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武術 可以一瞬間制服對手又不傷人的那種
專練擒拿就好了,不需要太多基礎,力量的話平時練下俯卧撐單桿就夠了。
不過還有種選擇就是練習跑步,雙拳難敵四手,打不過跑得過也是種本事。
❷ 武術兵道中的4種技法
武術兵道中的4種技法是打、踢、摔、拿。
打、踢、摔、拿是中華民族在武術兵道中實踐中,逐漸發展而成的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技擊法。此法充分發揮人體各部分能動性,以達到制敵取勝的目的。
1、打法
打,指徒手散打(彩圖八)。打法,即徒手散打的技法。所謂技法,就是根據對方體能、技能、臨場表現特點和薄弱環節等情況而採用的有利子發揮自身體能和技能、戰勝對手的攻防原則。
2、拿法
拿,即擒拿。是針對人體各部關節和穴道,拿其一部,制敵全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的技術。
3、摔法
摔法也稱摔跌法,摔跌法和摔跤雖然都以使對方身體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為目標,但摔跤摔倒對方即勝,而摔跌法摔倒對方以後,還打、踢,直到制服對手。
4、踢法
踢法指以下肢進行攻防的方法。古代對踢時出腿的形式都有明確的稱法,腿之橫出為駢,平出為站,橫而里出為踩,扁出為扁踩。在技擊中,踢法十分重要,有時甚至起關鍵作用。
中華武術:
中華武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中華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武術
❸ 什麼武術可以一招制敵
樓主您好什麼武術可以一招制敵?這什麼武術沒什麼關系,一招制敵和場合,環境,速度,力量,經驗,技術,膽識都有關系,而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有人天生身高腿長腿部爆發力好,可能會用腿法,膝法一招制敵,有人上肢爆發力,會用拳法,肘擊一招制敵,有人腰腹力量,意識出色,摔法,擒拿可以用來一招制敵。
❹ 有什麼武術是專門對付用刀的對手的
赤手空拳對付用刀對手的技術,統稱為空手入白刃,
但是並沒有哪種武術是專門練這個的
事實上各種武術都有針對持械對手的戰術,
例如跆拳道是利用靈活的步法側閃然後反攻,
詠春拳、空手道等武術是以擒拿和打擊結合來破解,
柔道則是以反關節技術配合摔技來制服對手等。
而各國特種部隊的格鬥技,大概是最重視空手入白刃練習的
因此無論你練什麼武術,只要練得夠精熟,
都可以對付持械對手的
❺ 武術技擊中講究的踢、打、摔、拿,都是什麼
打、踢、摔、拿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徒手相搏實踐中,逐漸發展而成的具有代表性和民族性的技擊法。此法充分發揮人體各部分能動性,以達到制敵取勝的目的。
武術四技周時已具維形。《公羊傳》在敘述當時的手搏活動時,就有「絕其脫(dou)」的描寫。脫即喉,「絕其應」就是擒拿中的鎖喉法。
武術四技形成於漢代,成熟於宋明。戚繼光《紀效新書》中就有山東李半山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跌、張伯敬之打的記載。
一、打法
打,指徒手散打。打法,即徒手散打的技法。所謂技法,就是根據對方體能、技能、臨場表現特點和薄弱環節等情況而採用的有利於發揮自身體能和技能、戰勝對手的攻防原則。人具有高度智慧,對打時,雙方打法變化莫測,故打法沒有固定的套路。打法講究戰術,制敵取勝靠的也是戰術。在散打中,只有採用相應的戰術,才能達到制敵取勝的目的。戰術的運用首先建立在了解人體各部位及薄弱部位的基礎上。中國武術的「八打」法就是針對易於制服對手的經驗之談:
一打眉毛雙眼(指眉弓和眼腈)
二打屬上人中(指鼻與唇之間的人中穴)
三打穿腮耳門(指腮部和耳門)
四打背後骨縫(指肩胛骨外緣)
五打肋內臟腑(指兩肋)
六打撩陰高骨(指恥骨)
七打鶴膝虎頭(指臏骨)
八打破骨千金(臁骨)
中華武術的打法,充滿了辯證法,其核心是一個「變」字。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全》認為「變」有三種基本原則:
(一)臨機應變。即臨場對敵時,根據親身感知到的對方技能和體能情況,修正事前制定的作戰方案,採用符合實際的打法,為取勝奠定基礎。
(二)以變應變。即隨對手的變化而及時變化自己的打法,以便尋找戰機,達到因機立勝的目的。
(三)以變引變。即《孫子兵法.虛實篇》「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即我有目的的主動變化,引動對手變換打法或招式,使我主動,對方被動,敵在被牽動的過程中,逐漸將對方引入我設下的圈套而受到制約。」
打法的戰術還有「先發制人」和「後發制人」。「先發制人」指先發動進攻取得主動權,使敵方處於被動,進而制服對手。「後發制人」是先讓對方發招進攻,我避其銳,等對方神疲體疲露出空隙時,再發招反攻。中華民族的性格含而不露,善於以柔克剛、以靜待動和後發制人,面不像西方的拳擊一開始就咄咄逼人,連連出擊。中華武術的打法很多,主要體現在虛實動靜的運用方面,如虛實相生、實中有虛、虛中有實、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就虛、避虛就實、以靜待動、以動制靜、舍己從人等等。
二、拿法
拿,即擒拿。是針對人體各部關節和穴道,拿其一部,制敵全身,使對方失去反抗能力的技術。
擒拿早在明代已自成體系,如《江南經略》介紹擒拿法有三十六拿和三十六解。今天,在各種形式的武術競賽中,已不準使用其法,但擒拿法仍可用來自衛防身和捕賊擒犯。
擒拿法由擒拿和反擒拿兩種技法組成。擒拿主要分為拿骨法、拿筋法、點穴法三類。
拿骨法:此法專拿對方骨關節和人體較小骨頭,如鎖骨、肋骨、指骨等處,通過扳折和擰錯,造成對方劇疼、關節脫臼或骨骼斷裂,達到制敵取勝的目的。拿骨法的主要招法有拿、挖、搬、扣、捏等。
拿筋法:用五指抓對方肌肉、筋脈、韌帶,使與之相連的肌束,筋脈、韌帶分離或嚴重錯位,失去運動能力。拿筋法有十種:抓、捏、提、抗、挖、合、摘、卡、揪、頂。
點穴法:氣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循行全身,永無靜止。氣血:一旦阻閉,人的運動便受制約,輕者失去運動能力,重者喪失生命。而點穴法正是抓拿對方緊要穴道,阻閉氣血流通,以此影響對方肢體正常運動的技術。點穴法具有很大功效,被稱為「擒拿之冠」。點穴法常用的穴位有厥陰、眉心、章山、合谷、曲池、氣位、麻穴、痛穴、暈穴、啞穴等。
擒拿法技術性很強,要求快速准確、精通勁力、內外合-和隨機應變。
擒拿的基本原則有四點:
(一)拿其一穴,控制一點。
(二)以巧取勝,以技制人。
(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四)拿中有解,解中有拿。
有擒拿必有反擒拿。所謂反擒拿即當對方抓我某一部位時,我使用一定的技法將其破解。反擒拿的解法很多,主要分為二類:
(一)以拿破拿。對方拿我時,我還以拿法,使之被拿。
(二)以打破拿。用各種打法破其拿法,使之放棄拿法。
擒拿可以單練,也可以雙人對練。
❻ 如果跟不會武術的人打架怎麼打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位置;
3、在攻擊敵人並使其失去身體平衡的同時,必須盡量保證自身的平衡;
4、善於藉助敵人的動作增強自己的攻擊力量,也就是傳統武術中的『四兩撥千斤』;
5
、在准確掌握每個格鬥基本動作的前提下,通過鍛煉、對練甚至實戰,不斷提高攻擊動作的速度、准確和力量!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二)
在這里首先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攻擊敵人!
1、在進行徒手格鬥時,自己的生命隨時處於危險之中,因此,應當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制服敵人,總之就是什麼招管用就用什麼招,千萬別不好意思啊!
常見的招數有朝對手臉上扔沙土,用身邊可以找到的東西(以戰場上為例)比如挖戰壕的工兵鍬,構築工事的鋼筋、隨身的鋼盔、皮帶等等等等打擊對手!(如果在大街上那就用傳統的十八般兵器好啦~比如斗毆兵器譜上的第一利器——板磚,還有折疊凳西瓜刀高跟鞋啤酒瓶子等等等等)
如果運氣實在不好,找不到任何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屁股後面一摸,假裝掏出個飛刀暗器什麼的向對手投擲,使對手退縮或閃避、遮擋,如對手出現上述動作,可利用其迷盲之際向其迅猛攻擊,並將其置於死地!
