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旗袍風尚再起,在保留旗袍傳統風格的同時,又與其他時尚元素融合,形成全新的款式和色彩魅力,旗袍裙的款式和色彩設計也越來越豐富,如果想讓自己的裝扮更有吸引力,今年可以試試旗袍裙,刷新個人形象,洪金寶的老婆高麗虹不愧是港姐,170cm標准旗袍身材,打扮成中年范兒,洪金寶的「模範老婆」太驚艷了,身穿1.7米長的金色旗袍,大長腿看起來酸酸的,金色和亮片具有相同的質感,雖然兩種元素的類型不同,但表現出來的氣質是相似的,亮片是金屬製品,可以覆蓋整個裙子,覆蓋面料,增加表面亮度,讓裙子散發出現代時尚感,金色原本是金屬的顏色,所以把它放在亮片上,實現了原始氣質和質感的襯托和展示,金色亮片增加了裙子的華麗感。
薄紗旗袍在古典美的基礎上融合了一層朦朧的氣息,薄紗可以作為旗袍表面的覆蓋面料,提升視覺魅力,對於超重的女性來說,薄紗覆蓋的旗袍更適合,旗袍有修身養性,而薄紗沒有這樣的特點,薄紗更寬松,有助於隱藏身材,緞面旗袍是一種具有特殊織物質地的旗袍,表面質地如絲般柔滑,類似復古絲綢和緞面,更能展現旗袍的奢華感,緞面旗袍的表面可以進行彩印裝飾,圖案可以賦予旗袍新的時尚魅力和意義,可以選擇傳統大方的圖案,也可以選擇基本簡約的現代圖案,設計的吸引力還不錯,但在展示的時尚風格上有一定的差異,無論是復古的旗袍,還是摩登的旗袍裙,穿搭搭配的簡約魅力和時尚感染力都不容忽視,旗袍適合日常生活和活動場合,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短款款式,設計要相對低調一些,一些;但對於活動來說,你可以選擇更長的款式,誇張而隆重的設計更能吸引眼球。
Ⅱ 你怎麼理解中國的旗袍文化呢
一位大學生曾經很困惑的問:是不是穿上旗袍走秀就代表了旗袍文化?
旗袍文化其實很簡單,了解一點旗袍的歷史,學一點旗袍的禮儀常識。懂得如何選對適合自己的旗袍,並且知道不同場合下的旗袍選擇,每天盡量給自己營造一小時安靜的氛圍看書,聽音樂,喝茶。哪怕每天能有半小時安靜的氛圍!一年365天的積累是一個不可小覬的氣質修煉的過程。問題是,你能堅持嗎?
能駕馭一件適合你的普通旗袍,要遠比你擁有多少價格昂貴的旗袍重要的多!
Ⅲ 古代舞姬跳舞時揮舞的綢帶有名字嗎
水袖:戲曲服裝中的蟒、褶子、帔等袖端所綴一尺上下的白綢。以其甩動時形似水波紋而名。水袖技術是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演員可利用它表現人物的性格、感情和增加形象美。
巾舞得名於舞人的舞具——巾。它的由來可能與周代的《鞞舞》有關,《鞞舞》是手持五彩繒而舞。漢代祭祀後稷的靈星舞還用這種五彩繒作舞具。巾舞在漢代稱為《公莫》,這是因為歌辭首句有 公莫 二字,它流行的地區很廣,時間很長,是漢代著名的雜舞。漢畫像石(磚)中,多有反映巾舞場面的。從畫面上看,舞人所持的雙巾有的等長,有的長短不一,舞姿熱烈奔放。有樂隊伴奏,以鼓為主,並有拊掌而歌者。這說明是有歌辭可供演唱,而且是比較注重節奏的舞蹈。山東安邱縣的一塊漢畫像石上,刻有一舞女高髻細腰,穿著分為四片的舞裙,裙長及地,雙手各持一巾而舞。巾舞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還附會了一個動人的歷史傳說。相傳鴻門宴上項庄舞劍,項伯以袖隔之,使他不能傷害漢高祖劉邦,而且對項庄說: 公莫。古人相呼曰' 公' ,雲莫害漢王也。今之用中,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 (《宋書·樂志》)。
長袖:長的衣袖。多指舞衣。 漢 傅毅 《舞賦》:「羅衣從風,長袖交橫。」 南朝 梁 顧野王 《舞影賦》:「圖長袖於素壁,寫纖腰於華堂。」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妬寵而負恃,爭妍而取憐。」明 高攀龍《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長袖善舞,多財善賈,博而收選,擇而使又何害乎?」
