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空管局屬於國家編制嗎
空管局屬於國家編制,中國民航空管系統現行行業管理體制為民航局空管局、地區空管局、空管分局(站)三級管理。
其中,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新疆七大地區空管局為民航局空管局所屬的事業單位,其機構規格相當於行政副司局級,實行企業化管理。
(1)空管局是否有統一制服擴展閱讀
主要職責:貫徹執行國家空管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民航局的規章、制度、決定、指令;擬定民航空管運行管理制度、標准、程序;實施民航局制定的空域使用和空管發展建設規劃;組織協調全國民航空管系統建設。
提供全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和通信導航監視、航行情報、航空氣象服務,監控全國民航空管系統運行狀況,研究開發民航空管新技術,並組織推廣應用;領導管理各民航地區空管局,按照規定,負責直屬單位人事、工資、財務、建設項目、資產管理和信息統計等工作。
B. 空管局服是什麼意思
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空管局的制服。空管局服就是空管局專門定製的服裝,叫空管局制服,每個人分發兩套,男女生的制服不一樣。
C. 空管是干什麼的
空管是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控手段對飛機飛行活動進行監視和控制,保證飛行安全和有秩序飛行的職業,需要有更強的職業感。
空中交通管制是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控手段對飛機飛行活動進行監視和控制,保證飛行安全和有秩序飛行。在飛行航線的空域劃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飛行情報管理區、進近管理區、塔台管理區、等待空域管理區等,並按管理區不同使用不同的雷達設備。
中國的空域結構由以下幾個層次構成:飛行情報區、高空管制區、中低空管制區。
原理:
1、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控等專業手段對飛機飛行活動進行監視、控制與指揮,從而保證飛機飛行安全和與使飛機按照一定線路秩序飛行。
2、在飛行航線的空域劃分為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飛行情報管理區、進近管理區、塔台管理區、等待空域管理區等,並按管理區的范圍與情況選擇使用不同的雷達設備對飛機進行管制。
3、在管理空域內進行間隔劃分,飛機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間隔構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礎。
4、由導航設備、雷達系統、二次雷達、通信設備、地面控制中心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完成監視、識別、引導覆蓋區域內的飛機,保證其正常安全的飛行。
空管能幹什麼?_空乘專業招生網 網頁鏈接
D. 航空公司 空管局關系
空管局和航空公司沒有行政隸屬關系。
空管局是指中國民用航空總局空中交通管理局(簡稱總局空管局),是民航總局管理全國空中交通服務、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航空氣象、航行情報的職能機構。(類似於地面中的交通警察,屬於政府機構中的行業管理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編制民航空管系統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建設計劃;制定行業規章、標准及規范;管理科研、培訓和人員執照;組織實施、監督航空器的日常運行以及飛行校驗;負責處理空管系統的國際事務等。
中國民航空管系統現行行業管理體制為總局空管局、地區管理局空管局、空管中心(站)三級管理;運行組織形式基本是區域管制、進近管制、機場管制為主線的三級空中交通服務體系。
空管局相當於交管局、是事業單位、空中交通管制員負責對飛行實施指揮,空管的工作包括放行許可、地面滑行引導、起降指令、爬升巡航下降引導等等,一般空管還要分塔台、進近、區調等席位。
航空公司是經營客、貨運輸的企業。(類似於海運中的船運公司、公路運輸中的貨運公司、客運公司)
航空公司相當於汽車運輸公司、是航空運輸的承運人、是盈利性企業單位,航空公司的員工包括飛行員、空乘、簽派、機務、地服等,其中簽派員負責飛行計劃、放行、監控、協調等。
E. 空中管制
空中交通管制就是防止航空器相撞,防止航空器與地面障礙物相撞,維持空中的交通秩序,保證有一個快速高效的空中交通流量.執行這項任務的人就是空中交通管制員(ATC,AirTrafficController)用一句俗話講,就是「空中交警」.
空中交通管制包含哪幾部分?
空中交通管制包含區域管制、進近管制、塔台管制和空中交通報告服務四部分。區域管制又包含高空區域管制和中低空區域管制,在有些地區這兩項職能由同一部門承擔。在空中交通流量較小的地區,進近管制和塔台管制是合二為一的。
中國空中交通管制的現狀.