2、如果真的什麼武器都找不到,則應該運用你自身的武器了!
比如:
手掌外側——手指緊緊並攏伸直,使手掌外側盡量堅硬;拇指緊貼食指。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任何一個受過訓練的軍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訓練,找准打擊位置,手掌的打擊效果並不亞於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敵傷殘!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頭打擊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時,以拇指緊扣食指將手綳緊,腕關節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關節構成打擊面,用尖銳的拳刃攻擊敵人,其著力更好!通常一個成年人的小拳打擊接觸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壓力壓強作用力什麼的不用我多說了吧?
拳尖——也就是傳統無數中的鳳眼拳的改版,主要用來攻擊敵人的全身比較軟弱、容易受傷的部位。握拳時,彎曲中指的第二關節,相臨兩個手指的第二節固定住中指兩側;拇指的末端緊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緊,要不很容易傷到手指),腕關節保持挺直,然後你看對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三)
實拳——只要用力抓緊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異就多了,直線攻擊和側擺勾拳之類的就不在此贅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習慣用拳頭的正面、側面攻擊,其實用拳頭小指外側好象使用破冰錐那樣錘擊也相當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擊太陽穴,馬上可以讓敵人斃命,至少也讓對手暈乎半天
掌後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動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後仰,盡量保證掌後部的堅硬,用掌後部攻擊敵人,往往比拳頭更有效果:彎曲的手指可以挖敵人的眼睛,要不就乾脆從上到下逮著什麼是什麼一路猛抓下來!這種方法尤其適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試想一下,當一個身高165厘米的人攻擊一個180厘米的對手,在近身後用掌後部攻擊對手下巴,然後從眼睛一路抓下來恐怖啊
有一雙上好的皮靴其實就擁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個人認為用皮靴的內、外側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為蹬踹的接觸面比較大,用意攻擊敵人的手部位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為合適,而靴尖的攻擊往往只針對小腿的骨骼才能顯出良好的攻擊效果。
當然啦,膝蓋、手肘、肩膀甚至頭部的頂撞攻擊也相當有效,尤其是個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擊的瞬間以較短的發力過程搶先攻擊,往往能戰勝比自己高大的對手。
在這里還說個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種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麼恭喜您咯!近身格鬥、尤其是貼身纏斗的過程中,只要有一秒鍾時間發揮你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變格鬥的結局。當你的門牙狠狠地咬在對手的頸動脈或喉結上的時候,估計你還沒怎麼使勁,對手已經給嚇軟了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四)
好了,現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鬥中的身體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這個原則不但適用於格鬥,也同樣適用於作戰。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面對多麼強大的敵人,對手總有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也一定有疏於防範的漏洞。
根據實際情況,用最大的力量攻擊主動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取得速戰速勝的效果!積極進攻是徒手格鬥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積極進攻才有可能制服甚至殺死對手!
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使敵人失去平衡,是格鬥中克敵制勝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街頭,在遇到敵人後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迅速調整成防守姿勢,首先保護好自己才能K別人嘛~~
一般的防衛姿勢有很多,這里就說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姿勢吧!(別告訴我你是黃飛鴻的徒弟啊~那姿勢打死我都不用,太費勁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跟與右腳尖基本在同一個直線上,上身微微前傾,雙膝稍微彎曲,注意一定不能讓雙腿僵化啊!
雙手成立掌,至少左手要保持立掌,這樣方便撥擋對手的攻擊,距離自己的臉部大概十五厘米,掌外側向前,側身面對敵人。這姿勢有點象拳擊的姿勢,但平衡效應比較好,在與對手接觸前,這個姿勢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平衡。
在與對手進行搏鬥時,記得按照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重心,腳掌稍微向外斜擺以保持自己的平衡!當然,如果你自認為嗓子不錯比得上張學友那記得用吼叫來亂敵精神啊~~(還記得武俠電影里出招前那些高手哈哈嘿嘿的沒完沒了的吧)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五)
格鬥中利用敵人的沖力,保證自己的准確和速度都相當重要!
沖撞攻擊通常出現在一些身材高大,體魄強健的對手身上,尤其是某些國家的打法中經常出現腰間發力的抱摔,肩頭發力的扛摔和頂摔,這些打法的前奏就是沖撞!
針對亞洲(那雜種國家不算啊!)人均身高比歐美國家人均身高低十五CM左右的現實,對於進攻中出現的沖撞只有採取利用、閃避為主的打法,要不就太(別人我不知道,我是不去找那個不痛快,幾年前和個俄羅斯軍爺友誼比賽了一把,被那傢伙的肩頭側撞掃了一下,我肋骨疼了一星期,喘氣都疼啊!)
善於利用敵人的沖力也是格鬥的另一個原則。毛主席說得好,要在戰
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啊!在格鬥發生的時候,應該永遠假設對手比你強大N倍,盡量不要馬上與對手進行體力消耗上的較量。
利用對手的沖力和體力將對手制服,比如說看見對手沖過來,在調整好自己的姿勢的同時往側面橫跨一大步,迅速閃過對手的攻擊或撞擊,順便把對手絆倒等等等等
在與敵人格鬥的時候,絕對沒有任何時間讓你考慮該用什麼招式!也沒有任何時間讓你耍帥擺POSS之類的,任何格鬥動作都必須成為人的本能一般流暢的出現才能起到效果!
在訓練格鬥的時候,從掌握格鬥的基本要領開始,必須盡量加快自己的動作,一招一式都要准確無誤,再通過不斷地鍛煉、對練和積累實戰經驗來提高動作速度!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六)
尋找正確的攻擊目標是一個格鬥者的必修科目,格鬥是人與人之間的殊死爭斗,格鬥對象的弱點也就是自己的弱點,下面列出的這些人體上的位置基本上是人體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大家看看有什麼遺漏的地方啊!
人體在格鬥中劃分為三大部分:頭和頸部、軀干、四肢。其各個部分的要害部位有:
頭和頸部:耳、太陽穴、眼睛、鼻樑、上唇、下巴、喉結、咽喉、頸側、頸背。
軀干:鎖骨、腋窩、太陽神經叢、腹部、襠部、肋部、腰部、脊椎。
四肢:手指、手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腳腕關節、腳背。
在格鬥中只要攻擊這些要害部位,至少可以使人受傷,嚴重一點的就所以最好別找個沒訓練過的嘗試啊,那會死人D!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七)
在人體的重要部位,只要輕輕地壓迫或攻擊,就有可能使人至傷,致死!所以嘛~~~~呵呵,萬一有兄弟願意照著練練那千萬記住啊!動作一定要由慢到快,由輕到重,通過訓練和適應逐漸加大攻擊的力量,千萬別把你的對練玩死了啊那是要賠錢D!
先說說頭部和頸部上的一些重要位置的攻擊!
1、耳:一般的打法就是傳統武術中的雙風貫耳,最好是從後面攻擊!兩手保持杯狀,同時排擊敵人的雙耳,尤其要記得用比較堅硬的掌根發力,效果更好!
一般來說吧,被一個成年男人來這么一下子,輕則會擊穿敵人的兒膜,使其神經受到沖擊,或者是耳內出血,重一點嘛那就是腦震盪,要不就OVER了!
2、太陽穴:為什麼太陽穴是每個格鬥者的首選目標之一呢?太陽穴部位的骨質脆弱,還有一條動脈和大量的神經叢集中在皮下,稍加打擊,最少就是個中度腦震盪,重一點的攻擊就只有一個後果了(我親眼看見一個身高不到160CM的女人,用菜籃子打一個身高至少178以上的傢伙,一擊斃命!那男人是個城管,天天早上去菜市場沒收人家東西,他家裡的塑料臉盆都一千多個了)
3、眼睛:傳統武術中的雙龍戲珠大家應該知道吧?是用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刺入敵人的雙眼,手指和手腕要挺直!但是一般沒有受過訓練的都玩不好這招,一是對手不會站著不動讓你瞄準,二是發力的過程中產生偏差,搞不好想插眼睛的反倒捅進人家鼻孔了
這里說一種安全系數高,成功率大的方法啊,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關節在近戰的時候,尤其是貼身纏斗的時候,猛戳對手眼窩,這樣的打法攻擊距離短,發力過程也短,容易擊中目標!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八)
接著上一章的說說啊~
1、鼻子:只要是打過架的都知道鼻子上挨一下的後果吧?但一般的兄弟都習慣正面攻擊,那樣看起來效果不錯,但本人以為,從側向攻擊,尤其是用掌或拳頭橫擊鼻樑效果更好,至少是個暫時失明!
