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台灣的高中和大學的校服是什麼樣子的啊···不會都是超短裙吧···
樓主日本動畫看多了吧...高中夏季制服雖然各校不同,不過大都要求要及膝,再短也不能短過膝上3公分會被教官抓的...(不過各校懲罰不同)
如果看到不合規定的大都是學生自己拿去外面改過,那服儀檢查的時候就會看到她們一直把裙子拚命往下拉了...
當然也有些私校的裙子本來就比較短(彷水手服),但這佔少數,至少我沒常看到
大學服現在幾乎看不到,不過據我媽說都是長裙
現在只有拍畢業照穿學士袍,不過..袍子嘛~都是一件比一件長...
B. 台灣中學生冬天穿什麼校服
這個各個學校有各個學校的規定~很早就沒有制式規定.
冬季校服大都穿長褲,長袖襯衫,有的短背心,外加棉質夾克或西裝款外套或者連身大外套等.
有體育課當天可穿體育服上學.
C. 台灣、香港的校服通常為水手服或旗袍
台灣以前的制服是: 女--白上衣跟藍色的深藍色的百摺裙
男--白上衣跟深藍色的褲子
台灣現在的制服大部分是改成很漂亮的水手服了!
不過有些學校並沒有改, 依然保持他們的傳統!
有一些學校是有請設計師設計或是自己跑去日本參觀然後回來自己設計!
我以前讀的國中學校,女孩子的制服已經改成是蘇格蘭裙的樣式,很漂亮說!!
而高中時,學校則是已經改穿水手服了!!
因為某一任的校長親自跑去日本參觀ˋ研究,然後回來自己設計校服~
所以自己很高興有穿到水手服....((自己的經驗))
D.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的校服
成功高中目前的校服有制服與運動服。早期台灣制服統一為卡其服,1989年成功高中以西裝為基礎換新制服,也帶動諸多使用卡其制服的學校更換新校服之風。
E. 水手服的介紹
台灣水手服是指台灣女學生穿的校服,類似於日本水手服,深得台灣學生妹的喜歡。
F. 台灣的高中校服是什麼樣的
一、高中校服一般分兩種:制服、運動服。
有些學校規定學生進出校門只能穿著制服,言下之意,體育服只能在學內穿著,上下學的途中必須穿制服。當然現在這種「傳統」愈來愈少,因為學生嫌麻煩向學校反映,學校多半順應學生方便而逐漸開放。
二、上衣下擺,不(愛)扎進裙子/褲子內
上面有人說,台灣高中校服和日本很類似,我個人認為,其實差很多。可能是氣候,或是同儕團體之間的流行,高中學生上衣下襬都不愛扎進裙子/褲子內。早年學校教官會抓,後來有些學校乾脆將制服設計成不用扎的款式。或是如今發禁都開放了,何苦計較制服上衣下襬扎不扎,現在學校也不太管學生扎不扎衣服下擺。
上面的中侖高中制服卡通圖案,實際穿著如下圖:
G. 台灣大學的校服是啥樣的
根據大學生自治精神,都穿便服,哪有制服?只有畢業時要穿學士裝。
H. 在台灣待過的進,請問台灣女高中生的校服是不是跟日本的的差不多啊
不一定吧..因為台灣的高中制服有很多種樣式,要看是那一間學校。台灣台北最好的學校是"建中"(專收男生)和"北一女"(專收女生)。但這兩間的制服都不怎麽好看,尤其是北一女的制服穿綠色的像青蛙一樣,所以,她們有個外號叫"小綠綠"。有些不好的私校制服反而比較好看。
I. 哥,打擾了,我想了解一下台灣人平時對穿著上有什麼要求嗎
台灣人的穿著打扮跟上海、北京以及大陸其他城市的居民差不多,若要較真,頂多就是因氣候、環境、習慣的差異導致了一些細微的差別。倒是同樣在島內,由於地域、階層、修養和年齡的不同,人們的衣著也各自不同。
台北的上班族,男的西裝革履,女的裙裾飄飄
台灣北部地區人們的穿著要比中南部的人更講究一些,可能是因為北部地區,尤其是台北縣、市的都市化程度高,競爭激烈,收入也高。有意思的是,國民黨和親民黨的人士,平時也比民進黨和「台聯黨」的人士更講究衣著,民進黨的有些官員實在不修邊幅,西服皺皺巴巴的,一樣在大庭廣眾之下拋頭露面,不過倒是顯得「平易近人」。而國、親兩黨的有些官員,只要在公開場合露面,總是衣冠楚楚,但是卻難免讓人敬而遠之。
台北的上班族,給人的整體印象是,男的西裝革履,女的裙裾飄飄。無論是在公務機關,還是在公司行號,無論位居要津,還是普通百姓,無論穿中裝,還是著西服,台灣的人們都比較注重儀容儀表的整潔。從他們落落大方的舉止中,可以看出這已經形成了習慣。