靠:戲曲服裝。劇中古代武將的鎧甲。身分前後兩塊,滿綉魚鱗紋。腹部稱「靠肚」。護腿兩塊稱「靠牌子」。背後插三角形小旗,稱「靠旗」。不用靠旗的稱「軟靠」。女將穿的「女靠」,身下綴數十根彩色飄帶,內穿襯裙。
行頭,是金、元時起對戲具的統稱。《揚州畫舫錄》稱「戲具謂之行頭,行頭分為衣、盔、雜、把四箱」。
衣箱,分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大衣箱包括各種長短袍服,如蟒袍、官衣、開氅、帔、褶(音學)子、八卦衣、坎肩、斗篷、青衣、宮裝、旗袍、雲肩、飯單、袈裟等,還要兼管玉帶、朝珠、扇子、牙笏、手帕、腰巾和喜神(彩娃)。二衣箱包括各種武裝人員的裝束,如箭衣、馬褂、大靠、茶衣、腰包、抱衣、打衣、制度衣、大鎧、猴衣以及扣帶、鸞帶、絲絛等。三衣箱即演員所穿內衣、厚底靴、朝方、彩鞋、旗鞋、雲履、福字履、彩褲、胖襖、僧鞋、薄底靴、大襪、青袍、龍套衣及塑形用品。
盔頭箱,主要是盔、帽、冠、巾四種。如帥盔、霸王盔、夫子盔、蝴蝶盔,紗帽、氈帽、羅帽、風帽,鳳冠、如意冠、九龍冠,扎巾、軟夫子巾、文生巾、高方巾、員外巾。此外還有演員頭上所戴的網子、水紗、雉尾翎、狐尾、甩發、髻發、耳毛、發髻和各式各色的髯口,如黑、黲、白、紅、紫色的滿、三綹、扎、八字髯、一字髯等。
雜箱,指彩匣子、水鍋和梳頭桌。彩匣子是為男角色面部化妝、抹彩、勾臉、卸妝、洗臉所用。梳頭桌是專為旦角梳理大頭、古裝頭、抹彩、貼片子、插戴銀泡子、翠泡子、鑽泡子和絹花等飾物所設。
把箱,即旗把箱。從刀、槍、劍、戟等各種兵器到桌椅、板凳、帳幔和山、城、墓、碑等景片;從文房四寶、印信、茶酒器皿、令旗令箭、馬鞭、車、船、風、火旗到聖旨、香案、旗、鑼、傘、報和劇中特定道具,如家法、手銬、銅錘、棋盤、笛簫等都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道具。
一套完整的行頭,在演出時均有一定的使用章程和規范,如衣箱上的十蟒十靠都必須按上五色和下五色,即紅、黃、綠、白、黑、藍、紫、粉、古銅、秋香十色的順序擺放;後場桌上的道具必須根據戲碼的變換而變換。以保證演員穿、扎、戴、掛、拿,有條不紊地進行。
中國戲曲服裝,最初有一部分是參照了歷史上的服制而加以採用的,如見於明傳奇的「晉巾」即是晉代的葛巾,「唐巾」即唐氏的頭巾,明代稱為「進士」、「巾」;「方巾」是明初開始有的。它們都不是毫無歷史根據的。但由於戲班條件的限制及其它原因,似乎不太可能每演一次戲,便考訂一次歷史服制而重新另做一套。大約前次演戲使用的服裝,等下次演另一劇目時,仍照樣穿戴,也許再加進點什麼新的行頭。久而久之,就將各個時代的服裝熔鑄—護形成了中國戲曲特有的一套服裝體制。總之,只要觀眾相信是古代服裝,給人以+種歷史感就可以了。當然,什麼腳色穿什麼服裝也不能錯亂,「寧穿破,不穿錯」;顏色的調配也很講究,同場腳色的服色要協調、亮眼不能雷屙。戲曲服裝(包括靴帽在內)統稱「行頭」,約分為五類:蟒、靠,帔、官衣、褶子。蟒,圓領大襟,用金銀絲線綉滿龍紋,有黃、白、綠,絳諸色,是帝王將相穿的官衣,女子穿的叫「女蟒」。靠,是將士穿的鎧甲,據載:隋文帝時有「百姓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的事(見{;隋書}),最初是畫在衣服上的,現在是用金銀絲線綉滿魚鱗紋,象徵金鐵之形;背後插有四面小旗,稱「靠旗乙不插旗的叫「軟靠」,女將穿的叫「女靠」。蟒靠種類繁多,舊有十蟒十靠;顏色分上五色、下五色。官衣,主要分紅藍二色,樣子和蟒差不多,但不綉花,圓領大襟,是官員穿的官服。褶子,用途很廣,分硬.軟,花…素四大類,又按顏色不同分十種,大領大襟,帶永袖。主要是老百姓的便服,但皇帝貴族也可穿。褶子加上雜色布叫作「富貴衣」(乞丐所穿)。此外,服裝名色還有侉衣,箭衣,馬褂、旗袍等多種。