要是用的力度夠大,還可以將鼻樑骨的碎片嵌入敵人腦部,做到一擊斃命!如果已經是貼身纏斗的局面了,那試試用掌後部從下至上頂擊,只要擊中了那就熱鬧咯~~~~~你可以在一分鍾內看到不同顏色的人體分泌物!
2、上唇:估計知道打上唇的人不多。上唇是鼻軟骨與硬骨的連接處,這里的神經很靠近皮層,是臉的要害部位之一!可以用角度稍微向上的手掌外側或小拳猛擊敵人上唇,就算是輕輕地來一下子,那疼痛的感覺啊我是疼得當時就暈乎了,腿都打顫!
3、下巴:用掌後部的攻擊比用拳頭來得安全有效!用拳頭攻擊有可能傷到自己的手指,而且發力時間比較長,對手會有防備D!
4、喉結:提倡的攻擊方式是用掌外側攻擊喉結,但在這里與大家交流一下啊~個人認為用小拳攻擊效果也不錯D,還有種打法是將右手八字張開,就象是要抓住對手脖子一樣猛地撞過去,呵呵~~我試過最好的效果是我的對練狂吐了十分鍾,一個下午喘氣都帶血腥味!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九)
在這里說明啊,凡是有興趣照著這些動作操練的兄弟,千萬別隨便找個人就試!萬一出現什麼不良後果可就違背了我交流探討的初衷了,再次感謝那些關心我的朋友,是你們給我提了個醒!
1、咽喉:知道具體位置吧?就是脖子下面的那個窩窩!一般的方法就是戳擊,用一到兩個手指挺直,迅速地戳擊咽喉下部的凹處。效果很明顯,至少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嚴重點的會窒息、咳嗽,再嚴重點~如果戳破了咽喉皮層,那
2:頸外側:自己把手放在脖子兩側感覺一下,找到那兩條血管沒有?用手掌外側猛然砍擊對手的頸外側(要是沒找著血管的我說明一下、就是耳朵下面略微靠前的地方),可以馬上使對手失去知覺。這方法無論用正手或反手都可以,不必拘泥於自己的站位或一定用右手,這么打一下,對手將因為頸動脈、頸靜脈和迷走神經受到打擊而昏迷,但是不至於馬上斃命,用於純粹的防衛比較合適。
3、頸後部:用手掌外側和拳頭外側猛擊對手的頸後部,一般的效果是一擊必殺!當對手低頭向前或沒有用手保護其上部的時候,通常用這樣的方法。這種打法最普遍的出現是在二戰的歐洲戰場,通常用來襲擊敵方的哨兵,有時候也用來搶啊~大家知道了吧?
腦袋上的一些位置就先說到這里,有遺漏的或失誤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我等著各位高手的板磚啊~不過我說過的位置就不要打了,會死人~~~~~~~D!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
—— 腦袋和脖子都說完了,該輪到軀幹了!
人體的構造很奇特,所有的骨骼都有支撐人體重量,保護內部器官的作用,就象是一套鎧甲!但再好的鎧甲也有空隙可鑽,現在說說軀幹上薄弱的地方。
1、鎖骨:打這位置有個身高限制,萬一你的對手比你高大半個頭就不用想了,估計你的攻擊沒什麼效果,除非他坐著蹲著什麼的。用手掌外側向下用力直砍對手的鎖骨位置,可以打斷對方的鎖骨,馬上達到使對方癱瘓的效果,最少也可以讓對方的胳膊抬不起來!在這里我說說切身體會啊,如果身高懸殊太大,可以用肘關節攻擊,效果更好。
2、腋窩:腋窩皮下有一條粗大的神經,打擊腋窩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並導致局部癱瘓,好象在傳統武術中那地方叫『血藏』,一般是不允許隨便攻擊的。這種方法適合在對手倒地的時候用靴尖攻擊,讓對手進一步失去反抗能力!
3、太陽神經叢:這地方就是心窩,傳統武術中的『黑虎掏心』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針對太陽神經叢來的!打擊這個部位,一般提倡用尖拳猛戳,用尖拳攻擊太陽神經叢這樣的小目標比較有穿透力,比用拳頭或手掌更有效果!
對太陽神經叢的任何有穿透力的攻擊,都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或向前趔趄,或乾脆就地癱倒;猛烈的打擊,也可以起到一擊必殺的作用!
4、腹部:這個位置適合用小拳攻擊,也就是拳棱。一般對腹部的攻擊都是其他攻擊的前提輔助動作,如果在遭受攻擊後對手屈身向前,則可以用膝蓋撞擊其臉部,或用手掌猛擊其頸後部!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一)
1、襠部:這個就不用我詳細說了吧?大家都是男人,還是留點餘地比較好,萬一造出個太監來了就影響人家家庭幸福生活美滿了
2、肋部:正面或後面攻擊肋部都可以產生比較好的效果,但本人的意見還是提倡攻擊對手的右肋,因為肝臟的位置在右策肋部下方,在右邊肋部的攻擊可以導致肝臟的嚴重損傷!
對肋部的攻擊,手掌外側、拳外側、折疊的第二指關節、腳後跟和膝蓋都可以攻擊,效果差異不大。
3、腰子:學名好象叫腎吧?腎部皮層下面有一些從脊椎骨分支的大神經,打擊這個部位,可以使對手的腰子損傷,並引起嚴重的神經震動,至少要上醫院里躺上好幾天。
打擊的時候,拳外側、折疊的第二指關節、膝蓋和靴尖都可以,效果比較相近!
4、脊椎:脊椎裡面的東西是脊髓,打擊脊椎,可以導致對手的脊椎關節脫位,輕的癱瘓,重的當場掛掉!其中用膝、肘、腳跟或腳尖的攻擊效果比較好,建議攻擊對手腰帶上方7到9厘米的地方,這個位置比較薄弱!
總的來說,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而在進攻前確保自身安全也是很有必要的,武俠小說里那種以命搏命的打法最終結局就是同歸於盡,絕不是格鬥的中心!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二)
在格鬥中,一般最危險的就是對方的手臂攻擊,但最常見的也是針對對方的手臂進行攻擊!
首先說說指關節的攻擊,以敵人從後方抱腰攻擊為例,當對手從後面抱住自己腰部時,以一隻手抓住對手的一隻手指,另一隻手則必須緊緊抓住對手的手腕,在將對手手腕用力向下拉的同時,將其手指作反關節別壓,然後就會聽到一聲清脆的骨折和對手發自肺腑的吶喊
手腕關節的攻擊也是比較常見的攻擊方式,將對手的手腕向任何方向用力折別,都會讓對手產生劇痛,一般的方式是將雙手的拇指置於對手的掌背,將對手的手腕向前臂方向折別成直角,用這種方式可以很快讓對手喪失攻擊能力!
在中國武術中,用以折別關節的方式數不勝數,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效果,但關鍵在於熟練地掌握格鬥技巧並熟悉人體結構,才能達到一擊制敵、一擊必殺的目的,因此,長期的鍛煉和不斷地實踐(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啊!!!)才是掌握格鬥技巧的關鍵所在!
感謝言言大大的指教,感謝各位高手的指點,有任何謬誤和錯失,請馬上在書評區指出,本人不勝感激!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三)
摔打在格鬥技巧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在徒手格鬥中,有時候需要將對手摔倒後才能有效地攻擊其要害部位,常見的摔打方法有「臀部頂摔、臀部轉動頂摔、過肩扛摔、過頭摔、絆腿摔、由後摔等等等等。
本人以為,在摔打的練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幾點有:
1、速度是摔打制敵的首要因素,但在訓練中應該首先注重動作的精確,只要完全掌握了這些動作,速度就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得到提高!
2、在摔打過程中,一般首先不強調在對方反抗的狀況下進行練習,彼此間只要注意倒地時的姿勢就可以了,讓對練配合自己准確地完成摔打的動作!
