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校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近代學堂,當時校方已開始發給學生統一的衣服、帽子、靴子,並從傳統服裝漸變為西式制服。1920年後,中國各地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服,如北京大學明文規定必須穿長袍。之後標准校服演變為男生著中山裝,女生穿陰丹士林旗袍。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菁菁校園,無處不張揚著春潮熱力;年輕的歡聲笑語充斥著每一個角落。而校服——正是這飛揚青春最直觀、最生動的載體,是校園里永遠流動的風景。近百年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灼灼生輝。
⑵ 八十年代的校服是怎樣的
冬裝運動服=太空服夏裝運動服=志願者服秋天的禮服=打工服,工作服西裝。丑到無語夏裝裙子帶你回到八十年代惠州衛校的校服是五十年來從未改變過的 還行
⑶ 你覺得80年代的校服怎麼樣
80年代的校服記憶就是藍色、寬大,也稱為面口袋,但也是一種歷史的記憶,現在的校服款式就多了,也越來越好看,我們的是同桌的你的
⑷ 東莞哪個高中是紫色校服
16中、13中、1中都有紫色校服。
校服(拼音:xiàofú)是學校規定的統一樣式的學生服裝,中小學學生普遍穿著。
校服最早起源於歐洲。學校為了規范管理,統一的著裝。一般在學校的重大活動中會要求學生統一著裝,一般學校校服有該校校徽,也直接影響到學校形象。在學校的日常生活中,穿上校服能夠展現學生精神抖擻、活力飛揚的一面,也是學生青春時代的專屬標志。
起源發展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使富裕的學生不會去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對於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校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家長對服裝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著許多的主要缺點,比如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校服的質量不佳,容易掉色發霉,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不方便補訂等等。
自從辛亥革命以來,校服的變遷追隨著歷史的腳步一路蜿蜒前進,承載著我們每個人少年時代幾乎全部的歡笑和淚水,在我們記憶里熠熠生輝。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辛亥革命雖然沒能把中國從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成功解救出來,卻大開大闔地打破了幾千年來「人分五等,衣分五色」的舊時代衣著制約。新文化運動的春潮更是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
三十年代: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三十年代出現的旗袍款校服,逐漸代替了原本的裙衫式制服,而三十年代也是旗袍最為流行的十年
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在建國之初,全國人民自動穿起藍色、灰色的幹部服、列寧裝、棉大衣。長衫馬褂至此基本退出歷史舞台。58年以前,風氣還是比較寬松的,大學女生還會穿著彩色呢子大衣,楊沫的《青春之歌》講的就是這段時期的事。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接二連三的「運動」抹煞了錦綉河山的絢麗色彩,稍微鮮艷、新穎的衣服都受到了壓制,看看這時期的學生吧,草綠色的舊軍裝就是他們最主要的色彩。(但這可不算校服,這段時期「校服」這個詞從我們國家消失了)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改革開放後,我國的服飾終於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春天,在80年代後期,「校服」這個字眼,也逐漸重回我們的視線。一開始比較散亂,校服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有校服也是一個學校一個樣,沒什麼統一的要求。
九十年代及二十一世紀初:運動校服一統天下
此時中國大陸的校服普遍以運動服為主,顏色主要有藍,紅,綠,白等,面料以滌蓋棉,金光絨等為主。這在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上起到了主要作用。國家教育部在1993年就下發文件,要求加強中小學生著裝工作。
二十一世紀:制服式校服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籠統的運動校服已經滿足不了學生及家長們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韓版,制服式的校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