台灣的中小學生,無論在中南部,還是北部地區,都是穿校服上下學,有的學校連書包都整齊劃一,衣服和書包上面寫著學校的名字,雖然各校校服款式不同,但都顯得干凈利落。所以,到了放學時刻,穿著清一色校服的男女學生從學校蜂擁而出,就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台北女性流行穿旗袍
上班、上學需要一本正經,閑暇時間卻可以盡情放鬆。這時,台灣人大都又以另外一種形象出現。人們穿上各種運動服和休閑服健身娛樂、飲宴應酬,學生們就更隨意了,可以穿上各種光怪陸離的衣服,戴上五花八門的佩飾,呼朋引伴,招搖過市。尤其是在台北市的西門町和華納威秀影城等青少年喜歡扎堆游樂的地方,穿奇裝異服者比比皆是,有些「美眉」穿著清涼、前衛,頗有「衣不驚人死不休」的架勢。
這些年,大陸的發展一日千里,尤其是上海的發展在台北人心中激起陣陣漣漪,台北人除了時興吃上海菜,學說上海話,女士們還流行穿旗袍,到上海請老師傅量體裁衣雖然價格不菲,但穿在身上的滿足感又豈是錢所能買到的?
由於氣候和地理位置的關系,台灣大致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話雖如此,台北人怕冷的景象我還是領略過。去年12月,一股寒流來到台灣,寒風過處,氣溫驟降,最低只有7攝氏度,最高14攝氏度,這可把台北人凍壞了,大家紛紛穿起了皮衣、裘衣和羽絨服,還戴上了圍脖,穿上了皮靴,以至於單衣薄褲的我們竟成了異類。看著他們防寒過度的誇張舉動,我們暗暗發笑。
台灣商場有很多大陸產的服裝
跟大陸城市一樣,台北也有許多賣衣服的地方。大的百貨商店一般都賣名牌,尤其是新近落成的百貨商店「京華城」,堪稱「世界名牌服裝博覽中心」,裡面的名牌服裝數不勝數,大部分價格都高得令人咋舌,尤其是新上市的應季服飾。因此,在這些商場,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只有在換季打折的時候,才會人頭攢動。不過,人家的打折是真打折,我就在打折的時候買過衣褲,同樣的東西,比北京劃算多了。
近來台灣百貨商店還有不少中檔名牌服裝,如果翻開領子看產地,往往寫著中國大陸。這個時候,售貨小姐就會笑眯眯地說:「是你們那邊產的啊!」小的服裝店和攤販,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東西便宜,老闆又有人情味,容易留住女人的腳步。除此之外,年輕人聚集的西門町和各大夜市,除了賣吃的,就是賣穿的戴的,款式新潮,價格低廉,很受青年人喜歡。
值得一提的是,台北還有一處聞名遐邇的成衣批發市場,如今雖然風光不再,但是台北市政當局還是在想方設法恢復其舊日的風華,這就是位於台北老城區———萬華區的大理街成衣批發市場。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台灣人的生活還相當困苦,為了生計,許多人把成衣廠裁剩的碎布拼接成大塊,再做成衣服,拿到路邊叫賣,由於價格便宜,很有市場。60年代後,大理街開始聚集起許多成衣加工廠,並開始由零售轉為大量批發。一路發展下去,在1988年前後形成高峰。那個時候,萬華火車站及大理街一帶的成衣批發商家,最多達到2000多家。大理街風光難再,近年來倒是另外一處叫做「五分埔」的地方,由於成為新的成衣大賣場而聲名鵲起。那裡的衣服雖然不精緻,但是時尚、前衛,惹得一些藝人也經常徜徉其間「淘貨」。
走在台北街頭,常常能看到特別的綠色鐵皮櫃佇立在人行道上,上面寫著「舊衣回收」。這是台北市的福利組織設立的,所回收的舊衣服經清洗、消毒後用來無償接濟生活窘迫的民眾。舊衣服用來獻愛心,真可謂物盡其用了。
J. 台灣師大附中女生冬天校服是怎樣的
請問你要高中部還是國中部的?
基本上台灣冬季學生制服幾乎都是穿長褲
顏色和夏季制服一樣
目前找到比較清楚的照片
有更清楚的到時候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