在傳統武術中,個人以為摔交就是格鬥中摔打的鼻祖,格鬥中的摔打幾乎全是摔交中演變出來的動作,在這里希望懂得摔交的朋友不吝賜教,謝謝謝謝!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四)
先說說臀部頂摔,一般在臀部頂摔開始時,首先面向對手成防守姿勢,左腳置於對手左腳內側前,同時以左手掌後部猛力頂擊對手右肩並揪住或抓住其衣服,以首先讓對手失去平衡為主要目的!
以左腳為軸心向左轉動180度,同時以右臂摟住對手腰部,雙臂猛然發力前拉,將對手拉至己方右臀部,使其離地懸空,在完成這個動作的時候應盡量保持雙膝彎曲,這樣效果更好!
迅速伸直雙腿,用臀部猛頂敵腰部!與此同時,向前彎腰並用雙手往前往下猛拉將敵摔倒在地。就是以臀部為支撐點,將敵頂在右臀部上(一定記住啊~不是腿外側哦!)!
最後將敵摔倒在地成左側倒姿勢,爾後攻擊敵要害部位。整個動作要盡量保持自身的平衡,尤其是在轉體的時候,切記要把握好用力的方向的力度,要不自己就一起倒了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五)
臀部轉動頂摔和臀部頂摔的差別比較大,一定要注意不要搞混淆了!
開始時面向敵人成防守姿勢,比臀部頂摔距敵稍微近一些;左腿向前跨一大步,置於敵後右腳外側幾厘米的地方,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左腳;與此同時,左手猛擊敵右臀上部並牢牢抓住這個部位,此一擊可使敵失去平衡而後仰!
右腳繞敵跨步置於其身後,同時右臀抱住敵腰部;臀部盡量向右擠轉,與敵屁股相對,將敵拉向已之右臀部使其懸空;然後以左肘夾住敵右臀。
伸直雙腿,以右臀部為支撐點將敵猛地摔在地上。務必記住,應將敵置於右臀部,而非右腿外側;始終挽抓敵右臀;將敵摔倒成左側倒姿勢。格鬥中,這種打法可以置於敵於昏迷狀態並可任意打擊其要害部位。
這里多說兩句啊~這種打法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力度掌握,萬一在摔打過程中出現力量不到位的狀況,那就有可能受制於人,所以最好是玩得熟練了再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六)
過肩扛摔,在傳統摔交里好象叫背包吧?(不一定對哦)
開始時面向敵人成防守姿勢。這個開始動作及步法與右臀部頂摔的技巧相同。左腳置於敵左腳的前內側。與此同時,以左掌後部狠擊敵右肩並牢牢抓揪其衣服。
以左腿為軸向左轉體180度,並在轉體之時始終以右臀護住頭,頸部位。靠近敵人,並以右手抓揪其右肩,然後用雙手牢牢揪住此處;在完成轉體的同時,將敵前拉並將其腰部置於臀部處;右腳位於敵右腳之前並稍靠外側,臀肘緊靠自己的身體,兩膝彎曲。
雙腿伸直,彎腰,兩手往前下猛拉,一下子將敵扛上肩,並將其仰摔在地。
過頭摔(好象又叫滾摔吧?)
應用這種扛摔方法的時侯應該充分藉助敵人的沖力。開始時以防守姿勢面對敵人,距敵約五至六步;當敵沖來時,即已雙手抓揪其衣領,迅速抬腿(左、右腿都可以,反正怎麼順腿怎麼來),以腳掌牢牢蹬住其腹部。
雙手始終牢牢抓住敵衣領,腳掌牢牢蹬住敵腹部;藉助敵人沖力,用力猛拉敵人並以腳將其蹬懸空;同時,趁勢後坐,待臀部著地成坐地姿勢時,繼續向後翻滾,直到背部和肩部著地。
手抓牢不放,弓背,雙臀回拉,雙肩著地以腳猛蹬敵腹部,將其彈向空中。敵摔下成後倒姿勢。
雙手牢牢抓住敵衣領,使自己完成後翻動作,並騎坐在敵胸部之上。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七)
絆腿摔(嘿嘿~估計大家小時候沒少用這招吧!不過我小時侯巨胖,基本上是擺出個駕架勢,然後乾脆利落地被別人摔在地上)
開始時面對敵人成防守姿勢,然後左腳跨出置於敵右腳外側,迅速以雙手掌跟猛力擊敵雙肩並抓住其衣服。這種方法可以使敵失去平衡而後仰。
身體前移,重心置於左腳,兩手始終抓住敵肩部;在轉移身體重心的同時,右腿向前成弧形,在自己的左腿和敵右腿之間擺動。
以抬起的右腿猛然向下後方擺動,以小腿部猛力擊敵小腿;在擊中其右腿的同時,猛推敵肩部,將其摔倒在地;接著猛擊敵要害部位。
(個人推薦部位是肋骨,還有就是啊~呵呵~知道了吧?)
由後摔
開始時為防守姿勢,站於敵背後,面向其背部;然後左腳向敵跨步置於其左腳稍後處,同時雙手迅速舉起,手掌向下,至敵雙肩上方處。
用腳踹敵膝窩,同時以雙手猛力打抓敵雙肩並向右後拉,使敵失去平衡仰摔在地,當敵倒地後,馬上以膝頂撞其頭頸部位,可以使敵人瞬間失去知覺,然後就看個人愛好作第二次攻擊了!
❼ (250分)武術招式·武器
個人以為,格鬥技術包括五個原則:
1、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
2、以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位置;
3、在攻擊敵人並使其失去身體平衡的同時,必須盡量保證自身的平衡;
4、善於藉助敵人的動作增強自己的攻擊力量,也就是傳統武術中的『四兩撥千斤』;
5
、在准確掌握每個格鬥基本動作的前提下,通過鍛煉、對練甚至實戰,不斷提高攻擊動作的速度、准確和力量!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二)
在這里首先和大家探討一下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攻擊敵人!
1、在進行徒手格鬥時,自己的生命隨時處於危險之中,因此,應當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制服敵人,總之就是什麼招管用就用什麼招,千萬別不好意思啊!
常見的招數有朝對手臉上扔沙土,用身邊可以找到的東西(以戰場上為例)比如挖戰壕的工兵鍬,構築工事的鋼筋、隨身的鋼盔、皮帶等等等等打擊對手!(如果在大街上那就用傳統的十八般兵器好啦~比如斗毆兵器譜上的第一利器——板磚,還有折疊凳西瓜刀高跟鞋啤酒瓶子等等等等)
如果運氣實在不好,找不到任何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屁股後面一摸,假裝掏出個飛刀暗器什麼的向對手投擲,使對手退縮或閃避、遮擋,如對手出現上述動作,可利用其迷盲之際向其迅猛攻擊,並將其置於死地!
2、如果真的什麼武器都找不到,則應該運用你自身的武器了!
比如:
手掌外側——手指緊緊並攏伸直,使手掌外側盡量堅硬;拇指緊貼食指。這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任何一個受過訓練的軍人都懂得的招式,稍加訓練,找准打擊位置,手掌的打擊效果並不亞於一根木棍,至少可以至敵傷殘!
小拳——一般成年人的拳頭打擊面大概是50平方厘米左右,但如果在握拳時,以拇指緊扣食指將手綳緊,腕關節保持挺直以手指第二關節構成打擊面,用尖銳的拳刃攻擊敵人,其著力更好!通常一個成年人的小拳打擊接觸面大概是11平方厘米,壓力壓強作用力什麼的不用我多說了吧?