戲曲中的冠帽,種類也很多。帝王戴王帽、平天冠、九龍冠等,將土戴帥盔、虎頭盔等;官員戴紗帽(又分長翅、尖翅……);勇士戴羅帽(又分硬;軟、花、素)扎巾等;書生戴文生巾;員外戴員外巾,以上各種穿戴的樣式、顏色,都是根據人物的身份,晶級或性格來配備的,不能亂用。
以上所述服裝和道具,到了明末清初在戲班裡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規制,崑曲班的行頭分為四箱,「衣箱」(又分大衣箱與布衣箱),包括袍,蟒、衣、裙諸物;「盔箱」,包括各種冠、巾、盔、帽;「雜箱」,包括各種髯、靴,襪、旗,帳,燈。扇。香,燭、樂器諸雜物;「把箱」,包括所有鑾儀、兵器等。這套規制的奠立,是前代舞台積蓄的結果,中國戲曲的舞台裝置、服裝、道具,通過這種規制而總其大成。後來京戲在這個基礎上又形成了五箱一桌:「大衣箱」(包括副大衣箱)、「二衣箱」,「盔頭箱」、「旗把箱」,「梳頭桌」(女腳色用的發髻、簪環.珠花等物都屬於梳頭桌)。京戲的這套規制基本上沒有超出崑曲的規范,不過種類更加豐富,分類更加細密了。
Ⅳ 贊美旗袍的詩句有哪些
1、《旗袍》
高貴恬靜,彰顯麗人的綽約。
多彩細膩的旗袍,
充溢靈性,溫婉閑適。
從春秋開始,
款款流芳,
布滿東方女子的神韻。
中國旗袍,一脈傳承的美,
婀娜春光外泄,
旗袍,將唐文化的精髓,
一個王朝的豐碩,
雍容華貴,大氣端莊,
如織如縷地,
盛放在歷史的情深處。
玫瑰的絢爛,
江南的婉約,
暗香淺流,曲線畢露。
從妖艷嫵媚,
到內斂的淑女風范。
不同的女子,
賦予旗袍,不同的氣質。
輕裹一襲旗袍,
旗袍如花,妝點女人生活。
旗袍如夢,演繹詩意人生。
旗袍如泉,從容滋養愛情。
一抹雲煙,一泓彩霞。
女性成就了旗袍,
旗袍落戶這里,
奼紫嫣紅,輕舞起中國風。
矜持和高貴,
美總是如影隨形,貼緊女人。
嘗遍人間冷暖,
歷經時代沉浮,
撫琴通情,穿袍知性。
冬色難抑民國風,
每一款旗袍,無不浸透。
東方女性的神韻,
在盛開和凋零之間,
旗袍盛裝清風和明月,
也傳遞著流雲和知音,
像水中的明月,
像隱秘的花朵,
永駐女人身體,永藏男人靈魂。
時光逆襲,
女神優雅地慢慢變老,
不同的旗袍,
不同的時代,
玲瓏的旗袍,聯袂演繹。
東風女性的魅力,
伊人美在中國,
那一份端莊,
浸透生命價值的精彩。
2、《身著旗袍的女子》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
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裡,
身著旗袍的女子,
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4)古典美廣場舞旗袍賦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Ⅳ 最顯身材的改良版旗袍,你覺得怎麼穿才好看
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起,旗袍便開始流行了起來,旗袍穿著既經典又時髦,也成為了當時女子們最為普遍的服裝。就在最近兩年,開始流行起了旗袍連衣裙,它是旗袍的改良版,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只有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才會穿,或者是拍照發朋友圈,但其實不然,旗袍是可以在平時的日常生活穿的,沒有必要劃分的那麼清楚,只要你想穿就可以穿,不用分場合。經過改良過後的旗袍,怎樣穿才會顯得小姐姐們好看呢?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說說吧!