(一) 空管體制。就全國來說,實行"統一管制、分別指揮"的體制。即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的領導下,由空軍負責實施全國的飛行管制,軍用飛機由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實施指揮,民用飛行和外航飛行由民航實施指揮。由於這一體制存在某種局限性,目前正在著手改革。就民航內部來說,空管系統實行"分級管理"的體制,即各級空管部門分別隸屬於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省(市、區)局以及航站。總局空管局對民航空管系統實行業務領導,其餘工作包括人事、財務、行政管理及基本建設等均由各地區管理局、省(市、區)局以及航站負責。
(二) 空域管理。全國劃設飛行情報區9個,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蘭州、沈陽、昆明、烏魯木齊以及台北飛行情報區。大陸上空劃設高空管制區28個,其中東北地區4個,華北地區3個,華東地區6個,中南地區8個,西南地區4個,西北地區2個,新疆地區1個;中低空管制區37個;絕大多數民用機場(含軍民合用機場)均設置了塔台管制區域。
(三) 空管設施。經過不斷的建設,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通信、導航、情報、氣象保障系統。通信保障方面,在全國絕大多數民用機場配置了衛星語音地面站和衛星數據地面站,每個管制單位裝備了2套以上的甚高頻對空通信台,部分對空通信薄弱地區配備了甚高頻轉播台,在我國東部地區實現了7000米以上甚高頻對空通信的覆蓋。導航保障方面,絕大多數民用機場配備了儀表著陸系統、全向信標和測距儀,大部分高空、中低空管制區配備了二次或一、二次雷達,在我國東部地區基本達到7000米以上雷達覆蓋。航行情報保障方面,正在建設航行情報自動化系統,航行通告及航行資料製作技術有了明顯改進。氣象保障方面,各機場配備了氣象觀測、預報設備,部分機場配備了氣象雷達、自動觀測系統、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設備,為航班飛行及時提供了所需的氣象資料。
(四) 人員素質。民航空管系統現有管制、航行情報、通信、導航、氣象等人員約12000人,其中管制人員約3000人。部分人員受過高等培育,其餘人員受過中等專業教育。特別是管制員培訓,各級一直比較重視,有專門培訓管制員的高等院校,有較為完整的管制員訓練大綱,有良好的現代化教學設施,有嚴格的管制員考核制度。管制員的訓練擬分三步進行,即養成訓練、資格訓練和提高訓練。養成訓練主要有中國民航學院、民航飛行學院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每年畢業200人左右。資格訓練、提高訓練由各級空管部門組織,通過跟班見習、執照考核、送國外培訓、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一個管制學員通常經過1-2年時間的培養,才能正式擔負管制崗位的值班。
(五) 管制方式。目前,盡管大部分管制區配備了二次或一、二次雷達,但管制方式還沒有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除北京終端區、深圳進近管制區實行了雷達管制以外,絕大多數單位仍採用程序管制,或者雷達監視條件下縮小間隔的程序管制。
中國空中交通管制的前景展望.
一) 要下大力理順空管體制。我國現行的空管體制是本世紀五、六十年代民航事業不發達的情況下形成的。在民用航空器急劇增加、飛行量迅速增大的今天,仍延續過去的空管體制顯然已不適應。1993年國務院、中央軍委確定了我國空管體制的發展方向,提出了空管體制改革分三步實施的目標。第一步將北京-廣州-深圳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揮試點,這一步已於1994年4月1日開始執行。第二步將全國的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揮,形成在國家空管委的統一領導下,民航和軍航分別對航路內外提供管制服務的空管體制,實現"一個空域內一家管制指揮"。1996年6月30日完成了北京-上海、上海-廣州航路交由民航管制指揮,這標志著空管體制改革第二步正式啟動。第三步,從長遠看,我國空管體制應仿效世界上先進國家的作法,採用國家統一管制的模式。這樣的改革思路和做法無疑是正確的,現在的問題是要加大改革力度,盡快實現第二、三步改革目標。就民航內部來說,空管體制並未理順,目前分級管理的方式,不利於形成集中統一的管制指揮,不利於系統配套進行空管設施建設。應當參照國際上的通用做法,研究建立統一管理、集中指揮的空管體制。