拳尖——也就是傳統無數中的鳳眼拳的改版,主要用來攻擊敵人的全身比較軟弱、容易受傷的部位。握拳時,彎曲中指的第二關節,相臨兩個手指的第二節固定住中指兩側;拇指的末端緊扣中指的指甲(一定要扣緊,要不很容易傷到手指),腕關節保持挺直,然後你看對手哪脆弱就往哪敲吧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三)
實拳——只要用力抓緊手掌就可以啦!但打法上的差異就多了,直線攻擊和側擺勾拳之類的就不在此贅述了,但大部分人都只習慣用拳頭的正面、側面攻擊,其實用拳頭小指外側好象使用破冰錐那樣錘擊也相當有效的,尤其是反手攻擊太陽穴,馬上可以讓敵人斃命,至少也讓對手暈乎半天
掌後部——也就是掌跟啦!一般的動作是手指微曲,手掌後仰,盡量保證掌後部的堅硬,用掌後部攻擊敵人,往往比拳頭更有效果:彎曲的手指可以挖敵人的眼睛,要不就乾脆從上到下逮著什麼是什麼一路猛抓下來!這種方法尤其適合身材不是很高大的人使用,試想一下,當一個身高165厘米的人攻擊一個180厘米的對手,在近身後用掌後部攻擊對手下巴,然後從眼睛一路抓下來恐怖啊
有一雙上好的皮靴其實就擁有了一件犀利的武器——個人認為用皮靴的內、外側蹬踹比用靴尖踢更有效果,因為蹬踹的接觸面比較大,用意攻擊敵人的手部位較小和突出外露的骨骼最為合適,而靴尖的攻擊往往只針對小腿的骨骼才能顯出良好的攻擊效果。
當然啦,膝蓋、手肘、肩膀甚至頭部的頂撞攻擊也相當有效,尤其是個子不高的人,利用近身攻擊的瞬間以較短的發力過程搶先攻擊,往往能戰勝比自己高大的對手。
在這里還說個缺德招式啊——如果您使用的是某種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的牙膏,那麼恭喜您咯!近身格鬥、尤其是貼身纏斗的過程中,只要有一秒鍾時間發揮你的生存本能,就有可能改變格鬥的結局。當你的門牙狠狠地咬在對手的頸動脈或喉結上的時候,估計你還沒怎麼使勁,對手已經給嚇軟了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四)
好了,現在聊聊用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和如何保持格鬥中的身體平衡。
用最大的力量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這個原則不但適用於格鬥,也同樣適用於作戰。不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面對多麼強大的敵人,對手總有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也一定有疏於防範的漏洞。
根據實際情況,用最大的力量攻擊主動攻擊敵人最脆弱的地方,可以取得速戰速勝的效果!積極進攻是徒手格鬥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積極進攻才有可能制服甚至殺死對手!
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使敵人失去平衡,是格鬥中克敵制勝的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街頭,在遇到敵人後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迅速調整成防守姿勢,首先保護好自己才能K別人嘛~~
一般的防衛姿勢有很多,這里就說一種比較簡單實用的姿勢吧!(別告訴我你是黃飛鴻的徒弟啊~那姿勢打死我都不用,太費勁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左腳跟與右腳尖基本在同一個直線上,上身微微前傾,雙膝稍微彎曲,注意一定不能讓雙腿僵化啊!
雙手成立掌,至少左手要保持立掌,這樣方便撥擋對手的攻擊,距離自己的臉部大概十五厘米,掌外側向前,側身面對敵人。這姿勢有點象拳擊的姿勢,但平衡效應比較好,在與對手接觸前,這個姿勢可以最大限度保持自己的平衡。
在與對手進行搏鬥時,記得按照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重心,腳掌稍微向外斜擺以保持自己的平衡!當然,如果你自認為嗓子不錯比得上張學友那記得用吼叫來亂敵精神啊~~(還記得武俠電影里出招前那些高手哈哈嘿嘿的沒完沒了的吧)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五)
格鬥中利用敵人的沖力,保證自己的准確和速度都相當重要!
沖撞攻擊通常出現在一些身材高大,體魄強健的對手身上,尤其是某些國家的打法中經常出現腰間發力的抱摔,肩頭發力的扛摔和頂摔,這些打法的前奏就是沖撞!
針對亞洲(那雜種國家不算啊!)人均身高比歐美國家人均身高低十五CM左右的現實,對於進攻中出現的沖撞只有採取利用、閃避為主的打法,要不就太(別人我不知道,我是不去找那個不痛快,幾年前和個俄羅斯軍爺友誼比賽了一把,被那傢伙的肩頭側撞掃了一下,我肋骨疼了一星期,喘氣都疼啊!)
善於利用敵人的沖力也是格鬥的另一個原則。毛主席說得好,要在戰
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啊!在格鬥發生的時候,應該永遠假設對手比你強大N倍,盡量不要馬上與對手進行體力消耗上的較量。
利用對手的沖力和體力將對手制服,比如說看見對手沖過來,在調整好自己的姿勢的同時往側面橫跨一大步,迅速閃過對手的攻擊或撞擊,順便把對手絆倒等等等等
在與敵人格鬥的時候,絕對沒有任何時間讓你考慮該用什麼招式!也沒有任何時間讓你耍帥擺POSS之類的,任何格鬥動作都必須成為人的本能一般流暢的出現才能起到效果!
在訓練格鬥的時候,從掌握格鬥的基本要領開始,必須盡量加快自己的動作,一招一式都要准確無誤,再通過不斷地鍛煉、對練和積累實戰經驗來提高動作速度!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六)
尋找正確的攻擊目標是一個格鬥者的必修科目,格鬥是人與人之間的殊死爭斗,格鬥對象的弱點也就是自己的弱點,下面列出的這些人體上的位置基本上是人體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擊的地方,大家看看有什麼遺漏的地方啊!
人體在格鬥中劃分為三大部分:頭和頸部、軀干、四肢。其各個部分的要害部位有:
頭和頸部:耳、太陽穴、眼睛、鼻樑、上唇、下巴、喉結、咽喉、頸側、頸背。
軀干:鎖骨、腋窩、太陽神經叢、腹部、襠部、肋部、腰部、脊椎。
四肢:手指、手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腳腕關節、腳背。
在格鬥中只要攻擊這些要害部位,至少可以使人受傷,嚴重一點的就所以最好別找個沒訓練過的嘗試啊,那會死人D!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七)
在人體的重要部位,只要輕輕地壓迫或攻擊,就有可能使人至傷,致死!所以嘛~~~~呵呵,萬一有兄弟願意照著練練那千萬記住啊!動作一定要由慢到快,由輕到重,通過訓練和適應逐漸加大攻擊的力量,千萬別把你的對練玩死了啊那是要賠錢D!
先說說頭部和頸部上的一些重要位置的攻擊!
1、耳:一般的打法就是傳統武術中的雙風貫耳,最好是從後面攻擊!兩手保持杯狀,同時排擊敵人的雙耳,尤其要記得用比較堅硬的掌根發力,效果更好!
一般來說吧,被一個成年男人來這么一下子,輕則會擊穿敵人的兒膜,使其神經受到沖擊,或者是耳內出血,重一點嘛那就是腦震盪,要不就OVER了!
2、太陽穴:為什麼太陽穴是每個格鬥者的首選目標之一呢?太陽穴部位的骨質脆弱,還有一條動脈和大量的神經叢集中在皮下,稍加打擊,最少就是個中度腦震盪,重一點的攻擊就只有一個後果了(我親眼看見一個身高不到160CM的女人,用菜籃子打一個身高至少178以上的傢伙,一擊斃命!那男人是個城管,天天早上去菜市場沒收人家東西,他家裡的塑料臉盆都一千多個了)
3、眼睛:傳統武術中的雙龍戲珠大家應該知道吧?是用食指和中指成V字形刺入敵人的雙眼,手指和手腕要挺直!但是一般沒有受過訓練的都玩不好這招,一是對手不會站著不動讓你瞄準,二是發力的過程中產生偏差,搞不好想插眼睛的反倒捅進人家鼻孔了
這里說一種安全系數高,成功率大的方法啊,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關節在近戰的時候,尤其是貼身纏斗的時候,猛戳對手眼窩,這樣的打法攻擊距離短,發力過程也短,容易擊中目標!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八)
接著上一章的說說啊~
1、鼻子:只要是打過架的都知道鼻子上挨一下的後果吧?但一般的兄弟都習慣正面攻擊,那樣看起來效果不錯,但本人以為,從側向攻擊,尤其是用掌或拳頭橫擊鼻樑效果更好,至少是個暫時失明!
要是用的力度夠大,還可以將鼻樑骨的碎片嵌入敵人腦部,做到一擊斃命!如果已經是貼身纏斗的局面了,那試試用掌後部從下至上頂擊,只要擊中了那就熱鬧咯~~~~~你可以在一分鍾內看到不同顏色的人體分泌物!
2、上唇:估計知道打上唇的人不多。上唇是鼻軟骨與硬骨的連接處,這里的神經很靠近皮層,是臉的要害部位之一!可以用角度稍微向上的手掌外側或小拳猛擊敵人上唇,就算是輕輕地來一下子,那疼痛的感覺啊我是疼得當時就暈乎了,腿都打顫!
3、下巴:用掌後部的攻擊比用拳頭來得安全有效!用拳頭攻擊有可能傷到自己的手指,而且發力時間比較長,對手會有防備D!