制服能一定程度上傳播社會禮儀文化,培養孩子的社會規范性。美觀、舒適、安全是制服的主要表徵,制服設計中加入一定的時尚元素,既不失制服的規范,又能凸顯孩子的青春活力,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各地以學校為單位或者是在一定區域內學生統一穿著學生裝已實行了近二十年。
2014年教育部批准在北京服裝學院成立全國中小學學生裝(校服)研究中心,開展學生裝(校服)相關標准研製工作,中心正在著手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中小學生人體尺寸資料庫,在大量採集中小學生人體尺寸的基礎上,分析歸納體型特徵,錄入到體型資料庫。二是研究運動中的中小學生的體態、體表、尺寸變化特徵,建立服裝的放鬆量,進而建立服裝號型標准,這個標准需要保證標准號型的人體覆蓋率。三是開展服裝工效學方面的研究,特別是研究運動過程中,中小學生的生理變化特徵、溫濕度的變化特徵,這樣可以結合面料的特性,比如排汗好、透氣好的面料,以保證服裝的舒適性;再比如某些部位,運動時,變化尺寸大的,就需要彈性更好的面料。如此,設計出來的服裝既能夠合身,又舒適,更重要的是服裝對人體能起到保護作用。
國家標准
2015年6月30日,國家標准委批准發布國家標准GB/T31888-2015《中小學生校服》,此為中國首個專門針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國家標准,標准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校服直接接觸皮膚的部分棉纖維含量標稱值不低於35%、甲醛和PH值達到紡織品B類要求、衣領處不允許縫制任何標簽提升舒適度的細節要求。
⑸ 每個學校都有校服,這種衣服款式是何時流行的
校服指的是,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和要求,全體學生必須在某規定時間內穿上的服裝。在我自己的記憶里,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學校有重要領導蒞臨檢查的場合,或者某一盛大活動比如運動會或者校慶,在這些特殊場合里,全校學生穿上統一的校服,顯得整齊劃一,鄭重而又有氣勢。但是,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方便管理,要求學生每天都穿上校服,而且某一行政區域,有時候校服款式一樣,顏色各異。這就是為了避免同齡孩子互相比較的原因,減少攀比現象出現。那麼,校服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並逐漸流行起來的。
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款式不一、顏色各異的運動服校服,則流行於九十年代,並延續到今天,經久不衰。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第一個是運動服方便舒服,跟我們的運動精神相匹配;第二個原因就是統一著裝,勝在提升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利於樹立學校的形象。1993年,國家頒布了正式文件,開始要求學生統一著裝。所以說,校服的歷史很悠久,但是正式記載在文件里,始於1993年。校服的改良歷史,也伴隨著我國每一代少年的成長,在記憶長河裡熠熠生輝。
⑹ 80年代90年代00年代,你最喜歡幾零後的校服
80年代,90年代,00年後,現在的校服越來越漂亮了,應該是00後的校服,最好看
⑺ 你覺得中國校服有什麼特點
中國校服的特點著裝統一,多以運動服為主。
首先中國學生校服多數以運動服為主,少數的貴族或私立學校已更新為西式制服。受毒校服事件的影響,很多學校正在不斷改進校服的款式和質量。其次中國學生校服是學校的主流色彩,中國的學生校服設計不僅要符合現代校園整體文化氛圍,還要符合學生們的要求。所以中國學生校服沒有過分華麗和繁瑣的裝飾物比較簡簡潔統一。
其次中國學生校服是學校的主流色彩,中國的學生校服設計不僅要符合現代校園整體文化氛圍,還要符合學生們的要求。所以中國學生校服沒有過分華麗和繁瑣的裝飾物比較簡簡潔統一。設計時充分考慮校服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對於一些冬季校服比較薄的學校,可在校服內增加毛衣等保暖衣物。部分學校還有春秋季校服,其厚度介於夏季校服與冬季校服之間,增加學生的選擇餘地。對於不同季節的校服,除特定場合外,學校一般允許學生自由搭配。這樣不僅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加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同學之間的攀比現象,減輕同學的經濟負擔。
⑻ 80年代的校服和90年代的校服你更喜歡哪一個年代的校服
80年代的校服和90年代的校服都有屬於各自的風格。相對而言,90年代的校服是更加的好看。
⑼ 將校服誤當成制服,近年我國的校服款式都有哪些改革
我國的校服一直都很普通,可以說是很保守了,這其實也沒什麼不好,不影響學習,只是不是那麼出彩。
近年我國校服也有改變,從媽媽時代,顏色都不怎麼變化到已經嘗試過多種顏色搭配,像我小學一直一套校服不變,知道畢業,初中就開始變化,初一穿白色杠,初二穿紅色杠,初三穿黑色杠,已經有了年級的區分。
對於學生黨來說,這可能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吧?終於有人提到要把校服改美了,曾經的我們,總是幻想著我們穿校服的樣子是這樣的......
