,還有沒有膽識走到人群中秀一場?生活就是舞台,每日演繹精彩。匆忙而模糊的面孔,往往令我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心在何處」,一襲脫俗的旗袍,在灰色的日子中搖曳出另一種色彩,誰說這不是對生活最好的姿態呢?小蔣隨想:穿什麼、戴什麼終歸只是外在的東西,過度關注外在,或者以貌取人,難免存在認知偏頗。盡管如此,不少人依然毫不掩飾地自稱是「外貌協會」的。至於「心靈美」,有多少人真會花心思去感觸與體味?「花瓶」這個詞大抵蘊含一定貶義,但「看上去很美」在招聘中就是吃香。有機構甚至做過統計,長相好的人就是比長相平平與不好的人收入高。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人冒著毀容的風險去整容,甚至越整越上癮……南大「旗袍女神」堅持復古裝扮,雖然是一種自由,卻也掩飾不了某種刻意。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具有個性的張揚,卻也無法否認被關注的竊喜。大學里的「景色」是不應千篇一律,但若只停留在外在的變化,就是「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嗎?至於所謂的復古風,恐怕更與創新沾不上邊。類似這樣的事,獵奇與拔高都不理性,淡定淡然為妙。市政府「買水沖污」治標不治本?背景:河南漯河市澧河附近居民反映,澧河河水近日顏色發黑、味道腥臭,漯河市環保局負責人回應說,經檢測沒有發現工業污染源。但就在市民討說法的第二天,澧河水一夜之間像變臉一般突然變清了,原來,漯河市政府緊急購買上游燕山水庫500萬立方米優質水引流。揚子晚報發表普沙嶺的文章:個別地方政府實在如過海的八仙,什麼神通都能想得出來,一夜之間臟水變優質,這魔術效應估計令劉謙同學也汗顏。但仔細一想,不對呀,政府行權畢竟不同於變魔術取樂,變臉把戲玩一下拉倒,今天用水沖走了污濁,明天再污染怎麼辦?有人投訴了快速反應,沒人投訴是否就不管了?更關鍵的是,羊毛出在誰身上?500萬立方米優質水應該不便宜,政府的錢就是納稅人的錢,這么不明不白就花掉了,還只能管用一回,名正嗎、言順嗎,程序正義嗎?治理污染的唯一正確路徑,就是找到污染源,追究責任人,從源頭上遏止污染的發生。現在草草應付,一邊是「沒有發現工業污染源」,河水變渾濁只是因為「上游正值枯水期、氣溫增高造成的」,另一邊則是抓緊時間買水沖污,問題」迎刃而解」。這辦法讓人想起傳說中的「鋸箭法」,把露在外面的箭桿部分鋸掉,就宣布手術成功,環保治污又取得一次重大勝利。你急吼吼地掏票子把污水沖走了,卻留下白茫茫懸疑一大片,在民間。小蔣隨想:揚湯止沸與釜底抽薪的道理管理者未必不懂。但是,一些地方的管理者還是在干自欺欺人的事,這是為什麼呢?想到前兩天一則新聞,某地環保局局長稱,該局絕大多數人員的工資都要「自收自支」,進而發問:污染企業咋成了我們的衣食來源,我們該保護環境呢,還是保護污染企業?至於一些地方政府,顧及稅收利益,還成為污染大戶的保護傘。漯河市澧河河水究竟因何發黑發臭,不是一句「沒發現工業污染源」就能解釋的。單純「換水」能否避免今後水質再度惡化,也是一大疑問。這之中,到底有沒有隱瞞的成分,是否摻雜了利益糾葛?種種疑問的存在,也折射出地方管理者公信力的不足。這種負積累是點滴而來的,要想改變形象、積累正能量,同樣只能依靠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工作。
2. 戴穎的介紹
戴穎,女,南京大學文學院研究生。致力於民國史和海派文化的研究,鍾愛旗袍,傳承海派旗袍製作工藝,曾因一篇有誤導性的報道,一度引來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