4、喉結:提倡的攻擊方式是用掌外側攻擊喉結,但在這里與大家交流一下啊~個人認為用小拳攻擊效果也不錯D,還有種打法是將右手八字張開,就象是要抓住對手脖子一樣猛地撞過去,呵呵~~我試過最好的效果是我的對練狂吐了十分鍾,一個下午喘氣都帶血腥味!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九)
在這里說明啊,凡是有興趣照著這些動作操練的兄弟,千萬別隨便找個人就試!萬一出現什麼不良後果可就違背了我交流探討的初衷了,再次感謝那些關心我的朋友,是你們給我提了個醒!
1、咽喉:知道具體位置吧?就是脖子下面的那個窩窩!一般的方法就是戳擊,用一到兩個手指挺直,迅速地戳擊咽喉下部的凹處。效果很明顯,至少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嚴重點的會窒息、咳嗽,再嚴重點~如果戳破了咽喉皮層,那
2:頸外側:自己把手放在脖子兩側感覺一下,找到那兩條血管沒有?用手掌外側猛然砍擊對手的頸外側(要是沒找著血管的我說明一下、就是耳朵下面略微靠前的地方),可以馬上使對手失去知覺。這方法無論用正手或反手都可以,不必拘泥於自己的站位或一定用右手,這么打一下,對手將因為頸動脈、頸靜脈和迷走神經受到打擊而昏迷,但是不至於馬上斃命,用於純粹的防衛比較合適。
3、頸後部:用手掌外側和拳頭外側猛擊對手的頸後部,一般的效果是一擊必殺!當對手低頭向前或沒有用手保護其上部的時候,通常用這樣的方法。這種打法最普遍的出現是在二戰的歐洲戰場,通常用來襲擊敵方的哨兵,有時候也用來搶啊~大家知道了吧?
腦袋上的一些位置就先說到這里,有遺漏的或失誤的地方,請大家不吝賜教,我等著各位高手的板磚啊~不過我說過的位置就不要打了,會死人~~~~~~~D!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
—— 腦袋和脖子都說完了,該輪到軀幹了!
人體的構造很奇特,所有的骨骼都有支撐人體重量,保護內部器官的作用,就象是一套鎧甲!但再好的鎧甲也有空隙可鑽,現在說說軀幹上薄弱的地方。
1、鎖骨:打這位置有個身高限制,萬一你的對手比你高大半個頭就不用想了,估計你的攻擊沒什麼效果,除非他坐著蹲著什麼的。用手掌外側向下用力直砍對手的鎖骨位置,可以打斷對方的鎖骨,馬上達到使對方癱瘓的效果,最少也可以讓對方的胳膊抬不起來!在這里我說說切身體會啊,如果身高懸殊太大,可以用肘關節攻擊,效果更好。
2、腋窩:腋窩皮下有一條粗大的神經,打擊腋窩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並導致局部癱瘓,好象在傳統武術中那地方叫『血藏』,一般是不允許隨便攻擊的。這種方法適合在對手倒地的時候用靴尖攻擊,讓對手進一步失去反抗能力!
3、太陽神經叢:這地方就是心窩,傳統武術中的『黑虎掏心』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針對太陽神經叢來的!打擊這個部位,一般提倡用尖拳猛戳,用尖拳攻擊太陽神經叢這樣的小目標比較有穿透力,比用拳頭或手掌更有效果!
對太陽神經叢的任何有穿透力的攻擊,都可以讓對手感到劇痛,或向前趔趄,或乾脆就地癱倒;猛烈的打擊,也可以起到一擊必殺的作用!
4、腹部:這個位置適合用小拳攻擊,也就是拳棱。一般對腹部的攻擊都是其他攻擊的前提輔助動作,如果在遭受攻擊後對手屈身向前,則可以用膝蓋撞擊其臉部,或用手掌猛擊其頸後部!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一)
1、襠部:這個就不用我詳細說了吧?大家都是男人,還是留點餘地比較好,萬一造出個太監來了就影響人家家庭幸福生活美滿了
2、肋部:正面或後面攻擊肋部都可以產生比較好的效果,但本人的意見還是提倡攻擊對手的右肋,因為肝臟的位置在右策肋部下方,在右邊肋部的攻擊可以導致肝臟的嚴重損傷!
對肋部的攻擊,手掌外側、拳外側、折疊的第二指關節、腳後跟和膝蓋都可以攻擊,效果差異不大。
3、腰子:學名好象叫腎吧?腎部皮層下面有一些從脊椎骨分支的大神經,打擊這個部位,可以使對手的腰子損傷,並引起嚴重的神經震動,至少要上醫院里躺上好幾天。
打擊的時候,拳外側、折疊的第二指關節、膝蓋和靴尖都可以,效果比較相近!
4、脊椎:脊椎裡面的東西是脊髓,打擊脊椎,可以導致對手的脊椎關節脫位,輕的癱瘓,重的當場掛掉!其中用膝、肘、腳跟或腳尖的攻擊效果比較好,建議攻擊對手腰帶上方7到9厘米的地方,這個位置比較薄弱!
總的來說,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而在進攻前確保自身安全也是很有必要的,武俠小說里那種以命搏命的打法最終結局就是同歸於盡,絕不是格鬥的中心!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二)
在格鬥中,一般最危險的就是對方的手臂攻擊,但最常見的也是針對對方的手臂進行攻擊!
首先說說指關節的攻擊,以敵人從後方抱腰攻擊為例,當對手從後面抱住自己腰部時,以一隻手抓住對手的一隻手指,另一隻手則必須緊緊抓住對手的手腕,在將對手手腕用力向下拉的同時,將其手指作反關節別壓,然後就會聽到一聲清脆的骨折和對手發自肺腑的吶喊
手腕關節的攻擊也是比較常見的攻擊方式,將對手的手腕向任何方向用力折別,都會讓對手產生劇痛,一般的方式是將雙手的拇指置於對手的掌背,將對手的手腕向前臂方向折別成直角,用這種方式可以很快讓對手喪失攻擊能力!
在中國武術中,用以折別關節的方式數不勝數,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效果,但關鍵在於熟練地掌握格鬥技巧並熟悉人體結構,才能達到一擊制敵、一擊必殺的目的,因此,長期的鍛煉和不斷地實踐(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啊!!!)才是掌握格鬥技巧的關鍵所在!
感謝言言大大的指教,感謝各位高手的指點,有任何謬誤和錯失,請馬上在書評區指出,本人不勝感激!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三)
摔打在格鬥技巧中佔有比較大的比重,在徒手格鬥中,有時候需要將對手摔倒後才能有效地攻擊其要害部位,常見的摔打方法有「臀部頂摔、臀部轉動頂摔、過肩扛摔、過頭摔、絆腿摔、由後摔等等等等。
本人以為,在摔打的練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幾點有:
1、速度是摔打制敵的首要因素,但在訓練中應該首先注重動作的精確,只要完全掌握了這些動作,速度就可以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得到提高!
2、在摔打過程中,一般首先不強調在對方反抗的狀況下進行練習,彼此間只要注意倒地時的姿勢就可以了,讓對練配合自己准確地完成摔打的動作!
在傳統武術中,個人以為摔交就是格鬥中摔打的鼻祖,格鬥中的摔打幾乎全是摔交中演變出來的動作,在這里希望懂得摔交的朋友不吝賜教,謝謝謝謝!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四)
先說說臀部頂摔,一般在臀部頂摔開始時,首先面向對手成防守姿勢,左腳置於對手左腳內側前,同時以左手掌後部猛力頂擊對手右肩並揪住或抓住其衣服,以首先讓對手失去平衡為主要目的!
以左腳為軸心向左轉動180度,同時以右臂摟住對手腰部,雙臂猛然發力前拉,將對手拉至己方右臀部,使其離地懸空,在完成這個動作的時候應盡量保持雙膝彎曲,這樣效果更好!
迅速伸直雙腿,用臀部猛頂敵腰部!與此同時,向前彎腰並用雙手往前往下猛拉將敵摔倒在地。就是以臀部為支撐點,將敵頂在右臀部上(一定記住啊~不是腿外側哦!)!
最後將敵摔倒在地成左側倒姿勢,爾後攻擊敵要害部位。整個動作要盡量保持自身的平衡,尤其是在轉體的時候,切記要把握好用力的方向的力度,要不自己就一起倒了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五)
臀部轉動頂摔和臀部頂摔的差別比較大,一定要注意不要搞混淆了!