(二) 積極推進空域管理改革。目前我國空域管理手段相對比較落後,丞待加以改進。空域作為國家的重要資源,應該確保其安全、有序、高效率的使用。一是軍民航管制區域應盡可能一致。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軍民航管制區是完全一致的,而我國管制區劃分,民航與行政管理區、軍航與部隊建制范圍相掛鉤,這樣人為造成了管制區劃分不一致的矛盾。應從國家空域資源的整體考慮,科學、統一地劃分管制區,達到軍民航管制區盡可能的一致,這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利於軍民航相互協調的有效辦法。二是進一步改革飛行高度層。在國家空管委的領導下,我國航路航線的飛行高度層配備方法已完成了第一步改革,即飛行高度6000米(含)以下飛行高度層配備方法與國際標准相一致;6000米(不含)至12000米(含)飛行高度層由1000米縮小至600米。下一步改革,將按照國際標准,飛行高度9000米(含)以下飛行高度層採用300米;9000米(不含)至12000米(含)飛行高度層採用600米。這樣可以進一步增大航路(航線)的空中流量。三是合理改造航路(航線)結構。我國航路(航線)結構,是隨著民用航空運輸的需要逐步發展形成的,其走向受到軍用機場訓練空域的限制,轉彎較多,航班飛行不夠經濟。近些年,對北京、廣州、上海等繁忙地區的進離場航線進行了調優化,收到了良好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規劃、修改航路(航線)要著眼於國家的經濟效益,實行整體規劃,使城市間的航程盡可能縮短。此外,在空域管理上要靈活,在軍用機場訓練空域沒有活動時,應允許民用飛機使用,以提高空域的利用率。
(三)不斷改善空管基礎設施。首先要加強航路管制中心的建設,重點抓好北京、上海、廣州三大管制中心的建設。認真吸取先進國家建設大型管制中心的經驗教訓,堅決摒棄各自為政、各行其是的錯誤做法,採用統一的系統結構、統一的技術標准、統一的設備型號、統一的建設模式,為未來全系統的聯網打好基礎。二是繼續抓好雷達覆蓋和聯網建設,在"八五"建設的基礎上,在哈爾濱-沈陽-西安-成都-昆明一線以東地區主要航路上增設部分二次雷達,用於彌補盲區,重要地區及重點機場達到多重覆蓋。同時以管制中心為單位,將相關雷達實行聯網,進而為全系統的雷達信息聯網和實行雷達管制創造條件。三是加強通信網路建設,改善現有長途專線線路,建設光纜等地面通信線路,開通使用C波段衛星專用通信網,將現有衛星地面站擴容,新建KU波段衛星網,從而使民航管制移交、信息傳遞建立在迅速、可靠的通信基礎上。四是著手建設飛行流量管理系統,建立一個主控中心,若干個分控中心,主控中心設在民航總局空管局,分控中心分別設在各航路管制中心。用於對全國民航班機飛行實施有效的前期管理,及時疏導部分航路、部分時段空中交通擁擠的狀況,使空中航班始終處於有序、適量的狀態。
(四) 有計劃地發展新航行系統。空管系統發展新航行系統是一項重大變革,新航行系統方案已獲得國際民航組織第十屆航行會議批准,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對新航行系統有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和准備。美國、俄羅斯分別發射了GPS、GLONASS全球衛星系統,為新航行系統的發展和推廣提供了可能。我國空管系統發展新航行系統擬分三步進行,首先在2000年以前,主要進行新航行系統的試驗,在我國西部地區籌建新航行系統航路,提供試驗性服務,用於積累經驗;其次在2010年前,制訂並完善新航行系統標准和運行法規,完成現有飛機的改造,逐步建設新航行系統各子系統,與現行系統並存運行,並作為現行系統的輔助設施。再次,在2010年以後,全面發展推廣新航行系統,對現行系統進行根本性的改造,逐步與國際接軌。為航空部門與企業所企盼的捷徑飛行、自由飛行創造條件。
F. 關於空管
首先你搞清楚,空管是事業單位,航空公司是企業......