近年來,隨著修改校服樣式的呼聲越來越高,小部分地區、學校也開始了對校服的改革。一些學生公認比較時髦,家長認可的校服基本都是受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影響,以西服、襯衫、馬甲、短裙為主。
在我看來,我國的校服款式一直都有變化和創新,不在拘泥於保守的運動服,也有了裙裝和短褲,甚至有了領帶和蝴蝶結的設計。
⑽ 最早校服 圖
中國校服百年歷史http://bbs.xiasha.com/thread-217-1-1.html(附圖片)
中國校服百年歷史
大辮、小帽、長衫,一個舊時窮讀書人的形象就這樣站在了您的面前。在燈光的照射下,我悠閑地踱著步子,頃刻間,彷彿回到了清朝,我想一切都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惟有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使我們顯得年輕。
穿上這身學生裝,戴上從沒嘗試過的假發,化上前所未有的濃妝……看著鏡子里的我,陌生得連我自己都不敢認了。同事說:「你像劉和珍!」可惜我從沒有過學生領袖的經歷,但這一裝一扮,倒使我體味了當年學生們的愛國激情。
從小到大,我最留戀我的學生時代。常幻想能時光倒流,再過把學生癮。如今,搭乘「時空之舟」讓時光倒流了好幾十年。我身穿老式學生裝,頭戴學生帽,渾然一個投身革命的熱血青年。我嚴肅表情,說聲「振興中華任重道遠」,我挺直腰桿,喊聲「新長征路上再見……」
扮演的是一個五六十年代充滿理想主義的中學生。我先坐著拍了幾張後,又向天花板發起了沖擊———蹦起來又照了二十多次。照片一沖出來,大家與我一起驚呼:天!怎麼蹦得那麼高!因為我喜歡那個年代———唯美,單純。
我有興趣去體驗那個穿黃軍裝的年代,它給我的感受是簡單的樸素和熱情。想想今天,慶幸自己生在這樣一個時代,至少我們有脂粉和各種時裝可以裝點自己。
颯又不敢颯,更重要的是不知怎麼颯。八十年代初的學生就是這個樣子。我拿到了一件夾克衫,把襯衫的領子翻在外邊,腳上是雙「片鞋」。那個年代颯的極限就到這兒了,人們對服裝的想像空間有限。多虧那時我還年紀小。
分配到的服裝是90年代十分流行的牛仔服。從鏡子里彷彿看到了高中時代的我。洗得發白的牛仔褲、牛仔服、豎起的領口、旅遊鞋,這一切現在看來真是又好玩又親切。因為塑造的是中學生形象,所以一定要耍帥、扮酷。
中國百年各時代的校服http://bbs.tiexue.net/post_920029_1.html(附圖片)
中國百年各時代的校服
從辛亥革命到二十年代:制服式校服首次出現
三十年代:中式旗袍在校園內得寵
接下來是四十年代,延續了三十年代的服裝風格。
五十年代:比較隨意,缺乏特定校服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舊軍裝
八十年代:校服重新出現
九十年代:面口袋校服一統天下
作為少男少女的「校服」,卻也真是讓人提不起精神;於是學生的反抗聲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二十一世紀。面對著這越來越美麗的世界,大家有理由期許一個百花齊放的校服時代
得到贊譽的校服展評會,但不少師生認為這些款式華而不實
我國百年校服史http://www.32today.com/Article/HTML/3414_4.htm(附圖片)
中國女生百年校服歷史圖 http://www.dayang.org/ent/tietu/xiaofu.htm(附圖片)