開始時面向敵人成防守姿勢,比臀部頂摔距敵稍微近一些;左腿向前跨一大步,置於敵後右腳外側幾厘米的地方,身體重心大部分落於左腳;與此同時,左手猛擊敵右臀上部並牢牢抓住這個部位,此一擊可使敵失去平衡而後仰!
右腳繞敵跨步置於其身後,同時右臀抱住敵腰部;臀部盡量向右擠轉,與敵屁股相對,將敵拉向已之右臀部使其懸空;然後以左肘夾住敵右臀。
伸直雙腿,以右臀部為支撐點將敵猛地摔在地上。務必記住,應將敵置於右臀部,而非右腿外側;始終挽抓敵右臀;將敵摔倒成左側倒姿勢。格鬥中,這種打法可以置於敵於昏迷狀態並可任意打擊其要害部位。
這里多說兩句啊~這種打法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力度掌握,萬一在摔打過程中出現力量不到位的狀況,那就有可能受制於人,所以最好是玩得熟練了再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六)
過肩扛摔,在傳統摔交里好象叫背包吧?(不一定對哦)
開始時面向敵人成防守姿勢。這個開始動作及步法與右臀部頂摔的技巧相同。左腳置於敵左腳的前內側。與此同時,以左掌後部狠擊敵右肩並牢牢抓揪其衣服。
以左腿為軸向左轉體180度,並在轉體之時始終以右臀護住頭,頸部位。靠近敵人,並以右手抓揪其右肩,然後用雙手牢牢揪住此處;在完成轉體的同時,將敵前拉並將其腰部置於臀部處;右腳位於敵右腳之前並稍靠外側,臀肘緊靠自己的身體,兩膝彎曲。
雙腿伸直,彎腰,兩手往前下猛拉,一下子將敵扛上肩,並將其仰摔在地。
過頭摔(好象又叫滾摔吧?)
應用這種扛摔方法的時侯應該充分藉助敵人的沖力。開始時以防守姿勢面對敵人,距敵約五至六步;當敵沖來時,即已雙手抓揪其衣領,迅速抬腿(左、右腿都可以,反正怎麼順腿怎麼來),以腳掌牢牢蹬住其腹部。
雙手始終牢牢抓住敵衣領,腳掌牢牢蹬住敵腹部;藉助敵人沖力,用力猛拉敵人並以腳將其蹬懸空;同時,趁勢後坐,待臀部著地成坐地姿勢時,繼續向後翻滾,直到背部和肩部著地。
手抓牢不放,弓背,雙臀回拉,雙肩著地以腳猛蹬敵腹部,將其彈向空中。敵摔下成後倒姿勢。
雙手牢牢抓住敵衣領,使自己完成後翻動作,並騎坐在敵胸部之上。
作品相關 格鬥技巧探討(十七)
絆腿摔(嘿嘿~估計大家小時候沒少用這招吧!不過我小時侯巨胖,基本上是擺出個駕架勢,然後乾脆利落地被別人摔在地上)
開始時面對敵人成防守姿勢,然後左腳跨出置於敵右腳外側,迅速以雙手掌跟猛力擊敵雙肩並抓住其衣服。這種方法可以使敵失去平衡而後仰。
身體前移,重心置於左腳,兩手始終抓住敵肩部;在轉移身體重心的同時,右腿向前成弧形,在自己的左腿和敵右腿之間擺動。
以抬起的右腿猛然向下後方擺動,以小腿部猛力擊敵小腿;在擊中其右腿的同時,猛推敵肩部,將其摔倒在地;接著猛擊敵要害部位。
(個人推薦部位是肋骨,還有就是啊~呵呵~知道了吧?)
由後摔
開始時為防守姿勢,站於敵背後,面向其背部;然後左腳向敵跨步置於其左腳稍後處,同時雙手迅速舉起,手掌向下,至敵雙肩上方處。
用腳踹敵膝窩,同時以雙手猛力打抓敵雙肩並向右後拉,使敵失去平衡仰摔在地,當敵倒地後,馬上以膝頂撞其頭頸部位,可以使敵人瞬間失去知覺,然後就看個人愛好作第二次攻擊了!
❽ 關於學武術自衛的問題
散打最實用
現在的散打其實就拳擊、摔跤與跆拳道的結合,它是濃縮了這三種武術的精華,現在世界上最強的自由搏擊就只有是泰國的泰拳,中國的散打,以及現在很流行於歐美的混合格鬥術(MMA),跆拳道的腳法在花樣是很多,但是很多動作都是不實用的,對於小個子選手或許還可以,但是遇到塊頭大的,或是抗擊打力強的對手就無所是從了,真正好的格鬥以前是拳腳帶摔的無限制格鬥,但是混合格鬥出現以後,一種新興的武術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如果你看過甄子丹的《導火線》的話,你就應該去了解一下巴西柔術,這是一種扭鬥武術,通過將對手拖向地面,在掌握控制權的優勢下,利用關節技、絞技或各種擊打方式制服對手,其實很多真實的格鬥都是雙方扭打至地面後將其制服的
所以散打實用
❾ 如果在街頭1個人要對付好幾個情況下學什麼武術比較實用
根據你的情況你可以挑5樣練,
1.柔道 2.散打 3.泰拳 4.空手道 5.跆拳道
跆拳道也很好,打起來也很帥,也很實用,但壓腿時會很痛苦,連起來會很費勁。上面五樣實戰性也不錯,殺傷力很大。
柔道
柔道(judo)在日語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於一種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鬥的技術:柔術。柔道通過把對手摔倒在地而贏得比賽,它是奧運會比賽中唯一的允許使用窒息或扭脫關節等手段來制服對手的項目。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散打
散打: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
現代散打的主要技法有拳法,腿法和摔法,正所謂「遠踢、近打、貼身摔」,散打以技術全面,靈活多變見長。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腿法主要技法有:側踹腿,正蹬腿,邊腿,現在比賽中常用的就有踹腿和邊腿,而比較高難度的大幅度腿法如:後擺腿,劈腿,後踢,後踹,剪腿等腿法只有少數高手在實戰中能運用自如。
摔法是現代散打的重要標志,其技法之繁多,但大概可以分為兩種:投和絆,前者主要依靠力量去強行破壞對方重心,使對方失衡,後主則主要依靠巧力來實行,但技術難度較前者大。
腿法訓練
彈腿和接腿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泰拳
泰國拳以兇猛、強悍著稱,現代泰拳手最常用掃腿、膝蓋與手肘攻擊。
現代泰拳技法又可以分兩種派系,一種是泰式的,一種是歐式的,兩者的技法基本一樣,差別就在於訓練著重點和打法,泰式主要以腿法、膝法為主,泰國本土選手,就算不會用拳,也會發出標準的掃腿。歐式則是以拳法、腿法為主,膝法、肘法為輔,偏向自由搏擊,殺傷力非常大
泰拳是泰國的國術,備受泰國人民喜愛,基本上每天電視台都會有大大小小的職業拳賽轉播,而泰國最大的兩個拳場倫批尼和嚦乃隆,更是每個職業泰拳手心目中的聖地,能在這兩個拳場比賽是泰拳手的榮譽。
空手道
空手道是巧妙應用拳、腳,探究勝負的原理,進而達到超越勝敗的境地,是磨煉精神、體魄、技術,探究真、善、美的動態的禪道。通過不懈的鍛煉、嚴格艱辛的競技,掌握高級的護身之技,養成強健的身體和健全的精神,以信心和勇氣努力實踐,從而為人類社會的正義、和平、發展作出積極的確可以做出某種程度的貢獻。 要特別注意,空手道的道十分重要,也就是空手道的精神,是空手道最根本的精髓。
在當今武林,各種武術比賽越來越多。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眾多的武師們:現代社會里,空手道在自我防衛時還依然有用嗎?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必須仔細研究空手道,分析它和人們說的現代武術到底有什麼差異。如果只進行粗略的比較,結論似乎並不那麼肯定:因為現代人都喜歡從運動健身的角度來詮釋空手道,其中所剩的可用於實戰的東西非常少。用於競賽,這些完全夠用了;但要去對付一個在街上遇到的劫匪,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比賽中,突然一掌如果得到決定性的分數,那你就肯定獲勝了。但在實戰中,卻並非如此。傳統的空手道功夫在比賽中很好用,但正如武林人士所言,"如果敵人始終在威脅著你,想要從你身上拿到什麼的時候,你用什麼功夫呢?"