各個地方的都不太一樣,北京基本是4班倒,上兩休兩
濟南和上海好像是上一休兩,3班倒
基板就這兩種情況,當然看各地的要求
還有就是干2個小時至少休息半個小時,連續上班時間不得超過6小時
G. 空中交通管制員是屬於什麼類型崗位,是什麼單位,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空中交通管制員是指管制員執照持有人(簡稱持照人)具有符合要求的知識、技能和經歷、資格,並從事特定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人員。空中交通管制員是屬於航空公司的,屬於合同制人員,不屬於公務員。
空中交通管制員要求:
(一)最近6 個月內在管制員執照載明地址履行工作職責的時間不少於80 小時;
(二)熟悉所有與履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職責相關、現行有效的規則、程序和資料;
(三)按照《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崗位培訓管理規則》的規定完成有關崗位培訓並達到相關要求;
(四)上一個日歷年內接受了執照檢查並合格;
(五)上一個日歷年內進行航線實習一般不少於2 次。
拓展資料:如何成為空中交通管制員
想當空中交通管制員需要學空中交通運輸專業。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或者簽注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前應當按照規定參加體檢鑒定,完成規定的專業培訓,通過理論考試和技能考核,獲得必要的申請經歷,並取得相應的證明文件。
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以下簡稱民航局)統一頒發和管理。
H. 在機場和在空管局當管制員有什麼區別
職位本身沒有多大區別。但是空管局是管理機構,相對來說事情不多,但是機場的管制員就辛苦了,每天要做很多協調工作。
普通公眾會認為,管制員坐在塔台的玻璃窗前,指揮著載著數百人的大飛機在哪條跑道起飛、降落,在什麼高度上飛行,還有權決定某個航班先飛,以及停靠在哪個機位,「說一不二」,他們掌控著某個時點上民航空域里的秩序。管制員的工作強度大、相對枯燥,但薪水卻並不高。別說與飛行員比,實際上與航空公司做簽派等崗位工作的同學相比,收入也要低30%左右。
管制員的工作目標最根本的一條用三個字就可以概括:防相撞。這包括防止航空器之間以及航空器與其他障礙物相撞。天空雖然廣闊,但可以用來飛行的空間卻很有限的。客機一般都是沿著由無線電導航設備架設的航路飛行,這樣確保飛機可以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一旦偏離了航路,就可能迷失方向或者遇到危險。
天上同樣也會存在類似於地上的十字路口甚至更復雜的航路結構。每天有成千上萬架飛機在航路上穿梭往返,上升下降,為了保證飛機不發生相撞,管制員需要在它們之間配備一定的間隔,只有在大於規定的間隔時,兩架飛機才被認為是安全的。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又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空域資源,這就是管制員工作的難度所在。非常的損耗精力。
每天,管制員們坐在雷達屏幕前,密切監控著每一架飛機的飛行動態,通過無線電通信設備向飛行員發布各種指令,包括飛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等。最繁忙的時候,管制員需要同時指揮十幾架甚至更多的飛機,而且必須注意到每一個細節,任何的遺漏都可能成為安全隱患。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外,沒有專業院校多年的學習和實際工作崗位上長期的磨練也是無法勝任的。
2016年10月發生在上海虹橋機場的兩架飛機險撞事件讓事故的主要責任方——空管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記者的調查顯示,和民航飛行員擔負著幾乎同樣重大責任的空管員,不僅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而且薪酬水平僅為飛行員的1/5。
I. 空管局屬於國家編制嗎
應該是國家編制吧。
J. 中國民航空管是否是由部隊控制嗎
就全國來說,實行"統.一管.制、分別指揮"的體.制。即在國.務.院、中.央軍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的領.導下,由空軍負責實施全國的飛行管.制,軍用飛機由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實施指揮,民用飛行和外航飛行由民航實施指揮。由於這一體.制存在某種局限性,正在著手改.革。就民航內部來說,空管系統實行"分級管理"的體.制,即各級空管部門分別隸屬於民航總局、地區管理局、省(市、區)局以及航站。總局空管局對民航空管系統實行業.務領.導,其餘工作包括人事、財務、行政管理及基本建設等均由各地區管理局、省(市、區)局以及航站負責。
全國劃設飛行情報區11個,即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蘭州、沈陽、昆明、烏.魯.木.齊、三亞、香.港以及台.北飛行情報區。經2014年5月全國空管區域優化後,大.陸上空劃設高空管.制區(兼中低空管.制區)8個,分別為北.京管.制區、上.海管.制區、廣州管.制區、成都管.制區、沈陽管.制區、西安管.制區、三亞管.制區和烏.魯.木.齊管.制區;絕大多數民用機場(含軍民合用機場)均設置了塔台管.制區域 。
經過不斷的建設,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通信、導航、情報、氣象保.障系統。通信保.障方面,在全國絕大多數民用機場配置了衛星語.音地面站和衛星數據地面站,每個管.制單位裝備了2套以上的甚高頻對空通信台,部分對空通信薄弱地區配備了甚高頻轉播台,中.國國東部地區實現了7000米以上甚高頻對空通信的覆蓋。導航保.障方面,絕大多數民用機場配備了儀表著陸系統、全向信標和測距儀,大部分高空、中低空管.制區配備了二次或一、二次雷達,中.國國東部地區基本達到7000米以上雷達覆蓋。航行情報保.障方面,正在建設航行情報自動化系統,航行通告及航行資料制.作技術有了明顯改進。氣象保.障方面,各機場配備了氣象觀測、預報設備,部分機場配備了氣象雷達、自動觀測系統、氣象衛星雲圖接收設備,為航班飛行及時提.供了所需的氣象資料 。
盡管大部分管.制區配備了二次或一、二次雷達,但管.制方式還沒有進行根本性的變革,除北.京終端區、深圳進近管.制區實行了雷達管.制以外,絕大多數單位仍採用程序管.制,或者雷達監.視條件下縮小間隔的程序管.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