這件旗袍的另一個設計是蕾絲花邊,蕾絲花邊將女性的模樣與氣韻都勾勒在這件改良過後的旗袍的每一個細節里,它的手法也是十分的挑剔,小姐姐穿起來看著像是從畫里走出來一樣,蕾絲花邊給這件旗袍賦予了溫婉的古典韻味,我們可以看到小姐姐穿的這件旗袍的開叉是那種比較高的開叉,從中會有一種隱約的風味,這蕾絲花邊讓旗袍的美充滿了無窮的魅力與無限的誘惑。你們覺得小姐姐穿的這身蕾絲花邊無袖旗袍怎麼樣呢?好看嗎?
Ⅵ 中國旗袍美在哪裡
旗袍屬衣中貴族。雅緻、精巧、性感、嫵媚,勾勒出女人的一派風情。
旗袍既端莊內斂,又充滿誘惑意味,不經意間的若隱若現,徘徊在「色」與「戒」之間。
旗袍最能體現東方女子之韻味。旗袍的款式多樣,花色各不相同,不同的旗袍能演繹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女子也能賦予旗袍不同的氣質。
Ⅶ 穿旗袍的媽媽,都美成了什麼模樣
印象中的旗袍總是出現在江南的三月,而我就是一個地道的江南女子,穿了絲綢的旗袍,撐著一把油紙傘,行走在白牆青石的小巷裡,有雨,絲絲細細地飄散著,朦朧中縈繞而來的是清香的紫丁和未名的暗香……
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既有著東方傳統古典韻味,又有著時尚潮流元素,可謂是中西合璧的精華。
纖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纖細動人的韻致,飽滿的女人則能穿出盈潤的味道,每個女人都會有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
穿上旗袍的女人,一定是女人中的精品!旗袍賦予了女人風情,女人賦予了旗袍靈魂!
旗袍為女人而生, 女人為旗袍添彩!
旗袍是安靜的,無論你是多麼活潑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會慢慢地靜下來,它給你帶來的滿足與心安,會讓你充滿自信,充滿嫵媚,充滿誘惑。
絕代只西子, 眾芳惟牡丹。 霓裳唯旗袍, 氣韻染芳華。
古典時尚風,旗袍優雅行。
穿上了旗袍生活就變得美美的
花兒一樣的人生,雖然它總會凋零,但是好好珍惜它,它將會是綻放得最美麗的一朵!
Ⅷ 大家覺得演員藝人里穿旗袍最美的是誰
娛樂圈女明星衣架子身材比比皆是,但能把旗袍穿出韻味氣質的,那還真是不多。
讓我驚艷到,首先是劉詩詩。還有《色戒》中的湯唯,在這部影片中,湯唯也是以旗袍造型居多,配上復古的手推波紋的發髻,可以說完美的展示出了民國時期女性的美感。湯唯的高挑身材和氣質,更是將旗袍詮釋的非常到位,而且,這部戲中旗袍的顏色多以暗、冷色風為主,拋棄了艷麗的色彩後,使得整體感覺更加優雅有成熟女人的魅力。
Ⅸ 問一下,秀觀唐「中尚裝」是什麼意思
「中尚裝」即中式改良時尚女裝,它繼承了中國服飾美學中綉藝的經典,且融入當代潮流時尚感設計,賦予旗袍精緻優雅古典美的同時,還兼具時尚新穎的現代美,展現東方女性獨有的高貴端莊 、典雅細膩、嬌柔嫵媚的高雅氣質。
Ⅹ 你覺得旗袍美在哪裡
傳統旗袍賦予女人的美是古典的,是韻味的,更是中國特色的。而現代旗袍,在繼承了傳統旗袍的版型韻味上,還進行了創意的改良,不僅融合了新時代的清新原宿風,更有古典與新奇碰撞的火花,賦予了穿著的女人更多不一樣的特質,不如來猜猜它是怎樣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