一種招數就是連續攻擊敵人,直到迫使敵人屈服,或使他昏迷為止。事實上,古老的中國武術、沖繩島功夫、日本空手道一直都在鼓勵這樣做。本文將主要分析五種技術,它們能夠提高你的空手道實戰水平。每一種技術都是從空手道的自衛功夫中演變過來的,但在實戰中都很有效。
連續拳術攻擊
正如前文所述,實戰功夫強調使用連續攻擊,打敗敵人。簡單的封擋僅僅能抵擋一下敵人的進攻。相比之下,一連串猛烈的攻擊,則會給敵人造成生理傷害,迫使敵人屈服。
宮本武藏,日本最著名的武士之一,他曾經說過,「練劍術的根本目的,就是在戰斗中打敗敵人。沒有什麼其它目的,能與這一目的相比」。他所練習的劍術就是完全按照實戰的需要而演練的。這種武士道文化產生於一個弱肉強食的年代。而今天,在21世紀的美國產生的武術文化,則僅僅是一種表演。
低踢功夫
各種各樣的武術,比如說中國功夫、日本柔道、沖繩島空手道等,都教育人們出腿的位置要低。武術家都知道,腳抬得越高就意味著越危險。如果敵人在你出腿踹他的頭時抓住了你的腿,他就可能會毫不費力地讓你失去平衡。然後,他順勢一扔,就會讓你癱倒在地。
當然,也不總是這樣。一般來說,高踢意味著高風險,不過,風險到底有多高,關鍵在於踢的人是誰。也就是說,你的功夫越高,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如果你的功夫很高的話,踢得高也無所謂。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個結論是個真理:踢得越低越安全。
擋住第二拳
傳統武術和實戰技術的第三個共同點,是都很重視如何擋住或止住敵人的連續攻擊。比如說空手道,其基本要義就是教人們如何躲開敵方的進攻。想辦法要讓敵人的攻擊無效,至少要遏制住敵人向你攻出的第二拳。
這一思想和拳擊中的側移思想是一致的。中國功夫中的白鶴拳就是這一思想的重要例證。其中有一招,就是用來阻擋敵人踢向自己的下身的。
多目標攻擊與要害攻擊
在過去,武師們非常重視同時或連續攻擊敵方多個目標的價值。他們知道無論何時他們能夠打中敵人的要害,其價值都非同尋常。無論在比賽中還是在實戰中,連續的攻擊都會讓敵人喪失繼續戰斗下去的勇氣。
滾打技術
在任何一種武術中,滾打技術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在自衛功夫中也是如此。因為你被敵人摔倒在地後,必須要清楚下一步應該干什麼。記住!要對滾打技術非常熟練,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如何防備敵人的層面上。你必須學會如何去搏鬥。無論你的空手道功夫多麼厲害,你必須懂得,在地上發起一連串攻擊,其作用會多麼好。
在搏擊冠軍賽剛開始的那幾年中,滾打技術的價值非常明顯。那些不擅長搏鬥的人們,在他們拳打和腿踹的功夫被善於搏鬥的人擋住後,就毫無作為了。所有的武師必須牢牢記住這樣的教訓。
值得一提的是,十七世紀的一本中國古書《撲避術》(後來各式各樣的沖繩島空手道功夫都是由這本書衍生出來的)中就包含了48種基本的自衛動作,可用於搏鬥。很明顯,古代的武術很喜歡兼容並蓄,而現代的武術則愛什麼都分出個彼此。
體力與訓練
傳統武術和實戰技術的最後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體力的訓練方面。所有的其他素質都相同的條件下,力氣大的武師往往就佔有優勢。高水平的訓練,能夠讓你保持體力並在必要的時候發揮出來。而如果你先於敵人把體力消耗光了,那你只好聽天由命了!
在傳統的中國武術中,人們通過舉大塊的石頭或其它的一些訓練來增強自己的力量和體力耐久度。這種訓練使得他們肌肉的耐久度得以加強。
他們練的另一種功夫叫做"硬功"。就是讓身體的不同部分,包括腹部、胳膊和腿,承受極大的攻擊力量。其目的就是增強這些部分在戰斗中的抵抗力。盡管現代武師們可能並不懂得這些東西,但仍然有許多人在打沙袋或踢沙袋,以增強自己的力量。
跆拳道
跆拳道是東亞地區,特別是朝鮮半島古老的民間技擊術,是一項運用手腳技術進行搏擊格鬥的朝鮮民族傳統的體育項目。它由品勢(拳套)、搏擊、功力檢驗三部分內容組成。跆拳道在引進與吸收中國的傳統武術及日本空手道的基礎上,創新與發展起來的一門獨特武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衛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它通過競賽、品勢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並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跆拳道運動的主要特點 】
一、以腿法為主,拳腳並用
由於競賽的需要、規則的限制和跆拳道進攻方法的特點,使得跆拳道是已腿法攻擊為主。據統計,在跆拳道技術當中,腿法約占總技法的70%。腿擊無論在攻擊范圍、攻擊力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拳法的攻擊,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於防守和格擋。
二、動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擊破為測試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講究花架子,所有動作都以技擊格鬥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擊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檢測方面,則以擊破力為測試的手段。就是分別以拳腳擊碎木板等,以擊碎的厚度來判定功力。
三、強調呼吸,發聲揚威
在跆拳道的練習當中,要求在氣勢上給人以威嚴的感覺,練習者常以洪亮並帶有威懾力的聲音來顯示自己的威力。據日本有關研究資料證明,人在無負荷工作時,10%的肌肉會由於發聲使他們的收縮速度提高9%,在有負荷工作時更是可以提高14%。這就是為什麼在比賽當中運動員會發出響亮的喊叫聲的原因。在發聲的同時停止呼吸,可以使人體內部的阻力減小,提高動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動作發揮出更大的威力。
四、以剛制剛,方法簡練
受跆拳道精神影響,運動員在比賽當中多是直擊直打,接觸防守,躲閃技術運用得比較少。進攻都採用直線連續進攻,以連貫快速的腳法組合擊打對手。防守多採用格擋技術,或採取以攻對攻,以攻代防的技術。
跆拳道以其變幻莫測,優美瀟灑的腿法著名於世,被世人稱為踢的藝術,這是跆拳道區別於其他格鬥術的一個重要特點。跆拳道的腿法講究變化多樣和靈活多端,對人體的柔韌性、大腦反應的靈敏性、身體運動的穩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對人體機能和體能的綜合考驗。
跆拳道實戰中腳踢進攻時一般使用的部位包括腳前掌、腳趾、腳背、足刀、腳後跟、腳後掌(腳跟底部)。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站立踢、跳動踢、助跑踢、轉身踢和飛踢等不同形式有踢法進攻,而且每種 踢法踢擊的部位各有不同。實戰過程中,運用腳踢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如對方所處位置、暴露的部位、防守的姿勢以及雙方的距離,選擇不同的踢法。腳踢時要利用步法保持身體的平衡,並有效接近對方做出踢擊動作。注意兩臂的防守。踢擊完成馬上回到准備姿勢,准備下一次的進攻和防守。腿的回位動作要快,以免被對方抓住或抱住。腳踢的練習方法主要是靠平時用各種腿法踢擊懸掛的沙袋,經過反復練習提高踢的力量,速度和高度。
跆拳道的」型」分為太極一章至太極八章,這是初學者必須熟習的基本動作,它的每一種型內涵都相當深澳,攻擊、防禦、進、退、閃、躲、逆、順等招式交互使用,變化無窮,是一種拳腳並用、可攻可守,甚至是一種要用頭腦的武術,而學習跆拳道更可以健身、強身、防身。 除了太極一場至太極八場,在經過按部就班、勤加練習,方能達到眼、耳、手、腳、心的全神貫注、靈活運用,進而再求深造-晉段。 晉段的型又分為:高麗型「初段」、金剛型「貳段」、太白型「叄段」、平原型「肆段」、十進型「伍段」、地跆型「陸段」、天拳型「柒段」、漢水型「捌段」、一如型「玖段」。此為世界跆拳道聯盟公認的標准型,從8級升至1級必須熟練太極一章至八章,從初段升至玖段必須精通以上各型。而上段者除了在熟練各型以及精通技術外,更注重在培養高尚的武德,以及鍛煉堅強的意志,以達到習武者的最高境界。
雙截棍也很好,威力大,易速成,攜帶方便,速度快!!
柔道一般只能一打一,而散打、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練好了一般可以一打3~6人不是問題~~(均指無武術功底)
把分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